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探析6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探析 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西街小学 刘德广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探析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探析
处理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 西街小学刘德广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教的主体性。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自觉地把握好自己的教的活动;二是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前提和依据,因为主体的任何活动是必须以客体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前提和依据的,而且作为教师教的活动之客体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遵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违背这一点,教师的主体性就不能得到恰当的、有效的发挥。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
再次,应该充分认识到主客体关系仅仅是一个认识论概念,它仅仅表示认识活动的两端,即作为认识活动执行者的主体和作为这种活动承受者的客体,而无任何道德或法律含义。不可把主客体地位上的差异转化为或者理解为道德或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同时也不能因为主张教师与学生在道德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而取消他们在主客体地位上的差异。
附: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还要进行角色的转变—— 新角色如何有新作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
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要对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重新定位。有的教育专家认为:在教学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这种交互主体性,倡导认识的双方或多方互为主体。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每个主体在各自的视界中进行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实现“视界融合”,达成相互理解,共同提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还要求教师的角色进行转变。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成为社区的共建者。
教师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应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变化。
注重尊重与赞赏。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教育专家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尊重发育迟缓的、学业成绩不良的、被孤立和拒绝的、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学生。同时还应自觉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便当众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闪光点”。
注重帮助与引导。帮助和引导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由于学生经验的缺陷和思维水平所限,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或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注重反思与自控。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是对习惯于按教材传统观念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自觉进行反思和自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注重交流与合作。学校由封闭走向开放,包括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开放化教学是现代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实施新课程的必然要求。课程的综合化,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和配合,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所教学科,还应主动配合其他教师所教的学科,构成一个能经常进行专业交流的“学习共同体”。以体现课程实施的全面价值观和整体效应。另外,新课程也特别强调教师与家长和社区的交流和合作,与家长和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开发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和“营养”。
篇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探析
舟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张燕燕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天坛中心校西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自主。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在思想上要转变教学观念,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自觉地学好语文。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本质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挥者。教师必须从课堂上关注学生。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要鼓励学生对老师讲解的例题的解法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解法,并对学生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中好的解法要在全班进行表扬,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要鼓励学生“找碴儿”,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也可以让学生确立自信心,从而树立科学态度。再次,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想什么问题,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问题,教师必须事先估计,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而非支配学生的控制者。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名学生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二、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教师要从思想上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学”无所谓“教”。反之,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不可无。教师的“教”着重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爱该学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指导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面向全体,鼓励学生随时发问,发表独立见解,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绝对的权威,真正做到承认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习惯和爱好,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实现教学民主化,与此同时,教师的导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1.在学生主体活动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启”字下功夫,在引导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时,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未产生,或只是产生了一点无意识的兴趣,老师必须从课文的整体把握上找准情感基调,课文的意境,使开讲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的阅读冲动。如《西门豹》一课,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引导学生想象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动作和神情进而指导读出语调,学生尽情朗读后,教师设疑:“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一共问了几个问题?”学生脱口而出:“一共问了四个问题。”接着老师抓住“巫婆,官绅,眼睁睁”进行讲解,将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向深入,这样,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将课文导引学生面前,使学生的主体活动顺利展开。由此可见,在学生的主体活动前,只要教师紧扣课文的文路和学生的学路,在“启”字上下功夫,使学生领悟到课文色彩斑斓的世界,领悟到语言之美,语境之美,就能使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欲望,也就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实实在在的作用。2.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字上下功夫,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的这种阅读冲动转化为语言的深入感情,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放手让学生活动的同时要发挥主导作用,而这里的主导作用主要蕴含在学生活动的评价中,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意图不是通过简单的讲授而是通过巧妙地富有积极意味的评价反映出来,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评价中,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从而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聪明,现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只要教师紧扣学情在“评”字上下功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的佳境,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3.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引导学生“悟”字上下功夫,学生的主体活动告一段落时,教师做个归纳小结,老师主导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悟”上。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新,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三、建立科学化、公正化的评价机制,是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用激励、富有感召力的语言评价学生。比如用“你能行”、 “你真棒”、 “相信你做的更好”等语言,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激励机制带来的将是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心理相融。伴随着这样的气氛,这种教育影响就会如涓涓细流流入学生的心田,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其次,不断改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评价机制。进行过程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知、情、意、行和主体参与意识出发。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看到学生学习的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进步的幅度,善于发现学生进步的闪光点。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第一,由单一的评价转变为重过程,重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机制。课堂检测可采用听、说、读、写等方式进行。作业可采用贴小红花,奖五星,奖小红旗,用语言等来评价。第二,由分数评价转变为达标等级评价。如“优秀”、 “良好”、 “一般”、 “需努力”、 “这次没做好,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等激励性评语进行评价。第三,先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再是小组评价,然后全班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但有利于学生有的全面发展,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知识掌握于一体的课堂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要建立课堂奖励机制。如设立学生拔尖奖、特长奖、进步奖、创造奖、主动参与奖等。这样更有益于学生的创造和发展。第五,由知识评价转向能力、情感评价。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因素。要以心换心,以情激情。注重感情的投入,注重学生能力的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课堂民主,尊重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就能使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真正落在实处。总之,只要我们弃旧求新,勇于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断创新,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着力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一定能落在实处。053万方数据
篇三: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探析
6 卷 第 1 期辽
宁
高
职
学
报
Vol.6, No. 1 2004 年
2 月
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
Feb.
