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对农民的重要性5篇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FISCALSCIENCEVol.68No.82021傅志华申学锋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通过革命斗争实现从区域红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对农民的重要性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SCAL SCIENCE Vol.68 No.8 2021傅志华 申学锋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通过革命斗争实现从区域红色政权领导者到全国执政党的转变,并领导一个落后的大国逐步崛起,在新时代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诸多经验之中,从国情出发抓住中国的基本问题—— — 农民问题,特别是通过财政手段很好地处理了党与农民的关系,无疑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财政视角为切入点,从动员农民、依靠农民、为了农民三个层面分析了党与农民关系的百年演进轨迹,并总结了历史启示。关键词:党与农民关系 财政 农民问题中图分类号:F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391(2021)08-0005-12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回顾百年党史,党与人民关系始终是最为重要的逻辑关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和事业发展。我国农民一直占有全国人口的较大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讲,党与人民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党与农民的关系。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从财政视角考察党与农民关系的沿革及启示,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一、动员农民,党在践行革命使命中赢得民心革命早期,中国共产党曾被共产国际一些人认为是“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不正统”,不是按照“经典”运作。然而,正是这个“不正统” “不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崭新的人民政权。这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启大规模快速工业化建设,并未出现西方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的严重的阶级压迫和斗争,也没有走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社会动荡和分裂。这又是为什么?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看,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地解决了中国的农民问题。动员和依靠农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中国政治财政学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组长:傅志华;课题组成员:李成威、申学锋、陈龙;本文执笔:傅志华、申学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财政科学 2021 年第 8 期(总第 68 期)
5。
。. .。
。
财政科学 2021 年第 8 期(总第 68 期)功的关键;善待和感恩农民,是中国共产党永世不忘的初心。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动员和组织农民。1921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较早、较系统地阐述农民问题的《告中国的农民》指出:
“中国农民占全人口的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革命者要面向农民,号召农民“集合起来”。建党伊始,共产党人就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明确提出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在思想日渐开化、革命氛围浓厚的广东,农会组织日渐扩大,广大农民联合起来,纷纷要求田主减租,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1922 年,农民运动先驱彭湃在广东海陆丰领导了范围广、影响大的农民运动。1926 年11 月,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全国的农民运动。彭湃在开展农民运动实践中发现“领袖人才太少”,急需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民运动的干部,遂提出“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建议,得到孙中山、廖仲恺的支持。1924 年 7 月 3 日,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以国民党名义开办,由共产党人主持,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为宗旨的农讲所正式开学。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彭湃、恽代英等人先后担任教员,他们多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既有丰富的革命理论课程,又有社会调查课程。在现今保存的农讲所课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共开设了 25 门理论课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毛泽东负责“中国农民问题” “农村教育” “地理”等三门课程。在广州农讲所内,一面红旗鲜明夺目,上书“农为党本”,恰好四字正读反读都是一个意思,“农为党本” “本党为农”。农讲所虽已成历史,但“本党为农”的初心至今未变,这是中国共产党大写在旗帜上的初心。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发动领导农民运动中,不断深化对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就农民问题专门作出论述或决议。1925 年,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提出了“农民同盟军”一词,阐述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1926 年,在大革命洪流即将达到高潮时,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1927 年,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并明确提出“组织起来”的口号: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如何把“一盘散沙”的众多农民组织起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实质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民占人口的最大多数,但土地基本掌握在地主手中,因此通过土地革命发动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方面。靠什么争取农民?靠的就是满足农民的土地诉求,这是他们的根本利益。1925 年 10 月,党中央召开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指出“如果农民不得着他们最主要的要求—— — 耕地农有,他们还是不能成为革命的拥护者”,首次在党内提出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出“将耕地无条件的转给耕田的农民”。此后几年,党在革命根据地相继制订了井冈山《土地法》(1928 年)、兴国县《土地法》(1929 年)、《中华苏维埃共①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3 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6。
。. .。
。
FISCAL SCIENCE Vol.68 No.8 2021和国土地法》(1931 年)等,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土地改革方案。土地问题,在革命时期就是典型的财政问题。在发动农民方面,党的财政手段主要是“打土豪、分田地”,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宣传口号。为实施这一政策,党组织领导农民建立起农民协会,“一切权力归农会”① ,提高农民政治地位。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改变了原来的“打土豪、分田地”政策,提出“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把动员组织农民和解决财政困难结合了起来。1938 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把群众组织起来的重要战略思想,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民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
