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领导干部应善于讲故事(黄建国给领导干部一封信),供大家参考。
领导干部应善于讲故事(黄建国给领导干部的一封信)
领导干部应善于讲故事
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是一个好传统、一种好作风。可以促进领导带头,促进相互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提高讲廉政党课的水平和效果,不止是“讲”的问题,更有“做”的问题,也不光是个人的功力,更有集体的智慧。就讲课本身而言,可以看到,好的廉政党课都有一些故事穿插其间,作为重要的论据。这些故事,有过去现在的,有国内国外的,有伟人凡人的,有正面反面的。生动鲜活的故事,使党课增加了信息量,增强了穿透性,增大了凝聚力。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领导干部是干实事的,事是人做的。领导者要动员人、组织人,离不开说服、教育,因而也需要讲故事。耐克公司每次对新员工进行培训,都会讲一些故事。有见识的领导明白,除了堂皇的企业宣言与行业术语外,还必须让员工认识公司的渊源、价值观以及知名人物等,才能深入了解并体会公司的精神、企业的文化。领导干部善于讲故事,会更加丰富、更加亲和,会更有魅力、更有效率。
讲故事很有必要,讲好故事也不易。好的故事,应有“四度”特点、“四动”功能。即情感的浓度、精神的高度、思维的深度、语词的亮度,从而实现情感层面的感动、精神层面的撼动、思维层面的触动、语言层面的惊动。一次党课不可能讲很多故事,不可能“四度”“四动”皆俱,往往是只占其中一两种份额,那也就很不错了。
情感层面的感动。好的故事,能让人产生共鸣和回味。感动,在当今已成为稀缺之物。让人感动,不能靠空洞的说教、浅薄的煽情。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全文不到1200字,无疑是号召人们向伟人学习,但没有祈使句,没有一个“要”字。然而所讲的事,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讲廉政党课贵在循循善诱,运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方会有好效果。“故事能真正打动人心。”睿智的领导者都爱说故事,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多有此特点和特长。“讲故事是领导者工具箱里最好用的法宝”。真正好的故事,与信仰、仁爱、忧患、良知等融为一体,同使命、责任、正义、担当联在一起,和真、善、美结成一脉,可产生以一当十的效果。
精神层面的撼动。好的故事,能产生震撼、震动的效果,使人受到振奋和鼓舞。精神支柱是做人的脊梁,是团队的支撑。精神的力量,无形而巨大,似迷茫雾海骤然升起的明灯,像久旱无雨忽然降至的甘霖。“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党课无疑政治性强,具有严肃性,但不等于可以板着面孔僵硬说教,不等于可以故作高深抽象议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用故事展示丰富内涵、揭示深刻主题,有利于让道理可亲可近、引人入胜。世界上的百年老企业,大都有自己的故事,传承精神、启迪后进。好故事能够穿越时空,在建设精神家园、维护精神支柱中,起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
思维层面的触动。富含哲理的故事,能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意外,刺激我们对惯常认知的反叛和刷新,可以使我们拓宽思维视野、完善思维品质、优化思维方式。走复兴之路,建美丽中国,仅有知识不够,还需要有思想,既要看到所有人能看到的,还应想到没有人能想到的。现在的领导者,面对的情况之复杂、矛盾之综合、变化之突然、诱惑之多样、压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领导者要高效履行职责,光有一般的资历、经历、阅历和才情、才智、才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心灵等级、丰富智慧头脑。“一画寓万言”。好的故事也寓意深刻。人对故事的印象远比数字和事实深刻,因为故事不仅入脑,而且入心,不仅有知识,而且有智慧,不仅有哲理,而且有方法。很多故事蕴含着怎样修身养性、拒腐防变,如何净化灵魂、宠辱不惊的大智大勇,听得进、记得牢,经久耐用,终身受益。
语言层面的惊动。“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也是魅力,文采也有力量。好的故事,词语鲜活,沁人心脾。讲故事以短取胜、以小见长,言简意赅,微言大义,让人耳目一新、喜闻乐见。“讲一小时大道理,不如讲三分钟小故事。”夸张浮泛的文风使人生厌,刻板空洞的议论令人唾弃,正所谓“文章冗长,空话连篇,谁写谁看,写谁谁看,不写不看”。人与人(包括上下级)打交道,就是要彼此提供新鲜感的。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就以为可以一成不变,可以千篇一律,就可以在为对方创造新鲜感上不用心、不尽力。鲜活的故事、新颖的语言,取代那些“常讲的老话、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我们的宣传教育、廉政党课,才会产生较好效果。现在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并不是越短越好,关键在于内容。假大空的东西,“一百字也觉长,一分钟也嫌久”。
转变文风话风,授好廉政党课,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讲故事仅是其中一个要素。领导干部善于讲故事,决不只是个技巧问题,实质上是个思想作风、领导方法问题,甚至与群众路线、民主意识有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那种以“人民教育者”自居的传统意识,曾经给一些执政党造成灾难性后果。以“领导者”兼“教师爷”自居,就不可能平等看人,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一般干部水平低、知识少,因而容易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在这种状态下,往往会认为只要把书本上、文件上的话搬来、抄来,再按照“新精神”去“组合”一下,就足够干部和群众“学习”“领会”一段时间了。由此看来,领导干部会不会讲故事、善不善讲党课,还得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湖南组织部长黄建国给各级领导干部的一封信
一、人生须常回首
人要不断进步,要获取成功,有三部曲很重要:一是超前思考,化不利为有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早一点谋划,可以争取主动。二是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要注重实干,注重积累。有渐进量变,才会有质的飞跃。三是善始善终,变理想为现实。起步容易,鲜克有终。慎终如始,方无败事。做好这几步,离不开总结经验。忘记和能记,是人的两大本能。人不能忘,是活不下去的;