2004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03梁宏12196920 女辽宁法库人沈阳音乐学院职业艺术学院教师 文章编号10097600200401013902
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
梁
宏 沈阳音乐学院职业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摘
要通过高职教育教学中 教师主导性作用 与 学生主体性地位辩证关系 的研究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的参与意识关键词教师主导性作用学生主体性地位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有利于建立良有利于体现高职教育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辩证关系师生互动参与意识
A
高等职业教育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要通过教学活动通过人来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师接受者是学生研究他们各自 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他们表现于教育过程中的本质特性和应有的品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有助于帮助教师认清自我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笔者仅就高职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做以粗浅的简要论述 一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 笔者认为高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由高职教育的外层和内层结构所决定的是高职教育过程的一种客观规律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对受教育者既要引导和规范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发展又要尊重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或者说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引导和规范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发展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但是肯定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并不意味否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是构成教师主导性作用的主要任务内容是衡量教师主导性作用的重要标志 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内涵失去了它的对象和归宿那种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此而否定学生主体性的教师中心论显然是错误的 高职教师主导作用的存在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发生作用也是有条件的高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要依赖于自 身的条件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一要有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二要有坚厚的业务功底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三要有开拓创新的科研能力这样的教师才有可能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他的主导作用此外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诸如由于社会或其它种种原因的干扰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工作环境待遇得不到基本的保证这也不可能发挥或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作为一种客观规律的教师主导性作用由于失去主客的条件是不能或不能充分实现作用的 为此必须创造各种主客观条件以使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高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只有正确把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才能对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结构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高职学生即是高职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高职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且正因为他们是高职教育活动的主体 他们才能成为高职教育活动的对象现代教育不只是一般地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而且把基本点放在受教育者的 万方数据
140
辽
宁
高
职
学
报
第 6 卷 主体性上它立足于人的社会实践从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角度解决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具体地讲 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在教育目 的上注重培养受教育者个性素质的主体性品质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外界认识自身认识自 身与外界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社会价值历史地位和人生意义实现社会历史责任和人生理想的价值目标成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成为一种培养社会历史主体的活动其二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受教育者即立足自身发展的现实又有超越自 身发展现状的价值追求与自 我教育的能力这就是说把受教者看作自身发展的主体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受教育者学习与发展的引导和规范 三主导性作用与主体性地位的辩证关系 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必须以学生自身的活动作为中介只有这样才能使外部影响纳入到学生主观世界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单纯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而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主动作用过程前者要以后者为中介环节为此教师的活动目的一定要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目 的教师所施加的影响一定要构成为学生活动的手段和对象教育才能产生它的作用 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发挥高职学生主体能动性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受教育者以其主动活动接受教育影响他们不断地将客观的外部影响内化为主观的认识 情感 动机态度等随着内部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他们能逐步脱离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从事独立的学习和自我修养的提升 通过高职教师主导性作用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辩证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要充分认识到高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高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有效发挥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不断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 2 高职学院要加强课程环境的改造 满足高职教师和学生正常教学活动的需要它包括硬件条件的改造以及软件建设如教师的培训学历的提升教师的评价和认定同时适当增加教师的待遇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3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地位 注重他们学习能动性的激发和引导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发挥学生学习潜力鼓励大胆想象引导放射思维营造创新氛围重视个性发展增强自主意识 4 通过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作用与学生主体性地位辩证关系的研究科学判断二者辩证关系有利于建立教学活动中和谐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有利于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1] 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8-140.
