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5篇《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融合新闻学 复习计划:①背诵整理的重点即其他章目的名词解释②论文③详读了解部分+书拉通两遍 第一章:理解融合新闻融合: 广义上:一种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学复习计划:①背诵整理的重点即其他章目的名词解释②论文③详读了解部分+书拉通两遍
第一章:理解融合新闻 融合:
广义上: 一种总体性的新闻观念和实践,侧重“跨媒体”和“全媒体”意义上的融合,是指媒体融合生产体系中新闻生产、发布、组织、运营等活动的理念与实践。
狭义上:内容层面的新闻形态,强调 “新媒体”和“多媒体”意义上的融合。
是指媒体融合背景下基于新兴媒介平台或技术制作而成,并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的新闻形态。
媒介融合:
:
是指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具体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的需求为指向 ,由网络融合、媒介融合和内容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P10 四全媒体 :
是指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
全程媒体:
意味着 信息传播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 ,传播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它有“全时性”和“全景性”两个特点。
全息媒体:
具有完整的信息形态和全新的信息体验,强调 信息呈现的模拟整合问题,它意味着新闻表达突破了单一的文字或声音表现方式,呈现出文字、声音、图像、动画、VR 、AR等两种以上媒介元素的整合状态 。
全员媒体:
强调的是信息生产的主体整合问题,它意味着信息传播实践中的多元参与和多元互动。
全效媒体: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媒介渠道 的协同作战(发挥每一种媒介渠道的优势,相互融合、协同作战 ,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效力)
)
,二是媒介功能的效能拓展(媒介平台要集成内容生产、信息发布、社交活动、综合服务等多种功能)。
P18-22 融合新闻 :” 又称“多样化新闻” 。
广义上:强调一种新兴的新闻观念和实践 。
狭义上:是指一种及 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以及 GPS 位置信息等多媒体产品形式的新闻形态。
融合新闻的特点:1.新闻业务整合化。融合新闻突破传统媒体的限制,整合所有的媒介,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建立新的新闻采编流程。即集中力量采集新闻素材,根据各自受众的接受特点进行加工,制成不同的新闻产品,通过不同传播渠道传播给受众。2.新闻载体数字化。推出各种数字终端作为数字移动终端的新闻内容载体。3.视觉传达多样化。融合新闻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和 flash 集于一体,在视觉传达上更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
媒介融合的特征 :①以数字移动通信为技术先导(移动传播、接受、反馈,“移动端首发”、“移动直播”)②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③以不同媒体和自媒体为优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④以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为优选 (由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转移回归)⑤以新闻生产模式创新为手段(UGC、PGC 整合生产模式)⑥以受众和用户体验为检验标尺(场景式、沉浸式传播效果)⑦以新闻传播方式的全面升级转型为目标(题材、内容、表现、呈现、反馈、互动的升级转型)⑧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四力”为目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P11 传统媒体给了我们什么?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原创);专业化的传播理念和运作机制(传媒是社会的公器;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信息的采纳基准是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传媒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传媒受制于专业规范);品牌和知名度的优势(传统媒体要巩固、完善自身的传统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PPT 传统媒体的不足 :
报纸新闻(文字):单一线性报道方式;版面、出版时间、发行量受数量和地域的限制。
广播新闻(声音):不易记忆和保存、缺乏视觉直观和生动形象、线性传播方式、电波频率受天气、接收方位影响。
电视机(音画):节目时间严格限制、不能满足受众对具体新闻更具体、全面的要求、地域限制线性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特征 :1.数字化 2.多媒体 3.互动性 4.网络化 5.个人化(最重要的特征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数字传播方式)
具体特征:1.数字是新媒体的显著特征;2.传播语境的“碎片化”3.话语权的阅众分享全面出版:自媒体模式。P13 为什么说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符合时代发展方向:
:互联网的基本理念是平等;互联网代表着开放理念;互联网体现着互动和包容的精神。
PPT 怎样理解全媒体传播“内容为王”和“体验为王”的基本价值逻辑?
第二章:融合新闻思维 一、 用户思维:
强调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用户痛点,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保证用户的隐私和利益不受侵害,并且增强与用户的互动和联系。洞察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丰富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
P38 用户思维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变化:用户的主动性、活跃度、参与度提升;新闻媒体:将读者升级为用户。
用户为什么分享:寻找认同、从众、成就感、大爱、炫耀、攀比。
新闻产品:
是指在新闻信息市场中,能够吸引用户注意力,引发其使用与消费的新闻内容或者服务。
二、 产品思维:
核心是用户,不断了解用户,建立用户模型,在产品决策中创造用户价值,从而最终实现产品落地。产品思维首先是强调,新闻生产者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心理,其次要具备战略意识和策划意识。PPT 产品思维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变化:从作品到产品。使得新闻超越了内容本身,而成为一种持续而密切的关系。从记者编辑到产品经理。从懂内容做内容转变为懂市场做产品。
融合新闻产品化包括几个环节 :用户需求洞察、“竞争性”产品定位策划(对市场中竞争对手分析和独具竞争力的产品定位策划;对新闻进行多角度、立体化开发;打造网络 IP,网络热词等)、产品定位策划、商业模式构建(依托新闻和资讯的特性,发掘可延展的服务价值,在此基础上构建独特的商业模式)、用户关系维护。
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人产品思维的养成:1.数字技术赋予,消费即生产。2.重构传受连接,渠道即产品。3.创作权利下放,受众即用户。
三、 互动思维:
是一种让融合新闻生产及传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够交换角色并迅速反馈的思维方式。(不再是阅读新闻而是体验新闻)PPT 互动思维给传统媒体报道带来的变化:①报道形态技术性革新(交互性报纸、交互视频)②报道内容可读性增加(游戏体验型新闻产品更注重用户交互体验)③报道策略互动性增强PPT 2 31 书 P51 、 四、:
整合思维:
是对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流程进行统合性流程再造,对新闻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排序和包装进而达到“1+1>2” 的综合效应的思维方式 。PPT 书 P54 融合新闻生产的整合思维:多元整合的内容形式;全流程的融媒体平台(矩阵式布局是融合新闻生产组织构架的标准配置,通过矩阵式布局,建立融媒体平台是利用整合思维实现融合新闻报道的重要途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记者编辑不仅是新闻采访者、把关者和传播者、新闻报道行动的指挥者、决策者)PPT 2 35
整合思维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变化:1.从简单文字变为多元整合媒体形态。2.从单纯的新闻报道变为对知识的生产与管理。
五、 社会治理思维:
建立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综合信息平台。一方面有助于为各方参与社会治理开辟路径和通道,促进社会治理的方式转型和观念更新,另一方面,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创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又有助于政府了解民众需求和反馈意见,为社会治理措施的出台和改善提供有效助力。PPT 2 40 书 P59 六、 数据思维 :
从传统媒体接受为主转变为关注、点赞、评论等反馈信息的活跃提供者,根据数据基础,衡量用户需求,调整传播政策和内容。PPT 2 44 书 P59
第三章:融合新闻策划 第一节:理解融合新闻策划 :
新闻策划:
是指对新闻报道的前期设计和规划,主要包括对新闻选题、采访对象、报道角度、呈现形式、传播方式等要素的统筹谋划。
书 P60 策划新闻 和新闻策划 两者区别 :策划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新闻炒作造假,违背了新闻规律;骗取点击率;功利性等)新闻策划是依据事实进行策划,遵循了新闻规律,是真新闻,做好策划,使其能更好发挥其社会功能(传递信息、教育、娱乐)。
书 P60 新闻策划的基本思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对应新闻策划理念是独家性、创新性、独特性、专业性。
传统新闻策划的基本思路是“内容为王”,内容作为新闻生产体系的核心要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策划的理念、思路和流程。
融合新闻策划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内容与形式并重,实现“内容为王,形态致胜”。核心命题是实现双重对接:内容与形式的对接、信息与流量的对接。
融合新闻策划的内容与形式:1.形式与内容同等重要。“形式问题”直接决定了新闻本身的认知和传播效果。2.形式如何更好地服务与内容。①就产品属性而言,融合新闻是一种典型的新媒体产品,新闻策划的主导思维是新闻媒体思维。②就呈现形式而言,融合新闻的构成是多媒融合,新闻表达创新的关键是融合形态的策划,即把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媒介元素按照一定的传播规律进行针对性融合、实现传播效果最优。③就传播方式而言,融合新闻的主要传播场域是社交媒体平台,为了实现跨平台传播、圈子化传播,除了内容层面的新闻性,同时在形式维度上具有较强消费性、趣味性、可移植性。
:
融合新闻策划的信息与流量:“后真相”时代的新闻生产,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的生命周期及其时间逻辑。(流量逻辑逐渐主导了新媒体平台的游戏规则,新闻的价值逐渐超越了信息逻辑这一单一的评价维度)
第二节:融合新闻策划理念 融合新闻策划之时:社交媒体兴起,大大缩短了新闻的生命周期,这要求新闻媒体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积极进行议程设置,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把握时机不仅要求快,有时也要求缓、求时机。)新闻报道的时机,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 融合新闻策划之度:度是指新闻报道的尺度和力度。尺度和力度问题不仅强调对新闻方向、对象选择、选题内容的拿捏和控制,还强调因地制宜,掌握火候,精准传播,对表现形态(把握好新闻与非新闻的关系)、话语方式(处理好宣传与传播的关系)、叙事风格的分寸把握。
融合新闻策划之效:是指通过恰当的新闻策划活动,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第三节:融合新闻选题策划 1. 从 社会痛点 中(就是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相较于短期的社会热点而言,社会痛点多是由各种复杂因素长期累积而成的,在短期内无法根除,给社会和公众带来持续性疼
痛)。社会痛点能否进入融合新闻的选题视野,根本上取决于既定的融合新闻形态能够打开何种认知视野,即揭示传统新闻难以“覆盖”的认知“盲区”。新闻选题策划的关键就是通过可视化的新闻语言,重新建立人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体系,发现那些躲在暗处的深层问题。从而为人们的行为决策提供帮助。
2. 从 重大议题 中(就是一段时期内整个国家重点关注的话题。其本身就具有重要性和显著性的新闻价值。)在重大议题面前,融合新闻选题策划关键是通过一定的技术语言,实现宏大叙事与微观体验的积极对接。
3. 从大数据中(利于揭示现实世界的某种运行规律和方法),选题策划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和分析公众的新闻偏好和关注热点,有助于新闻工作者提高新闻选题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大数据背后蕴藏着各种社会现象,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媒体能够在其中发现一些新闻线索和独特的报道角度。
第四节:融合新闻形态策划 融合文化:
消费者通过多种媒介平台或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积极参与意义共享与知识生产的一种文化实践。
1. 表现形式创新。
针对既定的新闻选题和内容,融合形态策划的首要问题,就是对新媒体形态的策划,也就是选择最优化的表现形式,来作为融合新闻叙事的承载方式。表现形式创新,特别强调对其他文化形态或娱乐形态的征用。比如游戏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种其他媒体形式不可比拟的娱乐体验,并且游戏凭借良好的用户黏性成为融合新闻的重要表现形式。
微博:擅长社交生态中的简讯发布;短视频:迎合了视觉时代的文本形式要求;H5 视频:拥有更大的互动性、趣味性和社交性;VR 视频:有助于创设一种沉浸式的认知体验;数据新闻:擅长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新闻世界的数据关系;新闻游戏:擅长通过游戏化的程序修辞来讲述新闻故事。
2. 叙事语言创新。
多媒体 元素的 整合方式 包括五种:一是视频整合方式。可以实现声音、图像与文字的整合,以短视频为典型代表。二是网页整合方式。最常见的是网页图文编排叙事。三是动画整合方式,代表性的媒介形式是 Flash 动画。四是客户端整合方式,基于移动平台的客户端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咨询的主要途径。五是新兴媒体整合方式,主要为新兴媒介技术驱动的新闻形式,如 H5 新闻、VR 新闻、新闻游戏等。
每一种多媒体整合方式都拥有一套相对独立的“语法”系统。如视频整合的视听语言体系,网页整合的图文叙事体系,动画整合的真实再现体系,客户端整合的智能编排体系,新兴媒体整合的 H5 互动叙事体系,游戏叙事体系等。
融合方式创新要基于三个原则:1.媒介元素选择的科学性和适用性;2.媒介元素整合的多媒性和丰富性;3.媒介元素叙事的拟真性和交互性。
第五节:整合传播渠道策划 融合新闻实践最终目标:打造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融合新闻生态。具体包括产品维度的多媒融合、传播维度的渠道融合以及运营维度的产销融合。
整合传播策划具体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渠道融合,二是跨界融合。
渠道融合指的是 1.同一新闻议题在不同渠道的职能发布;2.打造生态型全媒体矩阵,不同渠道协同作战。
跨界融合:
主要指行业之间或渠道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
主要强调不同主体间的跨领域、跨系统合作,一般的合作模式体现为平台与技术的合作、生产与营销的合作、资源与渠道的合作,各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强强联合,才能优势互补、协同作战。...
