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君子‘三不‘,供大家参考。
君子“三不” 2013-01-14 第 16 版:
党校教育专刊 综合文化 作者:
范一直 来源:
学习时报 字数:
11 85
隋代教育家、 思想家王通在 《文中子子礼乐篇》 中有一段话:“君子不受虚誉, 不祈妄福, 不避死义。
”可概称为“君子三不”。其中的“虚誉”指不真实的声誉, “妄福”指非分的福气或不正当的享受, “死义”指为正义而死。
这三者分别事关精神价值、 肉身享乐和道义责任。
真能做到这“三不”的人, 不愧具有“君子”的高风亮节。
而在当今社会中, 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爱慕虚荣,贪图虚名; 不择手段地追求不正当利益享受; 不愿为正义作出奉献和牺牲。
诸如此类, 无疑是“君子”所不屑的“小人”做派。
“荣誉就像玩具, 只能玩玩而已。
决不能永远守着它, 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这是“君子”对待名誉的超然态度。
而“小人”汲汲于“虚誉”, 又不能凭自身能力和贡献获取社会的认可, 于是,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 用形形色色的炒作、 假模假样的作秀来招摇撞骗、 哗众取宠。
莎士比亚说:“爱好虚荣的人, 是将一件富丽的外衣遮饰内在身体的丑陋和干瘪。
”有人的名片印上一长串头衔, 正面排列不下, 竟特别注明“转背页”, 其中十有八九是自欺欺人的“虚誉”。
韩愈批评过“求其名而不责实”的虚假作风。
王勃则说:
“征实则效存, 徇名则功浅。
”不踏实的人, 好比水上浮萍; 务虚名的人, 就如昙花一现。
培根
打过一个比喻:
“荣誉就像河流, 轻浮的和空虚的浮在河面上,沉着的和厚实的沉在河底。
”真正有内涵、 有底气的人, 大多把身外之名看得很淡, 所谓“上士忘名”是也。
“君子恶名之溢于实”(王安石语)
甚至在名实相称的情况下, 还有意识地主动避名、逃名(如钱钟书对“钱学”的冷漠有加、 季羡林对“大师”称号的反感 )
。
谋求幸福虽是人生的应有之义, 但“妄福”断不可取。
道理很简单, 为个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享受, 不仅为党纪国法所不能容,而且也为道德高尚、 品行端正者所不屑。
清官海瑞遵循的是“俸薪之外无所取”。
林则徐在家书中说:
“余虽任高官, 以耿介自矢,从不敢于额外妄取一文钱。
”清代曾任福建将乐县知县的李皭特别对家人交代:
“在官, 俸金外皆赃也, 不可以丝毫累我。
”他们对属于“妄福”之类的分外之财, 都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
而今的腐败分子, 贪求“妄福”, 以身试法。
由“妄福”而招来身败名裂,此乃咎由自取, 自招其辱。
“不避死义”指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一个人的肝胆衷肠。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如果说“不受虚誉”和“不祈妄福”, 较多体现了当事人平时的道德涵养, 那么, “不避死义”, 则在有关大是大非的风口浪尖上, 显出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
当然, 在和平时代, “不避死义”, 也可引申为乐于自我奉献或甘于牺牲个人的利益, 而不必死抠字面上的本义。
“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虽意外死于突发性病魔, 但他献身国防科技,
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忘我精神, 自有“大义”存焉。
“不受虚誉, 不祈妄福, 不避死义”。
如此“三不”, “君子”之风固在。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安吉县委党校)
【君子‘三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