On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Leading-Factor and
Student-Subject-Position
LIANG H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 , Shenyang conservatoryShenyang 110004, China)
Abstract: Studying of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leading-factor and student-subject-posi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in favor of building goo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inspiriting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 and embodying idea of running a schoo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teacher-leading-factor; student-subject-position;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责任编辑沈音职院王玉苓 万方数据
篇四: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探析
篇五: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探析
H E N G R E NJIA O V U凰A 敦虽20 0 9 /0 6 总第26 9 期文章编号:10 0 1—8 7 9 4 ( 20 0 9 )0 6—0 0 55—0 2试论干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动态性李清平(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部, 江西井冈山34 36 0 0 )摘要:
干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形式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使得教学主客体的关系呈现一定的动态性。
在讲授式教学中, 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较为符合传统的“双主体说” ; 在研究式教学中符合“学生单主体说” ; 在案例式、模拟式和体验式教学中符合“二因素说” 。
培训机构应把握好主客体关系的动态性, 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关键词:
干部教育; 教学过程; 主客体关系中圈分类号:
G 7 26文献标识码:
B干部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不断提高干部政治、 业务素质而对干部实施的继续教育。
它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 是党的干部工作服务于党的基本任务的一项基本建设。
…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 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大战略任务, 首先要把握好干部教育的教学和培训规律。
教育规律的摸索要基于教育最为基本的教育原理、 教学论、 教学主客体等问题, 而对教学方式有直接影响的就是教育者如何把握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一、 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的基本概念阐述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界所关注和争论的热点问题, 也是教学实践中必须厘清的问题。
有什么样的主客体关系就会有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干部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动态性就是根据干部教育特有的规律和特征, 依据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不同而使主客体关系相互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呈现“双主体说” 、 “学生单主体说” 和“二因素说” 理论间的动念发展。( 一)“双主体说”“双主体说” 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共同的活动, 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学生, 也包括教师。
[ 21另一种观点把教学过程看做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的组合, 在教为主要矛盾的教授过程中: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 在学为主要矛盾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
13]由此, 本文认为:
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主客体存在一定的动态性, 主体始终是以不同方式发动和掌握教学活动的人, 客体则是这种活动的对象。( 二)“学生单主体说”该观点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唯一主体, 教师收稿日期:
2008—11—24作者简介:
李清平( 19 7 7 一)。
男, 江西吉安人, 教育学硕士,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部干部, 主要研究方向为干部教育、 党建研究。55是客体。
[ 4 1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识教师所有教学内容的过程,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连接学生与教育资料的中介作用, 所以真正的主体是学生。
同时教学过程是学生接受新知识并内化知识的过程, 根据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理论, 学生处在内因地位, 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三)“二因素说”“二因素说” 是指学生主体, 教育资料为客体的一种观点。
该观点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不是三个, 而是两个, 即学生和教育资料。
学生与教育资料之间构成主客体关系,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教师并不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一个独立的基本要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体现为一种特殊社会文化的教育资料之中。
