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4篇

时间:2022-10-07 17:30: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4篇“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 朱庆竖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4篇,供大家参考。

“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4篇

篇一:“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

  朱庆竖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30)

 摘要: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创办于 1999 年,自设立以来一直随着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近年逐步形成了“三融合三循环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论述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措施以及和这一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革,并就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38-04

 作者简介:朱庆竖(1971—),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园艺及职业教育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

 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内涵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因此,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对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自 1999 年设立以来,一直以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为指导,随着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针对学生知识结构陈旧、动手能力弱等与园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我校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研究和实践。

 专业定位

 2008 年 12 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 2020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质量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到 2020 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5 平方米,建成生态公益林 90万公顷,建成自然保护区 82 个。《纲要》同时指出,要在珠三角地区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将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而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深化,园林绿化与产业链的伸延,园艺花木产业的比较效益越来越明显。园艺花木产业的美好前景,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为我院园艺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所以,我们确定了都市园艺方向,把园艺专业定位为观赏植物生产与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广东园艺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面向园艺行业从事观赏植物种苗繁育生产、养护、花艺设计及园艺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园艺技术专业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特别是 2006 年转制以来,在学院“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基础上,开展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自 2010 年建成院级重点专业以来,我专业从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出发,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逐步形成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335”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从 2008 级开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实践,实践结果初步表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明显提高,符合园艺产业需求,实现了和社会的很好对接。

 (一)“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园艺产业特点,依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分成三个循环,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和职业发展循环期。按生产季节分阶段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单项操作技能、专业核心综合技能的反复训练,循环操作,实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综合素质的阶梯式上升,实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园艺行业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有机统一,如图 1 所示。除了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外,同

 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变迁能力、社会普适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镇绿化美化提供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广东经济发展。

 “三循环”是指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渐递进的基本认识规律,依次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和职业发展循环期。第一学年,学生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生产认知实践、花卉销售和寒暑假大学生科技下乡活动,培育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第二学年,学生在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以见习生的身份,把专业课学习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完成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以学徒的身份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试岗”实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生产实际应用能力,并确定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再通过带薪“顶岗”实习,使学生专业技能更加全面,独立从事中、高级园艺技术岗位工作,并考取花卉园艺工等职业技能资格证,完成职业发展循环期。

 在这三个循环期,都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园艺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据园艺植物的生产季节组织教学,即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园艺岗位相融合,教学组织与生产季节相融合的

 三融合。通过三个生产周期的三个融合,培养五种技能,即观赏植物繁育能力、观赏植物生产能力、观赏植物养护能力、观赏植物应用能力、园艺企业管理能力。该模式需要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建议实行弹性学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为了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广泛开展园艺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深入行业、企业,针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等内容设计调查方案,获取园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资料。进一步明确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第二,根据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意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33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园艺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重点,改革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重组教学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依托职教集团、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实施“三位一体”的全过程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综合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校内外实验实训质量,增加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强化顶岗实习。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专业技能“先进、实用”的原则下,突出综合素质、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的培养,努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创新创业型人才。

 第三,组织教师赴国内外院校进行高职教育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专题学习培训,更新高职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质,掌握人才培养规律,具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能力。

 第四,和企业密切合作,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递进规律,校内专职兼

 职、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共同努力,完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与园艺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协会合作,积极探索校内实训管理模式,形成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新机制。在校内生产教学场,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招标、承包和管理的运行模式。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双赢”的原则,构建完善校外实训基地长期运行的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组织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编写教材、实训指导书以及实践教学的计划、大纲、任务表、考核标准体系等文件。

 第五,推行学分制和“双证书”制度。

 第六,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

 第七,总结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每一阶段的实施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改革的成效

 实践证明,我校探索的“三融合、三循环、五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多年探索和不断完善,取得显著效果。2008 年获广东省“园艺技术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08 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 年建成院级重点专业,2012 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高职教育第一批重点培育专业。

 (一)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

 通过向每届园艺专业毕业生发放《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毕业生问卷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问卷调查表》,走访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

 构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2010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98.53%,2011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100%,2012 年为 99.37%,均高于全省的平均就业率,社会满薏率也达到了 95%以上。

 (二)教学质量和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践,激发了对专业的热忱,主动规划好自己的职场生涯,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成立专业协会和兴趣小组,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校内技能竞赛活动既丰富了业余生活,也强化了专业思想。自践行该培养模式以来,我校获得首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艺术插花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组培二等奖,获得广东省 2007 年以来的茶艺技能比赛的团体 4 金、6 银、5 铜奖项,个人 2 金、4 银、7 铜奖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几年来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企业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有校内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1 人,全国优秀教师”1 人,“南粤优秀教师”1 人,“广东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5 人,“广东省农业科技下乡先进个人”5 人,“广东省技术能手”2 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3 人,“学院首届教学名师”2 人。校外兼职教师都是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园艺技术团队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编写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近年来已有 14 人主编了高职规划教材 14 本,参编高职教材 9 本。有 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4 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四)实训基地不断完善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已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具有示范效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3 个,校内实训室 9 个,使教学从课堂直通生产一线,学习与岗位接轨。学院园艺实习基地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并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五)校企合作得到巩固和深化