“抗日的财源十分困难,动员了民众,则财政也不成问题,岂有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而患财穷之理?”② 1943 年 11 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模大会上又发出了“组织起来”的号召,要求每名党员必须有群众观点,学会把群众组织到各种运动中去,放手发动群众。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和革命需要,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1946 年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1947 年在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在解放区掀起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 28 年的革命大潮中,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把群众“组织起来”的历史责任,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在动员组织农民的过程中,党同广大农民建立起一个政治联盟,汲取大多数人民群众力量的工农联盟成为共产党人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继续实行土地改革,随后又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当时刚从水深火热的旧中国解放出来的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难,财政经济也急需扭转窘迫局面,怎么办?毛泽东提出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和国家军政费用的大量节减。党中央没有选择竭泽而渔的办法,而是站在农民切身利益的角度,选择先解决“土地”这一基本民生问题。在人民解放战争过程中,已有1.45 亿农业人口的老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分得土地的农民约有 1 亿人。但到新中国成立时,仍有 2.9 亿农业人口的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改,华东、中南、西北、西南的广大农村仍保留着落后的地主土地所有制。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 1952年 9 月,除新疆、西藏等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完成土地改革地区的农业人口已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 90%以上。经过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剥削制度,使广大农民分得了约 4600 万公顷(约 7 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向地主交纳 3000 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土地改革把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整个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最深入、最广泛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③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为了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又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发展集体经济,恢复农业生产。到 1952 年,组织起来的劳动互助组已达 800 多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4000 个,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展了大规模的爱国增产竞①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4 页。②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11-512 页。③ 谢旭人主编:
《中国财政 60 年》(上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72-73 页。党与农民关系百年变迁及历史启示7。
。. .。
。
财政科学 2021 年第 8 期(总第 68 期)赛运动。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二、依靠农民,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获得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成立以后就一直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①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面临财政经济的极大困难,依靠农民、取之于民是财政筹集经费的必然选择。正是依靠广大农民缴纳的土地税、临时借粮和战勤负担,党的革命战争才取得了伟大胜利;正是因为广大农民承担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剪刀差”负担,才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一)革命时期的取之于民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红色政权经济极为艰难,筹集财粮的主要手段除了“打土豪、分田地”之外,也在兼顾原则和阶级原则下实施了取之于民的税收政策。所谓兼顾原则,就是“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② 。这一时期红色财政更多地考虑革命战争需要,不仅向农民征收一定的土地税,还采取了推销公债、开展借谷运动的办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先后发行了两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1932 年 6 月,中央苏维埃政府向全苏区工农群众募集革命战争短期公债, “专为充裕革命战争的用费”,发行总额为 60 万元,期限为 6 个月。同年 10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发行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 120 万元,用来解决反“围剿”战争的急需。
③ 所谓阶级原则,是指苏维埃的财政政策“建筑于阶级的与革命的原则之上”,税收的基本原则是“重担归于剥削者”。1934 年,毛泽东完整地总结了税收的阶级原则:
“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④ 这个原则后来一直是税收问题上处理各阶级关系的基本准则。全面抗战时期,根据地取之于农民的主要措施是征税、借粮、发公债。向农民征税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筹集粮草和经费的主要形式之一,全国 19 个抗日根据地都向农民征过救国公粮、田赋等,并相应建立了税收制度。借粮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筹粮方式,1940 年百团大战时晋冀鲁豫边区有过一次借粮,陕甘宁边区因粮食供给临时困难而三次借粮,晋察冀边区部分地区也有借粮。抗战时期发的公债不多,陕甘宁边区 1937 年发行过 200 万元(法币),晋察冀边区 1938 年发行过 300 万元,鄂豫边区 1945 年也发行过少量公债。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解放区所处的环境绝大部分仍然是农村,财粮收入的取得依然主要依靠农民。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北解放区,农民交纳的公粮占财粮总收入的 40%左右;山东解放区农民交纳①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年版,第 12 页。② 毛泽东:
《我们的经济政策》,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30 页。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农民负担史》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农民负担史》第三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85-86 页。④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红色中华》第 3 期,1934 年 1 月 26 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8。
。. .。
。
FISCAL SCIENCE Vol.68 No.8 2021的公粮、田赋占一半以上;晋冀鲁豫解放区占 3/4;其他地区占 80%左右。向农民筹集粮款主要采取税收形式(公粮、田赋),有些解放区在特殊情况下采用了借粮形式,东北解放区还采取...
