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间:2022-10-12 19:15: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供大家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题

  目:

  现代化模式的中国

 系

 别:

 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2012 级

 电子与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张冬生

  学号:

 20121213068

  摘要:

 基于中国的国情来选择中国的模式, 中国要选这发展成为现代化的中国。

 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是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

 主要涉及经济领域的工业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 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

 关键字:

 模式

  传统农业

  现代化工业

 转变

 一 现代化模式概述 现代化的类型与模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内容上的交叉, 所以有人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常常表现得含糊不清, 但事实上, 这个事有着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

 类型的划分应该注重的是共性的东西, 带着整体性和宏观性,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现代化启动因素和事件及现代化程度;而“模式” 描述的应是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形态和经验, 它注重的是个性, 体现的是个体的特征,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现代化的发展、 途径、 方式等。

  为了研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人们往往首先对世界现代化类型进行划分。

 按照现代化起步的前后或时间早晚, 把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划分为:

 早生的现代化和晚生的现代化。

 以现代化程度的不同来划分: 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落后国家的现代化。

 以典型国家为代表来划分, 有英国型、 美国型、 法国型、 日本型、 德国型等中国的现代化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否已经有示范的意义? 回答应该是可定的。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具有特殊国情的大国:

 其现代化必须要走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道路, 在现代化的发展历史中必然有自己的经验。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假说, 而每一种假说对于解释中国的成功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适用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一切都为 30 年来中国的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同样, 改革开放就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 通过不断的思想解放运动, 把人们从以往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 焕发出大干现代化的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 以邓小平等为代表的新时代的领导人, 以巨大的勇气和胆略推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 以超凡的领导能力和世界眼光指引着中国现代化的航船乘风破浪, 勇往直前。

 此外,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强调要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 中国的现代化正按照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稳步推进。

 上述有关现

  代化动力诸因素的每一方面, 在中国都能找到恰如其分的答案。

 那么, 究竟是哪一种力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表面上看, 好像的确不知道是哪种力量起了关键性作用, 而这实际上恰恰真正揭示了中国现代化成功的原因, 因为导致现代化发展的每一种动力在中国都可以找到,这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所在。

 但是, 如果要找出第一推动力的话, 首先应该归功于政治领导的作用。

 如果没有“四人帮” 的粉碎和邓小平的复出, 改革开放就很难想象; 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是目前这样一种模式。正如布莱克在其名著《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所指出的:“一切进行变革的社会, 都在某种程度上经历着政治权力从旧人之手向新人之手的转移。新的政治领导的起源和本质已经成为变革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而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则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

 尽管布莱克对政治领导主要从个人的角度加以分析并对其决定性作用可能有所夸大, 但就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言, 政治领导——这里不仅指领袖个人, 而且包括共产党组织——的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因此,尽管促使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动因很多, 但概括地说,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属于政治驱动型的后发现代化模式, 这一模式的关键性因素是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并由于这一因素, 带动了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各个领域相应的改革和变迁, 最后各种因素形成合力, 共同塑造出当前我国现代化波澜壮阔的画卷。

 在这种政治驱动型的后发现代化模式中, 作为关键性因素的政治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 特别是其中具有明确现代化创新意识的执政精英。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执政能力以及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体系,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有关研究表明, 一个强大的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

 后发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必然面临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矛盾。

 政治现代化一方面表现为政治参与的爆炸性增长, 从某种程度来说, 它是现代政体之有别于传统政体的标志; 另一方面, 政治现代化又表现为权威的合理化, 以单一的、 世俗的、 全国的政治权威来取代传统的、 宗教的、 家庭的和种族的等等五花八门的政治权威。

 后发现代化国家, 政党可以同时满足政治现代化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正如亨廷顿所言:

 “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体制有能力做到两条, 第一条是通过体制本身扩大政治参与, 从而达到先发制人并使紊乱或革命的政治活动无法展开, 第二条是缓解和疏导新近动员起来的集团得以参与政治, 使其不至于扰乱体制本身。

 而中国正是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社会基础牢固、 规模庞大却精英化程度很高、 组织纪律严整并思想政治高度统一、 政治整合和社会动员能力超强的中国

  共产党。

 这样一个强大的政党组织伴随着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权威体系, 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 规模社会的大国治理来说, 意义比一般的国家更为重要。

