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9篇

时间:2022-10-28 12:15:06 来源:文池范文网

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9篇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教会幼稚园的兴办与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的起步包锋(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 中国幼儿教育的近代化,是在对优秀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9篇,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9篇

篇一: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幼稚园的兴办与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的起步包锋(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大连116 0 29 )摘要:

 中国幼儿教育的近代化, 是在对优秀的传统资源的吸收与批判的背景中, 在不请自来的“西方因素” 假手教会幼稚园的刺激下, 将西方近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理念, 教学内容,管理办法逐渐渗透到中国幼教发展的过程中起步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会幼稚园的兴办是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契机。关键词:

 教会幼稚园、 中国幼儿教育、 近代化中国的幼儿教育的近代化的起步, 不是完全在自身蜕变与更新的基础上开始的, 而是通过“西方因子” 的刺激与催化作用逐步开始的。

 教会幼稚园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一、 在特权下进入:

 教会幼稚园进入中国的历史际遇184 0年鸦片战争后, 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 动摇了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根基。

 同时,洋人以战争为前提, 以清政府的失败为借口, 以不平等条约为手段, 步步夺取了中国的主权, 并在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了侵略。

 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教育侵略的意图刚开始并不十分明显露骨, 而是通过一系列特权的规定, 为其进行教育侵略取得便利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了《中英南京条约》 , 条约中英国通过取得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以及最惠国待遇等, 为其在华文化活动打开大门。

 184 4 年, 美国与清政府签定《中美望厦条约》 , 包含了建立礼拜堂的条文, 规定:

 “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 或久居, 或暂住, 均准其租赁民房, 或租地自行建楼, 并设立医院、 礼拜堂及殡葬之处……” , …1845年, 在《中法黄埔条约》 中进一步规定:

 “佛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 医人院、 国急院、 学房……倘有中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 坟地触犯毁坏, 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

 ” 姑1这样, 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便通过获得在中国建教堂、 传教、 办学校的权利, 使其文教思想步步渗透到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通过《天津条约》 和《北京条约》 ,列强取得了在内地传教办学的权利, 教会学校由是移植。

 据统计, 19 世纪末, 欧美在中国的传教士已达330 0 多人, 到19 19 年, 传教士人数达到6636人, 大部分传教士都直接从事于学校教育工作。

 学前教育是其在华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活动包括开办幼稚园、 培训幼教师资、 在中国学前教育机构中任职、 办慈善事业等。19 世纪8 0 年代, 外国教会在中国沿海如福州、 宁波等地开始办幼儿教育机构, 以后教会办的幼稚园逐渐增多。

 根据美国传教±林乐知所著《五大洲女俗通考》 第十集下卷所载, 当时外国在中国设的幼教机构“有小孩察物学堂( 即幼稚园, 作者注)六所, 学生一百九十四人( 男女各半), ¨ 副随后, 在福州、宁波、 上海, 北平等地都有外国人办的幼稚园出现。

 19 13年, 基督教全国会议议案中又规定, 各地教堂都要设立幼稚园, 教会幼稚园数目大增。

 根据19 21—19 22年中华基督教教育团的报告, 基督教教会学校在“五四” 运动前夕共7 38 2所, 其中教会办幼稚园139 所。

 南京一女师19 24 年的调查, 全国有幼稚园19 0 所, 其中教会办156所, 占全国总数的8 0 %o 张雪门19 28 年参观了30 所幼稚园, 其中有洋教士办的12所, 日本式的幼稚园13所。从帝国主义在华办教育的初衷来看, 宗教传播本身就隐含着种族中心主义和征服其他民族的心理背景, 近代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同样是以教会和西方的利益为宗旨。

 H 1帝国主义在华办教育, 其目的是明显的, 就是要通过这一手段为其实现意识形态的渗透, 培养治华的代理人并使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西化,而学前教育的宗旨, 自然也离不开这个总目标。

 教会幼稚园尤其重视对幼儿心灵的熏陶, 使其接受基督精神, 为培养殖民地的国民打下基础。

 正如夷女士所言:

 “欲定民主国民之根基, 除幼稚园外, 无他求也; 欲使街巷顽童, 家中劣子, 成为安分守己之国民, 除幼稚园外, 亦无他术能收效若是之速也。

 ” 晡。这些幼稚园通过教会来组织, 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 使幼儿从小忠于基督, 长大后服服帖帖的受洋人的摆布。

 但是, 它对近代中国在客观上产生了一些事与愿违的效果, 在这些教会学校中, 带人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幼教思想。

 在这些教会兴办的幼稚园中, 包含了一些当时西方先进的学前教育思想、 幼稚园管理. 69 —

 方法, 这为中国的教育界特别是学前教育界的思想内注入了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因子。

 中国幼教的近代化过程, 正是在传统的优秀幼教思想的基础上, 融合了西方先进的幼教模式而起步的。二、 在文化侵略下无意的渗透:

 教会幼稚园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影响在近代中国, 教会幼稚园的功能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 它是西方列强侵略下的附属物, 另一方面它是幼儿教育领域西学东渐的重要载体。

 传教士深知, 教会幼稚园如果排除了科技知识, 将一筹莫展, 传教也将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们千方百计的将幼稚园办的迎合进步潮流与中国人的心理特点, 展开了诸如“科学成为宗教的盟友” 的教学思想, 以一种能够迎合中国人容易接受的心理的方式去设计。1. 教会幼稚园改变了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形态中国的封建幼儿教育, 往往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而在私塾里接受童蒙教育的儿童也仅仅局限于官富人家子弟及有家学渊源的书香家庭, 广大贫苦百姓的子女以及女童被排斥在外。

 教会幼稚园为了吸引中国儿童人园, 条件非常的宽松, 不但不收学费, 还为人园的儿童提供免费的食宿和生活用品, 个别学校还发放津贴以补贴家用, 除此, 幼稚园设有较高的奖学金, 贫寒人家的子弟就获得了宝贵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这大大的扩大了受教育儿童的范围。

 同时, 教会幼稚园还以平等的姿态吸引了一批女学生。18 69 年, 全国教会女校学生共57 0 人; 18 7 6年, 全国有包含幼稚园的女校共121所, 学生达210 0 余名;到18 9 5年女校已达225所, 女生4 262人, 进入20 世纪, 教会女子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幼稚园到女子大学的独立体系。

 这为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动摇了根深蒂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思想观念。

 另外, 教会幼稚园还从平等博爱的教育观出发, 在近代中国率先为残疾儿童开设了专门的教育机构,把受教育儿童的范围扩大到了特殊儿童。

 据《教育年鉴》 记载, 187 4 年, 英国苏格兰长老会传教士威廉?穆恩在北京东城甘雨胡同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盲校…“瞽叟通文馆” 。

 1920年校址迁到北京西郊八里庄, 改名为“启明瞽目院” , 该校招收社会上的盲童学习文化、 传播宗教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189 4年, 法国天主堂圣母院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聋哑学校, 收留、 教养社会遗弃的聋哑儿童。

 19 08年, 创办长沙女子盲童学校。

 19 11年, 傅兰雅在上海创办了盲童学校, 随后又在汉口开办了一所。

 无可否认, 中国近代特殊教育的兴起与西方传教士的参与有一定的关系。

 №1教会学校对贫寒子弟、 子女以及残疾儿童的吸纳, 大大扩展了中国儿童受教育的范围, 教育得以进一步普及, 在中国学前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2. 教会幼稚园的教育模式为中国近代幼教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首先, 教会幼稚园组织严密, 教育制度近代化。

 教会学校虽然以宗教传播为主要目的, 但是其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思想理念, 科学的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以及注重儿童身心发展, 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注意儿童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比起清王朝的腐朽、 空疏的封建启蒙教育要先进的多。

 教会幼稚园有美丽的教室, 小巧的设备, 教材也有不少能使儿童感到兴味, 儿童的活动有很大的主动性。

 《妇女杂志》 第三卷第3卷记载了美国金振声女士所创立的慕家花园幼稚园的两节课的情形:

 手工课上, 儿童围坐在长方矮桌四周, 保姆亦夹坐其问, 率儿童制作, 或折纸, 或剪纸。

 还令儿童复习已授之各种细工, 一任其心之所好者, 随意为之。引导儿童自己动手制作, 教育者并不为之规定。

 游戏课上, 儿童作游戏, 不由教师主之, 纯由儿童自择。Ⅲ管中窥豹, 可见西方教育的民主的和发展的教育观念。

 另外, 西方当时先进的如蒙台梭利、 福禄贝尔以及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已经伴随教会学校传人了我国。其次, 教会学校注重幼教师资的培养。

 教会学校为了在中国大兴幼儿教育, 还着力于幼稚师资的培养。

 师资训练的途径:

 一是吸引中国女子出国留学, 直接接受国外幼稚教育专业训练; 一是在中国开办幼稚师范学校。

 中国人出国接受幼教专业训练的国家, 首先是日本。

 中国女学生赴日最早在19 01年。

 最初就学的日本实践女学校附属中学女子留学生师范工艺速成科, 师范科科目有:

 教育、心理、 理科、 历史、 算术、 体操、 唱歌、 日语、 汉文等; 工艺科科目有:

 教育、 理科、 算术、 体操、唱歌、 日语、 汉文、 刺绣、 编物、 图画等。

 哺。

 这所学校虽分为两科, 但均有幼稚园保姆的训练, 该校规规定:

 “本科教程虽分师范及工艺两科, 然凡适于为师及为幼稚园保姆各种紧要科目, 则使学生共修之。

 ” 旧1从国外学归的留学生, 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回国后结合实际, 提出生活教育理论, 并在践行平民教育、 普及教育、 乡村教育、 民主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在美国留学归来后, 批判地吸收西方教育理论, 在探索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可否认, 这些帝国主义教会学校需求下产生的留学生在后来的中国幼教近代化的. 7 0 一

 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种途径是在中国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

 教会学校鉴于师资紧张问题,开设了大量的幼稚师范学校, 189 2年, 美国监理公会女传教士海淑德, 在上海办了幼稚园师资培训班, 每周六下午上课, 收学生20 名。

