浅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3篇
浅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篇1
班子和队伍建设是部队全面建设的根本,队伍安全稳定、秩序严整是提升战斗力和做好消防的前提和基础。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消防队伍管理呈现了复杂化、多变性的特点,管理对象的复杂性、管理者的变化性,使队伍管理不断面临新的课题,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笔者拟结合多年抓队伍管理的实践,对队伍管理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如何抓住管理的六个关键环节、强化队伍管理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消防队伍管理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各级消防部队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公”会议精神,坚持依法从严治警,从机制、制度、教育、监督等方面强化举措,队伍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队伍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一些旧观念、旧方法越来越显得“有心无力”,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兵员结构的复杂、社会不良思想的冲击,队伍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兵员成份复杂化、入伍动机多样化,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战士入伍前从事的职业、从事的活动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近年来部队出现了城镇兵多、独生子女多、从事过经商活动的兵多,甚至在地方有不良行为的人员也进入部队等现象,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此外,“关系兵”多,导致有的关系兵自恃有关系,滋长了优越感,执行纪律打折扣,同时也造成部队士官改选、士官管理出现许多问题。
2、基层队伍管理整体水平不适应管理的要求。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管理方法单一、适应性差。部分中队主官管理能力、统领全局的能力不强,主官之间无法交心通气,无法互相配合默契;部分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依法带兵、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过分强调“人性化”,在管理上碍于情面、迁就照顾,致使部队管理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干部心不在军营,事业心、责任心减弱,过多考虑个人问题,不注重自身带兵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不会管、不善管的现象。二是大学生入伍干部普遍存在文化层次高、管理能力低的问题。以我支队为例,目前共有15名大学生干部任职中队,占中队干部总数的40%,逐渐成为中队管理的主要力量。他们缺乏当兵的经历、管理的经验,有些不懂管、不会管,又缺乏传、帮、带的有效机制,管理能力低、提高慢,难以发挥自身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中队管理水平的提升。
3、士官队伍的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兵役制度改革后,士官的比例逐渐增大。一些士官特别是三期以上士官,面临婚恋、转业复退等问题,不能安心本职,容易诱发各类问题。一些单位和干部对士官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注重对士官的培养和指导,不善于挖掘士官在管理中的潜力,没有更好地发挥士官骨干作用。
4、消防执法环节的监督还存在漏洞。虽然,近几年对消防执法推出了很多制度和规范,尤其是执法质量考评对执法进行了全面规范,但在实际中,还有一些监督不到位的地方。如受编制限制,个别单位还存在个人单独执法的现象,容易滋生执法不廉等问题。同时,防火科、公安派出所等公安编制消防监督员,在管理上受体制限制,容易失控漏管。
5、社会外部环境不良风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队伍管理。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性给消防部队官兵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特别是消防部队大多地处繁华闹市,与地方接触密切。而部队与地方之间在物质文化生活上存在较大反差,部分年轻的干部战士,思想可塑性很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处事能力弱,受社会上一些腐朽、不健康东西的侵蚀和不正之风的影响,往往容易发生错误行为和酿成事故。
二、加强队伍管理应抓住六个关键环节
(一)党委重视是队伍管理的先决条件,必须在凝成抓管理的合力上下功夫
队伍管理要出成效,必须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且从机制、措施上强化领导,形成抓管理的合力。否则,空谈重视于事无补。近几年来,我支队坚持把队伍管理作为党委的“三大工程”来抓:一是把队伍管理作为支队党委的“中心工程”来抓。支队党委把队伍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定期或根据需要开会研究队伍管理制度,做到形势明、问题清,始终牢牢把握管理的主动权。在重大决策上,坚持将管理因素纳入考虑范畴。在指导上,坚持全盘谋划,把抓队伍管理和完成各项重大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做到部署任务有管理要求、组织实施有管理措施、抽查验收有管理标准、讲评有管理内容。仅今年1至10月份,就先后召开了6次党委会,专项研究队伍管理,推出了开展部队安全隐患大清查、重新核查战士入伍前背景、全部收缴战士通讯工具、集中保管战士工资存折、加强干部“八小时外”生活监控等措施,并通过队伍管理形势分析会、研讨会进行部署和贯彻。同时,支队
党委还将上级关于队伍管理的指示要求、《公安消防部队营区管理规定》、公安部“五条禁令”和“六个严禁”等队伍管理的规定纳入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范畴,通过相互学习、研究,提高了党委班子抓队伍管理的能力。二是把队伍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支队党委把管理作为全盘的首要,一切无条件服从队伍管理,并始终坚持支队长、政委亲自抓、亲自管队伍。军政主官时常把队伍管理挂在心头、放在嘴边,不仅经常思考、碰头研究队伍管理的方式方法,经常到业务部门了解情况、指导司令部门抓管理,而且常不打招呼,深入基层中队检查,找干部战士谈心,掌握第一手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比如对个别难管的重点对象,支队军政主官分别找他们谈心,做好帮教。三是把队伍管理作为党委成员齐抓共管的“工程”来抓。支队坚持党委成员分工挂点基层制度,明确党委成员分工挂点负责机关部门、基层大中队的队伍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责,并且明确规定哪个单位队伍管理差、出问题,就追究挂点领导的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支队党委成员值班期间每周参加机关警勤班的班务会,与战士一同、研究、部署。为加强支队队伍管理,特别是履行挂点职责,支队党委成员把指导监督大中队抓队伍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对待,经常深入基层督察队伍,面对面指出问题,指导基层抓管理。由于党委高度重视,党委成员亲力亲为,为基层做好表率,增强了各级领导抓队伍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支队上下形成了齐抓队伍管理的合力。
(二)管理者的素质是队伍管理的关键,必须在提高中队干部的管理能力上出新招
