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科举的利弊3篇论清代科举的利弊 现代商贸工业No.09,2014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14年第09期科举制利弊分析张春梅(长江大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清代科举的利弊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论清代科举的利弊
商贸工业N o . 0 9 , 20 14M o d e r n B u sin e ss T r a d eIn d u str y20 14 年第0 9 期科举制利弊分析张春梅( 长江大学, 湖北荆州4 34 0 25)摘要: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官吏选拔制度, 它改变了只有贵族豪门子弟才能进入各级政府管理国家的腐朽制度。
此后, 只要有知识文化, 平民乃至贫民都可以做官, 在看到科举制的积极一面, 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弊端, 特别是后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键词:
科举制; 作用; 弊端中图分类号:
F 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 2—319 8( 2014 )09 —007 9 一01科举制就是分科考选文武官史后备人员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萌芽于汉. 创立于隋, 形成于唐, 完备于宋, 强化于明, 清明则不断走向衰落。
科举制从创立, 到19 0 5年被废除, 历时130 0 多年, 是我国古代实行最久, 最完备, 最主要的选才制度。( 1)促使国家实行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向社会开放。科举制最大的优点之一, 就是投牒自进。
读书人不论门第,都可以报名, 各级官吏没有阻挡或干预的权力, 除依法判刑的罪犯, 倡优之家, 商皂吏之第和父母丧者不准参加外, 其余读书者均可参加。
有些朝代为了防止官宦之第科场作弊, 保证人才选拔的质量, 做了一些特殊的规定。
如乾德三年( 公元9 6 5年), 宋太祖专门下令, 食禄之家, 有登第者, 礼部具称以闻, 今覆试之, 自是, 别名儒臣, 于中书复试, 合格乃赐第( 《宋史・选举志》 )。
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豪门世族对选举的垄断, 大大拓宽选才任官的途径, 使大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甚至普通平民子弟有了参政的机会, 体现了不拘门第, 均等竞争, 公开考试, 优胜劣汰的基本特征。( 2)抑制了任人唯亲的用人路线。
科举制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以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
经过科举制选拔了一批批有用人才, 如政治家于谦, 思想家李贽、 王守仁, 科学家徐光启等名臣。
历史证明, 科举制选官以来, 历代有作为的良臣贤相多是科举人仕的学优者, 大抵众科之目, 进士尤为贵, 其得人亦最盛方其取以文章, 类若浮文而少实, 及其临事设施, 隐然为国名臣者, 不可胜数, 遂使君笃意, 以谓奠此之尚( 《新唐书・选举志》 )。( 3)创造出社会公认的为官资格。
科举总结以往的恩萌世袭, 养士, 九品中正等经验教训, 把文化水准作为首要条件, 还对社会重心和人格重心产生了一种有喜有忧的引导。
无数士人为了得登天子堂, 千里万里尽传佳名, 是在寒窗苦读, 像范仲淹那样昼夜不息, 冬月 惫甚, 以水沃面, 食不给, 至以糜粥继之( 《宋史・范仲淹列传》 )。
