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3篇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多措并举”加强党员管理和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多措并举”加强党员管理和教育,那么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分别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党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务工,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
一、基本趋势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流动党员出现了 3 个新的趋势:(1)流动的数量更多。以佘家坪乡为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 1995 年的 52 人增加到现在的 354 人,年递增%。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2)流动的范围更广。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上广;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
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3)流动的时间更长。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飘泊游子”正在逐步减少。
二、存在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位置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一是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到位,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流入和流出党员无登记,使部分党员“来去自由”。二是有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心态和家庭等情况对党组织报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活动难开展 一是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二是流动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不说自己是党员。有的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不能正常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管理难到位
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 6 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四)关系难接转 流动党员的接转组织关系程序较多,繁多的接转程序导致党员不情愿心态,有的成为了口袋党员。
(五)身份难确定 一是要了解流动党员的身份,只是靠本人自己说,没有有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二是有的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由于工作时间紧和工作量大原因,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
三、原因分析 1、传统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方式的封闭性与流动党员的开放性不适应。过去基层党组织往往局限在地开展工作,与外界联系很少,封闭性较强,而流动党员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需要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承担起党员管理的责任。现实情况是,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配合不够密切,沟通少,信息不顺畅,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这样,出现了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管不了、流入地党组织无人管”的现象。
2、传统的党员管理思路存在局限性。传统的党员管理工作对行政组织的依赖性很大,而流动党员远离行政组织,表现出了一定的松散性:时间不固定,目的地不固定,工作性质不固定。从而很难对流动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是否履行党员的权利义务也很难进行有效监督。传统的党内活动方式和党员管理方法侧重于静态管理,具有固定性、稳定性、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点,而要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必须实行动态管理,突出个性化和针对性,满足不同类型流动党员的不同需求,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3、传统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比较陈旧。工作理念比较落伍,有的用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来开展和衡量新时期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满足于自我封闭抓党建,工作领域狭窄,缺乏社会影响力。工作机制比较陈旧,传统的以行政区域和行业划分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明显不适应党员流动性增强和党组织活动区域大的特点。组织生活形式不够新颖,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对流动党员缺少吸引力。
四、对策措施
(一)高度重视,消除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和盲区 在流动党员中,多数是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
验。用好他们,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意义重大: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提高致富本领;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带双创”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在目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两个消除”:一是努力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二是及时消除教育管理中的实际盲区,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在手上,逐步解决好对流动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
(二)优选载体,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办法,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定期“回审”管理。在农民党员中开展以“增素质、增收入、增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三增”责任制度,对农村外出的党员实行定期“回审”管理。即:党支部与外出党员签订“三增”责任书,向外出党员发放《党员回审手册》,《手
册》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增”责任内容的落实情况记录、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记录、交纳党费情况记录和党组织督促审核情况记录等,要求流动党员返乡时,必须将《党员回审手册》交回原党支部进行审核,并由原党支部签署审核意见,同时向党支部汇报在外期间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未返乡的流动党员,每半年将《党员回审手册》寄回党支部进行审核;尔后,由原党支部再将《党员回审手册》寄给外出党员本人。
2、专人联系管理。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对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出地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联系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联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党支部的活动安排及作出的决议和对他们的要求;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对家乡建设的计策;定期及时向外出党员寄送《共产党员》及有关教育培训等学习资料,供他们自学使用。
3、接转关系管理。党员外出时间 6 个月以上,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的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原党组织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方、单位的党组织,以利外出党员参加其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特别是对一些担心组织关系转出后、与原单位接触更少而失去原单位关
心的离退休党员,党组织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离退休后在外地定居党员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顾虑,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定居地方的党组织,确保其虽然工作离退休,但党员组织生活不退。与此同时,对流入的外地党员,也应实质性做好该做的各项接转工作。
