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9篇“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 分类号UDC111111IIIIIlUIIIIIIY3610042年中唯i『鬣夫蓐密级——编号硕士学位论文学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
号U DC111 1 11 II I I Il U III I IIY361 0042年中唯i『鬣夫蓐密级——编号硕士学位论文学位申请人姓名:樊佳慧申请学位学生类别:
全日制硕士申请学位学科专业:
学科教学r思政j指导教师姓名:
徐秉国 副教授万方数据
分类号UD C密级IIIYIII IM3IH6I 111IIIIll0IIILll0IIIIl4IILIIL2IIIIII编号巯火警位论文学位申请人姓名:樊佳慧申请学位学生类别:
全日制硕士申请学位学科专业:
学科教学r思政j指导教师姓名:
徐秉国 副教授f业产 研学中±牟硕万方数据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硕士学位论文“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樊佳慧徐秉国副教授学科教学(思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5月万方数据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C ountermeasures of the"OneC ase in theEnd¨Teaching Methodin High School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CoursesA Thesis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to submitMaster ofEducationByFan JiahuiPostgraduate ProgramCollege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upervisor:Xu BingguoAcademic Title:Associate ProfessorSignatureApprovedMay.2019万方数据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加7年占月占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作者签名:日期:如J7年占彦髫月6日导师签名日期:7,0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L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L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意i金文提交后澄盾;日坐生;旦二生;旦三笙发查。作者签名:
锲位棼日期:加f7年易月占日导师签名:髀彦、【1 -,。—1日期:卅车占月/日万方数据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课程的性质定位为综合性活动型课程。作为“因变量"的教学方法亟需发生连锁式优化来适应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案到底”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优化和深度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综合教学法,可以扬各法之长,充分发挥其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思维连贯、整体设计、多维分析、深度认知、内生素养的优势。然而目前一些教师还不能得心应手式、游刃有余般地使用该种方法,“一案”本身的开发和“一案”在实际中不恰当的使用而引发的问题成为一些教师的困扰,也造成了该种方法缺乏普适性的假象。因此,如何揭开“一案到底”教学法神秘的面纱,把该法变为教师常用且好用的方法,这显然是一个亟待思考且解决的问题。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分析已有概念的基础上,从“一”、“案"、“到底”三个分歧点入手,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概念试图进行解构和建构,在此基础上阐述该教学法的特点,最后论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现有的教学案例,概述当前“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成就,其次分析“一案到底"教学法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本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提出解决“一案到底”教学法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首先,教师要在关注“一案"的理念的前提下,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注重厚积开发“一案”的知识,加强教师合作,提升开发“一案”的能力,为该法的良性利用提供前提。其次,开展实践活动、训练发散思维、组织有效探究解决学生知识迁移难、实践应用难等问题,提升学生有效应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能力。最后,在“一案"的素材准备充足的前提下,寻找“一案"范式、在范式基础上进行转换处理、设置序列问题是设计“一案”的开发瓶颈,这些难点的突破降低了“一案"的开发难度,为教师的常规利用提供便捷。关键词:“一案到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法;高中万方数据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AbstractIn the Ordinary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tandards(20 1 7Edition)the curriculum obj ectivesis the cultivation of coreliteracy,and thecharancteristic of the curriculum is a comprehensiveactivity-based curriculum.Teachingmethod,as a factor variable,should have chain opfimization which is urgently needed to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The”one case in the end’’teaching method is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ingoptimization and in—depth teaching concepts.It Can promote the strength of each teachingmethod,give full play to its clear hierarchy,clear structure,coherent thinking,overalldesign,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deeplearning and endogenous literacy.However,atpresent,some teachersare not able to use this method谢tll ease and skill.Thedevelopment of the”one case”itself and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improper use havebecome a problem for some teachers.The method makes illusion that it seems to lackuniversality.Therefore,how to uncover the mysterious veil of the”one case in the end”teaching method and turn it into a common and easy way for teachers is obviously aproblem that needsto be considered and solved.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on the basis of anaiyzing the existing concepts,starting from the threepoints of”one”,”case”and”final”,the concept of the”one case in the end”teachingmethod is tried to deconstruct and construct.On this basis,Explain the theoretical basis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ethod,and finally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ce ofapplying the”one case to the end¨teaching method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courses.The second part: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existing teaching cases ofthe hi曲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current”one case in the end“teaching metho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and secondly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ase,and finally analyzes these The main cause of theproblem.The third part:Thispart is the focus of the article,which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problems in the”one case in the end”teaching method.First of all,under the premise ofpaying attentionto theconcept of”one case”,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toaccumulating”one case¨in dally teaching life,strengthen teacher cooperation,andenhance the ability todevelop”one case”,providing a prerequisite for this method.Secondly,carry out a variety of activities,train students’thinking,organize effectiveproblem explor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knowledge transfer difficulties,andpractical application difficulties,and enhance students’ability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 theII万方数据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1-HESIS”one case in the end¨teaching method.Finally.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material of the”one case¨is adequately prepared,the search for the”one case¨paradigm,thetransform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paradigm,and the problem of setting the sequenceare the bottlenec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one case”.The breakthrough ofthese difficulties has reduced the di伍culty of development of the case which providesconvenience for the regular use of teachers.Keywords:one casein the en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teachingIII万方数据
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IV万方数据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1’HESlS目 录jiii;19兽·································································································IAbstract⋯⋯⋯⋯⋯⋯⋯⋯⋯⋯⋯⋯⋯⋯⋯⋯⋯⋯⋯⋯⋯⋯⋯⋯⋯⋯⋯⋯⋯⋯⋯·II绪论·································································································1(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的意义⋯⋯⋯⋯⋯⋯⋯⋯⋯⋯⋯⋯⋯⋯⋯⋯⋯⋯⋯⋯⋯⋯⋯⋯⋯⋯⋯⋯1(--)相关研究综述⋯⋯⋯⋯⋯⋯⋯⋯⋯⋯⋯⋯⋯⋯⋯⋯⋯⋯⋯⋯⋯⋯⋯⋯⋯··21.研究现状⋯⋯⋯⋯⋯⋯⋯⋯⋯⋯⋯⋯⋯⋯⋯⋯⋯⋯⋯⋯⋯⋯⋯⋯⋯⋯⋯⋯⋯22.具体研究问题的文献综述⋯⋯⋯⋯⋯⋯⋯⋯⋯⋯⋯⋯⋯⋯⋯⋯⋯⋯⋯⋯⋯⋯33.研究综述的相关述评⋯⋯⋯⋯⋯⋯⋯⋯⋯⋯⋯⋯⋯⋯⋯⋯⋯⋯⋯⋯⋯⋯⋯⋯6(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71.研究思路⋯⋯⋯⋯⋯⋯⋯⋯⋯⋯⋯⋯⋯⋯⋯⋯⋯⋯⋯⋯⋯⋯⋯⋯⋯⋯⋯⋯⋯72.研究方法⋯⋯⋯⋯⋯⋯⋯⋯⋯⋯⋯⋯⋯⋯⋯⋯⋯⋯⋯⋯⋯⋯⋯⋯⋯⋯⋯⋯⋯7一、“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和重要意义⋯⋯⋯⋯⋯⋯⋯⋯⋯⋯⋯⋯⋯⋯·9(一)“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内涵⋯⋯⋯⋯⋯⋯⋯⋯⋯⋯⋯⋯⋯⋯⋯⋯⋯⋯⋯⋯··9(二)“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特点⋯⋯⋯⋯⋯⋯⋯⋯⋯⋯⋯⋯⋯⋯⋯⋯⋯⋯⋯⋯101.思辨性⋯⋯⋯⋯⋯⋯⋯⋯⋯⋯⋯⋯⋯⋯⋯⋯⋯⋯⋯⋯⋯⋯⋯⋯⋯⋯⋯⋯⋯102.建构性⋯⋯⋯⋯⋯⋯⋯⋯⋯⋯⋯⋯⋯⋯⋯⋯⋯⋯⋯⋯⋯⋯⋯⋯⋯⋯⋯⋯⋯113.综合性⋯⋯⋯⋯⋯⋯⋯⋯⋯⋯⋯⋯⋯⋯⋯⋯⋯⋯⋯⋯⋯⋯⋯⋯⋯⋯⋯⋯⋯1l(三)“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重要意义⋯⋯⋯⋯⋯⋯⋯··1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122.有利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亲和力⋯⋯⋯⋯⋯⋯⋯⋯⋯⋯⋯⋯⋯⋯⋯⋯⋯123.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13二、“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分析⋯⋯⋯⋯⋯⋯⋯⋯⋯⋯⋯··15(一)“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主要成效⋯⋯⋯⋯⋯⋯⋯··151.备受自媒体重视,成为重要推送资源⋯⋯⋯⋯⋯⋯⋯⋯⋯⋯⋯⋯⋯⋯⋯⋯152.颇受教师关注,且应用于实践教学⋯⋯⋯⋯⋯⋯⋯⋯⋯⋯⋯⋯⋯⋯⋯⋯⋯153.倍受学生欢迎,助力学习效果⋯⋯⋯⋯⋯⋯⋯⋯⋯⋯⋯⋯⋯⋯⋯⋯⋯⋯⋯·17(二)“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81.片面强调数量“一”,形式主义问题突出⋯⋯⋯⋯⋯⋯⋯⋯⋯⋯⋯⋯⋯⋯⋯·182.牵强附会拼凑“案”,增加学生理解难度⋯⋯⋯⋯⋯⋯⋯⋯⋯⋯⋯⋯⋯⋯⋯·20万方数据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3.过分倚重“一案”,实际教学效果受限⋯⋯⋯⋯⋯⋯⋯⋯⋯⋯⋯⋯⋯⋯⋯⋯.21(三)“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241.“一案到底”教学法本身缺乏理论指导⋯⋯⋯⋯⋯⋯⋯⋯⋯⋯⋯⋯⋯⋯⋯⋯.242.教师有效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技能不足⋯⋯⋯⋯⋯⋯⋯⋯⋯⋯⋯⋯⋯·243.学生有效应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能力不高⋯⋯⋯⋯⋯⋯⋯⋯⋯⋯⋯⋯⋯·25三、“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有效应用的改进对策⋯⋯⋯⋯⋯⋯⋯⋯⋯·27(一)提高教师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能力⋯⋯⋯⋯⋯⋯⋯⋯⋯⋯⋯⋯⋯⋯271.更新教学理念⋯⋯⋯⋯⋯⋯⋯⋯⋯⋯⋯⋯⋯⋯⋯⋯⋯⋯⋯⋯⋯⋯⋯⋯⋯⋯272.厚积知识素养⋯⋯⋯⋯⋯⋯⋯⋯⋯⋯⋯⋯⋯⋯⋯⋯⋯⋯⋯⋯⋯⋯⋯⋯⋯⋯273.落实集体备课⋯⋯⋯⋯⋯⋯⋯⋯⋯⋯⋯⋯⋯⋯⋯⋯...