篇二: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与农民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我首先想到我们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得到的实惠与进步。
农民历来都是缺乏竞争力的弱势群体,在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又面对如此严重的城乡差别和社会不公,发展环境不断恶化。当前生存和发展环境最令人堪忧的,一是失地农民,二是进城农民工,需要我们党给予特别关注。一些无助的农民、无奈的农民、无辜的农民、无望的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地走上上访求助、打官司讨公道的道路。如果我们关注不够,处理失当,就会发生群体性的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党的形象。特别是农民工。2004 年底,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达到 1.4 亿,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
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 30%。他们进城务工困难重重,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生老病死缺乏保障;工资水平低,经常被拖欠,迫切要求建立利益诉求的渠道,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享有公平的服务和社会权益。
面对新时期党和农民关系发生的变化,要解决影响党和农民关系中的问题,和农民建立起新型的牢固而又密切的关系,必须理清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维护、发展农民利益这个核心,完善党的重农政策,增强党服务农民的功能,畅通党和农民的联系渠道,赢得农民的心,凝聚农民的力。
(一)牢固树立新重农思想的观念
无论站在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还是站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局来认识现阶段农民问题,都不难发现解决农民问题乃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三农、重点在三农的角度看,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解决三
农问题实质就是解决农民问题。我们党重农本质上说就是重视农民,就是要把农民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农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从农民的需要出发决策和行动。
重视农民问题,核心是实现、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这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解决农民问题,发挥农民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前提。革命时期我们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改革年代我们实行家庭承包,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都是为了实现农民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要密切和农民的关系,更要重视农民利益。具体地说,就是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和可持续发展道路,长富于民、藏富于民,实现农民“有其利”;就是尊重农民的主人地位,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经济、社会制度,赋予农民平等的人权、经营自主权、财富分配权和公共产品、公共福利的共享权,给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当家做主,实现农民“有其权”;就是加强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和民主法制教育、文明道德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思想修
养,实现农民“有其教”;进而既富农民“口袋”,也富农民“脑袋”,使农民成为知识化的现代公民。
(二)完善惠农补农的政策
重农政策是我们党重视农民利益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党什么时候重视农民利益,党群关系就密切;什么时候忽视农民利益,党群关系就产生距离。新一届中央领导决定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惠农政策,废除了历史延续下来的按人头、按田亩摊派“皇粮国税”的封建税制,废除了体现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区别税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农业税废除了,并不等于惠农政策就完善了。农民不交农业税,不等于“零赋税”,而应和每个公民一样,按统一的平等税制纳税。所以,我们党还要依照按收入纳税、平等纳税、依法纳税的原则构建新的科学的城乡统一税制,切实防止分配差距拉大和社会不公。党重视与农民的关系,考虑农民主体的利益,实行向农民倾斜的政
策,与此同时,还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利益需求。党的政策必须健全配套,把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有效地整合起来。比如农业税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牵动着多个制度和体制,相关的配套改革,如财政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等必须整体推进,才能实现各种群体利益的平衡,确保农民的利益落到实处。这样,让农民既感到党对农民的关心,又感到党在坚持社会公平,进而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三)增强服务农民的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民,面临着许多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缺乏市场化经营需要的投资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各方面的竞争力,党代表农民利益有责任加强对农民的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我们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增强服务农民的观念,而且要在行动上增强服务农民的本领。中国农民最重实际,要使农民真正受益,党必须具备服务农民的功
能,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首先,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农民遇到的难题,如兴建农村水利、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实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供融资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等。
其次,努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比如农村义务教育、医疗救助、养老保险、再比如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和长远生计问题,农民工的就业指导、技术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和权益保护问题。此外,努力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如改善五保户、残疾人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特困户。
(四)畅通党和农民的联系渠道
我们一直为革命战争时期党和农民之间的鱼水关系而欣慰和自豪,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农民对话和沟通却一直在探索。实现村民自治,选举成立了村民委员会,使农民在村里有条件与党组
织进行对话沟通。但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难以理顺,两委矛盾突出,始终找不到好的解决方式。乡镇人大制度是农民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载体,也是党通过人民代表与农民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映农民呼声,与农民进行沟通的作用,但在农民群众中的反响并不大,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成立农民协会等组织,更是困难重重。有人认为党就是领导农民的,不需要农民组织;有人认为成立农民组织,增加了机构,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令人遗憾和担忧的问题。中国各个社会阶层都有自己的组织,惟独农民没有全国性的组织体系。这是不可思议的。党组织和农民组织毕竟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是不能相互替代的。那么多群众组织都在吃国家财政,并没有撤消它,为什么单单怕农民组织吃国家财政呢?
从目前情况看,农民群体处于剧烈的分化、融合和重组之中,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社
会弱势群体。如果有效地组织起来,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相反,农民遇到问题既没有与党和政府对话的管道,无力保护自己的利益,还可能逐渐边缘化,成为一个巨大的压力集团,最终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隐患。因此,党和农民之间必须建立紧密的联系渠道,切实保证“心灵通、言路通”。当务之急是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既让农民有利益表达的渠道,有与党对话沟通的桥梁,又给农民知情权和发言权;不仅给农民民主管理政务、财务、社会事务的权力,还要给农民监督的权力;不仅使农民有机会参与村务、镇务管理,而且有机会参与县务、省务乃至国家事务。最好的办法:一是根据新时期的条件和农民的要求 把农民纳入相关的组织中去,同时与农民团体建立正常化的沟通联系制度。通过探索“支部加协会”等做法,一方面把农民意愿集中起来,使党的决策更加符合农民的利益,一方面把农民组织中的精英吸收到党内来,特别是把群众公认的领袖人物推荐到党的领导层来。这既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又体
现党的先进性。二是重构乡村治理结构,理顺党对农村的领导体制。党组织应当通过推荐候选人参加乡镇村行政负责人竞选,经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实现党对农民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和农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神圣的组织,自 1921 年建党至今,我们党在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衷心地热爱党,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篇三: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经验借鉴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是党的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大革命时期,我党对农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不仅对当时党的革命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也为今天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党的农村工作的生命线, 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农民问题,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领导人毕生注重农民问题的研究。大革命时期, 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开始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农民教育思想。