社会舆论及新人才观念, 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 )提高了封建官吏的文化素质, 一切以程文去留, 参加考试者, 必须熟读儒家经典, 尤其是《四书》 《五经》 必须掌握较广泛的历史知识, 促进封建知识分子, 能以史为鉴, 审时度势, 悉心施政, 比如唐代, 在各级官吏中, 现有姓名可考, 稍有名气的文人, 就有20 0 0 多人, 真可谓群英荟萃, 可以说科举制提高了封建官员队伍的文化素质。然而, 科举制在许多方面也暴露出了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尤其后期, 不断走向僵化腐朽, 弊端丛生, 很大程度上毒害了社会。首先, 引导读书人严重脱离实际, 读书人为束发总角开始, 就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 经历多年寒窗之苦,学到的只是脱离社会, 僵化无用的教条, 不仅与居官所当为之职事, 无联系, 对社会生活也无益, 使本来脱离实际的中国读书人疾患更深, 不少读书人, 虽然名之日士, 而其实则一物无知也( 《国文录外编》 )。
且封建读书人都自命不凡,轻视人民群众, 轻视生产劳动,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特别视科技为邪门歪道, 不屑问津, 长期推行科举制是造成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 束缚了读书人的个性和才能发展。
汉代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从此以儒学经典为内容。
种种清规戒律把应试者限制得死死的, 一切必须按照规定的框框, 如稍有背离, 不仅功名无望, 还可能因之得病, 于是呆读死记, 一种扼杀了他们的思想和聪明才智。第三, 重文轻品德, 为利益熏心的野心家进入国家机构掉调开方便之门。
无德无才不足以成事÷无才无德必多败检。
北宋末年, 被朝野上下斥之为臭名昭著六贼中的二贼蔡京, 王敷。
南宋的大奸臣秦桧都是进士出身, 充分说明了用人必须以德为本, 科举制恰好在这方面留下空档。第四, 科举考试的清规戒律导致选官工作上的不少失误。
实行不久, 便渗人清规戒律, 愈演愈烈, 使一些真才实学者名落孙山, 一些才学并不出众的人独占鳌头, 发生奇闻怪事。
其中名字奇闻最多, 道教始祖老子, 姓李名耳, 唐朝的皇帝也姓李, 因之道教在唐代十分受重视。
又如李贺因避父名讳一代奇才被断送政治前途, 是科举制奇闻中又一奇闻。第五, 助长了封建文化教育的畸形发展。
科举必须由学校, 而学校起学不可由学校( 《明史・选举制》 )。
学生只死度呆记, 学习封建社会的令行标准, 懂得一些空洞的经邦治国之道, 其他一切学问皆摈弃不问, 读书人知识机构极端不合理, 自然科学几乎成为空白。科举制较之于世袭制, 推荐制、 九品中正制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点, 但是, 它的后期却走向了反向。
我们既不能以它后期发生的问题而否定它前期唐宋时期的成就, 也不能以它前期的成就来掩盖后期的问题。
就科举制前后来分析比较, 后期走向腐败衰落, 主要问题在于考试命题, 人选标准,考生来源及其素质三方面。
继而, 唐宋的科举考试能成为不拘一格, 选拔人才的良策捷径, 进而推进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而明清的科举考试竞变成扼杀人才的桎梏枷锁,进而变为阻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障碍。
所以对科举制要全面评价, 不能以偏概全, 客观看待科举制。参考文献[ 1]王凯旋. 中国科举制度史[ M ]. 北京:
万卷出版公司, 20 12.[ 2]王亚南.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8 1.[ 3]罗干.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口]. 法治与社会, 20 0 7 , ( 11).[ 4 ]许静. 中国科举制的弊端及影响的探讨[ J]. 现代商贸工业, 20 10 。( 6).[ 5]孙德玉. 论科举制考试的历史功能及其现代启示[ 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报), 2013。
( 4 ).万方数据
篇二:论清代科举的利弊