 与广东省园艺学会、广州市花卉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广州市绿化公司、陈村花卉世界、广东省农机研究所、广州昊卉园林有限公司、广州升威公司等紧密结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广东省农机研究所合作兴建了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和轻型钢构温室,并引入广州盛韵园艺公司经营,形成“校中厂”;与广州升威公司合作,在该公司建立了 25 亩的园艺产业园,公司还提供学生宿舍、课室等,形成“厂中校”,这两种形式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学院牵头,成立了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学院与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在“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共同开展了生产、管理、营销、科研、教学、实训等工作,初步建立了共同培育人才、服务广东“三农”的良好合作架构,在创新园创建了教师工作站,在学院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建设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 18 个,年接待学生量 1 260 人次,每学年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 337 人次,年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 110 人;年接收毕业生就业数 37 人,部分教师受聘为企业顾问和专家。

 (六)增强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本专业为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每年还为农村乡镇、企业开展各类培训近 1 000 人次,为行业、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开展技术研发 10 多项。2012 年学院园艺技术服务团队获批为“省农村科技服

 务团队”,多名教师是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管理制度是人才培养的保障,必须要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施。在学分制度、考试制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作相应的改革。如按生产季节展开教学,根据物候期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决定上课时间。评价模式要使用态度与技能相...

篇二:“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0 4 年第28 期第25卷总4 10 期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V O C A T I O N A LA N D T E C H N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①d u ca tio n S cien ce)N o . 28 . 20 0 4V 01. 25G e n e m l N o . 4 10职业中学农科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汤生玲. 曹晔(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秦皇岛0 660 0 4 )摘要:

 职业中学农科类专业课程体系由大农业通用公共课、 专业生产理论课、 生产技术课、 实验技能训练课组成, 可描述为“三级、 四层、 多模块” 课程结构。

 模块课程选择时, 应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

 充分考虑农、 果、 牧有机联系, 与地方主导产业、 特色产业相适应, 为农业产业化生产服务。

 课程内容反映生产经营模式。关键词:

 职业中学; 农科专业; 课程体系文献标识码:

 A中图分类号:

 G 7 18 ; G 632. 3文章编号:

 10 0 8 —3219 ( 20 0 4 )28 —0 0 38 —0 4河北省是农业大省、 人口大省, 为了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20世纪80年代末、 9 0年代初, 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中出现了迁安职教中心、 南宫职教中心等闻名全国的职教人才培养中心。

 并在全省所有县建立职教中心, 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省教育厅非常重视农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并于19 9 6年委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制定了《河北省职业中学农科类专业教学计划》 , 该教学计划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 由省教育厅以[ 19 9 8 ]19 号文件《关于印发河北省农业类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 在全省下发. 省教育厅又委托学院依据本教学计划组织编写了9 本配套教材, 在19 9 9 年下半年陆续在全省范围内发行使用。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比较多, 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不断地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符合河北省实际的农科专业课程改革方案。一、 农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内容为了有效地开发农科专业教材, 学院首先对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构建了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仅仅是一个指导性的纲领, 因为各个产业的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性, 各产业的专业课程开发就要体现各自的产业特点。

 为此,通过系统地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发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具有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 种养结合、 兼业化经营等特点。

 因此。

 学院认为职业中学农科专业应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亦种亦养、 亦农亦工)、 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符合农村多种经营需要的实用人才” 。

 根据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职业基础教育、 职业分业教育和职业专长教育3个相互衔接的阶段, 构建了农科专业课程体系, 并把它归纳为“一个平台。

 三个基础, 多个模块” 的课程体系。1. 一个平台。

 为农作物、 园艺作物、 畜禽养殖等所谓的大农业建立了通用的公共课, 包括《生命科学基础》 、 《农业生产基础》 、 《农村社会经济基础》 、《就业与创业指导》 4门课程, 分别从劳动对象、 劳动手段、 农村社会经济活动、 农村职业活动4 个方面构建。

 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了解劳动对象、 掌握劳动工具、 熟悉农村社会经济活动、 有效就业的社会化的农村职业人。2. 三个基础。

 按照专业化生产的要求, 构建了农作物、 园艺植物、 养殖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主收稿日期:

 20 0 4 - 0 5一0 4作者简介:

 汤生玲( 19 57 一), 男, 河北滦南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院长, 教授, 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课题《增强农村职业学校生机与活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F JB 0 1158 7 )。 万方数据

 要提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为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理论知识。3. 多个模块。

 与三大专业基础课相对应, 形成了三大类专业技术课程——农作物生产技术、 园艺植物生产技术、 畜禽生产技术, 每大类专业技术课程按生产方向设置了多个模块, 如畜禽生产技术设置了家禽、 牛、 猪、 羊、 经济动物等专业方向, 课程内容主要反映整个生产过程活动, 每个模块课程可独立成册. 其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市场变化进行选修。

