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8篇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 某村法治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从依法治村到村级治理法治化 村级治理法治化是善治视域下我国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村级治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
法治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从依法治村到村级治理法治化村级治理法治化是善治视域下我国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村级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村级治理法治化是提升人民幸福生活的必然路径。其中,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是农村依法治理的有效载体。在 xx 市xx 区,作为法治乡村建设“xx 经验”主要发源地之一的 xx 村,创新以“十星级文明户”治理模式实践村级治理法治化。
一、基本概况
xx 镇 xx 村位于 xx 市 xx 区 xx 镇人民政府驻地中心,现有xx 户,xx 人,耕地面积 xx 亩。村党委班子由 x 人组成,下设三个党支部,现有党员 xx 人(预备党员 x 人);村“两委”成员由 5 人组成;村委会下设 x 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代表 xx 人。xx 年度村经济总收入 xx 亿元(其中村办企业销售收入 xx 亿元、纳税 xx 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 2 万元。xx 村先后获得 “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省级美在家庭活动示范村”; xx 市“先进基层党支部”“模范村民委员会”“明星村”“经济建设先进村”“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x xx 村村级治理法治化现状
(一)党建引领依法治村平台化。
xx 镇 xx 村是法治乡村建设“xx 经验”主要发源地,1992年 xx 村被选为“依法治村试点村”,当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系列本村农村工作制度规范,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地得到了提高,农村党员群众民主法治观念普遍得到了增强,村风民俗、民间风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近年来,xx 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战略部署,围绕 xx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统筹全力以赴做好新时代依法治村工作。
(二)创新村级治理探索模式化。
因地制宜、传承法治传统,立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断摸索村级治理模式,一方面 xx 村法治建设注重依法治村工作,服务保障村级经济发展,以治理为思路,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以法治为根骨,以德治为肌肤,以自治为血脉,凝聚群众智慧,尊重首创精神,培育全村乡村治理的自发原动力,推进乡村治理具体化、立体化、人本化,实现有效治理。三年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工作稳步开展,山东洞察律师事务所訾丙林律师聘为村法律顾问,积极参与村级法治建设,保障了全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村民幸福感安全感较高;另一方面在传统法治支撑中,依托经济优势,xx 村结合党建和自治、德治、法治,在 20 年来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的探索中,走出一条“依靠文明户评选活动聚人
心促和谐”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路子,全村村民和谐、村级治安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全村刑事案件发案极低;总体看近年来全村治安及刑事发案率,不存在村级区域范围为发生的刑事案件情况,依法治村成效显著。
(三)村级治理法治化模式初现。
