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方案5篇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方案 湖北农业科学2021年张晓敏.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安康实践[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7):194-198.第60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方案
北 农 业 科 学 2021 年张晓敏.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安康实践[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7):194-198.第 60 卷第 17 期2021 年 9 月湖北农业科学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 60 No.17Sep.,2021收稿日期:2021-05-19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FN-221)作者简介:张晓敏(1981-),女,甘肃白银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电话)18909230757(电子信箱)784796934@qq.com。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根本途径。在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贫瘠、产业发展空间有限的区域应当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易地搬迁创新贫困户的资本获取方式[2] 。尽管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农户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效果满意度达89.35%[3] ,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经济基础、社会资本等诸多因素,搬迁群众容易陷入生计不稳定的状况[4] ,面临着失业、社会融入困难 [5] ,以及市场风险与心理依赖风险[6] 。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需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7]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要关注搬迁群众生计的转型与发展[8] ,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作为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9] 。此外,社区治理头绪繁杂、搬迁群众融入困难等问题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中也十分明显[10,11]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要盘活迁出地的各种资源[12] ,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从生活、生产、社会融入等方面提高社会适应性,逐步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安康实践张晓敏(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省行政学院),西安 710061)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通过总结陕西省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在党建、就业、民生三方面的成果与经验,剖析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中面临的问题,从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完善安置社区管理与服务三方面,对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重点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居乐业,以期为陕西省及西部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关键词:易地扶贫;党建;就业;社区治理;安康市中图分类号:D632.4;F3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1)17-0194-05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17.03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e follow-up support work for anti-poverty by relocation in AnkangZHANG Xiao-min(Party School of the Sha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Shaanxi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Xi’an 710061,China)Abstract:Anti-poverty by re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Th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aresummarized and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Party building,employment and people’s livelihood of anti-poverty byrelocation in Ankang city,Shaanxi province. Measures for the follow-up support are proposed from three aspects:The construction ofparty organizations,the employment of the relocated people,and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of the resetting community,to ensurethat the relocated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peace.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consolidate the results of anti-poverty and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or Shaanxi and the western China.Key words:anti-poverty by relocation;party building;employment;community governance;Ankang city。。. .。
。
第 17 期入城镇[13] ,通过教育、医疗卫生与税收优惠政策,长期支撑搬迁群众的可持续发展[14] 。综合已有研究来看,学术界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关注度持续增高,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针对特定区域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尤其缺乏针对陕南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研究。安康作为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策源地”和“主战区”,在陕西省乃至全国移民搬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年 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锦屏社区考察时指出, “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安康市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稳定搬迁群众就业、做好安置社区管理与服务等后续扶持措施,取得了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问题,对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 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成果与经验1.1 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安康市共有10个贫困县(区),含4个深度贫困县,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4.8万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1 364个,搬迁群众 26.84万户94.1万人。仅十三五期间,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10.53 万户 33.5 万人,其中有 12.4 万特困群众,占全市减贫人口的 22.6%。已建成学校 629个,医疗设施 636个,新社区工厂 553家,吸纳就业 2.05万人,其中贫困户6 740人,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安居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取得巨大成就。1.2 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经验总结1.2.1 紫阳县四力合一促党建 紫阳县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工作,在机构、阵地、机制和保障上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模式。一是全面发力建机构,出台《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采取单独组建、就近联合组建、挂靠邻近党组织等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易地搬迁社区的全覆盖。二是精准着力建阵地,按照“5+1+X”的总体布局,建立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办事大厅和相应的群团、社保、老年等服务机构,同时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中心、互助协会等组织,更好地管理和服务群众,提高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的能力。