篇二:“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
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 2017 年 3 月 05
147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运用
—— 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为例
杨小娟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03
:
摘要:《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技能等都需要在经济政治社会这个平台中逐一展示、调整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实施有效教学。
:
关键词:“一案到底”教学法;中职德育;《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7)03-0147-02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同时也是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必修课的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科学的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形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实施有效德育,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达成《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的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需要德育教师大胆创新,深入思考,共同探讨。
1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提出及其含义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理一例”或“一理多例”教学法弊端显现出来:多则案例易使学生思维混乱课堂显得松散,自实施《经济政治与社会》精品课程以来,我们思德教研组在授课过程中大量采用了“一案到底”案例教学法,收到显著效果。
这里所说的“一案到底”案例教学法是指以中职德育课课一堂课中老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遵循中职学生认知—体验—反思—提升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实情、职场需要自行创编或选择一则典型案例或材料为主线,贯穿整合课堂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提升德育觉悟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对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这里的“一案”,不仅可以是一则案例,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企业、一则材料甚至一个话题。总之,只要符合“一”的要求,都可以采用。比如以“旅游”来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70 周年大阅兵》来谈《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以“师兄小郑选民登记”来谈《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及履行的义务》等。
2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可以主动建构知识,他们要么是自己,要么是求助他人或其他信息源的帮助来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建构主义教学更为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者提出了许多教学改革的设想,在这些设想当中有一条被广泛采用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基于问题解决来主动建构知识,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一案到底”案例教学正是通过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去掌握相关知识,因而建构主义理论是案例教学的理论之一。
(2)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论认为,要明确倡导在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乐于学习,学会学习。中职德育课“一案到底”案例教学的任务,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教学。因而现代教学论是案例教学的理论之一。
3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应用中的过程与方法
基于本人以及我们学校教研组同仁教学经验基础上,笔者对“一案到底”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下面,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中“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一课为例,谈谈“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流程。
(1)教学内容的整合与重构 教材内容的整合与重新编排是实施“一案到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环节。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 3 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这课,教材共有 3 页,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过去的学生都反映过,在预习这个内容时,普遍的感觉是,书本看得懂,但看完后,就是不知道讲了什么东西。这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把握还是有难度的,而学生难以把握的原因,很重要一点,就在于其结构条理的混乱。针对这个问题,我对教材重新进行了整合,理出了基本思路。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简化为 3个问题,一是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我手中的钱从哪里来?);二是个人收入的依法纳税(到手的钱是所有应得的钱吗?);三分人收入的投资理财(如何让到手的钱生出更多的钱?)。
经过重新整合,线索分明,重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让教材的 3 大页内容,一下子就转化为 3 个小问题,非常容易被学生接受,这对后面的案例选取、问题设计和课堂呈现起着方向性的作用。
(2)教学案例的创编与选取 分析完教材后,接下来第二步我们就要根据整合重构后的教材内容创编或选取典型素材。“一案到底”的核心在“一案”, 所以,选择好能贯穿整节课的案例就尤为重要。
在《个人收入与理财》中,通过网络搜索查找,我选择的是“赵某一家收入情况”案例,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案例,并且我结合学生自身实习创编一个小儿子的角色最终成就整个案例故事,首先,赵某一家五口人的收入情况的直接呈现,表明了个人收入与收入分配方式有关;其次,每个角色收入各不相同反映了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然后,小儿子免学费的钱我们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我们都是赵某小儿子的现实缩影,大家没交学费的钱,钱从哪里来呢?或者再直接问家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到手的钱是全部应得的钱吗?表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最后,赵家建房子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办法对应到投资理财,如何让手中的钱生多更多的钱呢? 通过这样的知识串联,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案例巧妙的把教材知识综合起来了。图示如下: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案到底”并非指整节课只有一个案例,而是以一个主题作为本节课的核心,然后以这个主题的相关素材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如果不能有效整合,我们还必须适当创设新情境,查找新的背景资料对原来的素材进行补充和完善。
教学前沿 148
2016 年 3 月 05 (3)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基本案例确定后,接下来,考虑教学过程的组织。在如何呈现案例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以下方案:
环节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校园顺口溜,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收入问题。
环节二:“案例设疑,探究新知” 展示赵某一家五口人收入情况,课堂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 1:请问赵某一家人的收入来源有哪几种? 问题 2:赵某一家人收入各不相同,甚至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否允许?为什么呢? 小儿子的免学费又体现了什么? 问题 3:国家免学费,免学费的钱从哪里来? 环节三:“交流分享,感悟内化” 学生们围绕解决资金问题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并小组代表上台,老师帮忙总结上升为理论。
环节四“总结提升、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方面总结。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论得失,在拓展提高中运用所学知识、化知识为能力,发展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这样即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4)教学结果的评价与反思 伴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考核评价方式也要改变。课程评价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学习评价,既要考查学习结果,也要考查学习过程;既要考查知识和能力,也要考查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
评价指标 分值 自评 他评 课前 探索 能按时按质完成“学习探索卡”的任务,积极参与活动合作,主动承担并出色完成任务。
15%
课中 学习 上课认真,积极思考,没有打瞌睡、玩手机等违纪现象,能积极参与各项学习任务,具有团队协40%
作意识,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完成学习内容要求。
课后 训练 能完成“活动任务单”的全部内容,且能答出要点,质量较高。
30%
表现 提升 学习后能进行省察克治,逐步进行自我调整、规划,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15%
评价结果
评价等级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一案到底”教学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成为现阶段政治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在中职德育课尤其是在精品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优越性进行积极探索,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Z]. [2]沈越,张可君.经济政治与社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秀萍.“一案到底" 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2013,(11).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小娟,女,湖南临澧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教学
(上接第 146 页)
有权力参与评价,因此评价的主体一定是多元的。另外,评价机构一定是独立于政府和学校之外的,通过进行优质、高效的服务进行有偿性收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评价的作用,减少政府和学校对评价的制约和干预,客观、公正地评估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社会评价机构应该将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局部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产生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实施高质量的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应着力促进机构自身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分类型的综合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形成有序发展、充分竞争的格局。[6]对教育的评价便是对教育质量的评价,评价其是否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系统,能够对学校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素养等进行评估,然后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改进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 结束语
积极推行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化不仅是为了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同时也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从政府的管,学校的办,再到社会的评,三者的良性互动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管办评分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现在我们在积极推进管办评分离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管办评分离仍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管办评分离是符合教育趋势的,选择管办评分离是必然正确的,但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改进,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1-5 [2]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65—366 [3]朱祥.对深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8(3):169-171 [4]瞿振元.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4 [5]刘志峰.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9):49-54 [6]杨明.教育治理现代化呼唤第三方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16(6)
作者简介:任茹慧,1993 年 8 月生,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2015 级硕士研究生。
篇三:“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
分类号:G416
密级:
公开 UDC:
376
学校代码:
10094 硕士学位论文(学历教硕)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theApplicationofTeachingMethodinthe"CasetotheEnd"作 者 姓 名 :李阳阳 指 导 教 师 :王文强
副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教育硕士 研 究 方 向 :
学科教学(思政)
论文开题日期: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I中图分类号:
G416
密级:
公开 UDC:
376
学校代码:
10094 硕士学位论文(学历教硕)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theApplicationofTeachingMethodinthe"CasetotheEnd"作 者 姓 名 :李阳阳 指 导 教 师 :王文强
副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教育硕士 研 究 方 向 :
学科教学(思政)
论文开题日期:2017 年
6 月 20 日
III摘
要 “一案到底”教学法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和优越性,在当前中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中,“一案到底”教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它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作为政治教师的角色,怎么样用一个案例把课堂从始至终地贯穿起来,用一个案例把课堂知识点连接起来,成为迫切需要考虑地问题。“一案到底”教学法有着诸多优势,但是广大一线政治教师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了解太少,会导致在运用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所以笔者决定做相关方面研究。
本文把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两种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找到新的研究领域取其精华,所以本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依据。运用案例分析法时主要根据笔者的教育实习经历,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课“一案到底”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策略,恰当的列举一些案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文从三个方面为大的框架来展开叙述分别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层层深入的分析探究问题。第一章主要阐述“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第二章是“一案到底”教学法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的第三章也是文章的重点,提出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有效性对策。第一部分为“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相关概述,分为三个小节首先是追溯“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起源,其次是“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涵义,最后是叙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一案到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分析,详细的阐述了它在当前思想政治课堂中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反映的问题中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为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做出铺垫。针对第二部分的存在问题设计了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即是为思想政治课“一案到底”教学找出有效性对策,通过提高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认识、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新课程价值观三个方面做出了详细地论述。 希望在当前思想政治课“一案到底”教学法研究相对不充分的背景下,为教师提供了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这种方式的指导方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一案
IV到底”教学法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一案到底”教学法能够真正的走入一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被教师和学生喜爱。
关键词:
“一案到底”教学法
问题
对策
VAbstract"Complete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superiori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the "one case after another" teaching method is distinguished by its unique charm. It is widely used by teachers. It is a relatively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As a political teacher"s role, how to use a case to permeate the classroom from beginning to end and use a case to connect classroom knowledge points becomes an urgent need to consider. The "one case after all" teaching method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the vast number of first-line political teachers know too little about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one case" teaching method, which will lead to mor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so the author decided to do relevant Aspect research.
This article tak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case analysis method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to find new research areas from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o get the best, so it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value and basis. When using the case analysis method, i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teaching internships. Through the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the “organization of a cas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ppropriately lists some cases and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a three-part framework to describe what each of them is, why and how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issues in depth, and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he “one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ne case after all" teaching method are discussed. The third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is also the focus of the article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ne case on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the “one case after another” pedagogy, divided into three subsections. The first is to trace the origin of the “one case after another” pedagogy, followed by the meaning of “one case after another” pedagogy, and finally,
VIthe narr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y.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in Politics Class. The second part is mainly about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teaching of “one case after all”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It elaborat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se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and at the same time finds out the problems from the responses. The root cause is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third part of the solution. The third part is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the second part. The third part is to find 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ne-case-to-final” teaching for senior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he “one case” education method and improve teachers. The three aspects of quality and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concept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It is hoped that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one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relatively incomplete, it provides teachers with the direction of using the "one-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is way, contributing their own strength, hoping " In the end, the "teaching method" has a broader space for development. It is hoped that the "on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truly enter the front l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is lov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A case in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VII目
录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Ⅳ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3
(四)
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
4
一、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相关概述………………………………………………
5 (一)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起源………………………………………………
5 (二)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涵义………………………………………………
5 (三)
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意义…………………………………………
6 1.
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6 2.
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 3.
有利于增强教学情境的完整性………………………………………………
8 二 、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0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1.
案例的选择与呈现方式不恰当………………………………………………
10 2.
课堂上容易出现“冷场”或“闹场”两个极端……………………………
11 3.
忽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1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2 1.
对“一案到底”教学法认识不足……………………………………………
12 2.
教师素质的制约………………………………………………………………
12
3.
新课程的价值观尚未树立……………………………………………………
13 三、
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有效性对策……………………
14 (一)
提高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认识………………………………………
14
1.
提高在案例选择上的认识……………………………………………………
14 2.
提高在案例呈现上的认识……………………………………………………
16
VIII(二)
提高教师的素质……………………………………………………………
16
1.
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17
2.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17
3.
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18 (三) 树立新课程的价值观………………………………………………………
18
1.
树立新课程教学观……………………………………………………………
19
2.
树立新课程教师观……………………………………………………………
19
3.
树立新课程学生观……………………………………………………………
19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3 附录……………………………………………………………………………………… 24 后记……………………………………………………………………………………… 2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6
1引
言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研究背景 “一案到底”教学法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强调师生合作,而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从教学目标上强调三维目标,而并不是仅仅掌握单一的知识点,从教师角色本身上强调教师的研究者和教材的开发者角色,而并不是只作为教书匠,从对学生的评价上强调不要只把目光放在学生的当前发展,而是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形成对学生的过程性综合性评价。它有着许多的优势,但是广大一线政治教师,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了解太少,会导致在运用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作为政治教师的角色,怎样才能够突出政治课堂的素质教育特色,怎么样用一个案例把课堂从始至终地贯穿起来,用一个案例把课堂知识点连接起来,这就需要“一案到底”教学法发挥作用,所以笔者决定做相关方面研究。
2.