4、建立组织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因此,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很有意义。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地党组织领导,并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党组织直接的指导和督促,所以各原所在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尤其应把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热心帮助他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作为选配的主要标准。
5、实行“持证”管理。对未转移组织关系又没有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管理的流动党员,实行“持证”管理。这种措施要求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原党组织报告,对外出时间 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必须办理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原党组织要认
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再者,对外出时间 3 个月以内的,外出党员必须开具《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凭《党员证明信》,主动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员证明信》的外来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验证后,应按照地点相近或行业归口、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它应该参加的党内活动。
(三)狠抓落实,健全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返乡培训。提高流动党员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是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前提。流动党员在外出前,有关党组织必须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党性党纪教育,切实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外出党员春节返乡期间,有关党组织要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应突出针对性,贴近他们的思想和生产、工作实际,着重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党纪国法等教育,力求做到切合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召开外出党员座谈会,让他们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畅谈在外的见闻和感受,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通过教育培训,使流动党员达到"五牢记"
要求,即牢记党员称号、牢记党性观念、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纪国法、牢记家乡建设。
其次,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保障激励和充分发挥其先进作用。各有关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规定,切实保障流动党员应享有的权利,特别是要妥善解决好流动党员参加选举问题。同时,各有关党组织要多关心流动党员,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流动党员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对外来党员要与本地、本单位的党员一视同仁,充分信任他们,放手使用他们。基层党组织要注意把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业心强、群众拥护的流动党员选拔到领导班子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对流动党员的组织考察和表彰、处置工作,对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要给予表彰,对不合格的流动党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置。
第三、要重视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督促落实。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个难点,必须对这一工作高度重视,狠抓“五管联动”措施的落实,尽快扭转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薄弱的状况。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要带头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工
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要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坚决防止和克服放任自流的现象出现。基层党组织要逐级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对流出和流入的党员逐个建立档案,随时掌握去向变化,对党员流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善于发现、总结推广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强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水平。
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我县注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通过“规范程序”破解党员队伍管理难的问题,通过“争创星级”破解党员作用发展难的问题,通过“综合评价”破解党员成绩评价难的问题,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规范程序”破解党员队伍管理难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严格党员入口关;实行流动党员定期回访制度,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流向;制定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意见,从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日常教育培训、夯实“三会一课”制度等方面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使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经常化、规范化。
“争创星级”破解党员作用发展难的问题。针对以往
党员作用难发挥、形式化等问题,在全县开展“争创星级党组织、争当星级党员”活动,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职能和党员特点,按照“统一创评、分类考核、星级评定、动态管理”的要求,以创建“星级党组织”和“星级党员”活动为载体,依照“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
篇二: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支部日常监督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 2018 年 10 月 28 日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都明确规定:党支部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就意味着,党支部是党内监督的重要主体。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也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的日常监督是党的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具体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需要履行的一系列监督职责。2019 年 5 月,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在第六章“党员监督和组织处置”中,对党的基层组织监督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以上几部党内法规对党的基层组织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的强调,实际上是对党支部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的强调。2016 年 2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从严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
加强党支部监督,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只有加强和改进党支部的监督,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体系,才能有效防止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出现“杀鸡用牛刀”的尴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并向纵深发展。
一、党支部监督的特征及优势
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体系中,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党内监督可分为党中央的监督、党委(党组)的监督、纪委的监督、党的工作职能部门(主要是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党的基层组织(主要是党支部)的监督以及党员的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相比,党支部监督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党支部监督是一种日常性的党内监督,具有知情早、行动快的优势