队伍管理各项制度、措施能否落到实处,关键靠管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从目前的情况看,消防队伍基层管理的水平整体偏低,中队干部的年轻化、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的大量增加,既给队伍管理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同时,也使中队管理经验欠缺的问题更为明显,难以达到管理的需求。基于此,我们推行了两项制度提高中队管理水平。一是推行大学生干部下中队当兵锻炼制度,提高大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今年九月份,支队将新入伍的9名大学生干部集中到特勤训练基地,作为普通一名战士,参加中队的各项训练、灭火救援和队伍日常管理,加强引导,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和管理能力。从实行情况来看,集训干部普遍反映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回到中队后管理的方式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受到了基层大、中队的普遍欢迎。二是推行士官代理中队干部职务制度。为激发士官队伍的积极性,增强中队管理的实力,支队制定了士官代理干部职务制度和考评任用办法,司令部、政治处联合对基层推选的士官进行考评,挑选业务过硬、具有一定指挥和管理能力的士官代理部分中队干部职务,享受同等级别干部的福利待遇。通过把代职士官充实到中队,使中队班子在结构上更加合理,利于管理和实战,既缓解了中队管理力量不足的压力,也弥补了部分中队干部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
(三)“两个经常性”是队伍管理的基础,必须在坚持经常抓、抓经常上下苦功
队伍管理关键是要把“两个经常性”贯穿于各项始终,渗透于各项之中,应着重抓好三个“落实到位”:一是管理责任落实到位。队伍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必须落实分级管理,实行按级、按职、按部门、按分工负责制,坚持谁分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努力营造各级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支队各级班子把“两个经常性”纳入议事日程,做到常分析形势,常研究措施。同时,明确各级责任和领导责任,从支队长、政委到分管领导、到司令部参谋长、到各大队大队长、教导员一直到中队中队长、指导员和班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确保各人员尽职尽责抓好“两个经常性”落实。二是教育整顿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支队先后开展了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安全防事故教育整顿和遵纪守法教育整顿活动。为发挥整顿效应,教育期间,我们一方面主要抓好理论灌输和反面警示教育,提高官兵的纪律意识、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更注重在查找消除问题、改进队伍管理上下功夫,求实效。5月份,针对部队易发、多发事故的环节和安全隐患,我们组织人员对全支队进行了一次安全管理大排查、大整改活动,通过座谈了解、查摆剖析会、队伍形势分析会等形式广泛调查摸底,认真查问题、寻对策,共查摆出来了4个主要问题,推出了9项整改措施。为及时消除队伍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6月中旬我们又组织对全体官兵的思想、、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了对策和措施。三是把“知兵、懂兵”落到实处。要管好兵首先就必须了解兵,了解战士的所思、所想、所求。为此,我支队一直强调基层领导特别是中队长、指导员必须了解战士的籍贯、学历、特长、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并将它作为队伍检查“必选科目”,每次检查都要提问干部对战士基本情况的掌握,每次检查都要强调中队干部必须掌握战士情况的“应知应会”。今年,支队还根据总队的要求,通过战士家庭、入伍地武装部、民政部门,对战士进行重新政审,掌握其入伍前具体情况,并建立战士思想动态档案,实施思想跟踪管理。有些中队还结合战士的情况,给每名战士家里写了一封信,汇报战士的基本情况,并发送调查问卷,了解战士入伍前的主要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此作为管理的参考依据,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同时,基层中队加强了谈心,建立了谈心档案,采取集体座谈、个别谈心和重点对象专门谈、课间训练后随机谈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把谈心贯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及时消除官兵的不良情绪、心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尽量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困难,真正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服役。比如在解决二次就业的问题上,通过组织官兵进行电脑、驾驶技术培训和在职培训等办法,满足官兵再学习的需求,使其掌握更多的技能,为今后就业创造条件。
(四)完善的制度是队伍管理的保证,必须在坚持以制度管人、在严格执行制度上下做文章
制度管理,是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最规范、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制度管人”的理念,着力狠抓制度建设。一是根据形势发展和队伍管理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今年,根据党委会、队伍管理形势分析会剖析的问题和队伍管理的形势,我们对多项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使制度覆盖到官兵、学习、训练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如针对战士使用通讯工具对外联络多的问题,规定严禁战士配带手机,对现有手机由中队统一收缴保管。针对战士休假外出失控漏管的问题,实行战士休假前签订保证书制度,对外出期间遵纪守法作出承诺,并由家长对其在家遵纪守法作出书面鉴定,实施部队与家庭的双向约束。针对公车私用、车辆碰刮事故时有发生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了车辆管理制度,严格用车审批程序。针对干部“八小时”外生活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制定了《干部“八小时”外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干部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便于支队随时联系和进行监督;支队、大队值班领导每周检查干部8小时外在家在队情况不少于3人次等。针对值班制度规定不够明确的问题,修改制定了《机关、大、中队值班管理规定》,明确了各级人员的值班职责,规定凡值班干部必须24小时在值班室值班,女同志值班的实行“双岗”制度,并要求支队值班干部当天值班必须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中队远程监控不少于3次,特别规定支队、大队两级值班领导每周必须参加机关警勤班、所属中队的班务会等,这一系列的补充规定,既增强了制度的针对性,也有效的弥补了管理的漏洞。二是严格执行制度,建立规范的学习、、训练、生活秩序。我们在队伍管理中始终坚持按条令条例规范部队秩序,坚决落实一日生活制度、执勤备战制度、车辆审批制度等,对执行制度不严、队伍管理松散的单位和个人,支队党委处理不手软。仅今年就有8名领导干部和5名战士因执行存折和手机有关规定不力被扣生活补贴,2人被通报批评。通过抓典型,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也推动了队伍管理。
(五)有效的监督体制是队伍管理的强有力手段,必须在创新监督办法、实施全方位监督上出实效