如不能记,也不会生存得好。“不铭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一次没学会,它将不断地重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总结经验,既是终点,也是起点。
人应该每天做一点自己不想做的事。美国哲学家詹姆斯说的这句话,是一个真理,是进步的阶梯。有句话与这个观点相近: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每天做点困难但却有益身心的事,每天淘汰自己身上不合时宜的东西,这是逼自己进步的办法之一。不是自己淘汰自己,就是被别人淘汰,这是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如有的人坚持每日必记、每事必记,几十年如一日,锻造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也使自己在不断超越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即便是自己所长,注意总结,予以确认,加以肯定,也有助于使之得到弘扬。正如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所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需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满500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郭沫若的诗《凤凰涅磐》中的“菲尼克司”,就是中国所谓的凤凰。凤凰本是“神灵之鸟”,尚且要在500岁之后“火焚再生”,可见新陈代谢这一宇宙中的普遍规律,对任何事物更是概莫能外了。它启示我们,在知识上要不断汰旧求新、吐故纳新,不断地重新进行学习,勇于扬弃陈旧之物。幼稚的脱去胎毛,换上成熟的羽毛,长出坚硬的翅膀,才能翱翔万里、直冲云天。老鹰在经过一段长空搏击之后,羽毛也会老化,翅膀也会有损,非下决心“脱毛”不可。凤凰的“火焚”,悠悠500年才有一次,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的“脱毛”,却容不得这样漫长的岁月,也不可能只“脱一次毛”便可受用终身。必须树立时时地“脱毛”、不断地“脱毛”、活到老“脱”到老的思想。恩格斯45岁时学微积分,毛泽东同志晚年还自学英语,他们都不把年岁大作为不再学习的借口。它还启示我们,在个人思想修养方面,也需要不断否定、超越,才能获得清醒、获得激情,才能振奋起来、进步起来。人生须常回首。人生要经常进行阶段性的“大盘点”,及时回首得失成败,总结汲取经验教训,以便为此后的人生做好减过避祸和免败求成的精神准备。
人的智慧在认识自身短处时,表现得最为突出。总结经验、盘点过去,千万不要护短,不要怕家丑外扬。暴露了痛疽,方可得到疗效。吐故纳新实际上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有经过苦痛,才会有真正的吐故,才能获得扎实有用的新知。如有的人把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归结为外因,全然不反思个人之过、主观之错,这样怎么能变得聪明起来呢?有的人把自己成长进步慢归咎为没有跑关系、找后台,以为别人被提拔都是靠走旁门左道,而不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这样如何能获得进步呢?总结经验要善于辩证思维,找准问题的症结。毛泽东同志是最善于从哲学高度总结经验教训的,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总结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时,他指出,固然有敌我力量悬殊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特别是革命党自身的原因。认为“非战之罪,乃天亡我”的说法是错误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敌人强大是原因,但战之罪,干部政策之罪,军事冒险主义之罪,是主要原因。机会主义是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而得出了“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的结论。由此可见,总结经验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看到问题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努力方向。
总结经验要科学、要客观,必须注意学习哲学,成为自觉的辩证论者,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度。思维的深刻度,决定着领导工作的成功率和事业成效的递升度。而要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层次,恩格斯认为,“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潜心学习,坚持数年,必有收益。季羡林先生讲:“知识分子大概是分为三类:先知先觉的,后知后觉的,不知不觉的。第一类是少数,第二类也是少数。”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成不了第一类,至少不做第三类。学习科学理论,学习各种知识,重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指导工作,讲形象点,就是要“做湖南猫、抓湖南鼠”。尤其应注意联系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能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乎到学习成效的大小和真假。17世纪的英国学者托马斯?富勒说:“知识使好人更好,使坏人更坏。”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罗素说:“科学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善可恶。”知识具有两面性,不解决学习的动机问题、方法问题,学了不见得必有好结果。边学边思、边学边干,实现从必然向自由、从此岸到彼岸的飞跃,我们才能更好地做人和做事,完成好担当的使命。
二、为官应重德性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用人的大政策、大原则、大标准。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德和才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没有德字这一撇,不成其人;
没有才字这一捺,人难自立。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
