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深化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3篇

时间:2022-10-07 16:3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深化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3篇深化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一体化建设研究樊静1曹文雪2李静3张兆志1郭靖1(1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2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化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3篇,供大家参考。

深化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3篇

篇一:深化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一体化建设研究樊 静1曹文雪2李 静3张兆志1郭 靖1( 1 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 2 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执法局 河北 衡水 053000 ;3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

 基于 “大思想政治教育” 理念下的思政一体化, 必须遵从纵向深化学科教育、 横向合作学习和逐渐认知的逻辑。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一体化建设中,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在地方教育中展现主导和协助功能, 建立以大中小学、 家庭、 社会德育区域的合作制度, 共同商讨, 协同推进 “一体化” 建设, 保证思政育人的质量和效益。关键词:

 一体化; 大中小学; 思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增强思政课整体育人功能的关键。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其核心在于“课程”,关键在于“一体化”。要实现“一体化”,就要有顶层设计,形成整体,形成体系,突出德育导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主要是指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教材(大纲)、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育功能、评价体系等进行整合,使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发展,形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框架,内容层次与教育有效协调的有机联系,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递进螺旋式课程体系,在德育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所谓“一体化”,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措施,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不协调的、相对独立的事项,在同一制度下,变成相互包容、有机融合、相互合作的整体,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既定目标。思想政治一体化,是指根据德育的基本任务,坚持教育教学规则和学生发展规律,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在不同教育阶段对思想政治课进行总体设计和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指导纲要)和参考资料,针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办法实施全面计划,在教育体系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构建和合理设置,从而实现有效衔接、分层次实施,循序渐进、全面推进,体现教育各个阶段课程教学的层次性、顺序性、连贯性和衔接性,形成更加完善、系统的新课程教学体系。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思政育人面临的新挑战,是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创新基础。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完善教材体系建设,构建符合各阶段要求的学习模式,是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1.1 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大中小学虽然对学生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但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例如,爱国、诚信等核心价值观要求。因此,思想政治课程建设需要打通大中小学之间的脉络,构建更具凝聚力、更有序的教育体系 [1] 。1.2 课程体系的内在完善。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程体系的改革,它是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决定性因素。推进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主要是促进大中小学现有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和有效衔接,而课程思政是衔接三者的一座桥梁。要从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根本任务出发,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大中小学课程的有机衔接。因此,推动思想政治一体化课程建设,有助于构建新时期更加完整的思政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效果。1.3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整合。要在坚持德育总任务的前提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成长成才规律,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明确每个阶段学生的发展目标,做好各阶段内容的衔接,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整体性、层次性的显著特点和独特优势。2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在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关键所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表现,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 [2] 。2.1 纵向深化的逻辑。如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从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精神素养入手。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体系建设,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 、课堂教学“主渠道”,形成阶段性、年级性的递进学制和课程结构。在课程目标设置上,突出德育目标的同一性和同质性,从小学到大学逐渐有计划地制定课程方向,注意课程自我标准的适应性和学习周期的连续性,同时具体展示不同时期和不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核心价值观。其次是要以课程目标为方向标,充实教学内容,解决教学内容单一、重复、不完整等情况,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作为基础,增强课教 育 园 地 现 代 农 村 科 技 2022 年第 3 期85 · ·

