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大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4篇职业学院大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大学生担当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及对策建议思考 通过对“担当”的内涵、外延探究,找出大学生担当意识缺失的多方面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学院大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职业学院大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生担当意识缺失的原因 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通过对“担当”的内涵、外延探究,找出大学生担当意识缺失的多方面原因。大学生担当意识既与其内在动力有关,更与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风气有关。根据原因相应地提出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路径,主要有提高大学生担当意识的思想素质、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加强高校德育建设、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及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这些路径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讨论当代大学生担当意识存在的不足,完善和创新担当意识培育的相关理论及方式方法,丰富和发展对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的理论探究和体系建设。不仅能引导大学生将担当意识内化为自我发展需求,而且能够逐渐在自主基础上达到自律,再外化为担当社会、家庭、公民责任的实际行动。
一、担当的内涵 担当,其基本意思是指承担、担负任务,接受并承担责任。在汉语字典中“担”是指承担,负责,担负,担任;“当”是指充任充当;二者均有接受并承担责任之义。担当强调的是对责任的践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担当和责任、勇气、奉献联系在一起。
担当意识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就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个人可能要付出一定代价时,敢于拍板、下决心、做决定;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敢于坚持真理,坚持正气;就是能够在急难险重面前不回避、不退缩,比别人先行一步的意识。
二、大学生担当意识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担当意识缺失,这既与大学生内在动力缺失有关,更与家庭教育弱化、高校教育有偏差、多元化社会冲击有关。
(一)内在动力缺失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受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逐渐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提高,在处理问题时功利性较强。很多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既不是出于兴趣,也不是出于对自己
责任的承担,只是为了能拿到一个大学文凭,为拥有更好的工作搭建平台,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表现出来的是刻苦学习,关心国家大事,积极上进的态度,但是以自己的个人利益为目的的。
(二)家庭担当意识培育弱化
家庭教育理念对大学生担当意识形成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致使子女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过分宠爱的教育方式,让部分大学生对父母有了很大的依赖性,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丧失了自己应有的担当。对家庭只有一味索取,而不知奉献和承担。有些家长过于严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是把成绩当作唯一标准来对子女的行为做出评估,教育方式过于传统,忽视了对子女担当意识的培养。这就使部分大学生一味地追求学业,追求一种唯成绩论的价值观,在智育方面成就很大,而忽视了自身担当等其他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高校担当意识培育偏差
目前,各大学校普遍采取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太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学生担当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学生从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教育体系都偏重于应试
教育,对担当等品德的培育明显不够。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培育至关重要,但是不能空有理论而不注重实践。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下,许多高校忽略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担当意识的培育,学校大多偏重课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就使学生对担当意识的理解停留在概念上,而很少有高校去创新教育体制,发挥实践的作用,通过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收获知识,很少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体会和形成担当意识及其他重要品质。
(四)多元化社会对担当意识的冲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极易被新鲜事物影响的大学生群体,部分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出对物质和利益的过分追求,以个人利益为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应有的担当意识,在遇到需要担当的事情时,很多人不仅不会伸以援手,反而是会展现出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一部分大学生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自身精神世界的提高,最终会成为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担当的人。在这样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下,这些大学生逐渐失去斗志,沉迷于虚拟世界,难以认清现实世界,也认识不到自己作为大学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的路径
在准确掌握大学生担当意识缺失的原因之后,可以探索出大学生担当意识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重视内在动力
1.提高担当意识认知 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担当意识。首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沉着冷静,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称得上担当,吾日三省吾身。在不斷反思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担当能力和不足之处,同时还要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意见,像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之处,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
大学生要明确责任和义务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学会取舍,学会勇于担当,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提高自身担当的能力,从而能够自觉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去践行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只有从思想上对个人的担当有一个准确认知,才能体现到自己的行动上,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2.敢于担当责任
担当不只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实践。大学生应懂得担当的重要性,在面对责任时应敢于担当,不仅要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还要胸怀天下,为他人着想;不能抱怨,更不能低头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敢于面对。同时,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作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发育逐渐成熟,在生活中不应该封闭自我,要学会敞开心扉,把困难当作纸老虎,要认识到一个个的困难其实是对自己的历练,把每一次的担当看作让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人生台阶,逐渐培养作为大学生的使命感。在面临担当与否的抉择问题时,可以借助心理辅导,通过榜样激励摆正心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且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永远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激励自己敢于担当。
(二)发挥家庭培育作用
1.创新家庭担当意识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导师。首先,在思想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担当意识教育理念,不可过于溺爱,让子女过分依赖父母。也不可过于传统,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不能一味地要求子女的成绩而忽视对其担当素质的养成。
