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宣传工作会议

时间:2022-10-13 08:20:08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宣传工作会议,供大家参考。

宣传工作会议

 

 信息报送类型

 一、 简讯类(会议、 培训讲座、 活动、 荣誉、 新举措新技术、 突发抢救事件、 新奇事件等)

 范文 1:

 区三院召开科教与人才工作座谈会 1 月 31 日, 区三院召开科教与人才工作座谈会。

 此次座谈重点是了解各类人才的发展需求, 为各类人才发展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会议由吴美君副院长主持, 院领导班子、 学科带头人、 科研骨干、 139 培养人才等各类各级人才及相关职能科负责人共 40 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报表彰了 2012 年科教工作获奖名单, 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科教科、 人事科分别汇报了科教工作 2012 年总结和 2013 年思路及 2013 年人才引进、 招录计划。

 各类人才及培养对象先后作了发言, 他们从不同角度分别讲述了自己一年来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同时对医院在人才培养、 专科建设、 课题研究、 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

 他们还纷纷表示要充分利用医院搭建的成长发展的良好平台, 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医院更好发展贡献力量。

 阎骏副院长指出, 医院十分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 但医院的整体科研水平上升的技术空间和事业发展空间都很大,要充分认识现状, 有准确的定位认识。

 医院今年对科教与人才工作要加强宣传, 激励机制也会进一步调整, 政策上的倾斜、 硬件设备的支持, 将为医院科、 教、 研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他要求所有的人才及培养对象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临床工作” 与“科学研究”、“个人” 与“科室” 的关系, 工作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 搞科研要树立起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充分发挥勇气和智慧, 在医教研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两条腿走路”,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以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促进医院各项业务的发展。

  范文 2:

 区三院开展“品质管理 持续改进” 培训讲座

  3 月 6 日晚, 区三院开展“品质管理•持续改进” 讲座, 邀请了浙医一院品管圈圈长李琴老师为该院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工具使用的培训, 全院 100 余名护士参加。

  李琴老师从为何要推动品管圈、 品管圈的技术工具和品管圈的基本步骤三个方面为大家作了详细的解说, 使护理人员了解品管圈的概念、 组织架构以及品管七大手法, 明确品管圈(QCC)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在院内逐步推广对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品管圈的运用挖掘了护士的潜能, 增强了护士的主人翁意识, 使护士由“被管理” 转为“自我管理” 和“主动管理”。据区三院护理部主任介绍, 医院将围绕“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自主管理、 持续改进” 的活动精神于今年开展品管圈活动, 从而拓宽医院护理质量改进的工具, 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范文 3:

 区三院组织职工参加无偿献血公益活动

  3 月 11 日, 瓶窑镇 2013 年度公民无偿献血活动及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登记入库工作如期进行。

 区三院经过前期动员,当天共有 30 名医务人员成功献血, 其中有 7 人进行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登记入库。

 区三院红十字会秘书长马越虹说, 每年献血都有感动的人, 感动事发生, 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献血活动中有两组夫妻档, 放射科滕友良、 手术室黄水香和外科林勇强、 医保办朱晓鸣, 他们不仅双双参加了献血活动, 更是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成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物管科王跃华可谓是医院的献血明星了, 他今年已是第 14 次成功献血, 其中参加成分献血 7 次, 累计献血量达 7200ml, 去年还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 2010 年荣获 2008-2009 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大家的善举诠释了大爱无疆、 无私奉献的精神, 用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着“病人的需要是第一位” 的服务理念, 充分彰显出三院人热心公益和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

  范文 4:

 区三院洪丽芳荣获余杭区“三八红旗手” 称号 3 月 8 日, 余杭区纪念“三八” 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在区政府隆重召开。

 区三院血透室护士长洪丽芳荣获余杭区“三八红旗手” 称号。

  洪丽芳, 38 岁, 在担任区三院血透室护士长之前曾是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

 重症监护室是抢救病人生命的战场, 为休克病人穿刺静脉, 为昏迷病人吸痰, 为心跳骤停的病人做心脏复苏……对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在她的努力工作下,重症监护室经常收到病人及其家属送来的锦旗。

 2009 年, 洪丽芳临危受命到血透室做护士长。

 在她的带动之下, 血透室在多次杭州市医疗机构血液净化中心(室)

 专项检查中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去年, 在她的带领下, 科室在余杭区内首先开展钝针“扣眼” 穿刺法确保血透生命线这项新技术新项目。