之所以说党支部监督是一种日常性的党内监督,是因为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能够经常乃至每日进行。其他监督主体如上级甚至更高层级党组织、纪委及党委工作职能部门只能通过巡视巡察或举报等途径,对党员进行周期性或随机性或回应性的监督。党支部是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的主要平台,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其与党员之间空间距离很短,互动频率很高,彼此关系很紧密。从一定意
义上说,党支部好比作为政治人的党员的政治性“家庭”,党员几乎日日置身其中,很少长期离开。因此,一般而言,党支部对党员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很了解,对党员的政治生活介入很深,党支部和党员之间几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弱连接问题,从而为党支部监督党员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党支部借助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以及谈心谈话、微信交流、打电话、上门面谈等方式,对党员进行日常性监督。并且,这种监督范围很广、涉及面很细,包括党员是否交党费,是否发表错误言论,是否参加封建迷信活动,是否做出违背社会公德、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等等。显然,党支部的这种日常性监督所具有的知情早、知情广、行动快的优势,是上级或更高层级党组织、纪委及党委工作部门的监督所无法相比的。
2. 党支部监督是一 种直接性的党内监督,具有开展方便、成本较低的优势
正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所规定的那样,党支部直接担负着监督的职责。换言之,党支部监督是一种直接性的党内监督,是一种没有越级或不需要层层传导的党內监督。党支部之所以能对党员进行直接性的监督,主要是因为党支部是党员参加政治生活、履行党员义务的最基本单元,直接面对党员个体。
这种彼此之间的面对面关系自然使得党支部对党员进行直接监督成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党支部书记直接与党员谈话,进行提醒、教育或批评,这一做法就是一种直接性的党内监督。类似的,党支部通过点名、打卡等方式,对党员参加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进行监督;党支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对某些违反党纪的党员进行处分,等等,所有这些做法其实都是直接性的党内监督。实践表明,党支部监督的这种直接性特征,使得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开展起来很方便,不必牵涉太多的组织和人员,不会带来太多的组织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而使得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可以经常性进行。
3. 党支部监督是一种基础性的党内监督,具有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相应地,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必然具有基础性的特征。党支部监督的这一特征首先体现在:党支部是党内监督的基础性工作(如监督发展党员严格遵守程序、突出政治标准,监督党员按时缴纳党费,监督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监督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等等)的主要承担者。实践表明,党支部对党员的基本情况不仅掌握,而且其监督是有效的。党支部监督的基础性特征也体现在:党支部的监督手
段和监督举措基本属于一般性的手段和举措,如提醒、谈话、当面批评等,而不需要借助留置、专业审计、网络监督等更具专业性和威慑力的监督手段和监督举措。2016 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党内监督必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即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监督执纪形态正是一种基础性监督,毫无疑问,这种基础性监督的主体主要是党支部。再者,党支部监督的基础性特征体现在:党支部监督的对象是全体党员,而非少数属于领导干部身份的党员,也非少数已经有违纪行为的党员。如果把党内监督看作是由许多关口构成的多级监督体系,那么党支部监督无疑是其中的第一道关口。故而,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可以有效地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许多党员的小问题演变成需要上级党组织、纪委或党委工作部门的介入和监督才能纠正和解决的大错误。
二、党支部监督面临的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我们党更加重视党支部监督,但客观地说,党支部的监督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当前,党支部监督仍然面临不少难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大致说来,这些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党支部对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监督较难
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同样是党支部中的普通一员,同样必须接受党支部的监督。2020 年初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更是突出强调:机关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保证党员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很少甚至从不参加党支部的活动,即便党支部通知或提醒,他们也置若罔闻。此外,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即便参加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也唯我独尊、颐指气使,搞一言堂,听不进其他党员同志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打压持不同意见者。另外,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其他无法有效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的情形,如党支部不敢监督。有的党支部负责同志担心惹领导不高兴、碰钉子,因而对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等不通知、不提醒。还有一种情形是不能监督。有的党支部的全体支部委员和其他普通党员对领导干部知情甚少,且自身政治水平和能力水平与党员领导干部有较大差距,因而不能对后者进行有效的
监督。
2. 党支部对部分普通无职党员监督较难
所谓普通无职党员,主要是指那些不在机关事业和国有企业单位工作(俗称“没有公职”“没有干部身份”)且在党组织内部也没有职务的普通党员。这一类党员在农村、城市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中分布最多。由于市场经济大潮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一些普通无职党员醉心于挣钱发财,党员意识、党性意识、纪律观念不断弱化。一方面,他们觉得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耽误时间、影响挣钱,因此对此很不积极;另一方面,他们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信教甚至加入地下教会,或者妄议中央,传播政治谣言,等等。由于这些普通无职党员对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很不积极,从而使得党支部借助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等渠道对他们进行监督成为难事。值得警惕的是,少数普通无职党员对党纪处分满不在乎,缺乏敬畏,从而使得党支部借助党纪处分等较重和较严厉的手段对他们进行监督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3. 党支部对部分流动党员监督较难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的流动性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党员从乡村流入城市,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由一个城市流入另一个城市,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流动党员监
督难的问题。在目前流动党员证制度②没有普遍有效实施,流动党员管理没有实现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流出地的基层党组织还是流入地的基层党组织,其对流动党员的监督都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些流动党员出去之后不仅不跟家乡的党支部联系,在流入地也从不亮明党员身份,成为“潜伏”在流入地的“地下党员”和“口袋党员”。在这种情形之下,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的党支部欲对其进行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方面的监督,均比较费力费神。虽然有些流动党员在流入地亮出党员身份,参加了流入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但由于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之间并没有稳定、畅通、便捷的联系渠道,使得两地党组织之间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工作不同步问题,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合力难以形成,对流动党员的监督不可避免地存在空白和短板。特别是由于流动党员跳槽频率高,也使得许多流入地党组织对这些流动党员的监督不热心不积极,觉得他们都是匆匆过客,不必为之费心费力。目前,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监督效果相对较好的办法是由流出地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建立流动党员支部。这些流动党员支部的建立必须在两头集中的前提下,即流动党员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一般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且都集中在某一个地方(一般是同一个城市)。很显然,这种流动党员支部对流动党员的覆盖还是很有限的。换言之,这种管理监督相对有效的党支部无法实现