研究意义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中,让思想政治课“一案到底”教学法...
篇四:“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
号 密级UDC 编号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高中思想政治 课 “ 一案到底 ” 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研究英文题目 :
h Research n on e the e Effective Applicationf of e the e "One e Case o to e the " End" Teachingd Method n in h High l School l Ideological andl Political Courses学 院 哲学与政法学院专业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学科教学(思政)生 研究生 姓 姓 名 孙 孙 南 学号 1726020003导 师 师 姓 姓 名 华 柳榜华 职称 教 教 授2020 年 6 月 8 日
独 创 性 声 明 本 人 声 明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我 个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究 工 作 及 取 得 的 研 宄 成 果。
尽 我 所 知, 除 文 中 己 经 标 明 引 用 的 内 容 外, 本 论 文 不 包 含 任 何 其 他个 人 或 集 体 己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宄 成 果。
对 本 文 的 研 宄 做 出 贡 献 的 个 人 和 集 体 , 均 已 在 文 中 以 明 确 方 式 标 明。本 人 完 全 意 识 到 本 声 明 的 法 律 结 果 由 本 人 承 担。
学 位 论文 作 者 签 名 :
年 6 月 S 曰 学 位 论 女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 了 解 学 校 有 关 保 留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B 卩:
学 校 有 权 保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或 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复 印 件 和 电 子 版 ,允 许 论 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本 人 授 权 云 南 师 范 大 学 可 以 将 本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可 以 采 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扫 描 等 复 制 手 段 保 存 和 汇 编 本 学 位 论 文 。
r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抓 句 指 导 教 师 签 名奢 年 厶 丹 2 日 如> ( ? 年5 月8 曰
摘 要I摘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在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了课程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丰富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的将知识点的讲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教材、课标确定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就成了关键性问题。“一案到底”教学法不是单纯的讲授和掌握知识点,它通过预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将教师、学生和教材有机结合并各自发挥最大效用,通过一则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既能把理论知识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探究性学习研究的习惯,实现课堂教学的升华。本论文主体分五章探讨了“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的问题。整体思路是第一章、第二章主要就选题、概念界定、相关理论依据和学者观点进行简要的说明、梳理和归纳;第三章主要分析“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中的课前准备;第四章探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组织实施;第五章探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课后反思和改进。通过“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的过程性研究,突出了“一案到底”教学法有效应用的关键环节和方法性应用技巧,以期达到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促进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关键词:“一案到底”教学法;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
ABSTRACTIIABSTRACTWith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new curriculum progra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in the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plan and curriculum standard, how to cultivate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students" subjects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incurriculum reform and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the teaching content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 school involves economics, politics, culture,philosophy, etc. After the determin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standards,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how to combine theteaching of knowledge point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ability which in the actualteaching process became a key issue."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it presupposes certain problemscenarios,not simply teaching and mastering knowledge points,ability to organicallyintegrate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xtbooks and to maximize their respectiveeffectiveness,teaching through a case, guide and cooperate with students to solveproblems together.It can not only integrat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a system,improve teachers" preparation quality and teaching level, but also enhance students"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form the habit of inquiry learning andresearch and realize the sublim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o explore how toeffectively apply the "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The overall idea is that the first and secondchapters are mainly about topic selection, concept definition, relevant theoreticalbasis and scholars" opinions;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paration beforecla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the fourth chapterdiscusses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method; and the la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after class of"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ABSTRACTIIIThrough the process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one case to the end"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key links and methodological applicationskills of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in order toachieve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ctivity-based discipline teaching, and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discipline core accomplishment.Key Words:"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the core accomplishmentof subje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 school
目 录IV目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V第一章 绪论...............................................................................................1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1(一)
选题背景....................................................................................................................1(二)
选题意义....................................................................................................................2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一)
国外研究现状............................................................................................................3(二)
国内研究现状............................................................................................................4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不足之处.................................................................. 6(一)
研究方法....................................................................................................................6(二)
创新点........................................................................................................................7(三)
不足之处....................................................................................................................7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8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内涵.............................................................. 8(一)
核心素养的含义........................................................................................................8(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8二、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 10(一)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10(二)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概念.................................................................................. 11(三)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特征.................................................................................. 12
目 录V(四)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积极意义..........................................................................14三、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5(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15(三)
发现学习理论.......................................................................................................... 16(四)
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 16第三章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课前准备............................................ 17一、 案例的选取和编写.................................................................................... 17(一)
案例选取和编写的依据..........................................................................................17(二)
教学案例选取的来源.............................................................................................. 19(三)
教学案例应具备的特征..........................................................................................20二、 选择有效的案例呈现方式........................................................................ 22(一)
纸质材料的呈现......................................................................................................22(二)
多媒体呈现..............................................................................................................23(三)
实物呈现..................................................................................................................23(四)
情景再现呈现.......................................................................................................... 23第四章 “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 25一、 问题的设计与实施.................................................................................... 25(一)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25(二)
设计有效问题,明确意图......................................................................................26(三)
内容适当,有的放矢.............................................................................................. 27二、 教学实施与技巧运用................................................................................ 29(一)
调节课堂氛围...