篇二:《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育传媒研究 2020 年第 3 期 ( 总第 26 期 )刘涛视点 LIU TAO"S VIEWPOINT新闻叙事的常见思路是故事化叙事,即通过对新闻故事的呈现来抵达更大的认识世界。我们一般所说的新闻故事,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故事指一切具有新闻价值的议题或事件,而狭义的新闻故事则主要指反映既定新闻主题的微观故事,特别是人物命运故事。如何讲述新闻故事,则涉及到新闻叙事的知识范畴。就传统新闻叙事而言,相对于消息类新闻较为单一的叙事方式,深度报道的叙事方式则更为灵活多样,目前常见的叙事方式包括事件发展路径、记者调查路径、“华体”叙述路径、“章回”叙述路径、多重线索路径、逆向推演路程等。① 简言之,事件发展路径强调按照事件发展的线性逻辑和顺序来呈现故事;记者调查路径主要指根据记者对事件调查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华体”叙述路径意为美国《华尔街日报》早期探索的一种故事叙述方式,即借助“小命运、大主题”的认识理念来讲述故事;“章回”叙述路径借鉴“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方式,强调将几个故事串联成一个整体;多重线索路径强调对新闻故事的多条线索或时空脉络采取交叉叙事(如现实时空与历史时空的交替叙述),以此讲述一个复杂的新闻故事;逆向推演路径强调借助一定的悬念设置和布局情节,采用“回溯式”的推理方式反向叙述新闻事件……新闻为什么要讲故事?讲故事是一种普遍的文本刘 涛【内容摘要】相比于传统新闻叙事,融合新闻由于“多媒融合”的特点,呈现出相对独特的叙事特点和规律。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提供了一种普遍共享的新闻叙事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融合新闻叙事的基本理念和框架。具体来说,讲事实强调融合新闻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媒介元素在事实呈现上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在大数据维度上抵达不可见的新闻世界;讲形象强调融合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叙事语言创新,特别是借助形象、生动的视听语言和互动方式深化新闻主题;讲情感强调融合新闻要打造感人至深的故事语境,通过对故事情景的还原与创设,推动公众认知的情感认同;讲道理则强调融合新闻不能陷入纯粹的“视听狂欢”,而是要在知识、价值、观念层面上有所承诺并兑现承诺。【关键词】融合新闻;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知识生产融合新闻如何讲好故事*生产理念,其功能就是实现微观故事与宏大主题的无缝对接,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实现社会主题在个体命运之中“长”出来的目的。故事超越了传统的文化区隔系统,因此不同种族、阶级、性别的群体可以在故事维度上实现沟通、和解与对话。作为主题话语表达的常见修辞实践,故事意味着是一种通往全球意义活动的“通用语言”,因此具有跨文化传播的心理认同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当前中国对外传播实践的重要传播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传播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达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目的。从修辞学来讲,故事是意义的结构装置和“伪装”形式。故事表面上直观、形象、不加雕饰,实则已经在戏剧结构中预设了一套相对稳定的领悟模式,从而确立了人们的理解方式及意义生产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其实就是将中国立场、中国话语、中国逻辑悄无声息地植入到特定的故事结构中,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中国声音的认知与认同。从接受心理学上讲,大脑的认知机制可以分为系统性认知机制和启发性认知机制两类,前者对应的是理性思维,意义建构过程遵循的是理性和逻辑,后者则迎合了大脑的惰性原则,强调以一种最为简单、快捷的方式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个体一旦进入故事化的文本语境,往往会启用大脑的启发性认知*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7ZDA290)的阶段性成果。DOI:10.19400/j.cnki.cn10-1407/g2.2020.03.003
10教育传媒研究 2020 年第 3 期 ( 总第 26 期 )刘涛视点 LIU TAO"S VIEWPOINT机制,即在“惰性原则”的指导下完成文本意义的直接建构。
② 因此,讲故事是一种普遍的修辞观念。对于新闻叙事而言,如何讲好故事,则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不仅是新闻专业理念层面的技术操作问题,同时也是新闻深度参与社会实践的话语策略问题。如何讲好新闻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思路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
③ 实际上,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是新闻叙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一,如果故事的表达内容缺少了事实基础,新闻的价值内涵也就荡然无存;第二,如果故事的呈现手段缺少了“形象之维”,缺少了鲜活、生动的呈现“面孔”,新闻的传播力将大打折扣;第三,如果故事的表现方式无法对接公众的情感认知系统,新闻便难以获得较为普遍的认同;第四,如果故事的话语落点忽视了更为深刻的价值或道理,新闻就无法兑现“启人悟道”的话语承诺。对于融合新闻而言,我们依然可以借鉴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这一新闻叙事的基本方法,从而勾勒融合新闻叙事的故事世界。④ 必须强调的是,相对于传统新闻叙事,融合新闻由于“多媒融合”的特点,必然呈现出相对独特的叙事特点和规律。简言之,所谓讲事实,强调融合新闻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媒介元素在事实呈现上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借助大数据抵达以往难以抵达的新闻世界;所谓讲形象,强调融合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叙事语言的创新,特别是借助形象、生动的视听语言和互动方式呈现新闻主题;所谓讲情感,是强调融合新闻要打造感人至深的故事语境,通过对故事情境的还原与创设,推动公众认知的情感认同;所谓讲道理,则强调融合新闻不能陷入纯粹的“视听狂欢”,而是要在知识、价值、观念层面上有所承诺并兑现承诺。一、讲事实:新闻世界的数据表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口号是“用事实说话”,实际上,就是通过对事实的调查和讲述,以某种逻辑将事实呈现出来。尽管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形态不断推陈出新,但新闻生产的“事实逻辑”从未改变。如果融合新闻无法在事实层面上有所突破,其价值和意义也就不复存在。进入“后真相”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当越来越多的情绪和观点充斥网络,对事实的核实、调查、挖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之所以强调融合新闻“讲事实”,就是想突出融合新闻在事实呈现上的独特作用。