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9篇

时间:2022-10-09 17:10: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9篇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阶段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对引导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要: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的重要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9篇,供大家参考。

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9篇

篇一: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段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对引导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 要: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更是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的重要基础。

 在地方经济发展的每个不同时代,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乌海市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开发政策的特点, 进而探索符合乌海市针对不同时期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自然的开发对引导本区域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导向作用, 保证乌海市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开发政策导向 自然资源 区域经济发展 乌海市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 乌海市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特点及整个市场的情况, 由粗框形的直接出口原材料到后期的逐步进步煤焦化工的深加工这条道路。政府通过对企业的深度开发采用不同的资源开发政策。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形成了目前煤焦与氯碱两大支柱产业, 并成为国家的煤焦与氯碱基底。

 这与政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引导政策息息相关。

 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给资源开发区域带来诸多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增长波动、 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趋于枯竭等。

 剖析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为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对于煤炭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意义重大。

  一、 乌海市自然资源开发情况 (一)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性 自然资源的概念为“天然存在的自然物, 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料。” 地理学、 生态学和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对自然资源的解释不尽相同, 但其间也有着共同的看法:

 ①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 即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

 ②自然资源必须可为人类所利用, 给人类带来福利, 即自然资源具有社会属性。

 因此, 自然资源被定义为: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 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复杂多样, 按照自然资源的构成要素, 可划分为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岩石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五大类。

 各类自然资源一方面具有独特性质, 一方面也具有共同特点:

 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和不均衡性; 关系的整体性;演化与存在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空间结构的层次性; 数量的有限性, 还有使用价值的多用性。(二)

 乌海市自然资源状况 自燃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 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区域是地理学的基本范畴, 它包括自然界的一切要素和人类社会。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空间、 环境和自然资源。

 我市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黄河上游, 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 地跨鄂尔多斯地块西缘, 具有较好的成矿构造条件, 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属于典型的矿产资源城市, 所以自然资源的开发对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我市矿产资源种类繁多。

 迄今为止, 已探明和发现的能源、 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有 37 种之多。

 并且储量较为丰富, 已探明的主要矿种的保有储量为:

 煤炭 27亿吨, 制镁白云岩 514 万吨, 制碱灰岩 1430 万吨, 电石灰岩 2554 万吨, 水泥灰岩 18333万吨, 水泥配料及砖瓦粘土 743 万吨, 硅石原料矿产 113 万吨。

 而且矿产资源成组配套, 市辖区范围内各区均有矿产资源分布。

 顾名思义, 享有“乌金之海” 的美誉。

 上述表明我地区已具备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的必备条件。

 因此,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被国家建设部、 国家体改委分别确定为全国工矿区城市建设试点市和全国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

 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对其科学合理的开发, 以原材料、 能源为基础, 促进了乌海市地区工业各部门的迅速发展。

 在 90 年代末期, 海勃湾区、 海南区、 乌达区都形成了较具规模的、 符合各地区特点

  的工矿业区。

 自然资源的开发给区域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 是人类的衣、 食、 住、 行的重要源泉,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

 乌海市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情况 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必须协调一致。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可通过增加自然资源的勘探, 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现可替代自然资源, 进口区外资源, 直接或间接地扩大自然资源的可利用量, 加强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

 但是,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使资源资源基础受到削弱, 使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我国一些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也曾一度是当地的优势, 但长期以来主要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工业, 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不仅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自然资源的优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 只有保护资源,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科学地开发与管理自然资源, 讲究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才能保证人类持续不断地利用自然资源, 使区域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关系, 就是要使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与经济的持续发展相适应, 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煤炭是乌海主要资源, 经过 50 多年的开发乌海现有探明都在 400 米左右的煤炭储量也有近一半已经开采利用, 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国家的利税利润贡献大致有 200 多个亿,给国家提供的商品煤有 14 亿吨多, 目前煤炭资源还有一半的储量, 现在的产业发展的状况还是正值一个向上蓬勃发展的势头, 已经形成的煤炭开采量是 3460 万吨, 到 2012 年建成了全国 18 个百万吨的煤焦化企业, 全国 56 个煤焦化企业乌海有 18 个, 技术装备水平、 节能环保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在全国是领先的, 同时在矿产深加工方面有 60 万吨的煤焦油, 所有的焦炉煤气全部回收利用, 还有十万吨的苯加氢。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为此, 乌海目前正在抓紧提前考虑转型, 发展替代产业, 把乌海不仅作为煤炭的生产中心, 而且要成为一个加工中心, 交易中心, 利用周边比较丰富的资源, 支撑乌海未来 40 年或者是更长时间的资源利用, 要树立资源循环发展、 绿色发展、 低碳发展的理念, 科学利用综合利用, 使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要对资源进行深加工, 比如焦油煤气或者煤焦油原来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 通过引进了中石油天然气, 去年投入 50 个亿, 上了一个世界先进水平的焦炉煤气液化天然气项目, 对实现焦炉煤气变废为宝, 变害为利, 形成了一种新的资源, 同时引进了上海宝钢在乌海做 30 万吨煤焦油项目, 实现了废物加工利用, 通过这延伸产业链, 做好深加工, 加大生产要素加大培育, 现在工业总产值煤炭产业链占 50. 8%, 非煤的资源占到了 49. 2%,在乌海的工业保持了一个快速持续的平稳的发展状态 (三)

 乌海市自然资源开发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58 年, 乌海市作为内蒙古主焦煤基地, 为包钢配套焦煤而开始大规模开发。

 1959 年 4 月,桌子山矿务局和乌达矿务局先后正式成立。

 1976 年, 国务院批准乌达、 海勃湾两市合并为乌海市, 并被认定为 31 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

 五十多年来, 乌海市凭借煤炭资源优势,担当了各个时期国家、 自治区建设所需的能源保障重任。

 然而, 由于历史原因, 致使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资源, 产业结构不合理, 资源枯竭问题也日渐显现。

 虽然乌海市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问题, 伴随着煤炭资源日益减少,由此引发的矛盾非常突出, 主要表现在:

  一是煤炭产业比重逐年降低。

 采掘业及相关产业总量占工业总量的比重由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近 60%, 90 年代中期的 40%以上, 下降到如今的 25%左右。

 煤炭从业人员由 90 年代初的 8 万余人减少至 2011 年的近 2. 8 万人。

 煤炭行业下岗转岗人员越来越多, 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2011 年, 三次产业比例为 0. 9: 73. 1:

 26, 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 67. 1%。

 轻工业所占比例小, 接续替代产业支撑力不足, 高新技术产业匮乏。

 随着对煤

  炭资源需求的不断加大, 最终必然导致优势资源枯竭, 产业优势丧失, 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三是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形势严峻。

 目前, 煤田、 煤矸石自燃严重, 全市煤田确认火区 29 个, 总面积 56. 4 平方公里, 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采煤塌陷区 33. 5 平方公里,矿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劣, 需要大力恢复治理, 否则将引发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四是社会保障任务艰巨。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企业下岗和退休职工数量较为庞大。

 2008 年, 神华集团两矿业公司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移交地方, 离退休人员及工伤、 遗属 2. 7万人移交我市管理, 致使我市社会保障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

 五是沉陷区、 棚户区居民亟待安置。

 矿区住宅大多依矿而建, 环境恶化, 基础设施差,人均居住面积仅为 5—6 平方米, 总规模涉及矿区 15 万多人、 5 万多户居民。

 从 2007 年起,我市积极开展棚户区搬迁改造、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 目前已安置煤矿棚户区居民 2万多户, 但搬迁安置工作仍任重道远。

  二、 前期政府对乌海自然资源的定位及相关引导政策的提出, 以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作用 (一)

 经济发展情况:

 乌海的发展, 过去主要是以煤为主导发展经济, 依靠煤炭资源的优势, 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腾飞、 农业的全面发展, 老百姓的生活是令人满意的, 应该说乌海的变化、 发展非常喜人。

 当前, 乌海的转型发展正面临着三个良好机遇:

 一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国家“十二五” 规划中非常重视沿黄沿线经济带的发展, 乌海正好处于这个经济带上; 二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三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 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二)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012 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乌海市按照“稳中求进” 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两个转型” 的战略目标, 全面落实、 积极应对、 主动转型、 多措促稳, 努力克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影响, 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 提质, 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 37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 是 2007 年的 2. 9 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6. 4%, 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并始终保持在全区各盟市前列,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00 亿元、 增长 30%, 乌海经济开发区营业收入实现 599. 8 亿元,同比增长 5. 92%,“双百亿工程” 和“中小企业三大示范工程” 顺利推进, 4 大主导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 95%, 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50. 8%, 节能减排完成自治区约束性指标, 淘汰落后产能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

 (三)

 经济运行情况: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市外煤炭对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大, 在地产原煤只有 3855 万吨的情况下, 实现了洗煤 4230 万吨、 比上年增长 24%, 支撑了焦炭产量 1112 万吨和 166. 6 亿度发电量; 电力多边交易、 直供电、 自备电厂助力“保增长”, 全年电力多边交易量超过 25亿度, 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近 5000 万元。

 (四)“两个基地” 建设情况:

 继续深入落实国发 21 号文件, 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煤焦化工、 氯碱化工基地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 国家重要焦化、 聚氯乙烯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产业集聚初见成效, 行业扶持政策效果显著。

 焦炭、 PVC 产能分别达到 1800万吨、 120 万吨; 焦炭年产 1111 万吨、 PVC 年产 92 万吨, 煤炭就地加工增值转化实现了新突破, 建成投产或开工了华油煤气制天然气等一批延伸加工综合利用项目。

 企业规模显著扩

  大, 兼并重组稳妥推进, 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 地方煤矿企业由 2007年的 44 家整合重组为 13 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 20 户, 户均产值达到 5 亿元, 其中中小企业平均规模超过 3. 7 亿元; 。

 (五)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自治区级、 市级重点项目分别累计完成 71. 4 亿元、 58. 1 亿元,合计增长 30%。

 通过拓展融资渠道, 加强银企对接, 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资金, 建立健全了重点骨干企业项目领导包干责任制, 加强对重点项目投资进度的监测、 协调、 服务。

 重大项目包括陕汽重卡、 东源科技 1, 4 丁二醇、 包钢万腾节能技改、 温明焦化、 恒业成有机硅、林峰、 海欣、 宝化万辰焦油深加工等一批项目和配套电站全部核准备案, , 为 4 户企业配套综合利用背压机组 800MW 的核准备案工作, 推动了项目落地开工; 建成一批项目。

 包钢万腾、美方煤焦、 恒业成一期、 华油天然气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一期等 22 个项目建成投产, 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

 当前的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255. 7 亿元, 增长 10. 3%, 增速居全区第 3 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 8%, 高于自治区 1. 2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 57. 9 亿元, 增长 14. 2%,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81. 8 亿元, 增长 20. 2%, 与全年目标进度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54 亿元, 增长 12. 6%, 增速居全区第 2 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 14217 元和 10670 元, 分别增长 9. 7%和 12. 5%。

 虽然上半年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做到了稳中有进, 但是下半年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 发展环境十分复杂, 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仍然疲软, 新兴国家经济...