其次,在行动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子女的担当意识,要以生活的点滴教导子女成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人。通过不断激发子女的自主性,鼓励子女亲身实践来提高他们的担当能力。此外,作为父母,不仅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防止出现心灵缺陷;而且应该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担当行动来影响孩子,言传身教,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担当意识形成环境。
2.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大学生应怀感恩之心,理解父母的辛苦,不能将父母的付出看作理所当然;要认真履行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敢于担当家庭的责任。不仅对父母要感恩,对朋友,社会,也要感恩。大学生可以多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体会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担当。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传播正能量,从而去影响其他人,发光发热,促进社会的进步。
(三)建立高校担当意识培育新模式
1.营造校园氛围 学校对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而环境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可以净化
心灵,陶冶情操,而且对大学生担当意识形成有很大帮助。各高校应该发挥主阵地作用,可以通过组织有关担当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大学生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等媒体来宣传担当精神,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中央对青年学生的殷切希望。可以评选个人担当模范,学习先进事迹,让大学生通过文化的感染和榜样的激励作用,逐渐从知情意行各方面来提高担当意识,践行担当精神。
2.创新担当意识培育方式 学校应大力推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育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教师的主导力量,着重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担当能力,激发学生担当意识,大力开展多元性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基地和实践机会。
另外,高校教师在授课时也应极大调动大学生担当的积极性,创新课堂方式,通过体验式课堂教学,利用设立担当意识情境还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潜力和主动担当的欲望,不断引导大学生将担当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对担当意识理论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四)完善社会担当意识培育
1.优化社会环境
加强大学生担当意识的社会宣传,社会舆论环境能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担当意识。首先,社会宣传媒介不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过多注重社会娱乐性文化,从而忽视社会担当意识的传播。其次,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弘扬社会担当正能量,激励大学生提高自身担当意识,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受益面广的优势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担当意识的价值观。最后,结合报纸、广播、电视台等媒介,从各个方面反映担当意识,同时要防止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坚决制止糟粕信息的传播,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为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育保驾护航。
2.强化社会担当实践 理论的目的是实践,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分子,不应拘泥于书本理论,应该走入社会,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中亲自体驗担当,从而加强对担当的理解和升华,而且应该多参与有关担当的社会志愿者活动,丰富自己的实践生活,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帮助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担当意识修养和包容心。大学生还应该多历练自己,新时代呼唤大学生承前启后,努力担当,激发自身潜力,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提升民族自豪感,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
四、结语 从古至今,担当是一个值得称道的精神品质,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精神,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大志,都是对“担当”的最好阐释。任何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青年大学生们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担当意识。也正因为这样,才迫切需要社会各主体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担当意识的培育保驾护航。
篇二:职业学院大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代 培养 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存在 的 问题 就对策建议思考
文章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培育路径: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培育环境;重视家庭教育,筑牢培育基础;优化学校教育,承担培育重任;完善自我教育,实现培育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是青年的责任。责任担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给予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高度的重视。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必须有社会责任担当。大学生是否有社会责任担当,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素质发展的现实需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实现的长远需要。
1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长远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将个人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青年大学生将自身内在的社会责任担当外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行动,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2 2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素质发展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大变革的时代。新时代要求青年大学生既要抓住机遇也要迎接挑战,更应该明确作为一名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不仅要积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刻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坚定的意志品质,追求健康的心理素质
与高尚的人格。而社会责任是其中重要一环,当前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激烈,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社会责任担当促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西方社会思潮渗透,需要用社会责任担当催生坚定的意志品质;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明显,需要社会责任担当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现状及存在问题 1 1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总体是积极的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富有希望与活力的群体,他们在社会责任担当的认知,以及社会责任担当的践行方面,都以积极方面占主流。大学生具有承担社会责任担当的认知与感知,对个体社会价值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们意识到自身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大多数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归属感和极高的爱国热情,还有着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去的强烈欲望;同时大学生具有承担社会责任担当的主动性,当他们在意識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后,愿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 2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现状的问题