 每个模块课程可根据生产实际需要, 渗透其他专业生产技术内容. 以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仁二、 课程体系的特点构建的“一个平台、 三个基础、 多个模块” 的农科专业课程体系, 与教育部面向21世纪农科专业课程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作物作物¨园艺_园艺养殖养殖}●一生生生生生生产技术产技术产技术产技术产技术产技术农作物专业基础课园艺作物专业基础课养殖专业基础课大农业通用公共课图1职业中学农科专业课程体系1. 通过大农业通用公共课程的设置, 为农作物、园艺作物、 养殖业构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 克服了以往农牧分割的弊端, 能满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农牧结合的要求, 为农业生产的综合经营创造了条件。2. 一个平台不仅能满足农牧结合的需要, 而且通过设置《农村社会经济基础》 和《就业与创业指导》 课程, 可以适应亦农亦工的要求, 符合我国目前农民兼业化的要求, 也能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 三产业转移的要求。3. 将专业生产理论课与生产技术课程进行分离, 能够使国家( 省级)课程与校本课程分离, 可以克服多年来农科专业课程难以满足农业区域性差异的不足, 也可以充分调动学校( 或地区)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同时. 可实现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 主要学习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 避免二者重复开发课程所造成的人、 财、 物的浪费。二、 农科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大农业通用公共课1. 生命科学基础课。

 课程内容包括生物起源、 生物进化、 生物的分类、 细胞组织、 器官类型与功能: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 生物遗传变异规律及动植物育种技术; 土地、 气候及其他环境因素的特征、 性质、 分类知识和技术。

 使学生理解生态、 群落、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原理, 培养学生生物利用和生物资源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能力。2. 农业生产基础课。

 教学内容涵盖农业生产资料( 化肥、 农药、 饲料、 兽药)识别、 性能与选用知识;畜禽常见病防治; 农牧业生产机具的使用, 农牧业设施建设与使用; 农牧业环境保护技术; 农田建设与规划技术。

 培养学生购建和使用商品农业生产资料的知识和技能。3. 农村社会经济基础课。

 教学内容包括农村家庭、 农村生活方式、 农村社会问题、 农户经营与管理、 市场营销、 农户会计核算、 农业技术推广、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 农村社会组织、 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内容。

 目的是使职业中学学生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农村社会、 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必要的农产品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

 把学生培养成能为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社会人。4 . 就业与创业指导。

 教学内容包括职业内涵及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职业准备、 职业选择、 就业信息与途径、 求职应试、 职业适应性; 创业的时代性、创业心理素质、 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者的经营之道、 创业者的管理艺术等内容。

 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就业和创造性的就业能力。( 二)专业生产理论课专业生产理论课按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分别提供三大类专业生产所需的理论知识, 内容主要包括从事本生产门类所必备的基本生产理论知识和技术。培养本专业的基本生产理论修养和专业技能。

 每个专业的生产理论课都将过去的多门课程综合为一门课程。

 目的是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 压缩过多的理论知识, 以必需、 够用为度。

 专业生产理论课是国家或省级课程, 课程内容要规范, 以便为实现中、 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奠定基础。( 三)生产技术课三大类生产技术课内容按各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设置。

 每一个生产方向为一个模块, 每个专业生产技术课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可设置多个模块, 这些模块可以按专业化方向设置, 也可以按综合经营设置。

 课程内容主要反映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所需的各种技术, 也就是完成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它主要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

 生产技术课是地区或校本课程, 目的是增加课程内容的适用性、 先进性和区域性。( 四)实验、 技能训练课与专业生产理论课相对应的是实验课。

 与生产技术课相对应的是技能训练课。

 生产实践技能训练主要通过专业实践、 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组织形式来完成。

 专业实践应随着农事季节安排本专业关键技术的见习或实际操作. 培养学生认识农村、 认识农业、 认识农民, 帮助学生养成职业习惯; 教学实习应集中时间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技术操作训练, 主要结合课程进度组织实施:

 生产实习应使学生在学39 万方数据

 习期间进行综合性专业实习训练。

 生产实习除完成本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以外, 还应针对某一工种的技术标准进行等级训练与考评。

 生产实习要紧密结合农事季节和养殖实际, 既可分散或集中在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进行, 又可在学生家庭中进行。三、 农科专业课程结构如果说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由国家统一开发,农科专业通用公共课和生产理论课由省级开发, 那么职业中学农科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描述为“三级、四层、 多模块” 课程结构。

 “三级” 是指国家、 省级、 校本3个级别的课程共存:

 “四层” 是指通用公共课、 专业生产理论课、 生产技术课、 实训实验课所构建的4个层次的课程; “多模块” 一方面是指生产技术与实训课按农业生产作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多种模块,另一方面“三级、 四层” 在形式上也是模块课程。表1职业中学农科专业课程结构主套薯+ 生主产量论谭彝土产美木乖毫+ 生生产拽化其矗蠢刊蚌课+奏( 营謦卑分)谆租# 寰( 像并+ 立方由选择)课軎一#生囊‘■t生囊作曲生产概连藏★妊济作转t 董件■生产拄沽●作竹曲生长直育也啊蚌韩■作■产量与品詹术着太王茹秉寞宴■技托拳生作着t升量育一卜圭花生‘赛土壤鼻料技‘产^培的技木环节霞藏奠培植木其他主羹鼻他油井■花i奏能t■玉基t叶毫羹太■作■^育植■保. . ‘■鲁拉作曲^赛作持墓尊羹蚌与并作拉甘暮马斗暮●莱羹怠枉薰赛作廿t种繁木生羹育置■蜘试t尊蕾羹t 技t拳士用■t莱与量甩■^培扯点植糟傩妒技矗*竹曲生产其主他技t袁王鼻木竹生鼍蔓育置毫树鼻生曩t■艺采# 生产托生诅拄鼍州葺化产生态环境的一用仁量赛t用it蚌t此花卉宴t技托幸lt木量育垃木■( 苹秉、村种^墙疆童花卉采村^培f秉蚌生产技术环节_ l# ^土謇辟活‘集、 山幢)技术仙人掌羹疆托生■■曩与垃木鼻量兵t甩簟化置’ t植蛛木^墙f基技矗艺( 艟、 事、* 种栽培■毫件t、 樱麓)置术木生花弃虎t植曲^培t毫技能■t 秉羹特种妊井草坪植■生( 葡蔫、 革树种^培曩t植■囊土謇酵活产摹)社木^ 土謇甘垃蠢棒干秉羹蚌木^土治技木f( 麓麓、 ■赛辟活采)t# 阜羹*( 持、 阜), 卜社鲁鲁t★f 养曲盾代膏t 与t綦t委禾t车★加工盲★生产技量矗翻蚌彝★t青量育‘生童t辱垃王生綦+蛋墙各种言产宴馨技彘计■产盲夤^置‘木知识幕革内璃品技术萄抽并. j技算t膏t生■置骨童养臂t能^t奉’ 讧末t 羹妊tt●谩计与^鼻毋■毫★赛妊f 蕞技电吉青t见●逼囊的辟沽眷葫轴各妻t★饲养t理技矗t盲青幸鬼奇生土^饲井分析与t生毫奢粒矗蔓与盲膏矗^防制沽技t生盲产二加工括拄虎}四、 模块课程选择的原则模块课程的设置。

 一方面是使职业学校能根据所建立的专业和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模块课程内容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 因此要特别重视这一工作。

 为了便于有效选择模块课程的内容, 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f 一1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农业布局区域化、 生产专业化和经营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但从河北省和我国许多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不大、 专业化生产程度不高、 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等现象。

 这就要求各个职业中学不能只选择一种课程模块。

 而应选择多种模块, 以适应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需要。

 如劳动力外出打工多的地区. 农业生产种植的主要是省时、 省力的农作物, 便于机械化秋收、 秋播, 课程内容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二)充分考虑农、 果、 牧之间的有机联系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一种生产。

 农、 林、 牧生产是依托生物的生产, 生物之间具有生物链关系, 农业生产中农、 果、 牧生产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如农牧结合、 农果结合、 农果牧之问结合。

 因此, 必须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按照实际结合的主要模式来选择课程内容。

 如某一地区既是玉米主产区, 也是养鸡区, 可把玉米生产和养鸡作为特色专业来建设。

 目前我国农业的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在一些地区已经发展到了“数乡一业, 一村( 数村)一品” 阶段, 一个县级职教中心农科专业应开发几个模块来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f 三1与当地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相适应近几年.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各地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的主导产业, 农科专业必须与当地的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相适应。

 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有的地区, 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还没有形成主体产业, 还没有显现化, 但只要发展的势头强劲, 生产的产品符合未来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就可以看作主导产业。f 四、 为当地农业专业化生产服务职业中学农科专业培养的是现代化的农业应用型人才, 这些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他们所从事的农业是规模化、 专业化生产。

 因此, 农科专业应依据当地的专业化生产的标准来培养人才, 主要培养专业户和“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 的农户, 不能依据当地一般农户那种自...

