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8篇

时间:2022-10-28 11:50:06 来源:文池范文网

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8篇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强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监督管理对提高国有企业的运作效率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8篇,供大家参考。

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8篇

篇一: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 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监督管理对提高国有企业的运作效率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针对国有企业政治监督当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和管理当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有效的管理措施非常关键。文章从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必要性出发,指出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是党的监管的必然要求,强化政治监督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提高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概述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包括:政治监督重视不够、监督机制不合理、监督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探讨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政治监督的重视力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监督问题的高效整改和落实,有效深化相关课题的看法。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政治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当前国有企业占据重要的经济部门。国有企业为经济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管理的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强化自我监督,在优化企业治理体系和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方面探索一条新路[1]。但是最近几年,国有企业在实际的发展当中,企业浪费、监督措施缺乏、腐败问题突出等等。因此有效的政治监督措施非常必要,对保障国有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非常关键。文章从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必要性出发,概述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效深化相关课题的看法。

 一、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是党的监管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是党的监管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的政治监督管理是我党强化国有企业监管的重要举措,党

 中央高度重视。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要突出重点、精准有力,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的监督。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2]。找准职责定位、有效履行监督责任,监督国有企业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履行到位,是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当前,国家经济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受到的巨大的冲击。西方一些不良思想深刻影响了很多人,出现了一系列国有企业领导的腐败现象,部分国有企业出现塌方式腐败。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保障国有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强化政治监督非常的必要,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措施,才能保障国有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3]。

 (三)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是提高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在国有企业管理当中,通过建立良性的监督体系,对国有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和生产流程进行监督管理,面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保障国有企业各级机构高效的运行,保障国有企业生产高效完成。

 二、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实践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监督重视不够

 当前在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政治监督过程当中,监督重视力度不够,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在政治监督上走过场,认为政治监督是国家的事情,与自身管理职责无关。在实际的落实当中,部门监督措施落实不够。另外部门领导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当中,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业务的拓展和效益的提升上,对政治监督措施重视不够。有的对履行主体责任认识不深、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对一些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的关键环节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不力;有的重经营、轻党建,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党建工作抓而不实,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弱化[4]。

 (二)监督机制不合理

 在当前国有企业的监督过程当中,很多企业在内部监督上形成了自身的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当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部分企业在政治监督方式和方法上问题突出,

 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也较为明显。当前国有企业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选人用人机制、公开招投标、党委议事程序等方面。有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監督权、执行权、决策权彼此制约程度不高,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监督程序走过场现象[5];有的企业对一些制度干脆不执行,或在执行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违规决策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纪律规矩意识不强,不按制度办事,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报告的不报告,不愿主动接受监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6]。

 (三)监督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

 监督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是当前国有企业政治监督当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在国有企业的政治监督当中,经常会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我国的国有企业监督具有自身的管理体系和流程,在一系列的监督活动当中或多或少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面对问题,这些企业都是通过开大会的形式来完成,至于问题怎样解决、谁来解决、何时解决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人和规定,这样就导致相关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没有充分发挥政治监督的最终作用。另外在国有企业政治监督当中,监督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相关培训和教育机制不到位[7]。目前不少国有企业在实际的政治监督和教育过程当中,具有自身的培训体系,

 当时在实际的培训当中,相关培训思想只是在培训的会议和培训考核当中所使用到,但是在真正的工作当中,并没有落实培训的内容,因此政治培训就成了一个走过场的形式。没有发挥培训的最终效果,因此相关监督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转化成经验教训。

 三、加强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的对策 (一)加强政治监督的重视力度

 加强政治监督的重视力度。当前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在政治监督上走过场,认为政治监督是国家的事情,与自身管理职责无关。因此面对这些问题,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必须改变这一错误的做法。充分认识到政治监督对保障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改变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政治监督的传统做法。在实际的管理当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首位,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找差距抓落实,强化政治监督能力,加强政治生态研判,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紧盯党的领导是否坚强、“两个维护”是否坚决、履行主体责任是否到位、决策制度是否执行和班子成员思想作风等突出问题,督促国有企业党组(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8]。紧盯重要節点,聚焦“关键少数”,从严查处违规发放津补贴、收礼送礼、

 公款吃喝等顶风违纪行为;紧盯重要环节,严肃查处国企产权、工程招投标、选人用人、“三重一大”违规决策或者搞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关联交易等腐败问题;紧盯重点事项,严肃查处对中央决策部署贯彻不坚决、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以及企业干部职工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9]。

 (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在国有企业政治监督的过程当中,监督机制的完善非常重要,它是国有企业政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良好的机制支持,才能保障监督的有效落实。当前很多企业在内部监督上形成了自身的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当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政治监督方式和方法上问题突出,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也较为明显,因此必须有效完善相关政治监督机制。在企业政治监督过程当中,有效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法律法规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地保障与落实。认真落实党建章程、党委议事前置程序等要求,确立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进一步明确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的职责边界和权限划分,有效保证公司治理主体各负其责、有效运转。在实际监督过程当中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督促国有企业党组(党委)细化完善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和监督责任三项责任清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

 实落细,完善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销号机制,并将巡察结果运用到企业绩效考核和业务管理中。强化问题导向和靶向思维,紧盯涉及党的建设、作风建设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点环节、重要岗位、重大事项等问题,整合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监事会等部门的监督力量,采取交叉检查、专项检查、定期督查等方式,全方位形成监督合力[10]。

 (三)保障监督问题的高效整改和落实

 在国有企业政治监督当中,最终就是要发现问题,并充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发挥国有企业政治监督的最终作用。在国有企业政治监督当中,面对监督问题,必须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针对信访件数量大、纪检监察组人员不足的现状,综合运用本组核查、“借力”核查、转办核查等方式开展问题线索核查,做到“统一登记、统一研判、统一筹划”。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坚持上级交办优先、巡察移送优先、实名举报优先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采取合并处置,提高信访线索办理效率,注意甄别诬告陷害,澄清不实举报,实现及时、精准、有效监督,避免工作重复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11]。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坚决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和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要求,在全面总结归纳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巡视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九大以来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制定出台巡视工作规划等制

