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7讲,供大家参考。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 7 讲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 战
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 5 分, 共 60 分) 1. 某条约签订后, 清廷希望再开谈判, 以免除关税为代价, 换取外国放弃公使驻京、 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
) A. 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 对“贸易立国” 缺乏清醒认识 D. 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2. 某条约中提到: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 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 自应给予沿海一处, 以 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 任便立法治理。
”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该条约 B. 材料反映了《南京条约》 的内容 C. 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 条约签订后,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鸦片战争期间,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提到:
“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 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 官兵杂入其中, 肩挑担负, 千百成群, 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
” 上述材料
(
) A. 丑化了清朝军队
B. 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 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D. 能反映清军战败的原因 4. 右图是签订《南京条约》 时的场景图, 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 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
) A. “闭关锁国” 政策而庆幸 B. 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 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 消息传到英国, 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 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5. 陈旭麓先生曾说过,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 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
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
) A. “中世纪” 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 中国“被轰出中世纪” 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C. 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D. “被轰出中世纪”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6. 右面漫画中的“大饼” 代表中国, 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 强, 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 下刀, 唯恐落于人后, 大饼的 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 望饼兴叹。
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 时期是
(
) A. 19 世纪初期 B. 19 世纪中期 C.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D. 20 世纪中期 7. 鸦片战争后, 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 ; 甲午战争后, 日本提出“在华设厂” 。
两种要 求的共同点是
(
) 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8. 当甲午战争正在进行时, 恩格斯就预言:
“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 意味着它 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 其中“革命化” 是指
(
) A. 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 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 列强将加紧资本输出, 把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 图示漫画中, 一个渔夫在钓鱼, 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鱼竿的钓 线, 剪刀上的字为“欧洲的干预” , “辽东” 。
这一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中日甲午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0. “打鬼烧书图” 是 19 斗争宣传画,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 迫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1. 鲁迅说: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 就和这‘洋气’ 为仇, 更进一步, 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
他们活动, 我偏静坐; 他们讲科学, 我偏扶乩; 他们穿短衣, 我偏穿长衫; 他们重卫生, 我偏吃苍蝇; 他们健康, 我偏生病……” 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 A. 太平天国运动中
B. 辛亥革命中 C. 义和团运动中
D. 新文化运动中 12. 你见过扯线木偶吗? 木偶被线扯着, 任人摆布。
右图反映的就是近 代中国屈辱的历史, 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
请问, 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二、 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 共 40 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条约(《辛丑条约》 )规定, 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 以谢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 本, 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
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 用拉丁、 德、 汉各文列序中国皇帝惋惜此等凶事之旨” 。
据一个西方人说, 建造这座碑坊花费了白银 36 万两, 其壮丽程度超过了皇宫牌楼。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联军入京之时, 京官朝贵中众多人“相率户前挂某某国顺民旗” ,“鼓乐燃爆竹, 具羊酒以迎师” 。
……据时人记载:
在德军驻守的顺治门外一带,“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 大都士
大夫为之命名, 有曰‘德兴’, 有曰‘德盛’, 有曰‘德昌’, 有曰‘德永’, 有曰‘德丰厚’, 有曰‘德长丰’等。
甚至不相联属之字, 亦强以德字冠首。
种种媚外之名词, 指不胜屈。
而英、 美、 日、意诸界亦莫不皆然”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北上联军八国众, 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 汉人惊破奴才梦。
(秋瑾《宝刀歌》 )于是,“自亡清义和团之变, 而革命党始兴”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从心理的角度而言, 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谢罪” “立碑” 的目的是什么? (4 分) (2)根据材料二, 指出这些“京官朝贵中众多人” 在外国侵略者面前的心态。
并分析“京官朝贵中众多人” 这种心态形成的原因。
(8 分) (3)材料三中“革命” 的含义是什么? 说一说你对知识分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
(8 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 年 3 月 , 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 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 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
……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 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 随着关系的改善, 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 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右图是绘制的《时局图》。
材料三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 本各国, 皆无此脑力与实力
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 策” 。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 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 势” 指什么? 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
(6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 说明了什么? (6 分) (3)根据所学知识, 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 列强又采取了什 么方式侵略中国? 结果怎样? (8 分)
答案
1.D
2.D
3.D
4.D
5.D
6.C
7.D
8.D
9.C
10.C
11.C
12.C 13. (1)摧毁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和民族精神, 使清政府成为其在华的统治工具。
(2)士大夫阶层在国难临头时的道德沦丧。
原因:
政治上, 封建专制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和束缚; 思想上, 宋明理学的影响, 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 文化上, 八股取士的毒害。
(3)民主共和对封建专制的历史否定。
当国家危难之时, 知识分子应该挺身而出, 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 在和平时期, 知识分子应当充分发挥“民族的大脑” 的作用, 勇于创新, 为民族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4. (1)“当前局势” 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
原因:
中国地广人多, 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现状: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说明: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
(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 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 的签订,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7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