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不达标分析报告3篇产能不达标分析报告 银川隆基技术部机加车间切断机加车间切断、切方工时和产能分析报告切方工时和产能分析报告汇报人: 马丽琴2011年9月27日 报告摘要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能不达标分析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产能不达标分析报告
隆基技术部机加车间切断机加车间切断、 切方工时和产能分析报告切方工时和产能分析报告汇报人:马丽琴2011年9月27日
报告摘要一.
银川隆机切断、 切方工时测算的总体概述二.
切断理论产能与实际产能的对比分析Page 2三.
切方产能的分析四.
针对生产现场提出切断、 切方制程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善之处五.
总结与标准化
一.
银川隆机切断、 切方工时测算的总体概述(一)
. 切断工时测算的总体概述1. 切断机台的配置Page 3项目机台切断机台 返修机台数量17152备注:
17台切断机中, 除过12#和17#机台是方棒返修断刀的机台外, 其余都是圆棒切断的机台。
2. 切断工时测算所包括的工序圆棒搬运上夹面板操作进刀设备切断退刀, 卸料测量, 记录, 搬运调整装夹作业时间分:人员作业时间设备作业时间12
3. 切断工时测算结果单晶尺寸8″机台控制进刀量10mm/min制程统计(次)25表1-1
8″ 毛棒切断工时测算汇总表Page 5切断一段人员作业时间(min)7. 40 切断一刀设备作业时间(min)20. 48 切断一段制程总作用时间(min)27. 88 说明:
切断一段的人员作业时间包括:
原料搬运上夹; 面板操作进刀; 退刀, 卸料; 测量, 记录, 搬运; 调整装夹。
4. 方棒返修断刀工时测算所包括的工序测量, 记录; 搬运上料; 装夹硅棒卸料卸料; 测量、 记录、刻编号; 搬运测Page 6面板操作进刀设备切断面板操作退刀
5. 切断工时测算结果单晶尺寸8″制程统计(次)10人员作业时间( i )人员作业时间(min)6 056. 05 表1-2
8 ″ 方棒返修断刀工时测算汇总表Page 7设备作业时间(min)16. 99 制程总作业时间(min)23. 05
(二)
.
切方工时测算的总体概述1. 切方工时所包括的工序切方工时Page 8粘晶托上料下料粘晶托打表上料检查,开机下料穿线
2.
切方工时测算结果单晶尺寸8″制程统计(次)10单晶尺寸8″制程统计(次)10表1-2
8″ 毛棒切方工时统计汇总表(动作分解)表1-3
8″ 毛棒切方工时统计汇总表(部分动作合并)人员作业时间(min)104. 89 人员作业时间(h)1. 75 设备作业时间(h)9. 71 制程总作业时间(h)11. 46 人员作业时间(min)88. 13 人员作业时间(h)1. 47 设备作业时间(h)9. 71 制程总作业时间(h)11. 18 注:
切方机台共15台
说明:
在人员配置齐全的情况下, 粘晶托和打表可以同时进行;下料时, 沙浆冲洗, 边皮、 方棒、 晶托卸下摆放、 搬运, 磁力平台的清洗, 定位铝板的安装和检查导轮, 穿线, 检查槽号, 调槽同步进行。动作未合并前切断制程的人员作业时间是1. 75h, 动作合并后人员Page 10作业时间是1. 47h, 切断总制程工时可缩短0. 28h(11. 46h-11. 18h)
,约16. 8min。若作业时人员合理安排, 假设一台切方机一天上料、 下料一次, 则一个月切方制程可以节省0. 28*15*30=126h, 可以进行126/11. 18=11. 27(次)
切方制程。
二.
切断理论产能与实际产能的对比分析(一)
.
切断理论产能核算项目切割刀数(刀/天)切断产出量(Kg/天)圆棒切断机台(台)方棒切断机台(台)表2-1
8″ 圆棒(方棒)
切断理论产能汇总表Page 11圆棒切断(8″ )6月115. 67 2245. 71 127月306. 47 5643. 72 方棒断刀(8″ )6月13. 70 188. 25 27月52. 23 780. 96 备注:
8″ 毛棒切断的理论产能包括:
去头尾重量, 圆棒取片重量。
理论切断产能2000 002000. 00 3000. 00 4000. 00 5000. 00 6000. 00 理论切割刀数(刀/天)理论切割刀数(刀/天)图2-1
8″ 圆棒(方棒)
切断理论产能柱形图0. 00 1000. 00 6月7月6月7月圆棒切断(8″ )方棒断刀(8″ )理论切断产出量(Kg/天)
(二)
.