三是持续用力建机制,积极推行“党建+”模式,将安置社区党建与产业发展、社区治理、文化建设、创业就业、公共服务相结合,引导搬迁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四是凝聚合力强保障,落实安置社区干部补贴、党建经费,加大易地搬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夯实安置社区服务基础。1.2.2 石泉县三点支撑稳就业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工作,石泉县以产业、创业、就业为着力点,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强化产业支撑。500户以上的城镇安置点,发展餐饮、娱乐、商超等服务业,形成业态聚集效应;500户以下的集镇和农村安置点,统一流转土地,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特色种养业、农家乐和农产品加工等相对稳定的二三产业;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或市场主体流转安置点周边土地,发展规模化农业。二是强化创业支撑。加大对搬迁群众自主创业的贷款扶持力度,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对在搬迁安置点开办物业商服中心的,根据规模和创业带动情况落实创业补贴,进行一次性奖补。三是强化就业支撑。100户以上的搬迁安置点,至少规划建设1家新社区工厂;加强劳务协作,每年组织一批搬迁群众外出务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以工代赈项目至少拿出30%的岗位用于安置搬迁群众就业,公益岗位应优先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选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岗位推介,促进稳定就业。1.2.3 旬阳市四小工程保民生 旬阳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配套建设“四小工程”,以服务促腾退。一是建好“小菜园”,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在安置点集中建设小菜园,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难问题。二是建好“小库房”,利用收归集体的易地搬迁安全旧宅作为库房,在安置点周边搭建活动板房,供搬迁户存放生产工具、生活物品,解决物资物品存放难问题。三是建好“小公墓”,通过流转荒山荒坡,划分给搬迁群众安葬老人,解决搬迁群众老有所去问题。四是建好“小饭桌”,通过开办“爱心”食堂,提供集中就餐和送餐上门等服务,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搬迁群众解决吃饭问题。2 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问题2.1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出现松懈情况随着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正逐步从“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个别地方出现工作懈怠、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有的干部甚至认为困难群众搬出来任务就完成了。2.2 就业渠道有限,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易地扶贫安置社区的贫困户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社区工厂务工,社区工厂的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带贫益贫效果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差,对贫困户脱贫支撑作用较弱。张晓敏: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安康实践 195。
。. .。
。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21 年2.3 搬迁群众安居信心不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普遍缺乏安居乐业的信心。一是搬迁群众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缺乏合适的工作岗位,收入来源不稳定;二是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群众户籍与居住地分离,社区管理难,搬迁群众子女上学难,老人就医难,生活成本高;三是生活习惯难改,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剧返贫风险由于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导致依靠社区工厂务工收入的贫困家庭面临短期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工作岗位等问题,加剧了搬迁贫困户的返贫风险。此外,技能培训无法正常进行,影响了贫困户进入劳动力市场谋生的进度。3 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越到最后,问题就越集中,难度就越大。安康市要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各项政策,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搬迁群众就业、安置社区管理与服务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安置社区配套工程,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3.1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筑起搬迁社区党建堡垒安康市能够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反贫困事业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的优越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搬迁社区党建堡垒,发挥党总揽全局的优势,是安康市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根本方向。3.1.1 狠抓基层党建,实现全面覆盖 坚持安置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到安置社区各项工作中。采取单独组建、社区联合、挂靠、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在安置社区合理设置党总支、党支部,完善基层组织管理,强化基层组织功能,确保基层党组织覆盖全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1.2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后备力量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从担任过村组干部的搬迁党员群众中优选、党建指导员转任等方式,为安置社区选优配齐党组织书记。二是积极培养后备力量,将创业能人、返乡大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为安置社区后续发展培养预备力量。三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把中央、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落到实处。3.1.3 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 加强基层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上来抓,做好“三排查三清零”、易地扶贫搬迁旧宅腾退等工作。二是全面推行“支部+”模式,将党建与产业发展、社区治理、文化建设、创业就业、公共服务等相结合,充分发挥搬迁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为搬迁群众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3.2 努力夯实增收基础,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如何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确保搬迁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可以通过盘活资产资源,建设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发展社区工厂;搭建务工平台,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就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开设公益岗位,社会兜底保障等方式解决。3.2.1 盘活资产资源,促进产业增收 通过盘活资产资源,统筹规划,实现产业兴旺和群众增收。一是盘活搬迁户耕地、林地、复垦的旧宅基地,按照“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的思路,以“三变”改革为抓手,通过股份合作、资产量化、保底分红等方式,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为搬迁社区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建设产业园区,确保搬迁群众就近就业,获得稳定收益。二是盘活安置社区商铺、门面、露天营业场等资源,发展物流配送、便民餐饮、家政服务等社区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三是盘活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将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增加搬迁群众收入。四是盘活人才和资本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在安置区投资企业,支持能人大户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吸纳搬迁群众就业。3.2.2 发展社区工厂,增加就业岗位 新社区工厂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最佳结合点,政府应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安置社区大力发展社区工厂,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吸引在外创业...