篇三:“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tp://www.xkcyj.cn经过新一轮教学大纲的调整, “园艺关键技术实训”是园艺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本门课程主要讲授园艺生产中的若干个关键技术, 以及现有园艺生产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是理论与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 使研究生重点掌握温室的设计与建造技术、 穴盘育苗与嫁接技术、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 设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果树营养诊断与施肥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 花果管理新技术、 整形修剪新技术、 温室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等 10 项关键技术, 最终对目前园艺生产实际中普遍采用的应用技术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并能独立地从事园艺生产的相关指导、 科研和教学工作。本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大纲制订、 理论授课、 实践课程、参观考察以及总结考核等相关环节, 在建设课程体系的同时充分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衔接、 与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等问题。

 为此, 课程组成员根据课程的特点、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特殊性和教学学时要求, 在与相关课程教师和学生座谈、 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对本课程体系进行相关建设, 经过 5 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阶段性效果。一、 开设课程充分论证从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上看, 开设本门课程对于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门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园艺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 极其重视实践和实际应用, 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过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上, 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有较大不同, 专业型学位培养相关行业中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学术型学位则偏重研究, 是为科研院所及高校培养学科基础研究人才。

 本门课程特别是对于本科非园艺专业的学生普及园艺基本知识, 使学生尽快融入专业, 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年有二十名左右学生选修本门课程, 但有部分学生本科专业是非园艺专业的, 有来自园林、 食品、 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 这部分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未学习园艺专业的实训类课程, 对于园艺专业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上, 要在两年的学习中完成对园艺专业的认识和提高是非常困难的。

 通过课程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今后的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从与本科阶段课程的衔接上看, 本课程是对园艺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提升。

 北京农学院园艺本科专业开设有贯穿大学整个学习阶段的 “植物技能训练 I 、 II 、 III 、 IV ” 和“园艺师实训 I 和 II ”, 实践操作的课程还是比较充分的,但是缺乏实践操作的理论讲解内容, 且课程多在 “植物生理学” “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艺栽培学” “土壤肥料学”等专业课程之前, 学习完这些理论课程之后, 再系统地回顾提高园艺关键技术,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专业型硕士培养课程体系看, 本门课程在整个课程“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刘超杰 董清华 刘志民【摘 要】

 园艺关键技术实训是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针对课程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本课程体系建设对大纲制订、理论授课、实践课程、参观考察以及总结考核等相关环节进行改革和建设,特别是加强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效果。【 关 键 词 】

 园艺关键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农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 (编号:20160202)

 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0568 ( 2016 )

 32- 0051- 03作者简介:

 刘超杰,博士,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施蔬菜与无土栽培;董清华,博士,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果树栽培;刘志民,硕士,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果品优质生态安全栽培。课程建设 51

 2016.11 新课程研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不同于研究生期间一项具体的实验操作技术, 力图使学生更好地从全局把握园艺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现状, 并能为今后的试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试验材料培养方面某些研究生经验不足, 甚至出现了操作错误, 通过学习掌握常见试验材料的特性和生长习性, 助力试验获得成功。二、 制订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制订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从课程规划到最后的授课、 实验操作、 评估等环节,都需要教学大纲的指导规范。

 在制订教学大纲中, 课程组参考国内主流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邀请相关老师进行把关, 并和部分学生进行座谈,了解需求, 最终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在制订教学大纲的过程中, 确定了课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分章节内容、 目的要求及学时安排,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并对选修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进行规范。

 针对专业型研究生的特点, 教学方式不同于本科的教学方式, 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 如研讨、请相关领域专家做报告、 现场讲授等多方式教学。

 研究生无论从生活阅历, 还是从知识掌握的灵活度及方法上, 都有明显的提高, 因此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更为灵活的课程论文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开拓性思维的好思路和好方法。课程内容设置是整个教学大纲的核心和关键, 是充分体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 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需要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既避免重复授课, 又避免重要知识点存在授课盲区。

 结合课程组成员的专业背景, 设置了 5 次蔬菜部分专题和 5 次果树部分专题的框架, 并对各个部分有机组合, 先总后分。

 先讲园艺关键技术的共性部分, 再讲两者各自的独特一面,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先讲前导性课程, 如园艺常见设施的设计及建造, 作为整个课程的铺垫性部分, 先行介绍, 同时在大纲制订的过程中注意与时俱进, 不断将本专业、 本行业出现的新理论、 新技术、 新方法及时准确地介绍给研究生。学时设置方面, 本课程是实训类课程, 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齐头并举, 考虑到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实训课, 理论讲解突出知识的历史性和发展性, 更加突出知识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每个专题的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均为 2 学时,保证专题内容讲透、 讲精、 讲深。

 实践操作环节, 每次选课人数在 20 人次左右, 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在明确基本理论的情况下, 掌握基本要领, 清楚注意事项,避免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本课程的相关参考书很多, 都各具特色。

 与大学本科时的授课方式不同, 研究生阶段应该多读一些相关参考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个参考书的写作都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一个专题都要参考不同的参考书, 这样才能学好, 学到百家之精髓。

 以园艺常见设施的设计及建造专题为例, 推荐的参考书有:

 张福墁教授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设施园艺学》 (第 2 版)

 作为学生推荐教材, 该教材立足我国北方设施园艺现状, 重点介绍了北方设施及管理栽培技术, 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胡繁荣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设施园艺学》, 该教材中关于温室的介绍章节建议重点阅读; 汪志辉、 贺忠群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 《设施园艺学》, 建议重点阅读该教材中的设施园艺机械与设备部分; 吴凤芳主编、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园艺设施工程学》, 该教材中的设施建造章节建议重点阅读。