实施全方位的有效监督,是保证各项制度落实、消除安全隐患、强化队伍管理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我们着力在实现“三化”上下功夫:一是有效地发挥支队督察队、司令部等职能机构、部门的作用,实现指导监督经常化。支队各业务部门经常组织到基层检查,内容包括消防监督、队伍管理、执勤备战和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支队督察队不定期下基层督察,指出并帮助基层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督察情况,督促整改。“5。13”案件之后,支队进一步加大了督察力度,强化了“回访”,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督察。6月份,支队组织两个检查组,围绕“六个是否”,即基层党组织班子自身建设是否过硬、队伍管理力度是否明显增加、安全防事故是否放在重中之重来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是否扎实有效、官兵思想是否稳定等方面的内容,对各大中队上半年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组织了复查。大队一级也加强了对中队的检查,大队领导亲自带队检查,有些大队领导坚持每周到中队夜间查岗查哨三次以上,大队对中队的管理作用得到了强化。每季度,支队都对各大队的执法质量进行了考评。二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日常监督现代化。一方面,各大、中队将周表、灭火救援等上传到支队局域网,方便各级领导随时察看值班人员、安排、灭火救援等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检查。同时,通过闭路监控系统,可以在支队指挥中心“足不出户”随时随机进行紧急集合、接警出动、查岗等检查,比下基层检查快捷、省时,提高了效率,同时也促使各大中队时刻保持严整的秩序,不敢松懈。目前,我支队值班领导每天都要通过监控系统检查至少3个中队。三是健全社会、部队、家庭“三位一体”的监控体系,实现监督管理体系化。在强化部队内部教育监督的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多方面的监督管理模式。通过每年聘请廉政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和不定期走访对象等方法,拓展社会监督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防火监督干部的管理。通过家属座谈会、晚上10点电话检查干部在家在队情况等办法,加强对干部“8小时外”生活的监控。
(六)士官、防火监督干部是队伍管理的重点,必须在强化管理措施、实现以点带面上见真功
抓队伍管理,切忌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我们在队伍管理中,结合支队管理现状,把士官队伍、消防监督队伍放在突出位置,有针对性地强化管理措施。一是强化“士官就是兵”的意识,加强士官队伍管理。针对士官比例大、隐患多、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支队进一步加大了士官管理的力度,根据《公安消防部队士官管理规定》和总队下发的《士官管理规定》(试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细化,制定了《佛山市公安消防支队士官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佛山市公安消防支队士官管理量化考评实施细则和奖扣分制度》等规定,将士官的现实表现与晋升改选、福利待遇等挂钩,既规范了士官管理的各个环节,也克服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士官的积极性、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性给消防部队官兵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消防部队大多地处繁华闹市,与地方接触密切,出入方便,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战士如果佩戴手机,对外联络就会增多,如果身上有钱,就会去不该去的地方,甚至违法违纪,为杜绝这种现象,支队严禁士官佩戴通讯工具,对士官的工资一律统一由中队统管,战士平时所需日用品经申请由中队统一采购,因特殊情况需要寄钱回家的需提出申请并经家长确认后由中队统一汇款。今年6月中旬,支队专门组织力量对全体战士使用手机和工资现金上交保管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并登记造册。由于管住了对外联络渠道、管住了钱,严格限制战士外出,队伍的稳定性、安全性得到了强化。二是加强消防监督队伍的法纪教育和监控,确保执法严格、公正。针对在消防监督队伍特别是个别公安消防民警中还存在收红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支队一方面加强了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廉政教育做到日常、做到个人,把公安消防民警纳入支队教育体系,公安民警与消防官兵一起参加政治学习,一起过党团组织生活,不断提高执法干部的党性意识、法纪意识、公仆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执行程序,并通过走访对象、组织社会监督员座谈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苗头,杜绝违纪违法行为发生。此外,支队还抓住“车、酒、赌”等环节,通过完善车辆使用审批制度、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GPS系统监控等措施,加强管理,保证行车安全。今年以来,我支队整个队伍基本上保持了安全和稳定,没有出现违法违纪事故案件。
近几年来,我支队始终把队伍管理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警,始终坚持根据形势的变化创新管理举措,始终坚持抓住上述五个环节不放松,保持了队伍的长期稳定并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发展,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笔者认为,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队伍管理的动态性、复杂性不断强化,队伍管理不是常式,必须依势而变,不断探索、调整、创新,始终把握管理中难点、重点和热点,才能实现队伍的长治久安。
浅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篇2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而旗县一级宣传文化部门及x镇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直接面对群众。如何顺应新形势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旗县级宣传文化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xx宣传文化系统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宣传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旗中心工作,不断夯实基础,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干部队伍得到充实,工作效果明显,为全旗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状
全旗上下充分认识到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各级党组织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比较重视,能够把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夯实基层基础,实现基层创新。结合自治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在财力、物力、人力、精力上向基层倾斜,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整体上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基层思想阵地得到巩固。紧紧抓住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干部和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牢守住了基层舆论阵地。截止目前,全旗共建立旗级讲堂1个,xx镇讲堂8个,xx村讲堂51个,社区讲堂14个,机关事业单位讲堂33个。xx基层大讲堂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命名为自治区示范讲堂。旗委理论宣讲团及各级党校、基层讲堂共开展各类宣讲490余场次,受训党员干部群众达5.6万余人次。
