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地区差异分析【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地区差异分析
摘要:
在新时期, 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 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生均经费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需要采取积极措施, 增加中等职业教育投入, 努力缩小地区差距。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经费投入; 地区差距
近年来, 党中央、 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004 年,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1409.2万人, 比 2003 年增长 12.1%, 是 2000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但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 教育投入跟不上教育规模的发展, 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紧缺。
2004 年,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 2121元, 比 2003 年下降 38%。
很多职业学校甚至不具备举办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 全国 14000多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能够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不足一半。
很多学校虽然挂了职业学校的牌子, 但是实验、 实训条件非常差, 难以适应新技术、 新设备、 新工艺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所提出的对劳动者技能的新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主要表现
(一)
各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缓慢
一般来说, 各级政府每年对教育的投入至少应与当年在校生规模保持同步增长, 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 则教育拨款的增长应略高于当年在校生规模的增长, 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004 年,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拨款为 247.86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 6.96%, 明显低于在校生规模的增速 12.1%。
从各地区来看,除北京、 天津、河北、 山西、 上海、 浙江、 重庆、 云南和新疆 9 个地区外,其他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拨款的增速明显低于在校生规模的增长。
其中, 江西预算内拨款增速比在校生规模增速低 20多个百分点, 福建、 河南、 广西和宁夏 4 个地区预算内教育拨款比 2003 年还有所下降。
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按照我国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规模及其生均成本测算, 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占各级各类教育总投入的比例至少应超过 10%,而且国际上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通常明显高于普通高中, 其投入也比普通高中高, 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现状与此明显不符。2004 年,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拨款占各级各类教育预算内 拨款总额的比例为6.15%, 比普通高中低 4 个多百分点。
与普通高中预算内拨款占教育拨款总额的比例逐年提高相比, 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拨款所占比例自 1993 年以来逐年下降, 2004 年比 2000 年下降了 3.15 个百分点, 仅相当于 1993 年的一半。
当前, 各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与中等职业教育承担一半左右的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的职责不相称, 有限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 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短缺, 教师素质不高, 办学条件差, 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较低。
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充实教育教学仪器和设备, 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 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
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不足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指出:
“城市教育费附加
中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 15%,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 20%。
”但实际情况是, 2003 年, 全国城市教育费附加拨款总额为 165.24 亿元, 其中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仅为 14.10 亿元, 占 8.53%。
2004 年, 全国城市教育费附加拨款总额增加到 216.61亿元, 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为 16.71 亿元, 占 7.71%, 比 2003 年下降了近 1 个百分点。
数据分析表明, 教育税费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占总投入的比例偏高
2004 年, 中等职业教育学费收入到 150.72 亿元, 比 2003 年增长 8.15%, 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学费收入 20.67%的增速, 但由于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 其他经费来源少, 因此, 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占总投入的比例达到 29.40%, 比 1993 年提高了近 15 个百分点, 比普通高中高出近 7 个百分点。
从各地区来看, 全国有一半省份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占总投入的比例超过 30%, 大部分地区属于中西部地区, 其中湖北和陕西超过了 40%。
目前,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体是农民子女和城镇工人家庭子女。
据有关调查,父母职业为农民、 工人、 无业和个体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新生占 96.4%, 而这些家庭一般都是低收入家庭, 其中 25.5%的家庭缴不起学费。
中等职业教育学费不断上涨, 个人成本分担比例偏高, 使许多家庭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源不足。
投入不足、 个人成本分担比例偏高, 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处于两难的矛盾, 一边是生源不足, 一边是企业技能型人才缺乏。
生均经费的地区差距
生均经费的各个指标中, 生均事业费的综合性最强, 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地区生均经费的差异程度。
因此, 本文采用生均事业费来分析职业中学生均经费的地区差距。
(一)
职业中学生均经费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 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2004 年, 全国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平均为 3537 元, 京、 津、 沪以及广东和浙江 5 个东部省、 市超过 5000 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 18 个地区。
中、 西部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支出水平相对较低, 其中贵州、 河南、 陕西和安徽 4 个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低于2000 元, 最低的是安徽, 仅为 1576 元, 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与广东相差 3 倍。
为了说明我国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地区差距以及差距的变化更为明显, 我们绘制了2000 年和 2004 年各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支出的洛伦兹曲线。
从洛伦兹曲线可以看出,相对于绝对平等线, 曲线均明显弯曲, 这说明 2000 年和 2004 年全国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而且 2004 年的曲线比 2000 年的曲线离绝对平等线的距离更远, 这说明 2004 年我国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洛伦兹曲线的形状来看, 2004 年比 2000 年更弯曲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上端, 说明变动主要集中在第一类地区(即生均事业费较高的省、 市)。
各类地区生均事业费占全国生均事业费总和的比例也较好地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势。
一类地区生均事业费占全国生均事业费总和的比例都超过了 30%, 且 2004 年这一比例比 2000 年上升了 3.39 个百分点。