篇二: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研究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对策一陆敏联邦快递 中国 有限公司 摘要 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对策一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趋势。当今时代这一趋势和现象已明显而又深刻地反映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公司国际分工等各个方面。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必须进入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国都不能在分享自由贸易的好处同时在本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即规范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和加速发展本国经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也给本国经济带来良好机遇和严峻考验。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  定义及主要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为了促使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劳务和产品等在一定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国家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互惠互利。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采取一致的立场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经济体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区域经济体化的主要形式有松散到紧密主要包括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六种。今天世界上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主要包括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维谢格拉德集团黑海经济合作区、独联体经济联盟、阿拉伯合作委员会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西非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东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安第斯集团加勒比共同体拉美一体化协会、南锥体共同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美洲自由贸易区及澳新自由贸易区等等。   中国加入和即将加入的组织情况 月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加入皿太经合组织以来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推动合作的精神全面参与该组织各项活动对    近年的合作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在中国的倡议下    年  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就未来 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一事达成共识。    年  月第六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    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一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  亿消费者近 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  万《商场现代化》    年 月 下旬刊 总第   期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按人  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  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为了落实我国外贸发展的自由贸易区战略自    年以来我国开始了多项自由贸易区的商谈和建设。截至    年 月中国已经建立或对外商谈的自由贸易区有  个涉及 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经签署的八个自由贸易区协议涉及  个国家和地区。除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外其他分别为《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及其补充协议《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及其补充协议、中国一智利自由贸易区、中国一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区中国一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一秘鲁自由贸易区。正在谈判中的自由贸易区为六个分别为中国一南部非洲关税同盟自由区、中国一海合会自由贸易区、中国一澳大利亚自由区中国一冰岛自由贸易区中国一挪威自由贸易区、中国一哥斯达黎加自由贸易区。此外还有两个正在进行官方联合研究的自由贸易区分别为中国一印度区域贸易安排中国一韩国自由贸易区。在上述自由贸易区建设项目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除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外还有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经济危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影响    年下半年由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经济组织纷纷出台措施力图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经济增长。然而经济复苏迹象依然难觅近日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公布的负面经济数据显示其经济衰退程度日益加深。欧元区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由于投资消费和出口全面疲软欧元区经济去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经济都出现负增长从而陷入首次衰退。尽管欧元区成员国随后纷纷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却难以逆转经济下滑势头。欧盟统计局 月   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欧元区 国经济环比下滑  这是欧元区连续 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在成员国中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去年第四季度经济环比分别下滑    和  。第四季度经济再次出现大幅下滑表明欧元区经济衰退程度进一步加深。东盟和东亚国家大多是外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美欧经济陷入低迷消费能力锐减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也逐渐显露对东盟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    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因经济不景气而受到负面影响。按照茂物目标    年发达成员、    年发展中成员应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目标。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成员都将保护    年 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万方数据

 商业研究本地产业增长保障就业作为首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对于进  产品对本地市场和产业的冲击更为敏感。一些经济体已经出现了支付补贴遣返外籍员工的事件。在危机条件下贸易和投资的保护主义更有可能被重新拾起。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在    中的现实状况从严格意义上说亚太经合组织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或规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庞杂组织复合性结构非机制性、非约束性开放性运行等特征决定了    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成效有限。中国是目前世界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对外贸易发展最快的国家。   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即         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曰本。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加大了开放的力度但与    的发展中国家比中国贸易与国民收入的比例属于较低水平私人资本流动的比例也偏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潜力还很大。从    年以来中国坚持    模式多次主动降低关税。根据“九五计划和   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    贸易和自自由化采取的立场、对策和指导原则中国决定将进一步降低关税。为实现    的目标中国从    年 月 日起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逐步取消外资享受的某些优惠措施。国民待遇原则的逐步实施有利于营造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在服务部门将逐步对外国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放开市场。在投资领域逐步增加试点绩政策的透明度逐步对外开放更多的部门进一步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这些努力正在逐步消除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国家干涉主义 东盟 中国   东盟内部存在的问题及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东盟自    年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和地区安全合作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日益成为亚太地区中重要的一极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盟内部政治经济合作受到了严重影响暴露了其合作存在的问题东盟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其本身市场规模较小投资、出口严重依赖外部市场。为了维持其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东盟国家必须继续开拓区外市场加强与区外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成为东盟选择的重要合作伙伴。   构建东盟 中国自由贸易区构建东盟 中国自由贸易区是东盟克服自身发展缺陷的必然结果亦是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必然结果。从  世纪 年代末起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年均增长  。特别是在  世纪  年代中国对东盟贸易发展很快。使东盟在中国的对外商品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为推动合作加强经济的互补性双方必须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坚持结构调整与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相结合注重技术创新努力实现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别化。同时努力稳定和不断扩大区外市场实现出   市场的多元化。 其他区域经济组织贸易摩擦与非关税壁垒升级以反倾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是国际贸易走向全球化后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各国和各区域经济组织为保护本国或区域经济内产品免受他国产品侵害愈来愈多地采用非关税措施。上世纪  年代后期中国已成为国际非关税壁垒最大的受害者频繁的贸易壁垒行为使我国各行业出  损失巨大。其他区域组织之所以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升级主要的原因就是发达各区域组织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其所能利用的关税壁垒空间却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各区域经济组织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各种名义实施了新的贸易保护措施逃避世界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尽管绝大多数贸易摩擦最终都会在当事双方的沟通磋商或是在有关国际贸易仲裁机构的公允裁决下得以消弭但事后反观这些影响面极大的贸易摩擦风云不管每一个回合的周期长短都会牵涉其中的众多企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利益伤害乃至巨大的机会损失。三、中国的对策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保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压力。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国际大环境中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确定自己的区域经济和国际贸易政策以谋求更快更稳定的发展。 促进    成为更紧密经济组织    是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的重要依托。    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    。其重要性在于巩固和发展经济推广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周边国家均加入政治上为中国进一步搞好睦邻关系改善和发展中美中曰关系打下基础有利于建立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对中国加深和加快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非常有利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参加    是为了能够与邻国一起合作致力于区域经济建设有利于减少区域政治冲突的危险。一旦   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组织中国的出口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    内部所存在的次区域经济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同时成员之间贸易壁垒逐步削减与区外国家相比可以获得更加长期、稳定的市场保证。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区域经济组织内部的资本流动可以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的投资。再次区域内经济合作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引进和技术进步。最后进一步向区内成员开放我国市场可以促进国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小范围的大幅度开放可以使我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国内经济的严重震荡。 继续加强与东盟的贸易关系尽管东盟 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充满曲折但是中国与东盟仍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努力加强磋商与谈判以达到双赢的目的。第一双方的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随着入世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我国的制造业将会有快速发展将带动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加。从成本结构来看在食品农矿产品、能源和电子产品等方面东盟与我国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因而从东盟进  石油、天然气棕桐油、天然橡胶、热带木材等资源性初级产品以及电子电器等机电产品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将会进一步增多。我国入世将为东盟产品的出  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有利的机遇。与此同Ⅸ商场现代化》    年 月 下旬刊 总第   期万方数据

 商业研究时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也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这种增长一方面来自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来自对东盟具有潜在优势的产品。与东盟产品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今后几年我国将仍然保持这些产品的出口优势。此外我国的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钟表手表、车辆金属产品和化工产品具有潜在优势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东盟同类产品的总进  增长率...

篇三: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及内容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定义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 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 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消除商品、 要素、 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 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 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世界银行(World Bank, 1996)在其发表的报告《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 1996》 中指出, 一体化程度的主要测量指标是国际贸易、 外国直接投资(FDI)

 以及国际金融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GDP)

 所占的比重。

 这三个指标实际上代表了全球市场一体化、 全球生产一[1] 体化以及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程度。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 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即在成员国间, 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 这是经济一体化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 典型的有 1932 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 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 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custom union)。

 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 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 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

 关贸总协定第二十四条“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 第8 项规定:

 关税同盟应理解为以一个单独关税领土代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

 区内成员实质上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 实质上实施同一关税或其他贸易规章。

 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 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 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 而且实现技术、 资本、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

 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

 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 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 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 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 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成员国在经济、 金融、 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 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 区域内商品、 资本、 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 使用共同货币。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 自 80 年代以来呈迅猛发展趋势。

 (1)数量不断增多。

 据统计, 20 世纪 60 年代, 全球共有 19 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70年代增至 28 个, 80 年代再增至 32 个, 进入 90 年代, 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多达 100

 [1] 参见 World Bank (1996), Disparities in Global Integration—and in Growth, World Bank Policy and Research Bulletin, Vol. 7, No. 2.