(1)社会责任担当主体意识缺乏。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担当,首先需要社会责任担当主体意识的内在驱动。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是践行社会责任担当
的重要部分。然而一些大学生认为政府官员与有着丰富的物质财富的群体才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社会责任与自身关系并不大。部分大学生以就业压力大没办法难以承担为借口,模糊了自我社会责任担当的主体意识。
(2)社会责任担当信念偏于功利。很多大学生都有着正确的社会责任担当认知和社会责任担当信念。然而,由于受社会环境中不良的社会现象影响,一方面,有的大学生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产生直接显著的效果,因此产生没有利益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想法;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愿意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然而在进行过相关的活动以后,没有得到预期的肯定与赞许,极大的降低了大学生担当社会责任的热情,进而对社会责任担当产生厌恶感。这让之前对社会责任担当有着正确认知的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形成了以后只做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和得到社会认可的事的消极想法。
(3)社会责任担当践行能力偏弱,勇气不足。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较高中阶段明显减少。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大多注重培育自己的能力。然而有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主动加强学习与提高自身能力。一些大学生虽然有着正确的社会责任担当的认知与主体意识。却没有将社会责任担当的认知付诸实践。如果社会责任担当不能外化为社会责任担
当行为,社会责任担当的认知与意识则是没有任何实践意义的。同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尚存在一些不足。这就导致践行社会责任担当的行为成本较高,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担当的勇气不足。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培育路径 1 1 、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培育环境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可避免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与传播者。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弘扬社会正能量,才能更好的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主体意识。此外还要加强网络环境监督工作,引导网络舆论。严格审查与区分炒作事件与恶意传播,让网络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新阵地,而不是藏污纳垢的新载体。
2 2 、重视家庭教育,筑牢培育基础
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阵地,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直接而长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此外家庭教育更容易引起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反应,正由于家庭教育的特点,大学生家庭教
育遗留的问题往往很难通过其他的教育途径来补足。家长应当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改变片面的成功理念,加强孩子社会责任担当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转变单向教育以及灌输法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深层次的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产生影响。此外,家长也应该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担当。
3 3 、优化学校教育,承担培育重任
学校作为大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不仅承担着培育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的责任,同时也担负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首先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加以塑造,通过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以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其次是在教育方法上,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创新教育方法,采用渗透式教育与疏导教育法,坚持三贴近原则,使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得到社会责任的主体认同。最后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担当。通过社会实践对社会的审视以及社会本质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提升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担当的认知,最终让社会实践成为培育社会责任担当的检验阵地。
4 4 、完善自我教育,实现培育成果
大学生能否将社会责任担当内化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在长久的生活中形成行为习惯,这是作为检验各方成果的至关重要一步。大学生自身应当自己提高社会责任担当修养,强化社会责任担当主体意识,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与积极参与者。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担当的能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深入民情亲历百态,在实践中不斷反省和提高自己,提高社会责任担当的主体意识,磨炼社会责任担当的顽强意志,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担当的行为能力。
总之,新时代背景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培育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复杂系统工作,需要各方发挥合力,才能达到成果最大化,最终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力量提供现实基础与动力来源。
篇三:职业学院大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代弘扬担当精神的重要意义 及对策建议探讨
2020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科学部署、统一指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责任与担当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从党和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局担当,到“最美逆行者”立足岗位、忠于职守的责任担当,共同熔铸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重要品质- -担当精神。文中,阐述了新时代弘扬担当精神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明确了担当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以期可以为担当精神的弘扬提供支持。
《現代汉语词典》中“担当”的词语释义为:“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常常与使命、责任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员干部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春季学期
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讲话中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新时代,国内外环境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弘扬担当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弘扬担当精神的重要意义 2012 年,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深刻阐述为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三者自觉统一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发展进步之中,这鲜明地体现出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因此我们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传承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方面深刻地认识新时代弘扬担当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担当精神是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石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先进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所表现出的优良品质。政党为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它的先进性就是相对于这一特定阶级的普通成员和其他政治组织所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中国共产党