 教 育 园 地 现 代 农 村 科 技 2022 年第 3 期程内容的思想理论体系和文化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出积极、有趣、完整、更贴近学生认识的教材体系方式。2.2 进一步认知高级逻辑。开展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期间不但有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有认知发展的周期性特点。这就要求要充分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认知发展特点,推进思想政治课整合。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价值取向、目标设置、内容组织、课程实施、方法运用、教学评价等方面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质量和实效性提供依据。3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现了我国教育方向、培养目标和育人智慧的相统一,是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形成联动、全面、系统的一体化工作格局,确保教育实践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落实德育根本任务、实现心灵教育的关键举措,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要通过一体化建设,逐步、螺旋式地实现课程教育的目标,从而有效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 。3.1 构建区域德育长效工作机制。在思想政治课整合建设中,要坚持以德育任务为导向,构建以城市为主体范围和基本单元的具有空间特色的教育系统治理联动机制。首先是强化相关地区的大中小学的合作协助,围绕学校教育体制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整合,达到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的目的。尤其是在高校提供智力团队、学科研究、条件保证的基础上,指引和支撑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其次是组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交流,理清地方教育整治和教育融合中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关系,从而为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提供机制保障。最后是推动本地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通道建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教研、知识和理论创新提供平台,搭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教育经验、实践智慧和隐性知识的归纳和提升平台,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3.2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课的一体化建设,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有效衔接,又要形成各学科、各课程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局面,改变重知识教学、轻素质培养的倾向,改变重学科思维、轻全面发展的二元对立思维,形成全面的人才培养观。纵观历次教育改革,课程始终是支撑教育改革的基础,教学必将成为改革的核心。思想政治课的整合,客观上要求在大中小学各类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建设,形成“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育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素应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目标安排、内容处理、组织实施、管理评价等环节,与学科知识、技能、思维情感深度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3.3 挖掘具有铸魂育人功能的教育文化资源。由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课程机械、内容不够、过于表面、深度不足等。开发和利用先进的教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功能,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重要措施。因此,大中小学在资源方面要合作共享,尤其是物质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师资资源、教研资源的共享。4 结束语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是推翻现有课程,破坏现有课堂教学秩序,而是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发挥现有课程的作用,同时更加深入的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因素,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和内涵,使思政课程以立体化、多层次的方式呈现不同时期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形成螺旋式的课程体系,从而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价值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基金项目:

 2021 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2021114参考文献[1] 石书臣 . 以问题导向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J] . 思想理论教育 2020 (5) :24 ~29.[2] 冯刚, 徐文倩 . 把握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在规律 [J] . 中国高等教育, 2020(2) :

 17 ~ 19.[3] 党家政 .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J]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20 , (1) :

 84~ 87 , 91.86 · ·

篇二:深化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xx 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我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加强对我市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大中小学教育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主要工作

 1.成立 xx 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是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决策协调议事机构,在市教育局党组领导下,负责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研判等。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市教育局相关部门,指导推动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各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审议和研究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组织专家指导组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理论与实践工作。

 2.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

 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3.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遵循国家调整后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在大学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在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

 4.切实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大学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5.丰富完善思政课教材建设体系。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使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的部编新教材。各县(市)区和学校使用的思政课校本教材,必须由市教育局组织审定。

 6.切实加强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各高校可选择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可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办法,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师生比配备,各县(市)区要统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缺口及专业化问题。

 7.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开展 xx 市高校思政课教师说课大赛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评选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开展中小学优秀思政课评选活动,加强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切实促进我市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推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目标。

 8.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学校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全面提升教研水平。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

 9.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专项研究,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打造一批思政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10.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建设。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学科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建设一批思政教学研究典型学校。

 11.推动建立学校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加强和改进学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推动学校领导干部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学校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

 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学校党组织每学期至少召开 1 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教师或学生讲授 4 个课时思政课,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教师或学生讲授 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等要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强化各类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市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国各地就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了积极有益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xx 作为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先行地,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状况值得学界关注。为此,本课题组对 xx 市各大中小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开展了广泛调研,以期通过对现状的把握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探索对策。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 xx 市各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发放问卷 xxx 份,回收有效问卷 xxx 份,有效率为 xx%。本次调查中,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 xxx 人,其中,小学教师 xxx人,初中教师 xxx 人,高中教师 xxx 人;城市学校教师 xxx 人,乡镇学校教师 xx 人,农村学校教师 xx 人。高校思政课教师 xxx 人,其中,师范类院校 xx 人,非师范类院校 xxx 人。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高校思政课教师版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版。正式施测问卷中,高校思政课教师问卷共 xx 个题目,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问卷共 xx 个题目,两套问卷中共 xx 个内容相同的题目。参考现有的文献资料,并结合高校思政课专家的访谈和评定意见,将两个问卷的题目分为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机制保障五个维度,保证了该问卷的内容效度。研究结果采用 xx 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xx 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总体良好,课程目标一体化评价积极,教材一体化建设和内容一体化衔接较为到位,一体化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各学校对于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较高,教师一体化教学意识明确、素养较高,一体化机制建设也得到重视。与此同时,一体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教师对所在学段课程目标的认知有待加强 xxxx 年 x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是: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本次调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正确作答比例为 xx%,初中思政课教师为 xx%,高中思政课教师为 xx%,高校思政课教师为 xx%。该问题的正确率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各学段课程目标衔接较好,局部问题仍然存在