 度,对巡视工作相关主体的责任任务、工作方式、工作权限和纪律要求等作出细化规定,为不断深化巡视监督提供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另外在国有企业监督过程当中,要保障相关培训机制的有效落实。因为监督的最终落实者还是人,只有人的思想觉悟提高,其监督措施才能有效的落实。目前不少国有企业在实际的政治监督和教育过程当中,具有自身的培训体系,当时在实际的培训当中,相关培训思想只是在培训的会议和培训考核当中所使用到,但是在真正的工作当中,并没有落实培训的内容,相关监督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转化成经验教训。因此面对这一常见问题,国有企业在政治培训当中,要形成完善的培训方式和流程,首先要保障所有培训人员都参与相关培训,对于那些无故缺席培训的人员要提出批评和通报,严重的情况要进行处理。其次要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在培训过后要针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针对培训的重点内容和知识进行书面和抽查考核,对每一个考核的结果进行分级管理,将考核的结果与工资和福利挂钩,这样才能保障培训的相关知识要点得到充分的落实,保障政治腐败和相关教训得到及时吸收,使广大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引以为戒[12]。

 四、结语

 国有企业强化政治监督是党的监管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的政治监督管理是我党强化国有企业监管的重要举措,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国有企业管理当中,通过建立良性的监督体系,对国有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和生产流程进行监督管理,面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保障国有企业各级机构高效的运行,保障国有企业生产高效完成。当前国有企业在政治监督当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部门领导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当中,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业务的拓展和效益的提升上,对政治监督措施重视不够。在国有企业的政治监督当中,在一系列的监督活动当中或多或少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面对问题,这些企业都是通过开大会的形式来完成,至于问题怎样解决不能有效的解决,没有充分发挥政治监督的最终作用。因此面对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认识到政治监督对保障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改变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政治监督的传统做法。有效完善相关政治监督机制。在企业政治监督过程当中,有效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法律法规的各种问题要及时保障与落实。

 参考文献:

 [1]董凤林.国有企业巡视巡察工作研究与探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04):85-88.

 [2]张弘.国企高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路径[J].交通企业管理,2020,35(04):13-15. [3]臧千元.做好国有企业巡视工作需要把握的“四个关系”[J].中外企业文化,2020(06):32-33. [4]杨子慧.国有企业监督效能提升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9(S2):150. [5]房煦.国有企业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9,32(03):24-25,28. [6]谢柯.扮演好“六种角色” 推动十九大精神在企业落地生根[J].中国煤炭工业,2018(05):40-41. [7]李洋.强化监督合力 着力营造国有企业良好政治生态环境[J].新西部,2018(06):44,51. [8]曾庆锐.如何加强和创新国企党建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4):163. [9]李庆奎.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N].学习时报,2017-04-19(004). [10]庄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国企长远发展[J].党史博采(理论),2017(03):38-39.

 [11]方雷.对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以中国石化监察局北京分局为例[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7,30(02):84-85. [12]陈青.适应深化改革新形势 把握国企党建新机遇[J].中国有色金属,2017(01):68-69.

篇二: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政治监督面临的现实困难及对策建议 干部政治监督是政治良好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干部政治监督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党的十八大要求不断加强干部政治监督体系建设,这要求干部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针对问题,不断探究形式,突破重点难点工作,提高干部政治监督能力,打造良好政治环境。

 当前,干部政治监督工作中一些问题较为突出,在政治监督环节中存在缺位、不作为现象。一是干部党内政治监督难落实。干部政治监督参与积极性不高或缺失参与机会,在部分地区、单位,领导干部存在“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得罪人;二是在政治监督中出现“小团体”决定或“一言堂”现象。部分单位面对问题往往是“班子”开个会就解决或者“一把手”拍板决定,其他人员基本没发言权或没参与机会。三是公开制度不完善。一些问题往往不公开,群众、干部不知晓等问题,在政策公开上严重缺位,民主公开成了“真空”。监督中的不作为、慢作为、缺位现象,导致政治监督工作中的难题。

 面对这些问题,在新时代、新机遇中。一加强自我监督,构筑思想防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树牢“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党性提升,培养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度。通过警示教育,时刻警示自己,防微杜渐,不越雷池。二是发挥职能作用,构筑预警防线。政治监督中要做到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在工作职责中做到不缺位,充分发挥职能监督责任。副职在工作中要做好“参谋”,拒绝当“帮凶”,摒弃“老好人”事项,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做到敢于揭发,与破坏政治建设的腐败分子做斗争。三是完善监督制度,构筑制度防线。在政治监督中要以制度来完善监督保障工作,确保政策公开透明,提升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参与度和知晓率。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杜绝“一言堂”“小团体”现象出现,让政治环境建设阳光透明。

篇三: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监察机关政治监督存在的问题

 范文(三篇)

 纪检监察机关政治监督存在的问题 篇一

 为全面了解 xx 乡纪委 20xx 年开展政治监督的有关情况,xx 乡纪委及时总结梳理,深入了解本地区开展政治监督现状,对开展政治监督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开展政治监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职责定位不准确。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监督是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政治监督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履行职责和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是对某些职能部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行为再监督再检查。乡镇纪委工作往往是根据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或者自身理解来开展,往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于同级监督就缺乏抓手和依据。

  二是觉得政治监督无从下手。虽然上级纪委每季度都会下发政治监督工作清单,但在实际政治监督工作中却很难运用上,工作中找不到切入点和着力点,没有把监督执纪问责与深挖背后的政治问题统筹考虑,不知道如何监督,从哪下手,怎么监督,对政治监督的范围把握不准,与日常监督混为一谈,没有有效途径开展监督,没有衡量标准难以监督。

 三是政治监督本领不强。感到能力不足,不会监督,大部分为纪检监察新兵,不能适应监察体制改革后形势和任务需要,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学习思考不够,对政策不熟,方式方法研究探索不够,专业化程度不高。

  二、存在问题原因及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重视。部分领导干部对于政治监督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对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政治监督还不是很理解。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存在“以案件论英雄”的思维,不注重日常监督,不注重“四种形态”抓早抓小。

  二是监督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对于监督的内容不是很了解,过分依赖上级下发的政治监督工作清单,监督的方式方法有限,缺乏主动性创新性。

  三是监督力量较为薄弱。主要依靠乡镇纪委书记及纪检专干开展各项纪检监察工作,村级监督机构发挥作用还不够明显。

  三、如何开展好政治监督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要把政治监督工作提高到政治任务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加强政

 治监督,推动党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立足“两个维护”,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

  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政治监督有效途径,综合运用参加党委会、专项监督检查、问题线索处置、督促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政治监督,精准监督方为效监督。

  三是充分调动各项监督力量。充分调动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利用他们身处群众一线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线索的优势,确保政治监督工作能够向基层延伸。