教育作为一种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不可能存在多个主体。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己致力于自我精神建构的实践活动过程, 是学生与作为特定文化的教育资料之间的双向建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实践活动的发出者, 教育活动的结果是学生的发展, 而不是他人的发展。
教师并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不是教育发生的决定者, 离开了教师, 教学过程照样可以发生。
【51二、 干部教育——不同教学方式下的主客体关系近年来, 不少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根据自身的特色资源摸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
但各异的教学方式都必须以厘清教学主客体关系为前提。( 一)讲授式教学——“双主体说”讲授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按照学员的认识活动的规律,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 目的在于使学员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目前, 许多干部培训机构在运用讲授式开展教学时, 采用“2+ 1” 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讲课的时间占2/3, 答疑或研讨时间占1/3。
[ 61这种教学方式潜意识地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两个单独的教学环节,即讲授环节和研讨环节。
在讲授环节中, 教师的“教” 万方数据
20 0 9 /0 6 总第26 9 期成人教再C H E N G R E NJIA O Y U成为主要环节, 教师是主体, 学员是客体。
在答疑或研讨环节, 学员的“学” 成了主要矛盾。
无论是学员提出问题还是学员根据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学员都占有较强的主动权, 而教师则成为了教学环节的对象了。
在答疑和研讨环节, 教师就逐步地退出了教学过程, 学员占据主体地位相互讨论、 相互答疑。
教师在这个环节成了辅助者和服务者。( 二)研究式教学——“学生单主体说”研究式是指把研究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以学员研究问题为主, 教师讲授知识为辅, 通过教学双方的互动实现过程控制的教学方式。
"1研究式教学最基本的理念是以学员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由教师研究式地“教” 和学员研究式地“学” 两方面构成。
运用研究式教学方法, 必须牢牢把握住“学生为单一主体” 的基点, 在选择研究问题、 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教师只是起组织和引导作用, 教师的职责在于教学组织、 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 起到学员与所研究问题的中介作用。( 三)案例式、 模拟式和体验式教学——“二因素说”案例式是指把实际工作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又称“成人教育的参与培训” 。
{ f o /体验式教学使学员直接面对特定的情境, 教师完全地退出了教学过程,这也是“二因素” 理论最为典型的实际教学方式。
依据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来看, 体验式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干部教育培训。
该方式下, 学员直接面对教学资源, 能从实际的资源中提炼知识、 坚定信念、 真实感悟。
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体验式教学点——重走红军挑粮小道为例, 学院根据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挑粮的历史史实, 将教学的教师、 学生、 教育资料三个因素简化为学生和教育资料两个因素, 教师角色退出了教学过程。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模拟和再现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挑粮情景的过程中, 在体验式教学时, 跟班的组织员和联络员只起到辅助和服务的作用。
学员普遍反映这个教学点让他们心灵受到了震撼、 意志得到了锻炼、 信念更加坚定、 思想得到了升华。三、 把握主客体关系的动态性。
提高干部培训质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着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但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根基于不同主客体关系。
干部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变化的, 呈现一定的动态性。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该进一步论证某一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育规律、 是否适合干部教育的特点, 同时摸索出干部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变化的规律和动态发展的特点, 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迸一步提高。化处理, 通过学员的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 来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隋1真实事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发现、 选择、 设计、 开发案例上。
在案例式教学上,把学习的主动完全地转移给了学员, 使学员直接面对教学资料, 即案例, 从而形成了“二因素” 论指导下的实践性教学。模拟式是指模拟具体工作情景, 通过对被测对象的行为加以观察和评估, 从而鉴别、 预测受训者的各项能力和潜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设计模拟教学方案、 准备模拟场地与器材、 公布模参考文献:[ 1】
蒋世明. 干部教育概论【M 1.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19 88.【2】
张连捷’ 张启航. 论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矛盾运动【J】
.型豢鬈善篡萝纂塾; . 2璧謦嫠鲁粤鲁鎏篓凭氯篓嫠教育嚣譬恙’ 等鬻?’ 试析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演练准备、 模拟演练实施、 模拟效果论证、 授课教师讲评、 组织撰写模拟演练报告等环节。
阳1除了教师讲评外, 其他各个环节教师都在间接参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以一种特殊知识和技能信息为依托转化到模拟所需的资料之中。
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面对教学资料, 即模拟演练相关信息。体验式是指通过置身于特定情境的实战演练,达到强化认识、 锻炼和提高能力的效果的培训方式,擞言筹# :
:
蒜; 蠹。