 同时推荐的中文期刊有 《农业工程学报》 《园艺学报》 《温室园艺》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长江蔬菜》 等。

 英文杂志有 Scientia Horticul-turae , Hort Science , Hort Technology , Hort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Biotechnology 等。

 相关网站主要有:

 http :

 //www.jingpinke.com/ (国家精 品课程资 源网 ), http :

 //www.china-greenhouse.com/ (中国温室网)

 等网站。三、 优化理论教学方式方法尽管本课程是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课程, 但是理论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理论教学有课前准备环节、 授课研讨、 课后总结等相关环节。

 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课程组在授课前集中组织编写课堂讲义, 制作高质量多媒体课件, 并撰写课程教学案例, 积极组织课堂, 采用课堂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授课效果在研究生处组织的评教活动中获得督导老师、 学生的好评。研究生课程区别于本科阶段的课程, 多是本学科前沿的知识, 更新快、 多学科交叉等特点, 参考书较多, 但没有一本专用的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研究生学习感觉茫然吃力, 想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技术显得不太现实。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课程组成员组织编写课堂讲义供研究生参考使用。

 课堂讲义编写过程中, 课程组经过讨论先确定讲义的框架, 再分工进行补充内容, 在个人完成讲义内容撰写之后, 课程组研讨形成最终的讲义稿。

 讲义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也是贯彻教学大纲思想的具体体现。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 能更加形象地展示相关知识,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可视性, 增强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文字、 影像、 图片和动画等信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大量的书写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图、 声、文并茂, 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较为抽象、 用单纯的语言和文字难以准确描述的重点难点, 在板书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的情况下, 多媒体可以52

 http://www.xkcyj.cn调动动画和图像的动感表现形式, 将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化难为易为直观的视觉形象, 直观、 生动、 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演绎事物的变化、 运动情况、 揭示事物的发展及其规律, 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重难点迎刃而解。

 课程组成员在参考国内外同行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实际, 积极引进发展动态, 及时调整多媒体课件的内容, 时刻保持课件的领先性。传统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无法适应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

 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入案例教学, 改进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主张 “案例分析—学生主体” 的教学理念, 继承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精华, 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置身于案例背景和角色之中, 自觉探索有效信息, 挖掘事情真相, 得出认知结论, 进而形成决策。

 本课程教学实践中, 课程组首先拿出两次课程内容作为教学案例改革试点, 分别是连栋温室的建造和温室果树栽培管理技术。

 将连栋温室建造结合学院在实验地建造的温室作为案例材料, 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理念设计、 施工图纸的阅读与修改、 施工管理、进程控制监管、 质量监理、 工程验收、 财务预决算等方面, 全程感知连栋温室建造的问题。

 设施果树栽培管理,重点选择设施葡萄作为重点案例进行介绍, 从葡萄生长习性、 品种选择、 设施类型、 日常管理、 肥水病虫管理、 疏花疏果、 果期管理等方面, 以实际管理者为视角, 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分组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效果好。四、 加强实验、 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课程, 实验实习环节占到整门课程的 50% , 实验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实验实习基地场所、 设施设备建设, 以及相关人员特别是实验人员的充分配备等环节, 有力地保障了课程的正常进行。课程组积极打通研究生和本科教学在教学模型、 实习场地的共享共建, 充分保障学生实习条件和场所, 实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教务处、 研究生处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购置了 10 套教学使用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模型, 满足了学生原来上课时间不能拆卸实际设施的遗憾,提高了学生的识别能力。

 在学校的东大地校内实习基地,兴建了 3000 平方米的连栋温室, 填补了学院没有连栋温室的空白, 学生不必到校外实习基地即可近距离观察到连栋温室的结构特征, 满足了学生的实验需要。

 同时, 本课程通过研究生助教助研等措施, 弥补了实验员不足的问题,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在研究生处的大力支持下, 课程组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先后与北京市农业局小汤山特菜大观园、 北京市昌平区种子站、 北京市昌平区金六环农业园基地等园区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实习, 进一步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同时还对高新技术有一定的接触。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改变了原来主要课堂灌输的方式, 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培养了学生学农、 爱农的情怀, 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五、 设置开放性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实验实践为主, 辅以课程论文综合考核, 以开放性的论题进行考核, 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培养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 着力改善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营造积极求学、 思学、 爱学的风尚。

 课程论文的设置是以某一实际具体问题为出发点, 深入挖掘问题的来源、 产生机制以及目前状态、 可行性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展望等, 触类旁通, 锻炼学生的思维型, 通过专业知识能够认识到问题, 并能深入思考、 部分解决问题。

 在几年的实践中, 学生提出了大量实践...

