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长征组歌朗诵词6篇

时间:2022-10-07 16:45: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长征组歌朗诵词6篇长征组歌朗诵词 回味诗歌《七律长征》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学习目标1.了解歌词关键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征组歌朗诵词6篇,供大家参考。

长征组歌朗诵词6篇

篇一:长征组歌朗诵词

诗歌《七律 长征》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学习目标1 . 了解歌词关键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 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3. 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 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文学常识1 . 作者简介萧华(1 91 6~1 985)

 ,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 第二师政委。1 955年授上将军衔。

 在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写下《长征组歌》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2、 作品简介课文选自《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 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 由1 0个乐章组成。

 《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分别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

 另几个乐章分别是:

 (一)

 告别,(二)

 突破封锁线, (三)

 遵义会议放光辉,(五)

 飞越大渡河, (七)

 到吴起镇, (八)祝捷, (九)

 报喜, (十)

 大会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写作背景介绍1 . 四渡赤水1 935年1月 , 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 倾错误,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红军声东击西, 四渡赤水河:1 935年1月 19日, 一渡赤水;2月 中下旬, 二渡赤水;3月 , 三渡赤水、 四渡赤水。红军四渡赤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

 从此, 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2. 过雪山草地过雪山:

 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 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红军通过的草地, 绵延数百公里, 到处是淤黑的死水潭, 很多地方水深过膝, 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

 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

 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 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

 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 只得把牛皮带、 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过渡:

 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一渡赤水二渡赤水三渡赤水四渡赤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压黔境(qi án)泥毡(zhān)词语积累弃甲:

 丢弃武器装备。

 甲, 指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 用金属、 皮革等制成。调虎离山:

 比喻为了乘机行事, 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千锤百炼:

 本文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雪皑皑(ái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预习检测

 四渡赤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朗读歌词, 体会情感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 选段:

 《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欣赏明确:

 朗读时含抑扬顿挫, 低沉, 高昂, 读出豪迈之情。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读《四》 , 讨论:中心句是哪句?明确中心句: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合作探究 个性展示

 重点语句分析四渡赤水1 . 横断山, 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 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用比喻生动再现天“路难行”强调了横断山的通行困难, 以此映衬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 双脚走天下的大无畏精神。出现了两次, 作者借助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 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2.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全诗用这句话作结, 作用有三。前文写红军战士战无不胜, 就在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末句正是对上几句内容的总结。“真如神” 与诗题中的“奇” 字相照应。“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饱含了作者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佩和赞美之情。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 比较本课与《七律 长征》 语言上有何不同? (讨论交流)

 文章结构1 . 四渡赤水出奇兵前5行为第一层, 歌颂了军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后1 2行为第二层, 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主席。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1 )

 、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雪山环境恶劣, 行进在雪山之中的红军部队虽已断炊, 却勇敢向前。表现了红军战士的昂扬斗志和钢铁形象。让人对红军战士过雪山之举产生无限的景仰之情。2、 过雪山草地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2)

 、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远客——红军, 拟人化的手法, 让人产生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以草作“毯” , 以泥作“毡”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乐观精神这两句诗将叙事、 抒情结合在一起, 写得生动形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3)

 、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诗中写景、 写人,都是为了表现红军战士“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的崇高形象。

 揭示了红军战士为什么能这样不怕艰苦、 英勇顽强的根本原因。

 把红军战士的形象表现得更为鲜明、 更为感人。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读《过》1 、 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提示:

 路难走, 没有吃, 没有住。

 生存危机之严重。

 如开头四句。2. 问:

 怎样克服的? 靠什么?提示:

 千锤百炼的红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 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 走过草地。如“钢铁汉” 、 “不怕” 、 “千锤百炼” 、“迎” 、 “扎” 、 “骨更硬” 、 “志越坚”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如果要造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纪念碑, 请你在碑上写一句话, 你会写什么?提示:“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钢铁汉)

 (骨更硬)过雪山草地 (千锤百炼)坚强 + 追求 =(志越坚)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过雪山草地全诗可分三层:第一层(前4行)

 :

 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第二层(5~1 0行)

 :

 歌颂红军战士。第三层(1 1~1 2行)

 :

 点出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原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写作特色1 . 感情色彩鲜明。作者热情地讴歌红军战士, 如“军民鱼水一家人”歌颂了红军战士和老百姓间的亲密关系; “战士双脚走天下” 赞扬了红军勇于吃苦的精神; 还有“红军都是钢铁汉” “官兵一致同甘苦”等句子, 都表现了作者对红军的热情歌颂之情。

 同时,作者对敌人也进行了无情的嘲笑, 如“敌人弃甲丢烟枪”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整合提升

 2. 语言精炼优美。如《四渡赤水出奇兵》后1 2句, 写了红军四渡赤水、过乌江、 兵逼昆明、 奇袭金沙等事, 语言高度概括。

 诗的语句均是三字一句或七字一句(只有一句是八字)

 ,句式整齐, 节奏明快, 便于演奏。

 还用了修辞手法。

 有比喻, 如“天如火来水似银” ; 有反复, 如“横断山,路难行” ; 有拟人, 如“雪山低头迎远客” 等等。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检测反馈• 活动目的:

 更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活动形式:

 朗诵比赛• 活动准备:

 先听录音, 再自由朗读, 选出一名主持人, 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其余同学作为裁判。

 作业:朗读课文, 学唱《长征组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篇二:长征组歌朗诵词

长征组歌》 两首教学案

  第一部分:

 学在课前(引导)

 一、 读准下列字词 皑皑 (ái’

 ái)

  黔(qián)

  泥毡(zhān)

  草毯 (tǎn)

  扎营盘(zhā)

 二、 请用正楷字抄写下列字词 2 遍 皑皑

 黔

 泥毡

 草毯

  扎营盘

 三、 解释词语 调虎离山:

 千锤百炼:

 四、 填空 课文选自《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唱组歌, 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30 周年而作, 由10 个乐章组成《四渡赤水出奇兵》 和《过雪山草地》 分别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另几个乐章分别是:(一)

 告别,(二)

 突破封锁线,(三)

 遵义会议放光辉,(五)

 飞越大渡河,(七)

 到吴起镇, (八)

 祝捷, (九)

 报喜, (十)

 大会师 五、 熟读课文, 试着背诵

 第二部分:

 讲在课堂——设计简案(思路)

 教材分析: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 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 重唱、 对唱、 齐唱、 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65 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30 周年而作, 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 采用领唱、 重唱、 齐唱、 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 融会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 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 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 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 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 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 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教学目标:

 ①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红军战士过雪山、 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②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 用词的准确生动

 ③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 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红军长征路线:

 瑞金→乌江→赤水→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岷山→陕北(1935.10)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65 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30 周年而作, 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

 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 采用领唱、 重唱、 齐唱、 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 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 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 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 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 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 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 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作者简介:

 萧华, 江西兴国人 1930 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 总政治部青年部长、 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 第二师政委 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 十一、 十二届中共委员 二、 字词学习 皑皑 (ái’

 ái)

  黔(qián)

  泥毡(zhān)

  草毯 (tǎn)

  扎营盘(zhā)

 调虎离山:

 千锤百炼:

 三、 集体朗读诗歌, 体会情感 四、 观看歌剧《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红军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五、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1、 集体朗诵《四渡赤水出奇兵》 思考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 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 1—6 行), 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 7—18 行), 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巧妙穿插, 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 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7——10 行), 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 追、 堵、 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1—18 行), 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 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 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 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 中心句与《长征组歌》 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四渡赤水出奇兵》 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 敌军重兵围困下, 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 演出了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 威逼贵阳、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 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意在突出一个“奇” 字, 赞扬毛泽东出奇制胜的军事艺术, 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

 2、 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⑴横断山, 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 路难行, 敌重兵, 压黔境 3、 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4、 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 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

 ⑵毛泽东运筹帷幄、 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

 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5、《四渡赤水出奇兵》 中描绘了长征途中哪几件重大历史事件?

 这首诗描写红军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 威逼贵阳、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等历史事件

 6、《四渡赤水出奇兵》 用词非常准确生动, 请你从敌人、 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 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压” 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 写敌人狼狈不堪、 望风而逃, 前后对比鲜明, 反衬我军的神勇;“出、 飞渡、 临、 逼、 赶、 袭” 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 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 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 “飞” 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7、 集体再次朗诵全文, 试着背诵全文 六、 总结全文(中心思想)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 敌军重兵围困下, 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 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 威逼贵阳、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 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七、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四渡赤水出奇兵》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背诵《四渡赤水出奇兵》

 二、 集体朗读诗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体会情感 三、《过雪山草地》 背景介绍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 梦笔山、 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 山顶终年白雪覆盖, 空气稀薄, 气候复杂多变; 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 上面泥潭、 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 极具隐蔽性, 一不小心, 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 后有追兵, 空中有敌机盘旋, 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 缺少衣食, 药品奇缺, 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 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 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顾问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 又入雪山荒原地; 饥腹奇寒旦可忍, 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 经得狂风暴雨侵; 饥寒交迫不挂齿, 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 会师陕甘挫追敌; 日寇深入民族危, 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 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 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 观看歌剧《过雪山草地》, 红军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五、 学习《过雪山草地》

 1、 集体朗诵《过雪山草地》 思考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歌词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 行), 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 行), 描写红军战天斗地、 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 并且由表及里, 揭示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同甘共苦、 充满理想 《过雪山草地》 描写红军(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 翻越雪山、 穿过草地的)

 的惊世壮举, 意在表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 2、 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时所遇到的自然环境怎么样? 所面临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这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横断山, 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用比喻、 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 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 路难行”, 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过雪山草地》: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 )“低头”、“迎” 把雪山拟人化, 写出红军不畏艰难、 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

 “毯”、“毡” 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 的钢铁意志 ④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 一个 “更”字, 一个“越” 字, 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 的精神 4、 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 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相同点:

 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 ②均由两部分组成, 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 ③句式都长短交错, 整齐中略有变化:

 都以七言为主, 整齐的句式、 和谐的韵脚, 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 宏大的气势, 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 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 渲染了一种紧张、 激烈或庄严、 残酷的气氛, 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