 课程目标是课程发展的方向标,课程目标一体化是指导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编制过程的关键准则。调查发现,过半数(xx%)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已经实现了各学段的有序衔接,但仍有 xx%的教师认为课程目标一体化方面存在问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课程目标已实现有序衔接,中学思政课教师比较倾向于认为不存在问题或课程目标统一性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师则更多关注课程目标层次性不足的问题。

 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目标衔接意识较强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好思政课,要注重不同学段间相同、相似主题教学目标的衔接。调查发现,多数思政课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目标衔接意识,能够经常(xx%)或偶尔(xx%)考虑到其他学段相同(相似)主题内容的教学目标。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要根据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要求,科学构建、合理优化各学段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形成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纵向衔接的教学内容序列。

 教材文本一体化建设 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统筹规划仍需加强。就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显示,xx%的教师选择“情况良好,既有统筹规划也有实施推进”,xx%的教师选择“有一定衔接,但统筹规划仍存在不足”。这说明教材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小学思政课教师比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目前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这大概是因为小学思政课教师处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最前端,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只需要发挥好本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启蒙作用,做好各年级内容的有效衔接即可。此外,入职年限为 xx 年以上的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情况良好或有一定衔接但统筹规划不足;处于市区学校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目前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

 思政课教师对其他学段教材的熟悉程度亟待提升。虽然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总体较好,但思政课教师对于其他学段教材的熟悉程度仍然有待提升。调查发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熟悉自己所在学段及相邻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为 xx%,熟悉各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仅为x%。而高校思政课教师中,仅熟悉自己所教课程或所教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高达 xx%。在另一项调查中,有近三成(xx%)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是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了解大学生在中学学段的学情,就会简单重复讲授相关内容,无法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深度和高阶思维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每次改革创新都是通过落实到内容上来实现的,因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是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调查显示,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有 xx%和 xx%的思政课教师会经常或偶尔主动了解相邻学段的内容,并进行内容的衔接整合,这说明教师的课程内容一体化衔接意识较强。但在思政课课程内容的实际衔接方面,有 xx%的教师认为存在“内容断层脱节、内容倒置、简单重复”的问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中学和高校思政课教师中认为存在课程内容衔接问题的比例显著高于小学思政课教师。因此,如何实现课程内容有效衔接,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明确的意识,更需要科学设计教材内...

篇三:深化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38 卷 第 2 期2022 年 4 月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Vol. 38 No. 2Apr. 2022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20JDSZKZ04)作者简介:徐秦法(197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冰凤(1991—),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以“三个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徐秦法1 , 黄冰凤 2(1. 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 玉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摘 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旨在打破以往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各管一段”的局面,汇聚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合力,为有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保障。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可通过教学协同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通过科研协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实践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沟通,以期加强他们之间的一体化意识,为循序渐进地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学协同;科研协同;实践协同DOI:10.15938/j. cnki. iper.2022.02. 002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9749(2022)02 -0007 -07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寄予厚望,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毋庸置疑,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关键力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工程,理应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关键作用。大道至简,落实为要。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再好的理论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方可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2] 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关键作用,必须要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以“教学协同、科研协同、实践协同”增强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衔接意识。通过打通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相互之间的壁垒,进而理直气壮地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发展,最终推进学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一、以教学协同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需始终牢记: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育人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全力站稳立德树人的思政讲台,需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努力提升教学技能,解决好“内功”问题,真会、真用、真教思政课。将“六个要”真正贯彻落实在思政课教学之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争做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能手;努力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扣好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粒扣子。1. 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教书育人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且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尤其是教师节、青年节、儿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2022 年童节等特殊时间,阐明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3]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4] 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学生成长的方向,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石路。[5] 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特殊存在,要求更高,担负的责任也更大。他们始终坚守在学校立德树人的一线上,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把思想理论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和学校各种活动领域中,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负责。努力做好学生成长之路的“引路人”和“领导者”。抓好教书育人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求大中小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之入脑、入心、入行,为党、国家和人民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青少年。小学思政课是教书育人一体化的基础化阶段,教师怎么教与学生如何学显得尤为重要,是有效衔接中学大学教学协同的切入点,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接力的第一棒。在加强小学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小学思政课的奠基作用,为大中小学的教学协同筑牢根基,避免出现大中小学“各管一段”的分层现象。注意密切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运用情景教学法、故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协同育人的功能,使小学生提前适应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学思政课是思政课教书育人的知识化阶段,中学思政课教师可通过灌输性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知识体系,强化理论认同。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灌输性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抛开单一的理论灌输方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潜灌输、隐灌输、导灌输”[6] 中讲授思政课,激发中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大学本(专)科、硕士和博士思政课是思政课教书育人的思想化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之中,促成行为认同。2. 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必备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他们的教学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一样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其对加快实现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养要求,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下,思政课教师建设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是必然趋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首先,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教材是国家事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材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载体,重视教材建设一直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举措之一。当前,思政课教材由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为一体化人才培养格局的形成做好铺垫。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统编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加深对统编教材的研读,在日常教学中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答学生所关注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努力使思政课课程更加契合每个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其次,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和创新力。因为教学方法既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是推进思政课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在数字信息化时代,“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7] 。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利用新媒体技术,发展媒介素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对新媒体呈现的各正能量榜样进行学习,对网上的各种繁杂信息学会正确辨别,进而避免各类不良信息对自己造成的困扰,不断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此外,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内容为王和新媒体技术为辅的原则,充分运用视频、图像、音频等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时代感。为了做到网上网下一致,加强与学生在课堂外的交流互动,思政课教师还应熟悉使用腾讯视频、雨课堂、微博、微信、易班、B 站等新兴社交媒介,与学生积极交流互动,实现思政课网络育人的目标。再次是思政课教师对各学段思政课课程思想、教学理念的联结力与衔接力。一体化强调的是各事物之间的联系、结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来说,需要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始终坚持一体化意识,加深对思政课一体化的整体规划与分段安排的理解,做好教材体8