 还有比如苏州景海女学幼稚师范科( 19 16)、 厦门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19 0 1年为幼稚师范班, 19 12年正式取名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浙江杭州私立弘道女学幼师科( 19 16年)、 北京协和女书院幼稚师范科( 19 0 5)、 北京燕京大学幼稚师范专修科。3. 开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传授西方科学课程的先河我国的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只是以传授“忠孝仁义” 为旨要, 四书五经是一成不变的教科书, 教或学自然科学被视为奇淫技巧, 自然科技只能在小作坊或手工业者之间以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 在教育的主要阵地官学或私学里, “唯科举是上, 翰林苑才, 问以亚非之舆地, 张口膛目” u …。

 而教会学校, 以由美国传教士黎曼顾于19 20年开办的上海崇德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为例, 该教会学校开设了识字游戏、户外游戏、 美术工艺、 音乐、 故事等课程, 这对于传统的蒙学教育来说, 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根据《大上海教育》 杂志第一卷第二期刊载, 这所幼稚园的课程日志是这样的:上午9:

 00—11:

 00下午1:

 30一3:

 00上午:

 8:

 30一9:

 o o 入园9:

 o o 一9:

 10朝会( 清洁检查)9:

 10一9:

 40作业活动( 包括恩物、 美术、 工艺)批评已成工作9:

 40一9:

 509 :

 50一10:

 o O 解手10:

 o o 一10:

 30户外游戏10:

 30—lo :

 45静息10:

 4 5—11:

 10音乐( 律动、 节奏在内)11:

 10一11:

 20故事( 儿歌、 故事表演在内)11:

 20一11:

 30游戏下午:

 1:

 15一l:

 30入园1:

 30一1:

 451:

 45—2:

 10睡觉识字游戏2:

 10一2:

 30户外游戏2:

 30一2:

 402:

 40—2:

 50点心日记2:

 50 一3:

 o o 游戏3:

 O o 一3:

 30散学从这份教会幼稚园的活动安排分析不难看出, 该幼稚园的课程整个安排较为合理, 把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照顾儿童较为全面的发展与游戏穿插结合起来进行, 比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作业活动已包含了当时先进的幼教专家福禄贝尔的教育主张以及为儿童亲身设计的“恩物” , 还有最新的幼儿律动活动。

 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丰富了学生的音乐、 美术知识,另外, 由外国人办的教会幼稚园中, 儿童会在无形的影响与有形的教师国别中了解历史、 地理知识。

 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内容, 为中国幼儿教育的血液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养分, 为近代新式学堂的创办提供了参照, 这无疑加快了中国幼教近代化的进程。

 另外, 配合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下编写的教科书如《儿童乐园》 《儿童故事》 《童男须知》 、 《童女须知》 、 《物理引蒙》 等童学教材, 也为中国近代幼教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板。三、 在制度上确立:

 中国近代化幼教体制的建立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 清政府和民间个人都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 人们在起初模仿教会学校的同时, 越来越感觉到它的局限性与不足, 并思考幼稚教育的“民族性” 问题。

 对教会在中国兴办的幼教机构的模仿, 加上中国传统的优秀幼儿教育思想, 以及维新派开始学习、 宣传优秀的公育教育思想, 为清政府建立包括幼教的学制打下思想基础, 而清政府19 0 1年“新政” 宣布“废科举, 办新学” 则为兴办一7 1.

 幼教提供了社会环境。

 随着制定新学制的呼声的越来越高, 19 世纪7 0 年代后, 部分改良派人士, 维新派代表人物甚至一些知名的欧美传教士, 纷纷以著书, 上书等形式建议清政府仿行西方建立学校制度,并提出了不尽相同的学制方案。

 光绪二十八年( 19 0 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进呈学堂章程折》 中阐明建立一个包括蒙养教育在内的“新学制” 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首先, 他阐明了仿西制, 建学制的重要性:

 “臣谨按:

 古今中外, 学术不同, 其所以致用之途则一, 值智力并争之世, 为富强致知之规, 朝廷以更新之故而求之人才, 以求才之故而本之学校, 则不能不节取欧美日本诸帮之成法, 以佐我中国二千余年旧制, 故事使然。

 ” u u 张百熙特别强调了蒙学教育纳入学制的重要性:

 “又蒙养学堂为小学之始基,前奉谕旨令各省举办, 谨再拟《蒙学堂章程》 一份。

 ” u 副在他的主持下拟订了一系列学制文件, 包括从《蒙学堂章程》 到《京师大学堂章程》 的六个文件, 史称“壬寅学制” 。

 光绪二十九年( 19 03年), 清政府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 “意在使全国之民, 无论贫富贵贱, 皆能淑性知札, 化为...

篇二: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dquo;十二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前教育简史学前教育简史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 版 社

 第六章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了 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了 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1 11 112理解 十年动乱对学前教育破坏的教训掌握 社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掌握 社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3熟悉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和“五指活动” 课程1 4

 目 录目 录第一节建国初期学前教育改革(1949-1957年)第二节第二节学前教育盲学前教育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1958-1965)发展与调整固第三节学前教育遭受全面破坏 (1966-1976年)第四节学前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改革振兴时期(1976-1989年)第五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施第六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建国初期学前教育改革(1949-1957年)

 (一)

 确定幼儿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二)

 明确幼儿教育的双重任务和教育方针

 (一)

 接管外国在我国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 收回教育主权(二)

 停办私立幼儿园, 向工农子女打开幼儿教育结构的大门(三)

 制定颁布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学纲要(三)

 制定颁布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学纲要(四)

 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一)

 幼儿园的发展(二)

 幼儿师范学校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教育盲目 发展与调整巩固(1958-1965)

 (一)

 关于学前教育方针的讨论(二)

 幼儿园的迅猛发展(三)

 师资培训发展迅速(四)

 学前教育学术进展受阻

 (一)

 幼儿园的调整与发展((二)

 师范学校的调整与发展.) 师范学校的调整与发展

 第三节学前教育遭受全面破坏(1966-1976年)

 第四节学前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改革振兴时期(1976-1989年)

 (一)

 恢复与建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二)

 颁布多种学前教育法规(三)

 编写幼儿园教材及幼儿园教师培训教材

 (一)

 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的发展(二)

 师资队伍的建设1.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和改革2.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发展与改革3. 在职教师的进修与提高

 ((一)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二)

 学前教育学术团体的成立(三)

 学前教育主要研究课题及成果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研究的主要课题及成果举例介绍如下:绍如下:1. 总结我国幼儿教育的经验, 重点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幼儿教育” 。2. 对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 陈鹤琴、 张雪门、 张宗麟等人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宗麟等人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3. 加强对幼儿体、 智、 德、 美教育方面的研究。4. 农村幼儿教育的调查和实验研究。5. 幼儿园课程结构的实验研究。

 第五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施

 张雪门(1891~1973年)张雪门(1891 1973年)

 , 浙江鄞县人, 我国著名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

 1924年, 译著了 《福禄倍尔母亲游戏辑要》 和《蒙台梭利及其教育》 两本书。

 之后, 陆续写下《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 、 《幼稚园行为课程》 、 《实习三年》 、 《幼儿的发现与创作》 、 《幼程》 、 《实习年》 、 《幼儿的发现与创作》 、 《幼教论丛》 等十几本专著, 为幼儿教育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 把中国幼稚教育分把中国幼稚教育分为四类:(一)

 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二)

 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三)

 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四)

 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一)

 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

 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二)

 实施行为课程的实施(三)

 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法

 (一)

 关于见习()

 关于见习、 实习的场所实习的场所1. 中心幼稚园。2. 平民幼稚园。3. 婴儿教保园。4. 小学。小学(二)

 关于见习, 实习的时间安排(三)

 关于实习的组织

 第六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陈鹤琴(1892—1982年)陈鹤琴(1892浙江上虞县人我国现代1982年) , 浙江上虞县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 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

 他所留下的400万字的著作, 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陈鹤琴教著作, 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陈鹤琴教育文集》 上、 下卷, 《陈鹤琴全集》 均已出版。

 (一)

 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发育的作用(二)

 家庭教育的内容1. 在身体健康方面2. 在品德教育方面3. 在智育方面(三)

 家庭教育的原则1. 以身作则2. 教养态度一致

 1. 幼稚园要适合国情。2. 幼稚园要与家庭合作。3. 凡是儿童能学的而又应当学的, 我们都应教他们。4. 幼稚园的课程应该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5. 课程设置应该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6. 课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儿童的健康。7. 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8. 幼稚园应特别注意音乐。

 9. 幼稚园应有充分适宜的设备。10 幼稚园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10. 幼稚园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11. 幼稚生的户外活动要多。12. 幼稚园应多采用小团体式的教学法。13. 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时儿童的朋友。14 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14. 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

 幼稚园教师幼稚园教师要很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 充分的训练是必要的。15. 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 可以随时考察儿童的成绩。

 (一)

 “活教育” 的目的论(二)

 “活教育” 的课程论(三)

 “活教育” 的方法论

 1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1.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2. 我们从十年动乱中, 对学前教育发展应吸取哪些经验与教训?3. 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4. 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4. 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篇三: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教育 1999年 10月 4早在本世纪初, 科学家们就预言, 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不是石油, 而是儿童, 儿童是栋梁之才的新绿 , 儿童是开拓前程的希望 , 如果真正拥有了儿童 , 就等于燃亮了未来之光。

 —题记50 年 ,风雨兼程———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刘同昌50年前当新中国解放的炮声给我们古老的民族带来新生的时刻 ,在欢腾雀跃的人群中间 , 最兴奋最幸运的莫过于我们的儿童 , 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赶上了幸福美好的新时代 , 他们沐浴着党的温暖的阳光 , 在祖国的怀抱里茁壮成长。此刻 ,作为新中国教育的一个重的方面军的幼儿教育 , 担负起开拓未来的神圣使命 , 从无到有地飞快发展 , 展示出它勃勃的生机活力 , 它如一只巨手 , 正在托起明日的辉煌 , 谱写壮丽的篇章 。一旧中国的幼儿教育几乎是一纸空白 。二十世纪初 ,中国出现了幼儿教育机构后 , 幼儿教育的发展极其缓慢 , 绝大多数孩子仍然受教于家庭,处在封建传统的束缚之下 。在这种情况下 , 一批教育家及儿童教育家 , 一方面批评中国传统的儿童家庭教育和崇拜外国的洋化倾向 , 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张 , 进行了艰苦的实验探索 , 对中国幼教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 1927 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农村幼儿园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 摸索在农村为贫苦农民子弟实施教育的途径 。教育家陈鹤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 , 为幼儿身心发展进行了科学的实验 , 并发起募捐 ,扩大园所 ,得到各方人士囊助 。影响较大的北京慈幼院在幼儿教育家张雪门的主持下, 在幼儿保教 、师资培训 、 幼儿教材编导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探索 。尽管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 , 幼儿园的办园数量和质量无法用今天的标准衡量 , 但这些有益的探索是与广大幼儿教师的直接参与