本文初步论述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一、 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 党对农民地位和作用的基本认识 农民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了绝大多数, 大革命时期, 农民站了全国总人口 80%, 农民这只庞大的队伍成了革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党的早期领导人认识到, 解放占人口极大多数的农民, 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独秀在 1923 年就指出:
“在经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不但农民占全国人口之大半数, 其国民经济之真正基础, 还在农业; 在这些地方之各种革命都不可忽视了农民的力量。( 《陈独秀文章选编》(中),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84 年版, 第 312 页)
瞿秋白在 《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 中指出:“农业亦为中国的主要生产事业, 农民实为中国经济生命的主体。( 《瞿秋白文集》 政治理论篇(第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385 页)动考察报告》 中说:
“据长沙的调查, 乡 村人口中, 贫农占百分之七十, 中农占百分之二十, 地主和富农占百分之十。(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37 页)
1923 年“二七”惨案的发生, 使我党认识到无产阶级要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取得胜利, 必须要有革命的同盟军, 三亿农民与工人阶级的利害关系基本相同, 是天然的同盟军。
1924 年 5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明确指出:
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及国内军阀的国民运动里,
大多数农民群众的加入是最有力的动力”。( 中央档案馆编.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一册.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第 247 页。)
随后, 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 指出, 党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使他们参加经济和政治的斗争,
否则,“我们希望中国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 都是不可能的。(沙健孙.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M]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 第 240)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邓中夏、 毛泽东等, 也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联合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1923年, 邓中夏谈到工人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时指出: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之一。
(《邓中夏文集》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第 40 页)
1925 年 5 月, 他又撰写了《劳动运动复兴期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指出“我们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
必须尽可能的系统地帮助并联合各地农民逐渐从事于经济和政治的斗争” 。
( 李光辉.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 [M]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5. 第 70 页)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一文中对农民作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分析,指出: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最忠实的同盟军”
(《毛泽东选集》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9 年版,第 3 页. ) 在《国民革命军与农民运动》 一文中进一步强调: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便不会成功。
” (《毛泽东文集》 (第一卷)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第 37 页. )
(二)
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1. 农民阶级局限性 在当时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国情下, 革命胜利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和农民这个占绝对多数的群体结成可靠的同盟军, 可以说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正如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军与农民运动》 一文中强调的: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便不会成功。”(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第 37 页. )
但同时作为大革命主体力量的农民并不是必然的先进阶级, 他们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因此农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是其参加革命保证革命成功的基本保障。
农民阶级自身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 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经济基础, 加之小生产者的自私性、 保守性和散漫无组织纪律性严重影响了 农民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力量的发挥。
“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 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 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 一部分失业群众则具有无政府思想。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83. )“农民在封建制度下的地方主义、 个人主义、 宗族关系、 迷信、 不能集中等天生的弱点很多, 通常是不革命的, 应加以改造。
”
(中央档案馆.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 )
[M]. 北 京 :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出 版 社 , 1989.
254. )
第二, 长期的封建社会使农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农民阶级受到经济上的剥削、 政治上的压迫、精神的的禁锢, 不可避免的造成了 农民阶级的一些病态心理, 最突出的表现是安做“良民”, 生活上安于现状, 忍耐性极强, 缺乏同不公平的现实社会的抗争的反抗性。
对此, 彭湃在总结海丰农民的状况时指出:
“农民的思想,
一半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传统下来,
一半是从戏曲的歌文中所影响了一个很固定的人生观, 以反抗革命为罪恶, 以顺从安分为美德。
”( 彭湃. 彭湃文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1. 100.
)
第三, 农民阶级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农民贫困的现状以及社会的不公造成农民很少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 再加上农民阶级安于现状的惰性, 导致的农民阶级素质的普遍低下。
毛泽东曾指出: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
农民没有文化”, “中国有百分之八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 这个里面, 最大多数是农民。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39. )
“农民愈无知识, 则愈无民族国家的觉悟与战斗能力,
而且很容易为反革命派所收买与利用。
”(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196-197. )
文化素质的过低导致了 农民思想觉悟落后, 要求党在团结农民阶级时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 保证他们对革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2. 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 中国历代农民斗争的失败原因在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具体表现在:(1)
封建宗教思想为指导是历代农民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的主导力量是太平道, 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义借助五斗米教, 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借用白莲教, 到了 近代的太平天国起义更是创立拜上帝教, (尹文军,在宗教旗帜下发动的中http: //blog. sina. com. cn/s/blog_4e24a4610100fk5r. html)
可见之前大部分的农民运动都是在宗教的旗帜下进行的斗争。(2)
缺乏统一的纲领, 可以说这正是宗教作为指导思想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农民运动往往是因统治者逼迫到绝境时被迫的起义, 只为了一时的利益, 并没有一个长久的目标。(3)
领导层的退化, 历届农民运动的领袖最后都退化为了封建统治者, 并不是为了农民的利益而战。
朱元璋红巾军起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并认识到中国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要取得革命成功就必须联合农民这一庞大群体。
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 加之历代农民斗争失败的教训使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性。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 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进行最广泛的农民战争。
三、 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农民的特点和当时我国的革命形势, 在党的领导下对农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包括政治、 文化教育和宣传, 开展农民运动的革命实践两个方面。
(一)
政治、 文化教育和宣传 国历代农民起义[EB/OL].