例如,融合新闻往往整合了文字、图像、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介元素,而每一种媒介元素及其书写文本都可以提供一种通往事实的不同视角,当这些不同的“声音”整合在一个融合文本系统中,便有助于我们更系统、更完整地认识世界、理解真相。作为多媒整合的常见形态,网页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多媒体整合方式。除了常规的文字叙事,网页中可以嵌入图片、声音、动画、短视频等媒介元素,而这些媒介元素不仅创设了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通往新闻真相的多维理解方式。必须承认,在真相挖掘与呈现层面,融合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抵达以往常常不为人知的新闻真相。比如,英国《卫报》的数据调查新闻就擅长利用大数据分析,从各种社会迹象和数据结构中,发掘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真相。“2011 年伦敦骚乱”爆发后,英国政界人士曾经表示“骚乱与贫困没有关系”,并指责社交媒体散布谣言、煽动骚乱,使得政府方面疲于应付,未能查清骚乱的真正原因。面对如此情况,英国《卫报》主动与学界展开合作,推出了数据新闻作品《骚乱中的谣言》和《伦敦骚乱:基于嫌疑人和地区经济绘图》:前者抓取并分析了 260 万条关于骚乱的推特信息,用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了谣言在推特上的传播路径,解释了各类用户在散布信息时发挥的作用,指明了推特平台在辟谣和动员民众恢复秩序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后者则调用了来自法院和政府的官方数据,同时标注出了伦敦各个区域的贫困程度与骚乱状况,表明骚乱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密
11教育传媒研究 2020 年第 3 期 ( 总第 26 期 )刘涛视点 LIU TAO"S VIEWPOINT切联系。数据确凿的新闻事实,生动地呈现了社交媒体在应对骚乱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贫困是诱发骚乱的关键因素,使得来自政界的怀疑不攻自破。新闻故事既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事件单元,也可以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由于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融合新闻可以将诸多新闻嵌入在一个叙事结构中,从而呈现一个更大的事实图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方都市报》系统梳理了从 2019 年12 月至作品发表时的国内重要疫情信息,并以时间轴的方式加以呈现,由此推出 H5 作品《记疫》。该作品包含政府行动、境内疫情、行业战疫、境外疫情四个板块,以“一句话”简讯的形式串联为时间轴,并以红、绿、蓝、黄四种颜色加以区分,用户可自行选择不同的板块进行了解。同时,用户可以点击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标签进行阅读,如“李文亮” “钟南山” “钻石公主号”“辟谣”等。用户点进每一条“一句话”标签,都能看到详细的资料介绍、确凿的信息来源。在一些重大事件、重要决策的标题后,制作团队还辅以短视频进行说明。文字信息、视频资料在这款时间轴 H5 作品中得到了良好的整合——文字可以帮助公众迅速了解事件概况,而短视频的辅助则进一步强化了新闻的真实性。此外,《记疫》还为在抗击疫情中的因公殉职者建立了数据库,用户可点击界面右上角的“纪念逝者”图标,了解每一位英雄人物故事,这不仅强化了用户对新闻事实的感知,还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二、讲形象:抽象议题的直观表达如何实现“硬新闻”的“软着陆”,客观上需要我们在“讲形象”上有所突破,也就是借助形象化的表现方式讲述新闻故事,深化新闻主题。“《华尔街日报》体”之所以备受推崇,实际上源于其对故事、人物、命运、悬念、细节等新闻要素的重视。就主题性新闻而言,如何将一个抽象的社会议题转换为公众可以微观认知和把握的具体问题,“《华尔街日报》体”的常见叙述思路就是从“小”处入手,也就是从小人物、小命运、小场景、小细节切入,创设一个微观接受语境,从而第一时间捕获公众的注意力。然后再以“小”见“大”,过渡到对新闻背景和主题的认知,由此实现微观故事与宏大主题的无缝衔接。融合新闻的表现形式较为灵活和丰富,图像、声音、动画、VR 等表现元素或手段的嵌入,无疑提升了融合新闻呈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新西兰的交互式动画“ Oat the Goat ”,正是借助交互式动画这一表现方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反校园霸凌的教育主题。面对居高不下的校园欺凌率,新西兰教育部针对即将踏入小学校园的儿童,开展了以预防欺凌为主题的教育普及活动。孩子们被安排观看一则名为“ Oat the Goat ”的交互式动画:小山羊Oat背着书包、带着手杖踏上了登山之旅,他途径了一个山洞,却发现一群山羊正在山洞里欺凌一只小怪物;此时,画面中出现了四张卡片,要求观众在其中进行选择,让小山羊 Oat 对小怪物展开帮助。故事的最后,曾经参与欺凌的山羊们都改邪归正,与小山羊 Oat、小怪物一同登上了高山。灵动可爱的动画角色、生动细腻的情节,加之唯美的画面与悠扬的音乐,使得孩子们在参与剧情、享受美感的过程中,学习了预防欺凌、应对欺凌的正确方法。别具生趣的童话替代了僵化的说教,将科学理性、团结友爱的观念更为充分地传递给了儿童观众。相对于传统新闻,融合新闻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对数据关系进行可视化或可听化表达,从而将复杂的问题以一种形象、直观、鲜活的方式予以呈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地图平台 Mapbox 利用中国国家卫健委、中国各省市区卫健委、中国各省市区政府、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官方数据以及世界各国政府的公开数据,发布了一则基于交互式动态地图的数据新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象地展示全球疫情的发展变化。该动态地图由四大板块构成,包括确诊数据、实时更新、历史曲线、累计数据。点击“时间穿梭”按钮,整个动态地图就会以热力图的形式呈现 2020 年 1 月21日以来的全球疫情变化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病毒肺炎逐步在全球扩散蔓延。用户除了能够在
12教育传媒研究 2020 年第 3 期 ( 总第 26 期 )刘涛视点 LIU TAO"S VIEWPOINT宏观上获取全球疫情数据,还可以自行点击地图上的触发区域,读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累计、新增、现有病例数据。选择分类集合按键,用户就能在地图上直观看到不同地区疫情治愈的难易程度,圆的半径根据中心数值的大小而变化,外圈的红色、绿色、灰色部分分别代表确诊、治愈、死亡人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让用户既能实时掌握全球疫情的整体动态变化,又能便捷地查看各地区的具体数据。三、讲情感:感性话语的多媒再造情感是建立在基本生命体验上的移情作用,是一种来自于直观的生命对生命的冲击力。孟子有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如果要分析这种“恻隐之心”的情感发生机制,那就是一种在场性的、来自于其他生命的直接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克服了一切功利的考虑,因而是一种喷薄欲出的生命冲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关于生命的故事不再是在场性、具身性的,这就需要超越孟子的逻辑来思考新的问题。社交媒体时代,虽然媒介信息更多元更丰富了,但并没有促进情感的丰富,反而是在“旁观他人的痛苦”,利用他人的痛苦——“暴行的照片...
