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4篇

时间:2022-10-08 11:10: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4篇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及 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将作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4篇,供大家参考。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4篇

篇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及

 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将作风建设提升到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部署、落实,开启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境界新征程,对于坚定不移地坚持党要管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南。作风,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恒常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党的作风反映了党员干部的思想风貌和工作态度,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本色。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成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

 报告中所提出的“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终身必修课,努力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党员干部必须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弘扬优良作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 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明确提出“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核心问题,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其实质是对

 待人民群众态度和感情的问题。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群众路线历来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中坚和骨干,只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才能密切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当前,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还仍然存在,如果任其滋长蔓延,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党员干部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发出的“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的忠告,把加强作风建设放到事关党的事业兴盛衰亡的高度来审视,放到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夯实巩固的高度认识,切实增强抓好作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是提升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党性修养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职业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

 养六个方面,作风修养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加以实现和体现。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搞花架子、好大喜功、不作为或有选择作为、懒政怠政惰政等作风不实不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形象,销蚀了群众的信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党性修养严重缺失的结果。一个党性意识强、思想品行好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是一个工作作风稳健扎实的人;反之,一个工作作风散漫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必然是一个党性修养孱弱、政治品格低下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进作风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党员干部只有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发扬钉钉子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才能不断磨砺和淬炼党性,才能始终保持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3. 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关键在于各级党员干部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

 在要求,集中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新发展理念注重以人的发展程度衡量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体现人的发展程度,有力地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本质。党员干部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提高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不断转变工作作风,谋划创新思路主动向群众问计,查找不协调问题自觉听取群众意见,制定绿色发展措施积极向群众求教,落实开放任务主要依靠群众努力,衡量共享成效完全由群众评判,才能使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4. 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郑重要求全党

 “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告诫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处于强力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时期,社会问题纷繁多发,利益关系复杂多变,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力量,通过加强作风建设为百姓排忧解难,能够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政治保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员干部是全社会的表

 率和楷模,其工作作风对于整个社会风气具有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只要党员干部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去解决热点民生问题,就能够消弭社会问题与矛盾,就能够理顺人心、凝聚力量,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作风不实,不但难以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者,相反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阻力和障碍。党员干部只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的要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做顺民心、谋民利的好事,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促进全社会的风清气正与海晏河清。

 二、围绕重大战略部署推进新时代作风建设 推进新时代作风建设绝非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口号,而应是科学合理的思路、雷厉风行的动作、得力有力的举措和实实在在的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来进行。

 1. 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实践经验充分表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与慢,主要取决于这个地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好与差,扎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效能,推动经济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保持平稳健康不断积累后劲;扎实的工作作风能够增强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实现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抓作风建设就是抓新型实体经济,抓作风建设就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抓作风建设就是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当前,以十九大精神为动力和引领,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竞相发展的热潮,各地区的竞相发展,从表面上看是拼改革、拼创新、拼产业、拼项目,但从根本上看,拼的却是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就此而言,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切实改进作风,脚踏实地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党员干部只有進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不懈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

 意谋发展,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作风建设机制,才能把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落到实处。

 2. 围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终极目的。因此,是否关心和解决民生问题、是否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唯一标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仅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党性观念、政治立场问题。党员干部只有转变工作作风,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作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根本依据,才能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和坚持群众观点,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绩于民,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转变工作作风,采取得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住房、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食品药品安全、土地征用等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3. 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者要

 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当前,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处理失当,就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甚至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任何矛盾和问题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都有一个孕育萌芽、发展演化的过程。如果在孕育萌芽状态就能果断地加以遏制消除,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善于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勇于从社会矛盾源头加以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态度粗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独断专行等不良作风,导致了一定范围内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与冲突,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到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热点突出的地方去,大力实施惠民

 之举,将党和政府的关爱传送到群众心里,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矛盾滋生的土壤;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春风化雨式的思想引导,才能将各种矛盾遏止在萌芽状态;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完善维护群众的权益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才能清除滋长矛盾的源头;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了解掌握矛盾产生的诱因,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对策,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才能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详细情况和动态变化,才能将矛盾纠纷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篇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县级人大机关作风建设

 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应如何加强县级人大机关作风建设,有效发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作用,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大兴学习之风,在增强履职能力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学习,“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大兴学习之风,不断强化常委会及机关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理论武装头脑。把对县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建

 立周一例会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重要指示和栗战书委员长在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及鹿心社书记在全区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对新修改宪法和法律及人大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用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重要指示和栗战书委员长在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 4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做好县人大各个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用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提高把握形势、分析问题、建言献策的能力。

  二、树立为民之风,在夯实群众基础上有提高

 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的贯彻执行者,要紧密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夯实更加广泛、更加牢固的群众基础。一是密切联系群众。近年来,xx 县人大常委会依托“代表履职活动中心”“代表之家”开展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及时了解选民