除第四类地区外, 其他三类地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各类地区省份的变化来看, 青海变化最大,从 2000 年的五类地区一跃上升到 2004 年的一类地区,这与中央加大对青海的财政支持有关。一类地区基本上为上海、 北京、 天津、 浙江和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 五类地区基本上为陕西、安徽、 河南、 江西等中、 西部地区, 二、 三、 四类地区的省份构成变化相对较大。
(二)
生均事业费
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从总体上看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
具体来讲, 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与各地区的经济结构、 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程度、 财政支出和财政制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 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与人均 GDP、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人均财政支出都有较高的相关性, 其相关系数基本上都在 0.7 以上, 而生均事业费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在 0.442 和 0.645 之间, 明显低于前面几个指标与生均事业费的相关性,说明经济结构对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影响没有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大, 但相关系数有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 说明经济结构对生均事业费的影响正逐步加强。
同时,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 人均 GDP 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人均财政支出等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在 0.8 以上, 即这两个指标的 80%可以通过人均 GDP 来解释,而且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与人均 GDP 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 又有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2003年和 2004 年人均 GDP 与生均事业费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 0.9。
因此,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生均教育事业费的变化规律, 我们把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作为应变量, 选择综合性较强的人均 GDP 作为自变量, 进行一元回归分析。
通过对 2000~2004 年生均事业费与人均 GDP 散点图的分析, 发现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与人均 GDP 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其一元回归模型可设定为:
Yi=A+B*PGDPi+Ui
式中 i 为年份, A、 B 为系数, U 为随机干扰项。
利用 2000~2004 年的数据, 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 所得结果如下。
从 2000 年到 2004 年 B 值的变动情况看, 各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增长速度在加快。
B 值的不断上升表明每单位人均 GDP 增长中用于职业中学的数量在不断扩大。
同时,这一变动也表明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与人均 GDP 的关系更为密切, 而且经济速度增长越快的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增速也越快。
这种变动趋势表明, 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地区差异主要由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的。
如果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继续拉大, 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不变, 则各地区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政策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短缺, 家庭成本分担比例偏高, 生均教育经费地区差距明显且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为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健康、 持续、 协调发展, 需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采取积极措施缩小地区间教育经费的差距。
(一)
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多渠道筹措经费
在我国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 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薄弱环节, 因此, 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 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适应基本国情、 政府职能转变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出发, 政府也应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 100 亿元, 加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
在中央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 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切实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切实执行国务
院有关文件中“教育附加费 20%~30%应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 解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同时, 为了更好地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需求, 需要多方面筹集社会资金, 以更加优惠的措施, 吸引社会团体、 公民个人和企业投资举办职业教育。
为了形成多元的办学经费来源途径, 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与行业、 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以及面向行业、 企业、 社区培养特色人才等多种模式, 来获得不同渠道的经费支持。
如为行业及企业“订单”培养人才、承担政府委派或不同单位委托的职工培训、 面向社会急需开展多种社会化培训等。
(二)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缩小地区教育经费差距
从前述生均事业费的地区分类来看, 职业中学生均事业费都处于后两类的地区为河北、 山西、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贵州、 陕西等省, 基本上为中、 西部地区省份。
这些地区的人均 GDP 以及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均处于全国后位, 经济发展明显缓慢。
前面的相关分析告诉我们, 生均经费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造成的。
因此, 要缩小地区间教育经费的差距, 首先需要加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 改善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 促进资本、 技术、 劳动力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向这些地区流动, 培养这些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 使其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
在这些地区短期内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快速提升的情况下, 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增强这些地区的财政能力。这些地区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缩小其与全国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差距, 促进我国各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三)
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
目前, 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相对比较完善,而中等职业教育的资助政策刚刚开始建立。
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6 年财政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意见, 国家财政计划在“十一五”期间, 安排 40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建设, 解决了部分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
但如前所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多为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农民子女和城镇工人子女, 贫困生比例高, 目前的助学体系尚不能覆盖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因此, 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措施, 加大投入, 完善相关政...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地区差异分析【完整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