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

时间:2022-08-17 14:35:01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供大家参考。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

 

 -93-专

 题

 讲

 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教学目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各民族大团结,为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教学中,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深入领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重点内容】1. 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凝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2. 讲清楚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就。民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变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 讲清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第五讲

 -94-“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稿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教学难点】1. 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2. 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教学导入】2021 年初,一部名为《山海情》的主旋律扶贫剧广受好评,圈粉无数。故事发生地——宁夏西海固和闽宁镇翻天覆地变迁的历程,是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于 20 世纪 90 年代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开展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闽宁模式”并结下丰硕成果的缩影,也是各族干部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五十六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中央为什么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极为重要的内容。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各民族大团结,为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现在,我们已经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95-专

 题

 讲

 稿的新征程,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一、团结之源: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凝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1. 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沙漠绿洲到渤海之滨,从蒙古大漠到雪域高原,各族先民以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和铭刻着中华各民族先民的汗水和印记。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特别是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秦代设置南海郡、桂林郡管理岭南地区,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唐代创设了 800 多个羁縻州府经略边疆,元代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数千年风雨历程,今天,我们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团结互助、繁衍生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中华儿女必将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96-“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稿2. 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协同内外,天下一家。在我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越是强盛的王朝吸纳的民族就越多,从而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壮大。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实现“大一统”为己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统,强调“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都是这个“大一统”的组成部分。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重维护多民族的“大一统”,并把它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大一统”作为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共同社会理想和政治价值,积淀成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这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一脉相承、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历史;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唐蕃会盟等,都是各民族共有的历史佳话。经过各个朝代、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最终写就了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赓续不绝的中华民族史。3.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百川异源,皆归于海。”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特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开历史长卷,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正是因为各族文化交相辉映,才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97-专

 题

 讲

 稿这是今天中华民族拥有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也是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纽带。4. 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得到结晶升华,焕发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磅礴伟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断丰富完善,发挥了凝聚人心、引领进步的重要作用。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国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宗教等因素。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二、变化之巨:全面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

 -98-“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稿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从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从天山南北到西南边陲,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 民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历史性变迁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无疑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 11 个位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832 个贫困县,有 420 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120 个自治县,有 85 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涉藏州县,“三州”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深度贫困地区都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改革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的政策措施之密集、扶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党的领袖到广大党员干部,情系贫困群众、心怀脱贫大业,全党目标一致、上下同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十几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了解情况,指导脱贫。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制定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并一以贯之抓下去。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元资金投入体系,为脱贫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国家累计向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3800 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 2 万多亿元,有力支持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开展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实现从“输血”到“输血”“造血”结合,逐步走向自我“造血”的转变。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

 -99-专

 题

 讲

 稿一项项改革惠及民族地区,一批批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民族地区,一个个扶贫项目扎实落地。党中央关心、全国人民支援,民族地区多措并举、尽锐出战,各族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基本医疗等老问题一个个破解,昔日阻碍当地脱贫致富的“穷根”被一一斩断,民族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汇成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2016 年至 2020 年,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 4203 元增长到 10770 元,增幅达 156%。截至 2020 年底,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 420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3121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 个人口较少民...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稿】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