“‘“川佩1“4"。
‘9” 。
“” …’…“” 14…]” 4匕荔; 运矣学教育系. 教学认识论【M 】
.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8.[ 5】
张应强. 教学过程主客体及其关系新论….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 0 1( 12).【6】
_ 【10]中共宁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著.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试行)》 学习辅导【M 】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二u u 0 ‘D y n a m icso fth eR e la tio n sh ipB e t w e e nS u b je cta n dO bjectin th eC a d r eE d u c a tio nT e a c h in g p r o c e ssuQ in g —p in g( C h in aE x e c u tiv eL e a d e r sh ip A c a d e m yJin g g a n g sh a n , Jin g g a n g sh a n34 360 0 , C h in a )A b str a c t:
T h er e la tio n sh ipb e tw e e nsu bjecta n do bjectin th ete a c h in g p r o c e sso f c a d r e s e d u c a tio o n ex h ib ites c e n ta ind y n a m icb e -h a v io rb eca u se o f th e d if f e r e n ce in th ete a c h in ga n dth ef o r mo ftea ch in g . Inth ele ctu r e —sty le tea ch in g 。
th e r ela tio n sh ipb etw eensu bjecta n dobject in th etea ch in g p r o c e ssism o r einlin e w ith th e tr a d itio n a l“d o u b lesu bjects” . Inth estu d y —sty le tea ch in g . itis in lin e w ith th e“o n e stu d e n tsu bject” . Inth ec a 8 e —sty le . sim u la tio n —sty lea n de x p e r ie n c e —sty letea ch in g ,it is in lin e w ith “tw of a cto rs” , T ra in in gin -sf itu tio n s sh o u ldg r a spth ed y n a m ic so f th ecela tio m h ipbetw eensu bjecta n do bjecttOim p m v eth eq u a lityo f e d u c a tio n a n dtra in in go fca d res.K e yw o r d s:
c a d r ee d u c a tio n ; te a c h in gp r o c e ss; r e la tio n sh ipb etw eensu bjecta n do bject56 万方数据
篇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探析
旌 瓣蘑 2014年第1 2期(总第234期)【文献编&q]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4.12.041 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导 — —兼论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高查清 。余子侠’ (1.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是显性的、直接的,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和强调,很少 有争议;相反,学生却长期处于从属、弱势地位,其对教学的深层影响并没有引起足够注意。然而,人性化的、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非工具性的教育一定会以教育对象的需求为追求目标,尊重、研究、指向教育对 象,为教育对象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况且,教育活动的成效也只有通过教育对象才能最终体现出来。从这个意 义上说,真正主导教育教学活动方向、内容、手段等各个方面的是学生,这l 一点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 充分体现。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只不过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 隐性的。
关键词:主体;客体;教育目的;学生主导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tl- q.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4)12—0199-05 关于师生关系中的主导和主体问题,历来声音 很多,争议颇大。相对而言,叶澜教授提出的双主 体、互为主客体、复合主客体理论更为客观、全面, 也更有说 服力。但不可否认 ,目前最有影响 的主流 观点还是所谓 “主导主体论”,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 导作用,学生具有主体地位。这个观点很容易被大 众接受,是因为大家都能够看到,课堂上基本上都 是教师在讲授知识、提出问题、组织活动、布置作 业等,处于强势、支配地位,一句话,“教学的方向、 内容、进程 、结果和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 负责”川。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似乎毋庸置疑;相 反,学生往往要么在静听,要么在按照教师的要求 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参加活动、完成作业,似乎 总处于弱势、被支配的地位 ,处于潜在 的 “被 主导” 地位。可是,“教育并不是一件 ‘告诉’和被告知的事 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2】,“学”是学生 自己的独立的主动的活动,教师包办代替不了[3]。从 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否认。
问题是 ,教学 的方 向、内容 、进 程 、结果 和质 量等,真的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吗?教师单方面能够 “决定”得了吗?另外,到底是学生跟着教师走, 还是教师 “跟着 学生走”?我们是 不是只看到了表 面现象而忽视了深层 次的思考?在回答这个问题之 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教育的本质和终极 目的。布鲁 纳认为,教学 “说到底是一种帮助或促进人的成长 的努力 ”[4】。这个观点独独突出强调了 ‘