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先进性则是相对于中国普通民众和其他政党所表现出的优良品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争取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我们的党在担当中奋力前行,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近代以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无论是风雨如晦的革命斗争,还是栉风沐雨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着理想信念,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重,与全体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力奋斗,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责任担当。因此,担当精神是党的先进性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处于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极大的政治勇气,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并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力量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做出了巨大的让步,采取了一系列以牺牲我方利益为前提的政策调整,例如,停止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对红军进行改编。然而国民党为了通过改编达到削弱红军并取得对共产党军队的控制权,在对红军进行改编的过程别有用心进行编制压缩,造成改编后
的八路军不少高级将领都只能被降级使用。可是这些共产党人以抗战大局为重,丝毫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表现出了忘我奉献的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的历程,正是依靠弘扬担当精神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加强党的人自身建设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党面临的风险、考验越来越复杂严峻,“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只有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始终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我们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而书写出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二)弘扬担当精神是发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伟大民族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最坚实的底气、最强大的动力。作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担当精神深深植根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思想中部分精髓为担当精神提供了天然养分,使担当精神伴随历
史长河逐渐融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古人先贤的嘉言懿行在文化的传承中鼓舞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砥砺前行,在书写民族历史中焕发出民族精神、民族品质与民族气节交相辉映的熠熠光芒。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弘扬者。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我们党赋予担当精神以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到西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等,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财富绘就出我们党不懈追求、担当奋斗的精神谱系,极大地丰富并拓展了勇于担当的精神疆域。
(三)弘扬担当精神是实现“ 两个百年” 奋斗目标的使命要求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前所未有,另一方面,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同样前所未有。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深层次体制机制面临诸多问题,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
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加之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等,因此,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尖锐,风险会越来越复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永葆昂扬向上的革命斗志,勇于担当,勇于迎难而上。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对于任何组织都是如此。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我们拥有一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 1 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切中时弊地指出,现在,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多栽花少種刺,遇到困难不伸手”“只想争功不想揽过,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有的是“庙里的泥菩萨,经不起风雨”,遇到矛盾惊慌失措。这哪还有共产党人的样子?不担当不作为,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
以上种种表现,尽管原因有别,程度不同,却无一不再警示着我们,这些不良作风的存在与蔓延必将造成当前干部队难以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使党和国家事业面临巨大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多次提到“好干部”标准,最核心的要义高度概括为六个字:忠诚、干净、
担当。三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共同诠释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铸就着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品质,支撑起党的事业永续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弘扬担当精神不是靠简单空洞的口号,更不是仅凭抽象的理论,它是在具体的为人民服务实践中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挑战的艰巨、危险的激增,都要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永不言弃的干事激情。对于担当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高度凝练的阐释,“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五个敢于”是新时代担当型干部的本质特征。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 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担当精神的时代内涵,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担当精神体现在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党员干部的工作岗位很多时候直接面对的就是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中,任何一件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可能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立足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好
的担当。为国家担当、为民族担当与为人民担当是高度统一的。毛泽东同志“无非一念救苍生”的执着斗争,习近平同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挚情怀,都彰显出共产党人为了国家、民族、人民不懈奋斗的担当精神。当前,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而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立场不坚定,想自己太多,想群众太少。党员、干部只有站在人民立场看问题、想办法,心头始终牵挂群众的安危冷暖,那么无论事情有多复杂,困难有多艰巨,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做好工作。
( 二)
担当精神体现在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迎接风险挑战。无论是生死考验的战争年代还是面对的风险、挑战空前严峻的新时代,关键时刻能否挺身而出,是否能够不退缩、不逃避、不推诿、不消极,这些都是检验担当精神的“试金石”。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不仅是一场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役,还成为检验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的“淬炼场”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广大党员干部科学应对疫情,认真解决群众困难,在直面风险挑战中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只有在风雨中通过大考验、磨砺真本领,才能激发出干事创业的热情。直面问题、迎接挑战,是一种勇气;一种自觉;更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这种迎难而上、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正是我们事业永远焕发生机与活力的不竭源泉。