 山东教育 1999 年 10月 5庆 祝 建 国 五 十 周 年 专 栏分不开的 , 我们不能不认为: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每一步 ,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凝聚着每个幼教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制度下 , 发展幼儿教育 , 提倡教育改革是不可能的 , 三四十年代以后 , 大面积的发展幼儿教育 , 推行幼儿教育改革 ,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展开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解放区打碎了长期加在妇女身上的枷锁 , 实行男女平权 , “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 , 女子在政治上 、 经济上 、社会上 、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 。”“保护女工和童工” 。在解放区 ,农村劳动妇女一律和男子一样分得土地 , 凡妇女分得的土地 , 都享受全部权利 , 同男子同工同酬 。为了保护 、支持妇女权力的实施 , 必须把她们从家庭中解放出来 , 摆脱家务特别是照管孩子的负担 , 把孩子组织到社会教育机构中去 , 是老解放区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 。在 “一切为了前线” “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激励下 , 解放区托幼机构为适应战争环境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 包括寄宿制的保育院托儿所 , 单位所属托儿所 , 变工托儿所 、哺育室 , 游击式的托幼机构 。这些幼教机构 , 有完全公办的, 也有民办的 , 有互助性质的 , 有民办公助的 , 有寄宿的 , 有日间的, 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养护和教育 。这不仅支援了革命战争 、培育了革命后代 , 而且还锻炼出了一支幼教事业的骨干队伍 。解放区的幼儿教育掀开了中国幼儿教育崭新的一页。二新中国成立后最初几年中 , 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 , 幼教发展方针积极稳妥 , 符合国情 , 切合实际 , 并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的步调相适应 , 因而幼儿园及各级各类幼教专业学校发展速度逐年稳步上升 。幼儿教育的发展 , 大大超过了解放以前的水平 。以新中国成立前的幼儿教育发展最好的年份 1946年为例 , 幼儿园数仅 1301 所 , 幼儿入园数为 13 万人, 教养员数仅 2100人;到 1957年 , 我国幼儿园发展到16420所 , 是 1946年的 12.5 倍 , 幼儿入园数为 108.8万人 , 是 1946 年的 8.3倍 ,教养员数为 4.98 万人 ,是1946 年的 23倍 。这说明这个时期 ,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针是正确的 , 旧中国多少进步幼儿教育家追求的办中国化的 、大众化的 、科学化的幼儿教育的理想正变为现实 。1958年 ,在“左”的思潮影响下 ,幼儿教育在大跃进中盲目地发展 ,短时间内 , 各地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急剧增加 , 有些地方还将小园合并成几百人的大园 。不顾条件 ,一哄而起 , 有的地方提出了“三天托儿化” “一夜托儿化” “实行寄宿制 ,消灭三大差别”等口号 。1958年仅幼儿园就发展到了 695297个 , 比 1957年 增 加 了 42 .3 倍 , 幼 儿 净 增28410000 人 , 到 1960年再度发展 ,幼儿园已达 784905 个 , 入园幼儿29331000。这样的发展速度 ,大大超越了我国当时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没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支持, 又脱离了群众的需要 , 这一大批新发展的幼儿园普遍设施简陋 , 缺少经费来源 ,师资水平低下 。教育活动过于单调 , 幼儿园对幼儿失去了吸引力 , 出现了幼儿逃避来园或自己跑走的现象 , 以后随着农村食堂的解散 , 幼儿来园的唯一经济支柱不复存在 ,幼儿园自然解体 。1959 年下半年国家出现经济困难 , 从农业到工业全面紧张 , 人民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 幼儿园便大量地自动解散了 。经过两年多的整顿 ,在“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方针的指导下 , 到 1963年全国幼儿园的数量恢复到 1957 年的水平 , 幼儿园重新开始了逐年稳步地回升和发展 , 从1958年到 1965年 , 这八年中 , 幼儿园从一哄而起的大发展到急剧下马到稳步前进的历史 , 说明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 一旦违背了发展的可能条件和群众的切实需要 , 凭主观的行政命令办事 , 必然出现这种大起大落的破坏性局面 。这是应该永远牢记的历史教训 。三幼儿教育的命运同祖国紧密相连 。十年动乱中 , 在极左路线指导下 , 对新中国 17年的教育 , 进行了彻底否定与批判 , 幼儿教育被视为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典型 , 历经空前的劫难与摧残 , 给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被全盘否定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被视为资产阶级教育方针 。从而批判了“四育”的任务和内容 。歪曲体育 。对幼儿园体育工作的科学内容全部加以抛弃 , 认为是资产阶级方向。批判智育第一 。视知识为洪水猛兽 , 幼儿园中不进行智育 , 不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环境和生活 , 更不启发幼儿的智力活动 。更改德育内容 。以政治教育取代德育的全部内容 , 从而又以大大超出幼儿理解水平的 “极左” 政治口号 , 取代培养幼儿基本行为品质和性格的德育内容 。美育更被视为资产阶级教育的内容 , 视追求美为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 ,因而将美育砍掉 。将教师热爱儿童视为资产阶级人性论 , 一批以热爱孩子为天职的教师横遭批判 , 为此带来的是割裂了教师与儿童的情感联系 , 造成了一代儿童情感冷漠的社会后果 。全国的幼儿师范学校统统被取消 , 致使幼儿园十多年来中断了师

 山东教育 1999年 10月 6时间 幼儿园所数 在园儿童数 幼儿教师数1979 年 165629所 897.2万人 53.2万1978 年 176775 所 807.8万人 94.1万1994年 174657所 2630.27万人 114.92万1997 年 182485 所 2519.71万人 117.29万资来源 。总之 , 十年动乱中 , 农村幼儿园几乎解体 , 城市幼儿园已失去调控 ,幼教专业人员大批流动 , 幼儿园的教育性质被抵毁 , 教育质量急剧下降 。四幼儿教育的春天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来的。1978年 , 在经过一场全国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之后 , 我党胜利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 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 从而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 群众对托幼工作的需求陡增 ,与倍受摧残的托幼状况极不适应 ,特别是优生 、优育 、优教已成为社会普遍的呼声 , 它关系着家庭、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 。这一切引起了党和政府对托幼工作的重视和关怀 ,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拨乱反正与恢复整顿 , 继而在改革中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空前的飞跃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幼儿教育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首先 , 政府加强对托幼工作的领导 , 进一步明确发展托幼工作的方针政策 。1979年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 , 由教育部 、卫生部 、劳动总局 、 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联合召开了全国托幼工作会议 。会议分析研究了全国城乡的托幼工作现状 , 讨论托幼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政府各有关部门齐心关怀托幼工作 , 分工协力促进托幼工作发展 , 会议就五个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 它们分别是 :关于加强托幼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分工合作问题 ;关于积极解决托幼工作的经费和保教人员工资 、劳动保护 、福利待遇问题 ;关于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恢复 、发展 、整顿 、提高各类托幼组织问题 ;关于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保教队伍的问题以及努力提高保教质量问题 。会后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批转了 《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发至全国各基层党政部门 , 以贯彻执行 。1987年 10 月 ,国务院批准召开了全国幼儿教育工作会议 , 确定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针仍然是由国家及社会多方面力量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 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 , 会议明确提出 , 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基础教育的准备阶段 , 同时又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一项福利事业 , 在地方政府领导下 , 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搞好幼儿教育的各项工作 。其二 , 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 。制定幼儿园工作法规与教育纲要 。1979 年教育部颁发了 《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 用以指导城市幼儿园工作走向正规化 、规范化 。1980年卫生部 、教育部联合颁发了 《托儿所 、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 , 使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幼儿的健康与安全 。1989 年6月发布 《幼儿园工作规程》 , 1990年 2月起试行 , 此 《规程》 是幼儿园内部的工作法规 , 对全国各类别幼儿园均属有效 。《规程》 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城乡广大幼儿园工作的健康发展 , 与 《规程》 相并行解决的是幼儿园的管理体制法规和幼儿园发展法规问题 , 这是对幼儿园的宏观调控 , 它已超越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权限 , 对此国务院于 1989年 8 月批准 《幼儿园管理条例》 , 责成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施行 。《规程》 《条例》 的率先颁布施行 , 使幼儿园有法可依 , 有章可循 , 极大地推进了幼儿园的规范化 、科学化发展 。其三 , 多层次 、多形式地培训师资 。十年动乱造成了幼儿教师与幼师师资的严重不足 , 给幼教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对此 , 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在新师资培养与在职师资培训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 , 二十年来 , 我国的幼教干部和师资培训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 由于对在职师资采取了多形式 、 多层次 、多渠道的培训 , 使大批在职幼儿教师与干部获得培养和提高 , 逐步达到合格水平 , 并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其四 , 幼儿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幼儿教育事业出现了稳步发展的大好形势 , 入园幼儿数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如图 :1997年 ,3~ 5岁儿童入园率由1988 年的 28.7%, 上升到 40%以上 , 入学前一年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目前已达到 70 %以上 。虽然 ,从全国情况看 , 尚有老 、少 、边 、山 、穷等地区 , 幼儿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 ,需要因地制宜 , 创造条件 , 逐步改善 , 但在发展幼儿教育大局上将是肯定无疑 ,并能逐步实现 。其五 , 实施素质教育从幼儿阶段抓起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 面向现代化” 的指示之后 , 幼儿教育率先贯彻执行 , 因为幼儿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 , 其对九年义务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 在幼教系统 , 普遍开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 , 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求知的欲望等 , 数以万计的实验园所和科研成果证明 ,幼儿教育在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五十年 , 我国幼儿教育在批判与继承 、吸取与扬弃中走过了一条坎坷发展的道路 , 总的发展趋势是前进 , 是值得总结与认识的 。五十年幼教发展的宝贵经验 , 对今后幼儿教育发展是有益的 , 应载入我国幼儿教育发展

 山东教育 1999 年 10月 7庆 祝 建 国 五 十 周 年 专 栏伴祖国一起走过———写在新中国 50 岁生日之际1999年 10月 1日 , 新中国幸福地迎来了她的 50 岁生日 。回首过去 , 伴随着祖国母亲坚实的步履 , 50年的中国幼教也印下了一串深深的足迹 :1949年 11月 , 伴着新中国的诞生 ,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 , 并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 (张逸园为第一任处专), 从此开始了对旧中国幼儿教育的改造和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建设 。1951年 8月 , 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上 , 提出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方针 , 为建国初期指明了幼教工作的方向 。1951年国庆节 , 新中国第一个学制产生 ,幼儿教育成为其五个部分当中的第一个 , 幼教机构正式命名为 “幼儿园” , 同祖国一起 , 开始了自己的生...