篇五:“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
神州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及建议——以刘玲芳《传统文化的继承》为课例李惠鲜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摘要: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如何评好课,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方向。观课评课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基于对刘玲芳《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为例,梳理和探析如何评课既全面又具普适性,对提高广大教师的评课能力有一点帮助与指导意义。关键词:评课知识;《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例;建议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评课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一项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的课改课题,它对学校教学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不断影响着更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一、评课相关知识概述( 一 ) 评课的原则1. 实事求是原则。即要求评课者在评课过程中要秉承客观公正,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对象定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 ( 事件本身 ) 上面,而不是定位在授课者上面。2. 兼顾整体原则。一方面,评课者要树立整体意识,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既要看所听的课,还要看平时的课,也要看教学成绩,应综合一个教师的多种表现,而不能“一课定终身”。( 二 ) 评课的标准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并以课程标准代替了过去的课程计划,课程执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评价也随之发生改变。浦东新区中小学提出这样的评价标准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师素养五大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二、评刘玲芳《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接下来,笔者展示刘老师的大致授课内容和环节。课堂教学过程:[ 视屏 1 导入 ] 教师播放黄飞鸿的一段武术片段。刘老师用了一段话过度:黄飞鸿是她的偶像,特别喜欢他的武术以及关于他的影视作品。环节一:[ 图片展示 ] 接着黄飞鸿的话题,展示黄飞鸿纪念馆、房屋、满洲窗。[ 问 1] 广东还有那些传统建筑?[ 学生 ][ 教 ] 展示几幅其它地方的居民建筑。[ 活动 1] 开展小组活动,看那个小组答得对且多,时间 40秒。图片内容是:四合院、维屋、窑洞、蒙古包、吊脚楼、碉房。[ 知识小结 ] 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环节二:[ 视屏 2] 播放民间舞狮片段[ 内容展示 ] 百鸟归巢青 ( 客栈 );龙宫采珠青 ( 渔业 );墨斗金龙青 ( 建筑业 );银盘玉珠鲤鱼青 ( 酒楼茶楼 )。[ 活动 2]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且说出缘由。[ 展示知识 ] 醒狮文化——传统文艺[ 板书 ] 建筑、文艺——具有稳定性[ 问 2] 是怎样的稳定性呢?[ 学生 ] 相对的稳定性。环节三:[ 三温礼仪 ] 黄飞鸿的拜师礼仪对比现在的拜师礼[ 教师小结 ] 以前的拜师礼一直得以延续,正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也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一脉相承而又应时而变。[ 问 3] 广东俗称华侨之乡,咋们班有哪些是华侨的?[ 学生 ][ 问 4] 有同学知道广东有哪些传统习俗?[ 学生 ] 赛龙舟、粤菜、[ 教师 ] 还有浓浓的乡愁。[ 教师 ] 那么,我们用一个词语概括,传统习俗具有什么特性?[ 学生 ] 鲜明的民族性。环节四:[ 活动 3] 请三位学生上来学武,教师示范。[ 教师展示 ] 习武“十诫”,请学生解读。对此作一个积极与消极的对比,强调好的精神应步步相传。[ 知识点总结 ] 表现:建筑、文艺、习俗、思想。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升华:[ 展示习近平讲话 ]2014 年 2 月 24 日,第十三次集体学习说话,关于传统文化……[ 展示少年说 ] 配有音乐并让学生齐读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 ) 评教材处理刘老师前往广东佛山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内容的教学示范,她于是深入挖掘广东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将黄飞鸿的武术内容穿插其中,做到了“一案到底”的设计,使得教学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满足了新课标要求:不仅要会教教材还要能够做到用教材教,更好的是创设了教材,把教材内容进行了解构与重构。也做到了教材处理要统观全书,通盘考虑以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一点是笔者要点赞的部分。但是,尽管刘老师紧紧围绕当地文化,还是存在不足。一方面,对素材的选取还是有些杂糅、重复,比如:拜师礼,既像传统习俗,又像在讲传统思想;另一方面,活动太多,且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相关性不大,学生对活动不熟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在结尾处有贴标签的嫌疑,用习近平的讲话来升华主题,但是略显生硬和突兀。少年说的相关性更是不大,可以删除。( 二 ) 评课堂结构刘老师整堂课的结构主线清晰,以黄飞鸿的武术视屏导入,又紧紧围绕着黄飞鸿居住地、纪念馆,当地的传统习俗,武术拜师礼以及武术“十诫”穿插整个课堂教学。不足之处是在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层面做的还不够,对于相关知识体系的强化也不够,严重弱化了知识点的讲解、运用、巩固。进而表97神州教育现在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学生活动占用的时间与授课内容相关性不大,有些偏离教学目标。( 三 ) 评教学思想刘老师深入挖掘学校当地的文化特色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很好地体现了学校本位、本土化的思想。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局限于教材中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了教师的热情、鼓励和激情。刘老师善用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给予积极强化;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PPT 的设计也很精美,包括它的底板也用了满洲窗的背景,使得教学思想混元一体,和谐。( 四 ) 评教学基本功首先,就语言来说,刘老师的课堂语言准确、规范、简洁。在授课的过程中,语调升降有序,饱含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语、过渡语、总结语等不同语体均将相关专业知识和思想内容完整、系统、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其次,刘老的整个教态包括行为举止、眼神表情、服饰等大方得体。本节课讲传统文化,刘老师穿着红色旗袍,与整个课堂及其教学融为一体,看着很和谐。刘老师的眼睛会说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用和蔼的目光表示赞许,精神鼓励。衣着得体、落落大方、行为干练潇洒。尤其是刘老师带着学生学习武术的场面,让笔者由衷的佩服刘老师的勇气和热情。美中不足的是,刘老师为了打武术去后台换了鞋子,这在常态教学中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出现的环节。这就有表演色彩的嫌疑。三、关于评课的两点建议评课,不仅仅着眼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应该从实际出发,从整体观察、感受、体验到的情况出发,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将实质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进而实现互相学习、改进教学、共同成长的目标。( 一 ) 评课要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特级教师杨红咏说:“一堂真正成功的课学生应该是真正的主宰,所以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也一定要备学生,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会有精彩的课堂。”对教材的处理是教师把教材内容加工转化成教学实践的一种再创造的活动,是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集中体现。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领会,看知识传授是否科学准确,也要看教师以什么样的思路去“改造”教材。看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还要看教师是否能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处理教材,对内容的增减是否有道理,各环节内容与时间安排是否妥当。( 二 ) 评课要评学生参与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看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况如何。表面上、形式上热热闹闹,并不代表参与情况好。其一,从整体度上看,更多的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在参与。而我们的教学,往往在某一个或某些环节让学生参与进来;其二,从思维度上看,所有问题中,是老师问的多还是学生问的多,是机械的问题多还是创新型的问题多。其三,从调控度来看,课堂上,学生的心理自由度与心理安全度越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取决于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参考文献:( 一 ) 著作[1]赵国忠.评课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教师教育教学最需要系列 ),2010.10.[2] 顾志跃 . 如何评课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教师培训丛书 · 说课、备课、评课系列 ),2009.[3]徐杰.听徐杰老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4] 沈毅 .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 ),2008.( 二 ) 期刊[1] 徐春 . 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中“评课”的反思与举措 [J].来源: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 (2).[2] 陈苏梅 . “中国式”评课问题与思考 [J]. 来源:文教资料,2017 (9).( 三 ) 论文[1] 付钰 . 论评“评课”[D]. 来源:山西大学,2015.[2] 姚萍 . 高中思想政治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来源:南京大学,2014.[3] 张荣 .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评课方法研究 [D]. 来源:苏州大学,2011.作者简介:李惠鲜 (1995.7) 女,白族,云南省大理州,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学。色彩协调,色调统一,配图内容相关,突出重点,文字字体清晰,重点突出。这样的 PPT,在大班教学中自然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4. 加强课程质量管控,提升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课程质量管控体系,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前管理、课中管理和课后管理。课前通过集中备课、课堂试讲等方式稳定提升任课教师授课水平;课中通过听课、看课、公开课等方式发现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进行改进;课后通过评课、课后反思等不断促进任课老师的学习成长。与此同同时,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课堂评价,一方面针对授课对象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办法,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另一方面侧重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引导任课老师探索适用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最后要注意突出实施过程评价,着眼于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内在心理成长和外在行为变化的效果,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思想品质、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欣赏、融入他们,才能因势利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只有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能匠心独运,才能一起共创心理健康教育之美。参考文献:[1] 毛智力 .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2):97[2] 龚小红 罗春晖 刘应君 .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的必要性 [J]. 陕西教育 ( 高教版 ).2007 (07):43[3] 杨立红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几点思考 [J]. 科教文汇 ( 上旬版 ).2012 (01):173-174( 上接第 95 页 )
篇六:“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育人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及该学科的属性,若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传授和正确的价值引导,势必离不开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一案到底”教学法作为案例式教学法的衍生产物,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的情境预设性与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贴近学生,从而提升课堂育人的实效性。然而,该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着相应问题的发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笔者拟从以下五个部分对“一案到底”教学法进行系统具体的分析,以期能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帮助广大一线高中思政课教师更好地了解、研究和运用该教学法。第一部分:具体概述。即阐述该教学法的理论来源、定义、核心理念及特征,初步对该教学法的相关概述进行梳理,从宏观上把握主要脉络。第二部分:现实意义和优势。本部分包括两块内容:一是在实际教学中,“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现实意义;二是其与常见的案例式教学法相比较之下的显著优势,从直观上解答该教学法作为本文选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第三部分:实际运用分析。本部分旨在深入挖掘“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成因。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 A 所高二年级四个成绩相当的班级在思想政治课实施该教学法的现实情况进行试点调研,以期围绕该教学法的现状和局限性为出发点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第四部分:优化路径。本部分主要基于第三部分中该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笔者拟从以下四个维度出发:一是多重渠道获取素材;二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三是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四是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找出优化策略,力求推动“一案到底”教学法更好的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升教学实效性。第五部分:教学设计。这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结合前面的研究成果,笔者以高中政治教材中必修四《哲学生活》第十课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单独一课为例,制作教学设计,通过课后反馈等渠道分析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成效与不足,展现该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最为真实、完整、具体的一面。