篇四:“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6.建设的内容和项目 6.1 园艺技术专业建设项目 6.1.1 项目立项依据 6.1.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7 年“一号文件”指出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同时指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培育主导产品优化区域布局。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 现代园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园艺同样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 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园艺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园艺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园艺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园艺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园艺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园艺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园艺业。根据 2006 年上海市统计年鉴上海农业总产值 206.9 亿元其中种植业 119.99 亿元占 50.6蔬菜产量 418.76 万吨水果产量 38.93 万吨花卉等林业产值 10.43 亿元。根据上海市的“十一五”规划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把都市农业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十五”规划提出了把传统的郊区农业转变为都市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十五”规划给上海的都市农业定位为适应大都市的具体环境以源头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的大农业系统。

 从农业现代化建设内容来看 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以发展种源农业、装备农业、数字农业为重点运用工业化手段和规模经营方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科技强农。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建设 100 万亩设施粮田和 30 万亩设施蔬菜基地。

 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近几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社会大背景下 园艺业成为快速形成与壮大的新兴朝阳产业。

 相关园艺业公司或集团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崛起 为园艺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据上海市调查每年园艺类中高级技能人才岗位的需求量增加在 50以上。去年与园艺、园林绿化相

  2 关的岗位招聘人数为 2000 人招聘初、中级工与高级工以上人员各占 50其中应聘初、中级工者接近 4000 人而应聘高级技能人员的仅有 500 余人明显少于招聘人数。上海市绿化行业协会对 100 余家绿化养护单位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06 年 10 月底绿化专业人员高级工以上仅占 22.5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三类人员加起来也不过955 人与初、中级工的比例约为 13。目前人才需求的新动向将集中在一些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方向。

 对园艺业需求的人才来说 能将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交叉融合的人才将是市场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既懂园艺植物栽培、养护与管理又懂经营管理、能够进行预算和规划又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高级人才将大受用户欢迎。由此可见市场上园艺业岗位上的高技能复合性人才是相当匮乏的。

 因此 改造现有的园艺技术专业 以适应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等都市型现代园艺发展的需要已成当务之急。

 6.1.1.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我院的园艺技术专业始建于 2002 年。截止 2007 年 7 月本专业连续招收包括春秋季的学生 552 人其中已毕业三届学生共 329 人2002 级学生 189 名2003级学生 52 名2004 级学生 88 名 。目前在校 6 个班学生总数 223 人。

 我院的园艺技术专业组建以来在学院的领导下根据现代园艺业的发展和上海地区园艺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 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本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针对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基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根据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建立了由公共基础模块必修课 、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必修课 、知识与能力拓展模块选修课和综合实训课构成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结合学生求职就业需要本专业采用“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除了必须通过所学的各门课程之外还必须获得至少一个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从 2005 届首届毕业生开始毕业生应具有毕业证书及本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如花卉园艺工、绿化工并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要求这项工作在都市园艺专业 2005 届、2006 届、2007 届已实施学生中级工的通过率均达 100%高级工的通过率均在 95%以上。

 产学研结合已有长足进步。2002 年成立了园艺专业专家委员会成员全部来自于

  3 科研单位和园艺企业每学期召开 1 次研讨会围绕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建设、工学结合、实践性教学和实训教材编写、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每一次的研讨意见都成为教学计划修改、 课程设置调整、 教学大纲补充完善的主要依据和参考点。通过专家委员的推荐选择了部分行业专家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一批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外聘教师。每学期根据课程需要聘请部分人员担任理论和实践课程如插花能人王路昌担任插花艺术的指导老师 花卉专家池坚担任花卉栽培老师 蔬菜专家钱丽珠担任蔬菜栽培老师教学和实训。

 每学期邀请 2 名行业专家就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最新实用技术进行专题讲座。园艺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社会力量的极大支持。因此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地寻求机会回报社会。多年来本专业与上农培训中心、 农业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176 站紧密合作 每年都对本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招生开展花卉园艺工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从初级、中级、高级到技师等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

 与此同时 还对企业进行定单式培训和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作了有效的尝试 如本专业与上农培训中心、 农业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176 站一起为上海松江现代农业发展公司青青旅游世界开办了绿化中级工职业技能培训班有 20 多名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了鉴定获得了花卉绿化工职业资格证书为上海松江消防支队开展绿化初级工技能培训20 多名消防队员获得绿化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为战士今后复员就业提供技术支撑 还和园艺专业一起为上海静苑绿业有限公司举办植物养护和园艺规划设计方面的培训。

 长期以来 园艺专业教师努力回报社会、 回报企业

 有的老师带领全室教师积极参与上海都市农林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工作 有的老师和与相关企业就园艺植物引种及栽培等进行科研合作攻关。