 正像莫里斯· 梅斯纳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所分析的:

 “中国人民在现代的大部分时期和大部分地区受掠夺成性的军阀军队、 外国侵略者和占领者以及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官僚和军阀统治——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一种可行的全国性政治秩序和一个有效的政府机构, 显然是最紧迫的首要任务。

 第一次在一个新世纪中提供政治秩序、 安全和诚实政府(即便没有提供政治自由和民主) , 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成就, 同时也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成就。” 一方面拥有一个政治整合和社会动员能力超强的中国共产党,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集体又具有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锐意改革的品格, 这两方面加在一起, 就造就了今天中国现代化的成就。

 就后面一点而言, 党的领导集体在敏锐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准确判定中国自身的国际定位的前提下, 最主要的是采取了执政精英主导的渐进主义改革策略和经济发展优先的改革策略, 通过这两种改革策略,使政治上的分权化与经济上的市场化形成良性循环。

 而且, 党的领导集体把经济发展优先策略与政治稳定优先策略有机结合, 在改革中善于把握 “平衡” 的艺术,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分权与集权、 自由与秩序、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避免造成上述任何两者之间畸轻畸重的局面。所有这一切, 共同铸就了中国今日的崛起, 形成中国后发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二 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最初选择 人类现代化的进程可追溯到 16—17 世纪的科学革命。但作为典型特征意义上的现代化,人们一般都把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视为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而这些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和对外扩张的途径实现现代化的。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刺激下发生的。

 如果以洋务运动为起点, 中国的现代化发生于 19 世纪, 整整落后于西方一个世纪。

 中国现代化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决定, 它属于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

 中国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这个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因为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而直接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在明朝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到了清朝, 由于清朝极度腐败,而且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这就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材料,就四处侵略。而中国地大物博, 资本主义国家都把中国看做一块肥肉, 所以英国找了一个借口就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样一来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想把中国作为它们永远的殖民地来为它们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另一方面, 封建顽固势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也

  抑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中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而这个阶段正是积累财富的阶段, 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所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后, 非常贫困, 而且我 国也没有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先进的技术, 也只能逐渐追赶. 同时中国自从建立了 社会主义社会后, 一直把苏联作为榜样, 但是苏联在探索过程中犯了 一些错误, 例如: 只搞计划经济。而且以大国自居, 对中国提出了一些无理的要求, 中国没有答应, 苏联便和中国断交, 撤走了专家和资金, 使中国陷入被动局面, 所以中国只能自己慢慢探索建设之路。并且也没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先例. 而且中国也跟俄国不一样, 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阶段, 所以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 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中国必须一面追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水平, 另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 中国现代模式应是开放的和与时俱进的模式 历史经验表明,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现代化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长期艰难地探索中, 中国人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终于确立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但这个模式决不是中国现代化理论的终结。

 因为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罪不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也告诉我们, 社会是动态的, 是不断从质变到量变, 从量变再到质变循环变化的过程。中国模式的探索也是不断地的积累经验,不断的改进。

 如今我们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的对抗还不能消除; 另外, 就像德国学者弗兰克所指出的:

 “资本主义即使世界性的, 也是民主性的, 它的过去造成了不发达, 现在仍然制造不发达。”

 综上所述, 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代化理论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因此,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应是开放的、 发展的、 与时俱进的模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华儿女上下求索。

 人类的历史经验表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现代化意味着发展、 进步、 创新, 意味着打破一切陈腐观念和旧框架。

 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 为了实现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我们将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大无畏的精神不断的追求、 探索、 创造。

  参考文献:

 [1] 杜艳华、 董慧: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研究》,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 年版。

 [2] 【美】

 西里尔. E. 布莱克等:

 《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 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3] 【美】

 西里尔. E. 布莱克:

 《比较现代化》, 杨豫、 陈祖洲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年版。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5] 《江泽民文选》, 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7] 尹保云:

 《什么是现代化》, 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8] 丁建弘: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9] 李世安:

 《世界当代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10]

 徐宗华:

 《现代化的政治文化纬度》, 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11]

 胡鞍钢:

 《中国大战略》, 浙江人民出社 2003 年版。

 [12]

 丁文峰:

 《经济现代化模式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模式的中国

 姓

 名:

 张冬生 学

 号:

 20121213068

 学

 院:

 通信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 二 O 一二年十二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