 多个。[2]《2003 年 WTO 年度报告》 指出, 截至 2002 年 6 月, 向 GATT/WTO 报告的区域贸易一体化共 250 项, 其中 129 项是 1995 年 WTO 建立之后报告的。

 目前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有 170 项。

 WTO 估计到 2005 年可能会有 300 项左右的区域贸易协定。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是自由贸易区。

 据 WTO 统计, 截至 2002 年 3 月 1 日,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一体化中, 绝大多数是自由贸易协议, 占所有区域贸易安排的 72%,共有 175 个, 关税同盟 22 个, 占 9%。

 (3)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 其内容涉及国际贸易以外, 还涉及到资本,技术、 劳务, 人员流动以及财政、 信贷政策的协调等。

 在 WTO 成员间的区域贸易一体化中,截至 2002 年 7 月 1 日, 包含服务贸易安排的达到 21 件, 占区域贸易一体化总数的 12.2%。另外, 农产品这一被经常视为最敏感的贸易自由化的对象, 也被包含在自由贸易的产品范围之中。

 (4)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已介入区域贸易一体化。

 据世界银行统计, 全球只有 12 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RTA)。

 174 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达 29 个)区域贸易协议, 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 5 个。

 WTO 绝大部分成员均至少参加了一个区域贸易一体化组织, 全世界近 150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3] 重成员资格”。(5)非传统形式的一体化、 跨区域的一体化、 南北经济体一体化等现象已经出现。

  表 17-1 区内区际贸易流占各区出口总额的比重(2004 年)

 出 北美 拉美 西欧 中东欧非洲 中东 亚洲 世界 北美 拉美 西欧 中东欧 非洲 中东 亚洲 世界 56.0 33.7 9.1 6.8 18.5 14.1 22.3 20.8 5.4 16.3 21.4 73.8 48.5 42.7 16.4 17.5 44.4 0.4 1.1 2.2 1.1 2.5 2.4 1.5 1.9 1.8 2.6 3.8 1.3 5.6 3.1 2.8 18.8 14.1 7.6 13.2 16.8 49.5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3.2 1.3 2.3 3.0 1.0 1.6 2.7 20.7 0.4 0.3 1.0 2.0 9.9 3.3 1.9 2.3 50.3 23.2 资料来源:

 WTO (2005),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5, p.40.

 从 17-1 表可见, 大多区域对本区的贸易出口占最大比重。

 中东因出口以石油为主、 非洲因消费能力低下, 出口没有以本地区为主; 中东欧虽以出口到西欧为最大比重, 但本区域内贸易仍占五分之一; 拉美出口最大的市场是北美, 尽管不是本区却也是相邻的地区。

 总体上看, 世界的主要贸易国(地区)集中在北美、 西欧和亚洲, 三个区域 2004 年的出口总额为 7.743 万亿美元, 占世界出口总额的 86.93%, 而这些区域的贸易是区域内贸易为主的。

 按表中比例计算, 2004 年各区域的区内贸易(5.08 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8.907 万亿美元)的比重达 57.03%, 而北美、 西欧和亚洲三个区域的区内贸易(4.916 万亿美元, 占世界区域内贸易的 96.77%)占该三个区域出口总额的 63.49%。

  [2] 陆月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社会科学家》, 2001 年第 6 期。

 [3] 蒋玲媛, 朱彤,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多极化, 《求是》, 2006 年第 14 期。

 进 口 口

 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极富争议的问题 一方面, 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的区域性特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 根据经济一体化理论, 区域一体化协定本质上是优惠协定, 区域内以减少贸易投资障碍为主的一体化措施可为成员国带来贸易量增加、 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现实的利益, 为了获得这些利益、 推动经济增长, 各国都在寻求与其它经济体实现一体化的机会, 经济一体化组织迅速增加。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果, 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 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内部贸易与投资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迅速发展表明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不断加强, 开放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

 但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的区域性特征又喻示,现今的经济全球化是有限的全球化, 并且, 如何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仍是极富争议的问题。

  四、 一体化的经济合理性 经济一体化有其经济学上的内在合理性。

 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已经证明, 基于比较优势和规模报酬递增这两大理由之上的自由贸易能极大地促进各国的生产效率和世界的总产出。

 当前, 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传递用于协调和管理世界各地生产的信息及其处理成本大幅下降, 组织国际分工的成本急剧减低。

 正因为如此, 各国有强大的动力参加这种国际分工。

 而且, 参加的国家越多, 平均成本可以降得越低。

 因为它们的产品可以面对更大的市场。

 采取闭关自守政策的国家必定只能以本国为市场, 各种产品的产量不可能很大, 因而平均成本必然很高, 根本无法同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相竞争。

 同时,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 各国间的依存度会逐步加强, 这将迫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 重要的有:

 (1) 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规模越大, 分工就越细,专业化的优势可以得到更充分发挥;

 (2) 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 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水平;

 (3) 竞争范围扩大, 竞争压力增加, 而竞争将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率;

 (4) 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加, 有利于资源的更有效配置;

 (5) 技术源的扩大促进技术进步, 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6) 一体化成员国之间可以进行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减少摩擦;

 (7) 就业、 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篇四: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本文对典型的资源性城市-乌海关于发展循环经济所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优势所在做了一些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乌海关于发展循环经济所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优势所在做了一些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乌海;循环经济

 众所周知,资源型城市广义上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狭义上我们把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 10%以上,采掘业产值规模超过 2 亿元,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在 5%以上的城市界定为资源型城市。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 , 目前我国各类资源型城市 118 个 , 占全国城市总数的 18% , 总人口的 1.54 亿人。这些城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数重要原材料[1]。而目前多数资源型城市赖以生存的资源由于常年的不科学的采伐方式即将枯竭,面对严峻现实,如果我们坐视无睹,等待我们必然是经济的日益衰败。活生生的例子发生在玉门,曾经的玉门随着油田的兴旺而繁荣,最多时城市人口超过 10 万,而时下的玉门,人口大量外迁,空置房屋成片拆毁,城市急剧萎缩,一派残败景象,纷纷抽身外逃的投资更渲染了这里的衰落。据估计,玉门将一直萎缩到 3 万人左右。人们相信,最后留守这座石油城的,除从事生产的石油工人外,绝大部分人口是无力搬迁的“老弱病残。玉川衰落正是由于过份依赖石油资源导致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当面临资源枯竭的现实时,没有及时转型,最终导致地方经济的全面瓦解。而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

 1 乌海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1 优势 一是相对的位置优势 。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和西北地区交会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还是“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开发运行的大通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是资源优势。矿产资源相对富集, 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有 37 种, 其中煤炭储量 2.4 ×10 8 t, 以优质焦煤为主, 占全自治区已探明储量的 60%; 制碱、熔剂、水泥、制镁优质石灰石储量 230 ×10 8 t; 在乌海周边 100 km 半径范围内

 还有太西煤、湖盐、石膏、芒硝和丰富的沼气。这些矿产都是发展化工、建材、能源工作的重要原料[2]。经过近 30 年的建设发展和改革调整, 乌海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资金四大产业为支柱的矿业经济体系, 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产业层次稳步提升,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此外, 黄河穿市而过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水资源。

 三是政策扶持的优势。乌海市曾先后被国务院、国家民委和体改委及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实验区”、“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全国矿区城市建设试点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1.2 存在的问题 一 人才严储备少、科技推动无力。资料显示 2003 年乌海市从事技术研发的科技人员只有192人, 且多数科研人员技术不过关,全市专利申请数仅为1件[3]。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 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而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发展。归根结底,人才的缺乏时核心。乌海是一座发展中的西部城市,外界普遍对乌海缺乏了解,这直接造成在人才招募工作上的步履维艰。另一方面,乌海市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科技人员大多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不考虑服务于乌海也是人之常情。最后,乌海市作为一座较新的城市,缺乏文化底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迷人风景线,没有其独特文化的城市必然不能吸引人才为其服务。

 二 生态环境脆弱, 环境污染严重。乌海市处于半荒漠的生态地域之中, 具有自然生态系统脆弱, 调节和恢复能力先天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污染物总量的刚性增长, 传统的能源、资源开发型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方式对城市及工矿区环境形成“结构型”的污染, 成为乌海市当前的主要污染特征。另外, 工矿区工业污染、城区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乌海市并存的三大主要环境问题。目前,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 12 个盟市中大气环境质量唯一处于重度(五级) 污染的城市。据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表明,乌海空气中氮氧化合物超标率为1.95%,对此中央二台做过报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水污染问题也依然严重,据调查黄河乌海市段多项指标超标,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

  三 资金储备有限。资金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保障, 成为制约乌海市工

 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乌海市财政对经济的支撑力相对不足。资料显示,2007 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90 亿元, 同期地方财政收入为 20.6 亿元, 仅占 GDP 的 10.8%, 地方可支配的财力很少。同时融资能力较弱, 欠缺吸引市外投资和民间资金的明显优势[4]。

 四 行业缺乏统筹规划,政府行政效率不高。各级政府都有招商引资的任务,都可以审批立项,导致多头审批。2005 年关停的 32 家焦化企业,审批部门分别为计委、经委、发改委、乡镇企业局等。由于审批条件逐级放宽,门槛儿逐步降低,一些工艺技术水平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的小企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被引了进来,引进后为了降低成本又疏于管理,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致使乌海市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环境压力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五 煤炭、土地及水资源日益紧缺,势必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乌海市煤炭资源储量经核查为 24197 亿吨, 其中保有储量为 10143 亿吨。据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率只有 30%。按此计算, 乌海煤炭资源的可开采年限只有20 年[5]。另外煤炭开采.、洗选、炼焦、发电需要大量的水,而乌海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全年可利用水资源 1.64 亿吨,已超采 0.69 亿吨,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造成乌海市地下水位下降了 12.7 米。