切断实际产能核算表2-2
8″ 圆棒切断实际产能汇总表项目实际切割刀数(刀/天)实际切断产出量(Kg/天)头、 尾重量(Kg)切片重量(Kg)6月6月60 8760. 871957 311957. 318572 738572. 7379 0879. 08Page 13圆棒切断(8″ )7月155. 574889. 4322374. 39254. 38备注:
六月份头尾、 切片合计占1644刀;七月份头尾、 切片合计占4527刀。
(三)
.
切断理论产能与实际产能对比并分析偏差因素1.
对比分析图5643. 72 4889. 43 4000. 00 5000. 00 6000. 00 Page 14图2-2
8 ″ 圆棒切断理论产能和实际产能对比柱状图2245. 71 1957. 31 0. 00 1000. 00 2000. 00 3000. 00 6月7月理论切断产出量(Kg/天)实际切断产出量(Kg/天)
2.
影响切断理论产能与实际产能偏差的因素序号项目简要说明1去头尾晶棒头尾不计入切断产能 , 回收作料22圆棒取片圆棒取片质量部要求去热片、 氧碳片及电阻不稳异常断刀表2-3
影响8″ 圆棒切断实际产能的因素Page 153圆棒断刀位错单晶断刀影响切断产能4故障维修时间6、 7月份切断故障维修时间分别是72h和73. 58h备注:
6、 7月份故障维修时间来源于机加《切断稼动率统计表》 。
(四)
.
8″ 圆棒切断产出组份分析表2-4
8″ 圆棒切断产出组分汇总表项目实际圆棒切断圆棒取片圆棒去头尾圆棒断刀方棒断刀刀数刀数比率比率刀数刀数比率比率刀数刀数比率比率刀数刀数比率比率刀数刀数比率比率Page 166月1826 52. 62%3038. 73% 1341 38. 65%28641. 03% 411 58. 97%7月4667 50. 76% 1109 12. 06% 3418 37. 18%49123. 86% 1567 76. 14%备注:
以上数据来源于机加《6、 7月份切断明细》 。6、 7月份圆棒切断刀数分别是3470刀和9194刀。
38. 65%6月切断各组分对比实际圆棒切断(%)图2-3
8″ 圆棒切断各组分对比饼图52. 62%8. 73%圆棒取片(%)圆棒去头尾(%)
三.
切方产能的分析项目平均切方长度(mm)(mm)切方产出量(Kg/天)(Kg/天)边皮重量(Kg/天)(Kg/天)损耗重量(Kg/月)(Kg/月)1.
6、 7月份8 ″ 圆棒切方产能汇总表3-1
圆棒切方产能汇总表Page 188″ 圆棒切方6月292. 611242. 34486. 308237. 687月287. 393665. 28715. 198718. 28备注:
以上数据来源于机加《6、 7月份切方明细表》 。
16. 24%0. 54%7月份圆棒切方各组分所占比率切方产出量所占比率(%)83. 22%边皮重量所占比率(%)损耗重量所占比率(%)图3-1
8 ″ 圆棒7月份切方各组分所占比率饼形图
项目负荷时间(月/h)稼动时间(月/h)计划停机时间(月/h)非生产时间(月/h)6月6月85638563852585253050 713050. 7137 9637. 962.
8 ″ 圆棒切方工时的时间分布表3-2
8 ″ 圆棒切方各项时间分布表Page 207月9330. 7793001469. 2330. 67说明:
负荷时间=24*机台数*计划停机时间*设备点检保养时间;稼动时间=负荷时间-非生产时间;非生产时间主要由故障维修时间造成。
20. 67 3. 263. 26 0. 070. 07 5 005. 00 10. 00 15. 00 20. 00 25. 00 7月份8″ 圆棒切方各项时间分布Page 210. 00 每台切方机稼动时间(h/ 天)每台切方机计划停机时间(h/ 天)每台切方机非生产时间(h/ 天)图3-2
7月份8 ″ 圆棒切方各时间分布柱形图
四.
针对生产现场提出切断、 切方制程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善之处(一)改善依据:
运用IE手法改善1.
改善目的Page 22效率提升人力递减,合理安排品质提升
2. 运用手法鱼骨图人机联合分析法分析法防呆法抽样分析法动作经济原则
3.
利用“人、 机、 料、 法、 环” 对切断、 切方制程进行总体分析人员配置不合理, 有较大的浪费。部分工序的工装夹具使用不方便, 人员劳动强度大, 影响作业效率。Page 24部分制程作业环境差,5S不达标。部分工序因人员配制不足, 不能同时进行, 影响作业效率。原料长度和直径不均, 易影响切断和切方产量。
(二)
.
切断制程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善之处中午吃饭时间, 人员安排不合理, 一般在11:
40—12:00, 切断机台无人看管, 甚至有少数机台在“空转” 。这种不生产, 而设备在运这种不生产, 而设备在运已切断,机台在“空转”空转Page 25行的情况, 不仅增大设备的损耗, 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而且耗电量也会增大, 长久下来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建议生产上合理安排人员轮流换班吃饭, 减少此类浪费的产生。
(三)
.