 不同点:《过雪山草地》 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 红军饥寒交迫、 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 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5、 集体再次朗诵全文, 试着背诵全文 6、《过雪山草地》, 说说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是官兵一致同甘苦, 官兵同行军, 同宿营, 同吃野菜, 上下同心, 凝聚成了强大的战斗里 二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红军的革命理想是什么?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反动封建势力,建立人民共和国, 实现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 为了这个崇高的理想, 红军战胜了难以计数的艰险, 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奋斗和牺牲;

 7、 集体再次朗诵《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六、 总结全文(中心思想)

 《过雪山草地》 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 翻越雪山、 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 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七、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过雪山草地》

  教学后记:

  第三部分:

 练在课后(反馈、 拓展)

 一、 选择题 1. 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压黔境(jīn)

  B. 雪皑皑(ái)

  C. 千锤百炼(chuí)

  D. 草毯泥毡(zhān)

  2. 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A. 下、 兵、 明、 程、 神

 B. 明、 程、 神

 C. 兵、 明、 程、 神

  D. 下、 明、 程、 神

 3. 没有运用比喻的两项是(

 )

  A. 横断山, 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B.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C.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D.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4. 《四渡赤水出奇兵》 的中心句是(

 )

  A. 军民鱼水一家人

  B. 战士双脚走天下

 C. 敌人弃甲丢烟枪

 &nb, sp;

 D.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5. 《过雪山草地》 的中心句是(

 )

  A.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B.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C.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D.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6. 对“草毯泥毡扎营盘” 的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句是比喻句, 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B. 这句是拟人句, 说明了营盘的丑陋

 C. 全句是说红军战士不畏艰苦, 在草地上露营住宿

 D. “草”“泥” 写出了草地的特点, “营盘” 表现了红军的战斗生活

 7. 选出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

 )

  A. 横断/山, 路/难行……

 B. 战士/双脚/走天下

 C. 兵临贵阳/逼昆明

 D. 革命/理想/高于天

 8. 对“乌江天险重飞渡” 的“重”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示多次、 几次

  B. 指红军领导对渡乌江工作的重视

 C. 指“注重”

  D. 第二次(渡乌江)

  二、 默写

 横断山, 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

 三、 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答题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1. 诗中表现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这些句子主要...

篇三:长征组歌朗诵词

征组歌》 两首 教学目的:

 1、 欣赏、 体会歌词精当的语言。

 2、 领会两首歌词蕴含的丰富感情。

 3、 鼓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继续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

 1、 《四渡赤水出奇兵》

 体会歌词用高度概括的画面和精当的动词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写法。

 2、 《过雪山草地》

 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 涉草地的艰难, 并学习其钢铁意志。

 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设想:

 这两首歌词短小精悍, 通俗易懂, 但给人以思想上的熏陶和激励, 教读时宜设计相关问题层层推进, 让学生在读、思中体会其深刻内涵。

 这两首歌词艺术特色相似, 在教读第一首的基础上, 可引导学生自行鉴赏分析第二首,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教学方法:

 朗读、 欣赏、 讨论、 演讲 教具准备:

 用电影《长征》 中的个别画面制作多媒体课件, 或以《长征组歌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中第四、 六乐章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长征精神” 的兴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预习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掌握预习提示中生字词(音、 形、 义)

 。

 3、 搜集红军四渡赤水、 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 由《长征》 电影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二、 指名学生上台介绍“红军四渡赤水” 和“过雪山草地” 的历史资料。

 三、 学习第一首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由学生朗读, 教师导读,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歌词蕴含的感情。

 2、 组织学生讨论, 进一步领会文章深意:

 (1)

 红军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又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

 (2)

 “天如水来, 水似银” 一句有什么作用?

 (3)

 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 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

 (4)

 你认为歌词中哪些词用得较精当? 试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5)

 本首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3、 读课文, 欣赏《长征组歌》 第四乐章, 结合歌词学习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领略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马艺术。

 4、 齐声朗诵课文。

 5、 小结:

 这首词描写在路途难行, 敌军重兵围困下, 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 演出了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 威逼贵阳,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

 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 学生自己鉴赏分析第二首诗:

 1、 思考题:

 (1)

 红军战士翻雪山, 过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加以渲染? 有什么作用?

 (2)

 为什么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并体会其含义。

 (3)

 试向你的同桌推荐你认为用得好的词, 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2、 读课文, 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 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3、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小结。

 五、 讨论题:

 人们说, 改革开放是一项新长征, 你对这话怎么理解?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 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学唱《长征组歌》

  板书设计:

 四渡赤水出奇兵 反面条件:

 自然环境严酷 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 军事处境艰难 战斗情况 威逼贵阳、 佯攻昆明 正面条件:

 人民支持拥戴 巧渡金沙江 根本条件:

 毛主席用兵如神 取得战略转移中的大胜利

 此 教案 是由 夏小竹 发表 联系 EMAIL:

 xukiky96123@. com

 老山界 教学目标:

 1、 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 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 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 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 掌握生字词。

 2、 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 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 一文(板书), 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 揭示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 掌握生字词。

 2、 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 检查预习 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 蜷缩(qu‚ n)

 呜咽(yˆ)

 点缀(zhuŒ)

 澎湃(p†ng p„i)

 咀嚼(ju†)

 篱笆(b)

 酣然入梦(hn)

 苛捐杂税(jun)

  四、 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 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 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 体现在哪几方面?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 面对困难, 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 是如何克服的, 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 讨论明确 ⑴ 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 “难” 体现在:

 ① 山路险峻, 悬崖峭壁 —— 走路难 ② 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 —— 睡觉难 ③ 饥饿 —— 吃饭难 ④ 伤病员多, 敌人追击 —— 处境难 ⑶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 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 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 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五、 小结。

 写作特色其一:

 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六、 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 熟读描写的段落。

  板书设计:

 老山界

 决定翻山 时 走路难 间 翻山经过 睡觉难 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 吃饭难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 处境难 翻山以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 感悟课文 1、 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 有两处景物描写, 找出来读一读。

 (1)

 第 13--19 节 (2)

 第 23 节 2、 作者说:

 “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 在哪里?