 第 2 期 徐秦法等:以“三个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系、教学体系、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结、转化,加快形成一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3. 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 师 教 学 技 能 的落脚点以教学协同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关键之处在于落实,在于如何通过教学协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而为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保驾护航。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合作教学、一体化备课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互相提升各自的教学技能。例如,在合作教学方面,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可通过讲座的方式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生传授教学经验及体会,对即将走上思政课讲台的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也可以与高校思政课教师交流沟通,提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情况,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供重要遵循;高校教师则可以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思政宣讲和学习辅导报告,如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会等,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 100 年的奋斗史,读懂党的发展历程,厘清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学习党的理论创新,坚定党的信仰,做党的绝对忠诚者。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寻找党的初心与使命,善于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理论精华,把党史作为消醒剂、营养剂,增强自身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开展新时代学生党史教育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在一体化备课方面,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备课机制一体化。通过一体化的备课,有利于各个学段教师互相交流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有效地解决思政课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没有新意的问题;通过一体化的备课,可以有效地破除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物理空间阻隔,使每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既能备好本学段的课程,还能有效衔接邻近阶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守好本学段的“渠”,还要分工合作,牢筑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屏障。二、以科研协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持续的科学研究,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研究问题,在学术研究中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发展。对思政课教师来讲,就是要把学生放心上,把论文写进学生的心灵,真正做到在学生的人生拔节孕穗期栽培好他们。因为检验思政课教师教学的水平不是看其拿了多少重要课题、发了多少重要文章,而是看把学生培养得怎样,学生是否认同他们的引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将大量精力用于学生分数的提升,缺乏科研意识;而大学思政课教师虽然科研意识相对较强,但更多地将研究视野局限于高校思政课范围内,这就致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科研协同上缺乏衔接,科研与教学出现断裂现象,影响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当前的迫切任务就是加大力度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科研协同,以科研协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进而加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相关研究,最终使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1. 正确认识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性教师的科研水平,是指在学科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水平,是教师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证明。教师的科研能力包括多方面,如课题的申报、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等,教师的科研能力决定着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于思政课教师而言,“科研是思政课教师的生命力之所在,他们的未来是和教育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思政课教师面对新世纪、新实际必须具有的新的教育理念。”[8] 从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他们的科研水平也应该有所提升,因为“教学就是一种学术类型,学术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研究”[9] ,两者兼备,才能够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重视科研是未来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股潮流,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意义重大,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深度和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动力,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尊和自信。[10] 但从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状况来看,自觉承担起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教师为数不多,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重教学轻科研与大学思政课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失衡。要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就应将科研能力作为衡量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具体来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对思政课教学中的重9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2022 年点、难点、热点、疑点进行研究,这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基本要求;二是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必修课程的内在体系进行研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避免进行探讨;三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教学原则、教学规律作出探索等。显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既涉及思政课理论问题,也涉及思政课实践问题,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与学生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只有加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才能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也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让科研成果走进思政课的课堂。2. 理性分析影响大中小学...

【深化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3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