二是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按照文化惠民与群众文化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了察哈尔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内设11个展厅、5个阅览室,全部对外免费开放。成立了全国首家察哈尔文化专题博物馆、文献馆、传承中心。建成了10个x镇综合文化站,77个村级文化室,84个露天文化小广场,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15个草原书屋。其中草原书屋实现了嘎查村全覆盖。完善提升了旗文化中心、乡村文化活动站(室)、草原书屋、xx排练演出场所的配套设施。旗、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三是基层队伍得到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活”起来,关键是队伍要强起来。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宣传文化系统和x镇、村(社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每个x镇都配备一名专兼职宣传委员,每个x镇文化站有专职文化干事2-4名。实施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派出两名文艺骨干到农村牧区挂职指导。结合干部下基层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工作,从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各单位派出了干部深入各嘎查村进行包扶锻炼。
四是基层文体活动丰富多彩。针对基层不同群体和对象的实际,用分众化、对象化的方式开展工作,设计不同的教育载体和服务对象,将工作覆盖到每个群体。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极大提高。以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三·八”、“五·四”“七·一”、全旗物质文化交流大会、察哈尔文化艺术节、全旗健身舞大赛、那达慕大会、“祭敖包”、“祭天”、“祭火”等节庆文化为主线,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积极组织xx、群艺馆、阿斯尔乐团深入全旗8个x镇开展文艺“三下乡”演出800多场,举办广场消夏晚会70多场,举办祭火、祭敖包等民族传统文化活动130多次,近30万人次参加。
五是乡风文明行动持续开展。围绕精准扶贫、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五城一先进”联创等,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大行动效果明显,农牧民思想道德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在全旗广泛开展了各类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25名最美系列人物,评选出30个“最美村庄”,401个“模范农牧民(户)”、114个“美丽庭院”等。
二、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环境、对象和范围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基层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呈现出力量不足、方式手段不适应、保障措施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深入全旗调研、分析、对比,认为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部分x镇领导认识有偏差。宣传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有的基层领导潜意识里是“务虚”,不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和明显的“政绩”,并且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自然而然就会跟着上去,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忽略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二是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有待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半路出家”,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比如,全旗讲师团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文化干部存在年龄老化现象;x镇宣传文化干部多为兼职;xx长期未补充新鲜血液;基层文艺骨干组织性差、专业性低等等。三是基层工作经费紧缺。x镇一级宣传文化活动资金缺口明显;更新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设施的资金不足;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改造资金缺乏等。四是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不相适应。部分x镇和单位宣传思想工作机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还存在着靠领导重视、靠上级督促来保证落实的被动状况,随意性很大。
三、对策和建议
做好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组部、中央编办等中央6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变化,用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规律,努力改进方法。
首先,高度重视,解决好“硬软”问题。如何解决好一手硬一手软问题?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通过组织学习,要使基层领导真正认识到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的重要意义,在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二要绩效考核,提高分值。全旗各级各类党组织要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作为考核目标统一部署。尤其在x镇一级,必须做到目标明确,领导到位,责任到人。
其次,以人为本,解决好“人员”问题。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终要靠人去组织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根据基层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一要向上级部门申请,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宣传文化专业人才,补充到基层宣传文化部门。二要注重内部培养,可从现有的人才中选拔一批素质较高、业务较强的骨干外出培训学习,提高现有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积极争取,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干部政治待遇,加快干部流动,使宣传思想文化干部有盼头、有奔头,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人干、愿意干、干得好。
第三,多措并举,解决好“经费”问题。要加大宣传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旗乡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收入情况按比例逐年增加,为宣传文化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除了依靠财政支持之外,还要通过社会资助等办法,积极筹措活动资金。