 “之” 字火把连到天上 仰望 山路难行 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 就在脚底下 俯视 3、 半夜里醒来, 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视觉 山峰 由远及近 比喻 山谷 4、 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 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

 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细切而极近的 不可捉摸的声响 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洪大而极远的 像波涛在澎湃 5、 生朗读、 感悟、 背诵。

 6、 品味划线词的作用。

 (1)

 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 照着习惯, 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 每有军阀部队通过, 就担心人丁被抓, 财产被抢, 因而不得不“躲起来” 的严酷现实。

 (2)

 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 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 就写了几条标语, 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

 很怕 显眼:

 明显而容易被看到, 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 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

 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 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第 2、 20 节是指因山路难走, 队伍被堵住了。

 第 29 节是因又饿又累, 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4)

 我们完成了任务, 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 饥饿、 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 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5)

 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 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

  二、 总结课文。

 本文真实、 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 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 积累、 联想。

 1、 背诵第 22 节。

 2、 阅读《草地晚餐》, 比较回答:

 (1)

 顺序一样(时间)

 (2)

 重点不同(重记事、 重写人)

篇四:长征组歌朗诵词

领背景:(旗手出,舞蹈动作几人,全体右单膝背跪低头)

 1934年至 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旗手舞台中间,全体单膝背跪直腰抬头,左手扶左膝)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旗手指挥,第一排起立)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第二排起立,舞蹈合)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第三排起立)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第四排起立)

 终于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

 (口令:向右转,全体面向观众)

 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领诵出,旗手入背景)

 它成为了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女领 1:五次围剿敌猖狂, 女领 2:红军急切上征程, 战略转移(右手侧举右腿跨步)

 去远方 女领 1:男女老少 (右手平请,持续)

 来相送,热泪沾衣 (左手平请)叙情长

 齐: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左右分两半手侧举)

 女领 2:红军不怕远征难 , (旗手背景出 1)万水千山只等闲。

 女领 1:路迢迢,秋风凉, 女领 2:敌重重,军情忙 1 齐: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2 齐: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12 齐轮:不怕流血不怕苦, 齐:前仆后继杀虎狼。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左右分两半手侧举)

  女领 2:红军不怕远征难 , (旗手背景出 1)万水千山只等闲。

 女领 1:(左手侧上转前)

 雪皑皑,野茫茫, 女领 2:(右手侧上转前)

 高原寒,炊断粮。

 A 齐:红军都是钢铁汉,(左一半右臂握拳前举)

 b 齐:钢铁汉,(右一半右臂握拳前举)

 A 齐:千锤百炼不怕难。(左一半右臂握拳前举)

 b 齐:不怕难。(右一半右臂握拳前举)

 A 齐:(左一半左臂侧举转前)

 雪山低头迎远客,

 b 齐:(右一排右臂握拳前举右腿跨步)

 草毯泥毡扎营盘。

 A 齐:风雨侵衣骨更硬, (左一半右臂握拳前举)

 b 齐:骨更硬 (右一半右臂握拳前举)

 A 齐:野菜充饥志越坚。(左一半右臂握拳侧举)

 b 齐:志越坚。(右一半右臂握拳侧举)

 齐: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右手敬礼 -持续)

 女领 2:红军不怕远征难 , 女领 1:万水千山只等闲。

 齐: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旗手出)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右手侧举)

 女领 2:诵读经典

  齐:诵读经典 女领 2:传承美德

  齐:传承美德 女领 2:学高为师 吧

 齐:学高为师 女领 2:身正为范

  齐:身正为范

篇五:长征组歌朗诵词

律·长征

 团风小学 黄小玲 【 教学 目标 】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会写“岷”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课前谈话】

 】

 1、出示毛泽东的图片,问: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物吗?关于他,你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简单的交流。过渡:他就是伟大诗人毛泽东;他就是红军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我们将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教学 过程】

 】

 一、导入,引出 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的一首诗。板书(七律 · 长征)。知道长征吗? 学生介绍资料。

 师: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经过 11 个省,翻越 18 座大山,跨越 24 条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师:再读课题。

 师: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出示课件。这首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也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来,带着你们的心,还有你们的情,一起齐读诗题。

 (生齐读课题)

 二 、 认读、 理解词语 ,初读诗文

 师: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同学们看看词语会认了吗? 1、出示词语:腾细浪 走泥丸 云崖暖 铁索寒 尽开颜 2、出示词语,认读后并理解词语:逶迤 磅礴 看课件区分“逶迤”和“磅礴”。

 师:这个画面应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为什么? 师:这是什么样的山?(磅礴)