1. 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训练班
针对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 采取办农民夜校、 识字班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如1922 年彭湃在海陆丰地区创办了农民学校, 1925 年毛泽东在湖南韶山创办了 20 多所农民夜校。
为了培养干部, 多吸收农村同志发展党的组织, 并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 根据共产党人彭湃等的提议, 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出面, 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 培养能够担负各地方农民运动工作的人才。
1924 年 7 月至 1926 年 9 月, 在广州开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彭湃、 阮啸仙、 毛泽东等先后担任该所所长, 共培养出 772 名毕业生和 25 名旁听生。
“农讲所的教员大多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 社会活动家和学者。
授课的教员有彭湃、 廖仲恺、 毛泽东、 恽代英等, 孙中山先生曾亲临该所讲演, 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的顾问鲍罗廷、 加伦等也曾应邀到农讲所讲演。
” (薛毅. 农民运动讲习所与北伐战争[J]. 江汉论坛, 2002, (04)
. )
在广东开办的这六届农讲所, 对北伐战争的根据地——广东的革命运动的发展和
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6 年 3 月, 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讲习所亲自给学员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 等课程, 并组织学员到韶山和海丰等地开展农民运动, 进行实习锻炼。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 培养了大批农运干部,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推动了农民运动迅猛发展。
周恩来曾评价说:
“他(毛泽东)
接办农民讲习所, 进行农民土地问题的调查研究, 出二十几种小册子,历届讲习所的学生后来分散到湖南、 湖北和其他各地, 发动了广大的农民运动。
” (周恩来选集(第一卷)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0. 第 117 页. )
1927 年 1 月毛泽东在武昌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招收了810 名学员。
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民讲习所和训练班, 造就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 他们深入农村, 发动群众, 成立农会, 组织农民自卫军, 直接参加革命战争, 促进了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 支援了北伐战争。
农讲所的举办为农民运动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干部支持, 建立和发展了国共两党的基层组织, 并直接推动了党对农民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农民协会等农民组织的工作,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创办刊物 大革命时期, 由于农民的政治观念比较薄弱, 党的政治宣传工作异常困难。
为此, 党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政治宣传方式, 如创办农民刊物、 出版相关书籍等, 据 1926 年 10 月 11 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工作报告概要资料显示, 当时中央农民部有定期出版物两种, 分别是 1926 年 8 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农民部编印的《农民运动》 周刊, 1926 年 1 月创刊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机关刊物《中国农民》 。
另外, 还有丛书《告农民书》 、 《全国农民运动近况》 等共 11 种; 小丛书《农民协会章程与农民自卫军组织大纲》 、 《国民政府对于农民运动第一、 二次农民宣言》 等 4 种; 农民问题丛刊《革命政府对于农民运动宣言》 、 《湖南农民运动目前的策略》 等 52 种。
(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200. ) 在地方也有一些有关农民和农民运动的刊物, 如 1926 年 1 月创刊的广东省农民协会机关刊物《犁头》 旬刊等。
3. 北伐时的政治宣传 北伐时的政治宣传是由北伐军的政治机关及政工人员对农民进行宣传。
北伐军的各级政治部均设有专职宣传队, 跟随前卫部队行动, 沿途宣传北伐的意义和政治主张, 动员和组织民众支援北伐战争。
政工人员大多是共产党员, 他们提出“工农商学兵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 等革命口号, 在当地散发传单、 张贴标语、 召集群众大会等, 把大批工农吸引过来, 积极参军参战。
为北伐的迅速胜利提供了精神神上的保证。
(二)
开展农民运动的革命实践 国民党一大会议上扶助农工政策一确立, 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农民运动, 使得党认识到不但要教育, 还必须发动农民投身革命, 才能实现党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从而赢得革命胜利。
1923 年, 邓中夏在《本团应注意农民运动》 中指出:
“中国不革命则已, 欲革命我们不教育、 不煽动领导这占人口大多数之农民积极地参加, 哪有希望”。
(邓中夏文集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
1. 组织广大农民加入工会。
据《中国农民》 杂志统计, 到 1926 年 8 月, 全国有组织的农民达 108 万人, 农会组 织遍及 14 个省, 建立 364 个县农会, 5340 个乡 农会。
到 1927 年 4 月, 全国农民协会发展至 1000 万人左右。
农会 组织的形成、 发展与壮大, 很快唤醒了 农民的政治觉悟, 调动了 千百万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到反帝反封的革命洪流中来;
2. 是建立农村党支部。
1924 年底, 毛泽东在湖南开展农民运动, 成立了我党历史 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韶山党支部, 使农民运动一 开始就有了一个坚强的...