 纪检监察机关政治监督存在的问题 篇二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XX 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 XX 名党员,XX 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xx 年,XX 市纪委监委处置的 XX 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

 发现问题线索 XX 件,仅占比 XX%,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

  (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

 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

  (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

 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束手无策。

 二、原因分析

 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

  (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 1+,但目前 4 个 1+小于 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是职责定位上,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

  (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监督程序上,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示报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考核方式和监督实效不匹配。尽管 XX 市纪委监委机关对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和各部室每年进行考核,但是考核管理不精细,致使监督工作没有动力和活力。一是考核导向上,以案件数量论英雄,让监督工作“出力不讨好”,从主观上丧失了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考核方式上,指标设置不科学,让考核显失公平,致使监督工作形式化、表面化。三是考核结果上,由于监督工作“一体两面”的特殊性,既要防止数量化,以发现问题的数量论英雄,又要防止形式化,以监督工作的资料称豪杰,需要注重工作实绩,进一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三、思考与建议

 落实 XX 市委“XX”部署,推动 XX 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纪检监督作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实做细监督职责。

  (一)更新监督理念。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结合,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治病救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引导、谈心谈话、激励感召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在心底里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惩前毖后”的方针。坚持惩治才是最严厉的监督,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提高谈话函

 询转初核比例,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严厉惩治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真正让纪律带电、监督长牙。

  (二)紧盯监督对象。将监督见诸日常,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是要突出“关键少数”。聚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对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二是要管住“绝大多数”。在盯住重点的同时,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维护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监督机制。重塑权责清晰、顺畅高效的监督工作秩序需要破旧立新,才能开新局。一是要破除“单打独斗”的旧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个监督”,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二是要破除“一成不变”的旧套路,确立“四位一体”新机制。制定《关于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首要职责的实施意见》《“四个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细则》《监督人员统一调度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使各监督主体在监督机制上环环相扣、全面贯通,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四)改进监督方法。做好新时期监督工作,既要用好用足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又要积极探索监督的新路径。一是联合监督。采取“驻守式”与“检查式”监督相结合,“驻点”与“联片”监督相结合,点穴式与常规式监督相结合,实现统筹协作,发挥集团作战优势。二是科技监督。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手机 APP 等智能手段,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实现动态监管、智能分析。三是日常监督。运用问题线索排查、廉政档案、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日常监督。四是专项监督。围绕 XX市委中心工作,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相关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度治理。

  (五)注重监督效果。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是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火眼金睛”把好监督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第一种形态”,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二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同时,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治理”,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监督的震慑作用。

 纪检监察机关政治监督存在的问题 篇三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各级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后,监督范围更宽、权限更大、社会关注度更高。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要求也越来越严,如何强化自我监督,主动接受多方监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现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监督意识存在偏差。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党章赋予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监察法赋予监委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无论纪委还是监委,监督职责都处于基础性地位。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纪检监察干部在履行职责时,既是监督的主体、监督的实施者,也是监督的客体、被监督的对象,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方方面...

篇四: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是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对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新经验的总结和固化,回应了社会关切,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在监督方面发挥表率作用,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头雁效应,体现党内监督没有例外、不留空白。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权力无论大小都要受到有效监督,一旦失去有效监督,权力就会任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央政治局带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全党作出了榜样。《条例》明确,民主生活会应当经常化,遇到重要或者普遍性问题应当及时召开,领导干部应当在会上开诚布公,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如实剖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组织监督,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内监督,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能力的有效途径。民主生活会在党内监督中发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民主生活会应当经常化,及时性,具体化,有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重在解决突出问题。对群众反映要认真对待,

 接到揭发检举,经查核确有轻微违规违纪行为,就要让犯错误的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检讨,大家批评帮助,共同敲响警钟。对巡视反馈的问题、组织约谈函询提出的问题,要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剖析批评。对有违纪问题又不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查自纠的班子成员,必须严肃纪律,从重处分。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顾虑,必须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把自己摆进去,这是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搞好党内监督的关键。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做出表率示范。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民主监督不“走过场 ”。各地各级要增强“四个意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脉“反馈问题”,对症下药,厘清责任,整改落实具体到人、到事,明确整改时限,动真碰硬,不达目的不罢休。加强对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是上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坚持一级抓一级,切实加强督促指导和监督,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和水平。有关负责同志要按规定参加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让民主生活会成为党内监督的一项生动实践,使得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引起了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我们党全面强化监督,建设廉洁政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不断强化党内监督的必要性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说:“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源于党章,臻于实践。它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突出遵循党章、维护党章、践行党章,着力把党章中关于党内监督的要求具体化,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出台的重要文件和党内法规中关于党内监督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系统化,推动党内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一,强化党内监督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宗明义作出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体现着我们党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而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

 重要保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管党治党的力度,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对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等问题进行解决。只有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二,强化党内监督是解决当前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加强党内监督,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存在着党不管党,全党纪律严重松弛的现象。有的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加强党内监督。

 第三,强化党内监督是完成新时期党的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6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8 周年。时间过得非常快,很快我们的党就要面临一百岁生日。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可以有着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

 连续执政超过百年的大党。一些老牌执政党丢权垮台的事例值得我们深深警醒。当前,党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而复杂,面临的“四大危险”尖锐而严峻,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以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二、强化党内监督的原则 强化党内监督,是我们党从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出发,着眼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主要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也是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修订完成的。《条例》强调:“有领导权力就要负监督责任,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追究领导责任。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强化党内监督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等有

 效机制,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得到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一方面党内监督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置,起到惩治、震慑、遏制作用,体现“惩”的威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实现“治”的功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条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监督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推动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对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的整改落实,切实把党内监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列宁当年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在只有 20 万党员的情况下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其中民主集中制起了重要作用。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充分调动起来,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这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途径。

 同时,新修订的《条例》将党的中央组织单设一章,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的相互监督作用,是对现行《条例》的一大突破,体现党中央以身作则,在主动开展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上率先垂范,以上率下。领导干部职位越高、岗位越

 重要,就越要坦诚接受监督。2016 年 12 月 26 日至 27 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再次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强化党内监督,要从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做起。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既是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党内监督的信号塔和标杆尺,全党看这里的信号,全党以这里为标尺。

 “我们党的执政是全面执政,从立法、执法到司法,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基层,都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比例超过 80%,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党员比例超过 95%。因此,监督国家公务员正确用权、廉洁用权是党内监督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曾这样说。新《条例》强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主要考虑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三、全面强化监督,建设廉洁政治 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强化党内监督方面作出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既要继承和弘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规范,又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党内监督的内容范畴方法途径等方面与时俱进,推动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一,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在第十八届中央