切方制程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善之处1.SOP规定穿线由四人完成, 目前由于人员配置不足,一般都由三人配合完成 。根据要求磁力平台清理干净后要涂抹的Page 262.
根据SOP要求, 磁力平台清理干净后, 要涂抹20—25mg的润滑油, 现场部分操作人员不进行此工序。3.
若有两台机台同时下料时, 人员配置周转不过来, 机台穿线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影响机台上料。
4.
拉晶棒的运输车高度太低, 人员在将晶棒抱制定位铝板上的过程中有较多的弯腰动作, 造成较多的动作浪费; 而且晶棒重量平均较重,重复的弯腰动作, 长期以来员工的劳动强度也会很大劳动强度也会很大。Page 27建议综合转运过程晶棒安全问题和人员劳动强度, 改善晶棒转运车。
5.
晶棒粘胶, 打表现场5S不达标, 有时工装夹具摆放不整齐。建议现场加强5S管理理, 规范工装夹具的放规范工装夹具的放Page 28置, 营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
五.
总结于标准化改善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 无论是生产工艺的改善, 人员作业方法的改善, 还是生产现场5S的改善, 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互相合作, 相互配合。力, 互相合作, 相互配合。Page 29“效率提升、 品质提升、 人力递减, 人员合理安排” 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只要我们将每一次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 逐渐改善, 将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到“从有到无, 从无到优” ; 及时合理的导入各种利于生产的工装夹具, 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 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Page 30
篇二:产能不达标分析报告
经贸导刊财政金融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分析及化解刘铁彬摘要院目前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以 GDP 为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和不合理的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成为产能过剩的主要推手袁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也是推动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遥 虽然商业银行近几年来一直从严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投放袁 但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仍在银行资产组合中占有较大比例遥 针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面临的风险袁 本文提出银行信贷投放应与周期性行业保持适当距离袁完善信贷资源分配机制和考核机制袁 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曰加强行业研究队伍建设袁防范产能过剩贷款风险遥关键词院产能过剩化解贷款风险一、 引言我国从 2000 年开始进入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渊陈佳贵等袁2007冤遥 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快袁投资尧消费和出口需求均比较旺盛袁我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 2006 年尧2007 年达到峰值袁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不明显遥 但从2008 年开始恶化袁 经过 2009要2011年三年的产能继续扩张后袁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渊方艺萌袁2012冤遥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呈现周期性过剩与非周期性过剩并存尧总量过剩与结构过剩并存的特征袁程度相当严重袁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渊易诚袁2013冤遥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正常现象袁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形成市场竞争袁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遥 但产能严重过剩将冲击正常的市场秩序袁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袁必须及时加以有效引导尧抑制和化解渊朱宏任袁2012冤遥 产能利用率是国内外衡量是否产能过剩比较一致的标准遥 业界的共识是袁如果产能利用率小于 75%袁 那就是产能严重过剩遥 祝宝良渊2013冤指出袁目前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尧 有色金属尧建材尧化工尧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尧光伏尧碳纤维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袁许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极低遥 2012年底我国钢铁尧水泥尧电解铝尧平板玻璃尧船舶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尧73.7%尧71.9%尧73.1%和 75%袁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遥 同时袁上述行业还有大量在建尧拟建项目袁产能过剩矛盾呈日益加剧之势遥 此外袁根据中投公司的调研数据袁2013 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尧光伏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更严重袁前者过剩 65%左右袁后者过剩 55%左右遥尽管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来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投放采取了严格控制政策袁但产能过剩行业存量贷款的规模仍较大遥 如中国银行披露袁其 2009 年末对钢铁尧 水泥尧 平板玻璃尧煤化工尧多晶硅尧风电设备尧造船尧电解铝 8 个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余额为 2190 亿元袁 约占该行公司贷款的 7%曰工商银行披露其 2013 年 9 月末钢铁尧水泥尧平板玻璃尧电解铝和造船 5 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余额1479.7 