对多数流动党员的覆蓋,仍然有许多流动党员不能经常受到党支部直接的、有效的监督。
4. 支部委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制约了党支部监督效能的发挥
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虽然是作为组织性主体而实施的,但最终将主要地落实到包括支部书记在内的全体支部委员的个体身上。换言之,最终还是要靠支部书记及其他支部委员以党支部名义,代表全体党员对党员进行监督。在此种情况下,党支部书记及其他支部委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无疑至关重要。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况:支部委员甚或支部书记因为缺乏政治敏锐性,对党员发表错误言论、歪曲丑化英雄、传播领导人政治谣言、拉帮结派等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不能见微知著,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没有给予及时和有效的监督;支部书记及其他支部委员自己也对党的纪律和党员的义务不是很了解,因而,哪怕有党员发生违反党纪和不履行党员义务的行为,他们也不会及时指出、提醒、批评和纠正,给予必要的监督;支部书记或其他支部委员自己也不能做到认真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其对其他党员的监督自然也是心虚嘴软、缺乏底气、难以服众;支部书记及其他支部委员工作能力欠缺、工作经验缺乏,一时找不到监督党员的有效办法。凡此种种都表明,支部书记
及其他支部委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很多时候影响着党支部的监督效能。如果支部书记及其他支部委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必然导致党支部的监督效果不佳。
5. 人情干扰妨碍了党支部监督效能的发挥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即便自近代以来受到革命文化、法治文化、公民文化的洗礼,但仍然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无论是依托单位建立在职业基础上的基层党支部(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国有企业党支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社会组织党支部等),还是依托地域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基层党支部(包括农村党支部和城市社区党支部),其实都是置身于本单位或本地域的人情网络之中,免不了受到一个小的熟人社会中的各种人情的影响和干扰。相应地,其监督效能的发挥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妨碍和制约。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党员忙着做生意,经常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但因为与支部书记关系很铁,最后党支部对他们都是降格以求、网开一面;少数农村党员即便发生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乱搞男女关系等违纪行为,包括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在内的许多党员虽然知情,但很难摆脱邻居、本家、同学、同事、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往往顾及情面,很少对其提出批评,更遑论给予党纪处分。所有这些都是人情干扰妨碍党支部监督效能发挥的具体表现。
三、加强和改进党支部监督的有效途径
党支部监督事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落实,事关党的监督体系的健全,事关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成效。因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新时代,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为遵循,以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组...
篇三: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指导思想 以“把解决突出问题和落实整改措施贯穿于先进性教育全过程,作为一场硬仗来打”的工作要求为指导,本着制定措施要有可操作性,整改事项要明确,整改重点要突出,整改措施要具体,整改时限要确定,整改责任要落实的原则,力争在解决重点意见和建议方面取得新进展,从而不断增强党支部、村委会的创造力、凝聚力、创新工作和联系群众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力度不够,综合素质不高。
2.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大。
3.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4.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5.支部班子成员团队精神有待加强。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一是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大。一些党员干部对工作职能的转换盒加强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做开创性的工作。
2、是学习教育工作抓得不够紧。专业知识的学习存在片面性,综合类的知识学习少。
3、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的思想体会不深不透,还没有直觉的把群众对我们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4、是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党员干部工作热情有所降低,安于现状,工作不够主动积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
5、是团队精神还要进一步增强。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表现在民主议事、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配合、相互学习、齐心协力等方面还有欠缺。
四、解决支部问题的措施
1、加强学习,虚实结合,加强党员党性教育。
首先要带领支部党员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思想精髓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做到关键时刻不动摇,大事面前不糊涂。
2、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去解决工作问题 要用党的工作守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工作中去,就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一方面不断加强党员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和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互相学习,搞好党内的“传带帮”工作,从而使整个党支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联系群众、交心谈心 针对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领导工作、为民服务等方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和党员群众交心谈心,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研究和探索党在社会领域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提高党建工作有效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政治理论学习力度不够,综合素质不高。总体来讲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还较为单一,个别党员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觉性不够,加之理论学习的形式还较为单一等原因,使得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成效不甚显著,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够系统。党支部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党员的发展程序和有关要求,努力做到严格把关。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有所欠缺,忽略了对预备党员的进一步
教育、培养和监督,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倾向,使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对自身缺点和不足的改正不甚明显。
3.党员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党员干部工作热情有所降低,安于现状,工作不够主动积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
4.支部班子成员团队精神有待加强。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表现在村中重大决策、民主议事、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学习、齐心协力等方面还有欠缺。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虚实结合,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充分利用和发挥远程教育平台、红色陈列室等,一方面不断加强党员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和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互相学习,搞好党内的“传带帮”工作,从而使整个党支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其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做到关键时刻不动摇,大事面前不糊涂。