篇二: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方案
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奖代补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安排,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根据《支持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云发改易地〔2022〕28 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巩固我省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充分发挥后续扶持工作成效较好安置区示范带动作用,兼顾改善发展相对滞后安置区基础条件,兴产业、稳就业、增收入、促融合,探索形成一系列可在全省范围内复制、借鉴的搬迁后续扶持经验做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奖补方式 (一)对示范安置区进行奖励。组织开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服务管理三类示范安置区创建评定工作,安排资金予以奖励。
(二)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进行补助。针对全省范围内发展相对滞后安置区,每年组织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安排资金予以补助。
三、奖补范围
列入国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的集中安置区。
四、奖补标准 (一)示范安置区奖励标准。按照突出重点、区分规模、大小兼顾、相对集中的原则,由省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厅牵头制定产业发展示范安置区奖励标准,每年安排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 1000 万元;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制定就业帮扶示范安置区奖励标准,每年安排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 1000 万元;由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牵头制定社区服务管理示范安置区奖励标准,每年安排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 500 万元。
(二)“补短板、促发展”项目补助标准。对经审核评估列入当年度发展相对滞后安置区“补短板、促发展”清单的项目建设,予以全额补助。年度补助资金总额不超过 2500 万元。
五、工作流程 (一)示范安置区评定奖励流程。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级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年度目标任务,按照可操作、可验证、公平合理、奖优促先、注重实效、增收为要的原则,牵头制定 3 类示范安置区评定标准。其中,省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厅牵头制定产业发展示范安置区评定标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制定就业帮扶示范安置区评定标准;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牵头联合制定社区服务管理示范安置区评定标准。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工作调度、实
地调研等方式,结合日常监管、检查、调研情况,分头组织开展 3 类示范安置区申报、审核、评定工作。按规定时间(2022年 5 月底前,2023 年 2 月底前),形成年度示范安置区名单和奖励资金分配方案,反馈省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局汇总后,由财政部门适时下达奖励资金。
(二)“补短板、促发展”项目补助流程。由各级发展改革和乡村振兴部门牵头,按照地方实际需求和资金投向要求,完成“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储备、审核、评估工作。按规定时间(2022 年 5 月底前,2023 年 2 月底前),形成当年度“补短板、促发展”项目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由财政部门适时下达奖励资金。
六、资金使用 (一)资金用途。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奖代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严格遵循云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有关管理规定。示范安置区奖励资金,由县级统筹,主要用于示范安置区搬迁后续扶持相关项目建设,持续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安置区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提升安置社区服务管理能力;“补短板、促发展”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相对滞后安置区后续扶持亟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安置区发展条件,激发安置区发展活力。
(二)鼓励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奖补项目。对示范安置区奖励资金项目积极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州(市)、县(市、区),次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对吸纳搬迁脱贫劳动力,特别是较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 6000—10000 元)劳动力务工人数较多或劳务报酬占总投资比例较高的“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补助资金。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政策、资金、人员等资源要素,扎实推进示范安置区创建、评定和“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储备、实施等各项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开展好各类示范安置区的创建和评定工作。各级发展改革、乡村振兴部门要督促指导各地方抓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的储备和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资金监管,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三)加强调度宣传。对奖补资金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加强定期调度。有关州(市)发展改革、乡村振兴部门要督促指导县(市、区)制定示范安置区奖励资金使用方案,县级收到奖励资金下达文件 1 个月内,逐级向省级发展改革、乡村振兴部门完成备案。各级发展改革、乡村振兴部门按季度联合调度奖补项目实施情况。各级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有
关信息,确保“以奖代补”工作得到全程有效监督,发挥好获奖励安置区示范带动作用。