亿元袁其占公司境内贷款比重为 2.39%遥 另据 Wind 统计袁2012 年我国钢铁尧有色尧煤炭尧水泥尧化工和造纸 6 个产能过剩行业上市公司的短期贷款为 9092 亿元 渊不包括中长期贷款冤袁 占 2012 年 A 股全部上市公司短期贷款的 34%遥 因此袁研究商业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行为以及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面临的风险袁并提出风险化解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遥 商业银行如果处理不好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风险袁很可能会引发较大面积的不良贷款遥二、银行信贷投放推动了产能过剩为了便于分析袁本文将产能过剩行业大致分为三种类型院钢铁尧水泥等野两高冶渊高耗能尧高污染冤行业尧出口导向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和风电尧光伏等新兴产业遥 从总体来看袁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规模冲动推动了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袁 但对上述三类行业袁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背后的原因又362013 年 12 月中中国经贸导刊财政金融各有不同遥(一)
“两高” 行业的产能过剩1、 信贷政策难以做到 “一刀切”对钢铁尧水泥等野两高冶行业的新增贷款袁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可以采取风险规避策略袁即不向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发放新增贷款袁但现实中商业银行难以做到遥 主要原因是许多产能过剩行业是中西部省市的支柱产业袁是当地信贷资金需求的最大领域遥 近几年来袁我国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网点布局力度袁导致这些地区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加袁竞争日趋激烈遥 由于银行各分行的行长和员工的薪酬以及业务营销费用等与该分行实现的利润密切相关遥为了防范风险袁虽然许多银行将野两高冶行业新增贷款的审批权上收到总行袁但这些地区的分行不断向总行风险管理部门施加影响和压力袁要求总行考虑分行区域经济特点袁对当地支柱产业渊即是野两高冶行业冤给予差异化的信贷政策袁不要搞野一刀切冶遥 中西部地区由于生产要素成本较低袁许多产能过剩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遥 商业银行总行迫于中西部分行的压力袁一般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向产能过剩行业发放新增贷款遥除了产能过剩行业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不同袁 不同的企业绩效表现也不同遥 在产能过剩行业内部袁细分行业和企业有的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袁虽然这一行业过剩问题严重袁但是对于具体的某一个企业来说袁不存在这一问题遥 这也需要商业银行花费一定的成本去鉴别遥2、考核的棘轮效应导致存量贷款退出存在 “惰性”对产能过剩行业中长远发展前景不佳但短期内经营正常尧风险尚未显现的贷款项目袁商业银行理性的做法应是在风险来临之前加大压缩退出力度袁及时收回贷款遥 但受考核指标的棘轮效应影响袁一些分支行在这些贷款退出的问题上主动性不够袁存在野惰性冶遥 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s)一词最初来自对苏联式计划经济制度的研究遥 在计划体制下袁企业的年度生产指标根据上年的实际生产不断调整袁这种标准随业绩上升的趋向被称为野棘轮效应冶遥商业银行总行一般也是以分行上年实现的各项指标作为基数袁再加上合理的增长率后向分行下达考核任务遥 由于一些商业银行总行确定的增长指标较高袁分行完成的难度很大遥 因此袁在没有找到足够合适的贷款投放项目之前袁分行没有积极性退出目前还比较安全的贷款袁即使这些贷款企业的长远发展前景可能不被看好遥 因为存量贷款的收回意味着分行要靠更多的增量贷款的弥补袁才能完成总行下达的任务指标遥 因此分行每年将信贷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市场开拓方面袁对存量客户的主动退出缺乏积极性袁 存在野惰性冶现象遥而银行总行由于不了解客户真实的经营信息袁也很难下达强制退出的要求遥3、 贷款 “垒大户” 行为加剧了 “两高” 行业的产能过剩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袁就是野产能过剩行业中也有好企业冶遥 对这些好企业袁一般银行将其定义为规模大尧竞争力强尧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遥 由于野两高冶行业大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袁许多企业规模巨大袁且大部分是国有企业遥 只要经济不出现剧烈波动袁这些企业一般经营比较稳定袁 抗风险能力较强遥因此袁商业银行一般也愿意向其发放贷款袁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遥 这导致大企业较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袁进而继续新建项目袁扩大产能遥这又增加了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袁为银行进一步野垒大户冶创造了条件遥 由于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强袁银行信贷决策人员没有不良贷款责任的压力袁也容易审批贷款遥 而大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加剧了行业的产能过剩遥(二)
贷款支持过度造成长三角等地区传统加工制造业的产能过剩2012 年下半年和 2013 年上半年袁长三角地区银行不良贷款大量爆发袁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业袁其中制造业的不良贷款源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过度等原因引发的制造业产能过剩遥 许多商业银行总行主要根据分行的存贷比尧利润规模等因素下达每年的新增贷款投放指标遥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袁经济总量大袁各项存款较多袁分行实现的利润也高袁 因此每年分配的新增贷款规模较大遥 然而这些地区缺少大的优质项目贷款袁 新增贷款中许多投向了原本竞争激烈的传统加工制造业袁导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袁企业利润微薄或出现亏损遥 而一些中西部地区贷款项目较多但存款不足袁 分配的信贷规模相对较少袁因此袁 如果信贷资源向中西部地区的分行倾斜袁 则对整个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源配置是最优的遥 但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下袁 商业银行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袁新增贷款规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直接为分行带来利润袁进而提升分行在系统内的考核排名袁进而获得更高的薪酬和费用遥长三角一些地区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过度贷款也造成了一些企业将贷款挪用于房地产和高利贷等高风险投资领域袁加剧了银行信贷风险遥如温州市许多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着产品雷同尧技术含量低尧易模仿以及相互间竞争等问题袁 由于商业银行贷款支持过度袁 这些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袁利润微薄袁因此企业开始寻求转型突围袁 将信贷资金转投到了高风险领域遥 2011 年末温州市贷款2013 年 12 月中 37