  六 经济发展粗放经营, 资源利用不合理且消耗严重。乌海市工业产品构成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 及经初加工的原材料(焦碳、电石、烧碱、PVC、硅铁等) , 工矿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能耗、物耗的原料工业多, 经济模式为资源型、粗放型、内向型, 精加工工业少, 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另外, 乌达煤田历经 40 多年的自燃, 目前已形成了 34619 万平方米的火区, 累计自燃3026 万吨煤炭, 并且使 5087 万吨煤炭滞销。煤田大火的存在, 不仅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损失, 而且严重污染了乌海乃至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 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七 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较低,技术装备落后。乌海大多数煤炭企业依然采用卷柱式开采,技术装备落后,工业落后,回采率不足 20%。电力企业装机容量普遍较小,单位耗能较高。乌海市冶金行业如按照国家政策现有的 17 家 20 万吨焦化厂无一家符合规定,这些企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乌海市发展循环经济对策概述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应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错误观念。煤炭资源型城市,主要问题是资源有限、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从城市实情出发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从产业角度来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工业模式、循环型第三产业模式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产业模式等四类。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工业生态整合模式(包括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清洁生产模式、产业间多级生态链连接模式、生态农业园模式、家庭型循环经济模式、可再生资源利用为核心的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商业化回收处理模式等

 3 浅谈乌海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 乌海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分析四个小层面即对企业、产业、区域和社会层面,四个层面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行业促进、区域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验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这也符合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一是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三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四是着力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6]。下面我们分别从四个层面分析具体的对策。

 一 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对策分析企业循环经济是单个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它以企业个体为行为载体呈点状展开。企业循环经济是区域以至全社会循环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细胞。乌海市的企业应当树立绿色发展观和绿色经营管理的理念。例如,煤炭企业来说应当大力推广绿色开采技术,绿色开采技术是指“煤矿井下原生矸石充填与开采一体化技术”,就是利用煤矸置换技术,实现矸石不升井、地面矸石零排放的矿山“绿色开采”,同时有效解放了矿区“三下”(建筑物、铁

 路、水体)

 压煤,这样的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限,对于环境来说是一种最大化的保护。

  二 产业层面:发展产业循环经济,一是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促进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二是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力度。日本围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即环保产业取得了较高的收益[7]。笔者拙见,乌海市应从工业和农业两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1. 工业循环经济对策: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的一个区域系统[ 8 ] 。,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乌海市由于天气干燥葡萄与西瓜品质优产量大, 尤其是地处沙漠地带,如以色列的沙漠农业开发的品质很高的水果远销欧洲, 据资料显示占领了欧洲水果市场的 40%, 因此利用沙漠发展种植业和农林产品深加工业前景广阔。另外也可探索农产品原料→加工产品→废弃物→再利用→新产品的循环经济链条,构建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工业园区。

 2. 农业循环经济对策:发展多层次的农业循环经济。乌海市应多层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一是农产品生产层次→清洁生产;二是产业内部层次→物能交换;三是产业间层次→废弃物资源化;四是农产品消费过程层次→物质能量循环;五是社会循环过程→农业生态产业链网。

 三 区域层面 区域循环经济是在企业、园区、产业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在区域内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实施的循环经济,是社会循环经济的基础。天水市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就要大力发展县域生态示范区及进一步创建生态县、生态市。生态县、生态市和生态省建设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延续与提升,是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载体。此外要大力建设绿色社区。社区是建设和发展循环型城市的重要实践平台, 既要建设硬件设施,又要建设软件设施。

 四 社会层面 社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在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

 循环经济。即通过废旧物资的回收、再生利用体系,实现消费过程中和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8]。就是要建立起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循环型社会”。循环型社会发展模式是宜居城市的理想类型。

 1. 发展两种产业(静脉产业和环保产业)静脉产业主要包括废弃物回收、再资源化、最终处置和再生资源销售四种,是未来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发展静脉产业,应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培育市场,政府采购;加大投资,技术支持;政策扶持,全民参与。发展环保产业是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天水市的环保产业刚刚起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应纳入计划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科技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考核激励,加大宣传力度。

 2. 发展两种循环经济(能源循环经济和水循环经济)。发展途径及措施有:制定发展战略;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利用效率;加强体制创新,倡导大力节能。乌海市是一座极度缺水城市, 水循环经济是缓解水资源日益短缺以及遏制水环境恶化的根本手段。应制定综合规划,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开发节水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收集雨水和中水回用。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1. 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矿区主产品煤炭为起点的生态工业链,既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产业链内容,又是发展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类生态工业链的基础和前提。要使从原煤—精洗煤—煤泥—煤泥水循环—洗矸石—煤矸石和煤泥发电的生态工业链条的经济产出最大,就必须加大煤炭深加工的力度。

 2. 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煤矸石发电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一直积极推广。对于煤矸石发电,由于燃用煤矸石热值低,导致发电成本高,规模效益难比大电厂,竞价上网没优势,国家要有鼓励的优惠政策。建设煤矸石电厂,不仅可以解决煤矿用电问题,更重要的是为煤矿解决了煤矸石污染占地问题,解决了矿井水的问题,可以把矿井水集中处...

篇五: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 07 REGION 区域碳达峰背景下内蒙古乌海及周边地区转型发展路径探析改革开放以来,依托相同的资源禀赋、相似的政策环境和类同的开发模式,在内蒙古乌海及周边地区形成了涉及三个盟市7 个园区、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为重点的规模庞大化工产业集群,成为内蒙古西部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区域增长极。同时,由于这一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强度较大,造成了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低端同质、各行政主体之间恶性竞争等问题。在国家 2030 年实现碳达峰的大背景下,促进乌海及周边地区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且十分急迫。一、乌海及周边地区转型发展的现状(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乌海市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延伸发展,主要工业产品由最初的几个发展到 5 大系列 50 多种,原煤、焦炭、电石等初级产品不断向煤焦油、医药中间体、新型建材等深加工产品延伸,形成了“煤—电—化—新”“石灰石—电石—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等多条循环产摘

 要 :内蒙古乌海及周边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需要在国家引导、地方推动、企业实施等方面综合改革。本文重点从优化空间格局、增长方式转变、生态环境治理、技术进步、协同发展角度探索乌海及周边地区转型发展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 :碳排放峰值

 绿色转型

 协同发展业链,推动国家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为主的新兴产业,卡博特、建龙万腾等一批引领示范项目快速落地,形成硅材料、碳材料、特种PVC 材料、玻璃纤维材料、冶金材料等多元产业集群,成为转型发展的新支点。打造“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和“氢经济示范城市”,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推进化工氢能源生产。阿拉善高新技术开发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将内生培育和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建设了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产业项目和创新平台,形成了“企业内小循环、产业链中循环、园区内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构建起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格局。鄂尔多斯棋盘井(蒙西)工业园区实施多晶硅等 57 项技术升级改造,现已形成煤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煤——电—冶金、三废循环再利用和物流供应链 6 条产业链,建设国内最大的氯碱化工和铁合金生产基地、萘系生产基地,打造全区最大 PVC 生产基地。(二)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作为全国首部协同立法,于 2020 年1月1日施行。乌海及周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以来,实施治理项目251项、投入资金 31.6 亿元。乌海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 81.1%,同比提高1.6 个百分点;细颗粒物 PM2.5年均浓度 30 微克 / 立方米,达到了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区内采矿权清理整顿,进行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完成 166 个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 51个钢铁、焦化重点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项目。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强水质监测保护,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和库区清淤,实施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源地保护地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三)协同推进改革开放乌海及周边地区以“呼包银榆”区域合作框架为基础,在文崔 波

  张立君

 58区域 REGION 北方经济化旅游、生态环保、商务金融、民生保障等领域加强合作,实施重点项目,拓展合作范围。实施环乌海湖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蒙宁六城十八园(区)铁路环线项目,启动低碳工业园区货运铁路规划,稳步推动“公转铁”工作。依托策克、甘其毛都和乌力吉口岸,打造蒙古煤大宗产品交易平台。成功举办自治区第三届蒙商大会等重要会展活动。