 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党内监督中,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理念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宝库。

 党内监督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都与没有把纪律挺在前面、纪律执行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比如纪法不分,执纪不严,对一些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使党的纪律成为摆设和橡皮筋,形成“破窗效应”,党内监督的硬约束和严肃性不足,党内监督存在盲区和漏洞。这都要求我们把纪律挺在前面,在党员干部发生违纪问题之前,“良医治未病”,加强纪律教育,使其受警醒、明底线;在党员干部发生严重违纪问题之后,要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使广大党员时刻感到纪律的约束,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二,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要促使监督取得成效,就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促进监督的精准高效。《条例》规定了巡视、巡察、党内谈话、领导干部述责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多种党内监督形式,以促进监督取得成效。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过设置举报专区、开设廉政留言板和加强交流互动等形式,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对人民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重要信息和线索及时跟进,不断聚集和提升网络监督正能量。同时,还应尝试大力推广信访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信访应用和远程视频接访等,要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发挥新技术新手段的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进一步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信访”新模式。

 第三,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条例》在构建科学完整的党内监督顶层设计的同时,拿出专章对“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进行了规定,构筑了以党内监督为龙头,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各种监督方式相衔接、协调一致的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1941 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坚持开门搞监督,让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同时党委支持保证同级人大、政府、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保障人民政协依章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监督,重视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社会监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监督体系。

 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因此需要持之以恒地强化党内监督,以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建设廉洁政治。

篇五: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Z h e ngZ hi Y a n J i U fI ☆政治研究☆l我国政治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之策李可心,张安新( 新疆大学政管学院,乌鲁木齐830046摘 要:到目前为止,对权力的监督,尤其是对政治权力的监督依然是各国政府及政党所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保证它的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百分百的廉洁,当然,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出现了绝对的腐化现象,这其中政治监督的作用不可小觑。关键词:中国;政治监督;问题;改进之策‘中图分类号:D693.6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中西方政治监督的思想来源西方国家政治监督的思想来源于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洛克认为政治权力可以区分为不同职能的具体权力,“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 【l 】。洛克认为,要防止专制,保护个人自由,就要使政府权力分立设置。他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这三种权力相互制约。以立法权至上为原则。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的基础上对三权分立学说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个基本原则。他认为“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基于这一理念,他将政治权力区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强调三权之间相互制衡的重要性。实践也证明。三权分立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体的理论基础,为防止国家专制和权力滥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原则不同,我国的政治监督主要思想来源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我国政治监督模式形成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对于国家来说,民主反映在人民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集中则反映在人民代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上级国家机关对下级国家机关的监督,国家机关中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我国政治监督体系是由人大、执政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协、个体公民与新闻传媒等不同监督主体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多元复杂系统。政治权力主体作为政治监督的对象受到多重监督。“ 所谓政治监督模式,是指监督系统中监督主体对监督客体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反映的是政治系统的权力运行、非国家机关的社会组织,监督的客体则是拥有法定政治权力的执政党或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政治监督体系,然而。该政治监督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从而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制度功能,致使我国政治生活中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仍然相当严重。( 一)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民主法制建设却出现了滞后的现象。在民主建设方面,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这些环节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法律建设方面,缺少~部专门针对政治监督的法律,虽然在宪法和部分法律中有部分条文涉及到政治监督方面的内容,但这些法律条文之间的协调性差,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度方面,如何处理执政党与权力机关监督的关系问题,还有党政不分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更多的只是在协调他收稿日期:2010-1l t5作者简介:李可心(1987-),女,新疆哈密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张安新(1985一),男,新疆哈密人,2009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55

 Theory Research学★★理★★论56们之间的关系。( 二) 缺乏强制性的体制外监督政治监督应该是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相互补充实现统一的。当前,我国的政治监督模式以体制内的监督为主,监督部门繁多,职责不清,形成多头监督,缺乏统一的监督领导核心,如果遇到不宜监督的对象,就出现谁也不愿监督,推诿的现象。而体制外监督一般不具有严格的法律形式,通常由公民个体、舆论或特定社会组织批评、建议、申诉、举报、控告等方式进行。近年来舆论监督发展使我们看到这一监督手段的重要作用,但舆论监督立法严重滞后、管理体制混乱、新闻媒体缺乏独立性,使得这一监督手段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政治监督的本质来说,体制外的监督应该具有较大的强制性,但在我国内主外次的情况下,我国的政治监督容易出现锔化或者乏力的情况,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 监督主体往往受制于监督客体我国体制内政治监督体系是由人大、执政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协等不同监督主体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多元复杂系统,政治权力主体作为政治监督的对象受到多重监督。然而,当代中国政治监督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从而导致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而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影响了监督效能。例如,地方政府的纪委部门往往受当地政府的书记领导,财政上也受到当地财政的制约,这就使得纪委部门在监督上缺乏独立性,难以实现高效的监督效果。三、如何改进我国的政治监督当代中国政治监督体系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对政治权力进行有力的监督,要提升当代中国政治监督的效力,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象。( 一)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政治权力监督的基础1.民主政治中两种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是代议制和选举制。代议制是政治民主得以实现的基本方式,而选举制的普及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实现程度。当代中国建立并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中国特色代议民主制,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这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最根本的政治制度。而且在国家机关及其人员中、在党内都在不断地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完善和建设,将民主落到实处。2.加强法制建设也是夯实政治监督基础的重要手段。以法律制约权力,将权力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并且维护法律的权威。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关于政治监督的立法建设,监督的过程要有法可依,更要加强对监督主体的法律监督,这样才能防止权力滥用。另外,对已有的相关法律予以整合,修改与政治监督相矛盾的法律,将政治监督纳入一条健康的法制轨道。3.加强制度建设。邓小平十分强调从制度的角度考虑政治权力的制约问题,早在党的八大上,他就提出了执政党监督中的制度安排问题,“ 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 【田。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和政府的各项制度。( 二) 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体系现阶段,我国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拥有监督权力的部门出现多头监督,权责不清,监督乏力的现象。而且监督主体往往隶属于监督客体,十分不利于政治监督工作的开展。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建立由中央到地方的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在法律上要赋予这个体系以独立的法律地位,受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领导,只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这个监督体系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监督机制,并且有专门的法律给予保证,例如《政治监督法》。这个监督体系的工作严禁受各级政府的影响,在人事和财政上要与各级政府脱钩,这样可以保证监督机构的官员在办案中不受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干扰,从而独立、高效、坚决地打击违法乱纪行为。( 三) 加强新闻媒体等舆论监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高效,新闻媒体逐渐成为反腐的一把利器。近年来许多反腐的大案、要案都是通过新闻媒体率先披露才成功破获。许多省市的一把手都开始在网上体察民情,与民众展开直观的交流。有的地方政府专门开辟了投诉、举报腐败的网站,成为网

篇六: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通用 12 篇)

 纪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通用 12 篇)

 建议是对个人或团体提出的关于未来如何操作某事物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纪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的文章 12 篇 ,欢迎品鉴!