 的真实意愿和想法,为选民代言,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选民的合理诉求,取得明显成效。都康乡安康村“代表活动之家”通过代表联系走访选民、代表调研等活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积极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促成安康村鑫达手套厂成立“xx 县首家扶贫车间”,助推安康村巴眉一屯入选为 xx 县“四个好”宜居村庄达标村创建村。二是积极为民办事。近年来,xx 县人大常委会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及时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人大决定和监督视野,把美丽乡村建设列入重点监督议题,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多项议案并作出决议,向县人民政府提交了多项意见建议,全力推进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加强对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和人大信访工作的督办,确保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弘扬务实之风,在行使各项职权上求实效

 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坚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务实重行、能谋善干、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在贯彻县委决策部署上见实效。近年来,xx 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

 告、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公益诉讼工作情况报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报告、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等“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就有关重大事项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决议决定,有力推动了全县重大决策的贯彻实施。同时,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时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全力实现县委人事安排意图;坚持完善提名人选任前考察了解、讨论表决、颁发任命书、向宪法宣誓等程序,严格把好任前审查关、任中审议关、任后监督关,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有力推进人事任免工作的民主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二是在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上出实招。近年来,xx 县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把脱贫攻坚工作列入重点监督议题,先后三次听取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 xx 县金鸡产业扶贫计划合作协议书的议案》等有关脱贫攻坚工作的多项议案并作出决议;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满意度测评等多种监督方式,先后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扶贫车间”建设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和代表视察活动,向县人民政府提交了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促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陆续出台了《xx 县 xx 年决战决胜脱贫摘帽“1+24”个专项实施方案及各种制度考核管理办法》,切实解决了脱贫攻坚出现的

 突出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四、常吹廉洁之风,在塑造人大形象上见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清正廉洁作表率,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重要的政治机关,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强化常委会及机关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着力塑造清廉人大、有为人大的良好形象。一是加强廉政建设。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纪党规,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区、市、县委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深入开展正反面典型教育,将廉政文化融入工作和生活之中,教育引导机关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行为规范,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树立人大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二是强化纪律意识。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重要批示精神,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自觉贯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和完善常委会及机关各项规章制度,从严执行纪律规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固

 定党日+”学习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持续转变干部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营造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篇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而且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大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力度,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等作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为此,相关部门要为基层干部营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既要完善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等机制,将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以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并取得

 了显著的成效。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是植于群众的“根基”,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在工作实践中,一些基层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等“消极腐败”式的作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集体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分析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以期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一、基层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工作实践中,一些基层干部由于担心犯错,主动担责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敢作为、不想作为、慢作为、不作为以及乱作为等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当前,基层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一)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在党中央反“四风”的重压之下,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一些基层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顽疾并未完全消失,并且穿上了“隐身衣”,变得更加隐蔽。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为: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落实

 讲话,缺乏深耕细作的办法和意识;热衷于搞“墙上功夫”,花花哨哨的图表琳琅满目,只图虚名,不务实效;作风飘浮,多在会场,难到现场,办公室里出政绩,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客客气气踢皮球,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推来推去,打官腔应付,“一些领导干部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出现了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的现象”;拖拖拉拉耗时间,工作效率不高,服务群众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存在“官本位”思想;等等。

  (二)心存顾虑,不愿担当、不敢担当

 “一票否决”的本意是通过刚性的目标责任制或指标考核,督促领导干部对于特定时期的政府中心工作,或一些长期持续性的重要工作积极履职,即通过考核,将每一个具体的关键目标或指标的完成情况与机构或个人的发展、利益挂钩,形成一定的责任追究机制,倒逼领导干部积极作为,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客观上存在着事无大小,不分轻重缓急,签订各种“责任状”,变相向基层推卸责任,“一票否决”有时被滥用,而基层干部一旦遭遇“一票否决”,意味着他们所有的工作成绩都归于零,从而导致其心存顾虑,怕问责、怕诬告,不愿担当、不敢担当。

  (三)法治观念淡薄,不作为、乱作为

 基层干部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群体。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基层干部能够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但仍有少数基层干部不把党纪法规当回事,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一些基层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再加上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敛财的工具,对待工作中有利于自己的就干,不利于自己的就找客观原因顶着不办,对群众要办的事情处处刁难,不給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制度缺位、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基层干部往往会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等诸多问题。例如:有的基层干部为达一己之利,人为制造门槛,对办事群众或企业百般刁难、暗示诱导,甚至逼迫办事群众给他们送礼;有的基层干部在救济补助上搞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有的基层干部侵犯群众利益,虚报冒领,克扣群众财物,甚至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有的基层干部甚至成为家族势力、黑恶势力的“代言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二、基层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层干部作风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基层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层干部从政环境仍需优化