  3、认读并理解“岷山”。

 出示课件:岷山。点读词语,岷山你们见过吗? ⑴出示岷山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书写“岷”字。

 4、来我们把这几个词语放到这八行诗里来读一读。

 三、 反复 品读,感悟诗情

 ( 一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师:红军长征要爬雪山、过草地,难吗?是呀,路途远,条件艰苦,这远征真的很难。你们觉得难,可在红军眼里长征是什么? 诗中就有。

 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远征难 只等闲)指导朗读。

 2、理解:只等闲 师:仅仅只是普普通通的事是指什么?(长征)真的是很平凡、很普通吗?拿起笔画出你觉得不平凡、不普通的地方。

 学生交流。

 (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课件显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首先来看看五岭山。谁来读。学生介绍五岭山。

 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

 师:这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是什么?理解“腾细浪”。

 2、指导朗读:乌蒙磅礴走泥丸。

 女生读五岭山,男生读乌蒙山。

 3、习题训练。从这个比喻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板书:乐观、无畏)

 5、齐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再齐读。

 师:这千山在红军眼里是这样,那万水呢? (三)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师:知道金沙江吗?知道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吗?(学生或老师讲故事)

 1935 年 5 月,红军来到金沙江南岸,准备过金沙江,国民党知道后在金沙江南岸驻扎部队,想把红军消灭掉。就在这时侯,红军将计就计,他们运用调虎离山之计,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从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此时此刻,你们心里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描述内心感受。

 此时此刻,把你们你们所有的语言,所有的心情都化为一个字,那个字就是“暖”。

 指导学生读出“暖”味。(5-6 名学生读)

  2、师:战争是残酷的,哪能所有的战争都是幸运的?看看这里。(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

 1935 年 5 月,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而唯一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 13 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 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飞过了泸定桥,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红军打开了一条通道。

 你能把这种“寒”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师:这一暖一寒,这两场战斗一样吗?来,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先点读,再女生读金沙江,男生读夺泸定桥的诗句。

 再读。课件出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红军仅仅只是把千山万水当做等闲之事,还有吗?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四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谁能说说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自己想到的。

 师:哪里最能表达红军此时的心情? 体会(尽开颜,更喜)。相机理解“三军”。

 师:更喜什么? 来,读出这份欣喜,读出这份高兴吧!

 (指导朗读)

 生齐读——(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 、齐诵,升华诗情

 师:这就是一条生命的路,这就是一条智慧的路,这就是一条希望之路,这就是长征,这就是七律 · 长征。齐读全诗。

 老师配乐范读。

 师:把你们的感受融进去,我请个同学再读读。点读。(2 名)

 师:来,全体起立,让我们满怀豪情一起朗诵《七律 长征》。

 【 板书设计】

 】

 七律

 ·

 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无畏

  乐观

篇六:长征组歌朗诵词

9 6 5年8 月 1日,苟 庆 祝 建 军 节,《 长 征 租 歇 》 在 此 京 正 式 演 止。4 2年 后 的 今 天,我 们 食 斯 奏 响 这肴 脸 炙 人 。

 的 音 乐 仅 典,滩 犯 奋 有华 将 军,并 向催 往 开 来 的 中 已 军 人 致 忍 旁 龙 的 墩 谁。开 国 上 将 肖 华 和他 的( ( 长 征 组 歌 ) )肖 华( 19 16 一19 85 年 ),1 9 5 5 年被授 予 上 将 军 衔,荣 获 一级 八 一 勋 章、一级 独 立 自由勋 章、一 级 解 放 勋章,是 中国 人 民 解放 军 高 级 将 领,也 是 中 国人民 解放 军最 年轻 的 开 国 上 将。他 不 仅以文 韬武略 勇冠 全 军.还 因 他 那光 辉诗篇 — 《长 征 组 歌》 闻 名 遐迩。( 长 征组 歌 》 是 一 首 脍炙 人 口 的 音乐 史 诗,是 迄 今 为 止 中 国 文艺 舞台 上演 出最 多、银 幕 上 复 制 最 多 的作 品,创造 了 中 国 音 乐 史和 中 国 演 出 史 上 的奇迹,更 被 评 选 为 2 0 世 纪 华 人 音 乐 经典。以 至 于周恩 来 总理 曾评价 肖 华说:“只 有 经 过 了 长征的 人 才会 写 出 《 长 征组 歌 ;) 只 有 激情 的 人 才 会 写 出 《 长征组歌 》。你 为 党 和 人 民 做 了 件好 事,为子 孙 后 代做 了 件好 事, 我感谢你 。