篇三:《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媒体融合技术》教学大纲 姜振宇编写
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792 目
录 (一)动画基础 ............................................................................................................................... 793 (二)线性动画 ............................................................................................................................... 795 (三)缩放动画 ............................................................................................................................... 798 (四)色彩动画 ............................................................................................................................... 799 (五)引导线动画 ........................................................................................................................... 799 (六)按钮组件 ............................................................................................................................... 800 (七)帧动作和按钮动作 ............................................................................................................... 801 (八)添加声音 ............................................................................................................................... 802
媒体融合技术
793实验内容大纲 共 36 学时 (一)动画基础 动画是指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的变化过程,包括动作、位置、颜色、形状、角度等等的变化,在电脑中用一幅幅的图片来表现这一段时间内物体的变化,每一幅图片称为一帧(以后我们就用帧表示图片),当这些图片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时,就会给人以动画的感觉,而静止的物体则用一幅幅相同的图片来表示,在电脑中只要告诉 Flash 动画的第一幅和最后一幅图片,而中间的变化电脑会自动生成,大大减轻了动画创作的负担,使得动画创作由传统的手工制作,转变为电脑合成,从而为动画制作开创一个新的天地。
准备一下,按 F4 键关闭所有面板,再按 Ctrl+F2(先按住 Ctrl 键不松手,再按一下 F2)打开工具箱,双击一下手形工具自动调整大小; 先制作小车,从左边的工具箱中选择矩形工具,在白色的工作区左边画一个长方形作车厢,再选择椭圆工具,画两个圆当作车轮。
再从左边的工具箱中选择黑色的箭头工具,它是用来选择物体的,用箭头工具画一个大框把小车整个框住,然后单击菜单栏中的“修改”菜单,选择“群组”命令,把小车组装起来。
这样就有了小车的一幅图片,这时小车在左边。小车最后跑到了右边,我们只需画出两头的图片,中间的让电脑来制作。
在第 20 帧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插入关键帧”命令,电脑自动照着第一帧给 20 帧插入了小车的图片。
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794
小心地把工作区左边的小车拖到右边,这样第一帧小车在左边,第 20 帧小车在右边,中间小车跑动的图片电脑会自动插入。
在第一帧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创建动画动作”,这时在第 1 帧到第 20 帧颜色会变蓝紫,上面有一个从左到右的箭头,表示电脑已经成功地插入中间过渡帧。
公路是静止不动的,因此跟小车要分开画,单击图层 1 下面的“+”号按钮,在图层 1 上新增一个图层 2,电脑自动按照图层 1 给图层 2 插入 20 帧空白帧,在图层 2 的第一帧上点击一下鼠标选中第一帧。
选择左边工具箱中的直线工具在小车的上下各画一条长的直线, 这样公路也制作好了。公路是静止的,因此第一幅图片一直延伸到最后。
媒体融合技术
795
动画制作好了要播放一下,左手按住 Ctrl 键不松手,右手按一下回车键(Ctrl+回车键),就可以观看动画了,返回的方法是 Ctrl+W 或者是在“文件”菜单里选择“关闭”命令。
最后再对动画进行一下整理,按 Ctrl+W 返回到场景中,单击“文件”菜单选择“保存”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自己的文件夹,单击桌面任务栏右下角的蓝色“En”调出紫光拼音输入法,以“我的小车”为文件名,保存文件。再在“图层 1”上双击鼠标,输入“小车”,同样在“图层2”上双击把名称改为“公路”,车应该在路的上面,把“车”这一层拖动到“公路”的上面,再保存一下文件。
小节 Flash 动画的制作过程:第 1 步画图,第 2 步群组,第 3 步插关键帧,第 4 步拖动,第 5步创建动画,第 6 步保存,要两个图层,每次用 F4 关闭面板用 Ctrl+F2 显示工具箱,双击手形工具可以自动缩放工作区。
(二)线性动画 线形动画主要是对象位置的移动,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学习,动画的效果是三段文字,分别从上方、左边和右边进入工作区,然后再旋转一段文字,这样就至少需要 4 个图层来放置各段文字。
三段文字分别是“八十六团学校”,“初二(1)班”、“李江鹏”,旋转的是“美丽的校园”(班级、姓名改成自己的)
1.首先制作第一段文字,选择文字工具,并在“属性”面板中的“字体”中设置文字的字体为“华文彩云”,文字大小为 36,颜色为红色。
2.确定文字的位置,在工作区外的正上方点一下鼠标左键,在出现的文字框中输入“八十六团学校”。用箭头工具选取文字(文字外面有一个蓝框),选择“插入”菜单中的“转换为元件”
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796 命令,将文字转换成一个名为“文字 1”的图形符号,转换成组件互不干扰。
3.再制作第二层文字,按一下“插入图层 (+)”按钮,新一个图层,选择图层 2 的第一帧,用文字工具,选择楷体、绿色,在工作区外的左下角点一下,在文字框中输入“初二(1)班”。用选择工具选取文字,选择“插入”菜单中的“转换成元件”命令,将文字转换成名位“文字 2”的图形符号。
4.用同样的方法,新建图层 3,在工作区外的右下角输入宋体蓝色的“李江鹏”同样以“文字 3”为名转换成图形符号。以“线性动画”为文件名,保存一下文件; 制作动画: 1.首先给三个图层加到 50 帧,注意帧面板下边状态栏的最右边的两个按钮,点一下右边的让帧往右移动(或者移动帧指针也可以),找到第 50 帧单击鼠标右键,选取“插入帧”命令,使每一图层都拥有 50 帧长度。