 一是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督查,如“痕迹管理”、检查考核、“文山会海”等,而“过度留痕”不仅失去了“痕迹管理”的目的、意义,而且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形式主义,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事实也证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误党误国,害人害己。在现实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存在给基层工作增添了负担,不仅束缚了一些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极易助长他们的功利主义思想,其危害性不容忽视。二是选人用人向基层倾斜的导向尚未完全确立。基层干部上升渠道较窄,一些德能勤绩廉突出的基层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甚至连在重要岗位、关键岗位轮岗交流的机会都很少,久而久之导致其思想上麻木、行为上懒惰,人浮于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因此不强。

  (二)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

 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一些基层单位行政级别低,干部级别岗位等级有限,且晋升机制不完善,致使少数基层干部内生动力不足,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因此很难充分调动。二是监管机制不健全,对基层干部监管不到位。一些基层部门的监管流于形式,存在不会监管、不愿监管、不敢监管、

 监管不了的现象,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管更加难以落实,致使重大事项决策有时由少数人、个别人说了算。三是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在工作实践中,基层干部有时要签订各种“责任状”,即使再小心细致,有时也难免出现失误。事业心、责任感强的干部,工作干得多,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也就相对较大,而一旦出现失误,被“一票否决”,所有的工作成绩都将归于零。可见,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基层干部不愿作为、不敢作为的重要原因。

 (三)基层干部自身的原因

 一是信仰不坚定。信仰,直接关乎着一个人的品行、立场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一些基层干部,其入党前也曾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但在各种错误思潮影响下,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背叛了当初的信仰,甚至为了金钱、权力丧失原则,腐化堕落。还有个别基层干部,信仰不坚定,不信马列信鬼神。二是上进心不强。有些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少、职务晋升难、工资待遇低,导致其上进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作风也有所弱化。三是工作标准不高。有些基层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主要是跟

 群众打交道,只要把领导交办的任务完成即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工作方式简单粗放,如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飘浮,并通过各种手段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突击脱贫”。

  三、切实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非一朝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和计划,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为基层减负松绑,营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 2019 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制定了一系列為基层松绑减负的务实措施,以期为基层干部营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整治形式主义,一是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让广大基层干部始终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群众观,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二是要发挥以上率下的作用。要破除形式主义积弊首先要从中央层面做起,切实为基层减负,各级党委政府要向党中央看齐,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将广大基层干部从迎评迎检、文山

 会海、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真正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相关部门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树立重实干的考评导向,正确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的作用,着力扭转重留痕轻实绩的风气,使广大基层干部能够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干实事上来。同时,相关部门要为那些敢干事、愿干事、多干事的基层干部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进而推动形成宽松的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完善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等机制,将严管和厚爱相结合

 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选拔任用中突出基层优先的导向,让那些社会公认、群众拥护、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基层干部“上得来”,并要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必备条件,进而激发他们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的“正能量”。二是要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从而不仅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而且为敢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三是全面推行“四化三查”,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相关部门要将严管和厚爱相结合,通过职权清单化、用权规范化、监督立体化、问责常态化,以及查行政审批和执法是否合规及时、查民生资金拨付是否及时到位、查群众举报违规违纪问题是否及时解决,对基层干部的权力进行监督制约,

 以使其权力依法、公开、规范运行,进而推动基层政治生态、作风面貌焕然一新。

  (三)加强信念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相关部门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挥正面典型引领和抓好反面警示教育的作用,使广大基层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守住初心、筑牢思想防线。一是要抓好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作用,加强对基层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如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使其提高党性修养、牢记根本宗旨、强化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相关部门要通过开展党性教育,要求基层干部政治过硬,即努力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方向不偏和政治立场不移。二是要抓好正面典型教育,引导基层干部见贤思齐。相关部门要通过开展学习焦裕禄、廖俊波等正面典型,引导基层干部争做“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标兵,进而增强其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法纪观和价值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三是要抓好反面警示教育,基层干部要引以为戒。相关部门要坚持开展“以案促改”活动,让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并通过案例剖析、自查整改,达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

 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四是要加强道德建设,实现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我们要融通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基层干部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加强道德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进而使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篇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作风建设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十八大以来,中央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四风”问题为突破口,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突出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治理,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围绕落实八项规定出台了实施办法,并就突出解决效率低下问题开展了“庸懒散”专项治理。各级部门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中,实现作风面貌有新变化,工作效能有新提升,优化服务有新突破,纠正四风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打好改进作风的攻坚战和持久战,要以“钉钉子”的

 精神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坚决防止反弹。近日,通过走访单位、深入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四风执行情况的调研了解,发现在干部身上仍存在一些“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例如,服务意识不够强,工作效率不够高,办事拖拉、纪律散漫、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制度执行不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得靠制度。去年以来,中央积极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改革和完善纪律检查派驻机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逐步落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的相继出台,都说明了编织制度笼子、制约权力运行的重要性。但是一些违纪违法问题在某些领域或环节相继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制度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当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没有制度概念,有的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有利的制度就执行,对自己没好处的制度就不执行,特别是个别单位一把手不带头执行制度,严重影响了制度的严肃性。