 ”笔者作 为 肖华将 军 的 晚辈 同 乡,久 仰 将 军 的 丰功伟绩,通 过 查 阅大 t史 料.特成 此文,以 讲述将 军 与 《 长征组 歌》 中 鲜 为 人 知的 故事。“只 有 经 过 了 长征 的 人才 会 写 出 《 长 征 组 歌 ) ’ ’肖 华1 9 1 6 年 出 生 在江 西 省 兴 国县 激江镇 一 个泥 瓦 匠 家 庭。1 9 2 8年,1 2 岁 的肖 华 便参 加 了 兴 国 攀动。19 2 9年4月,毛 泽东在 兴 国举办 土 地 革 命干 部 训 练班,肖华 作 为 青年 团 的 干 部参 加 了 学 习,年底 担 任 了 共 青 团 兴 国县委 书 记。他 通 过 区区 建 团 委,乡乡建支 部,团 员 很 快 从 最 初 的 几 十个 人 发展 到 一 千 多 人。肖 华的 精 明强干,让 毛泽 东十 分 欣赏。19 3 0 年 3 月,肖华 接到 命 令到总 前 委报到,成 了 红 军 中有文 / 颜 梅 生名的“红 小 鬼” 。, 9 3 0 年 6月,肖 华担 任 红 四 军军委 青 年 委 员,跟政委罗 荣桓 做政 治 工作,仅 一 个多 月 的时 间 就在 红 四 军普遮 建 立 了 青年 组织。19 3 2 年 ,月,肖华担任 团 政委,不 到 三 个 月.又 被 任命为 红 一 军 团 政治部青年部 长,1 933 年初任 红 军 总政治部 青年部 长。, 9 33 年 夏,肖 华 向中央提 出 了 在青 年中扩 大 红 军,创 建“少 共国际师”的 建议。不 久,在中央苏 区 掀起 一 股 扩红 高潮,很快 建 立 了一 支 由 共 青 团 组成 的“少 共国 际 师” 。不 满 1 8 岁 的 肖华被 任 命 为 师 政委,率领 这 支平均年 龄1 8 岁的 年轻 部 队.投 入 了 反“围 剿“ ,初战便在 闽北 歼 灭 敌 周志 群部3 加 余人。1 9 3 3 年1 2 月.肖 华和 师长 吴 高群在 团 村战 斗中率部 队 突 入 敌阵,一 举打垮敌 人 三 个 主 力师。长 征 途 中, “少 共国 际 师’是 开 路先 锋,一 路 斩 关 夺 隘。如北 渡乌江 一 战中,乌 江江 面不 宽,但 水急浪 高.两 岸峭 崖 陡壁。肖 华 既是 指挥 员,又 是 战斗员。为 突破 敌 人 封锁 的 渡 口,夜 里组 织十 几 个 红 军 战 士 用 竹筏偷 渡过去,藏在 崖 底 下。第 二天 凌 晨, 让红军 突击 队分乘 三 只 竹筏 向北岸 冲 去,眼 看 快 要靠 近 北岸,又 偷袭改 为强 攻,目 死 打 开了 天 堑。遵 义 会议 后,全 军 整编, “少 共国 际 师”和红一 军 团主 力 合并,肖华 调任 红 一 军 团 政治部 组 织部长 二 师政委。在 过大 凉 山 时,肖 华 跟 随先遗队向彝 民 深 入、耐心、细 致地 宜 传党的 民 族政 策,协助刘 伯 承 完成 同 彝 族首 领小叶 丹 的结 盟,使 红军 得 以 顺 利 通 过该地 区。时 代 人物 / 1 1