 【篇 1】纪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XX 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 XX 名党员,XX 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XX年,XX 市纪委监委处置的 XX 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 XX 件,仅占比 XX%,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

 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

 (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

 (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

 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束手无策。

 二、原因分析

 从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监督乏力已经成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

  (一)能力素质和监督理念不匹配。从实际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与当前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不会督。监察体制改革后,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对成倍增加的监察对象开展日常监督,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思维模式固化,不想督。局限于安排什么干什么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日常监督、派驻监督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考虑不深不细。三是担当意识缺乏,不敢督。受熟人社会影响,有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拉不下脸、下不了手,弱化了监督工作的严肃性。

 (二)职责权限和监督格局不匹配。从表面看,四个监督是简单的 1+,但目前 4 个 1+小于 4,因为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不能有力支撑起四个监督一体化的格局。一是组织架构上,没有指导统筹四个监督的领导机构,监督缺少研判、规划统筹,导致各监督主体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同向发力。二是职责定位上,监督职责、监督领域有交叉,也有留白,出现了重复监督或无人监督的困境和尴尬。三是人员力量上,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监督检查室的人员力量不足,在保障办案的前提下,很难有精力开展监督工作。

 (三)制度体系和监督模式不匹配。目前,监督工作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可以照单监督的制度体系。一是监督重点上,四个监督基本都可以包打天下,没有各自的主攻方向和侧重点,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监督程序上,

 除了巡察监督比较规范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如何请示报告、如何发现线索、如何整改落实均没有现成的制度规范。三是监督方式上,习惯于按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工作,不善于抓早抓小,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的手段不多。四是监督对象上,派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对象基本相同,对各自的监督层级和监督重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考核方式和监督实效不匹配。尽管 XX 市纪委监委机关对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和各部室每年进行考核,但是考核管理不精细,致使监督工作没有动力和活力。一是考核导向上,以案件数量论英雄,让监督工作出力不讨好,从主观上丧失了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考核方式上,指标设置不科学,让考核显失公平,致使监督工作形式化、表面化。三是考核结果上,由于监督工作一体两面的特殊性,既要防止数量化,以发现问题的数量论英雄,又要防止形式化,以监督工作的资料称豪杰,需要注重工作实绩,进一步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三、思考与建议

 落实 XX 市委 XX 部署,推动 XX 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纪检监督作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实做细监督职责。

 (一)更新监督理念。做好监督工作必须刚柔结合,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树立治病救人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监督意识,增强监督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引导、谈心谈话、激励感召等方式

 开展监督工作,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良苦用心,在心底里支持配合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惩前毖后的方针。坚持惩治才是最严厉的监督,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提高谈话函询转初核比例,加大审查调查力度,严厉惩治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真正让纪律带电、监督长牙。

 (二)紧盯监督对象。将监督见诸日常,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是要突出关键少数。聚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对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二是要管住绝大多数。在盯住重点的同时,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维护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创新监督机制。重塑权责清晰、顺畅高效的监督工作秩序需要破旧立新,才能开新局。一是要破除单打独斗的旧思想,确立联合作战的新理念。统筹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四个监督,使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乡镇纪委、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形成统一调度、协调配合、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二是要破除一成不变的旧套路,确立四位一体新机制。制定《关于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首要职责的实施意见》《四个监督协作配合工作细则》《监督人员统一调度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使各监督主体在监督机制上环环相扣、全面贯通,实现联驻巡三者的优势互补、效果叠加。

  (四)改进监督方法。做好新时期监督工作,既要用好用足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又要积极探索监督的新路径。一是联合监督。采取驻守式与检查式监督相结合,驻点与联片监督相结合,点穴式与常规式监督相结合,实现统筹协作,发挥集团作战优势。二是科技监督。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手机 APP等智能手段,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实现动态监管、智能分析。三是日常监督。运用问题线索排查、廉政档案、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开展日常监督。四是专项监督。围绕 XX 市委中心工作,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相关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深度治理。

 (五)注重监督效果。监督工作既要善于发现外在问题,又要由表及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实现标本兼治。一是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火眼金睛把好监督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第一种形态,发挥监督发现、预警、提醒、教育等功能,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错变成大错。二是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作为监督工作的落脚点,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同时,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治理,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切实发挥监督的震慑作用。

 【篇 2】纪委监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监察体制改革以来,

 XX 市监督对象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 XX 名党员,XX 名监察对象。面对这么多的监督对象,如何对其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问题

 发现问题是监督工作的生命线。从目前监督工作来看,20XX年,XX 市纪委监委处置的 XX 件问题线索中,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 XX 件,仅占比 XX%,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站位不高,思想认识有偏差。党章规定,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监察法规定,监委是履行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委,监督都是第一任务、第一职责,都要求坚决把监督挺在前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准,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分析和查处问题,重审查轻监督,认为办案是硬指标、监督是软任务,无论是监督检查室还是乡镇纪委和派驻机构都忙于办案而疏于监督;有的对监督的再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越位、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有的担当精神不强,主动亮剑不够,认为监督容易得罪人,导致监督弱化、虚化。

 (二)职责不清,权限职能有交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专设监督检查一章,明确监督重点,规

 范监督方式,使监督更加有力。但是,《规则》对纪委监委各监督主体谁来统筹、职责分工、如何协作等没有详细规定。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党风政风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督促检查、通报曝光和综合分析等工作。而监督检查室具体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与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作风监督的职责上有交叉、有重合。同时,监督检查室的日常监督和派驻机构的派驻监督在对象、内容上边界模糊,职责定位不够清晰,监督关系没有理顺,导致出现九龙治水、无序监督,或推诿扯皮、无人监督,或多头监督、资源内耗问题。

 (三)机制不畅,统筹运行有阻力。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察、派驻、巡视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为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工作中,党风政风监督室承担专项监督的安排部署、综合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室负责联系乡镇(单位)的日常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机构负责驻在部门的派驻监督;市委巡察办负责巡察监督,但是四个监督各管一块、单兵作战、行无定式,没有打破孤岛、聚拢五指,致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如:巡察办与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之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室对派驻机构的联系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专项监督上无力统筹四个监督,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四)手段不多,方式方法有欠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

 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对列席会议、听取汇报、廉政档案、意见回复等常规的监督方式均有点题,但在实践运用中,各监督主体普遍感到茫然,监督办法不多、方式不新,致使监督效果不佳。比如:监督检查室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档案,但是仅仅实现了档案见面、材料扫描,对监督对象的性格特征、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并不了解,这种粗放式的监督,形式大于内容;派驻机构在派驻监督上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不准;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上依赖看资料、查账目等传统手段,不会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隐...