德乃人之魂,才乃人之胆;
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德为先。成人比成才重要,为官应重德性。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来实现价值,来检验成败。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来提供动力,来保证后果。方向一错,全盘皆误。因此,做人应先于做事,人性应重于灵性。1960年,陈毅同志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
然而,飞机开得再好,开到敌人那边去了,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那就更糟了。这段深入浅出的话告诉我们,无能固然不好,无德就更不好,才高而缺德是灾难。作为党的各级执政骨干,我们要高度重视德性问题,致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
要强化道德意识。大量事实证明,有德才有得,有诚才有成。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得益于细微而不起眼的美德。正如伏尔泰所说,“造就政治家的,绝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人格。”人格德性是最重要的,能力则总是相对而言的。人格的力量,是最可靠的事业资本。林肯说:“坚守人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力量。”林肯所以享誉世界,重要之点在于他公正自持、廉洁自守。林肯去世后,陆军部长史丹顿说:“这里躺着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统治者。”人格比“名”更崇高,比“利”更伟大。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地为我们工作。有了这张绿卡,成功将为我们一路放行。对领导干部来说,要高度重视德的问题,防止懒官、庸官、贪官、淫官占居重要位置。即便在民主不断
扩大、法制日益健全的情况下,也还是要注重选用德高望重、人格完善的领导者,防止觊觎权力、善于伪装的奸佞小人。作为个人来讲,一定要具备履行公职的良好品行和职业操守,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对组织、对事业、对人民,一定要诚实守信,不偷不吹不装不假。“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人格低下的人,最终是要露马脚、被唾弃的。
要严格道德自律。“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在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树立道德新风尚方面以身作则,就是无声的命令。这里有三种境界,其一是不做恶事;
其二是多做好事;
其三是社会楷模。达到第一种境界是小有所成,达到第二种境界是有较大成功,达到第三种境界是有巨大成就了。领导干部讲重德性,首先要讲大德,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原则,坚持服务宗旨。具体讲,就是要忠于党、爱祖国、为人民。同时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员,在家庭做个好成员。这些都得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在学习科学理论的时候,就深深感到,经典作家不仅具有真理的魅力,更具有人格的魅力。马克思说:“我们都是坚持为八小时工作日而奋斗的,可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时间常常超过八小时。”1868年4月30日,马克思在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这样说:“我在几天之内,就满50岁。如果那个普鲁士少尉对你说:‘服役已经20年,仍旧是个少尉’,那么我可以说:‘年届半百,仍旧是个赤贫者’。”这无疑大大增添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怎么可能让人信服、跟着来做呢?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按中央的要求,按党章的要求,处处严于律己、时时做出表率。讲道德自律,不能忽略细节、轻视小事。小和大是相对、相交的,是会转化的;
要注意道德积累;
要坚持道德修养;
三、关键是心境好;
心境俗称“心胸”,又名心地、心田,是指个人心神表;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
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是会转化的。拿遵守“三德”来讲,能不能保持“慎独”,在无人监督、没人认识的环境里,自觉遵守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做一个文明守法公民?能不能模范执行职业操守,严格行业自律,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办事?能不能弘扬传统美德,善待老人、妻子和孩子,建设和睦家庭?许多细节和小事,常常影响着大节,折射出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白天想上班,晚上想回家”的人,比那种不思工作总惦念着牌局、不顾家人总沉醉于饭局的人,要健康得多、高尚得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搞得家庭四分五裂的人,在人们心目中也是要丢分的。“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我们常犯的错误有4种:知识不足的错误,经验不足的错误,能力不足的错误,德性不足的错误。这几种错误,都应当努力避免,尤其要着力防止犯德性不足的错误。
要注意道德积累。我们经常会对自己的记忆力不满,却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很多人都能根据自己身体部位的问题去看医生,但少有人认为自己的脑子出了问题。人们往往在自认为最清楚的事情上犯错误。谁都觉得自己缺钱,包括那些不缺钱的;
谁都不觉得自己缺德,包括那些缺德的。一个人的德性,无论好与差,均为日常思想和行为的“零存整取”。正所谓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
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某些人的下场,如罗柯斯所说:“他们收割的,正是他们种下的。”我们要使自己的道德品行达到较高层次,有时需要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从日常小事逐步做起。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每天都早起,怕睡过头,给自己做了一个圆木枕头,稍微一转动,头就落在木床上,人就惊醒起来。司马光把这枕头叫“警枕”,意在鞭策自己,不可松懈懒惰。一个人对他人讲信用相对容易,因为受到外在力量的约束、监督,会迫使其恪守承诺。而对自己讲信用则要难得多,因为那只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唯一能监督的只有自己。但唯有持具这样一种