 有的老师经常下到相关企业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深受企业的好评。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反馈城市园艺专业毕业生创新能力很好和比较好的占整个问卷调查的 57.6%工作态度很好和比较好的占整个问卷调查100%职业能力很好和比较好的占整个问卷调查 78.8%管理能力很好和比较好的占整个问卷调查的 75.8%学习能力很好和比较好的占整个问卷调查的 57.6%合作意识很好和比较好的占整个问卷调查的 97%工作稳定性很好和比较好的占整个问卷调查的 87.9%综合能力很好和比较好的占整个问卷调查的 87.9%。与兄弟专业比较本专业毕业生的明显优势是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和专业知识较扎实。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 6 人全为双师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 2 人占 33.3%教授 1 人占 16.7%副教授 4 人占 66.7%讲师 1 人占 16.7%。教师队伍稳定年

  4 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

 此外还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有 10 多名“能工巧匠”组成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级 3人、副教授级 11 人。专职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近见年来公开发表科学论文近 20 篇主编、副主编公开出版高职教材 5 本并承担多项技术科研项目。

 本专业现有园艺基础实验室 1 个资产值 33.4 万元园艺专业实验室 1 个资产值 15 万元园艺景观设计室 1 个资产值 29.8 万元综合实训温室 1 个资产值 36.8万元面积 4500M2校园面积约 167 亩遍植上海地区各类园林树种。结合学院学科发展规划正在筹建标本室 1 个预算 45 万主要覆盖有植物学、观赏植物和植物保护等课程花艺制作室 1 个预算 11.9 万, 主要覆盖课程有花艺制作、插花艺术等五厍开放实训中心 1 个预算 5000 万主要功能有园艺产品质量检测、园艺植物栽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植物组织培养等项目的综合实训。

 本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松江现代农业发展公司青青旅游世界等学院与上述企业签有校企合作协议并挂牌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 企业主要技术骨干被聘为兼职教师双方之间每学期 2 次就本专业课程建设、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实训技能开展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上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园艺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观赏植物、景观园艺等课程技能的综合实训和毕业生的岗位实习。

 同时本专业充分利用上海众多的各类公园、 公共绿地为本专业技能实习的重要补充资源。

 本专业还与法国的圣日耳曼园艺技术学院、 韩国济州旅游观光产业高等学校、 日本岛根县松江农林高等学校、 丹麦农经学院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 每年均有学生互访学习。

 6.1.2 建设目标和思路 6.1.2.1 建设目标 6.1.2.1.1 总目标 面向都市型农业适应现代园艺主导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种源种苗、花卉生产、果蔬生产、产品服务 4 大板块为主要内容的核心课程体系满足现代装备园艺、生态园艺、种源园艺、数字园艺等领域高技能人才需求创建“以真实任务为载体产训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现代园艺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一支师德过硬、教学改革创新、科技服务深入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一个教学实训装备一流专业产业发展能引领现代园艺类专业发展的示范性专业。

 6.1.2.1.1 具体目标

  5 ●创建 “以真实任务为载体产训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落实真实生产任务通过生产任务的推进串联教学“始终” 注重“中间环节” 充分利用学校“开放实训中心”的优质资源深度挖掘“种业集团” 、 “上海鲜花港”等行业龙头企业和果树“一品一所”的社会资源真正做到产训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共建。

 ●建立种源种苗、 花卉生产、 果蔬生产、 产品服务 4 大板块核心课程体系。

 基本原则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技能为单位构建核心课程强化核心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其中种源种苗板块以“工厂化育苗”和“组织培养”2 条主线构建花卉生产板块以 2 公顷设施生产来设计果蔬生产板块以 50 亩果园和 1 公顷设施生产为载体产品服务板块以“园艺产品安全检测” 、 “ 园艺产品应用”和“园艺产品销售”为着手。

 ●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兼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基本方法是“内培外引”和“遴选外请” 。

 其中“内培外引”重点在于内培通过技术形成专业带头人 2 名95%以上教师达到“双师” 素质 “遴选外请”是在遴选的基础上聘请社会“能工巧匠” 共同开发核心课程体系编写实习实训教材承担相关实践性教学任务合作研发园艺产业新技术、新工艺共筑以任务为载体的学生实训平台。

 ●建设具有实训、 鉴定、 示范和开展以任务为载体的专业产业生产的产训一体的实验实训中心。主要建设或完善植物标本室、土肥实验实训室、植保实验实训室、园艺产品安全检测室、花艺制作室、园艺机械器具实训室、2 个组织培养室、以大型播种机为主体的育苗工厂、3 公顷智能温室大棚和 50 亩果园。

 6.1.2.2 建设思路 6.1.2.2.1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想 以真实任务为载体以掌握完成任务的相关技能为主线构建核心课程体系编写以任务为载体的实践性教材 制作主要技能标准化操作的课件 建设或完善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及场所。

 以组织培养室、育苗工厂、智能温室、果园等为真实任务的“产学研”平台引进和研发花卉、果树、蔬菜“新、特、优”品种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以生产季节来确定教学任务、设计生产周期引领相关专业和行业产业发展。

 6.1.2.2.2 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以花卉、果树、蔬菜生产为载体...

【“园艺关键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4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