! 聊斋志异" 看清代科举制之流弊张艳芳# 淄博师范学校 人文科学系$ 山东 淄博 !""#$$%摘要& 清代自 入主中原$ 沿袭明制$ 采用 八股取士$ 而其弊端较明朝更甚$ 在康乾盛世时期也不例外’ 文学家蒲松龄生逢盛世虽满腹经纶$ 但却屡试不第$ 在其! 聊斋志异" 中对科举弊端多有揭露’ 本文从分析蒲松龄的作品入手$ 从历史学的角度揭示了清代科举制的流弊及其造成的影响’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科举制( 弊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我国的科举制度$ 始自 于隋代$ 终于清末$ 计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考察历代科举考试制度的本意$ 皆在于开放政权$ 选拔真才来分配于政府各部门$以达长治久安之目 的’ 科举制度$ 创于隋代$ 完备于唐朝$ 历两宋)元)明至清$考试制度日 趋完备$ 考试规例日 趋严谨$ 但考试内 容日 趋狭隘$ 迨至清朝$ 因其为异族而统治中原$ 莅临全国$ 为巩固统治$ 实行狭隘的部族政权统治手段$ 使科举制成为其羁縻牢笼之术$ 愚民治民之策$ 因此而流弊日 深$ 仅从! 聊斋志异" 中的有关数篇$ 便可洞悉’蒲翁深受科举流弊之毒害$ 屡试不第$ 空有著世文才$ 而英雄无用武之地$遂学屈原)李贺$* 自 鸣天籁$ 不择好音+ $ 将孤愤托言于鬼狐$ 以舒胸中难解之* 块垒+ $ 毕生心血$ 著成! 聊斋志异" $ 此书不仅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有不少篇目 是抨击科举制度的$ 概括起来有三&# 一% 藉科举制统治人民的思想$ 渐成狭隘的社会风气’清代以满族入主中原$ 带有浓厚的种族偏见’ 虽然$ 汉族的武装反抗终被,! 聊斋志异" 研究,文章编号&#$$!+,&#! # !$$(% $!+$$-&+$,收稿日 期&!$$,+#$+!(作者简介& 张艳芳# #)-).% $ 女$ 山东淄博人$ 山东淄博师范学校讲师’万方数据!"镇压下去! 但民心并不为其所用! 所以! 清初统治者时恐汉人反抗! 转而在文化上禁锢士人的思想! 磨灭其反清的民族情绪! 于是大力提倡科举考试! 以此转移士子之注意力! 巩固其统治"清代科举制沿袭明朝制度!采取八股取士! 而尤重进士科" 只有进士及第!才有可能实现士人心目 中最崇高的目 标# 封侯拜相! 光宗耀祖! 因此士人对此趋之若鹜! 心无旁骛! 造成偏狭的不良的社会风气" 看$ 聊斋% 之$ 镜听% #& 益都郑氏兄弟! 皆文学士’ 大郑早知名 ! 父母尝过爱之! 又因子并及其妇( 二郑落拓! 不甚为父母所欢! 遂恶其妇! 至不齿礼# 冷暖相形! 颇存芥蒂’ )科举成名! 父母偏爱! 爰及妻子! 态度对比十分明显" 因此二郑妻子负气不与夫同宿" 在妻子的激励下! 二郑苦读! 兄弟二人一起参加考试" 二郑妻盼夫考中心切! 偷偷地* 以镜听卜 + ’ 待到发榜日 ! 家中又上演一幕#* 闱后! 兄弟皆归’ 时暑气犹盛! 两妇在厨下炊饭饷耕! 其热正苦’ 忽有报骑登门! 报大郑捷’ 母入厨唤大妇曰#, 大男中式矣- 汝可凉凉去’ . 次妇忿恻!泣且炊’ 俄又有报二郑捷者’ 次妇力掷饼杖而起! 曰#, 侬也凉凉去- . +此幕寥寥数语! 但形象生动! 尽现世态之炎凉! 亲生父母亦如此! 而况左邻右舍乎-又如/ 胡四娘% ’ 程孝思与胡四娘家贫! 被中家人看不起!* 群公子鄙不与同食! 婢仆咸揶揄焉’ + 更有甚者! 哥哥结婚! 宾客满堂! 也不让四娘参加’ 等到确实知道程孝思科举高中! 众人态度之变化真是天翻地覆’* 兄弟发视! 相顾失色’ 筵中诸眷客! 始请见四娘’ 姊妹惴惴! 惟恐四娘衔恨不至’ 无何! 翩然竟来’ 申贺者! 捉坐者! 寒暄者! 喧杂满屋’ 耳有听! 听四娘(目 有视! 视四娘( 口有道!道四娘也# 而四娘凝重如故’ +此一段描述! 与妇孺皆知的/ 范进中举% ! 异曲而同工!令人感慨万千’0 二1 以八股文章取士!败坏人才! 闭塞民智’清代科举制沿袭明代! 以八股文章取士’ 八股文是一种有格律的经义! 有固定的体裁格式! 作文者必须使用 古人的语气! 而且! 立论又必须以明代大儒朱熹对四书五经的注解为依据’ 所以! 做八股文章! 思想极受束缚! 完全不能发挥自 己的独立见解’ 这样! 就使读书人为获取功名! 将毕生精力埋首于八股文中! 日 久年深! 思想备受压抑’ 而清代试题中的& 截答题+ 则更使人才锢闭’ 所谓& 截答题+ ! 就是出题的时候! 割取四书中某句或半句为题目 的上节! 而又割取其他意义不相关的句子为下节! 也有割取一句中的二三个字为题目 的! 这样! 题目 本身就不通! 则作文自 然无甚意义’ 况且! 作文中规例极严! 束缚极多!既不许& 犯上+ ! 也不许& 粘下+ ! 种种限制匪夷所思’ 所以! 读书人为求取功名! 只能沉没于四书五经的文字形式中耗费心力! 而不注重真才实学! 以至于万方数据!"