第四,搭建平台,解决好“载体”问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要让群众乐意接受,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好、做出成效,要结合实际,搭建好平台。一要通过开展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基层讲堂、理论宣讲等方式,开展好理论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二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好x镇文化站、嘎查村(社区)文化室、草原书屋、文化小广场等阵地,并引导群众利用自有阵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三下乡”平台,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三要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和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公民文明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同时充分发挥好新媒体作用,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浅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篇3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新时代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要及早谋划、早作打算, xx年后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 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为此, 厘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 梳理脱贫攻坚对乡村振兴的借鉴意义, 找准两者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加强两者有机衔接、确保平稳有序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及其借鉴意义
(一)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
首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统一性。一是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从本质上明确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和实现共同富裕三大要求。脱贫攻坚是为了摆脱贫困、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是为了共同富裕, 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者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具体化和系统化。二是两者统一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发起的关键一战, 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面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三是两者统一于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脱贫攻坚针对消除绝对贫困, 缩小贫富差距,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乡村振兴针对解决相对贫困, 缩小城乡差距,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者都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和核心举措。
其次,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差异性。一是战略期限不同。脱贫攻坚是攻坚之战, 要求确保到xx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必须限时打赢。乡村振兴则是持久之战, 是规划到2050年的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 需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二是战略侧重不同。脱贫攻坚聚焦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以完成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为目标, 侧重保基本、保兜底,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乡村振兴聚焦农村全域和所有农民, 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 侧重高质量、高品质, 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三是具体战术不同。脱贫攻坚是点上着力, 强调精准方略、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乡村振兴则是全面发力, 注重总体设计, 强调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再次,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联动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联动的整体。一方面,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先任务, 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提升。乡村振兴致力于乡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 脱贫攻坚对乡村振兴的借鉴意义
第一, 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指导。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坚持把精准方略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启示。脱贫攻坚中探索出来的实施“五个一批”、做到“六个精准”、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方法和举措, 对于确保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如期完成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也要继续在精准上下工夫, 因村因户因人制订方案, 确保政策精准、规划精准、实施精准, 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避免模式化、格式化推动乡村振兴。同时, 乡村振兴中还要坚持分类指导, 注重地域特色, 尊重文化差异, 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二, 坚持压实责任、严格考核。脱贫攻坚中坚持一切工作从严要求, 确保真抓实干、取得实效。建立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 实行分级从严专项考核, 完善常态化督战机制, 推动落实排名通报、台账管理、限期整改等措施, 畅通扶贫信访渠道, 开创民主党派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机制, 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真正惠及人民、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三农”工作讲求的是真对真、实打实、硬碰硬。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 也应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和评估制度, 强化结果运用, 倒逼各级各部门落实乡村振兴政治责任, 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导向。
第三, 坚持全面动员、共同推进。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 搭建起以政府为核心、以社会为支撑、以市场为辅助的全方位扶贫格局, 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社会扶贫体系。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 也需要充分调动党政组织的力量、改革创新的力量、科技支持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人才的力量、群众的力量, 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