 二、乌海及周边地区转型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乌海及周边地区积极推动转型发展,深化多领域合作,但诸多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区域发展协同性、联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缺乏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区域内各级政府、园区之间,分属不同地区行政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管理。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雷同,管理相对粗放、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产业合作的规模、范围和水平层次较低,产业链条上、中、下游配套关系发展不充分,存在争项目、争资源等现象,不能发挥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环境资源制约明显。随着国家新《环保法》的实施以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周边的 7 个工业园区的支柱产业仍以煤化工、精细化工、金属冶炼、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主,园区分布集中,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问题突出。作为区域发展核心的乌海市地域面积较小,空间受限,虽然有较好的化工产业基础,却难以承接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的教育、医疗、科技、社会保障等主要公共服务领域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区域内城镇、工业园区与城市功能的布局不配套,存在企业办社会、园区办社会的现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善,运输能力总量不足。棋盘井工业园区到乌海西站只有40 公里,由于铁路运力不足,90% 的物资依靠公路运输,区间收费站设置较多,道路拥堵,平均周转时间在 24 小时以上,严重影响流通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三、乌海及周边地区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一)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由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发展规划要求,针对地区经济、产业、能源和碳排放作出规划,具体落实地区发展战略。编制区域性“三线一单”和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区域环境承载力、排污总量、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城市间及工业园区对城市相互影响等因素,科学管控产能总量,合理规划产能建设,适度调整区域内部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提升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二)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资源优势,重点支持焦炭、PVC 等生产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升级、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步伐,努力保持在同行业的技术领先性,同时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合,统筹优化区域产能配置和产业链衔接,拓展市场,提高产能利用率,打造国内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产业基地。研究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引导企业通过实施绿色管理和开发绿色科技,提高自身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循环经济,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三)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否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的绿色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乌海及周边地区能源消耗总量过高,要着力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做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和能源管理水平升级。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生产使用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系统全产业链低碳转型。(四) 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划任务,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592021 07 REGION 区域荒漠化治理挺在前面,与上下游地区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严格限制开发生态脆弱地区,实施河道、滩区和流域综合提升治理,逐步完善水沙调控机制,积极解决乌海湖泥沙淤积问题,全力保障黄河安澜、水清河晏。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主动性,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知行合一。(五)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统筹协调、积极合作,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同时对制度政策做出安排,促进区域内要素充分流动,实现经济共同发展。加大力度扶持乌海市优质医疗、精品教育和科技创新资源发展,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人口和产业集聚,形成发展合力和竞争新优势。作为国内首批实现碳达峰的地区,京津冀地区一直在探索低碳转型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体现了示范、带动和创新价值。京津冀三地区通过经济、产业和能源结构的优势互补,制定相关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推动地区产业转型与能源升级,从而更早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改善环境质量。乌海及周边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率先实现碳达峰不仅符合国家整体规划和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目前全国减排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先进经验,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低碳技术和新能源企业向本地区转移,带动企业绿色转型。政府对转移企业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当地绿色发展带来机遇,提供支撑,引领内蒙古西部地区整体、快速、协调、绿色发展。参考文献 :[1] 赵云平,司咏梅.定位、路径、机制多方入手 , 推动乌海及周边地区转型发展 [J]. 北方经济 ,2020,(8).[2] 白泉 . 双碳目标关键举措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J].电力设备管理 ,2021,(3). [3] 白泉.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 [J]. 中国经贸导刊 ,2021,(3).[4] 白泉 . 打通产供储销体系堵点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 [J]. 中国能源 ,2021,(3).[5] 张莉莉 . 扎实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第62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综述[J].北方经济 ,2020,(8).[6] 林瑞琴 . 乌海及周边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J]. 北方经贸 ,2019,(7).[7] 李存荣 . 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J]. 今日财富 ,2016,(9).[8] 李志萌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江西绿色发展 [N]. 江西日报 ,2021-04-14.[9] 张旭 , 邱岳 . 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甩掉“污染包袱”[N]. 鄂尔多斯日报 ,2017-02-06.[10] 本刊编辑部 .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J]. 中国能源,2021,(1). (作者单位 :1.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合作局 ;2.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

  责任编辑 :康伟

篇六: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性声明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内墓直太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乏|趔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内蒙古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 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也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

 作者今后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 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 若用于h发表论文, 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二垃指导教师签名:日日期:

 内蒙古西部“小三角” 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摘要L在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建设西部经济区、 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 内蒙古乌海市与周边的鄂尔多斯市棋盘井和蒙西地区以及阿拉善盟的乌斯太地区所组成的西部“小三角’ ’ 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目前还处于自然发育阶段, 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形成了产业结构重叠、 资源配置低效、 市场建设无序、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跨地区的问题。

 因此, 如何在更高层次、 更广范围寻求实现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从而实现“小三角"区域的整体优化和升级, 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政策和机制的视角, 从推进“小三角"区域一体化着眼, 从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和区域政府合作等方面的理论入手, 分析当前制约“小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不够强大, 受行政区划分割影响各地方政府合作, 区域内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 并提出了增进一体化发展共识、 加快建设聚集功能和服务功能较强的区域中心城市、 建立“小是三角’ ’ 区域一体化组织和政府间协调合作机制、 利益调节机制、 适度调整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对于推动“小三角’ ’ 区域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培育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小三角", 区域一体化, 区域中心城市, 政府合作机制

 T h eR e se a r c h o fP r o m o tin gth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 ” S m a llT r ia n g le "o fR e g io n a l In teg r a tio ninW esternIn n e rM o n g o liaA B S T R A C TIn t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b u ild in gth e w ester n e c o n o m ic z o n e a n dp r o m o tin greg io n a l In teg r a tio nin In n erM o n g o liaA u to n o m o u sR eg io n , th e’ ’ sm a ll tria n g le¨eco n o m ic z o n eis co n stitu tedb y W u h a iC ity , O r d o sQ ip a n jin ga n d A la sh a nU sta rea , its in teg ra tio n p r o ce ssis still in th e n a tu ra ld e v e lo p m e n ta l sta g e. W ithr a p ide c o n o m icd e v e lo p m e n tin th er eg io n , th ein d u stria l str u c tu r e iso v e r la p p e d , th ea llo ca tio n o f r e so u r c e s isin ef f icien t, th em a r k etd ev elo p m en tisd iso r d e r ly ,th ee n v ir o n m e n ta lp o llu tio nisserio u s, a n gaserieso fo th erreg io na lp ro b lem s.T h e r e f o r e , h o wto a ch ie v e ef f ectiv ein teg ra tio na t ah ig h erlev el a n d b r o a d e rsc o p e , a n drea lizeth eo v era llo p tim iz a tio na n du p g r a d in gf o rth e "sm a lltria n g le¨a r e ab e c o m e sac u r r e n tp r o b le mto b e so lv ed .W ithth ea n a ly siso fp o licies, sy stem s, f ro mth ep er sp ectiv eo fp r o m o tin gth e” S m a llT ria n g le"o fr eg io n a l in teg ra tio n , f ro mb u ild in gth ereg io n a lc e n te rcitya n dreg io n a l g o v e m m e n ta l c o o p e r a tio na n d o th erth eo ries, th e p a p e r a n a lyzescu r r en tm a jo rproblem so fco n str a in tin gr eg io n a l in teg ra tio no fth e” S m a llT riang le¨ . atp r e se n t,u r b a n a g g lo m era tio na n d th er eg io n a lcen ter o fra d ia tio n is n o tp o w e r f u len o u g h ,lo ca l g o v ern m en ts’ C O - o p era tio nis a f f ectedb yth ea d m in istr a tiv ed iv isio n s,a n d ef f ectiv e C O o rd in a tio n m e c h a n ism sa r e la ck w ith in th e r e g io n . T h is p a p erp r o p o se sth estra teg iesa n d r e c o m m e n d a tio n s o fp r o m o tin gth einteg ra ted

 d ev elo p m en ta lco n sen su s, a cceler a tin gth eco n str u ctio no fr eg io n a lcen tra l cities w ithm o r ep o w e r f u la g g r e g a tio nf ea tu resa n dser v ices, b u ild in gth eIn teg r a tio no r g a n iz a tio na n din ter g o v em m en ta lco o r d in a tio na n dco o p e r a tio nm ech a n ismo fth en sm a lltria n g le” , in terest a d ju stm en t m ech a n ism ,a n d a p p r o p r ia te a d ju stinga d m in istra tiv e d iv isio n s. T h is h a sim po rta nt p ra ctica l sig nifica ncea n d a certa inr ef er en ce v a lu e f o rp r o m o tin gth e” sm a llT ria ng le’ ’ reg io n蠲a w h o le , c o o r d in a te da n dsu sta in a b led ev elo p m en t, cu ltiv a tin gan e wg r o w thp o leo feco n o m ic a n dso cia ld e v e lo p m e n tin In n e rM o n g o lia .K e yw o r d s:

 In n e rW est¨ S m a llT ria ng le¨ , R eg iona l In teg ra tio n , R eg io n a lC en tr a lC itie,th eG o v e r n m e n tC o - o p e r a tio nM e ch a n ism

 目录引言………………………………………………………. . 1(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3(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j………. …. . …………. . 6( 四)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 7(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13一、 内蒙古西部“小三角静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14( 一)内蒙古西部“小三角” 区域的基本情况………………. …………. . 14( 二)内蒙古西部“小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 ………. 20( 三)内蒙古西部“小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21二、 内蒙古西部搿小三角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 24( 一)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及辐射作用不强………………. …………. . 24( 二)要素市场割裂阻碍区域合作……………………………………. 24( 三)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 25( 四)基础设旌共享能力较差………………………………………. . 25( 五)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 . :

 ………………. 25( 六)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一………. . 26( 七)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污染较严重…………………………………26三、 制约内蒙古西部“小三角刀区域一体化发展因素分析…………………. . 27( 一)区域一体化发展没有形成高度共识………………………………. 27( 二)缺乏区域整体发展规划…………. . ……………………………27( 三)区位边缘性导致区域中心城市欠发达………………. ……………. 28( 四)缺乏区域一体化组织和协调合作机制…………………………. …. 28( 五)行政区域管理制度造成行政区经济. j………. ……………………. 29( 六)缺乏一体化的利益调节和激励机制………………………………. 29( 七)政绩追求使地方政府急功近利………………………………. …. 29

 ( 八)区域内行政区划不合理………………………………………30四、 推进内蒙古西部“小三角刀区域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 31( 一)增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共识……………………………………. 3l( 二)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32( 三)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 . 33( 四)建立区域一体化组织机构………………………………. . …. . 34( 五)建立区域协调推进机制………………………………………35( 六)建立利益调节和激励机制……………………………………. 36( 七)强化区域合作考评约束机制………………………. …………. 37( 八)适度调整区域内行政区划……………………………………. 38结语…………………………………. …………………. . 39参考文献………………………………………………………4 0致谢………………………………………………………4 2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M P A )学位论文引言内蒙古西部以乌海、 乌斯太、 棋盘井和蒙西为主体的“小三角"经济区域是连接国家规划的“呼包银’ ’ 经济带和蒙、 宁、 陕、 甘经济区的重要节点, 交通便利, 资源富集, 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优势突出, 城市化水平较高, 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重化工产业聚集区和先行区, 在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国内外区域化发展势头强劲, 内蒙古自治区全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作为内蒙古西部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的“小三角” 区域, 如何促进该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更高水平、 更优效益的发展, 培育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小三角"区域虽然人缘相亲、 地缘相近、 业缘相连, 但是行政区划分割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集中表现为各自为政、 重复建设、 恶性竞争、 产业结构趋同、 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较重等等, 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相邻其他地区的强势竞争, 迫切需要深入分析制约“小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因素,通过有针对性的采取行政、 经济、 制度等方面的措施加快一体化进程, 来统筹解决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各种问题, 进而促进整个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把地理位置相邻、 社会经济特点接近的地区联合起来, 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当前, 区域化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例如以广州、 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区域、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和以北京、 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区域, 这三个区域通过推进一体化进程相继创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腹地, 呼包银地区已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的重点经济区域, 成为后十年西部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十年内,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M P A )学位论文国家确定了关中天水、 成渝、 北部湾三个重点发展区域。