篇四: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章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的发展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节 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的发展一、 幼儿园地位的演变 时间 有关法规文件 幼儿园的地位 1904 年 清政府颁发《奏定蒙养院章程及 改幼稚园为蒙养院, 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 家庭教育法章程》

 内 1912 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 改蒙养院为蒙养园, 附设于小学、 女子师范 学校系统令 学校内。

 列入学制体系, 但未单独成为学制 体系中的一级, 不占学制年限 1922 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 将蒙养园改名为幼稚园,规定小学下设幼稚 学校系统改革案 园。

 幼稚园确立了在学制中的独立地位 1951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关 幼教机构定名为幼儿园。

 幼儿园被确定为实 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施幼儿教育的组织, 纳入学制系统, 成为小 学教育的基础 199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学前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制度, 并规定学校教 育制度为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1996 年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是对学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 构, 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 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2001 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行)

 》

 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二、 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一)

 1956 年幼儿教育的发展方针(二)

 1979 年幼儿教育的发展方针(三)

 1988 年幼儿教育的发展方针三、 幼儿园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一)

 《幼稚园课程标准》 (二)

 《幼稚园规程》 (三)

 《幼儿园暂行规程》 (四)《幼儿园教育纲要》 (五)

 《幼儿园工作规程》 (六)

 《幼儿园管理条例》 (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思考与练习】

 1. 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文件是什么? 它们分别是何时颁布的? 2. 《规程》 、 《指导纲要》 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一、 幼儿园课程的概述(一)

 课程的概念 1.课程就是学习科目或教材 2.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3. 课程即培养人的计划 4. 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5. 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二)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二、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二)

 20 世纪 50 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三)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三、 当代中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方案(一)

 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

 1.

 陈鹤琴关于幼稚园发展的主要观点 2.

 陈鹤琴的“活教育体系” (二)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1. 幼稚园课程的编制原则 2. 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3. 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四、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

 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 自主化(二)

 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三)

 0 6 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四)

 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五)

 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思考与练习】

 1. 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 陈鹤琴、 张雪门的主要课程思想是什么? 特点是什么?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意义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框架结构 制定《指导纲要》 的原因、 目的(依据、 定位)

 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任务 总 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 则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 目 标 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 主要的价值取向教育 教师应该做什么, 怎样做; 与此同时, 该领域教育内容 领 内容与要求 的内容自然地负载其中 与 域要求 点明该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 教和学的主要特点 指导要点 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

 组织与实施的根本原则 组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织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原则 与 实 组织与实施中各方面的原则、 教育活动的目标、 内容、 形式、 环境、 一日生 施 活、 衔接问题 教师在活

 动的组织与实施中的角色和作用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体 育 幼儿园教育评价实施的原则 评 价 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发展评价的原则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内容解读(一)总则 1.

 第一条说明了制定《指导纲要》 的依据、 原因、 目的 2.

 第二条说明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3.

 第三条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 4. 第四条指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5. 第五条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二)

 教育内容与要求 1.

 “目标” 部分 2.

 “内容与要求” 部分 3.

 “指导要点” 部分 (三)

 组织与实施 (四)

 教育评价四、《指导纲要》 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

 “以人为本” 的幼儿教育 (三)

 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思考与练习】

 1. 《规程》 和《指导纲要》 之间有什么关系? 制定《指导纲要》 的依据是什么? 2. 《指导纲要》 体现了怎样的指导思想?

  转型期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体制问题

 作者:

 曾晓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来源:

 幼儿教育 2005 年 03 期 (2006-12-7)

 阅读数:

 247 网友评论: 0 条 “体制” 是以所有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基本制度的总称。

 基本的体制类型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 处于它们之间的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制。

 绝大多数国家的体制都处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 有些国家更加依赖市场手段, 而有些国家则更加依赖计划手段。

 从中国国家层面上说, “转制” 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对于具体的部门来说, “转制” 就意味着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进行一系列基本制度的调整。

 在上世纪 90 年代, 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总方向。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 需涉及大规模制度变化, 属于人类所能想像的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过程之列!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 一文中指出过, 社会结构中一个因素的改变, 便会引起整个结构的改变。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涉及的绝不只是企业,幼儿教育作为社会体系的一部分不可能不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因此,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幼儿教育的供给、 需求和价格问题, 审视幼儿教育的体制问题, 符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构新型幼儿教育体系的要求。

 一、 幼儿教育体系面临的基本供给问题 为什么政府要提供幼儿教育?对这个问题, 从小同的角度看会有小同的答案。

 从经济学角度讲, 幼儿教育的供给在许多方面存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

 具体来说, 幼儿教育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如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等, 这已经被许多研究成果所证实。

 但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 幼儿教育只能供给那些能够支付费用且有需求的人, 市场不能向社会各个阶层供给幼儿教育, 如果政府不提供, 则社会整体的幼儿教育会出现需求不足,民众尤其是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群体会因为无力负担幼儿教育的费用而被排斥在外。

 政府有义务提供幼儿教育, 但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是经济学得以建立的前提。

 如果没有稀缺性, 也就没有必要进行选择的分析和决策。

 因此, 要形成新的幼儿教育供给体系, 必须回答形成教育供给的几个基本问题 1. 幼儿教育供给的渠道

 幼儿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 除政府之外, 家庭也是承担幼儿教育责任的当然人选, 家庭有责任为子女分担教育成本。

 然而, 对贫困和处境不利的群体, 政府应该提供幼儿教育, 这既是社会稳定的要求, 也是人类道德和政府行政伦理的必然选择。

 对不利群体提供公共服务,是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重要措施, 预防的效果要优于对社会问题的治疗, 其长期收益是非常高的。

 在政府财政性供给的幼儿教育中, 虽然主要矛盾表现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分配与财权不相匹配, 但更加隐蔽和深层次的问题是教育财政投人按照隶属关系而非责任的类别加以分配。

 从目前看, 有限的幼儿教育经费都从现行的政府、 事业申位、 教育部门预算的渠道拨付,政府办园的经费预算在政府办公经费中列支, 企事业单位和教育部门办园的经费也在各自的预算中列支, 而不属于这个体系的幼儿教育机构却缺乏纳入经费预算的渠道。

 真正为一般民众服务的幼儿教育机构, 如街道幼儿园、 小区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等无法得到政府的资助。即使增加幼儿教育投入, 如果没有理顺投入体制, 则增加部分仍然很难到达政府应该支持的地方。

 因此, 对中国来说, 首先要实现的是全部幼儿教育机构的投入责任在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划分, 而不是由不同层级政府分别负责各自幼儿园的投入。

 2. 幼儿教育供给的结构 幼儿教育供给结构是指幼儿教育投入在城乡 之间、 地区之间、 不同类型教育机构之间的分配比例。

 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要根据社会福利的改进原则, 确定有限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 让最需要社会公共服务的群体获得幼儿教育, 将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给最需要政府帮助否则就无法接受幼儿教育的群体, 是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在幼儿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资源配置目标首先是向不利群体提供基本的幼儿教育和社会干预服务,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 还需要以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为前提, 真正将财政的责任落实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为了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 政府应该在保待原有存量不变的前提下, 在幼儿教育财政供给的增量部分体现自己的责任, 也就是说, 考虑到改革的难度和制度变革的过程性特点, 幼儿教育的财政供给暂时采用“双轨制” , 在原有的体制之外将政府增加的幼儿教育投入与政府幼儿教育供给的优先顺序结合起来。

 采用增量改革战略, 为的是减少改革阻力, 积蓄改革力量, 缩短改革进程, 最终目标还是建立政府财政性幼儿教育供给与政府公共服务优先顺序相匹配的供给体系。

 3. 幼儿教育供给的形式 在政府提供教育的情况下, 采取怎样的供给形式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呢?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

 目前, 在美国引起广泛争论的学券制、 特许学校运动, 英国正在实践的大学拨款体制改革, 实际上都是在探讨更加有效的教育供给形式。

 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在短时期内不可能达成共识, 但有些原则已经日益明确。

 ①在保证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上拓展社会服务职能 在保证幼儿园教育正常进行的情况下, 对部分幼儿园进行改造, 提供儿童早期干预服务或社区活动中已, 通过关联服务的开发, 提高幼儿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

 在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进行这种实践, 对于提高社会参与程度, 建设和谐社会, 推行健康生话方式都有巨大影响。这种通过拓展社会服务职能提高幼儿教育财政供给社会效益的做法, 已经在英国的“确保开端” (sure start) 项目中得以体现。

 ②完善相关制度, 激励更多的社会群体提供幼儿教育服务

 除了承担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外, 政府的根本责任是提供经济社会顺利运行所必需的制度基础、 制度服务和制度环境和。