’的成长, 即一切受 教育者的成长 ,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教学 的另一方——教育者的角色。Et本教育家小原国芳 也说,“要把人作为人去发挥、发展,便其一切得到 圆满、充分的发展”[5】,同样彰显了对受教育者的尊 重。毕竟,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受教育者,教育的目的 是形成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活动是 把自然或无知的人和知之较少的人转变为有知的人 或社会人和知识较多的专门人才的活动 】。所以,
好的教育当然必须以人为本,当然应该以学生的发 展需求为目标,“光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静止的、被动 收稿 日期:2014-08—21 作者简介:高查清(1968-),男,安徽庐江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余子侠 (1953一),男,湖北蕲春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No.12.2014(Cumulatively,No.234) 的、传统的、固定的、技巧性的东西,不是教育。教 育必须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动态的、积极的、独创的、 全人格的教育”[71 o换句话说,就是要以学生为中 心,一切为了学生,更进一步地说,就是让学生的发 展需求来主导教育的一切。只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指 向受教育者,期待受教育者自身全面和谐完满地发 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个或某些团体、阶层或国家 的利益而把人当成某种工具,那么这种教育必然是 以受教育者为主导;具体到学校教育,那就是以学生 为主导。
一、 对教育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分析解读 赫尔巴特提出,学生心智的成长完全依赖于教 师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精心选择、对教学阶段的 刻意安排。从总体上讲,学生对教师应保持一种被 动状态。类似地,当代要素主义者也认为,教师是 权威人物,要 “把教 师放在教育宇宙的中心”[81o这 种典型的 “教师中心论”不仅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 的主导者,同时还将他们看成教学关系中的主体, 而学生却只能扮演被主导者的角色,只是充当纯然 的客体。然而,从哲学意义上说,“万事万物都既是 主体,又是客体,人类也不例外”【9】。具体到教学过 程中,当师生中的—方是另—方的认识对象时,该方 (认识的主动方)就是认识客体;而当他把另—方当 成他的认识对象时,他就是认识主体。师生之间既 是相互认识和改造的主体,也是相互认识和改造的 客体,是互为主客体的。
叶澜教授对关于教育主客体身份界定的几种主 要观点做了清晰而简洁的梳理和总结。她指出,教 育者、受教育者双方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
但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基本因素而言 (教育者与 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他们都处于主体 地位 (都是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参与者,或者 叫承担 者、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所以就形成 了双主体——当然,从哲学意义上去解释 “主体”会 复杂得多,此处不做深度解读);他们既有主体间 的复合关系(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又互为主客体 (从各 自的角度看对方:从教师的教来看,教师是 主体,学生是客体;从学生的学来看,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形成复合主客体关 系。就双方自身的角度来看,各自分别是一个活动 的主体,同时又是另一活动的客体 (从教育者角度 看,他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同时又是学的活动的客 体;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他们是学的活动主体,同 时又是教的活动的客体)。双方还可以将 自身作为 客体进行反思,也就是说,如果教学双方对 自己的 教或学的活动进行反思,那么这时候 ,他们 自己又成 了客体 (比如,如果教师对自己教的活动进行反思, 那么,他自己也便成为认识的对象,从而成为自己的 认识客体;对于学生来说,道理也是一样),这样他 们就形成了事实上的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双重 “身 份”,构成了各自个体意义上的复合主客体关系口。。。
有了叶澜教授对于师生关系的丝丝入扣的分 析和梳理,原本困扰我们的问题都不复成为问题 了。对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呈现的多层次复合 主客体关系的理解,可以更客观、更科学地看待二 者各 自所处 的地位以及在教学过程 中所起 的作用 , 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更 自觉地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
二、谁主导了教育 (教学 )活动 如上文所述,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是教师 (或 教 育者 )主导了教学 活动,而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起 “主导性”作用的观点则还没有人提出。
教师和学生 ,到底谁主导教学活动?在 回答这 个 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 “主导”一词的确切含 义。《当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 对 “主导”一词 的解释如下:(1)主要的并且引导事 物向某方面发展的,如主导思想、正确思想占主导地 位、在 教学 中教师应起 主导作用。(2)起 主导作用 的事物,如以工业为主导。不难看出,这两条解释中 的第一条和我们论述的问题意义相契合。第一个解 释包含两个关键点 :“主要的”和 “起引导作用”。
首先说说 “教师主导作用”。《中国百科大辞 典》对该词条的解释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 起的决定、支配作用。教师的教是教学过程的矛盾 主要方面。教师具有必备的知识,掌握一定教育理 论和技能,有比较成熟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在学生 身心发展过程 中占据主导的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 发挥要和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主动性 、积极性结合起 来。”[1¨叶上雄对我国学界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理 解做了简洁归纳:有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体现 在对学科课的讲授中;有认为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 于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有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研究】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导 即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 领导组织作用”,具体说来,“从工作角度来看,教 师被称为领导者 (组织者 ),而从作用的角度看来 ,