(四)严格执纪问责。各级在奖补资金的申报、评定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经查有失职渎职、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套取资金情况,导致资金损失或项目实施受到严重影响的,将按规定取消奖补资格,收回资金并对相关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生效,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原《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以奖代补的工作方案》废止。
篇三: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方案
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总结汇报近年来,XX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要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四创四化”措施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水平,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生活舒心、过得放心。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3 个,搬迁群众 1835 户 7925 人。
创新体系,社区管理精细化。整合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等群体力量,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的网格管理模式,以社区支部书记任网格长、社区干部或搬迁群众任网格员、搬迁群众任楼栋长,通过网格长管总、网格员包片、楼栋长联户的责任划分,采取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实现搬迁社区模块化、精准化管理。加强易搬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以搬迁群众为主,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精神文明创建等组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截至目前,3 个移民社区共划分为 35 个网格责任区,其中,网格长 15名,网格员 46 名,楼栋长 98 名。
创新机制,联系群众常态化。实施“1+1+X”县、乡、社区联系群众服务机制,既明确 1 名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指导社区工作、1 名乡镇领导干部常驻社区工作和社区干部网格化联系群众,形成社区工作“有人联系、有人管理、有人推进”的格局。实施社区工作“日汇报、周调度”机制,即社区干部以网格责任区为单位,每日对各网格反映的问题进行有效甄别、分类梳理、建立台账,按照简单
事立即办、复杂事限时办、特殊事紧急办的要求,组织县、乡、社区三方人员会商对策,快速高效解难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来,XX 县 3 个移民社区共化解问题难题 160 余个。
创新载体,社区服务多元化。成立移民安置点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卫生室、便民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基层党建、基本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社区治安服务和文化服务等事项,积极帮助群众融入社区生活,全面提升搬迁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围绕易地搬迁家庭“一户一人”的就业目标,以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开展刺绣、家政服务、烹饪、电工等就业技能培训,结合企业、园区、特色行业的用工需求以及个人求职意愿,开展集中招聘、就业岗位推荐,用好用足东西部协作资源,加强劳务输出,开设“扶贫车间”,多渠道促进群众就业。今年来,累计开设 7 个扶贫车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3 期 150 余人次,推荐就业岗位达 500 个。
创新方式,服务群众人性化。整合县乡联系领导干部、社区干部和社工组织力量,通过“四点半”学校、城市融入等载体,完善群众联系方式清册,建立社区微信联络群,设立社区集中办事窗口,采取“群众开单、社区接单”方式,切实解决社区群众难题,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建设文体活动室、儿童活动中心、篮球场、图书室等文体设施,为搬迁群众提供多样化需求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用文化活动凝聚人心,用志愿服务感化人心,根据时间节点和不同群体针对性地举办包粽子、公益电影放映、文艺晚会系列活动,让搬迁群
众尽快融入新生活。今年来,XX 县 3 个移民社区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 670 余件,开展各类活动 20 余次。
篇四: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方案
隆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方案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武隆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增强融资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在易地扶贫搬迁助农增收的重要作用,根据市级有关文件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区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聚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充分发挥融资资金杠杆作用,撬动和引导社会和工商资本投入。坚持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实施,加强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多渠道、多形式帮助搬迁农户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产业,确保每个搬迁户有 1-2个增收项目,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
二、资金分配
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融资资金 3000 万元,融资资金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分配参照原武隆府办发〔 〕99 号文件下达的“十三五”时期建卡贫困人口为基数进行套算。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主体三年内生产经营活动无违法经营记录、无审计重大违规记录、无不诚信经营记录。
(二)达到扶持标准所列的规模标准和产业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技术标准。畜禽养殖类项目选址在适养区内,畜禽生产符合环保要求。