篇四:职业学院大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18 年 12 期 高 校 思 政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机制研究—— — 基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和思考*赖 华* ,余夏静,刘浩,王振环(江西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一、概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 。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当前全党的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增强广大党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意识。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优秀代表和高校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担当精神,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成长成才,更关乎党的政治生态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 。因此,结合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培育模式就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二、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情况调研(一)整体概况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大学生党员培育的现状展开,调研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主。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个别访谈的调查对象为高校党务工作者。调研过程首先是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情况,编制《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现状调查问卷》,在兼顾政治面貌和专业的因素上,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调查。调研共发出问卷 290 份,回收问卷 290 份,回收率为 100%。其中有效问卷为 290 份,有效率为 100%;其次是结合实际开展个别访谈,最后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情况,提出强化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建设性意见。(二)访谈记录本次访谈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担当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强化培育方式及教育效果情况与部分党务工作者进行了探讨,具体情况如下:一是普遍认为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是大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自 2016 年全国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基层党支部在落实“三会一课”,加强党员教育的规范性不断增强。大部分党务工作者对于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培育都有共性的认识,他们认为高校作为发展高学历、高素质党员人数最多的基层党组织,其培养教育的学生党员必须具备强烈的担当精神,才能承担历史使命,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而担当精神的培育应当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二是普遍认为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科学化不够。访谈中,党务工作者提出大学生担当精神应当从理论学习及实践担当方面综合强化。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学习的引导基层党支部均能在“三会一课”中严格落实,并能辅以阶段性测验考察学习效果;而对于实践服务环节的考察往往因缺乏监督、执行机制的保障往往流于形式;同时在基层党支部的管理中,学生党员具备担当精神的展现形式主要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优秀代表和高校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担当精神关乎党的政治生态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现状的调研,在综合分析个别访谈记录以及问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SCPA”培育模式,希望通过在后期的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形成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2-0185-03Abstract: The nineteen major reports of the party are eager for young people. As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young peopleand advanced elemen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re the new forces and successors of the party andstate construction. Whether they have enough spirit to bear will influencethe spirit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ecology and the future ofthe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interview records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interview records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SCPA"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form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spirit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Keywords: the new era;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e spirit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 基金项目 :2017 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 “ 大学生党支部 ‘ 两学一做 ’ 常态化 ‘3+2+1’ 模式研究 ”( 编号 :17DJQN015)* 通讯作者:赖华( 1986- ),女,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185 - -万方数据2018 年 12 期 高 校 思 政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为是否按要求完成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而是否主动在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责任使命则没有显性的考察标准。三是普遍认为当前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还需强化。大部分党务工作者指出,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党支部均会有意识地指派工作任务,学生党员能很好地完成并展现一定的责任担当精神;但主动担当意识和担当践行不够,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对于困难群体,不敢亮出身份,不愿管也不想管;对于党组织开展的强化担当精神的活动仅限于参与层面,主动参与组织策划及活动总结思考不够。(三)问卷统计1. 对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认知方面。53.11%的调查者认为自己基本上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在校读书的目的是为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将来服务社会;认为合格大学生党员标准应当敢于担当和信仰信念坚定;认为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应体现为好好学习,争做国家栋梁的。2. 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现状方面。37.8%的调查者认为缺失担当精神这一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比较严重,而有 66.5%的调查者认为身边的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42.58%的调查者认为个人意识比较强,忽略他人感受是造成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不够的主要原因。3. 对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体现的认知情况。44.5%的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主要体现在校园学生工作以及个人素养高,82.13%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参与志愿服务社会活动能感觉到作为党员的责任感。