 《 长 征 组 歌 》 歌 词.告 别仃 旅 奴.了务 响。子 弟 兵.别 故 乡。1明 路 钱 海 天 拜.五 次“田 扮“故 拐 狂.化 , 公 切 k 任 注.战4 矜 移 去 运 方.男 舌 启少 泉 相 送.热 泪 沽 本叙 情 长价 像 摊 任 仃 , 伪 呼.水 人 何 时 住 故 乡 ?落 云 睡 天 难 砖文.仃 O 永 运 及 充 昙。革 命 ~ 定 盛 胜 利.政 人 并 将 桩 侄 娜。2. 突 破封锁 线路 退 健. 秋风 凉。吸 t 位.军惰 任。仃 军 在 坡 子 那 河.跨 过 五 岭抢 湘 f l。三 + 丢 在 飞 转,.文 玻. 性 衬 核 皓。不 怕 ` 充 么 不 怕 芳.诵 f 卜 后 健 旅 虎 雄。合 下 扭 含 毛 止 启.连 t 泣 申 盼 太 阳。红 军 改编 为 八 路 军 后,肖 华 任 八路 军 一一 五 师 政 治部副 主 任、别 3 旅政委, 参加 了 著名的平 型关 战役 ,指挥 了广 阳 伏 击战,肖华 率部 大战 午 城。1 9 3 8 年 8月,肖 华 出 任东进抗 日挺进 纵 队 司 令 员 兼政委,率部挺进“冀奋边. 。肖 华 亲 赴 惠民 县 与 山 东省 主 席沈鸿 烈 谈 判。沈鸿 烈 对年 仅 22 岁的“娃娃 司 令,肖华十分傲慢, 甚 至 在离 城1 5 公里 处派兵 列阵向肖华 示 威。肖华进城 后,沈 鸿烈 又 故 意 避 而 不见。沈鸿烈 没 有 料 到 肖华并 没 有放在 心 上,一进城就 立 即 散 发 《 给惠 民 各 界 的 慰 问信》.到 学校讲 演,去 医 院 慰 问伤 兵,被各 界 传 为 美谈 后,沈鸿烈 也 无 法掩饰对肖 华 的敬佩.慌忙安排 见 面 会谈。河北 省 主 席 鹿 钟 麟 则收 买 民团 孙 仲 文.让 他进攻 八 路 军。肖华 主 动 出 击,盐 山一 战,便 斩 断鹿 钟麟伸 向边 区 的 魔 爪,并 使边 区 的其 他 民 团 闻 风 丧 胆。仅 一年 时间.肖 华 的部 队 发 展 到2万 多人,建 立 了 纵 横 1 5 个 县 的 巩 固 根据地。1 9 3 9 年 1 1月,肖华 出 任 奋 西 军区 司 令 员 兼 政委、奋 西 行政 公 署 主 任,开 辟 每 西 抗 日 根据 地。1 9 4 0 年7月,中央决定 成 立 华 北 讨 逆 军.肖华 任政委, 和 司 令 员 宋任 穷 发 动了 两 次讨伐 汉奸 石 友 三 战 役.歼 敌2万 多 人,把 冀t 豫 和t 西 抗 日 根据地 连 成 了一 片。, 9 4 1 年1 2 月,肖华 任 一一 五 师政 治部 主 任兼 山 东 军 区 政 治 部 主 任、中 共 中央 山 东 分 局 委 员,协 助罗 荣桓指 挥 粉碎 了 日 寇 的频繁“扫 荡” ,积 极开 展 了 对 敌斗争、整 风 运 动、精 兵 简政、 “铁 的模 范 党 军活 动” 。抗 日 战 争 胜 利 后,肖 华率4个 师经 海 路抢占 辽 东 半岛,就任 辽 东 军 区司 令 员 兼政 委,成 为 居 早 入 关、进 占 东北 的 部队 之 一。1 9 4 6 年4 月,国民 党东 北“剿 总“司 令杜幸 明 指 挥5个 师对 肖华 驻 守的 本 溪 发 动 了 三 次 强 攻。肖华在 鞍( 山 )海 ( 城 ) 歼 灭 敌18 4师 主力,迫 使 师 长 潘 朔 率部2 70 0 余 人 起义。毛 泽 东 盛 赞 肖 华:“鞍 山 战斗打得好!.1 9 4 6年10 月,杜幸 明又 集 中 1 0万人,再 次进攻 辽 东。肖 华 在 新 开 岭 伏击 了 杜 幸 明号 称“千 里 驹”的 整 编 2 5师.使师 长 李 正 谊 以下5 8 0 0余 人 被俘.开 创 了 东 北民 主 联 军歼 灭国民 党一 个 整 师的先例。此后,肖华 历 任中共中央东 北局委员、辽 东省 委书 记、中 共 中 央 南 满 分局副书 记、南满 军 区 副 司 令 员 兼副 政委、东 北 野战 军 第 一 兵 团 政治委员、十三 兵团 政 治 委 员、第 四 野战 军 特 种 兵司 令 员,是 我 军 特种兵 最 早 的领 导 人之一。参 加 了 四 保临 江、围 困 长春、辽沈、平津 等 重大 战役。在 围 困 长 春 战役中, 他提 出 “攻 心为 上,攻 城为 下,心战为 上,兵 战 为 下” ,积 极 开 展 政 治 攻势,终 于 争 取 了国 民 党 六 十 军和新 七 军先后 起 义 和 投诚,和平解 放 了 长春。建 国 后,肖华 历 任中 国 人 民 解放军 空 军 政洽 委 员,总 政治部 副 主 任,总干 部部部长,总 政 治部 主 任.中央 监 察委 员 会 副书 记,解 放 军 监 察 委 员 会书记,中 共 中 央 军 事 委员 会 常 委、副 秘 书长。参 与 领 导 制 定 了 具 有 盆大 历 史惫义 的1 9 5 4年 颁 布的《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政 治 工 作条例o )十年 内乱后,肖 华恢复 工 作,任军事科学院第 二 政委,兰 州 军 区 第 一 政委、党委第 一 书 记,甘肃省委书 记。19 8 3年肖 华当选为 六 届 政协 全国 委 员会 副 主 席。肖 华 在中 国共产 党第 八 届、第十一 届、第+ 二 届 全国 代表 大 会 上,当 选为 中央委 员。他 是 第 一 届、第 五 届 全 国人 民 代 表大 会代 表。满 怀 对 革 命事 业 的忠诚.历经 革命 战 争的洗 礼.尤其 是 长 征 中的 耳 闻目 睹 和 切 身感受,诸 如 群 众 的支持与真挚、敌 人 的疯 狂 与残 忍、烈 士 的 勇 敢与 鲜 血、雪 山 草 地 的 艰 辛 与 无 奈、失败的 教 训 与 痛苦、毛 泽 东 思 想的 胜利 与光 辉 等等,为肖华 日 后写 好 《 长征组歌 》 打 下 了 坚 实的 基 础。“只 有激情的 人才 会 写出 《 长 征 组 歌 ), ,1 9 6 4 年 2 月,肖华 得 了 严 重的 肝炎,他 不 得 不 在 中央 的 严厉要 求、医 生的 苦告 下.放 下 工 作,由夫 人王 新 兰 陪同 到 杭 州 疗养。由 于 肖华搜 长 诗 词,是颇 负 盛 名的 将 军 诗 人。一 些文 艺界的 同 志 在 纪12z Ti m e s Fi g u e r