中国经贸导刊财政金融规模与生产总值的比例是 1.91院1遥这说明部分银行贷款被挪用到外地高风险投资中遥(三)
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1、 信贷投放的 “潮涌现象”林毅夫渊2010冤指出袁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很容易对下一个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袁投资上容易出现野潮涌现象冶遥 所谓野潮涌现象冶是指由于发展我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袁 产业结构处于不断升级和优化之中袁 其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历程及已有技术尧 市场情况的分析袁 对自身的产业前景做出预测并形成社会共识袁 进而导致经济资源大量且迅速地集中于某个或几个行业的投资现象遥 野潮涌现象冶 也可以用来解释信贷投放与产能过剩行业之间的关系遥 在野潮涌现象冶中商业银行基于这种社会共识袁为这些新兴投资项目提供大量信贷资金支持渊王立国尧鞠蕾袁2012冤遥 野潮涌现象冶 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的不良导向袁 也反映出其对新兴产业缺乏前瞻性研究遥近几年来袁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扩张速度较快袁 有些银行风险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袁素质达不到要求袁缺乏对新兴产业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袁信贷决策难以做到科学合理袁很容易陷入这种现象袁导致对某一新兴领域过度放贷袁造成野高端产业低端化冶袁行业生产能力迅速过剩遥2、 信贷投放的 “羊群行为”与野潮涌现象冶相似袁由于信贷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袁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决策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袁即野羊群行为冶袁一家银行的信贷决策往往会参照其他银行的做法遥 通常来说袁当一家银行向某一行业或某一客户提供贷款时袁其他银行对该行业或客户贷款的概率就会增加 渊胡新天袁2003冤遥 王稳尧 杨为官渊2003冤认为野羊群行为冶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贷款银行的最优决策遥 商业银行的这种盲目放贷行为忽视了新兴行业潜在的信贷风险遥 如 2013年初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布破产时袁 包括工行尧农行尧中行等 9 家银行对其授信余额达71 亿元袁 即是 9 家银行同时对该企业发放了巨额贷款遥三、 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面临的突出风险(一)信贷投放的亲周期性风险显现产能过剩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袁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遥 前些年我国城镇化建设投资及加入WTO 后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袁 使得钢铁尧有色金属尧煤炭尧水泥尧工程机械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袁 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袁钢铁尧水泥等行业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经营利润率 渊董玉华等袁2006冤遥 由于周期性行业经营景气袁产能过剩矛盾很容易被掩盖遥商业银行在逐利的动机下袁 也愿意向高速增长的周期性行业提供信贷支持遥 去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回调袁国内外需求下降袁产能过剩的矛盾快速暴露袁钢铁尧船舶尧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经营急速下滑袁许多企业经营非常困难袁 一些企业亏损严重袁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频繁爆发袁 不良贷款上升遥 尚福林指出袁2013 年以来银行业不良资产有所上升袁 不良资产上升的领域基本上属于过剩产能遥 从行业看袁光伏尧钢贸尧造船尧钢铁尧煤化工尧水泥等行业是2013 年新增不良贷款的主要行业遥由于长期以来产能的不断扩张袁许多产能过剩行业负债高企袁 资金链紧张遥以钢铁行业为例袁 数据显示 2013 年8 月我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高达 68.1%袁 比 10 年前上升了 10.8 个百分点遥( 二)
银行信贷管理面临 “囚徒困境”由于产能过剩行业中单个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大袁贷款较多袁且往往在几家袁 甚至几十家银行都有贷款遥当前袁产能过剩行业经营困难袁企业资金链紧张遥 这个时期袁各家商业银行都不退出贷款袁或者协调一致稳步退出贷款对全部贷款银行而言是最好的选择遥 但如果有一家商业银先压缩贷款袁其他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也是加入到收贷的行列袁结果导致企业快速破产袁先退出的银行往往获得的收益最大遥 因此袁单个银行的抽贷行为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稻草袁使原本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迅速破产遥(三)
产能合规风险和环保风险突出国务院已明确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成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袁对工艺装备落后尧产品质量不合格尧能耗及排放不达标的项目袁列入淘汰落后年度任务加快淘汰遥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尧准入标准尧环保要求的违规项目一律停建遥产能过剩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产能在没有拿到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的批复前袁 就已经纷纷开始开工投产遥 熊...