第四, 坚持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源泉, 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脱贫攻坚中既要扶贫, 更要扶志和扶智, 帮助贫困群众建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 鼓励贫困群众依靠自我革新和自我奋斗改变命运, 促使贫困群众实现物质和精神上“双脱贫”。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 农民群众仍然是主体, 必须把农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 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 避免出现“政府干、农民看”和“等靠要”的现象。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衔接不足。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还有所欠缺, 打总体战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部分地方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存在短期思维, 对推动两者有机衔接的思考不多、谋划不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机构相互独立, 两者各是一套运行体系, 工作机制衔接不够, 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
二是政策衔接不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政策上还未做到无缝对接。近年来,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有些政策主要针对脱贫攻坚,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应及时梳理, 该废止的废止, 该保留的保留;有些政策具有普适性和长期性, 在乡村振兴中是否继续沿用或调整完善, 也需深入研究。因此,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中需要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和统筹安排。
三是规划衔接不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上存在“各管各”现象。基本上所有地方均制定了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关的规划, 但在编制两个规划时, 往往没有将两者一体设计、统筹考虑、相互贯通。有的在脱贫攻坚规划中没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预留相应空间,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有的在乡村振兴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内容, 容易出现刚脱贫又返贫的现象;有的没有把两个规划联系和连接起来, 不是接续推进, 而是另起炉灶,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四是工作衔接不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探索存在零散化、碎片化现象。不少地方已经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但普遍缺乏总体思考和系统设计。有的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各项工程、各种服务、各类产业都按最低标准配备, 一心只想尽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对乡村振兴置之不理;有的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简单地理解为“一回事儿”, 认为乡村振兴可以完全覆盖脱贫攻坚的所有要求, 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乡村振兴上, 希冀以乡村振兴带动脱贫攻坚;有的认为乡村振兴是更高标准的脱贫攻坚, 盲目拔高脱贫标准, 吊高贫困户胃口, 企图毕其功于一役。
三、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有机衔接的总体思路
首先, 形成思想认识衔接。做好思想衔接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首要任务。尽快形成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支撑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思想衔接理论体系。深化对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有序过渡的思想引领, 加强衔接理论研究, 促进衔接政策宣讲, 推动衔接机制制度创新, 加速形成有效衔接的一致认识和总体设计。注重在思想上统一对工作时序的认识, 坚持以脱贫攻坚为首要任务, 首先集中力量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其次, 做好政策保障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在于政策的承接和延续。建立现有脱贫攻坚政策的综合研判和适时延续机制, 用政策的稳定性确保过渡时期的有序性。对建档立卡脱贫户的扶持政策延长到2022年, 制定出台贫困“临界户”帮扶政策, 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 避免政策一取消脱贫成果就滑坡。脱贫攻坚结束后, 将原投入脱贫攻坚的财政资金用于乡村振兴, 将脱贫攻坚项目库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统一合并管理。及早谋划战略思路, 研究制定xx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减贫政策, 专门出台相对贫困人口的中长期帮扶意见。目前针对贫困户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和“精准脱贫保”等商业保险政策应当继续延续, xx年后可扩大到相对贫困对象。逐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 渐次达到城镇居民低保水平。深化拓展乡村振兴专项政策,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发展需要。逐步提高土地出让金用于“三农”的比重, 支持地方在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发行一般债券用于乡村振兴项目,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小额贷款给予贴息贴费。
再次, 突出规划引领衔接。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做通盘考虑和统筹谋划, 推动形成规划先行、规划引领的衔接机制。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系统梳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的重点任务、主要政策和具体举措, 形成衔接的事项清单, 明确衔接的路径办法。协调好贫困区域与非贫困区域的发展规划, 统筹规划农村道路、水利等跨区域工程项目, 提高区域间互联互通水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维持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管控城镇开发边界线, 并在此基础上适度预留贫困地区脱贫后的发展空间。加快编制完善村规划, 统筹考虑乡村人口布局、土地利用、公共服务、产业升级等因素, 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规划。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对行政村进行科学确定, 分类指导推进乡村振兴。