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体现方式,在普通同学和学生党员两方面的认可方式不一,普通学生注重学生党员是否以身作则,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学生党员对于担当精神则看重是否践行服务他人的宗旨,是否感受到自身价值。4. 对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养方式的评价。60.77%的调查者认为学校组织的提高大学生担当精神的活动很有必要且学到了很多;最愿意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担当意识,其次是组织生活的方式。三、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模式现状分析综合分析个别访谈记录以及问卷统计数据情况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及学生个体均认为担当精神是党员必备的政治素质,当前学生党员也具备一定的担当意识,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还有待强化,基层党支部在培育担当精神的方式还有待改进。第一,思想认识还需提升。学生党员对于担当精神的认识侧重于个人综合能力,对于自身是否能在学业方面体现先进性关注更多;责任担当意识则不明显,特别是在对于党支部的工作安排以完成为目的的居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党的根本宗旨缺乏深入思考。第二,培育方式还需改善。总体上看,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学生党员还是会积极认真参与,且能有一定收获;但由于党组织对于担当精神的培育方式随意性较强,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理论教育和实践深化没有同步,以致学生党员对学习实践主题把握不到位,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3] 。第三,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大部分学生党支部对党员责任担当都有制度要求,但要求大多时候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相应的对策与细化的培养方案。同时在党员发展工作程序上,虽然对党员在责任担当、集体意识、协调合作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但缺乏可以考察与实施的细则与培养方案 [4] 。四、强化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模式探索基于对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状况的调研和现状分析,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笔者认真总结梳理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尝试提出“思想引领 S、能力强化 C、实践培育 P、管理监督 A”(即“SCPA”)的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模式,从意识、能力以及行为三个方面,并辅以制度管理,全方位强化学生党员政治素养,实现培育过程系统化和规范化,最终引导学生党员培育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一)思想引领,提升学生党员担当意识针对思想认识不全面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尝试转换工作思路,强化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推动学生党员由学习客体变为学习主体,通过在自主的理论学习中深入思考、总结反思,提升党性意识。如打破传统学习模式,把讲台交给党员,使他们由“听众”变为“主讲”,通过课堂授课,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成立主题研究团,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就党章党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开展课题式研究并展研究成果分享,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的认识;探索“党建+模范”工作模式,通过教师、校友等党员模范讲党课,行为示范,剖析自我,引发学生党员精神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共鸣,并形成持久的价值导向。(二)能力强化,提升学生党员担当能力学生党员要实现责任担当使命,应当具备担当能力。一方面,基层党支部应当准确定位学生党员发展标准,把握学生思想觉悟与专业能力的平衡点,健全党员发展制度,在发展对象阶段确保学生自身能力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强化学生党员以模范要求自我作为常态,通过健全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学生党员示范岗、党员活动室建设等“亮相”工程,将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置于同学们的监督之下,使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强化自律意识。(三)实践培育,强化学生党员担当践行在实践培育中,学生党员应当是受教育的客体,同时也应当是被引导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 [5] 。因此,针对党支部活动学生党员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可采取志愿实践服务项目化管理方式,推动学生党员由简单参与向主动思考转变。学生党员通过主动选择参与党支部志愿服务项目,固186 - -万方数据
2018 年 12 期 高 校 思 政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定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形成年度志愿服务计划,在不断的服务接力和固定强化中,增强责任意识和实践担当精神。如通过“基层观察”项目,对接孤独老人、留守儿童开展“私人订制”亲情套餐活动等,引导学生党员在服务中身体力行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帮助,学会责任,并自觉让宗旨意识入脑入心;通过“专业顶岗”矿业先锋项目,学生党员自发成立矿业先锋实践队赴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引导学生立志成才,服务社会,服务行业;通过“3+1”先锋助学项目,建立由 1 名正式党员、1 名预备党员和 1 名入党积极分子帮扶小组,主动帮扶 1 名困难同学,让学生党员在行为示范,主动关注和帮助同学中强化服务意识。(四)管理监督,提升学生党员纪律担当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强化对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的过程监督,可建立学生党员量化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规范化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阶段性目标考核,落实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提升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和行为示范意识。同时通过动态化过程管理,利于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把控其政治素养,实现党员培养质量的提升。五、结束语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党员具备一定的担当精神,但缺乏主动提升担当意识、主动践行责任担当是培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SCPA”模式,旨在通过意识、能力和行为三个维度全方位把握培育工作的内涵实质,希望通过在后期的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形成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参考文献:[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肖霞.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模式探析—— —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院报,2017,35(3):224-225.[3]刘军,潘建,邓思清.高校 SPL 模式培养学生党员的探索-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07:174-175.[4]基于服务学习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5,2:81-84.[5]胡燕,王海霞,王辉.探索提高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作风教育效果的新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8(30):25-26.[6]贾立平,董涵哲.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8(08):163-165.[7]李春阁,刘硕.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创新教育与管理[J].高教学刊,2015(11):92-93.①陈小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1997(2):7.参考文献:[1]张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探索,2016(2):118-123.[2]丁慧民.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45-46.[3]黄鑫云.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9):39-41.[4]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
【职业学院大学生时代担当精神培育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4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