xx 村注重新时期党建引领依法治村,积极强化村级党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实现乡村党组织的绝对领导,党领导依法治村。以依法治村为平台,一方面巩固村依法治村的法治成果,积极加强全村依法治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理理念,结合 xx 村村经济总体较好的情况,在村级管理上牢固树立“服务群众当先、激励约束并举”的村级管理理念,辅助提高乡村法治化程度,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目标,在“爱国爱民、遵纪守法、文明卫生、诚实信用、团结友善、赡养孝敬、道德公德、济贫救困、维稳爱村、婚姻生育”十个方面强化考核管理,创新管理渠道和载体,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依法治理吸附力,德治法治互相推动,形成依法治村经验不断升华。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村级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和水平,严格“五步议事法”程序,规范村民代表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挖掘新型乡村治理主体资源,调动能人大户、返乡人员等农村精英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形成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格局。同时,拓展村民自治,创新协商民主形式,将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垦制度等农村
重点领域改革和精准扶贫等议题嵌入村民自治的全过程,强化利益联结与合作意识,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丰富村民自治的内涵,通过全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全村文明户达到 98%以上,全村每年奖励金额达到 80 万元,形成本村共享共治的特色。
三、存在不足
伴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各地乡村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民众法治意识普遍提升、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依法治理不断走向有序,并在乡村治理发展的过程中摸索出了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关键作用、坚持发挥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等经验启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新时期对法治乡村建设“xx 经验”的不断深入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更加多样,加上 xx村全村整体的经济发展加速一并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增多,需要围绕服务村级局势,面向全镇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村级法治建设,统筹实现村级治理的现代化、科技化,例如增加“互联网+村级治理法治化”“大数据+村级治理法治化”。在这些领域的村级治理法治化探索需要进一步探索,实现村务公开的实时同步,探索实现“区块链+村级治理法治化”
四、对村级治理法治化的建议、新时代 xx 经验的深入实践的看法
村级治理法治化需要坚持依法治村、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来管理乡村事务,即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依照法律管理,村民的所有行为依照法律进行,使乡村的一切需要和可以由法律来调控的活动和工作都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村级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乡村社会的具体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旨在积极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贯穿村民的日常生活,使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贯穿乡村治理的始终。