  范文 5:

  区三院血透室成功引进护理新技术——钝针“扣眼” 穿刺法 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通过血液透析赖以长期生存, 而动静脉瘘则是目前大部分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 其重要性和安全性可想而知。

 区三院血透室成功引进护理新技术——钝针“扣眼” 穿刺法, 为保护好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开辟了一条捷径。

 据了解, 该院是区内首个成功开展此项技术的医疗单位。

  所谓“扣眼” 法, 即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点、 进针角度、 进针深度, 反复穿刺 6~8 次左右形成皮下隧道。

 扣眼形成前, 每次穿刺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护士进行, 直至皮下隧道形成, 然后采用钝针穿刺, 可减少出血和痛苦。

 此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 任何术式的动静脉瘘都可以选用, 同时还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血管瘤、 血管狭窄、 血栓等并发症几乎没有。

 以往动静脉瘘的穿刺有区域法和绳梯法。

 区域法, 就是选择动、 静脉穿刺区域, 呈蜂窝状穿刺, 易形成血管瘤、 血管狭窄、 血栓等并发症, 发生率 100%, 病人皮肤损伤大、 痛苦多, 因皮肤上巨大的血管瘤倍加烦恼; 而绳梯法要求在短短的前臂上每次呈绳梯状更换穿刺点, 虽然并发症较区域法少, 但对内瘘血管长度要求高, 具有限制性, 临床上也很难操作。

  目前, 该院 18 例动静脉瘘患者中已有 44%以上患者成功应用了此法进行穿刺, 患者们都感觉到“内瘘穿刺时疼痛较以前明显减轻”。

 同时, 此法还大大提高了内瘘较局限、 自体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 深受患者好评。

 范文 6:

 区三院多科协作成功抢救一农药中毒患者 近日, 区三院成功抢救一名农药中毒患者。

 目前该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快, 有人喝农药了, 救人啊……” 2012 年 12 月 16 日晚上 7 点左右, 一名服食农药的患者被送进了区三院急诊室,当时她已出现嗜睡、 呼吸减弱、 昏迷等症状, 情况危急。

 经急诊医生诊断, 该患者为“阿维菌素” 中毒, 且中毒较深。医护人员马上对其进行洗胃, 同时总值班紧急召集 ICU 及麻醉科会诊, 给予气管插管, 保证患者呼吸畅通。

 后经患者家属同意, 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将其送至 ICU 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

 ICU 主任立即赶到现场参与了抢救。

 琥珀酰明胶、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一个个救命的药物开始输入病人体内。

 经过紧急的输液和药物等的使用, 患者的血压逐渐升高并稳定下来。

 医务人员继续对其洗胃、 吸痰、 纠酸、 脱水、 利尿、 催醒、 导泻以及后续的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血压稳定后马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

 经过彻夜的抢救, 患者生命体征逐步稳定。

  经过多次的血液灌流和补液治疗, 患者逐渐好转, 血压稳定, 恢复自主呼吸, 眼睛慢慢睁开, 但是四肢还不能动。看着家属眼里的焦急, 医护人员一边安慰家属, 一边安慰病患, 告诉他们不能操之过急, 一切都会没事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手脚运动逐渐增多。

 经过约两周的治疗, 患者最终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 并热泪盈眶地说出了大难后的第一句话“谢谢你们!

 白衣天使们”。

 这一声“谢谢” 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

 二、 健康故事类

 范文:

  一觉醒来 想说话说不出

 嘴角还不住流口水 家住临平的王大爷在一天午休后醒来, 发现无论自己多想说话, 多努力说话可就是说不出, 一抹嘴角都是口水。

 因为有过两次小中风的经验, 王大爷想到自己有可能第三次中风了。

 随即, 王大爷在老伴和儿子的护送下找到了区五院神经内科李嘉伟医生。

 一直以来, 王大爷都认为高血压、 糖尿病是慢性病, 就算吃药也好不来, 不吃药也就那么回事。

 于是对于自己的“三高”, 他采取的态度是烟酒不戒, 听之任之, 药记得就吃, 忘记就算。

 可带来的后果是连续三次脑中风。

 因为这次发病比前两次要厉害得多, 于是王大爷十分担心自己以后还能不能说话。

 李嘉伟说:

 “王大爷入院时不说话但一直流泪, 感觉上有点绝望。” 一到医院, 做了必要检查后, 王大爷就接受了抗血小板、 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