(三)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注册时间一年以上的,必须有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注册时间一年以内的,必须有完善的财务资料。家庭农场、规模种养殖户、集体经济组织,必须有完善的财务资料。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的融资资金补助,必须提供正规发票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及转账依据、合同等资料。自筹部分原则上要求提供正规发票,考虑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若无法提供正规发票,必须有转账依据、合同、图片资料等,以证明其经济往来的真实性,严防虚报支出。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扶持:
1. 生产产品不符合我区农业发展方向,用地不符合规划要求。
2. 弄虚作假、恶意套(骗)取财政资金。
3. 发生扰乱社会稳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隐患拒不整改、群体性事件等,造成严重后果并影响恶劣。
4. 同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完成上一个财政补助项目建设任务。
5. 严重违法、违纪、违规被相关部门查处。
6. 其它情形和规定不得申报的项目。
(六)本次申报以公开竞争立项方式选定支持项目,项目采取先建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后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项目扶持标准和项目管理办法按照武隆府办发〔 〕26号规定执行。
四、支持对象及范围
(一)支持对象。重点支持全区各乡镇(街道)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范围内从事“产加销”、农旅融合发展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乡村旅游经营户、社会化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支持涉及易地扶贫搬迁行政村内从事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
(二)支持范围。围绕全区“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重点支持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有机茶叶、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建设及中药材、生态渔业、调味品等地方性特色产业。主要包括:种养殖繁育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和整选、冷链、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包装、初加工等直接设施设备及厂房建设;新建、改扩建种养殖基地建设和农田、农业生产作业便道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融资资金,严禁将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造住房和公路、购置办公车辆和设备以及发放人员工资津补贴(绩效工资)等支出,严禁列支“三公”经费、办公费、会议费、劳务补助和以学习考察为名的参观旅游支出以及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产业发展无关的其它支出。
五、重点工作任务
(一)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引导集中安置点所在村发展 1—2个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主多业”的发展格局。一是支持和指导搬迁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及二、三产业,并主动融入到当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地产业布局中来。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服务力度,对耕地距离较远的农户,引导其发展劳动投入不大、管护相对容易的核桃、板栗、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二是引导有条件的集中点农户,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对安置在城镇附近的集中居住农户,引导其围绕城镇功能配套发展菜园子、果盘子、民宿等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运销、加工和商贸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过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产业发展不充分、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
(二)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支持集中安置点所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支持农业生产作业便道。加大对集中安置点所在村“一事一议”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产业园作业便道硬化。二是支持标准农田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集中安置点所在村高标准农田、标准果园、标准菜园、设施农业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进所在村农业生产条件。三是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开展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及面源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三)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引导集中安置点所在村,发展经果、水产、茶叶和鲜销蔬菜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农业企业改进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引导发展订单农业,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质量认证,塑造地域品牌,培育营销队伍,拓展销售市场,切实改变千家万户提篮小卖式的流通。
(四)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引导搬迁农户依法、自愿、有偿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养效益。对集中安置点所在村,围绕其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发展“一村一品”“一主多业”的村,引导和支持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展股份合作社;对有条件、有技术、有意愿的搬迁农户,积极支持其创办农业微型企业、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农资和购销等多种服务。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基地农户入股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发展。