 其他教育阶段相比, 幼儿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的比重非常大。

 2003 年, 公办幼儿园总数为 6. 11 万所, 民办园总数为 5. 55 万所, 几乎占半壁江山; 在园幼儿中, 有 24%在民办幼儿教育机构中。

 如何在价格管理、 质量监控上既体现公共利益, 又能为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需要在价格管制、质量管制的框架下进行长期的政策调适。

 保持社会公正是转型时期的一个尖锐问题。

 政府到底承诺多大程度的幼儿教育责任?谁来提供幼儿教育?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首先为谁提供幼儿教育?采取什么方式提供幼儿教育?这些都是幼儿教育体制重构过程中政策制定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也是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普遍考虑的基本政策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已经超越了幼儿教育的专业范围, 成为重要的政策问题。

 二、 幼儿教育体系面临的产权问题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除了要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思考幼儿教育供给的几个基本问题, 确定体制发展的方向外, 还要考虑计划经济体制下幼儿教育体制如何转型。

 这就涉及产权的流转和界定等问题。

 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幼儿教育体制的重构涉及的产权主要表现为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的产权变更, 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产权界定。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幼儿教育体系的存量改革问题, 另一个是幼儿教育体系增量部分的界定问题。

 1. 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转制的产权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通过四个渠道兴办幼儿教育: 政府办、 企事业单位办、 集体办和教育部门办。

 除教育部门和部分集体办幼儿园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存在外, 其他渠道兴办的幼儿园大多以单位福利形式存在, 幼儿园的经费预算列在后勤福利开支中, 其发展能力取决于所属机构获得资源的能力。这样, 机构能力的差别就成为幼儿园办园水平差别的直接原因。在这种办园体制下, 虽然在建国之初的学制中就将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归口教育部管理, 之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03]13 号) 等文件中又多次强调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管理职能, 但在条块分割的幼儿教育体制下, 教育部门很难实现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企事业单位剥离社会服务职能, 应该说为幼儿教育事业回归社会公共服务性质, 打破幼儿教育服务的单位樊篱, 建立起社会公共服务性的、 开放的幼儿教育体系提供了契机。

 然而, 在转制过程中进行一系列制度调整, 会面临...

篇五: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单位: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 专升本 试卷(A 卷)(闭卷)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

 1、 在识字教育方面, 宋代的识字教材中影响最大的是(

  )

  A. 史游作《急就篇》

 B. 王应麟《三字经》

  C. 庞尚鹏《庞氏家训》

  D. 民间人士《千字文》

  2、 陈鹤琴将幼儿分为三个阶段, 不包括一下哪一阶段(

  )

  A. 3. 5-4 岁

 B. 4-5 岁

 C. 5-6 岁

  D. 6-7 岁 3、 陈鹤琴将学前儿童游戏分为幼稚期和儿童初期, 儿童初期是指是指(

  )

  A. 3-9 岁

 B. 0-3 岁

 C. 4-7 岁

 D. 3-7 岁 4、 针对儿童感受性的特点。

 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孩子幼小的时候, 不随别人末了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字说

  B.

 年长的儿童比年幼的儿童暗示感受性来得弱 C.

 年长的女孩比年长的男孩暗示感受性来得弱 D.

 年幼的女孩比年幼的男孩暗示感受性来得强 5、 在 1926 年正式制定了《幼儿园令》 后, 幼稚园数量显著增加, 到(

  )

 年, 已经达到 1922 所。

 A. 1926

 B. 1903

  C. 1936

 D. 1930 6、 幼稚生在幼稚园学习的过程, 也可以说是练习技能的过程, 其中属于练习表达思想技能的是(

 )

 A. 会快步跑

  B. 会拍球

 C. 会说日常方言

 D. 会识别常用颜色 7、 慈幼院设立幼稚师范学校由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

  )

 主持, 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实验。

 A. 张雪门

 B. 陶行知

  C 宋庆龄

  D. 张宗麟 8、 老解放期积累了很多有效的保教经验, 不包括(

  )

 A. 学着做事

 B. 健康第一

 C. 真爱儿童

 D. 不说谎话 9、 陶行知认为(

  )

 以前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

 这个时期的教育将为人的一生打下人格、 智力、 体格的基础。

 A. 4 岁

  B. 5 岁

 C. 3 岁

  D. 6 岁 10、(

 )

 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 一书, 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学者用科学的方法, 探索中华民族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开端。

 A. 张雪门

  B. 陈鹤琴

  C 宋庆龄

 D. 张宗麟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空, 每空 3 分, 共 30 分)

 11. 1950 年宋庆龄领导创办的___________发刊, 被她称为“百花园里的一朵小红花”。

 12. 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指, 解放小孩子的___________, 解放小孩子的___________, 解放小孩子的___________, 解放小孩子的___________, 解放小孩子的___________。

 13, 张宗麟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总结编制课程的试验大致分为三个时期: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4,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的幼稚教育, 南方以南京鼓楼幼稚园最为著名, 北方以___________及其幼稚师范著称。

  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30 分)

 1、 1904 年, 当时的湖北幼稚园园长户野美知惠, 是日本来华最早的幼教工作者, 请简述她的设园宗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办学单位: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

 2、 幼儿教育的内容, 在“五四” 运动以后, 有了较大的变化。

 促进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3、 张宗麟认为幼儿教育的一般宗旨为?

 四、 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1、 中国古代, 有很多思想家提出了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请阐述其主要观点。

 2、 陈鹤琴对于游戏在教育上的价值有许多看法, 试阐述其主要观点。

篇六: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本文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利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在我国开办的教会幼稚园及其师资培训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个案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论证教会幼稚园在我国兴办的状态;教会幼稚师范学校;教会幼稚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教会幼稚园的日常生活。提出教会幼稚园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幼儿教育的近代历程。关键词:教会幼稚园;幼儿教育;中国近代

 AbstractThepaperw astargetedforchurchki ndergartenandteachertrai ni ngi nsti tuti onsrunby W estern m i ssi onari esunder theprotecti on ofthe unequaltreati es i n ourcountryafter the O pi umW ar andadopteddocum ents and caseanal ysi sas m aj orresearch m ethods.It anal yzedand dem onstrated the state ofrunni ngchurchki ndergarten;church ki ndergartennorm alschool ;the curri cul umandteachi ngm ethodsofchurchki ndergarten and thedai l yl i fe ofchurchki ndergarten.Theauthorproposedthat churchki ndergartenaffect Chi na’ S m odemhi storyofearl ychi l dhood educati onto som e extent.Keyw ords:ChurchKi ndergarten;Earl yChi l dhoodEducati on;M odemH i storyofChi naH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一躲锄锋日期吵固爷溉盆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躲锄绎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园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影响1.1问题提出第1章引言1840年以前中国停留在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船坚炮利的优势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与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在这些条约的保护下,各列强取得了包括在中国传教、办学等许多的特权。而随着洋枪样炮而一起涌入中国的传教士,不仅试图改变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还想用西方文化来代替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中国的土地上兴办了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女学等,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于他们的信徒,在精神上控制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从而最终实现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意图。出现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教会幼稚园,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幼稚园教育从西方向东方传播的一种结果。教会幼稚园的产生,同其它教会学校一样,也是帝国主义传教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和考虑,在征服和占领的需要的刺激下产生的。它是帝国主义传教士侵犯中国教育主权,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一种文化侵略活动,所以,无论是其建设性,还是其破坏性,都是巨大的,而目前国内鲜有专门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成果,所以,出于这样的考虑,作者选择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园的整体性研究,分析教会幼稚园对中国近代幼儿教育产生的影响,对于我们反观历史所应持有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运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应该坚持的立场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反思西方近代教会幼稚园在中国兴办的前提条件及其局限性,并反观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借鉴外国先进教育的利弊得失,可能会为幼教工作者提供新的引进与本土化的思路。

 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园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影响1.2.2学科意义本研究的学科意义在于,目前我国近代教会幼稚园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通过对鸦片战争以来教会幼稚园的基本存在状态的史料进行发掘和整理,可以更好的还原、认识这段历史,充实和完善教育史学科的内容体系。1.2.3现实意义教育交流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各民族、各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部世界教育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教育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Ⅲ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交流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始终要面对的问题和现实。人类社会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侵略,教育交流活动十分活跃,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借助战争作为掩护,对东亚等地区的国家进行侵略,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侵略活动,这对于被侵略国家是一种被动的教育交流。另一方面,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完成,人类可以借助越来越先进的手段和交通工具来进行更大规模的各国间教育交流。二十世纪后半叶,教育交流在更大的层面上展开,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也进入了世界教育交流的大潮之中。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8月,中国与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签署了双边及多边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和施行计划100多项。乜1中国同时与一些外国政府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以及构建了区域性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近年来,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与交流持续呈现高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发展态势,并且更具务实的特点。啼1如何科学的解读历史,反观历史,从历史上所发生过的教育交流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正确的评判历史上的教育交流活动,是我们深刻认识教育交流意义、总结教育交流规律、服务当代教育交流的有效途径。1.3相关概念界定1.3.1教会幼稚园鸦片战争以后进入我国的主要有天主教和基督教两大教会,本文所搜集的资料,大多数的教会学校属于基督教会,同时也包括一部分天主教会所办,2

 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园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影响以基督教会所办为主。本文所指的教会幼稚园不对天主教会与基督教会的幼稚园做区分研究。“ 教会幼稚园"在本文中所指代的是西方传教士不分派别,在鸦片战争以后到建国前在我国开办的一切幼稚机构,包括教会幼稚园和教会幼稚师范学校。本文所研究的教会幼稚园的范围还界定在教会所办的正式教育单位。“ 慈善"事业,指的是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办的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等,这类机构不属于教育单位,而是以“ 人道主义"为幌子的社会救济机构。帝国主义的“ 慈善"育婴机构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之内。1.3.2幼儿教育由袁运开,叶澜主编的《简明中小学教育词典》一书中,对“ 幼儿教育"做了如下的定义:幼儿教育是指3—7岁儿童的教育,属于学前教育的一个阶段。广义指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对幼儿实施的一切教育,狭义专指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本文的幼儿教育概念是指包括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事业范畴之内的广义概念。1.4相关研究综述教会学校是英、美等西方国家教会利用鸦片战争以后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在中国开办的教育机构,其在中国存亡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实体,在中国近代教育史的研究中,一直有很多的专家学者的著作和学术论文提及和专门的论述。其中涉及到教会幼稚园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1.4.1中国近代教会学校研究中有关教会幼稚园的研究有关教会幼稚园的研究,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总体来说,著作、学术论文中的作为部分章、段落的形式涉及的比较多,如高时良主编的《中国教会学校史》,吴梓明主编的《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社会丛书》,李楚材主编的《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费正清主编的《剑桥晚清史》,栗洪武《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卫道治《中外