 (二)对群 众监督认识不到位。近年以来,群众监督和民意诉求对反腐倡廉的参与越来越深入,尤其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改版升级,为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搭建了重要平台。省里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委托省社

 情民意调查中心,深入开展民意调查。各级积极回应网络监督,严肃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并及时通报曝光,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对反腐倡廉的参与热情。但是很多同志在思想上对民众的监督力量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的违法行为很隐蔽,仍存在侥幸心理。

 (三)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完备。在很多地方,工作目标考核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一并进行,工作考核轰轰烈烈,而党风廉政考核往往被冷落。虽然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都制定了若干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许多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能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责任追究执行不到位。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从不同层面影响了全市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更重要的是与问题导向转作风的大形势背道而驰,极易出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途径方法 为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各级党委、政府实施办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真正做到抓的严、抓的紧、抓的实。

 (一)深化廉政教育制度,提高行动自觉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纠正四风,思想先行。一要教育对象上因岗施教。

 把所有的干部职工以岗位进行区分,然后因岗施教,既注重了教育人员的全覆盖,又注重了廉政教育的个性化,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教育方式上多样化,把传统教育方法和现代宣教手段相结合,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多形式多层面地开展廉政教育,让干部时时处处接受教育。定期开展收看廉政专题片、发放教育读本、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监狱、举办预防职务犯罪巡回宣讲等活动。三要教育环节上全覆盖。要将廉政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贯穿于各类业务综合培训等学习培训中。所有的干部职工都要自觉接受廉政教育,全员参与,不留空白。四要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从思想上强化廉政意识,坚持每月向干部职工发送廉政短信提醒,常敲廉政警钟,让干部职工时刻谨记廉政纪律。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开展税检共防,主动加强与县人民检察院的沟通和协调,将地税系统纳入县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分别成立了税检共防办公室、预防职务犯罪志愿者办公室,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信息和通报情况、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落实预防建议等,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廉洁从税、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

 (二)强化巡视制度,增强巡视震慑力。巡视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

 做好巡视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具体化。作为党内监督主要手段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巡视制度,在建立十余年之后,伴随着中共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高潮,成为中央反腐行动的利剑。尤其是近两年来,十几个巡视组奔赴各个省份和一些央企、事业单位,所到之处均引起当地官场的震动和群众的热烈响应和期许。从目前的反腐成绩单来看,巡视制度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这也给我们开展廉政工作的开展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一要完善巡视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巡视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对巡视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步骤和成果运用,使巡视真正成为发现问题的“尖兵”。二要转变方式、创新方法。在开展常规巡视的同时,深入探索专项巡视。专项巡视可以针对一个地方、部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机动灵活、出其不意、短平快的特点。对巡视发现的问题要有思考、有分析、有判断,从个别中发现一般,找出共性问题,分类处置、用好巡视成果。三要强化震慑,发挥利剑作用。搞好巡视“三步曲”,发现问题、负责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要深入分析研判,依纪依规分类处置,该查处的查处,该诫勉的诫勉,该警示教育的警示教育,对反映不实的及时澄清,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畅通监督渠道,提高监督效能。现在,对各级政府部门监督的面越来越广、越来越严格,监督氛围越来越浓,

 问责刚性越来越强。我们要理解监督、接受监督、适应监督、参与监督、尊重监督,化被动为主动,自觉接受“健康体检”,把上下监督、内外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一要充分发挥传统监督渠道。利用服务窗口,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设立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广泛征询纳税人评议意见,开展“局长服务日”和“行风在线”活动,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二要发挥网络时代新型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 群微博、网络等监督渠道,及时关注、收集与单位相关的舆论点,使网络成为推动反腐倡廉、监督干部、推动工作的利器。

 (四)严格责任追究,固化通报制度。抓好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的督导检查,一要上级要组织强有力的督导检查工作小组,采取明察暗访、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各市、县和基层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发现一起通报一起。督导检查结果要定期通报,具体到单位和个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二要成立作风效能检查工作组。单位内部不定期抽查局属各单位严查工作日中午饮酒、上班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对慢作为不作为、态度冷横硬等“庸懒散”行为,每月至少开展一明查暗访,对违规者从严处罚。三要强化问责追究,对那些领导不力、不抓不管而导致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

 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单位和部门,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包括党组(党委)和纪检组(纪委)的责任。真正维护和发挥责任制的权威性、实效性。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纠正四风问题任重道远。要坚信,只要严格落实这四项制度,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真正落地生根,就会最终赢得纠正四风问题的持久胜利。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4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