村级治理法治化既有共性也有特例,村级治理法治化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形成“xx 模式”,实现新时代 xx 经验的提升,一是围绕 xx 经验开拓新时期的 xx 村庄治理的新特色,建议重点围绕党建引领法治、基础法治治理模板等环节形成统一模式;二是建议建立统一的乡村法治宣传资料,(符合新时期要求)实现以村及社区的重点法治宣传阵地统一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当前的“自媒体”以及“融媒体”等科技力量实现法治宣传的“快、精、准”;三是审时度势,以党建为引领,切实围绕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法治平台,构建法治框架,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篇二: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
活 四 川 乡 村 治 理 “一 池 春 水 ” ——三 台 县 、 盐 亭 县 “两 项 改 革 ”调 查 中 共 四 川 省 委 书 记 彭 清 华推 进 乡 镇 行 政 区 划 和 村 级 建 制 调 整 改 革 , 是 四 川 结 合 省 情 实 际贯 彻 落 实 党 的 十 九 届 四 中 全 会 精 神 、 加 强 和 改 进 乡 村 治 理 的 重大 基 础 性 改 革 。“两 项 改 革 ”主 要 目 的 ,是 将 乡 镇 和 建 制 村 数 量 调减 、 布 局 调 优 、 成 本 降 低 、 效 能 提 高 , 进 一 步 优 化 资 源 要 素 配置 , 重 塑 乡 村 经 济 和 治 理 版 图 , 加 强 农 村 基 层 政 权 和 基 层 组 织建 设 , 为 促 进 乡 村 全 面 振 兴 、 推 动 县 域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 巩 固党 的 执 政 地 位 夯 实 基 层 基 础 。
由 于 历 史 原 因 ,四 川 乡 镇 数 量 多 达 4610 个 ,居 全 国 首 位 ,相 当于 排 在 第 二 和 第 三 位 两 个 省 份 的 总 和 ;建 制 村 数 量 多 达 4.54 万个 , 也 大 大 高 于 人 口 、 面 积 和 经 济 总 量 相 近 的 省 份 。
这 种 传 统微 型 农 业 经 济 状 态 下 的 乡 镇 和 建 制 村 设 置 , 呈 现 出 数 量 多 、 规模 小 、 分 布 密 、 实 力 弱 的 突 出 特 征 , 稀 释 了 公 共 资 源 、 降 低 了服 务 效 能 、 削 弱 了 乡 村 治 理 , 成 为 长 期 制 约 四 川 经 济 社 会 发 展的 老 大 难 问 题 。
党 的 十 八 大 以 来 ,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就 优 化 行 政 区 划 、 加 强 基 层 治理 作 出 一 系 列 重 要 论 述 ,指 出 行 政 区 划 本 身 也 是 一 种 重 要 资 源 ,
用 得 好 就 是 推 动 区 域 协 同 发 展 的 更 大 优 势 , 用 不 好 也 可 能 成 为掣 肘 ; 强 调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是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的有 机 组 成 部 分 和 重 要 基 础 , 要 尽 可 能 把 资 源 、 服 务 、 管 理 放 到基 层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的 重 要 论 述 为 推 进 “两 项 改 革 ”提 供 了 根 本 遵循 。四 川 省 委 直 面 矛 盾 、攻 坚 破 难 ,把 “两 项 改 革 ”作 为 实 现 乡 村有 效 治 理 的 牵 引 性 工 程 来 抓 , 分 两 批 次 开 展 乡 镇 行 政 区 划 调 整改 革 , 接 续 推 进 村 级 建 制 调 整 改 革 。
目 前 , 两 项 改 革 “前 半 篇 ”任 务 基 本 完 成 , 全 省 减 少 乡 镇 1380 个 、 建 制 村 18110 个 , 待其 余 7 个 国 家 扶 贫 开 发 工 作 重 点 县 完 成 改 革 后 , 全 省 乡 镇 、 建制 村 的 减 幅 将 分 别 达 32%、 41%以 上 , 干 成 了 一 件 多 年 来 想 干而 没 有 干 成 的 事 。
“两 项 改 革 ”的 成 效 如 何 ? 有 哪 些 经 验 做 法 ? 还 存 在 什 么 问 题 ?下 一 步 如 何 深 化 ? 在 改 革 由 “前 半 篇 ”转 入 “后 半 篇 ”的 关 键 节 点 ,我 带 着 这 些 问 题 , 用 了 一 周 时 间 , 到 绵 阳 市 三 台 县 和 盐 亭 县 开展 蹲 点 调 研 , 并 同 步 组 织 10 个 调 研 组 深 入 绵 阳 市 9 个 县 ( 市 、区 )
摸 排 情 况 , 通 过 “解 剖 麻 雀 ”, 进 一 步 总 结 经 验 、 检 视 问 题 、研 究 对 策 。
一 、 初 步 成 效 :
乡 村 振 兴 增 加 新 动 能 , 人 民 群 众 增 强 获 得 感
绵 阳 市 三 台 县 、 盐 亭 县 位 于 四 川 盆 地 中 北 部 , 历 史 悠 久 、 人 文厚 重 ,同 属 丘 区 农 业 县 ,户 籍 人 口 分 别 为 141 万 、62 万 ,2019年 经 济 总 量 分 别 为 380 亿 元 、161 亿 元 ,在 全 省 183 个 县( 市 、区 )