 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园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影响教育交流史》、何晓夏,史静寰主编的《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田正平、肖朗主编的《中外教育交流史》、苏云峰所著《中国新教育的萌芽与成长》,陈景磐所著《中国近代教育史》,孙培青所著的《中国教育史》等。1974年出版的由J ohn K.Fai rbank编写,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The M i SSi onaryi n Chi na and Am eri ca},由K.S.Latouretre编写的1929年在纽约出版的《A H i st ory of Chri sti an M i ssi onsForsythe著的哈佛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An Am eri canM i ssi onaryi nChi nam l 895—1905}等。论文方面关于教会学校的研究更是十分的丰富,这里不一一列举。Enterpri sei nChi na},由Si dneyA.Com m uni ty总的来说,在关于教会学校中对于教会幼稚园部分的研究里,国内的学者大多数承认教会幼稚园同教会学校一样,作为西方教会办的一种教学机构,其有先进于中国当时幼儿教育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先进的教育思想、较为正规的办学模式、较为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有益于教学和儿童身心的教学场所和设备等,在这一个问题上,西方的学者和中国的学者在观点上基本没有冲突。在教会幼稚园的性质问题上,国内学者基本上都认为教会幼稚园是一种西方侵华的附属物,其在华办学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是对中国人民的意志的一种践踏,同时,认为教会幼稚园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将在园的幼儿培养成为或者是虔诚的教徒,或者是培养成帝国主义的治华代理人,其本身具有严重的侵犯教育主权性、宗教性和侵略性。与国内学者观点不同的是,国外有许多的学者认为传教士来华办学就是一种很单纯的、出于将“ 上帝的福音” 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友好、虔诚的目的办学的,教会幼稚园也不例外的,他们想通过教会幼稚园的办学,使儿童从小就接受他们认为的所谓的“ 先进宗教",从而长大之后成为一名虔诚的、胸怀“ 上帝’ ’ 的教徒。同时,西方一些研究中认为,有一部分传教士来华办学的目的还有将西方优秀的幼教思想传入中国的愿望,而本意上并没有侵略的意图。可以看出,国内、国外的学者研究的视角有所不同,国外的学者的观点的根本性错误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教会幼稚园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条件下进入中国的,即没有认识到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性——教育的主权问题,所以,他们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是站不住脚的。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文化传播的原理,对教会幼稚园做了一定的探讨。4

 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园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影响1.4.2中国幼儿教育史研究中有关教会幼稚园的研究总体来说,我国关于学前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史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成果较少,着重研究传教士在中国兴办幼稚教育事业的研究成果更是鲜见。1979年,陈鹤琴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的书面发言中提出:“ 全面、系统地整理与总结‘ 五四’ 以来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的实验和经验。’ ’ 同年,钟昭华、唐淑、尹德新等来自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学院的学者,开始收集整理并着手编辑《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于1989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所选资料的范围,时限从原始社会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该书所选资料,包括近代有关教会幼稚园文献的有关记载、近现代教育家的主要论述、政府颁布的法令规程、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实施情况等,是我国第一部有关中国学前教育史的史料汇编。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需要,有关高校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编写中国学前教育史的专著,并相继出版。在这些学前教育史的著作当中,大多以单独的章节的形式来对鸦片战争以后传教士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侵略,开办教会幼稚园等历史来进行的研究。据统计,1989年到现在,有十多种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的专著出版。其中包括:何晓夏主编的《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 ,李定开编著的《中国学前教育》(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唐淑、钟昭华编著的《中国学前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杜宪成、王伦信著的《中国幼儿教育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喻本伐所著的《中国幼儿教育史》( 大象出版社2001年出版) ,易慧清著的《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唐淑、何晓夏主编的《学前教育史》(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王春燕著的《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廖其发《中国幼儿教育史》(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等,这些关于对中国学前教育近代过程的研究,大多数涉及到了教会幼稚园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总体来说,学前教育史中关于教会幼稚园的研究大多数遵循一个模式,就是首先阐述教会幼稚园在中国开办的历史背景,即在鸦片战争的前提下进入,利用不平等的条约获得办学的特权,然后从教会幼稚园的设园宗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开办教会幼稚师范学校等方面对教会幼稚园的办学状况5

 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园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影响进行大体的描述,然后,对教会幼稚园的侵略性、宗教性进行批判。主要的观点是,教会幼稚园作为西方国家在我国19世纪末出现到20世纪50年代消亡的一种特殊存在,严重的侵犯了我国的教育主权,在精神上奴化了我国人民,是帝国主义侵华的思想侵略工具。同时,我国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否认教会幼稚园在办学过程中有些教育思想、教学手段,以及幼稚师范的培养,还是优于当时中国的幼儿教育,对中国的幼儿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

篇七: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章 1、“教育” 最早由孟子在【尽心•上】

 2、 古代儿童公育的内容:

  1) 生存教育

  2) 做人教育

 3)

 宗教和艺术教育

 4)

 体格和军事教育 3、 宫廷慈幼机构

  西周——孺子室

  东汉——邸舍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善机构。

 4、 胎教的方法:

 1)

 监督法

 2)

 小劳法

 3)

 瘦身法 5、 三公:

 太师、 太保、 太傅

 三母:

 子师、 慈母、 保姆 6、 古代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内容很多, 被概括为“幼仪” 或“童子礼”。

 7、 三、 百、 千

  三:

 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

 百:

 北宋初年钱塘的一个书生所编著的蒙学读物《百家姓》

 千:

 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

 8、 家庭教育的方法

  1)

 游戏

 2)

 讲故事

  3)

 体罚

  第二章 1、 贾谊是西汉初期政论家和文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

 1)

 早谕教

 2)

 选左右 2、 颜之推:

 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

 3、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一)

 及早施教

 原因是 1)

 由于这时人的可塑性大

 2)

 是幼童时期, 精神专注, 教育效果好。

  (二)

 慈严结合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 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的溺爱和放任, 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 有一定威信。

  (三)

 均受勿偏

 在家庭教育中, 要切忌偏宠, 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

 (四)

 风华陶然

 父母对待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的陶冶起着重要作用。

  (五)

 德艺同行

 一方面重视对子弟道德理想, 道德情操的教育

 另一方面提出对子弟要进行“修以学艺” 的教育 4、 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一)

 顺导性情

 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深刻, 形象地揭露了封建传统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 束缚, 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

 (二)

 循序渐近

 照顾儿童的实际能力, 本着量力而进的原则, 在施教上他主张是“渐渐盈科而进”

 (三)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各成其材”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长处。

 (四)

 全面诱导

  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应当是多方面的

  第三章 1、 1904 年, 由张百熙起草了《钦定学堂章程》 也叫《壬寅 yin 学制》, 这是中国第一个成文的近代学制, 但未实行。

 2、 教会幼稚园的产生与发展

  19 世纪 80 年代, 传道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叫小孩察物学堂。

 外国教会不仅在我国最早开办幼稚园, 也最早设立婴儿园。

 3、 教会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1)

 强烈的宗教性

  2)

 全盘西化

  3)

 是不平等性 4、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即“癸卯学制”, 在学制中详细确定了近代学制系统, 其中包括了蒙养院制度, 还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

 5、 蒙养院的院址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

 6、 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官办蒙养院是湖北武昌蒙养院 7、 清末学前教育的特点:

 1)

 中国的学前教育由封建社会的完全的家庭教育方式向专门的社会教育转变, 但仍然以家庭教育为主。

 2)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离不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 思想文化的变革。

 3)

 蒙养院的办院宗旨, 体现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基本思想。

 4)

 严重抄袭日本的倾向

  5)

 因此, 中国的蒙养院显示出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8、 1912 年 9 月, 教育部公布了《学校系统令》, 又陆续颁发了各种学校令, 与壬子学制相结合, 并称为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将学堂改为学校, 蒙养院改为蒙养园。

  第四章 1、 新学制的规定

 1922 年 11 月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 又称壬戌学制。

 2、《幼稚园课程标准》 的概念:

  1932 年 10 月由教育局正式公布, 我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它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 第二部分为课程范围; 第三部分为教育方法要点。

 3、《幼稚园课程标准》 的意义

  1)

 是由我国专家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编订的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它很富有中国特点。

 2)

 它从心理学, 教育学, 卫生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对教育内容和方法所作的各项规定, 都比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要求, 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3)

 是一个具有进步性质和积极意义的文件, 对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向中国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 起到了重要作用。

 4、 陈鹤琴建立了南京鼓楼幼稚园, 是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

 5、 1927 年 11 月, 在陶行知领导下在南京郊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6、 1934 年 2 月,《幼儿所组织条例》, 它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文件, 目的:

 解放妇女, 解放生产力, 培养革命后代, 促进儿童自身发展。

 7、 在苏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幼儿所氛围两种类型:

 全日制的托儿所和临时性的季节托儿所。

  《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 要求在边区实行儿童公寓制度。

 8、 老解放区多种形式的包教机构:

 1)

 寄宿制的保育院、 托儿所。

 2)

 单位日间托儿所

  3)

 变工托儿所、 哺乳室

  4)

 游击式的托幼组织

  5)

 小学附设幼稚园

  6)

 私人设立的托儿所

  7)

 混合类型的托幼组织

  第五章 1、 张雪门和陈鹤琴有“南陈北张” 之称。

 2、 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张雪门提出的一套有关幼儿园课程理论和实践的体系。

 生活即是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实践, 就是行为课程。

 3、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论述)

  (一)

 论幼稚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创办第一所乡 村幼稚园, 1927 年创办晓庄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

 陶行知主张:

 儿童 6 岁以前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儿童将打下人格、 智力、 体格的基础, 并且这个基础一旦奠定, 便不易改变。