关键词:“一案到底”教学法;高中思政课;运用IIAbstract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n education coursethat combine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and it shoulders the fundamental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Combin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reform and the attributes of the subject,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 and correct valueguidance to students in teaching practice are bound to be inseparable from the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s a derivative product of the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the "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has unique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ts contextual presuppositionand teaching pertinence are strong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inspire students and getclose to students, thereby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education.However, the teaching method is not omnipotent, and there are often problems andshortcomings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Therefore, the author intends toconduct a systematic and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method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par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and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ourses, and help the majority of first-lin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Understand, research and use the teaching methodwell.Part 1: specific overview. That is to explain the theoretical sources, definitions,core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initially sort out therelevant overview of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grasp the main context from a macroperspective.Part 2: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dvantages. This part includes two parts: one is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in actualteaching; the other is it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and intuitively answer the teaching method as Theapplication value and research value of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Part 3: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alysis. This part aims to dig deeper into theproblems and related causes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the "one case to the end"teaching metho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uthor conducts a pilotsurvey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in th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of four classe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A high school,hoping to make further in-depth thinking arou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limitations
IIIof the teaching method.Part 4: Optimize the path. This par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theteaching method in the second part,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solve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intends to proce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dimensions:one is to obtain materials from multiple channels; the other is to improve the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 The third is to establish a modern teaching concept; thefourth is to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teaching methods, find outoptimized strategies, and strive to promote the "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to better adapt to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s, and improveteaching effectiveness.Part 5: Teaching design. This is the last part of this article. Combining the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takes the compulsory four "philosophical life" inthe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xtbook, the first frame of the tenth lesson "Establishing asense of innovat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s an example to makea teaching design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teaching methodin actual teaching activities through channels such as after-class feedback, and showthe most true, complete and specific aspect of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operationprocess.Key words: "One case to the end" teaching method;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lesson; Application
IV目 录摘 要............................................................................................................................I IAbstract......................................................................................................................II目 录..........................................................................................................................IV绪 论............................................................................................................................1(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11、选题起源.......................................................................................................12、研究意义.......................................................................................................2(二)研究综述........................................................................................................21、国内研究现状...............................................................................................22、国外研究现状...............................................................................................43、整体评述.......................................................................................................5(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51、研究方法.......................................................................................................52、研究创新之处...............................................................................................5一、 “ 一案到底 ” 教学法的相关概述........................................................................7(一)“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理论来源................................................................71、国内教学法理论依据................................................................................72、西方教学法理论依据................................................................................8(二)“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定义阐释................................................................9(三)“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核心内涵..............................................................101、“一案到底”教学法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目标..........................102、“一案到底”教学法坚持“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10(四)“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111、目标性......................................................................................................112、连贯性......................................................................................................113、时代性......................................................................................................124、预设性......................................................................................................12、 二、 “ 一案到底 ” 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的现实意义及其优势........... 13(一)“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的现实意义...............131、有助于贯彻中学生核心素养理念..........................................................132、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课育人成效..........................................................143、有助于强化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14(二)“一案到底”教学法与常见“多案”教学法的比较优势...................151、“一案”能够充分提高教学效率..........................................................152、“一案”能够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63、“一案”能够营造师生协作的氛围......................................................16三、 “ 一案到底 ” 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的现状分析 ——以 以 A A 中学为例..................................................................................................................................18(一)“一案到底”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现状调查...................18
V1、学生问卷调查分析..................................................................................182、教师问卷调查分析..................................................................................20(二)“一案到底”教学法存在的问题...........................................................211、 教师层面................................................................................................212、 学生层面................................................................................................223、 教...
篇七:“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
tp://www.xkcyj.cn“国际金融” 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 分为实务和理论课。实务主要涉及外汇交易, 一般采取上机操作教学,而理论多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 单向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点, 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其全局的视野, 分析实时变动的国际经济事件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问题, 而 “一案到底”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一、 ”一案到底“ 教学内涵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商学院于 20 世纪首创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其中 “一案到底” 教学法是对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一案到底” 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掌握某门课程所有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前提下, 仅仅充分利用一个教学案例, 基本上将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贯穿始终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案例的线索与知识点内在的逻辑线索相互呼应, 极大地调动学生思考、 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案例的情境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能连贯地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点, 理清知识点的结构。相比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一理多例”, “一案到底” 是“一例多理”。