最后, 狠抓工作落实衔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领导机构、工作班子、人员队伍、体制机制上的有效衔接, 确保从脱贫攻坚顺利过渡到乡村振兴。形成组织体系一体化机制, 强化各级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研究谋划xx年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整合事宜。构建工作体制一体化机制, 脱贫攻坚后将原来的专项述职制度改为乡村振兴及减贫工作专项述职制度, 完善“月调度、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工作机制。完善力量配备一体化机制, 脱贫攻坚后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机制再延长两年;探索推行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制度, 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指导组。优化绩效考核一体化机制, 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脱贫攻坚期内, 扶贫开发重点地区直接将脱贫攻坚考核结果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结果;xx年后, 将减贫工作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 加强有机衔接的策略重点
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衔接。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衔接工作的重点。推动“扶贫路”提档升级, 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 对脱贫村公路实施路面改造工程, 逐步提高公路等级。接续推进农村地区水利建设, 统筹规划建设重点水源工程,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试点,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让所有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深入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 加强贫困地区低电压线路改造, 优化区域电网结构, 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大力改善农村地区通讯设施, 推动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 适时在农村布局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 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高贫困地区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
二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坚持长短结合, 推动扶贫产业由短平快为主的特色种养产业向以二三产业为牵引的长效产业发展。巩固扶贫产业发展成果, 继续精准帮扶建卡贫困户稳定发展特色种养业, 向农村低收入户扩大产业项目覆盖。着力延伸乡村产业链条, 培育长效扶贫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加快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 加强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产业统筹, 做实做细“串点连线”“补链成群”“集中连片”的发展工作。提高乡村产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 推动长效扶贫产业向“互联网+农业”发展, 鼓励“互联网小镇”创建。
三是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机衔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持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持续改善乡村教育, 科学布局农村学校,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 配强师资力量。持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水平, 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 改善医疗硬件设施;配齐乡村全科医生, 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改进现有医疗保障体系, 逐步降低农村居民医疗费自付比例。持续加强乡村社会保障, 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逐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创新, 完善村民自治管理、民主监督和“一事一议”制度,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四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衔接。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摘帽后, 应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分类分档时序化推进, 贫困村未脱贫前不开展农房风貌整治, 第一档村重点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 第二档村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容村貌提档升级为目标, 第三档村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扎实推进危旧房改造整治, 到xx年动态消除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存量危房, 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农村旧房整治提升, 推动农户住房由“住得安全”向“住得舒适”转变。有序开展生态移民搬迁, 逐步迁出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的居民, 促使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
五是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有机衔接。把人才培育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稳定基层人才队伍, 及时补充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优秀人才, 加强脱贫乡镇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招聘, 继续向脱贫地区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全科教师和定向医学生, 鼓励外出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退休人员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 每年集中轮训村“两委”负责人, 提高基层干部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和素质。培养选拔优秀脱贫攻坚干部, 对优秀扶贫干部可优先选拔任用和晋升职级, 定期向贫困地区的村“两委”负责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招考乡镇公务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分级分类认定标准, 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探索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大力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
【浅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