  (二)

 论幼稚园的服务方向

  当时幼稚园的三大病:

 外国病、 花钱病、 富贵病

  三条改革方针:

 中国化, 省钱化, 平民化

 (三)

 论创造的幼稚教育 1)

 认识儿童的创作力

 2)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有可能单出简答题)

  A 解放儿童的头脑

 B 解放儿童的双手

 C 解放儿童的眼镜

 D 解放儿童的嘴

 E 解放儿童的空间

 F 解放儿童的时间

 3)

 培养儿童的创作力

  具体措施:

 充分的营养, 良好的习惯, 因材施教, 发扬民主

 (四)

 生活教育理论

 1)

 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

  生活即教育:

  A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B 生活即教育

  C 为生活需要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合一

 2)

 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生活即教育:

 强调、 寓教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使生活的过程时时含有教育的意义。

  社会即学校:

 使教育的材料、 方法、 工具、 环境等都极大地增加和扩大

 教学做合一:

 适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五)

 陶行知——小先生制(选择背)

  采取小孩教小孩, 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广实施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六)

 意义和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全面、 丰富、 宝贵的。

 他主张人民第一, 教育为公, 坚持为工农大众 服务的方向, 成为我国乡村和工厂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重视儿童创造力和生活能力的培 养, 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 对当前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论述)

 1923 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 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一、 论儿童发展与教育 (一)

 幼儿期对人生和教育方向的意义

  幼儿期就含有这两个方面:

 1)

 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 2)

 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 此即所谓可塑性或调可教型

 (二)

 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幼稚教育 1 好动 2 好模仿 3 易受暗示 4 好奇 5 好游戏 6 喜欢成功 7 喜欢合群 8 喜欢野外生活 (三)

 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 1 新生婴儿期——新生 2 乳儿时期——新生后到一岁左右 3 步儿时期——一岁左右到三岁左右 4 幼儿时期——三岁左右到六岁左右 1)

 发展特点 A 思想的活动 B 社会性发展 C 情绪的转变 2)

 教育重点 A 以积极代替消极 B 不姑息不严厉 C 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 D 让儿童自己有活动的园地 E 发展儿童的好问心 F 父母和教师要以身作则

  二、 论家庭教育 (一)

 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 命运的大事

  陈鹤琴认为, 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

  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

 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

 (二)

 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使能行之得当。

 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 那教育必没有成效可言的。

 1)

 学习的性质

 感觉、 联念和动作的联合 2)

 学习原则

 一是刺激的原则

  二是联念的原则

  三是动作的原则 (三)

 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1 卫生教育方面

 2 情感教育方面

 3 智育方面 (四)

 此外, 陈鹤琴的家庭还包括

 1 做父母应该有一种专门的技能, 专门的知识

 2 批评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 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与做法。

  3 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的第一条原则, 就是要“以身作则”

 4 嘉应教育要有民主化, 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 尊重小孩的人格

 5 做父母的对与子女有一致的措施 三、 论幼稚园教育

 (一)

 办好幼稚园教育的 15 条主张

 (二)

 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1 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2 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 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

  整个教学法的概念:

 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 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因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 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 是相互联结不能四分五裂的。

  4 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 小团体式等教学方法

 5 课程应当考虑儿童成绩的标准

 (三)

 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五指活动” 是陈鹤琴提出的教育活动, 是指儿童相互联系的灵活的, 连贯的五个方面的 教育活动, 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 “五指活动”,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 五指活动 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 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组在儿童的生活上。

 1 健康活动

 2 社会

  3 科学

  4 艺术

  5 语文 四、 活教育理论

 1

 目的论

 2

 课程论

 3

 方法论

 4

 教学原则

 5

 训育原则 五、 学前课程编制【选择背】

 提出了 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以及三种编制的具体方法。

 十大原则:

 1、 课程的民族性

 2、 课程的科学性

  3、 课程的大众性

 4. 、 课程的儿童性

  5、 课程的连续发展性

 6、 课程的现实性

  7、 课程的适合性

 8、 课程的教育学

  9、 课程的陶冶性

 10、 课程的言语性

  三种方法:

 1、 圆周法

  2、 直进法

 3、 混合法 六、 评价

 陈鹤琴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和儿童的教育事业,从普通教师到师范教育, 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从婴幼儿教育到青少年教育, 从一般正常儿童教育到特殊儿童教育, 从普及教育到新文字运动, 他阿斗做过全面、 深入、 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他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 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 并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 幼儿师范教育系统化。

 他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幼儿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陈鹤琴无愧为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我们应当学习其献身精神和创业精神, 继承和发展其教育思想, 为创建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而努力。

 第六章 1、 1949 年《中国人名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1951 年 10 月 1 日, 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血学制决定》 是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新一个学制。

  从此“幼儿园” 的名称正式取代自 1922 年壬戌学制定名、 沿用了 30 年的“幼稚园”, 并开始了它新的生命。

 4、 1987 年 10 月 12 日召开了全国幼儿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根据国办发[1987]69 号文件的精神, 会议明确提出幼儿教育的预备阶段。

 5、 1981 年 10 月教育部办法《幼儿园教育纲领(试行草案)》

  《纲要》 由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园教育任务、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教育手段及主意事项三大部分构成。

 6、 1996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经过 7 年试行正式颁布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 明确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7、 1944 年,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拥有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学博士点, 使培养右脚专业人才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第七章 1、 古埃及的学前教育形式以家庭为主, 基本的教育方法是体罚。

 2、 古代希伯来人的学前教育发展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第一时期

 以家庭教育为主

 第二时期

 以会堂教育为主 3、 古印度——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典籍《吠陀经》, 故称这一时期为“吠陀时期”。

 4、 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任务是把全体斯巴达人后代培养成身体健壮、 性格将强、 仇恨奴隶、 顺从长老的勇士。

 5、 斯巴达的学前教育更注重体育和德育。

  雅典的学前教育注重德、 智、 体、 美多方面的教育。

  古罗马

  教育成为巩固帝国统治的工具

  第八章 ...

篇八: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新中国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 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制度及法规 1.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 (1)学前教育的性质与地位的确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明确了改革旧教育的方针、步骤和发展新教育的方向。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学前教育成为了新学制体系的第一环,实施学前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招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从此,“幼儿园”的名称正式取代“幼稚园”,中国学期教育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道路。

 (2)学前教育管理机构的建立

 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学前教育处,这是中国首次建立专门管理学前教育的中央一级机构。195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暂行规程》,明确了管理学前教育的地方行政机构,标志着幼儿教育有了全国统一的领导管理体系。1956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发出《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根据这一文件的规定,托儿所统一由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幼儿园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2.学前教育法规的制定 (1)《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1952年,中央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以下简称《暂行规程》),共分8章43条。《暂行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培养目标、教养原则、教养活动项目等。

 (2)《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

  《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以下简称《暂行纲要》)也是于1952年颁布的,由幼儿园教学暂行总则和各科教学纲要两部分组成。

  《暂行纲要》与前述《暂行规程》的制定,是新中国发展学前教育的具体指导性文件,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学前教育新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

 1956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联合颁布《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以下简称《联合通知》),明确了幼儿园和托儿所的领导体系;同时还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方针做出了规定。

 二、学前教育的曲折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及受到的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积极接受并改造旧有的学前教育机构。各地教育部门陆续接管旧中国的公立幼稚园,并将一批私立幼稚园纷纷改为公立。此外,从1951年起,各级政府陆续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设立的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等200多所。在此同时,政府依靠各种力量、采取多种途径创办了一批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各种力量的推动,新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有了较快的发展。

 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学前教育机构的创办一度出现盲目情况。“文革”期间,由于极“左”路线的破坏,学前教育机构成了任人宰割的牺牲品。直至70年代初随着“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运动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的幼儿园才逐渐恢复并有增长。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的学前教育 一、新时期发展学前教育的举措 1.学前教育管理的加强

  1978年,教育部恢复撤销近20年的幼儿教育处,托儿所仍归卫生部门管理。翌年7月,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决定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力量,1982年被取消。1987年10月,国家教委、卫生部等部门经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请示》。与此同时,各省、市、自治区也陆续恢复或建立了幼儿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和教研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幼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员。

 2.各类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一般性法规方面。主要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其中,《规程》由国家教委于1989年6月发布,于1996年3月修订并正式颁布,成为了幼儿园开展保教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规范,对于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起着指导作用。《幼儿园管理条例》有国家教委于1989年8月颁布,对加强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学前教育法规方面,1979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80年11月,卫生部颁布了《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农村学前教育法规方面,1983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意见》,是农村学前班成为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增长点。1986年6月,国家教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教育的意见》,对规范农村学前班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保教法规方面,1980年10月,卫生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的通知。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使得幼儿园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起到了拨乱反正、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除前述法规外,国家教委或独立或联合其他部委还印发了《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托儿所、幼儿园建设设计规范》《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等法规文件,这些法规对促进幼儿园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新时期里,各级政府动员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多种途径、多形式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中,除其他部门创办的幼儿园减少外,公办、民办和农村幼儿园增长较快。与此同时,由城镇街道和农村集体创办的民办幼儿园逐渐减少,但私人创办的民办幼儿园增多,且占有较大的比重。此外,各地还积极发展示范性幼儿园,推动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

 2.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职前培养方面。1978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示范教育的意见》,指出今后要办好幼儿师范学校,为学前教育培养骨干。此后又有一系列的法规文件颁布,促进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职后培养方面。针对“文革”结束后全国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教育部也颁布了很多相关的文件。

 3.学前教育研究团体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教育界建立了不少研究团体。如,1978年成立的“学前教育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学前教育研究机构;辽宁等7个省(市)也设立了学前教育研究机构;1979年11月,中国学前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在南京成立;1992年,学前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晋升为国家一级学会,并改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等。这些研究团体的建立为开展多个层次学前教育研究和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提供了条件。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的学前教育 一、促进学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法规 1.《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3月转发教育部等部门颁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期教育的发展路向和各级政府在学期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责任。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教育全面改革发展的蓝图和指南针,是国家级综合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文件。

 3.《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解决社会中“入园难”“入园贵”等学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国务院于2010年11月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由国务院颁布专项学前教育文件,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意见的颁发是学前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学前教育春天的来临。