篇三:产能不达标分析报告
集团经营失败案例分析报告XXXX 大学
物流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实习报告
案 例:
美厨集团经营失败案例 主 题:
刨根问底 组 员:
XX(组长)
、 XXX、 XXX、XXX、
XXX、 XXX、 XXX、 XX
系 别:
XXXX
专 业:
XXXX
2010 年 06 月 22 日美厨集团经营失败案例分析报告
XXXXXXXX
【小组成员: 】
XX、 XXX、 XXXX、 XXX、 XXX、 XXX、 XXX、 XXX
【案 例:
】
美厨集团经营失败案例
【主 题:
】
刨根问底(深入解析美厨失败原因)
【实习时间: 】
2010-6-21 至 25
【案例分析实习目的:
】
我们要培养和造就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与技能应用型管理人才, 就要注重他们的能力培养。
由于毕业生将来从事的管理活动具有多因性、 实践性、 系统性、 动态性、 权变性的基本特征, 他们经常面对如何看待和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性与感性的兼顾、 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系统间环境的互动、 因地因人因时制宜、 现实机遇与长期发展的关系。
教学活动就是要考虑让学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 在校期间就受到工商管理活动的基本训练, 因此, 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
案例学习可弥补他们缺乏实际经验的不足, 更新知识, 开拓视野, 改善原有的知识结构, 增长知识广度, 成为应用型、 复合型的工商管理人才。
一:
案例背景
2 0 0 2 年初, 曾经在中国方便面市场上名噪一时的美厨集团由于经营不善, 累计亏损达5 2 0 0 万元, 终于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美厨集团是印度尼西亚华侨商人周氏兄弟在百慕大注册的威展集团旗下的独资企业, 总部设在新加坡。
周氏兄弟从代
理英美烟草起家, 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长期为印度尼西亚首富林绍良(经营营多方便面)
做行销和企划, 从中看到经营实业的稳定和长远收益, 于是从1 9 9 3 年开始投资中国市场, 投资3 0 0 0 万美元, 分别在北京、 上海和沈阳成立美厨食品公司, 生产美厨方便面和速溶咖啡、 糖果等其他食品。
其中, 北京美厨注册资金为1 1 2 8 万美元, 加上后续总投资达到1 8 3 8 万美元, 在当时的中国方便面市场上可谓来势汹汹, 实力雄厚。
北京美厨在北京门头沟区的石龙工业开发区建设了占地7 1 7 5 1 平方米, 建筑面积5 3 29 6 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 引进了国际先进流水线和生产设备, 生产美厨牌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饮料、 调料和各种糖果, 产能达到7 1 5 0 0 吨。
北京美厨负责华北、 西北和西南市场的开拓, 上海美厨负责华东、 华南市场的开拓, 而沈阳美厨则负责东北市场的销售,美厨的目标是在中国方便面市场上取得领导地位。
作为一个曾经在中国方便面市场上排名前三名, 一度成为中国消费品市场知名品牌的外资企业, 美厨曾经有过一段辉煌时期, 但是从1 9 9 8 年开始, 美厨的市场就开始萎缩,美厨方便面的销量开始下滑, 2 0 0 0 年美厨的销售额只有5 4 7 1 万元。
到2 0 0 1年, 美厨集团在华经营累计亏损超过5 0 0 0 万元, 投资者终于无心恋战, 向法院提出了破产申请。
二:
案例剖析
美厨集团是怎样从一个明星企业逐渐成为一个负债累累的问题企业呢? 首先, 我们组对美厨失败案例进行剖析, 寻找失败的突破点。
美厨发展兴衰历程
1 前期经营:
○
★重视销售队伍, 重视行销
应该说, 美厨在早期的市场开拓和推广很有创新和实效, 行销的思路都很新颖, 这些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工作促进了美厨在北京市场的销售。
据说, 最早一批在北京美厨当销售代表的人现在在其他企业基本上都是销售部经理级别,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厨集团在行销方面对于培养一批专业的销售经理人队伍做出过不小的贡献。
★ 成功的产品适应中国市场
美厨的成功离不开成功的产品开发。
美厨在中国市场推出的黑胡椒和洋葱爆鸡口味的方便面备受欢迎。
美厨的产品策略紧盯顶新集团的康师傅, 产品也以中高档为主, 但价格却总是比康师傅和统一的同类产品略低一些。
美厨的产品线最多的时候达到五大类十多种口味, 除了 最受欢迎的黑胡椒方便面和洋葱爆鸡方便面外, 美厨还开发了“双胞胎” 方便面、 “老外” 方便面、 “大食惠” 方便面、“美厨捞拌面” 和“龙凤配” 等新品种, 产品从中高档到低档, 几乎占据整个产品线, 具备了与康师傅和统一抗衡的产品规模。
2 出现危机 ○
★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产品更新换代慢, 口味逐渐不适应市场
★人才流失, 管理混乱断送市场
★促销搭赠假货, 商誉受损★最终倒闭