中 居 第 34 位 、 第 97 位 , 两 县 在 四 川 具 有 典 型 样 本 意 义 。通 过 “两 项 改 革 ”,两 县 镇 村 幅 员 面 积 扩 大 、人 口 规 模 增 加 、资 源要 素 集 聚 、 治 理 结 构 优 化 , 已 取 得 “减 量 提 质 ”的 积 极 效 应 。
一 是 减 数 量 、 优 布 局 , 拓 展 了 发 展 空 间 。
改 革 前 , 三 台 县 有 乡镇 63 个 、 建 制 村 932 个 , 分 别 居 全 省 第 3 位 和 第 2 位 , 小 而密 的 情 况 较 为 突 出 。
盐 亭 县 情 况 类 似 , 面 积 最 小 的 林 山 乡 只 有17 平 方 公 里 ,有 的 乡 镇 驻 地 间 隔 距 离 不 到 2 公 里 。三 台 县 委 书记 给 我 讲 ,原 来 镇 村 数 量 过 多 ,有 限 的 财 政 资 金 只 能 “撒 胡 椒 面 ”,想 搞 一 下 场 镇 建 设 和 产 业 发 展 往 往 “手 长 袖 子 短 ”,就 连 配 齐 镇 村干 部 都 成 为 一 件 头 痛 事 。通 过 “两 项 改 革 ”,三 台 县 乡 镇 、建 制 村分 别 减 少 30 个 、549 个 ,减 幅 达 47.6%、58.9%;盐 亭 县 的 乡镇 由 35 个 减 为 17 个 、建 制 村 由 453 个 减 为 189 个 ,减 幅 分 别达 51.4%和 58.3%。
改 革 后 , 两 县 的 镇 村 平 均 面 积 和 户 籍 人 口均 实 现 了 “双 倍 增 ”。
调 研 中 了 解 到 ,两 县 都 不 只 是 从 数 量 上 做 “减 法 ”,而 是 把 减 量 与提 质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借 势 优 化 县 域 空 间 布 局 、 人 口 布 局 、 产 业布 局 , 为 在 更 大 范 围 配 置 资 源 要 素 创 造 条 件 。
我 所 到 的 三 台 县
新 德 镇 , 与 县 城 隔 涪 江 相 望 , 70%为 平 坝 河 谷 地 形 , 发 展 近 郊休 闲 农 业 优 势 明 显 , 这 次 将 邻 近 的 永 新 镇 调 整 进 来 , 共 同 纳 入城 镇 规 划 区 范 围 , 为 中 心 城 区 发 展 预 留 了 空 间 。
盐 亭 县 经 济 技术 开 发 区 所 在 的 麻 秧 街 道 ,面 积 只 有 48.2 平 方 公 里 ,空 间 容 量有 限 , 这 次 将 邻 近 的 巨 龙 镇 8 个 村 调 整 进 来 , 使 开 发 区 产 业 承载 空 间 拓 展 了 15 平 方 公 里 以 上 。开 发 区 负 责 人 高 兴 地 说 ,正 着手 编 制 新 的 发 展 规 划 , 产 业 布 局 明 显 改 善 了 。
二 是 建 中 心 、 聚 动 能 , 激 活 了 县 域 经 济 。
两 县 在 改 革 中 将 地 缘相 邻 、 主 业 相 近 、 优 势 互 补 的 镇 村 进 行 调 整 , 加 速 了 资 源 要 素的 合 理 流 动 和 高 效 配 置 ,催 生 了 一 批 中 心 镇( 村 )、重 点 镇( 村 )和 特 色 镇 ( 村 )
, 县 域 内 主 干 带 动 、 多 点 支 撑 、 协 同 发 展 的 格局 加 快 形 成 。
尤 其 是 集 中 资 源 、 精 准 投 放 , 着 力 打 造 县 域 副 中心 ,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支 撑 力 更 强 了 。
三 台 县 芦 溪 镇 距 绵 阳 城 区仅 13 公 里 ,交 通 条 件 便 利 、生 活 服 务 设 施 较 为 配 套 ,而 相 邻 的花 园 镇 产 业 基 础 条 件 较 好 ,这 次 两 镇 合 二 为 一 打 造 县 域 副 中 心 ,加 速 了 要 素 跨 区 域 流 动 、 促 进 了 优 势 资 源 互 补 。
盐 亭 县 玉 龙 镇历 来 商 贸 繁 荣 、 人 气 旺 盛 , 这 次 与 产 业 发 展 较 好 的 黄 溪 乡 整 合后 ,“身 价 ”倍 增 ,引 来 大 量 投 资 者 。该 镇 党 委 书 记 告 诉 我 ,土 地出 让 价 格 不 仅 没 受 疫 情 影 响 , 还 比 往 年 大 幅 上 升 。
产 业 是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之 本 。
这 次 改 革 将 一 批 产 业 基 础 和 发 展 条件 较 好 的 镇 村 整 合 , 特 色 产 业 集 中 连 片 发 展 的 基 础 越 发 坚 实 、态 势 越 发 明 显 。三 台 县 将 道 地 药 材 “涪 城 麦 冬 ”主 产 区 邻 近 的 镇 村有 机 整 合 , 麦 冬 种 植 面 积 达 6 万 亩 , 产 量 占 全 国 70%以 上 , 出口 量 占 全 国 的 80%以 上 。
盐 亭 县 通 过 调 整 乡 镇 区 划 促 进 连 片 发展 , 5 年 内 将 建 成 8 个 具 有 一 定 规 模 的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园 。