 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结构的变化 1.新世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普及义务教育任务的完成,学前教育进一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识,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反映学前教育事业状况的指标逐步提升。

 2.民办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

 此时期的民办幼儿园主要指私立幼儿园。新世纪以来,民办学前教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数据表明,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的格局业已形成。

 3.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推进

 在中国,农村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难点,农村学前教育长期滞后。通过比较可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远低于全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幼儿出现了加速向城市流动的趋势。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伴随着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是新世纪中国对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凸显出新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标志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纲要》有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四个部分组成。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教育步入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教育理念上看,《指南》是《纲要》的深化和进一步具体化,是关于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指南”。

 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部署的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为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2011年开始,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各省(区、市)编制并实施学前教育2011年至2013年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或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国家于2011年成立了教育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这种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政府专项行动,在中国学前教育史上是第一次。

 五、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1.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升格与扩充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推进示范教育结构调整。至2004年,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度,并加快了向一级师范过度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05年发出了《关于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有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重点建设一批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

 2.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的推行

  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幼儿园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它规定了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995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要求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自此,中国开始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

 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实施

 为了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专业性的界定。

 4.幼儿园教师国培项目的实施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实施以地方为主,以幼儿园和教师自费为主,致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的规划要求。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011年9月,财政部、教育部同时颁布了《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要求财政支持“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2011年至2013年,由中央财政投入资金对全国所有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培养中确定的对象均培养了一轮以上。

篇九: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

类型 题目1 单选“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句话体现了2 单选 根据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教师的职责?(3 单选 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4 单选 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5 单选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6 单选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中, (

 )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7 单选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儿童主要在()中接受教育8 单选 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9 单选 ()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10 单选 ()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之一11 单选 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取决于教育内容的(12 单选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13 单选 贯穿杜威教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 )14 单选 幼儿教师从教师系列中分化出来,源自何时( )15 单选“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这话出自(

 )16 单选 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17 单选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包括18 单选 从形式看,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是19 单选 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20 单选 幼儿教育在我国学制中处于( )的地位21 单选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倾向提出来的22 单选成人往往按照自己习惯设计的蓝图去要求、塑造儿童,使儿童的天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在制定学前教育目的时未考虑到23 单选 我国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 )的基层社会中进行24 单选 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即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创办人是25 单选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26 单选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7 单选 学前教育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

 )上28 单选 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是29 单选 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是30 单选 9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31 单选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表述的,这个规程颁布 于32 单选 全面发展的含义是33 单选 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是34 单选 “ 南人善泳,北人善骑”主要说明了(

 )对发展的影响35 单选 “玉不啄,不成器”说的是( B )对发展的作用36 单选 “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这种观点是37 单选 关于幼儿入园适应,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8 单选 学前班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应与39 单选 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的是40 单选 范例法的特点不包括41 单选 教师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是

 42 单选 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正向强化方式是43 单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44 单选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45 单选 教师在指导儿童游戏时应46 单选 关于游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7 单选( A )是学前儿童主动地、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48 单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句话表明了家庭教育的( )的特点49 单选 对孩子理智的爱不包括50 单选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51 单选幼儿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生活中当妈妈,学习中当老师,游戏中当伙伴,表明了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是52 单选 下面哪项陈述不属于教师劳动的特点53 单选 保育员的专业素质不包括54 单选 保育员是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55 单选 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句话体56 单选 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致包括57 单选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目的是58 单选 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59 单选 下列哪一项是古代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60 单选 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合办及设备、用具是61 单选 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是62 单选 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应是63 单选 整个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学前教育的64 单选 整个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学前教育的65 单选清末民初,__________式幼稚教育虽然呆板但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并且对中国影响最深66 单选 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由谁建立的67 单选 专业化幼几教师主要有两个明械的特征,一是他们是幼儿的研究者,二是68 单选 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69 单选 我国最旱的学前教育机构蒙养院利用育婴堂和________来培养保姆70 单选1898年,英国长老会在厦门创办幼稚园师资班,1912年发展成为_________,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学校71 单选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运用________培养幼教师资72 单选 在西方教育史上,________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73 单选________论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的核心,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步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74 单选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后,下列哪一项措施使我国幼教工作有了全国统一的领导75 单选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76 单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目标表述上较多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77 单选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与教育的机构,属学校教育的78 单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我国幼儿园教育其根本任务是79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0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4条明文规定,国家实施

 80 单选 管理和评估幼儿园的基本依据是81 单选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82 单选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83 单选 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84 单选 教育的宏观功能是85 单选 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86 单选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87 单选 儿童个体发展遵循88 单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89 单选 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90 单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91 单选 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92 单选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操作实物时会产生的两种经验是93 单选 以下关于科学的正确描述是94 单选3岁的天天看到皮球从积木上滚下来就说:“它不乖。”这反映了天天的认识95 单选以认识空间图形为例,小、中班幼儿以认识平面图形为主,大班幼儿可以学习认识几何体,这反映的是数学教育内容的96 单选 数学教育中最适合于幼儿认知结构特点和水平的方法是97 单选 在分类过程中理解类与子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______的教育内容98 单选某幼儿表现出相互矛盾的依恋行为,在陌生的环境中显得困惑和不安,对陌生情境不能很好的适应,该幼儿的依恋类型是99 单选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______实现其社会化的100 单选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选项A 选项B个别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学期(或学年)初做好本班收费工作 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家庭生活方式 家庭经济状况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启蒙性 发展适宜性爱心 观察力家庭 幼儿园独立自主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园长 .阿姨.科学的幼儿体育活动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知识性 .科学性主动性 活动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福禄倍尔创设幼儿园后 现代家庭教育的兴起苏霍姆林斯基 杜威.家族本位儿童观 社会本位儿童观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智,德,体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 公养公育《儿童保育》 《幼儿教育概论》非义务教育,学制之外 属福利部门,学制之外幼儿教育多元化 幼儿教育制度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方针街道

 区陈鹤琴 陶行知夸美纽斯 蒙台梭利.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社会需要

 学科需要 社会发展 学科发展.着重智力开发 强调培养创造力 智力开发 培养创造力 1995年

 1996年 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平均发展学前教育方针 学前教育政策 遗传因素 环境 遗传因素

 教育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幼儿入园适应快慢有关 性格外向,胆大的幼儿更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托儿所相同 与幼儿园相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幼儿的兴趣.示范性 直观性.参观法 .演示法

 .批评惩罚法 行动操练法示范法 范例法直观形象法 直观形象法给儿童制定详细的游戏规则 对儿童不正确的做法进行指责 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游戏是学前期的基本活动 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游戏率先性

 密切性 对孩子的各种事物不包办代替

 教孩子学会爱别人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多重角色 .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多重角色 .教育效果的长期性.爱心 .重“保”轻“教.教育教学的人 .上课的人个别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父母、老师、同伴和亲戚 感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促使“工匠型教师”向“经验型教师”转化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知识型教师”转化培养目标都是英勇善战的战士 教育内容包括音乐欣赏园长的主要职责

 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保健室 班级 社会发展 儿童发展基本条件 儿童发展基本条件 基本手段日本

 德国维尔德斯平 欧文他们是幼几的领导者 他们是幼儿的指挥者“个别差异” ‘智力差异 ”女子师范学堂 女子学堂上海崇德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 怀德幼稚师范学校小先生制 艺友制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道德教育 自然教育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 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学前教育处教育目标 教育过程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为升入小学打基础基础阶段 实施阶段“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好基础”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管理制度

 《幼儿园管理条例》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活动 游戏、自发性活动 、主体性活动、教育物资 、教育材料、促进经济建设 、增进社会文明社会生产 经济发展先天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从脚到头的顺序 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人本位儿童观 家族本位儿童观1827年 、1803年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物理经验与社会经验 物理经验与逻辑--数理经验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它是现实的生产力受自我中心的影响 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科学性 启蒙性.游戏法 讨论法小小班 .小班.安全型 回避型自我意识 自我强化.情感支持原则 生活教育原则

 选项C 选项D 正确答案保教结合原则 集体教育原则 C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 定期向园长汇报工 A.家庭结构 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 D活动性 综合性 D组织能力 与儿童沟通的能力 B儿童公育机构 学校 A.保教结合原则 综合性原则 B保育员 幼儿教师 D教师的示范作用 自由活动 A.丰富性 生活化 C兴趣 创造力 D从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 C英美幼儿教育兴起 中国蒙养院建立之时 A陶行知 蒙台梭利 A个人本位儿童观 人类自然本位儿童观 B促进幼儿美,体,智,德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D早期教育 及早施教 B《家庭教育》 《大同书》 D属教育部门,基础教育 属教育部门,但不是基础教育 C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特色 C教育政策 学前儿童的需求 D市 县 A黄炎培 蔡元培 A皮亚杰 福禄贝尔 D 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D 教育方针的需要 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D 经济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 D.重视知识传授 全面发展的教 D知识传授 全面和谐发展 D. 1997年

 1998年 B 门门功课得高分根据儿童个人差异在体智德美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D 学前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纲领 C生理成熟 先天因素 B生理成熟 先天因素 B 相互作用论 成熟势力说 A.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幼儿入园适应快慢有关娇宠溺爱的幼儿更易适应幼儿园环境D.与小学相同 以上说法都不对 B.师资力量薄弱 办学条件差 B 行为的定向作用 自由性 D.示范法 范例法 A

 .发泄法 表扬鼓励法 D范例法 参观法 B环境体验法 演示法 C尊重儿童的意愿,让儿童自由分配角色注重游戏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C游戏是孩子最佳的学习途径

 游戏是孩子顽皮的表现 D 智力游戏

 集体游戏 A终身性

 生活性 A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放纵 迁就孩子 D社区教育形式多样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D创造性 .纯真美好 A.简单性 .纯真美好 C丰富的知识 .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B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 .组织游戏的人 C保教结合原则 集体教育原则 C社区、家庭、幼儿园和大众传媒遗传、环境、教育和幼儿的主观能动性D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

 为了孩子能更好的上一年级 D促使“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

【在中国率先关注幼稚园师范教育9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