篇七: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纪检监察干部 履行日常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郑春放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牢牢抓住监督 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精准监督、创新监督,深化纪 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党内监督、国家监 察促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质增效。做到高质 M 监 督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坚持把监 督挺在前面,才能有效发挥标本兼治综合效应。一、当前纪检监察干部履行日常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在履行监督职责上同向 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 解决的问题。(一)思想认识尚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查办 案件轻日常监督。有以办案论英雄的固定思维模式存 在 ,过分地强调办案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只有办案的 数量才能显现自己工作的成效,轻视监督在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日常监督是领 导看不见、官兵不认可的工作,既出不了成绩也争不了 彩头,不愿深入细致地去做日常监督中的“琐碎事务”。

 二是重业务监督轻政治监督。有的对日常业务工作方 面的监督抓得很紧,对政治监督则抓得不实,错误地认 为政治监督是比较抽象的监督,难以细化具化量化、做 深做实做细。因此,对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 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等政治监督方面,有时容易出现 “温差”“落差”“偏差”、“缺位”“错位”“弱位”等问题。三 是重临时监督轻常态监督。有的同志没有把监督当成 经常性工作去对待,仅仅当成临时性任务来安排,领导 强调了就抓一抓、官兵反映强烈了就抓一抓,做的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其结果是“雨过地皮 湿”,没有形成日常抓建和利于长远的监督常态。(二) 精准监督聚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督重 点不够突出。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于日常监督缺乏整 体规划,没有认真梳理监督的重点、难点、焦点、肓点, 经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抓得很全面,实则是泛 泛而过,既没有抓到重点人也没有抓到要害处,既浪费 了监督资源也影响了监督质效。二是问题靶标没有树 牢。有的纪检监察干部缺乏火眼金睛,不能敏锐地发现 问题;有的错误地认为“小问题不算问题,不出事就是 本事”,眼睛里看不到问题;有的“不识庐山真面冃”,分 析问题不够透彻,解决问题没有招数。三是“四种形态” 运用不准。有的纪检监察千部能力素质欠缺,鉴别力不 强,对于“四种形态”界限范围掌握不清,对于监督中发 现的问题不能准确对号人座;有的好人主义严重,原则 性不强,对于发现的问题热衷于“高举轻放”,处理问题 “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功利主义作祟,法治观念淡薄, 有以案谋私、以权谋私的现象,在稳妥处理可处可免、 可轻可重、可纪可法1 条“缓冲带”过程中存在大幅度 转换行为。(三)

 方法手段运用不当。主要表现在:一是形式主 义有所抬头。从表面 h 来看,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开展监 督工作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看一看、问一问”等“[:篇 文章”做得很好,实 际 L ,却是“兜兜转转半天路,忘了 此行为何故”,解决问题、督促整改等“下篇文章”被抛 之脑后。有的热衷于搞“数字游戏”,不痛不痒的问题查 了好多,对上可以向领导交差,对下又不得罪官兵。这 些形式主义做派,导致 I 丨常监督搞了很多,问题清单也",!]-2020-11 68

 ★法治建设栏 目 编 辑 / 赵 正 国列了不少,但整改成效却不尽如人意。二是方法手段不 够灵活。在工作实践中,纪检监察干部探索出包括信访 受理、线索处置、建立健全廉政档案、党风廉政意见回 复 、提出纪律检查建议或监察建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 的方式手段,为纪检监察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

 但在实际工作中,囿于自身能力素质、行为习惯、思维 模式的局限,有的仅仅习惯于检查、参会监督、谈话函 询等几种固定监督手段,监督的有效性针对性打了折 扣 ;有的主动监督、靠前监督意识不强,过分依赖信访 举报等渠道,甚至出现离开信访举报就不会监督的现 象。这些问题值得警惕。三是联动协作不够顺畅。有的 纪检监察干部喜欢“单兵作战”、习惯“闭门造车”,甚至 在本系统内部都不愿意共享监督信息;有的不太相信 官兵、不愿依靠官兵,甚至有把官兵放在监察工作对立 面的错误倾向。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同程度上导致了监 督力量单薄,出现了 “人少事多”的被动局面。(四)能力素质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素 质相对单一。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监督监察全 覆盖,涵盖物资采购、选人用人、训练监察、财务审计等 多个领域,对日常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实际工作 中,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出自基层政工干部,经历大多局 限在指导员、教导员,任职经历单一、综合素质不强,在 运用、执行政策法规方面往往处于“半生不熟”状态,监 督中难以有效发现问题。二是岗位实践锻炼不足。有的 纪检监察干部没有经历过专项任务锻炼,缺乏实践经 验 ,工作力不从心;有的忙于查办问题线索,监督工作 只能疲于应付,存在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的 现象;有的遇到矛盾问题能绕则绕、能掩就掩、能盖则 盖 ,一 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监督作用的发挥。三是监督流 程不够规范。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没有找准监督的关键 环节,习惯耕别人的田,冲到一线替职能部门把关,缺 乏监督规范流程。此外,纪检监察干部参加系统培训的 比例不高,部分培训重点集中在加强执纪能力方面,曰 常监督方面的培训相对不足,也是监督能力不强的一 个重要原因。二、纪检监察干部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的对策建议日常监督检查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基础性工 作,需要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持之以恒抓历练、锲而不舍 抓落实,特别是要在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监督质效、探 索方法手段、历练素质本领上下功夫见实效。(一)