篇四: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农业研究农 业 教 育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谋划农民美好生活重要性的认识1.1 谋划农民的美好生活,决定着广大农民的幸福感中国共产党在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敏锐性,准确认识到重大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努力促进发展,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以更好地满足所有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以求更好的生活。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多数,无论是意识的高度,关注的程度,还是投资的强度,农民随时都不容忽视。农业是否得到强力的发展,农村的总体面貌是否得到实质的改变,农民是否逐渐富裕起来,这些都成为了衡量建设小康社会质量优越的体现。当前想要如期实现第一世纪的目标,争取第二世纪的目标,农村虽然成为了最艰巨的任务,但是同时应该认识到农村也拥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农村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1.2 谋划农民的美好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要条件中国正朝着全面小康不断迈进,而离目标时间也越来越近,农村是最突出和最重要的优先解决事项和困难。中国共产党及时察觉到问题并认为只有农业基础稳定,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保证一切工作都会更加积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抓住“全面”两字,特别不能忽略农村,必须始终坚持推进全面小康不松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些怀有真挚关切、打动人心的朴实话语也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对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农民的真切关怀。1.3 谋划农民的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重要体现建党以来,我们党一直将谋求亿万农民幸福作为自己重要的使命,农民群众过得好不好,是我们党始终最关切的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了新的发展观,以创新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结合当前最实际的状况,对理论进行创新,在实践上大胆尝试,并且在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有利的推进了农村工作走向新阶段,农村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党和国家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忘记农民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贡献着所有的力量,并把农民的事作为自己的事,致力于广大农村的发展建设,使数亿农民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认识和探索(中南民族大学 430000)【摘 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关注着农村民生的发展状况,积极探索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可行路径,带领全体人民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本文将梳理十八大以来党对农村建设的探索和政策演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启示。【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民;生活;农村民生罗 璇Luo Xuan[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alway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eople"s livelihood, actively explored feasible ways to plan a better lifefor farmers, and led all the people to create a better and happy life. This article will sort out the party"sexploration and policy evolution of rural construction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provid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Keywords] peasa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live a better life in rural areas ;rural people"slivelihood(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430000)The Cogni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Planning a Better Life for Peasants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Congress农 业 教 育137137
现代农业研究农 业 教 育有更多的收获意识和幸福感,中国共产党的这些行动也是其不忘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2 中国共产党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基本思路2.1 农民增收是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核心任务小康有没有得以实现,关键是要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民问题最好的法宝。对于种粮农民要促进农民增收,如果因为市场、自然灾害等原因不能实现增收,就会直接影响广大种粮农民收入,也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民致富,过上好日子,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必须将尽一切可能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指出不仅要在实际行动中发展农村经济,比如组织农民外出到正规地方务工,增加农民除种粮食之外的劳动收入,还有其他增加农民收入的手段,让农民尽快致富,在政策上,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2 农村改革是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基本动力改革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迈向新阶段。目前,我们处于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推动农业实现综合升级,农村在各项事业上同时进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还要依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释放新的活力,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加快农业建设和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是点睛之笔,不断进行制度建设,完善其功能,消除制度缺陷,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和发展的新活力,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全面提升。2.3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不仅要求党能够制定好政策,同时也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农民一起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真切的关注着农村建设,农村工作也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不断地进步。然而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对党的农村工作管理的重要性漠不关心,一些干部排斥做农村工作,许多干部对农业和农村的总体情况了解不多。中央文件就此问题指出各级党委要加深“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农民农村的关切之情。例如领导干部应定期到农村地区实地考察,与总书记一样去农民家里和农民进行亲切交谈,及时并准确把握农民内心真正的诉求,并真诚解决农民反映的实际问题。3 中国共产党谋划农民美好生活的主要政策3.1 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城乡一体化是解决城乡关系的核心,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央在全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农民的政策,各级政府也纷纷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经过中国共产党认识不断深入以及多年的发展,我国城乡关系从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向了城乡融合发展。3.2 十九大乡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经过十八大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中国共产党在积攒经验的基础上展望当前阶段农村发展状况,党中央把握社会整体发展状况,顺应时代、顺应民意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它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方面做出了规划,是全方位的发展战略规划,力求科学有效地推进乡村发展。乡村战略的整体实施以中央出台的意见、规划等文件为依据,首先制定了至2020年和至2022年的阶段目标任务,一步一步分阶段有序推进这个重大战略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依据各地环境优势,科学合理化农产品种植分布;畜牧业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向好发展,逐步完善了线上交易渠道,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乡村特色风貌也在建设之中,乡村旅游产业日渐兴起,丰富了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3.3 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被格外的重视,各个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开展如火如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准确扶贫的工作要求。他们还强调,特别是一部分处于深度贫困的农村地区,要通过精准扶贫去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穷,谋求共同发展。这一重要指示提出后,各级党委和政府精心部署,从不同角度来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尽一切全力面对脱贫攻坚战,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加深认识,积极探索,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平稳良好发展,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迈进。总体而言,十八大以来,党为了规划农民的美好生活,在农村事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在谋划农民美好生活制定的重大决策和基本方针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进一步指导我国在农村工作上继续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4]《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农 业 教 育138138