从以上可见, 美厨在成立之初, 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的, 那么后来的种种问题的出现, 直至最后整个企业的倒闭,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针对以上的原因, 我们组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方便面市场分析:
尽管“美厨” 的倒闭给方便面市场带来了 凉意, 但该市场仍是一个不饱和的市场。
首先, 面条源于东汉时期, 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消费习惯和市场空间。
有数据显示, 2000 年中国国内人均消费方便面 15 包, 日本 44 包, 韩国则达到 80 包。
日本一资料还表明, 年人均消费方便面 30 包, 该行业的发展才将趋于平稳, 消费量才能达到一定的饱和。
这是最近来自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的一组信息。
从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 我国现在的方便面市场还远未成熟, 甚至还可以说, 这个行业还正处在发展的阶段。
但是就在这样的一个开发刚刚过半的市场中, 一家外资独资企业的产品“美厨” 方便面却销声匿迹了。
北京美厨食品有限公司的破产让消费者感到惊讶, 而业内人士却感觉平常。
众所周知, 方便面生产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它技术含量不高, 进入门槛低, 所以导致生产企业众多, 竞争激烈。
企业要想发展, 大都通过降价这种常见的竞争手段来获得扩大市场的份额, 因为一旦份额减少或消失, 企业势必遭到重创。
另外, 在一种新产品上市周期逐步缩短的同时, 消费者还会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品, 一旦企业的新品开发跟不上市场的要求, 那么就会被市场自然淘汰。
据介绍, 现在我国方便面市场正呈三足鼎立态势,“康师傅” (顶新集团)
约占市场份额 45%, “统一” (统一企业集团)
约占 16%, 华龙(河北华龙集团)
约占 15%, 其他的“杂牌军” 约占近 30%的份额。
现在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消费量还未达到一定的饱和。
因此, 可以预见: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 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和现代化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渗透, 方便、 卫生、 美味、 价廉的方便面将会有大幅增长的趋势。
而丰富的汤料、 更多的内容物、 油脂含量的降低和营养配备更完善的方便面品种会是消费者最青睐的对象。
经营失败的原因:
内因:
1 美厨产品定位不准 ○
高起点竞争, 直面业内领头羊企业, 外埠市场开拓不利和中心城市的激烈竞争让美厨在市场中处于被动
在美厨进来抢占高端市场时, 比它实力雄厚的康师傅和统一早就牢牢地各自把持一方,抢占了 很大份额。
美厨的产品以“黑椒牛肉面” 为例, 既不是像韩国的“农心” 那样纯韩味的, 像“日清” 那样纯日味的, 也不是中国传统风味的, 缺少个性, 同时在有了 一定美誉度后, 后续产品开发没有跟上, 产品更新慢, 自然与“康师傅” 、 “统一” 就差一截。
以至于在投资决策经营管理上连续发生了 几起大大小小的投资失误。
1997 年美厨曾在沈阳建了沈阳美厨食品有限公司, 投资约 700 万, 上了 1 条生产线, 产品定位仍是中高档市场, 据业内人测算, 仅 1 条生产线, 1 天必须开够 12 小时才能保本。
但是因为沈阳消费水平低, 市场开拓得很不好, 导致开工不足, 成本高。
沈阳美厨惨淡经营了四年多, 以失败告终。
人们习惯于把国内方便面企业划分为两大阵营:
“康师傅” 北京市场占有率 54%-55%,全国市场 38%, 统一北京市场 18%, 全国市场 18%, 无疑应当划分在第一阵营里面, 第二阵营中:
众多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品牌占有大约 30%市场。
其实无论第一阵营还是第二阵营,都是艰辛斗争, 中国食品协会会长王文哲指出了一条新的市场策略———开拓农村市场,而河北华龙则当之无愧地成为运用此策略的典范。
2 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
这是内部设施利用不充分而导致的浪费。
“美厨” 在石龙工业区的规模是很大的, 但开工严重不足。
例如它的两个蒸汽锅炉每年要烧1 万吨煤。
像“康师傅” 这样的高端产品,更多地是采取加量不加价来应对价格战, 加上有雄厚的资本作支撑。
而那些投入成本高而资金乏力的企业自然就支持不住了。
据记者了 解, 美厨在 2001 年也曾经尝试开发低档面市场, 但是销路始终没有起色。
据孟女士介绍, 中国的农村方便面市场早就被华龙、 白象等众多品牌占领了, 美厨欲向此要一杯羹, 纯属下策, 它怎么能竞争过像野草一样的地方品牌? 孟女士说, 现在某些地方,如河南, 企业实行包税制, 一年也就 10 万块, 员工工资一般在 240 元左右, 而美厨、 顶新员工月工资都在 1200 元以上, 类似美厨这样规范的企业谈何与他们去竞争? 在平价面市场, 袋装面大多在一元以下, 有些甚至卖到 0. 28 元一袋, 与最起码的 0. 32 元成本价相比, 偷工减料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目前市场极不规范的情况下, 类似美厨以劣驱良的遭遇也就不奇怪了。