(五)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服务体系长期联系和服务“三农”的优势,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技术指导、培训与服务。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与搬迁工作结合起来,优先安排搬迁农户参加培训,传授种养技术、市场知识和营销理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念。有条件的集中安置点所在村,可支持其创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民田间学校。同时,积极开展卫生常识、邻里关系、生活习惯等知识讲座,帮助搬迁农户尽快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生活。
六、具体要求
(一)各乡镇(街道)要积极组织所辖范围内的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心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可对原申报的项目方案进行优化并优先安排),同时对方案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所申报项目原则上按照武隆委办发〔 〕165号文件要求开展股权化改革试点。
(二)同一农业经营主体同一项目的建设内容、同一环节,不得重复申报、多头申报、重复享受财政补助资金。
(三)融资资金参照原武隆府办发〔 〕98号有关规定执行。
(四)项目申报受理单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蔬菜类项目:区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联系人:杨忠武,联系电话:77728717,邮箱:。
2.林果类项目:区林业局产业科,联系人:李
静,联系电话:77711313,邮箱:。
3.草食牲畜类项目:区畜牧兽医局,联系人:邱四海,联系电话:77725850,邮箱:。
4.茶叶类和中药材类: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人:廖江,联系电话:77722237,邮箱:。
5.渔业类项目:区水产站,联系人:凌锡跃,联系电话:77721136,邮箱:。
6.农旅融合及其它类:区农委新农村工作办公室,联系人:胡明桢,联系电话:77725568,邮箱:。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申报要求:项目申报材料请于 5 月 18 日前将纸质材料(一式 3 份)报送对应主管部门(科室),同时报送电子文本,逾期不予受理。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武隆区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
产业扶持资金分配计划表
单单位:人、万元
序号 乡镇 搬迁安置点名称 建设年限 “十三五”时期搬迁建卡贫困人口 融资 资金 备注 合计
13500 3000.00
1 凤山街道 凤山等安置点
12月 1200 100
2 芙蓉街道 东山等安置点
12月 100
3 白马镇 天池坪等安置点
12月 548 150
4 仙女山镇 核桃等安置点
12月 100 60
5 江口镇 天子坟等安置点
12月 671 150
6 平桥镇 大枞树等安置点
12月 650 180
7 火炉镇 回龙湾等安置点
12月 1010 200
8 鸭江镇 纪家湾等安置点
12月 525 120
9 长坝镇 茶园村等安置点
12月 620 140
10 羊角镇 永隆村等安置点
12月 1684 250
11 土坎镇 清水村等安置点
12月 100 60
12 桐梓镇 天台寺等安置点
12月 515 120
13 和顺镇 和泓山水等安置点
12月 60 60
14 双河镇 木根铺等安置点
12月 135 60
15 凤来乡 檬子树等安置点
12月 350 80
16 庙垭乡 叶家弯安置点
12月 366 80
17 石桥乡 天池等安置点
12月 358 80
18 黄莺乡 新树村大屋基等安置点 12月 536 120
19 沧沟乡 河坝等安置点
12月 500 110
20 文复乡 马厂坝等安置点
12月 1194 200
21 土地乡 大坪等安置点
12月 230 60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2 白云乡 周家坪等安置点
12月 263 60
23 后坪乡 天池坝等安置点
12月 811 200
24 浩口乡 田家寨等安置点
12月 300 70
25 接龙乡 接龙场等安置点
12月 254 60
26 赵家乡 青龙嘴等安置点
12月 340 80
27 大洞河乡 茶元堡等安置点
12月 180 60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项目汇总表(格式)
序号 乡镇 名称 安 置 点 所在地址 项目实施 单
位 项目总投入 补助 金额 财政支持环节 和补助标准 绩效目标 联系人及电话 备注
说明:本表内容与实施方案保持一致。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项目实施方案(格式)
(产)业分类:____________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
产业扶持项目实施方案
(申请财政补助资金 20万元以上的项目适用此方案)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职务/职称:
办公电话:
手机: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项目主管部门:
联 系 人:
职务/职称:
办公电话:
手机:
填制日期: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或工作开展情况)
二、市场需求分析
三、项目任务计划
(一)年度目标与预期效益(含项目带动能力、直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效益目标等)
(二)建设地点及规模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项目内容(分项具体说明,既要有定性表述,又要有定量数据)
(四)建设进度
四、投资构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二)资金具体用途和标准
(三)申请项目资金及资金使用环节(要具体说明每一个支持环节、补助标准和额度)
五、组织管理制度
六、项目实施单位情况
(一)单位性质、隶属关系、职能(业务)范围
(二)财务收支和资产状况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有无不良记录(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处理处罚决定、行业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
(四)申报实施该项目现有条件
七、项目支撑单位情况及参与事项
表一
项目主要人员与任务分工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项目任务分工 备注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
产业扶持项目实施方案
(申请财政补助资金 20万元以下的项目适用此方案)
行(产)业分类:____________
填报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项目主管部门
联系人 姓名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项目建设地点
项 目 建 设 内容及规模 例:新栽种脆桃 1000 亩,投资**元(其中:种苗投资*元,人工*元,肥料*元);硬化 1000 米长、1 米宽、10 厘米厚采摘便道 1 条,投资**元;新建加工厂房主体工程 200 平方米投资**元;装修加工厂房 200平方米投资**元;购买加工机器设备 1 套投资**元(含**型号**机器**台*元,**型号**机器**台*元)
项目总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例:项目总投资 30 万元,其中业主自筹 15 万元,申请财政资金补助 15 万元。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表二
项目评审表
评审类别 评审 内容 评审标准 评审结果 备注 业务 评审 现有条件 是否符合项...