传统案例教学法中, 教师一般是根据某一个理论知识点的需要, 去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当的案例去解释它。
这样容易对学生知识记忆的系统性造成影响, 形成记忆的混淆, 不利于深入地学习。
而 “一案到底” 是一个案例贯穿始终, 保证了学生记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使学生对该门课程整体脉络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二、 ”一案到底“ 在 ”国际金融“ 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蔓延, “国际金融” 课程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大量的国际事件成为课程中讨论案例重要来源, 接下来本人就 “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的实践, 论述一下 “一案到底” 的几个重要环节的处理。第一, 案例的选择和表述的方式。
这里的 “一案” 的内容很广泛, 比如新授课中内容的呈现可以是一则故事、一个调查报告、 一条新闻, 也可以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一个话题, 一个场景。
这里的 “一案” 不是指整堂课中只允许用一个例子, 也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 将多个情境的小案例糅合在一起。
只要将课程所要传授的知识体系完整地融入这个大型案例 “一” 之中, 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可以了。
在 “国际金融” 教学中, 我们一般选择的案例都是已发生的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经济事件, 如 “一带一路”, 人民币纳入 SDR, 英国脱欧等具体事件。
在呈现形式上可以是书面资料、 图片、 视频、 音频, 案例在形式上不拘一格, 一堂课中依据案例的需求可以采用多种呈现方式。本人一般对这种大型案例, 会先录制微课提前发布给学生观看, 将有效时间花在课堂的讨论上。第二, 案例的讨论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中, 讨论是展示学生思维深度最直观的表现。
教学过程中, 同一个案例□ 胥若男 廖 颖【摘 要】
“一案到底”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倾向于引导学生以全局的角度审视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内涵进行了概括,阐述了“一案到底”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并以该课程中“泰铢危机”案例为例探讨了“一案到底”的具体应用及改革策略。【 关 键 词 】
一案到底;国际金融;泰铢危机【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校级课题:“‘一案到底’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7)23-0077-02由“泰铢危机”解读“一案到底”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学中的应用作者简介:
胥若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经管系。研究方向:商业银行;廖颖,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经管系。课题研究 77万方数据
2017.08 新课程研究既可以穿插在不同章节中讨论, 也可以安排在学期末讨论。这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穿插在不同章节的讨论考查的是学生对某一章节的理解和运用, 但例子一直作为讨论的材料,所以学生不会发生遗忘; 而期末讨论则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是学生课堂的期末考试, 更能检验学生对课程全局的把握。
例如 “国际金融” 中有一经典案例牧童免费喝啤酒, 表面上是说明套利是怎么发生的, 涉及的是汇率问题, 但是进一步分析, 免费的啤酒最终是谁付款, 这又涉及外汇的管理、 国际储备和资本的流动的问题, 一环套一环。第三, 案例的课堂讨论和反馈。
“一案到底” 对案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要求很高, 同时也加大了学生讨论的难度, 如果没有提前组织好, 可能大家的讨论就会天马行空,脱离原有的目标。
所以学生最好组团讨论, 一般 5 到 7 人比较合适, 各组将自己的讨论框架以 PPT 的方式展示出来,分几个模块讨论, 可以现场讨论, 也可录制视频。
最后讨论完后, 老师进行点评。
老师是方案的设计者, 所以他的思路最终也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补充学生没有考虑的知识点, 或是为学生另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通过提问去完善各组同学讨论所疏忽的问题。三、 ”一案到底“教学的应用—— — 以”泰铢危机“为例“国际金融” 课程的编排之所以将国际金融危机编排在最后, 是为了让学生在前面知识点储备下能更好地理解整个危机的过程, 接下来本文将根据实践教学情况, 对 “一案到底” 教学法展开具体的分析。“泰铢危机” 是国际金融学中一个经典案例, 是在本课程最后国际金融危机中讲述。
通常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是将其与英镑危机、 墨西哥危机、 次贷危机进行比较, 分析属于不同经济体和不同类型的经济危机, 并找出危机的原因、 解决的方案以及吸取的教训。
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用多种生动的案例对比从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横向分析能力, 变教条为鲜活, 但是也割离了学生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理解, 需要加以改进。
如图 1 所示, 分析泰铢危机的案例时, 我们从发生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三方面入手。
例如原因分析中, 泰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潜藏着过度依赖外贸、 贸易逆差过大等结构性问题, 同时, 开放资本账户后,资本大量流入催生了股市和楼市泡沫, 并加剧了信贷扩张。跨境借款几乎不受限, 造成短期外债过高。
以上背景涉及本课程的三章内容:
国际收支、 汇率、 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
学生在案例中要学会分析为何泰国会发生国际收支失衡, 什么原因导致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差别, 国际炒家为何选择泰铢而不选择人民币。
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泰铢阻击过程是最精彩而又最难理解的部分, 这里涉及汇率交易的类型, 远期和即期汇率, 外汇交易卖空机制, 国际储备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章节。
交易部分的理解是对卖空机制诠释, 汇率只是手段。
而国际储备和国际金融市场则代表政府和炒家对峙的外汇来源, 二者的力量高低决定了泰铢的结果。
在该部分讨论分析中, 我会提问学生国际储备多的国家是不是一定可以击退国际炒家的袭击, 对比香港汇率保卫战和英镑保卫战, 英国的国际储备是比香港多的, 可是最后英镑还是贬值而港币却维持了汇率, 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要求学生不能表面地看问题, 要真正深入到问题的内部, 才能从根本上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最后泰国经济崩溃并波及东南亚, 涉及的章节有汇率和外汇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危机。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思考在这场危机中, 哪些国家影响最大, 哪些最小, 原因又是什么, 这又是从一个角度揭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经济增长方式既能分享全球化的成果又能减少和避免随之而来的风险。综上所述, 该案例一共涉及了教材七个章节, 如果能详细分析该案例结合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即 “一例多理”, 那么学生便能鸟瞰全局, 形成一种宏观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为何要学习 “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 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学科。四、 结语未来国际化金融人才需求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 主要缺乏具有国际视野和全局思维的高层次人才, 放眼未来,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基于这一目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不仅能独立的思考, 有独立见解, 并且还能有脉络清晰整体意识, 深入透彻, 这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参考文献:[1] 雷道仲.基于大案例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电子测试,2015,(14):107-109.[2] 肖志雄.“一例到底”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166-167.[3] 张建波,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44-245.[4] 郭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5,(8):121-122.(编辑:
王春兰)图 1 泰铢危机案例与其对应知识点讲解泰铢危机原因:1. 经济内外部不均衡2. 资本账户开放过早经过:即期外汇交易在现货市场的投机性冲击结果:1. 泰国经济崩溃2. 东南亚危机导火索1. 国际收支失衡2. 汇率决定基础3. 外汇管理、 汇率制度1.外汇交易类型2.国际储备3.欧洲货币市场1.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2.国际金融风险管理3.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危机▶知识点▶知识点▶知识点▶78万方数据
篇八:“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
98 期....第 1 期...........................................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No..1....Serial..No..982017 年 1 月.................................Journal.of.Beijing.Xuanwu.Hongqi.Spare-time.University..................................Jan.201762 2017.1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一案到底”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王艳平(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北京.100013)[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案到底”教学法及其意义,然后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按照“一案到底”教学法进行了案例的撰写及问题的设计,并且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实施技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一案到底”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关键词]“一案到底”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图分类号 :G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668(2017)01-0062-04[作者简介]王艳平(1979-),女,北京人,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远程教育处教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计算机科学技术。一、“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提出教学改革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及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习主导课堂”“把学生组织起来”“把学习过程完善起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拓展课堂教学宽度”的六大发展趋势决定了案例教学的优势日益凸显。在案例教学法中,多数教师用不同的案例讲解不同的知识点或使用多个案例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多案例教学有时会存在一些问题。(一)容易浪费较多宝贵的课堂时间由于面授课程课堂时间有限,案例越复杂、案例越多,学生就要花费越多的时间了解案例、理解案例,从而会减少学生分析案例、掌握知识点的时间。(二)课堂教学显得松散如果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使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那么一节课下来、一个章节下来、整个课程下来,学生会觉得知识点有些零散,不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点。(三)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点记忆不深刻如果使用多案例讲解多知识点,容易造成学生记忆凌乱、知识点理解不深刻。“一案到底”教学法能有效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这也就是该教学法的魅力所在。“一案到底”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一种,国内外学者对这种方法总结研究较少。.目前,这种教学法还没有严格的定义,甚至在不同的教学中有不同的叫法,如 :“一例到底”“一案贯底”“一案通”“一例到底”。笔者认为:“一案到底”教学法是指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涉及教学大纲的所有知识点以一则典型案例或材料为主线收稿日期:2016-10-20
63 2017.1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Xueketantao 学科探讨贯穿于课程的始终。“一案到底”案例教学法中的“案”可以是案例,也可以是人物、事件、项目、企业等。二“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案例撰写(一)分析教学内容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实施“一案到底”教学法,教师要充分全面地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取出相应的知识点。并且还要掌握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样教师才能撰写出一个包含所有教学内容的案例。首先,教师要列出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然后再查找章与章之间、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整个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以及讲解的先后顺序,并确定各章节所需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图 1)(二)撰写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是“一案到底”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学案例的撰写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案例要有综合性。“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核心案例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因此该案例必须具有综合性,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在 WORD 软件的解讲中,笔者撰写了以“温馨的回忆”为主题的案例(图 2)。案例里涉及到了文档的编辑、版面的设计、图片的排版、表格的设置、样式的使用等所有的知识点。第二,案例要有趣味性。众所周知,案例的趣味性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使用中,教师要尽量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活跃度。如果学生对案例不感兴趣,整堂课中学生一言不发,课程将很难进行下去,那么会导致“一案到底”教学法课堂失败。当看到以“温馨的回忆”为主题的案例时,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且改变了他们关于 WORD 软件只能在工作中使用的错误想法。学生掌握这个案例之后,可以融会贯通地制作促销海报、节日贺卡、公司组织结构图等作品。第三,案例要有实用性。教师在案例的选取时要考虑到案例的实用性。案例要尽量接近学生的工作、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在 EXCEL 软件知识点的讲解中,笔者以“职工工资的统计”为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学生深深地感到学好 EXCEL 软件非常有用。学完相应的知识点后,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新员工职前培训表》《职工档案表》《工资表》《资产负债表》《出库单》《销售统计分析表》的制作。三、“一案到底”教学法的问题的设计当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通过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把知识点一一地挖掘出来,这样不仅能体现案例的鲜活性,还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问题的设计在“一案到底”教学法 Word 软件 Word 概述 Word 的特点和功能Word窗口组成
