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装配式建筑发展呢,供大家参考。
山东恒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张超
浅谈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发展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装配整体式建筑在前苏联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而后逐步推广到美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国。
国外发展状况:目前,发达国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密度为:美国 40%,俄罗斯 55%,欧洲 45%~50%;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预应力混凝土用量中占 80%以上。
国内发展概况:我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研究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受力性能,到 70 年代在 TJ 10—7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列入了有关叠合构件的设计条款,特别是70 年代后期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管理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成立的“叠合结构科研专题组”,其成果充分体现了在 GBJ 10—8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之中。上世纪 70~80年代北京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造的房屋占混凝土结构房屋总数的 30%,上海占 50%。70 ~90年代,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得到了普遍应用。
近年来,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受力、整体性以及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获取了更多的有效数据,使得此种结构形式日趋成熟,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建筑中去。
1989 年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CIB)第十一届大会将建筑产业化视为建筑技术发展趋势之一。
一、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概念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形成整体的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为做到结构的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必须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主要受力预制构件之间(如柱与柱、墙与墙、梁与柱或墙等预制构件之间),通过后浇混凝土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进行连接,预制梁、板上部后浇混凝土形成叠合梁、叠合板,可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基本等同。
二、新时新时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进步
1、设计概念的的进步:
a、80 年代的设计概念
(1)、设计概念:认可接缝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刚度的影响,计算中有许多折减 ;
(2)、强调全装配,尽量减少现场湿作业;
(3)通过强调墙体的规则布置实现结构的整体性能,建筑的多样化受到较大的限制,体型及立面单一化;
(4)、仅适用于小开间的居住建筑;
(5)、没有强调部品的工业化;
b、现阶段的设计概念
(1)、设计概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强调等同现浇混凝土,计算简图与现浇混凝土基本相同;
(2)、强调预制与现浇相结合,更注重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 ;
(3)、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结构构造,和饰面材料和质感的变化,实现建筑的多样化,对建筑师的限制较少 ;
(4)、同时适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5)、强调了部品的工业化。
2、材料及施工机具的进步:
a、80 年代的主要技术: (1)、多层建筑采用少筋混凝土墙板 ,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板; (2)、水平缝中受力钢筋的竖向连接主要依靠预留销键中的搭接焊 ; (3)、垂直缝中的水平钢筋的连接主要依靠销键和钢筋锚环,仅接缝处有少量现浇混凝土,无边缘构件的要求; (4)、接缝的界面为光滑面; (5)、楼板采用全预制大板
b、现阶段主要技术
(1)、全部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板; (2)、水平缝中受力钢筋的竖向连接主要依靠灌浆套筒 ; (3)、垂直缝中的水平钢筋的连接在采用销键和钢筋锚环的同时,根据抗震规范增加边缘构件的要求 ; (4)、接缝的界面为光滑面增加抗剪粗糙面的要求; (5)、 楼板采用主要推荐采用带有桁架钢筋或砼肋的叠合楼板
3、实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的进步:
a、上个世纪 (1)、手工业的设计技术; (2)、工厂生产线上手工业的操作方式; (3)、吊车最大吨位数小; (4)、用工人数 5000 人-20 余万平方米
b、本世纪 (1)、BIM 技术的引进; (2)、工厂生产线上机器手和电脑自动控制程序的引进 ; (3)、吊车最大吨位数 2000T-m; (4)、用工人数 100 人-20 余万平方米。
综上所述,装配整体式建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的住宅建造技术,必将取代传统的“泥瓦匠”在现场的湿作业。
【浅谈装配式建筑发展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