2.在图层 1 至图层 3 的第 10 帧上插入关键帧,使每一图层的第 10 帧为关键帧。依次选中三个图层的第 10 帧,用箭头工具拖动其中的文字到工作区中央,使三段呈金字塔三角形排列,保存一下文件; 3. 接下来就为这三层文字添加动画流程,在图层 1 的第一帧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命令,调出属性面板,点击面板中的按钮,将“没有”选项改为“移动”(如下图)从而产生动作动画,在将下面的输出选项的 0 改为 100,使文字移动先快后慢,同样再用鼠标左键单击图层 2 和图层 3 的第一帧,修改动作动画效果,输入完后关闭面板;
动画的效果是“八十六团学校”文字先移动,然后再是“初二(1)班”,最后是“李江鹏”。因此三者有个时间差,这可以通过在时间轴上插入空白帧来实现,也可以把关键帧往后拖; 1.选取图层 2 的第 1 帧到第 10 帧(用 Shfit 键),然后用鼠标左键拖拽整个 10 帧到第 11 帧位置开始。右边如果有多出的不整齐部分就删掉,有错误的关键帧就用“清除关键帧”转为空白帧;
2.同样将图层 3 图层上的第 1 帧到第 10 帧移到第 21 帧位置; 3.接着选取图层 1 至图层 3 的第 32 帧,然后在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关键帧”命令,使每一图层的第 32 帧成为关键帧(第 32 帧将作为下一个动画的起始帧),保存一下文件; 接下来制作旋转动画,分别在三个图层的第 40 帧插入关键帧,再添加一个图层 4,选取图层 4的第 40 帧,插入一个关键帧,制作下一段动画; 1.在工作区的中央输入文字“美丽的校园”。用箭头工具选中文字(出现蓝框),在菜单栏中“修改”菜单中选择“分解组件”命令,将文字分解成打散图形,看一下效果; 2.添加渐变色:打开窗口菜单中的面板中的“调色板”面板,选择“线性”渐变效果,实线没有变化效果,这时下方出现默认的几个渐变色游标,留上三个,其他的向下拖出就可以删除(添加只要在游标之间点一下鼠标左键),选中第一个游标,在右侧的颜料板中选择红色,将剩下两个设为绿色和蓝色。,在左侧可以看到效果,点一下右上角的按钮选择“添加样本”加入到调色板中(删除渐变色在“颜色样本”面板里);
媒体融合技术
797
3.选中所有“美丽的校园”文字,选取油漆桶工具,选中刚才的渐变色,从右至左喷色,注意准确地喷在文字上,填充上渐变色,看一下效果; 4.用箭头工具,将渐变色文字全部选中,转换为一个名位“文字 4”的图形符号,保存一下文件; 5.同时选中图层 1 至图层 4 层的第 40 帧,选择“窗口”菜单中的“排列”面板,在“排列”选项中找到“水平排列”和“中间垂直排列”按钮,使文字水平垂直排列,同样在“分布”选项中选择“水平中间分布”和“垂直中间分布”,看一下文字排列的变化。
6.接下来时是色彩深度的渐变,选取图层 1 的 40 帧,打开“属性”面板,点击“没有”旁边下拉按钮,选择“Alpha"透明度选项,将值 100%改为 0,看一下场景中对象效果。
7.同样将图层 2 到图层 4 的第 40 帧的对象都调成透明(Alpha 为 0),保存一下文件; 8.创建动画:选择图层 1 到图层 3 的第 32 帧,在帧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动作动画”命令,看一下帧的变化,保存一下文件; 9.在图层 4 中的第 50 帧上按一下右键,选择“插入关键帧”命令,插入一个关键帧,其他三层加长到 50 帧; 10.将图层 4 的第 50 帧对象恢复为不透明,可以在“效果”面板中将“Alpha”改为 100%,然后在图层 4 的第 40 帧上按鼠标右键,选择“创建动作动画”命令。看一下帧的变化,保存一下文件; 双击时间轴上的“12.0”将速度调慢为 6,然后按 Ctrl+回车键测试影片,来看看整体的效果。
本节主要介绍了使用 Flash 制作线性动画,这是最基础的。
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798 2.旋转动画将“美丽的校园”文字作出旋状与翻转的效果来; 1)首先旋转“美丽的校园”,接着上一个线性动画制作,选取图层 4 的第 60 帧,插入关键帧;
2)在图层 4 的第 50 帧上按鼠标右键,并选择“属性”命令,打开属性面板; 3)将“变化”选项设定为“动作”,将“旋转”设为“顺时针”(CW),“次”设为 1(这样就能转了),在中间的速度中输入 100,让文字先快后慢,保存一下文件,将时间指针移到第 50帧,按回车键,看一下旋转效果; 3.下面添加翻转效果,分别在图层 4 的 65 帧和 70 帧处,插入关键帧。
1)选取第 65 帧,打开“修改”菜单,选择“转换”中的“垂直翻转”,将文字垂直翻转。看一下文字的效果 2)在图层 4 的第 60 帧上按鼠标右键,选择“创建动画动作”,同样在 65 帧上创建动画,保存一下文件; 终于完成了动画,Ctrl+回车键测试动画的整体效果,看看动画的全部全过程; 本节主要介绍了使用 Flash 制作旋转和旋转动画,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练习,请继续学习下一课内容。
(三)缩放动画 动作动画一般是物体位置的改变,缩放动画是物体形状的变化,比如字母 A 变成了字母 B,需要重新组合和改变;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动画的效果是一个不断缩放的花瓣; 首先制作出一朵花来,利用椭圆工具,选择渐变色,绘制出一个花瓣来,删去外边框,群组一下。以这一瓣为基础,用“转换”面板,复制出其他的花瓣来(注意旋转中心的位置); 将制作好的花瓣群组为一朵花,打开“排列”面板然后单击“水平排列”和“垂直中间分布”就可以将花朵放到场景的正中央; 接下来就分别制作花朵从大变小,再从小变大的动作动画,注意图像要放在场景的中央; 保存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测试一下影片; 新建一个图层 2,学习一下变形动画,这时图层将自动加长到 40 帧,全部选中 40 帧空白帧后删去,锁定图层 1,在图层 2 第 1 帧插入关键帧输入一个字母 C,再在第 20 帧插入空白关键帧,输入字母 S,再在第 40 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再输入字母 C; 下面进行这三个字母的变形,分别将三个字母打散(这种动画的特点是图形重组,必须是打散的),再用“信息”面板把位置调一致,打开属性面板,创建动画,注意选择“形状”动画而不是移动动画; 保存文件,按 Ctrl+回车键测试影片; 本节主要学习了缩放动画的制作方法,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练习,请继续学习下一课内容。
媒体融合技术
799(四)色彩动画 利用不同的色彩和深浅变化可以产生出闪闪发光的效果来,注意每个关键帧要设为不同的颜色,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看一下如何制作; 动画的效果是一个运动文字发光的效果; 启动 Flash,将影片背景设为黑色,帧频速度为 15 帧每秒; 首先来制作文字的部分, 这里要制作一个图形符号, 先选择 “插入” 菜单中的新建元件, 以 “文字”为名称,新建一个图形元件; 在弹出的元件编辑场景中用文本工具输入“爱一直到永远!”,打开“排列”面板,先按下“到场景”按钮,再单击中间水平和中间垂直,将文字排到正中央; 接着制作影片元件,新建一个影片元件,以“影片文字”为名称; 在第一帧中拖入一个“文字”元件,用“排列”面板对齐到场景中央,再每隔 20 帧插入一个关键帧,一共插上 100 帧。(如果时间轴面板不够长,就单击面板右下边的滚动条来移动帧); 这时我们已经有了一小段影片,下面再来进行动画设计; 打开“效果”面板,将每个关键帧的颜色改为不同,方法是在属性面板中的“颜色”选择“色调”,在单击颜色按钮选择不同的颜色; 将所有关键帧用动作动画连起来,形成一个颜色变化的影片符号; 单击“场景 1”回到场景中,在第 1 帧中拖入一个“影片文字”,用“排列”面板对齐到正中央,在第 50 帧和 100 帧插入关键帧,选中第 50...