 统一思想认识,在提高政治站位上聚焦用力。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奋战在正风 肃纪反腐第一线,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必须统一思想、 提高站位,把日常监督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一要认 清第一职责的重要地位。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 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监 察法》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 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可见,不论是纪委还是监委,其 第一职责和首要职责都是监督。在纪检监察工作实务 中,由于大量的案件线索需要在监督中去发现,大量的 问题纠治也需要在监督中去督促落实,因此,做实做细 日常监督是执纪审查和执法调查的基础和前提。这就 要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提升对日常监督的思想认识, 时刻把监督挺在前面。二要把握政治机关的根本属性。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 正风肃纪反腐是政治任务,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 置 、巡视巡察工作都必须从政治上考量,必须把政治属 性作为第一属性、根本属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对 各级党员干部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 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方面的 H 常监督 检查。尤其是要始终把维护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曰 常监督的重中之重,对于心口不一“两面人”、口无遮拦 乱议论、我行我素不收敛、心存侥幸避监督、团团伙伙 “拉山头”等行为,严查严办、快查快办、绝不手软,确保 各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 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三要保持持之以恒的坚强定 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正风肃纪反腐一系列 组合拳,使得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化风成俗、落地生根, 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利斧破冰也并非一日之功。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也 不能停歇,这就要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始终保持忧患 意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韧劲狠抓日常监督。(二)

 坚持精准思维,在提升监督质效上聚焦用力。

 纪检监察日常监督是个细活,要想抓出成效,决不能笼 而统之、大而化之,必须具备精准思维,实施精准监督, 提升监督质效。一要突出关键少数。党章赋予各级纪 委对党组织和所有党员进行监督的权力,《中华人民共 和国监察法》把监察对象覆盖到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 职人员。面对如此庞大的监督对象,纪检监察干部要准 确把握抓重点与全覆盖的关系,突出党员领导干部这69 政工学刊.2020-11

 法治建设★个关键少数,从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立正身、讲 原则、守纪律、拒腐蚀人手,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 级的示范效应,从而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树立 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纪检监察监督工作 的导向。纪检监察干部履行日常监督职责,要以发现问 题为牵引,善于瞄着问题去,重点关注风气建设存在的 突出问题、训风演风考风不实的问题、关乎官兵切身利 益的问题以及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等问题;要以解决问 题为导向,敢于追着问题走,着力把化解矛盾、破解难 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对于监督中遇到的问题 刨根问底、举一反三,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 办。三要坚持实事求是。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 部队,担负着“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面临着巨大的考 验和挑战,因此,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更应坚持实事求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问题线索,从发现到分析研 判 、处置各个环节,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党规党 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为准绳,该用哪种形态就适用哪种 形态,是什么问题就定性什么问题,不搞主观臆断,不 搞随意处置,真正做到对干部负责、对党负责、对历史 负责。(三) 持续守正创新,在探索方法手段上聚焦用力。

 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探索切实管用实用 的方法手段,才能跟上形势任务的发展步伐,更好适应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的需要 。

 一

 要抓好以案促改常态化工作。长期以来,日常监督中发 现的问题不可谓不多,纠治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好 多问题依旧禁而未绝、纠而不治,一个重要原因是问题 整改走了过场。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做好日常监督的 “后半篇文章”,督促相关单位深刻剖析原因、深化纠治 整改、深人跟踪问效,经常“回头看”、常杀“回马枪”,防 止问题反弹。对于问题严重、虚假整改、敷衍了事的,必 须予以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对于一些普遍性倾向性问 题 ,及时梳理汇总并下发各单位对照检查,确保发现一 起 、整改一起、警示一片。二要提升日常监督信息化水 平。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运用信息化助力 纪检监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 干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日常监督工作要想跟上时 代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

 一 方面,用好现有 的视频监控系统等,让日常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另一 方面,建立健全单位和个人责任落实与监督系统,利用 大数据汇总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情况,实时动态更新,适时发出提醒,确保发现问题更加高效便 捷。.三要推动监督资源一体化协作。日常监督是一个系 统工程,“单打独斗”很难有所作为,群策群力方能形成 合力。纪检监察干部要深人贯彻群众路线,持之以恒抓 好基层风气监察联系点工作,扑下身子进班排,沉下心 去摸情况;加强与巡视巡察、派驻机构的深度协作,建 立日常监督问题清单、线索移交、整改督办等资源共享 机制,探索联动监督检查机制建设,整合各级各类监督 资源,努力构建“大监督”格局。(四)强化职责意识,在历练素质本领上聚焦用力。

 监督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这就要求 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练好内功、增强本 领 ,精准有效开展日常监督。一要抓学习教育强能。紧 贴军事训练、风气建设、经费使用、后勤科研等实际,有 针对性地抓好业务学习,不断转变观念,加强思想引 导 ,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思路举措和方法理念。进一 步健全规范学习教育制度,围绕运用“四种形态”推动 “三个转变”、实践“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等现实问题深 入调查研究,不断提升把握政策、形势研判、精准发现、 预防纠治等日常监督能力。二要抓工作规范增效。着眼 监察体制改革新架构新职能,规范日常监督机制,完善 业务流程和工作规程,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不断提 高监督效能。进一步把准职责定位,处理好日常监督与 职能泛化的关系,进一步建立明责、精准、高效的监督 体系。三要抓培训锻炼提质。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 不断更新培训理念、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加 大岗位轮训、以案代训、送学培训力度。按照“政治强、 业务精、作风实、纪律严、效率高”目标,着力构建“依托 纪检、拓展监察、衔接司法”的工作布局,着力锻造“打 造铁骑、塑造铁骨、锤炼铁肩、涵养铁胆”的职业特质, 着力培树“工作清苦、心灵清净、交往清爽”的良好作 风 ,着力建设“守身如玉、守纪如铁、守口如瓶”的过硬 队伍,着力提升“铁面无私有态度、依规依纪有刚度、令 行禁止有尺度、宽严相济有温度”的建设标准,着力规 范“抓住重点、聚焦难点、打通堵点、卡住节点”的工作 方法,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把握政策法规、精准有效 监督的能力水平,确保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聚 压 、力量向监督聚合。【作者:海军潜艇学院纪检监察处处长】政 工 学 刊 。

 (⑵ ).11 7 0

篇八: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与强化政治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我们紧紧围绕“强化政治监督,坚守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途径。

 一、主要做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把加强政治监督放在首位,在深严细实上下功夫。一是紧盯“关键少数”。每年与党组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加强对党组履行主体责任、“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政治责任监督。并督促党组制定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制作领导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工作台账,不定期进行检查。二是紧盯关键领域。与驻在部门业务处室负责人签订《财政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责任书》,督