 而住院期间, 王大爷一直表现得比较消沉。

 这一点, 李嘉伟十分着急。

 他一有时间就到病房里陪老人聊天, 鼓励他、 开导他, 并请心理咨询师及时介入, 为王大爷进行心理疏导。

 在征得老人同意后, 针灸科也加入到了治疗的队伍, 隔日一次的针灸治疗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

 王大爷说:

 “一开始, 我的确是没了 信心。

 已经是第三次了啊, 而且这次发病比前两次都严重, 话也说不了 的人不就成废人了 。” 合力治疗半个月后, 王大爷无论是病情还是心态都有了 明显的转变。

 能简单交流的王大爷愿意对医生说出自身感受了, 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样的改变家人是欣喜的, 而最终受益的还是王大爷。

 半个月后, 王大爷已经可以正常与人交流, 日常活动也不受限制, 只是偶尔几句拗口的话说起来舌头有点打结。

 老伴说, 这次住院让老头子一改常态, 吃药记得特别牢。

 而且决定把多年的烟酒都给戒了。

 按王大爷的话说, 这是重生。

 李嘉伟医生说, 随着气温的走低, 区五院神经内科接诊的脑中风患者比平日里多了近四成, 大多都是中老年人, 且都有高血压、 糖尿病病史。

 这类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类似的毛病:

 吃药太随性, 有太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所以, 在做好保暖工作的同时, 一定要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 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比如吸烟、 酗酒、 熬夜、 油腻高脂肪饮食, 建立起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谈到老年人容易忘记或漏服药物时, 李嘉伟医生也传授了五条“小秘诀”:

 1.每天同一时间服药;

 2.把服药的时间尽量和日常常做的事情联系起来, 比如刷牙后, 洗脸前, 早餐前后等;

 3.将药品放在容易看见的地方;

 4.使用日历提醒;

 5.使用电子药盒。

  三、 医者感悟(医生、 护士日记)

  范文:

 感谢有你

  “小邓,我是胡爷爷,听说你生病了,爷爷来看你三次都没看到。

 马上过年了 , 你要快点好起来,有空来爷爷家玩。” 接到电话时我正在挂盐水, 胡爷爷的一字一句让我热泪盈眶, 就像冬日里的阳光, 温暖又亲切。

 胡爷爷是我的病人, 75 岁高龄, 瘦瘦高高, 挺精神的。

 还记得去年夏天他来找我看病, 刚步入诊室时他一脸痛苦。右足踝部有个黄豆大小的溃疡, 有点深了, 走路时很疼, 包着纱布也只能穿双布鞋, 之前去过好几家医院看了都不见好转, 这让他对医药费与疗效不成正比有些抱怨。

 我一边开导他一边告诉他溃疡有点深了没有那么快好的, 他表示理解,开过药之后我心里还有点忐忑, 让他过一周后来复诊。

 过了一周胡爷爷按时来复诊, 这回步入诊室时他是微笑着的, 说腿没那么痛了, 感觉好多了, 药物起效了, 让我再帮他开点药。

 走时胡爷爷还一个劲地夸我, 没想到我这小医生用便宜的药也能看好病, 我笑着告诉他医生是对症下药的,有时药物的疗效不是靠贵贱来区分, 有效果就是好药。

 一个月后, 胡爷爷一进门就开心的说:“小邓, 你看, 我穿上皮鞋了。” 看着他开心, 我也不免跟着乐。

 临走时, 胡爷爷送了 本画册给我,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个画家, 每一副画都是他毕生的心血之作,上面还把我的名字写上了,提字“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我笑了,虽然还称不上,但我会铭记在心, 按胡爷爷的“指示” 努力去做。

 胡爷爷每次来都会送我一些亲手做的小动物, 小巧而精致的手工艺品被我视如珍宝。

 当我工作上碰到难题时, 当我不如意时, 我就会拿着这些小动物, 仿佛它们能给我带来勇气和力量。

 我真心感谢胡爷爷,感谢他给了我一个帮他诊治的机会, 感谢他给了我笑容和鼓励。

 我就像一颗行医道路上的幼苗, 而胡爷爷就是那个浇水的人, 他让我成长, 也让我懂得了感恩。

 当病人带着疾病步入诊室时, 首先接触到的是我们的语言和心, 最后才是治疗的药物, 病人关心的不仅是疗效, 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

 所以今后的每一天, 我的任务就是收获爱,传播爱, 让病人感受爱。

【宣传工作会议】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