篇四:《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育传媒研究 2020 年第 5 期 ( 总第 28 期 )刘涛视点 LIU TAO"S VIEWPOINT一、融合新闻学的兴起2018 年,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份被称为“国标”的指导性文件划定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知识体系与核心课程。实际上,教育部早在 2012 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就已经确立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① 但“国标”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聚焦新闻传播事业的新特点、新发展和新趋势,提出了针对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议,其中最显著的“改革”就是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增了“融合新闻学”核心课程,同时在教学实践环节新增了与融合新闻有关的专业实训课程。②近年来,为了适应信息社会深刻发展和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趋势,紧跟传媒行业快速发展对融合新闻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全媒化”“融合性”等概念频频出现在教育部发布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相关文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原有课程体系中新增“融合新闻学”及相关支撑课程,一方面体现了“国标”中特别强调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建设的“实践性”和“融合性”基本定位,③ 另一方面也与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于 2018 年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刘 涛【内容摘要】融合新闻学的核心概念是“融合”,而知识体系意义上“学”的内涵取决于我们对“融合”的定义和理解。我们可以从全媒体、跨媒体、多媒体三个维度切入,把握融合新闻中“融合”的内涵,进而认识融合新闻学的核心问题及其对应的知识话语。融合新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融合新闻强调其“全媒体”和“跨媒体”意义上的“融合”内涵,主要是指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新闻生产、发布、运营、社会服务实践和活动;而狭义的融合新闻强调“多媒体”意义上的“融合”内涵,主要是指媒体融合语境下区别于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新闻形态的一种新兴的多媒体新闻形态。概括而言,融合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共包含四大知识模块,分别为基础知识模块、本体知识模块、实务知识模块和前沿知识模块。【关键词】媒体融合;融合新闻;融合新闻学;知识体系;数字新闻学何为融合新闻学?*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这一里程碑式的指导精神一脉相承,即“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④实际上,人才教育培养领域对融合新闻人才的重视,只不过是适应了传媒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而普遍的“融合”转向,而融合新闻学(convergence journalism)正是诞生于这一总体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亟待探索的新闻学新兴研究和实践领域。简言之,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总体时代语境下,融合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形态或新闻实践应运而生,融合新闻学也同样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拓展了数字媒介时代新闻学的知识体系。二、理解“融合”的三个维度融合新闻学的核心概念是“融合”,而知识体系意义上“学”的内涵取决于我们对“融合”的定义和理解。换言之,当我们关注不同的“融合”命题时,或者说对“融合”问题的侧重点有所区别时,便拥有了不同的“问题意识”。无论何种意义上的“融合”,都离不开媒体融合这一基础性的底层逻辑或底层框架。简言之,由于融合新闻的“出场”语境是媒体融合,只有将融合新闻置于媒体融合所铺设的基础逻辑*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7ZDA290)的阶段性成果。万方数据
9教育传媒研究 2020 年第 5 期 ( 总第 28 期 )刘涛视点 LIU TAO"S VIEWPOINT和底层框架中加以考察,才能真正把握“融合”的真谛所在,进而抵达融合新闻学的核心知识体系。把握融合新闻的“融合”内涵,需要将其置于不同的“问题域”中加以考察。一般来说,考察新闻发展与实践的内在逻辑,常见的分析维度是生态、业态、形态。
⑤ 立足媒体融合这一总体性的问题语境,我们同样可以从新闻生态、新闻业态、新闻形态三个维度切入,把握融合新闻知识体系中不同的“融合”问题及其话语内涵。(一)新闻生态意义上的“融合”,主要强调媒体系统中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性联结与生态性对话,“融合”本质上对应的是“全媒体”问题;(二)新闻业态意义上的“融合”,重点聚焦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背景,强调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合作与渗透,“融合”本质上对应的是“跨媒体”问题;(三)新闻形态意义上的“融合”,核心关注新闻内容层面不同媒介表达元素之间的整合, “融合”本质上对应的是“多媒体”问题。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全媒体、跨媒体、多媒体三个维度切入,把握融合新闻中“融合”的内涵,进而认识融合新闻学的核心问题及其对应的知识话语。第一,全媒体意义上的“融合”,主要强调一种系统性、结构性、整体性的生态体系。这里的“融合”,一方面强调媒介系统内部的要素联结和主体对话,另一方面强调媒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逻辑。所谓全媒体传播体系,已经超越了媒体转型发展的自身逻辑,而进一步嵌入到社会治理的深层结构,即媒体存在的社会向度被极大地打开了,从而释放出更大的社会功能和战略使命。2019 年 10 月 31 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⑥ 显然,从新闻生态来看,全媒体传播体系话语中的“融合”,主要指内容生态、技术体系、管理机制之间的深度融合,其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新闻生态。第二,跨媒体意义上的“融合”,主要是指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体系。实际上,媒体融合最初的问题语境是: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和冲击,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发展与创新?显然,这一问题的立足点是传统媒体,而“发问”方式也是基于传统媒体的主体立场。当信息自由流动于不同媒体介质之间,渠道之间的壁垒逐渐消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边界愈加模糊,新闻媒体逐渐呈现出一种“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新业态和新趋势。简言之,媒体融合的最初内涵就是一个跨媒体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当前融合新闻学的核心议题主要聚焦于新闻生产的跨媒体实践问题,如珍妮特·柯罗茨(Janet Kolodzy)的《融合新闻学实践:跨媒体叙事概论》( Practicing Convergence Journalism: An Introduction to Cross-Media Storytelling )
⑦ 、文森特·菲拉克(Vincent F. Filak)的《融合新闻学:跨媒体写作与制作概论》( Convergent Journalism: An Introduction: Writing and Producing Across Media )⑧ 等著作的标题直接强调融合新闻的“跨媒体”(cross-media)属性和内涵。第三,多媒体意义上的“融合”,主要指新闻文本形态层面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超链接等媒介元素的融合。从新闻形态来看,融合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的单一媒介元素叙事,亦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多媒体文本,而是强调媒体融合语境下的多媒体新闻。因此,从新闻形态来看,融合新闻主要指媒体融合背景下基于新兴媒介平台或技术制作而成,并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的新闻形态。换言之,融合新闻是媒体融合语境下诞生的一种新兴的新闻形态,“多媒融合”是其基本的形态特征。必须承认,“多媒融合”仅仅是融合新闻的形态特征,而非融合新闻的根本属性。例如,电视新闻也可以视作“融合”了视频、声音等元素的多媒体新闻,但其依然属于传统新闻的形态、生产和传播范畴,“融合”的内涵和外延并未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报刊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融合新闻属于新媒体新闻范畴,其生产、发布、运营都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新闻的新特点、新理念、新机制和新趋势。概括来说,在媒体融合这一基础性的传媒变革逻辑之上,融合新闻的理念应运而生,并成为新媒体时代一种标志性的新闻形式和实践。一般来说,融合新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融合新闻强调其“全媒体”和“跨媒体”意义上的“融合”内涵,主万方数据