则经常称教师其主导作用”;有认为 “教师的主导作 用实质是一种辅助作用”;还有人认为 “教师是使学 生和教材联系起来的中介力量,主导作用主要是指 这种中介作用”[12]o这几种观点都承认教师的主导 作用,只不过各自对主导的内涵理解有异。其中,除 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窄化 (比如认为其作用 “只 体现在对学科课的讲授中”)的观点不合时宜外, 其他几条强调教师的 “引导 、指导”作用,都有相当 道理。
那么,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要角色——学 生呢?他们是不是只是教学活动的被动参与者和被 主导者呢? 首先 ,我们 无 法否 认学 生 是教学 活 动 的 “主 要”角色或参与者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因此,需要 讨论的是学生是否引导事物——在此处当然是指 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杜威在谈到师生关系出 现由教师主导 向更多关注学生 的观念转变的时候宣 称:“现在我们的教育中正在发生的一种变革是重 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场革命,一场和哥白尼 把天体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那样的革命。在这种 情况下,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这 个中心旋转,儿童是中心,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他 们而组织起 来”[1 。这种 学生中心论的思想是对 教 师中心论的一种批判、否定和颠覆,它重新定位了教 育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体现了对教育对象的 应有尊重,是教育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对师 生关 系的理性 、客观 、科学的认识 以及对于教育功 效 的真实追求 。因为,归根到底,“教学无论如何进 行,其目的都在于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1
。
叶澜教授 指出,在教育活 动中,教育者肩负着 研 究教育 目的 、内容 、方法 、过程 和组织形式的任 务,所以,他们处于策划方案、控制过程、实施目标 和承担教育责任的地位,但这并不能确保教育的成 效。即使教育者具有良好的意愿和能力,也只有在 接受受教育者的要求并积极主动参与、付出努力的 前提下,教育要求才可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现实发 展【l 。陈佑清教授也认为 :学生发展 的机制不在外 在的因素,而在学生自身的能动活动⋯⋯教导不能 直接决定学生的发展 ,而只能通过影响学生的活动 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发展 ;教导不是决定学生的发展 是 否发生的条件,而是决 定学生的发展是否 自觉而 有效地进行的条件【1
。也就是说,尽管教育者对教 育目的的策划和制定、教育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 定、教学过程的实施和驾驭等方面都处于控制和主 导地位,但这些都无法保证教育的成效;教育获得 成效的前提必然是:教育者要充分尊重、认真研究、 清晰认识受教育者的生长和发展要求并在教育教学 过程中切实履行,加上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参与并 付出努力。由此可见,教育者的主导是表象的、外在 的、相对的、阶段性的,而受教育者 的主导才是深层 的、内在的、绝对 的、恒常的。
为了讲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陈佑清教授 打 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方。他说,母婴关系表面上看 是母亲绝对控制着婴儿,但婴儿的一举一动无不调 动着母亲。一个慈爱的母亲在给孩子喂奶的时候, 她 绝不会根据 自己的心情好坏率性而为,而是根据 婴儿是否饥饿做 出决定 。所 以,尽管 喂奶 的行 为是 由母亲做出的,但该行为的动机却是由婴儿的需求 触发的。
类似地,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来看,从备课 到上课到组织活动到布置作业,直至教学检查,任 何环节都离不开对学生的 “追踪”。
备课阶段,教师必须 “备学生”,要对学生的情 况进行了解。教师在备课中要明确教学目的,研究 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 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因此,“备课必须充分考 虑自己的教学对象,考虑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研究 如何创造条件,使一些难点、重点的内容变不易接 受为容易接受,使学生听匿、学会”[17]o如果对学生 的情况一点不了解就想当然地、信马由缰地上课,那 至少是不严谨 、不科学的,当然也不可能取得最佳 效果 。
上课的时候,教师还 必须时刻观察学生的反 应,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能够迅速理解、 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还磨磨蹭蹭地老调重弹,学生 就会感到厌倦,也浪费了课堂时间;如果大部分学 生都迷迷糊糊地没有理解,教师还是不停地赶进 度 ,机械 地完成 “教学计划 ”,学生学得不深 、不透 也就在所难免了。教师应该想想:这个 “教学计划” 究竟是为谁而定的?制订此 “计划”的最终 目的到 底是 什么?是为 自己、为学校 ,还是为学生?所 以,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No.12.2014(Cumulatively,No.234) 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必须结合学生的 年龄和能力实际 ,而不能无的放矢。
作业的布置与修改环节同样存在5t-"t"问题。之 所 以布置作业 ,是 因为要巩固所学 的知识或技能 ; 之所以要批改作业,是因为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批 改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适 当调整教学进度。另外,批改作业也是督促学生的 一种有效方式,精心设计的作业甚至还 可以激发学 生 的想象力,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课外辅导这个环节和学生主导的关系就更密 切了。课外辅导一般都有相当强的针对性。针对谁? 针对什么?这些...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探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