再加上 1998 年以前, 美厨的高层大部分都是聘请的外籍人员, 人力成本昂贵占据了经营成本很大比例, 美厨的副总经理、 财务经理、 总工程师、 人力资源经理、 营销总监等高层人士都是外籍员工。
美厨除了 要支付给他们高昂的工资外, 还要为他们支付昂贵的公寓租金和交通费, 这对于一个微利型的食品企业来说, 成本自然居高不下。
3 在经营管理上存在问题 ○
比如, 当时美厨在开发区开设了磅站, 使区内企业准确掌握进货是否存在缺斤少量的问题。
曾经查出“美厨” 进的棕榈油一车就差2 7 0 公斤, 这说明企业运销方面肯定存在问题。
由于外方对国内情况不了解, 对中方高层管理人员监管不力, 导致企业失控。
作为外资独资企业, 从开业初一直到 1997 年, 美厨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全部是外方人员。
他们对中国国情缺乏了 解。
比如在销售上, 仅仅是把国外运作的经验简单移植到中国来。
1996 年之前的中国商业通道状态是 80%通过批发商, 20%零售, 然而自 1996 年后超市业态上升为主流, 有了 30 天到 90 天的帐期, 通路发生了变化。
批发商时代基本上是一手钱一手货, 没有所谓的三角债。
美厨是一家很规范的外资企业, 从不欠供货商的货款及银行的借款。
但是到了 超市时代, 美厨在销售上采取了 “大撒把” 战略, 把方便面给批发商, 给超市, 全撒了 出去, 这在国外行得通, 但是在中国就行不通, 结果货出去了, 款却回不来, 到申请破产时应收款超过了 4200 万人民币, 同时应付款却高达 1 亿多。
先后有二十多家供货商告了 美厨, 美厨只好申请破产。
从 1995 年到 1997 年三年的时间里, 美厨高层对中国市场的具体认知一直就没有转变过来, 国外来的销售总监换了好几拨, 一直没弄明白中国市场的水有多深。
这样美厨公司在资金链上两头受挤, 发展遭到严重抑制。
同时人才流失, 管理混乱断送市场。
美厨早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销售队伍, 这也是保证其市场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时美厨为这些市场销售人员提供了 比较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 完善的培训机制和规范的销售管理, 使美厨在北京市场的渠道一直都很健康, 从一级店、 二级店到三级店, 美厨的销售人员几乎都能够做到有效管理和沟通, 那时的销售代表甚至可以知道每家商场主要负责人的生日和爱好, 与他们保持比较好的合作关系; 然而, 随着美厨在华投资的减少和逐渐忽视销售力量, 这些销售人员逐渐流失掉了, 后来补充上来的市场销售人员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敬业精神都退步很多, 没有好的市场人员, 美厨的渠道就很难维护好, 由于服务跟不上, 使美厨在北京各大商场的终端开始失控, 产品陈列越来越少, 几乎被康师傅和统一淹没。
美厨还曾在广州设过营销公司, 投资约 700 万, 仅仅持续了 1 年多便铩羽而归。
另据《中国经营报》 3 月 1 日采访美厨所在的北京石龙工业开发区企业管理部主任杨金录说,前两年开发区开设了 磅站, 使区内企业准确掌握进货是否存在缺斤少两的问题。
曾经查出“美厨” 进的棕榈油一车就差 270 公斤, 这说明企业运销方面肯定存在问题。
“美厨”从开始投产时就存在污水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但在开发区管委会的一再协调、 要求下, 直到破产也还没有处理, 这些对“美厨” 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4 产品开发滞后, 市场研究不足 ○
首先, 面条源于东汉时期, 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消费习惯和市场空间。
方便面的竞争其实是文化上的竞争。
在方便面行业内, 日清是老大, 但它斗不过康师傅。
方便面和巧克力还不一样, 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在其中很浓厚。
从某种意义上说, 台湾人比日本人更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从这个方面来理解, 对于美厨的倒闭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今方便面企业决定因素是品牌而不是质量。
方便面品牌的集中度之高, 是诸多行业少见的。
美厨想走经典路线, 对于方便面这个特殊行业来说, 显然是行不通的, 只有不断更新产品, 加强市场研究, 因为方便面市场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就是产品需要经常更换包装和
口味, 满足消费者不断变换的口味, 美厨在后续的产品推出方面显得缓慢, 主力产品一直推不出来, 直到推出新加坡风味的“老外” 后, 美厨的方便面才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但由于“老外” 的调料不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
【产能不达标分析报告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