10教育传媒研究 2020 年第 5 期 ( 总第 28 期 )刘涛视点 LIU TAO"S VIEWPOINT要是指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新闻生产、发布、运营、社会服务实践和活动,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策划、全局性整合、一体化生产、跨平台传播、多渠道分发、智能化推送、全媒体运营等。而狭义的融合新闻则强调“多媒体”意义上的“融合”内涵,主要是指媒体融合语境下区别于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新闻形态的一种新兴的多媒体新闻形态,如网络图文新闻、H5新闻、VR 新闻、短视频新闻、数据新闻、动画新闻、新闻游戏、移动直播新闻等,其特点表现为坚持用户中心原则、整合多种介质元素、强调产消共创融合、突出双向互动设计、注重新闻故事驱动、倾向情感话语生产、强化用户消费体验等。由于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顾名思义,我们可以对融合新闻学给出一个类似的概念界定:融合新闻学就是研究媒体融合事业和融合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既然融合新闻存在广义和狭义定义,那么融合新闻学同样存在两种理解:广义的融合新闻学是相对于传统新闻学的一个概念,其内涵主要是指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新闻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狭义的融合新闻学主要是指聚焦新闻产品 / 对象 / 品种意义上的融合新闻形态,探讨其生产传播与运作规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尽管“融合新闻学”这一概念长期存在 convergence journalism 和 convergent journalism 两种英文表述,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混用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对其内涵进行必要的区分——广义的融合新闻学更接近convergence journalism 的内涵,而狭义的融合新闻学更契合 convergent journalism 的内涵。三、融合新闻学的知识模块把握融合新闻学的知识体系,首先需要厘清其核心“问题域”。由于融合新闻学的学科“领域”和基础“问题”来自新闻学,而传统的新闻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框架,因此,只有将融合新闻学置于与传统新闻学的比较结构中,才能真正把握其相对独特的知识体系。概括而言,融合新闻学的知识体系总体上包括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融合新闻基础知识和融合新闻本体知识,后者主要包括融合新闻实务知识和融合新闻前沿知识,相应地也就构成了融合新闻的基本“问题域”,即四大知识模块。第一,由于融合新闻的总体“出场”语境是媒体融合,只有将融合新闻置于更大的媒体融合系统中加以考察,才能真正厘清融合新闻的前生今世和坐标系统,特别是厘清融合新闻在新闻事业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在社会发展和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和角色担当。未来的全媒体生态,主体上体现为融合新闻生态。因此,把握融合新闻的属性、构成、社会背景等新闻生态问题,成为融合新闻学的基础知识模块。第二,融合新闻具有不同于其他新闻形态或实践的特殊性,相应地也就形成了其相对独特的运作机制和规律。例如,就新闻策划而言,如果说传统新闻更多地聚焦于“文本”维度,即强调对新闻内容的策划,融合新闻则立足于用户思维、产品思维、互动思维和整合思维,关注的对象超越了纯粹的“文本”层面,而是延伸到一个更大的融合生态中,其强调一种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生态性的策划。因此,探讨融合新闻相对独特的思维观念、表现形态、文本语言、叙事方式等新闻原理命题,成为融合新闻学的本体知识模块。第三,融合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的最大特点,体现为新闻实务层面的制作与生产问题。传统新闻的类型和形态相对有限,主要体现为报刊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等,而媒体融合时代的融合新闻形态则在政治引导、技术变革、市场助推的多重逻辑下不断推陈出新,以网络图文新闻、短视频新闻、数据新闻、动画新闻、H5 新闻、VR 新闻、算法新闻、新闻游戏为代表的新兴融合新闻形态,逐渐成为新闻表达的主流形态。因此,探讨每一种新兴新闻形态的基本内涵、制作方式、实践路径等新闻制作问题,成为融合新闻学的实务知识模块。第四,技术变革时代的融合新闻事业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机制正在重构融合新闻发展的生态格局和未来蓝图,也不断挑战融合新闻已有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猝不及防的伦理问题。如何把握传媒变局中的“变”与“不变”,如何把握融合新闻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如何建设中国特色融合新闻生态格局,如何把握融合新闻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升级,成为融合新闻学的前沿知识模块。万方数据
11教育传媒研究 2020 年第 5 期 ( 总第 28 期 )刘涛视点 LIU TAO"S VIEWPOINT概括而言,融合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共包含四大模块,分别为基础知识模块、本体知识模块,实务知识模块和前沿知识模块。那么,当“融合新闻学”课程进入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该如何搭建“融合新闻学”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更加具体地搭建课程的章节框架呢?接下来,本文立足前文提及的融合新闻学的四大知识模块,同时结合笔者负责编写的教材《融合新闻学》, ⑨ 呈现该课程的知识模块和章节体系,以期提供一个可供交流和批判的知识方案。具体来说,《融合新闻学》总体上应该包含前文提及的四大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本体知识模块、实务知识模块、前沿知识模块。必须承认,每一个知识模块都意味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而《融合新闻学》知...
篇五:《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媒体新闻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601025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 2.5 学分 实验学时:
48 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融媒体新闻制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任意选修课。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传统媒体在积极寻求着求生之路,媒体融合无疑成了网络媒介时代的主流选择。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洪流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提早接触媒体融合这一概念和实际应用,这样才能更好适宜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县级融媒体实验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处,一方面有赖互联网社会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则是党和国家的支持,这时候高校更应该适应注重发展机遇,在融媒体建设中输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课程由基础授课和实践学习两部分组成,更多注重对学生实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顺应市场的需求下,也要求学生们能充分参与到融媒体新闻制作实践的各个环节,依照各自特长,通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找到在融媒体发展中的定位。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该课程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技能演示、小组协作、案例分析、作品赏析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2.课程需为每位学生提供电脑以便随堂上机练习,因此应开设在计算机机房,并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3.学生应该多方积累相应的新闻素材,学会多种媒体相结合的编播方式。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新闻制播的发展(4 学时)
教学内容:
(1)对新媒体技术的认识 (2)新技术的发展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3)规避新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重、难点提示:
(1)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媒体融合现象? (2)融媒体的新闻制播模式需规避那些弊端? 第二章 融媒体条件下的新闻生产(4 学时)
教学内容 (1)新闻制播效率提高 (2)新闻取材范围扩大 (3)新闻想象空间无限 重、难点提示 新闻想象空间的无限性具体呈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 融媒体的新闻制播形态(4 学时)
教学内容 (1)全景化的报道 (2)互动化的报道 (3)个性化的报道
(4)导航性的报道 重、难点提示 (1)融媒体的新闻制播特点沿承了互联网的特点 (2)全景化的报道和新技术的结合 第四章 融媒体新闻的平台选择(1 学时)
教学内容 (1)可移动终端的选择 (2)网页搜索引擎选择 (3)社交媒体的选择 (4)信息订阅平台的选择 (5)未来技术平台的选择 重、难点提示 对未来技术平台的选择包括联合 VR、AR 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四、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 (12 学时):新媒体新闻素材的收集和深挖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学生掌握新闻素材的发现和挖掘
(4)主要仪器:计算机
实验项目(二) (12 学时):融媒体新闻的制播设计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在新技术平台上设计新闻的制作和发布形式、大纲
(4)主要仪器:计算机,手机 实验项目(三) (12 学时):融媒体新闻制作的流程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制作融媒体新闻
(4)主要仪器:计算机,剪辑软件; 实验项目(四) (12 学时):收集发布结果,做好用户调研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帮助同学找到受众,找准定位,确定内容、形式。
(4)主要仪器:计算机
以上实验过程为循环实验过程,一个项目一次为 1 课时,四个项目为一小单元,重复 12 次。
五、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一 新媒体时代新闻制播的发展 4 4 二 二 融媒体条件下的新闻生产 4 4 三 三 融媒体的新闻制播形态 4 4 四 四 融媒体新闻的平台选择 4 4 总计 16 48
六、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核。每学期交 6 次作业反馈,每次作业百分制度,最终成绩为几次作业的平均成绩。
七、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新技术时代的电视新闻制作与传播》,田维钢,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9. [2]《数据新闻制作简明教程》,吴小坤,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3]《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材》,张名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