坚定心力的人,才会出类拔萃,因为这是他超凡脱俗的地方。齐白石的成功在于对自己讲信用,始终固守着一个对自己的承诺。他规定每天作一幅画,从不间断。85岁那年,有一天连画了4张条幅,已经很累了,又画了一张后,写了这样的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上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正是雷打不动的行为准则,造就了他炉火纯青的画艺。德性需要积累,有积累才会有升华。
要坚持道德修养。“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效法上等的,仅得其中;
效法中等的,不免得其下。如果我们为人处世要达到“不褪色、不染色、有特色、很出色”的境界,就应当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更多的玫瑰花,就应当种植更多的玫瑰树。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专栏作家哈里斯的朋友对报贩说了声“谢谢”,报贩却冷嘴冷眼,没有理会。哈里斯问:“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朋友说:“他每次都是这样的。”“那你为什么还对他那样客气?”“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这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想、这样做,可以减去多少无端的烦恼。一个人只要自身有教养,不管别人举止怎么不适当,都不能伤他一根毫毛。以德报德是正常现象,以怨报怨是平常现象,以怨报德是反常现象,以德报怨是超常现象。能忍别人所不能忍,方能为别人所不能为。加强道德修养,很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驾驭自身欲望。人都有七情六欲。巴尔扎克说:“欲望是支配生命的力和动机,是幻想的刺激素,是行动的意义。”欲望具有两重性,它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东西,既能使人进步,也能使人堕落。你不想占有,你囊中是空的,但你身轻如燕;
你若占有了,身心会受到挤压,就得付出代价。“欲”字与“火”字常连在一起,表明两者有着相似的热势与疯狂,控制不好,就将毁掉一切。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控制欲望,可以得到财富;
控制餐饮,可以得到健康;
控制情绪,可以得到快乐;
控制感情,可以得到幸福。学会控制,可以获得很多。在自我控制中加强自我修养,我们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德性。
三、关键是心境好
心境俗称“心胸”,又名心地、心田,是指个人心神表具的境界,包括心思、心念、心情、心灵、心态等。人生在世,求生存、谋发展,会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心态表现。医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心境是人身的健康之源、自强之本、长寿之根。心境决定着人生的命运。心境好,病难找。生病的人,大多与精神压力有关。心境好,抗打击能力就强,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心境不佳,承受能力就弱,遇到一点小挫折可能就倒下了。人应当经常调整自己的状态,调理自己的心境。养身重在养心,补体重在补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人只能活一辈子,不能活两辈子,应懂得善待自己。在百忙之中,应为自己营造心灵的港湾,修筑生命的驿站,使身心得到栖息,以便胜任事业的重荷。自我养心,健康心境,关键要学会调摄。有人主张用“顺、慎、和”三字诀,来促进良好心境的形成。顺,就是顺其自然,顺随四季气候变化养心,顺理依章处置矛盾和纠葛,凡遇不如意事,顺其来去,不背忧虑包袱,否则劳心伤神、损害健康。慎,就是谨慎处事,凡事做最好努力,又有风险防范预案。谋求最好,虑及最差。这样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规避了万一的风险,进可以成功,退可以安全。和,就是和谐为上,心平气和,从容镇定,坦然面对一切。要知道,虽然在你上面的有的比你弱,但在你下面的更有比你强的,比你富裕的人千千万,比你困难的更有万万千,持有这种心境意念,就能够气顺神闲,过好每一天。养心的核心是个适度问题。中华传统养生学一再告诫,精神情志活动要适度,体力房事要适度,饮食五味要适度。苏东坡有“三养”之说: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诸事再好,适可而止,贪多嚼不烂。适可而止是人生哲理,适度是健康之母。心境理智平和,便会过滤掉不利的思想和情绪,就能够看到柳暗花明,从而维护良好的身心状况。拥有健康不一定拥有一切,而失去健康必会丢掉一切,为了可持续的健康,我们要注意养心补脑,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好的心境。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讲,“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他认为,“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也。”这形象地揭示了人生难免困苦忧患,故历来有“忧患人生”之说。我们常讲:祝你一帆风顺,祝你万事如意。这只是一种愿望,实际不可能都“风顺”,都“如意”。而坎坷和挫折,倒是一种常态。有一些不顺利、不如意,也未必都是坏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位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就带回家去,蛹壳上出现裂缝,蝴蝶挣扎了许久,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老人于是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平扁,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原来是蝴蝶失去了成长的必然过程。蝴蝶的成长须在蛹中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双翅强...
【领导干部应善于讲故事(黄建国给领导干部一封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