 左 起:生 茂、唐诃、肖 华、晨耕、遇 秋 (9 16 4 年 于 杭 州 资料 图 片 )《 长 征 组 歌 》 歌 词. 3遵 义 会 议放光 辉肠 岭 秀.厄 幻 升。百 东啼.报 晰 券。通 必 金 仪 放 克 终.全 党全 可 决 欢 呼.乌 列 路 钱J ` 肚 砰 盖。毋 师 刀 悦 咭 大 捷.1堆 踢 致 右 仃 军。共 明饭 袖 来拿 很.革命 磅 礴 询 谕 进。4.四 渡赤水 出 奇 兵柑 断 山.路 难 行。天 向 大.水 似 银。容 人 送 水 泉 娜 洛.军 民 生 水 一 农 人。袱 断 山.路 难 行。低 公 兵.压 肠 晚。战 士 双 脚 在 天 下..渡 赤 水 出 哥 兵。污 `万 天 险 t飞 渡.兵.比 贵 阳 通 昆 明。欲 人 弃 甲 丢 烟 枪.威 军乘 胜 赶 路 蜂 畏。调 虎 离 山 袭 金 沙.毛 主 席 用 兵 真翻 神。念 红 军 长征30周 年 活动 前夕,约 他 写些 有 关 长 征 的 作 品。这成 了 肖华创 作《 长 征组 歌 》的 直 接 动 因。其实,肖 华 早 就有心 讴 歌长 征,因为那场绝 无 仅 有的 远征 确 实值 得大书特 书。为 此, 早 在, 958 年 夏.肖华 得到一 本 描绘长征 的 画册 时.他 就 曾 说过除 了画 册,应 该 用 更 多的 艺 术 形 式表现 长征。并 一 再 表 示如果 有时 间,一 定要 亲 自 写 一 写 长征。可 由 于 工 作 繁忙.一 直 未 能 如愿。而 今治 病 疗 养, 倒被 他看 成 了 创 作的机 会。肖华 首先 集 中阅读 了一 批 唐诗、宋 词,在 对 中 国 古典诗 词 的凝 炼、含蓄、优美、韵 律等有 了 更 加 深入 的理解后,经 过 再 三思 考,确定在借 鉴 古诗 词的基础 上,用 组 诗 的 形 式表 现作 品 的内 容,采取“三 七 句、四 八 开”的格 式,即 每 段诗 词 用 四 个 三 字 句,八 个 七 字句、共12 行 6 8 个 字 组 成,一 诗 一 韵。这 样 既 有统 一 的格律,便 于 记忆、朗诵、谱曲、歌 唱,又不 受平 仄、对 仗的 限制。肖 华 虽 亲 历 长征,但他 当年 只 有1 7 岁,要 把 双 惊中外、艰 苦 卓 绝 的 长征准确 地 概 括 到 一 部 诗 歌中,困 难 可 想而 知。为 整 体 把握 作 品 的内容,肖 华认真学 习 了 毛 泽 东 有 关 长 征 的 一些 诗 词及有 关 著作,如 《 论 反 对 日 本帝 国 主 义的策 略 》、《中 国 革 命 战争的 战 略问题 》、《 关 于 若 干 历 史问 题的 决 议 》 等,以此 作 为 创 作 的指 导思 想。他 还 阅读了 刘伯 承 元 帅 的 《 回 顾长征 》 和其 他 一些 老 同 志 的 回 忆 录,以 丰富自 己 的 视野 并获 取 营养。在 此基础 上,肖 华 回 想起 长 征 的峥嵘岁 月,回 想 起 那 些 倒 下 去 的战友,回 想起 军民 的 鱼水 之 情 等 等,仿佛 又回 到 从 前,下 笔 如 注 … … 由 于 受“左.倾 机会 主 义 路线 领导,第 五 次 反“围剿”失败,中央 红 军 不 得 不 离 开 中央苏区 进行 长征。成 千 上万 的苏 区人 民 流泪 从 四 面 八 方 赶 来送别,送茶送水、送草鞋、布鞋、斗笠、雨 伞 等等,随. 群众“你们 千 万 要 回 来 啊!”的 声声高喊,与红军“我 们 一 定会 回 来 !’坚 定的 回 答,组 成 了 一 幅依依惜 别 甚 至 是 生 离 死 别的 画 卷! 至 此.第 一 段歌 词 (告别》 便 跃然 纸 上:红 旗报,军号 响。子 弟 兵,别 故乡。红 军主 力 上 征 途,战 略转 移去 远方。男 女老 少来 相送,热 泪 沾 衣 叙情长。乌 云 遮 天 难 持久,红 日 永 远 放光芒。革 命 一 定 要 胜 利,敌 人 终将被 埋葬。肖 华 伴 . 痛苦的 回 忆、感动的 泪水、深 情的笔 里、激情的创作,按 照 长征 的进 程,选取 了 1 2 个典 型 事件,构思 了 组 诗的 整 体布 局.即: 《告 别 》 、《突破封锁线》、《 进遵 义 》、《 入 云 南 》、《 飞越 大渡 河 》、《 过雪 山 草地 》、《 到 吴起镇 )、( 祝 捷)、( 报容)、( 大 会师)、(会师献 礼 )、( 拼 师抗 日 )。从1 9 6 4 年 9 月 起,肖...

【长征组歌朗诵词6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