Word基本操作 建立和编辑文档和功能文档版面设计
文档打开、关闭 文档显示模式 页面设置 文档编辑 打印、预览 文档安全 图形处理…….. 字体设置 段落设置 边框和底纹 项目符号编号 …… 图 1 WORD 软件知识点树形结构图图 2 “温馨的回忆”案例部分内容
64 2017.1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学科探讨 Xueketantao中起着关键作用。(一)紧扣知识点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涵盖课程所有知识点,并要有针对性。(二)层层递进“一案到底”教学法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系统,各个问题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问题设计要先简后难。先设计的问题比较简单,既能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然后再一点点地增加难度,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并且,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上一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做铺垫,下一个问题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另外,问题之间又有区别,每一个设问的问题,针对性也不相同,彼此之间脉络清晰,逻辑分明。四“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实施技巧“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如果在“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一些相应的授课技巧,能够更好地发挥“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优势。(一)营造案例氛围教师要根据案例特点、学生爱好和当地硬件条件来确定案例以书面材料方式、多媒体方式,还是以实物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总之,哪一种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采用哪一种方式。(二)掌握学生情况在第一次授课时,教师要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测验等方式掌握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共同兴趣点和班级整体水平去选取、撰写案例。(三)建立知识体系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案例,回答教师提出的每一个个问题,探究每一个知识点。如果不及时归整,就会像散落在地上的一粒粒珠子,显得零散。所以“一案到底”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以知识结构树形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四)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案到底”教学法采用的一般教学方式。如何占用较少的课堂时间高效率地进行问题的讨论是“一案到底”教学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尽量做到以下两点。1. 合理分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注意分组的合理性。在采取每三至四人为一组,自愿结合原则的情况下,教师还要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差的结合,活跃的和较沉闷的相结合。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还要倡导每个成员都要有均等的发言时间,这样才能促使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讨论中去。2. 维护秩序在“一案到底”教学法中,学生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但有时也会出现学生过分活跃,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生硬地把课堂气氛压下去,给学生泼冷水,而要善于引导课堂,维护课堂秩序。五“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效果“一案到底”教学法中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紧贴现实生活的、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的一个案例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始终,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研究,能更好地、融会贯通地理解、掌握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尤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现实不脱轨。“一案到底”教学法中的案例是一个大型案例贯穿整个课程,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综合性,复
65 2017.1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Xueketantao 学科探讨杂性。该案例包含了教学大纲中所有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知识,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一案到底”教学法较之于多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一个优势是节约了大量的课上时间。学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了解不同的案例,也不用努力地记忆每一个案例,有效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一案到底”教学法中的案件具有兴趣性、实用性,并通过讨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发掘知识点,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 王华荣 . 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62-64.[2] 王荣芳 . 案例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人才,2012(4):68-69.[3] 张丽华,仇芒仙 . 可视化程序设计综合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3-44.[4] 邓先礼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软件设计课程中的实施[J]. 鸡西大学学报 ,2014(7):24-27.务组织。.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曾指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5] 。但是,目前我国基层社区不仅存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还面临着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缺乏等“短板”,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专业化社会服务需求。期待今后在管理的层面,本次调研工作的点滴收获能对基层社区的社会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层面的社工需求等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更期待部分研究成果今后在探索中得以实践佐证研究。参考文献:[1] 孙志祥 . 中国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J]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网 .2011(9):67-69.[2] [3][5] 朱进 . 新时期社会工作与管理 [M] 研究书版社 .2013(4):91-96.[3] 吴桂英 .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政事业发展研究 [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0):122-126.[4] 周小华 , 付平 . 社会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61-64.[5] 蒋俊杰 , 王华 . 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和谐发展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3):74-83.(上接第 50 页)
篇九:“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
dash;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 年第 26 期/9 月(中)—117巧用德育案例一案到底,上一堂入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周智勇(中山市港口镇大南中学 广东·中山 528447)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品德课程进行了整体的改革,因此,要把品德课上出实效,就必须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一堂入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满足:“生活性”、 “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标准。才更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词 德育故事 道德与法治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列宁说: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不仅儿童,其实在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富有德育功能和哲理故事的渗透、引导,可以影响人的德性和促使人们对真、善、美的情感追求。下面,我们不妨摘取课堂中的几朵浪花来感受德育故事在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作用吧。1 用德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理论读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定会出现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变化脱节的情况。而且从写作的内容来看,枯燥而“说教”的成分依然不可避免。如果在教学中,仍然采取单纯的“道德教化”,学生势必不喜欢,效果也不会很佳。因此,如果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与时俱进的富含哲理的德育故事,既可感动学生,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导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个从网上下载的最新的真实故事:靖靖一家是山西吕梁临县人,家里只有一孔旧窑洞,两亩薄田。几年前,父亲在外挣钱养家,母亲薛晓林操持家务,照顾孩子。2016 年 4 月,母亲薛晓林突感身体不舒服,被医院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透析或肾移植手术所需高昂的医疗费压得这个贫困的家庭踹不过气来。2017 年 2 月,十岁靖靖的一篇作文《救救妈妈》在网上热传,其中一句“把我卖了吧,换钱给妈妈治病。”催人泪下,且深深地刺痛着大家的心。故事讲完后,我问: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人说:“小靖靖很懂事,明白事理,有感恩之心。”有人说:
“小靖靖热爱自己的母亲,是孝敬父母的表现。”这时我趁机说:
“同学们说得很对,小靖靖的做法体现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呢?”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完全不同于空泛的说教与灌输。2 以德育故事牵引问题,带动思考与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抓住要点。一般来说,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若一味硬性灌输,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倒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厌学。面对一些在现实中很难践行的大道理,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一些德育故事,甚至借助现代媒体演示,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启迪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从故事中领悟所蕴涵的观点或道理,从而达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或者提振精神、激发斗志的目的。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课第一框《学习伴我成长》为例。关于什么是学习动机?新教材这样写道:“认为学习很重要或者很有价值,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并希望取得成就,这样一种倾向就是学习的动机。”如此描述“学习动机”,不但让七年级学生云里雾里,教师也可能不明就里。其实简而言之,“学习动机”指的就是推动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又称“学习动力”,它有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之分。课开始时,一教师便运用视频展示了一个故事《挑战自己》。这个故事讲的是:2016 年 5 月,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四女生杨博雯,收到了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莫纳什大学等六所澳大利亚名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最终她选择了到墨尔本大学深造。2012 年 7 月山东青岛姑娘杨博雯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入校时,当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大一新鲜人”的迷茫中时,她已经确定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她说:“我从大一时就决定要出国留学,所以大学四年从来没有逃过课。”除了在校努力用功外,杨博雯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视野、锻炼能力。正是由于及早确立了目标,树立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再加上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自己的勤奋努力,才成就了她的今天。视频展示结束后,老师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探究:(1)杨博雯努力学习的动机有哪些?(2)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学习动机?通过这个励志故事,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也对学习动机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生活中,学生一定能正确认识和自觉培养自己的学习动机——这就是德育故事的魅力所在。3 巧引德育故事,筑牢人生信仰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都有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如“感动中国人物”、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等电视节目中的典型人物,他们的优秀事迹给予我们许多感动和力量。如在学习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青春的证明》教学内容时,我就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的诸如“感动中国人物”、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等节目中感人至深的励志人物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以这些典型人物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奋发向上,执着有为,顽强拼搏,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熠熠生辉。参考文献[ 1 ] 陈雪华.思想品德教学素材的选择和利用 [ J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 ( 06 ) .[ 2 ] 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 [ M ]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课 | 程 | 教 | 学万方数据
【“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方法研究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