 这三个经济区为西部大开发注入强大动力。

 同时其经济发展速度在西部大开发第一个十年间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中, 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极, 呼包银地区作为重点区域, 不但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文件中, 在《西部大开发搿十二五"规划》 编制时, 也将把呼包银地区的地位明确为西部发展的战略高地。基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自身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考虑, 20 10 年,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提出要以呼包鄂为核心打造西部经济区, 并编制完成< 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20 10 . 20 20 )}, 该规划被视为呼包鄂一体化发展的“升级版"。

 规划涵盖呼包鄂、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盟7 个盟市38 个旗县市区, 覆盖西部4 3%的土地面积与7 6%的人口。

 七盟市要力争打造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 新型化工基地、 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同时打造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牧业基地。

 在城镇发展方面, 构筑以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为中心城市, 乌海、 临河、集宁为次中心城市, 县域小城市、 小城镇为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

 呼、 包、 鄂三市中心城区人口从目前的39 0 万人增加到20 15年的4 60 万人以上; 乌海、 临河、 集宁次中心城市城区人口由14 0 万人增加到17 0 万人左右; 培育15个10 万人以上的小城市。

 内蒙古希望借呼包鄂三地之力, 辐射周边四盟市, 一方面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内蒙古西部经济区, 另一方面为内蒙古经济发展寻找出路①。作为内蒙古西部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以乌海市中心为半径轴心, 方圆不足50 公里范围内, 从搿十五"初期开始规划建设了乌达、 西来峰、 千里山、 蒙西、 乌斯太、 棋盘井6个自治区重点工业开发区, 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全区重点工业开发区前列, 形成了内蒙古西部“小三角’ ’ 经济区, 有望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煤化工、 盐化工基地, 同时, 也形成了以乌海、 乌斯太、 棋盘井和蒙西为主体的“小三角"区域城镇体系。

 统筹“小三角"地区的发展,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城乡发展规划, 彻底解决目前已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 这对事实上已经形成的自治区西部以乌海为中心的“小三角"地区和建设内蒙古西部区域中心城市, 促进自治区的整体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同时, 对于探索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 镇)群落( 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盟市产业重定位, 内蒙打造“西部经济区” [ h 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 - 7 - - 30.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M P A )学位论文(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国内关于区域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从国内外研究成果看, 多数研究是从政治学、 公共财政学或行政管理等角度切入。

 政治学角度主要探讨区域合作对政府间权力的划分、 地方自治所造成的影响; 公共财政学角度主要论述区域合作时, 财物的分担、 服务的提供等应采用何种方式较为适宜; 行政管理角度则专注于区域合作时所需的方案管理、 协商、 系统变革等方面, 寻求最佳管理模式。

 许多学者不局限于某一角度, 而是跨学科的综合各家所长, 尤其是结合经济学上的定量分析法或是博弈理论分析法, 以求得出最全面的结论。

 在公共行政学学界, 由于区域合作往往涉及到中央与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学者多以府际关系的视角来探讨区域合作的研究。目前学界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主要缘起于“十六大修以来宏观整体战略的实践。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建立统一、 开放、 竞争、 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成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珠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等地区的带有创新意义的区域局部发展兴起及其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都为学界提供了基础性的研究资料。

 学者们通过总结, 从中得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研究路径, 梳理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和学术性的观点, 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性。

 例如,中山大学陈瑞莲教授的“区域公共管理理论", 中山大学张紧跟博士的“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协调研究", 上海交通大...

篇七: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概要 NAFTA的成功建立,成为十年来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国际间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否通过自由贸易实现经济的共同增长、迈向经济一体化的疑问基本得到消除。的成功建立,成为十年来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国际间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否通过自由贸易实现经济的共同增长、迈向经济一体化的疑问基本得到消除。

  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美、加、墨三国由于取消贸易壁垒和开放市场,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高。十多年来,北美自由贸易区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美、加、墨三国由于取消贸易壁垒和开放市场,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高。十多年来,北美自由贸易区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FDI)、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等。)、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等。

  首先,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直接投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自生效以来,由于关税的减免,有力地促进了地区贸易的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经过首先,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直接投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自生效以来,由于关税的减免,有力地促进了地区贸易的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经过10 年的发展,NAFTA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额增长迅速,三边贸易额翻了一番,从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额增长迅速,三边贸易额翻了一番,从1993 年的3060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增长到2002 年的6210 亿美元。由于NAFTA提供了一个强大、确定且透明的投资框架,确保了长期投资所需要的信心与稳定性,因而吸引了创记录的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个强大、确定且透明的投资框架,确保了长期投资所需要的信心与稳定性,因而吸引了创记录的直接投资。2000 年,NAFTA三国之间的三国之间的FDI 达到了2992 亿美元,是1993年 年1369 亿美元的两倍多。同时,从NAFTA区域外国家吸引的投资也在增长。区域外国家吸引的投资也在增长。

  目前,北美地区占全球向内FDI 的23.9% 和全球向外FDI的 的25%.其次,发达国家继续保持经济强势地位。自由贸易区内经济一体化加快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交往和产业合作,其中美向墨西哥的出口增加了一倍多,从其次,发达国家继续保持经济强势地位。自由贸易区内经济一体化加快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交往和产业合作,其中美向墨西哥的出口增加了一倍多,从511 亿美元增至1072亿美元。自由贸易区还强化了各国的产业分工和合作,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协议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提高了各国产业的竞争力。如墨西哥、加拿大的能源资源与美国互补,加强了墨西哥、加拿大能源生产能力。特别在制造业领域,墨西哥的人力资源与美国的技术资本互补,大大提高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使美国将一些缺乏竞争性部门的工作转移到更有竞争性的部门,把低技术和低工资的工作转变为高技术和高工资的工作。在如汽车、电信设备等美国许多工业部门都可以看到这种就业转移的影响。在美国汽车工业中,亿美元。自由贸易区还强化了各国的产业分工和合作,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协议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提高了各国产业的竞争力。如墨西哥、加拿大的能源资源与美国互补,加强了墨西哥、加拿大能源生产能力。特别在制造业领域,墨西哥的人力资源与美国的技术资本互补,大大提高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使美国将一些缺乏竞争性部门的工作转移到更有竞争性的部门,把低技术和低工资的工作转变为高技术和高工资的工作。在如汽车、电信设备等美国许多工业部门都可以看到这种就业转移的影响。在美国汽车工业中,1994 年以来整个就业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NAFTA之前的年份。以至美国缅因大学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彼得之前的年份。以至美国缅因大学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莫里奇在谈到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时指出:“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可能是在一种促进竞争力的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关键因素。”莫里奇在谈到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时指出:“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可能是在一种促进竞争力的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关键因素。”

  再则,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一般认为,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是最大的受益者。加入再则,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一般认为,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是最大的受益者。加入NAFTA以来,墨西哥与伙伴国的贸易一直增长迅速,从以来,墨西哥与伙伴国的贸易一直增长迅速,从1993 年至2002年,墨西哥向美国和加拿大的出口都翻了一番,变化最明显的是墨西哥在美国贸易中的比重,其出口占美全部出口的比重从年,墨西哥向美国和加拿大的出口都翻了一番,变化最明显的是墨西哥在美国贸易中的比重,其出口占美全部出口的比重从9.0% 上升到13.5% ,进口从6.8% 上升到11.6%. 墨西哥与NAFTA伙伴国的贸易占其总GDP 的比重,从1993 年的25%上升到2000 年的51%.墨西哥在加入协定后,其进口关税大幅度下降,对外国金融实行全面开放,加上拥有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使大量外国资本流入墨西哥,墨西哥在加入协定后,其进口关税大幅度下降,对外国金融实行全面开放,加上拥有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使大量外国资本流入墨西哥,FDI 占国内总投资的比重从1993 年的6% 增长到2002年的11% ,到2001 年,墨西哥的年均累积FDI 已达到1119 亿美元。

  最后,合作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NAFTA南扩趋势明显,有关成员国在2005 年1 月1日前完成了美洲自由贸易区(日前完成了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谈判。在)的谈判。在NAFTA 中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除了把NAFTA看作增加成员国贸易的手段外,还把NAFTA看作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以及向美洲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扩展的重要工具,因此美加两国和墨西哥签订的协议在很多方面都是样板性的。随着“看作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以及向美洲和全球贸易自由化扩展的重要工具,因此美加两国和墨西哥签订的协议在很多方面都是样板性的。随着“9.11”之后美国贸易政策变得更加外交化,之后美国贸易政策变得更加外交化,NAFTA已成为美国实现区域贸易对外扩张的样板,开始向已成为美国实现区域贸易对外扩张的样板,开始向FTAA 扩展。

 分析 区域合作能保持使发达地区保持国际竞争力。十多年的发展证明,发达地区想要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最重要是使本地区一直处于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地位,极力避免边缘化。保持区域经济的主流地位就必须融入某个区域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应尽量在这个大区域中证据重要地位或者核心地位。区域合作能保持使发达地区保持国际竞争力。十多年的发展证明,发达地区想要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最重要是使本地区一直处于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地位,极力避免边缘化。保持区域经济的主流地位就必须融入某个区域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应尽量在这个大区域中证据重要地位或者核心地位。