篇五:党对农民的重要性
党史与党建 2010 年 11 月 号党建史鉴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党的农村工作的生命线, 也是党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认识、 主要途径和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 从而得出必要的经验与启示。一、 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认识(一)党对农民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大革命时期, 农民占了全国总人口的80%。
毫无疑问, 这支庞大的队伍是中国革命不可缺少的生力军。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伊始, 对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尚无充分的认识, “只认机器工人为无产阶级, 而把农民当 作小 资产阶级, 认为 他们 是不能 革命的 ”[1]。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 使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必须要有革命的同盟军。三亿农民和工人阶级一样深受压迫, 利害关系基本相同, 是工人阶级天然的同盟军。1924年5月 召开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明确指出 :
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及国内 军阀的国民运动里, 大多数农民群众的加入是最有力的动力”[2]。
随后党的四大把解决农民问题看作是中国民族革命成败的关键, 会议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 既阐明又高度评价了列宁关于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思想, 决议案对中国农民问题作了具体的论述, 指出农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成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必须 “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 使他们参加经济和政治的斗争,并将之视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责任”; 否则, “我们希望中国 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 取得领导地位, 都是不可能的”。[3]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彭湃、邓中夏、毛泽东等也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 党领导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根本动力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群众, 不把农民发动起来是绝不可能取得革命的 最后成功的。
1922年彭湃在领导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中逐渐认识到农民的力量和联合农民的重要性。1923年冬,邓中夏撰写的 《革命主力的三个群众———工人、农民、士兵》中, 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之一。1925年5月 , 他又撰写了 《劳动运动复兴期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指出 “我们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 必须尽可能的系统地帮助并联合各地农民逐渐从事于经济和政治的 斗争”[4]。
1926年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 指出 :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 中心问题”[5], “若无农民从农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 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 总不会根本倒塌。
”[6](二)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要性的认识1.农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是其参加革命运动的基本保证。在当时, 农民阶级虽然占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但它并不是必然的先进阶级, 农民阶级自 身仍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由于农民阶级深受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影响, 小生产者的自 私性、保守性和散漫无组织纪律性严重影响了 农民的 革命热情和革命力 量的 发[摘要][关键词]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 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10)11-0019-04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戚桂祥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在大革命时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我党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为了将广大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 我党对农民开展了 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不仅在当时对党的革命工作起了 重要作用 , 也为今天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賮跐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 年 11 月 号党建史鉴挥。
“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 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 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 一部分失业群众则具有无政府思想。
”[7]“农民在封建制度下的地方主义、个人主义、宗族关系、迷信、不能集中等天生的弱点很多, 通常是不革命的, 应加以改造。
”[8]第二, 农民阶级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根深蒂固。由于农民阶级世世代代在政治上受压迫、 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奴役, 不可避免地给他们造成了某些病态心理, 突出 表现为保守、安做“良民”、缺乏同现实社会抗争的反抗性。对此, 彭湃在总结海丰农民的状况时指出 :
“农民的思想, 一半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传统下来, 一半是从戏曲的歌文中所影响了一个很固定的人生观, 以反抗革命为罪恶, 以顺从安分为美德。
”[9]第三, 农民阶级缺少必要的文化教育。毛泽东曾指出: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 农民没有文化”,“中国有百分之八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 这个里面, 最大多数是农民。
”[10]“农民愈无知识, 则愈无民族国家的觉悟与战斗能力, 而且很容易为反革命派所收买与利用 。
”[11]农民阶级落后的思想觉悟状况客观上要求党在团结农民阶级时, 必须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以保证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革命运动。2.中国近代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农民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
农民阶级在近代也曾进行过不屈不饶的抗争, 如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等, 但均以失败告终, 原因就在于他们自 己提不出先进理论来指导斗争实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并认识到中国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要取得革命成功就必须联合农民这一庞大群体。
而农民自 身的局限性又要求党必须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 进而使之了解并接受先进革命理念, 最终树立起科学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二、 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式(一)各地党员组织领导农民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就有一些共产党员投身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 并组建农民协会等农民组织。1921年上半年,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员沈玄庐到浙江萧山衙前村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并在同年9月 成立了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民协会。
1922年六七月 共产党员彭湃在家乡海丰县建立了农民协会, 后来又帮助临近的陆丰、惠阳成立了农民协会。