篇五: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方案
2022 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X 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省市 2022 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要求,结合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细化年度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更加有效开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中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议精神和 XX 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以“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为主线,以“双示范”体系为牵引,以“三问三解三促进”为抓手,以搬迁群众生活重心转移和生计转型为重心,紧盯实际入住率、后续帮扶措施落实率、宅基地腾退率和群众融入度提升,推进整村搬迁试点,持续做好各级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全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主要目标
围绕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和“两推进、两完善”工作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方案,协调落实相关部门工作责任,2022年上半年集中安置社区全面达标,建档立卡搬迁户实际入住率达到 100%;搬迁群众就业、产业等脱贫措施有效稳定;2022年底前“双示范”社区和“五星社区”创建率达到标准,建档立卡搬迁户旧宅基地腾退率达到 100%,复垦工作达到 6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户后续帮扶措施落实率达到 100%;群众融入度大幅提升。2016、2017 年度避灾生态搬迁户实际入住率达到 100%;2018 年度避灾生态搬迁安置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实际入住率达到 6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提升公共设施“大配套”工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完善各安置点绿化、亮化、美化,加快推进各安置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以及商业网点、便民超市、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大配套”工程建设,在政策框架内积极探索放置农用机具辅助设施,保障搬迁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打造美丽乡村、宜居社区。2022 年 6 月底前,全县集中安置点“大配套”项目完成竣工验收,配套率达到 100%,相关部门、镇街 1 月底前制定配套计划,每月底前将配套完成情况报送县移民办。
(二)加快搬迁群众实际入住。借鉴相关县(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落实镇街政府主体责任,把工作做细做扎实,抓住春节期间这一黄金时节,结合“一补两送一议”活动,加强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落实各类措施加快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重心转移和生计转型,消除群众搬迁的后顾之忧,切实破解不住新房住旧房、两头跑、搬少不搬老、未整户搬迁等问题,促进搬迁群众早日搬入新居。2022 年 3 月底前“十三五”建档立卡搬迁户实际入住率必须达到 100%,各镇街每月底前将实际入住情况报送县移民办。
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和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搬新腾旧”的原则和公平性原则,加快实施旧宅基地腾退工作。按照“腾空、收回、拆旧、复垦、交易”分步走的工作思路,对居住在灾害隐患点和住房不安全的搬迁户,要切实做到即搬家即拆除旧宅,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他搬迁户从实际入住到拆旧腾退,过渡期最长不超过 6 个月。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加快推进旧宅基地复垦、生态修复。坚持“双挂钩”,落实“两优先”,实施“双考核”,切实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促进指标交易,助力脱贫攻坚。2022 年 6 月底前,完成 2018 年底前已实际入住的搬迁群众的旧宅基地腾退;12 月底前全县旧宅基地腾退率达到 100%,复垦率达到 60%以上。
(四)促进后续帮扶措施落实。把《XX 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的稳定脱贫率具体细化为后续帮扶措施落实率。以安置地为重心,紧盯后续产业就业帮扶措施落实,进一步弄清底子,摸清搬迁群众需求,落实好“三单一卡”,促进人岗精准对接,施策到户到人,因地制宜,多元化、多方式促进搬迁群众重心转移和生计转型。按照《关于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的意见》(陕脱贫发〔2017〕43 号),夯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脱贫工作的主体责任,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职责,推动产业就业创业脱贫项目、苏陕协作和国企合力团项目优先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布局,资金和帮扶措施优先向搬迁群众倾斜,各有关部门各尽其责,共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产业发展、就业扶持、教育、医疗、兜底保障和资产收益等衔接落实工作,做到搬迁贫困群众后续帮扶无盲点、全覆盖。2022 年底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户在安置区后续帮扶措施落实率达到 100%。
(五)提升搬迁群众的融入度。对照脱贫条件,逐步完善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体系,按照 XX 省委组织部、民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移民搬迁社区自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协调落实镇街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围绕社区后续管理,加快健全配齐安置社区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以搬迁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应该而又能办到的事为抓手,积极协调落实社