  区域合作以经贸为主,通过协议循序渐进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由于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有关协议国对实现区域内自由贸易采取了以合作协议来逐步推进的方式。各协议国签订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消除关税和削减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便利和贸易有关的投资,以及实行原产地原则等,还包括劳工(区域合作以经贸为主,通过协议循序渐进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由于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有关协议国对实现区域内自由贸易采取了以合作协议来逐步推进的方式。各协议国签订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消除关税和削减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便利和贸易有关的投资,以及实行原产地原则等,还包括劳工(NAALC)、环境()、环境(NAAEC)等附属协定。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主要协议条款规定在)等附属协定。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主要协议条款规定在10年内逐步消除所有贸易和投资限制,对几个敏感行业的过渡期为年内逐步消除所有贸易和投资限制,对几个敏感行业的过渡期为15年。这是一个复杂的国际协议框架,它提供了一整套的规则和制度框架来管理三国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同时提供了吸纳新成员和采用新的争端解决程序的机制,这是先前其它国际经济协定中都不具备的。这样一种事先确定制度和法律框架的合作,对我国的跨区域合作是有借鉴意义的。年。这是一个复杂的国际协议框架,它提供了一整套的规则和制度框架来管理三国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同时提供了吸纳新成员和采用新的争端解决程序的机制,这是先前其它国际经济协定中都不具备的。这样一种事先确定制度和法律框架的合作,对我国的跨区域合作是有借鉴意义的。

  区域合作注重产业一体化中的分工协作。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纳入一个产业一体化中的分工协作体制。最明显的是加拿大的原材料、墨西哥的劳动力与美国的技术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以美国为轴心的生产和加工一体化。其中美、加生产一体化主要表现为水平的产业内分工,如两国在飞机和汽车制造、钢铁、食品加工、化学品和布料加工业等形成了更密切的产业内联系。而美墨生产一体化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汽车和服装这几个行业,带有明显的垂直的产业内分工的特点,主要是美国将零部件运到墨加工后再返回美国。这种产业一体化中的分工协作体制使各国的产业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这对我国的跨区域合作是很有启示的。区域合作注重产业一体化中的分工协作。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纳入一个产业一体化中的分工协作体制。最明显的是加拿大的原材料、墨西哥的劳动力与美国的技术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以美国为轴心的生产和加工一体化。其中美、加生产一体化主要表现为水平的产业内分工,如两国在飞机和汽车制造、钢铁、食品加工、化学品和布料加工业等形成了更密切的产业内联系。而美墨生产一体化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汽车和服装这几个行业,带有明显的垂直的产业内分工的特点,主要是美国将零部件运到墨加工后再返回美国。这种产业一体化中的分工协作体制使各国的产业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这对我国的跨区域合作是很有启示的。

篇八: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日期:2014-08-08作者简介:安桂珍(1968-),女,内蒙古商都县人,高级农业经济师、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乌海市现辖有 5 个农业镇,5 个涉农社区,13 个行政村,4.2万农区居民。

 农区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1.2 万元,蔬菜春季种植面积 560 多 hm2,葡萄种植面积 1 600 hm2,全市牲畜总头数 15.3万头只、 产量近 1 万 t, 池塘养殖面积60 hm2、 水产品总产量360t。

 涉农规模化企业 60 多个,涉农中介组织 21 个。

 土地规模化流转面积近 1 133 hm2。1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乌海作为农业城郊型城市,2004 年在自治区率先实施了以“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城乡一体化改革,自此,农民在子女入学、入托、参军、就业、低保等诸多方面和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2006 年,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 在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基础上, 及时调整城乡一体化改革方案,提出与城乡一体化改革同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乌海特色社会主义新农区目标,确定了“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城乡一体化及新农区建设八字方针,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将产业发展定位为大力发展“葡萄、蔬菜”两大主导产业,适度发展养殖业。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以来,农区贫困人群纳入低保 3 376 户5 891 人,标准也由 220 元提高到 570 元,基本实现了农区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全覆盖目标。

 农区应参加养老保险人员 26 805 人,已参保 8 993 人,未参保 17 812 人。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农区居民已办理参保续保 21 604 人。

 农区学生补贴由“两免一补”发展到 “四免一补”。

 依据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及新农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通电话行政村的比例、农户自来水到户率、有线电视到村率、恩格尔系数、村党支部建设达标率等指标已实现目标,均达到 100%。

 2014 年乌海市提出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实现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即:危房改造,饮水安全,进出村道路硬化,农电设施,电视发射和通讯网络设施,学校—校舍危房改造,每个行政村建一个标准卫生室,升级文化活动室,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工程,健全养老、低保、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1-2]。2提升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2.1农业生产水利及道路状况较差多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沿岸扬水站布局不合理,灌区排水困难,造成土地严重盐渍化,不但浪费水资源,还占用了有效土地面积。

 2006 年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但村内油路少,通往生产区域的道路状况依然很差。2.2农业规模化程度低,结构不合理乌海单家独户的经营形式占主导地位,蔬菜种植分散,规模化程度低;葡萄种植逐步呈规模化趋势;养殖业呈小型规模化;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仅为 43%,生产效率不高,农民增收较慢。葡萄这个优势特色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凸显, 种植面积仅有 1 300 多 hm2,粮油作物种植面积 5 300 多 hm2,基于乌海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粮食产量较低,靠黄河水灌溉种植成本较高,与市场看好的葡萄相比种植面积反而较大;蔬菜种植收益较高,但蔬菜年春季播种面积仅 560 多 hm2,仅能满足全市约 50%的需求。

 种植业结构亟须调整。2.3涉农龙头企业及中介组织的带动作用尚未显现现有的涉农企业多数规模小, 带动农户少, 土地流转缓慢。

 专业化合作组织和协会虽然有 21 家,但真正发挥职能作用的较少, 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发展需求, 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更加缺乏,产业链条短,导致农产品生产基地难以巩固扩大。

 销售渠道无保障,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受到制约。2.4原厂矿农副业基地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人员享受不到相关惠农政策乌海农业起源于厂矿农副业基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厂矿的变迁, 原厂矿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人员劳动关系脱离了厂矿,目前这部分人员因不属于乌海农区居民难以享受相关惠农政策。2.5农区与城区居住及环境条件差距大农区居民居住条件大多以砖木结构为主, 人均居住面积26m2。

 仅有 10 多个村房屋统一规划建设,村容村貌较好;其余村庄房屋建设零乱破旧,缺乏统一规划,柴草、烟煤、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牲畜棚圈乱搭乱建,环境卫生条件差。

 目前,农区主要以燃烧柴草、 烟煤等取暖煮饭,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煤价走高,污染严重的煤泥又成为农区居民主要能源。

 而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32m2,基本实现了居住统一规划,设施配套齐全,环境干净整洁的目标。提升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对策探讨安桂珍(乌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乌海016000)摘要:乌海市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城市,农业人口仅占全市总人口的 10%,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经济综合能力强。

 2004 年乌海市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历时 10 年,城乡一体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农区居民收入,改善农区居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文章在分析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乌海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对策。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10.3969/j.issn.1007-0907.2014.05.060文章编号:1007-0907(2014)05-0124-02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5):124~125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农区与城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差距大多数农村基本没有排污、垃圾处理、公厕以及其他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村内道路和环村道路多是土路和砂石路,部分村有简易油路,只有极少数的村实施了亮化工程。

 城区高楼林立,排污、垃圾处理、绿化、硬化、亮化一应俱全,城乡差距较大。

 2003年乌海市取消了农村信用社,农民贷款难。农区科技服务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3提升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对策3.1以“转移、减少、集中、富裕”八字方针为宗旨,进一步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抓住当前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的有利时机,以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为切入点,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定位农区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农区要基本建成农电、电视发射、 通讯网络以及生产设施配套齐全; 房屋建筑整齐新颖,卫生室、文化室和党员活动室齐全;给排水系统完善,饮水安全;生产道路畅通,村内道路平坦硬化;房前屋后、道路两侧以及村四周有树、有草、有花,有水冲户厕,有公共垃圾处理场所;村内民主管理制度化,村规民约有约束,全面实施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土地实现规模经营,耕地面积保持 8 000hm2左右。

 蔬菜种植基地 1 600 多 hm2,葡萄种植基地 6 600 多 hm2,养殖业总头数 30 万(头)只左右,基本满足全市“菜篮子”需求;农区居民纯收入水平基本和城市居民一致,基本消除城乡差别。3.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农区与城区共建共享目标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

 农区基础设施的公共性质决定了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农区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以 “建设生态绿洲山水园林”新型城市为目标,加大对农区水利设施建设、路网建设、环境卫生建设以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的投资力度。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打破市、区、镇行政界限,打破各行政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3.3以“园区化、公司化、规模化”定位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建设经营集约化、功能多元化、具有乌海特色的“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现代农业,是乌海农业追求的最高境界,将“葡萄、蔬菜”二个主导产业的“园区化、公司化、规模化”发展定位为乌海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在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基础上,将农业工作重心放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 探索以优惠的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引导农区居民和企业进入高效农业园区,充分发挥农区居民的主体和基础作用,通过土地流转,企业运作,以分工为基础,把分散的家庭经营纳入一个生产经营体系, 把分散的生产过程融合为一个产业体系。

 以打造“葡萄、蔬菜”特色主导产业集群,适度发展规模养殖业来促进产业升级。

 特别要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和养殖大户参与乌海市渔业建设, 带来先进的养殖技术、引进名优新品种,发展养渔业;吸引涉农企业加大葡萄基地、葡萄酒堡以及观光农业建设力度;吸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区居民增收。3.4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确保土地流转工作顺利进行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为科学合理流转土地,确保农户土地流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保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序开展,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对村庄申报的土地流转面积、地块和合同等严格审核把关,建立土地流转档案,坚决杜绝非农产业占用耕地。