1923年初, 共产党员刘东轩和谢怀德在湖南衡山岳北白果地方组织农工会,9月 , 又建立了岳北农工会。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韶山组织起了农民协会。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 党更加认识到发动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1924年11月 19日 发布的《中共中央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要重视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
1927年3月 , 中共党员毛泽东、 彭湃、 方志敏和国 民党左派邓演达等, 经湘、赣、粤等省农民代表联席会议的选举, 组成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
到1927年3月 底, 农民协会的组织已经遍及广东、湖南、江西等17个省区, 扩展到了 大半个中国, 有组织的农民达800多万人, 相继形成了 以广东、湖南、湖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的高潮,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各地党员 组织领导的农民协会等农民组织, 以空前的规模动员和组织农民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 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 扫地以尽。
地主权力既倒, 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 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 ‘ 一切权力归农会’ ”[12]。
同时, “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 广大农民还着手建设新农村, 如兴办教育, 设农民学校, 普及文化,教唱革命歌曲 ; 改革农村的陈规旧俗, 禁赌和禁吸鸦片; 新年娱乐, 除龙灯狮子外, 还新增演讲会, 提灯会, 群众大游行; 也组织农民筑堤坝 , 修道路, 垦荒地; 以及建立消费、贩卖、信用合作社, 等等。
”[13]同时农会通过兴办农村学校, 鼓励农村教育, 领导农民进行思想文化斗争, 冲击了农村旧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束缚农民思想的封建精神枷锁, 对农民起到了思想启蒙和宣传教育的作用 。(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训练班为了培养干部, 多吸收农村同志发展党的组织,并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 根据共产党人彭湃等的提议, 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出面, 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 培养能够担负各地方农民运动工作的人才。1924年7月 至1926年9月 , 在广州开办了 六届农民运动讲习 所, 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先后担任该所所长, 共培养出772名毕业生和25名旁听生。
“农讲所的教员大多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者。
授课的教员有彭湃、廖仲恺、毛泽东、恽代英等, 孙中山 先生曾 亲临该所讲演, 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的顾问鲍罗廷、 加伦等也曾应邀到农讲所讲演。
”[14]在广东开办的这六届农讲所, 对北伐—广东的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巩固起战争的根据地——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27年1月 毛泽东在武昌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招收了810名学员。
这七届农讲所共计培养了来自 全国各地将近两千名农民运动骨干人才。这些学员毕业后一般派回原籍, 从事宣传賯跀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 年 11 月 号党建史鉴和组织发动农民、建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工作。在这七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影响下, 地方性的农讲所或农训班也建立起来。
据统计, 在广东办的有:
广东省农民训练所、普宁农民自 卫军训 练班、琼崖农民自 卫队训练所等。其他省办的有: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等。[15]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民讲习所和训练班, 造就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 他们深入农村, 发动群众, 成立农会, 组织农民自 卫军, 直接参加革命战争, 促进了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 支援了北伐战争。农讲所的举办为农民运动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干部支持, 建立和发展了国共两党的基层组织, 并直接推动了党对农民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农民协会等农民组织的工作,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三)党采取的其他形式多样的政治宣传方式大革命时期, 由于农民的政治观念比较薄弱, 党的政治宣传工作异常困难。为此, 党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政治宣传方式, 如创办农民刊物、 出版相关书籍等, 据1926年10月 11日 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工作报告概要资料显示, 当时中央农民部有定期出版物两种, 分别是1926年8月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农民部编印的《农民运动》周刊,1926年1月 创刊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机关刊物《中国农民》。
另外, 还有丛书《告农民书》、《全国农民运动近况》等共11种; 小丛书《农民协会章程与农民自 卫军组织大纲》、《国民政府对于农民运动第一、二次农民宣言》等4种; 农民问题丛刊《革命政府对于农民运动宣言》、《湖南农民运动目前的策略》等52种。[16]在地方也有一些有关农民和农民运动的刊物, 如1926年1月 创刊的广东省农民协会机关刊物《犁头》旬刊等。
针对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 采取办农民夜校、识字班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如1922年彭湃在海陆丰地区创办了 农民学校,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韶山 创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
除此还利用演讲、标语、口号、演出、刊印壁报等其他方式来鼓动农民群众。
如1922年彭湃在海陆丰领导农民运动, 就非常注意结合农民的实际做教育宣传工作, 他把革命道理用方言编成歌谣演唱, 还借魔术表演吸引 农民并向农民做生动的政治宣传等。
先进的革命思想理论就这样通过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形式, 植入农民的头脑之中, 成为他们行动时的思想指南。三、 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一)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大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三亿农民是国民革命的重要力量, “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17]这一时期, 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注意围绕中心任务对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教育, 启迪农民的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 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是其遭受苦难的根源, 只有取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在政治、经济、社会上获得真正的平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为此, 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围绕经济工作开展。
具体来说, 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把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使农民发家致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题。(二)坚持贯彻中心任务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大革命时期, 党逐渐认识到农民的“倾向与要求也已日 渐明显起来:
废除苛捐杂税, 打倒土豪劣绅, 并且要求群众自 己的革命政权之建立, 要求彻底肃清中国封建制度的残余, 改变旧的土地关系”, “要求取消一切债务, 铲除一切豪绅地主的权力 ”[18]。
因此必须把反帝反封建这一中心任务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即土地问题结合起来。1925年10月 , 中共中央扩大会议第一次在党内提出农民土地问题, 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实行耕地农有” 列入党的纲领。
到1927年, 湖南的长沙、衡山, 湖北的阳新、黄冈以及鄂西山区, 江西的赣西一带等, 农民的斗争都进入了“耕地农有”解决土地问题的阶段, 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然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最终没有得到解决, 然而这还是极大地动摇了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 也让农民看到了自 身命运改变的前景, 鼓舞了他们革命的斗志。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 这正是党和国家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提出的。
只有党和政府关注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三)重视对农民素质的培养农民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是自 身素质不高,因此党在领导和教育农民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
其中农民文化素质是其政治素质及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大革命时期, 党在各地组织了...
【党对农民的重要性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