会保障政策,妥善解决搬迁群众在居住地社区便捷享受户籍、社保、教育、卫计、优抚、救助、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保障问题。加快推进安置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强搬迁群众各类权益保障。强化新民风建设,开展“搬新家、立新业、树新风、迈进新生活”等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促进搬迁群众尽快的适应新生活,融入新生活,实现安居乐业。以“双示范”社区建设和打造“五星社区”为目标导向,以加强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水平为主要切入点,积极破解群众搬迁后适应难、融入难的问题,提高搬迁群众的有效融入度,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六)稳步推进整村搬迁试点工作。对于自然条件和发展环境较差、地方病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空心村严重、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的地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对具备成熟条件的自然村组实施村庄搬迁撤并,要统筹运用现有生态搬迁和避灾搬迁政策,稳步开展整村搬迁试点工作,从源头上斩断贫穷代际传递,解决区域性群众脱贫和发展问题,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学习借鉴白水、澄城两县试点的经验,根据群众意愿按照“先易后难、先远后近、先小后大、先穷后富”的原则分步分批启动整村搬迁试点,甘井镇、金峪镇、同家庄镇各开展一个试点项目。
(七)狠抓问题整改。始终坚持并不断强化正确的问题导向,多渠道、全方位的了解发现问题,汇聚各类问题反馈,对
照检查,剖析原因,特别是对中央扶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国家开展的各类调研、巡查,各类审计、监察以及媒体监督和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发现指出的问题,通过问题透视认识差距、工作不足和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举一反三,深挖根源,真改彻改,通过整改解决问题,提升水平,保证效果。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1 月 1 日—2 月 28 日)。对标“十三五”任务标准和时间节点,重点围绕脱贫摘帽、围绕减贫计划、“三率一度”提升,科学研判工作质量和进度情况,各镇街结合实际制定 2022 年易地扶贫搬迁年度实施方案,并于 1 月 26日前将方案上报县政府办和移民办。利用春节“当家人”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三问三解三促进”活动,结合“一补两送一议”活动,补正、更新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相关信息,加深搬迁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摸清困扰群众“搬新、拆旧、帮扶、融入”等具体问题,分类统计建立到镇到点的问题台账,以镇为单位形成综合报告于 2 月 20 日前报县移民办;进一步更新完善“三单一卡”,对已经实际入住对象,明白卡必须进户上墙;春节前,利用板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安置社区开展用水、用电、卫生习惯、防火防盗安全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培养群众的市民意识,确保群众度过安全祥和的新年;完
善旧宅基地腾退台账、腾退复垦方案和增减挂钩相关资料,做好群众腾退思想动员,对条件成熟的,群众已经实际入住的迁出区域启动旧宅基地腾退工作。
(二)启动实施阶段(3 月 1 日—3 月 31 日)。根据各安置点配套计划和施工条件,启动安置点公共服务设大配套工程。完成旧宅基地腾退复垦项目区规划,旧宅基地腾空、拆除工作完成 10%以上;所有安置小区社区和物业管理机构、人员、制度必须全部到位运行;3 月底前,“十三五”建档立卡搬迁户实际入住率必须达到 100%;按照陕自然资发[2018]3 号文件要求,由住建部门牵头,国土资源、发改、扶贫等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安置房建设工程事中事后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三)全面推进阶段(4 月 1 日—6 月 30 日)。对 2018 年度避灾生态搬迁安置房力促早竣工、抓配套、促完善,尽快向搬迁群众交付钥匙。2022 年 6 月底前对已实际入住群众,推进重心转移和生计转型,促进稳定脱贫,确保每户至少有一项脱贫产业、有一人稳定就业、有一人掌握一至两项脱贫发展技能;加快旧宅基地腾退,6 月底前,旧宅基地腾退拆除率要达到 40%以上,逐步推进项目区复垦工作;安置点的社区和物业管理服务稳步提升,持续开展“搬新家、立新业、树新风、迈进新生活”四新创建活动,促进已搬迁群众尽快的适应融入新生活。同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审计决算。
(四)巩固提升阶段(7 月 1 日—9 月 30 日)。2018 年度避灾生态搬迁安置房达到交钥匙条件,完成竣工验收,并向群众交付钥匙;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户后续帮扶措施落实率达到 60%以上;旧宅基地腾退拆除率要达到 80%以上,项目区复垦工作有序开展;实际入住群众,生活重心转移和生计转型基本实现,社区和物业管理服务到位,群众满意,全县“双示范”社区体系建立完善。
(五)收尾完善阶段(10 月 1 日—12 月 31 日)。2016、2017年度避灾生态搬迁户实际入住率达到 100%;2018 年度避灾生态搬迁户实际入住率达到 6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户后续帮扶措施落实率达到 100%以上;旧宅基地腾退拆除率要达到 100%,项目区复垦率要达到 60%以上;社区和物业管理服务更加深入具体,群众融入度和满意度有效提升,打造完成三个“五星社区”。同时,集中精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巩固提升工作,完善各类资料,总结成果,推广示范经验,开展年度工作综合评价,全面检验工作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将定期不定期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和移民(脱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各部
门、镇街工作汇报,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镇街要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各类具体工作推进方案,进一步细化任务,夯实责任,统筹安排,把握好工作节奏和方法,及时调整工作重心,聚焦“三率一度”,确保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达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凝聚工作合力,推进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持续向好。
(二)确保工作成效。以扎实开展“三问三解三促进”活动为抓手,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动员“四支力量”,逐户了解民生、民忧和民意,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疑惑、困惑和后顾之忧,积极稳妥解决制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发展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补齐工作短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三)持续转变作风。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的根本保障,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和为民服务宗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搬迁群众权益保障,在易地扶贫搬迁领域开展“学论述、学政策、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促平衡”活动。通过全面系统学习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国家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各类政策,进一步落实精准要义,对标标准,确保政策不走偏,落实不走样。
【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帮扶方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