 在土地流转中,规范流转程序,确保土地流转工作顺利进行。

 为确保农户的长远利益,土地流转中,农户最好以入股的形式介入。通过土地流转,将条件较差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土地置换出来,用于工业园区或农区社区建设。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确保耕地动态总量不变。3.5发展农区社会事业,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3.5.1教育事业继续做好我市“四免一补”教育工作,努力做好农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实现农区中学向城区集中,小学向新型社区集中,每个村开办一所幼儿园,彻底改善农区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3-5]。3.5.2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农区医疗卫生机构, 保证每个行政村建一所标准较高的卫生院,建立医疗对口帮扶机制,保证有名医常年帮扶卫生院。

 逐步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增加市、区财政补贴额度,提高参合补助标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继续完善全市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医保一体化目标。3.5.3养老保险事业探索农区居民的养老保险机制, 首先解决好失地农区居民的安置,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区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形成让失地农区居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而不是简单地以土地换社保,变一次性的土地补偿为终生保障。

 其次,加大对乌海市农区老龄人的养老保险补贴力度,据调研,目前农区未参保人员中达到退休年龄及以上人员 1 647 人,距退休年龄 5年之内人员 1 805 人, 这两个年龄段人员占到未参保人数的19.4%。

 未参保人员中低保、残疾等困难人员 2 092 人,占到未参保人数的 11.7%。

 根据乌海财力应加大这部分老人的养老补贴力度,将这部分老人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再次,探索农区其他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3.5.4文化事业增加对农区文化发展的投入, 加强农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提高农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配备专职人员管理;鼓励扶持建设有特色的文化大院,引导农区居民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参考文献:[1]雅平,梅芝.云南省确立 15 年内新农村建设目标[EB/OL].http://www.china.com.cn,2006.4.3[2]河南三门峡市明确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 [EB/OL].http://www.haagri.gov.cn,2007.4.5[3]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4]祁金立.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5]陈雯.“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讨论[J].现代经济探讨,2003,(5):.[6]宋志军,朱战强.北京城郊农业区城乡一体化的演变和评价[J].经济地理,2013(1):149-154.(责任编辑张华)5 期安桂珍:提升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对策探讨125

 提升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对策探讨提升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对策探讨作者:安桂珍作者单位:乌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乌海,016000刊名:内蒙古农业科技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安桂珍 提升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对策探讨[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5)2014(5)

篇九: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经济集团化你认识上面三幅图吗分别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标志这三幅图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怎样的特征

 欧洲的联合 发展的亚太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最终归宿重要步骤、途径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示意图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示意图

 亚太经合组织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示意图

 世界经济区域化出现时间背景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加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即区域经济集团)应运而生区域经济集团的特性外向的竞争性内向的保护性成因相对独立的经济区:一些大国:发展中国家:因利益的共同点而容易建立一体化组织为争夺市场份额、势力范围及实现竞争优势而建立一体化组织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需南南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第一节 区域经济集团化概述一、区域经济集团的涵义所谓区域经济集团是指地理位置相邻或将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或互补性政治文化背景具有相似性通过政府间签订条约或协定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协议的规定和程序来管理和协调彼此之间的经贸往来。对内实行商品、资金、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往来或优惠安排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外采取适当的贸易保护措施以消弱非成员国的竞争保护本地区市场。最终实现提高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目标。

 123

 1经济国际化不发生国家主权的让渡问题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其成员国各自让渡部分主权在此基础上共同行使一部分经济主权。2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各国不一定要建立共同的国际性组织或机构也不需要签订特殊的协定或协议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最终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或机构签订共同遵行的准则、协定代表各成员国共同管理区域经济。3经济国际化本身并非以国家的直接干预或参与作为前提条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各成员国按共同协议或准则直接参与经济合作对区域经济活动实行干预。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与国家间的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往往包括成员国贸易、金融、工业、农业等诸多领域的协调合作而国家间的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则限定成员国在某一部门或某一产品的协调生产或销售。2区域一体化组织是同一区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组织而国家间的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不是以区域为基础的其成员国是以某种产品的优势而加入的。

 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整个世界形成统一的经济规则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将完全让渡给全球性经济组织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部分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或一体化组织。从动态上说它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渡形式和步骤。

 12

 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类1特惠关税区。如东南亚国家联盟。2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如欧洲经济共同体。4共同市场。如1993年后的欧盟。5经济货币同盟。如现在的欧盟。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关税同盟是指各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了关税和其他壁垒实现内部的自由贸易并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货物进口实施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例如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于1920年建立的比荷卢关税同盟美洲的安第斯条约组织2003年建立的海湾关税联盟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共同市场是指除了在各成员国内完全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并建立对外统一关税外还取消了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允许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甚至企业可以享有区内自由投资的权利。欧盟在统一货币之前的阶段是迄今为止惟一成功的共同市场南美共同市场即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组成的南美集团也正朝这一方向努力。

 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经济同盟是指成员国间不但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对外统一关税而且要求成员国制订并执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各国在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程度从货物、服务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20世纪末欧盟已建成为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 (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所谓完全经济一体化是指各成员国之间除了具有经济同盟的特征之外还统一了所有的重大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福利政策、农业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及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并有共同的对外经济政策。欧盟已经走上了迈向政治联盟的道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欧盟议会一直是由成员国的公民直接选举的。现在欧洲议会在欧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部长理事会欧盟的控制和决策机构是由成员国的政府部长组成的。对外可以派驻大使。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高低

 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成的动因差异进行分类以产业内部分工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 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南北合作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1、避免战争维护自身安全2、恢复战争创伤重建经济的需要3、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动力4、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5、区域经济集团化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产物6、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各国原有的地缘经贸关系的向外扩张7、发展中国联合起来反对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掠夺8、欧共体和OPEC成立后取得的成就对推动一体化的进程起了表率作用

 1、组建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有小到大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体的体系3、区域经济集团化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4、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往往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发挥主导作用5、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内、外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五、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一有利影响1、有利于集团内部经济贸易的迅速增长2、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使整个世界贸易出现快速增长3、有利于集团内部的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优化4、增强和提高了集团及其成员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的力量5、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避免了少数政治经济大国动辄以“制裁”相威胁企图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小国

 二不利的影响1、对国际产业分工的正常发展有一定不利的影响2、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不利3、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和引进外资不利4、不利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协调和合作

 课程标准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惊心动魄的鸿篇巨制——欧洲联合。为避免战争、促进繁荣若干国家以民主而非战争、以平等而非奴役的方式走向经济与政治的联合。12颗星围成了一个圆象征欧洲的团结、统一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巴与万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所居住的大地被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陆。

 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欧罗巴梦想。从古罗马的查尔曼皇帝、法国的亨利四世、拿破仑到德国的希特勒无不曾经试图实现这个梦想康德、卢梭、尼采等思想家也把它作为终极理想。

 都德《最后一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3000多万军民伤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

 直到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和创伤之后人们才逐渐明白武力与暴政不仅无法实现欧洲的统一反而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联合才能复兴文明重建欧洲只有统一才能维持和平避免战争。如果你是欧洲某国一公民你同意欧洲走向联合吗为什么

 1.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2.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3.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二、三流国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4.战后美苏在欧洲的“冷战”使欧洲各国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5.法、德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1 9 6 3 年联邦得国总理阿登纳和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巴黎签署《德法友好合作条约》结束两国争端。

 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的双腿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

 欧洲的联合欧洲联盟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1951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19581958欧洲共同体19671967欧洲联盟19931993经济实体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趋势1991《马约》◆小资料卡片《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欧盟的扩大第一次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第二次1981年希腊加入。第三次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由于西、希、葡位于地中海地区所以称之为“南扩”。第四次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入盟成员国增至15个。第五次2004年5月1日欧盟正式接纳10国入盟是规模最大的扩大10新成员中有8个均为中东欧国家所以称为东扩它标志着欧洲结束了“二战”后的分裂局面。第六次2007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成员国增至27个。

 欧盟包括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历史上的六次扩大单位%扩大年份新成员人口增加GDP增加1973丹麦、爱尔兰、英国33.432.41981希腊3.72.81986西班牙、葡萄牙17.711.61995奥地利、瑞典、芬兰6.26.32004波兰、匈牙利、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9.54.82007罗马尼亚、保加利亚2.82

 欧盟由15国扩大到27国面积达到432.2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亿其经济总量由东扩前的91,690亿欧元增加至96,130亿欧元仅次于美国的110,840亿欧元贸易总量将由东扩前的17,546亿欧元增加至18,461亿欧元仅次于美国的19,495亿欧元。“新欧洲”为走向统一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国家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15国合计面积(平方公里)30.562574.008356.902301.2172.58441.525244.75543.09570.189131.83192.390504.73983.859336.959449.9653,264,580人口万1028609182345792441604590353538510931029402680351888937,974GDP亿欧元2538147602074012190219.94291159801779114713101228653321251355244988,644.9人均GDP24,60024,20025,10021,00045,30026,70027,00033,20029,70012,00011,90019,60026,40026,10027,50025,30

 欧盟总部欧盟委员会 (Commission of European Union) 是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负责实施欧盟条约和欧盟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处理日常事务代表欧盟对外联系和进行贸易等方面的谈判。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

 1996

 欧盟单一货币运行机制框架文件通过1998

 11个欧盟成员国成为首批使用欧元国家1999

 欧元正式问世2000

 希腊加入欧元区2002单一流通货币欧元成为欧元区

 1999年1月1日近万人聚集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中央银行外一个巨大的欧元符号旁庆贺欧元正式启用。

 欧元共分7种面值即5、10、20、50、100、200和500欧元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桥和现代先进的吊桥。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各种门、窗、桥梁等图案分别体现了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面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古典派浪漫派、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和洛可可式、铁式和玻璃式、现代派建筑风格。欧元硬币由8种面额组成包括1、2、5、10、20、50欧分和1、2欧元并具有一个统一的硬币正面和一个体现国家特征的硬币反面。欧元的设计

【乌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分析9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