 促完善专项资金使用规章制度,变事前补助为事后补助,强化对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督,努力做到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权。三是紧盯落细落小。制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细则,明确党组班子成员、各党支部负责人要把用好“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作为落实政治监督的重要抓手,做到经常抓深入抓,把抓早抓小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四是紧盯压力传导。在驻在部门下属事业单位设立纪检委员工作室,聘请监察员,形成派驻纪检组监督处以上领导干部、机关纪委监督科级及以下机关干部、纪检委员工作室监督所在单位干部的立体式、全覆盖工作格局,夯实各层级政治监督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与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相比,政治监督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政治学习方面,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有差距。比如,虽然也坚持学原著悟原理,力求学懂弄通做实,但对照中央纪委领导关于“三个阶段”要求,离第三个阶段“在知行合一,学深悟透笃行,始终作为行动指南”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强化政治意识方面,特别是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有差距。比如,对“任何业务都离不开政治、体现着政治”要求,理解还有差距。驻在部门承担着工业经济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任务,如何从讲政治高度,

 把中央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形成把讲政治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上的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三是在落实政治监督责任方面,特别是实现精准监督上有差距。监督还不到位,虽然注重把“关键少数”作为监督重点,但针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监督,方式还不多。对监督驻在部门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画像”还不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做得不细。监督能力还不足,注重对党章党纪法律法规的学习,但在学习工业经济运行规律、政府采购、招投标法等还不深入,监督精准性不够。监督方式单一,主要是通过参加有关会议、听取汇报、查看台账、检查督导有关重大部署落实、到有关单位检查调研等常规途径,对如何更好结合被监督单位实际情况,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广泛搜集问题线索,实时监督、智慧监督、全面监督上还有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主要是强化政治监督责任,实施精准监督,做到监督对象精准、监督任务精准、监督目标精准。

 一是监督对象精准。首先紧盯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和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格用树牢“四个意识”、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的政治标准衡量领导干部,督促其对照 “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找差距、寻偏差,把加强党的

 全面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人员监督。制定《对行使公权力人员监督的具体办法》,督促他们在合法守法的框架下做好管理事务、为企业服务的工作。

 二是监督任务精准。一要聚焦“两个维护”开展监督。督促监督驻在部门党组及领导班子成员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特别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安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的贯彻落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政治监督的重点。二要把维护六大纪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监督重点。对照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和省委“十条措施”,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三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提高从政治上看问题能力,牢记“没有离开业务的政治,更没有离开政治的业务。”把政治监督贯穿具体业务工作之中具体化,并制定有关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三是监督目标精准。全面从严治党“严”下去的具体路径和目标,就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当前,不敢腐、不能腐的效应已充分显现,但要从被动的不想腐,转到主动的不想腐上还需要下大功夫。一要深入查找政

 治监督方面的问题,查找干部政治思想方面的问题,在推动不敢腐、不能腐的同时重点在不想腐上探索创新,切实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廉政警示谈话、政治思想教育和案件剖析等工作,通过党性修养克服人性弱点,提高思想觉悟,扎实推进不想腐。二要着眼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按照政治机关的标准,审视自身的思想和作风,解决好现实中存在的力量不足、能力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努力实现执纪与执法无缝对接。三要持续不断推动“三转”,坚守“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管好该管的事,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四、具体推进举措 提高政治监督本领,在固底板、强主板、补短板上制定务实措施,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固底板。木桶原理表明,木桶有短板就装不满水,但木桶底板有洞就装不了水。对纪检监察干部来说,这个底板就是自身必须在政治上过硬,才能监督别人。要深入查找自身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等方面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坚决做到讲政治、重大局、护核心、真看齐,讲纪律守规矩,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保证“打铁”的人首先是“铁打”的人。

 二是强主板。牢牢把握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属性和“两个维护”职责使命,始终把政治监督作为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可视化。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对政治纪律监督。以“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为标准,以政治纪律为尺子衡量,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背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存在“七个有之”、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以及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等问题,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中省市各项重大部署落实到位。二要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对落实主体责任的监督。制定监督落实主体责任具体办法,对监督“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位双责”等进行明确规定,推动领导班子忠诚履行主体责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层层落实主体责任。三要抓早抓小,强化对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的监督。规范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对“谁监督、谁实施、如何转化”等进行细化,督促党组及班子成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第一形态”处置,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建立“谈话函询+”模式,在加大对问题线索的抽查核实力度基础上,做好对当事人及所在单位跟踪回访,防止“一谈了之”“一函了之”,提高监督质量。四要牢记业务中有政治,强化对权力运行监督。紧盯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要害岗位,重点监督驻在部门细化“三重一大”事项

 决策议事规则、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风险防控制定和廉政考核办法等,严防发生腐败问题。

 三是补短板。一要补齐学习不深入不全面短板。着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在深悟笃行上下功夫,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识。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以及监察法相关配套制度和创新制度、职能岗位和所监督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实施精准监督打好基础。二要补齐监督方式单一短板。探索日常监督有效途径,综合运用参加党组会议、专项检查、专项治理、开展问责、问题线索排查、督促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强化常态化、近距离日常监督。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把管党治党的责任和压力传导下去。紧盯突出问题,聚焦腐败易发高发领域,监督探头向基层延伸,紧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为企业服务,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化基层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三要补齐监督能力不足短板。创新监督手段,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监督单位权力行使及监督对象动态监管等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平台,实现对问题线索发现处置的智能监控,变人为监督为数据监督,变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四要补齐发现问题线索不多的短板。探索健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联

 席会议、信息交流等制度,构建分工负责、衔接贯通、协同配合的统筹联动工作格局。建立联系沟通指导机制,通过走访了解、定期开会、廉情信息通报、重大事项及时汇报等方式,扩大监督效应。建立与巡察机构联动机制,采取派员参加巡察、承办相关案件等方式,深入了解驻在单位政治生态,大力提高发现问题线索本领。五要补齐监督结果运用实效不强的短板。建立监督情况通报机制,根据日常监督掌握的情况,定期向驻在部门主要负责人通报情况,对驻在单位政治生态进行分析、督促其有的放矢进行整改。强化监督考核结果运用,对不敢担当、不负责任而导致监督乏力、流于形式的干部,严肃问责。对敢监督、会监督、真监督的干部给予正向激励,以严格的奖惩倒逼政治监督责任的落实。

【政治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8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