思想愚陋蔽锢! 且看" 王子安# 中蒲翁之感慨$% 秀才入闱& 有七似焉& 初入时& 白足提篮& 似丐! 唱名时& 官呵隶骂& 似囚!其归号舍也& 孔孔伸头& 房房露脚& 似秋末之冷蜂! 其出闱场也& 神情惝恍& 天地异色& 似出笼之病鸟! 适望报也& 草木皆惊& 梦想亦幻! 时作一得志想& 则顷刻而楼阁俱成’ 作一失意想& 则瞬息而骸骨已朽! ()*每读至此&深感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 令人可悲可叹可怜+ 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指斥八股取士说$% 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 其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坑, 士子一幸登第& 则无知之童子俨然与公卿相揖让& 人才败坏至士不成士& 官不成官& 兵不成兵& 将不成将! * 与蒲翁一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科举制对士子的毒害!- 三. 科场黑暗& 徇私舞弊& 屡见不鲜,科举考试是众多士子梦寐以求的入仕途径& 但是& 竞考者众& 录取者寡& 一些人便利用财或势& 作弊投机, 科场黑暗必然造成贤才埋没& 庸才得志, 有多少像聊斋先生这样的人& 才名卓著& 却因没有% 袖金输璧* 而科场屡屡失利& 空怀报国安民之志& 而宏愿难伸, 一次次的打击& 使蒲翁深刻地认识到了% 仕途黑暗& 公道不彰* & 遂托言于鬼狐& 而成愤世嫉俗之作, 在他笔下& 许多真正有才能的人也和他一样& 屡遭坎坷& 尽处逆境, 比如" 叶生#" 辛十四娘#" 贾奉雉#" 司文郎# 等多篇文章中所述,科举考试本是国家公平竞争选拔人才的最佳手段& 它使那些出 身寒微的读书人看到了一线希望& 但是科举舞弊& 使一些庸才凭借权势而扶摇直上& 有真才实学的人因无力贿赂而屡遭打击& 遂使人才埋没& 国家衰落, 整个清代也没有出 现过像唐代% 贞观之治* /% 开元盛世* 那样的景象& 也没有像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那样流芳百世的贤相& 实与科举制的流弊有很大关系! 同时& 清代为了压制人民的反清思想& 清初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屡兴文字狱& 知识分子因而唯唯诺诺& 不敢有自 己的思想& 不敢大胆探索& 更谈不到有所创新& 以致于清代科技文化远远落后于西方& 在近代的世界竞争中一败涂地& 任人宰割& 实在是发人深省呀+- 责任编辑李汉举.!"万方数据
Thank you for evaluating Wondershare PDF Password Remover. You can only convert 5 pages with the trial version.To get all the pages converted, you need to purchase the software from:http://cbs.wondershare.com/go.php?pid=526&m=db
篇三:论清代科举的利弊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论清代科举的利弊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