2、强化管理,增强素质。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作用。对于党员教育,包括预备党员的教育等,除日常的教育外,有计划、有目标,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开展与党员教育相关的支部生活。对于党员的管理,支部将结合本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党员教育和管理在制度化、规范化上有新的突破。根据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
3、联系群众、交心谈心。针对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领导工作、为民服务等方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和党员群众交心谈心,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4、加强团结合作,强化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开好民主生活会,针对支部及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绝不能让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各项制度,增强了全村党员及群众对村领导班子的信心,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党群关系,使支部内部团结一致,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篇三】
一、存在的问题 “群众观念淡薄”方面。
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质量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工作执行不力”方面。
对上级决策部署有时认识不够深刻到位,执行的时效性、实效性还有一定差距。
“工作能力不强”方面。
学习劲头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工作标准不高”方面。
进取精神有所懈怠,有时满足于现状,对“新常态”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感觉比较迷茫。
“工作不敢担当”方面。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经济体制改革提速与经济下行相伴,行政体制改革提速与强力反腐相伴,无论经济调控还是行政治理都已进入了“新常态”,我面对“新常态”,表现出了有无奈的“不为”和有意的“不为”思想。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必须进行改变,社会上出现了不与时俱进,不主动适应,在岸上观望,以“没办过”“不会做”来为自己的懒惰作挡箭牌。
在行政新常态下,也出现了错误地将简政放权理解为什么事都推给市场,当起甩手掌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该办的事不办,该担的责任不担,贻误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是由于自己对当前形势认识不够到位,有时开展工作怕担政策风险,或多或少存在明哲保身思想,不愿较真碰硬。“精神状态不佳”方面。
事业心有所下降,工作上的拼劲和闯劲不足。“工作作风漂浮”方面。囿于业务性质与范围,主动性不强,掌握实情不够综合、不够细致。
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个人思想上总是认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工作现状和取得成绩,感到满足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认为就是
再努力也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工作成绩上有更大的突破,工作的热情不高,总是满足于完成既定的工作和任务。有些工作限于被动落实上级工作安排,没有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行动。特别在具体工作中,在一些问题和工作上思前虑后,畏首畏尾,怕伤和气,没有很好地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导致工作不敢担当,得过且过,避重就轻。
“工作推诿扯皮”方面。习惯于处理事务性、周期性工作,对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有时因需要多方协调的难度比较大而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及时完成。贪图安适,放松了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努力工作、艰苦奋斗的意识有所淡薄,滋长了享乐思想,就导致工作上有了惰性,工作上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了,受了点苦、受了点累就有情绪,艰苦工作干得少了,吃苦耐劳的作风下降了,工作不敢大胆负责,没有一抓到底的决心,干工作不愿意较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对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有时会习惯性的按传统思想考虑,凭喜好、兴趣、特长来选择性的考虑工作方式方法。在具体工作中,有时急躁冒进,问题抓得不实,分析不细,问题谈的多,整改的措施和方法谈的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二、整改措施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三严三实”论述专题教育汇编》、《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读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践行者。
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及时清洗思想上的灰尘,把群众放在第一位,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奉献、守纪律、顾大局,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增强履职尽责上的主动服务意识。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与侵蚀,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打牢实践基础。
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在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坚持从单位实际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处理好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要敢于担当,认真履行职责,在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迎难而上,坚持敬业奉献,勇于开拓进取,克服精神懈怠和封闭保守思想,不等不靠,积极主动,为群众解忧、解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能放松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经常深入群众,掌握群众思想实情和工作动态,虚心向群众学习经验和工作方法。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真心真意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要认真调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问题和办法;综合分析问题,善于分析总结提高,分析总结问题后面的根源,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把群众的疾苦与需求真实地反映上来,尤其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谋思路,出举措。对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探索和创新上下功夫,把解决问题做为创新的目标。认真落实党支部与领导的要求,抓好自己的业务工作落实与能力作风建设。
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通过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道德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抓工作、抓落实上下工夫,做到工作标准要严,自我要求要高,查找问题
要细,整改措施要实。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清楚形势任务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摸清情况,既要使用管用的老办法,又要探索管用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具体内涵、现实意义的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执行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与同事加强沟通协调,认真完成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自身修养。时时刻刻做到自查、自警、自省、自励,加强道德修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照章办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厅党组、局党支部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党章》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小事做起,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倡导节俭办事,节俭生活,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以上是我这次活动所查找的问题及采取的整改措施。
【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