“两 项改 革 ”还 放 大 了 优 势 产 业 的 品 牌 效 应 ,促 进 了 抱 团 发 展 。三 台 县新 德 镇 崭 山 村 拥 有 国 家 农 产 品 地 理 标 志 “崭 山 米 枣 ”,这 次 将 生 产条 件 大 体 相 同 的 两 个 邻 近 村 调 整 进 来 , 不 仅 扩 大 了 生 产 规 模 ,而 且 能 让 这 两 个 村 共 享 品 牌 优 势 , 每 斤 米 枣 多 卖 0.5 元 以 上 。
三 是 补 短 板 、 强 弱 项 , 提 升 了 服 务 效 能 。
改 革 前 , 由 于 乡 镇 数量 过 多 、 编 制 紧 缺 , 加 之 条 块 分 割 , 基 层 治 理 服 务 机 构 空 设 、人 员 匮 乏 现 象 突 出 。改 革 中 ,两 县 在 乡 镇 统 一 设 置 了 党 建 工 作 、综 合 行 政 执 法 、 社 会 事 务 机 构 和 便 民 服 务 中 心 , 部 分 具 备 条 件的 乡 镇 还 设 置 了 农 民 工 服 务 中 心 等 特 色 机 构 ,并 明 晰 工 作 边 界 、做 实 职 能 职 责 , 为 优 化 协 同 高 效 履 职 提 供 了 有 力 支 撑 。
同 时 ,按 照 “依 法 下 放 、宜 放 则 放 ”的 原 则 ,加 强 条 块 之 间 人 员 统 筹 ,大力 推 进 治 理 服 务 力 量 下 沉 ,有 效 破 解 “管 得 着 的 看 不 见 ,看 得 见的 管 不 着 ”的 困 境 。三 台 县 将 县 级 部 门 派 驻 乡 镇 站 所 普 遍 下 放 乡镇 实 行 属 地 管 理 , 实 现 了 更 有 效 率 的 扁 平 化 管 理 。
群 众 评 价 改 革 成 效 , 往 往 把 服 务 是 否 改 善 、 办 事 是 否 方 便 作 为一 个 重 要 衡 量 标 准 。
调 研 中 了 解 到 , 两 县 新 设 乡 镇 便 民 服 务 中心 均 实 现 全 覆 盖 , 被 撤 并 乡 镇 普 遍 设 立 便 民 服 务 分 中 心 或 服 务点 ,新 设 村 全 面 推 行 民 事 代 办 机 制 ,实 现 了 让 “干 部 多 跑 腿 、群众 少 跑 路 ”。在 三 台 县 建 平 镇 前 锋 便 民 服 务 站 、西 平 镇 建 林 驿 村便 民 服 务 点 ,前 来 办 事 的 群 众 告 诉 我 ,现 在 搞 “一 站 式 ”服 务 、“一窗 式 ”办 理 ,比 以 前 更 加 方 便 了 。随 着 改 革 深 入 推 进 ,基 层 教 育 、医 疗 等 资 源 的 整 合 步 伐 也 在 加 快 , 更 好 满 足 了 群 众 对 优 质 公 共服 务 的 需 求 。三 台 县 乐 加 乡 初 中 是 2008 年 汶 川 大 地 震 后 由 香 港同 胞 出 资 援 建 的 ,可 以 容 纳 660 名 学 生 就 读 、近 300 名 学 生 寄宿 。由 于 这 些 年 大 量 农 村 人 口 外 迁 ,在 校 学 生 只 剩 下 89 人 ,学校 冷 清 下 来 , 缺 乏 学 习 氛 围 , 教 师 也 不 安 心 、 教 学 质 量 下 降 。这 次 借 助 改 革 , 将 乐 加 乡 初 中 并 入 中 新 镇 初 中 , 腾 出 的 校 舍 转给 乐 加 小 学 ,再 把 小 学 校 舍 改 建 为 公 办 幼 儿 园 ,“撤 一 校 、利 三校 ”, 区 域 整 体 办 学 条 件 和 教 学 质 量 都 得 到 提 升 。
四 是 调 结 构 、 引 人 才 , 打 牢 了 基 层 基 础 。
以 “两 项 改 革 ”为 契 机 ,两 县 统 筹 调 配 被 撤 并 乡 镇 编 制 , 统 筹 安 排 涉 改 镇 村 干 部 , 着 力培 养 选 拔 优 秀 年 轻 干 部 , 推 进 了 乡 镇 干 部 官 多 兵 少 、 机 构 空 转和 村 干 部 年 龄 老 化 、 文 化 偏 低 这 两 个 老 大 难 问 题 的 有 效 解 决 。据 统 计 , 三 台 县 每 个 乡 镇 平 均 行 政 编 制 、 事 业 编 制 分 别 较 改 革前 增 加 19.5 名 、16.3 名 ,领 导 班 子 成 员 占 乡 镇 干 部 总 数 的 比 例
平 均 下 降 13.1 个 百 分 点 ,每 个 内 设 机 构 和 事 业 单 位 都 配 有 2 名以 上 工 作 人 员 。
盐 亭 县 村 级 党 组 织 书 记 平 均 年 龄 下 降 5 岁 , 高中 及 以 上 学 历 占 比 提 高 了 11.4 个 百 分 点 。更 为 可 喜 的 是 ,基 层干 部 队 伍 的 来 源 结 构 得 到 明 显 改 善 ,两 县 新 任 村 党 组 织 书 记 中 ,优 秀 农 民 工 、 退 役 军 人 、 返 乡 大 学 毕 业 生 占 比 均 超 过 一 半 。
“群 众 富 不 富 ,关 键 在 支 部 ”“支 部 强 不 强 ,要 看 领 头 羊 ”。改 革 前 ,村 党 组 织 带 头 人 难 找 难 选 问 题 较 为 突 出 , 究 其 原 因 , 一 是 农 村青 壮 年 大 量 外 出 务 工 ,村 干 部 缺 乏 后 备 来 源 ,“坑 多 萝 卜 少 ”;二是 待 遇 普 遍 较 低 ,村 党 组 织 负 责 人 月 平 均 报 酬 仅 1430 元 ,大 大低 于 外 出 务 工 人 员 收 入 。
这 次 改 革 大 幅 减 少 建 制 村 数 量 , 全 面推 行 村 党 组 织 书 记 、村 委 会 主 任 “一 肩 挑 ”,三 台 县 、盐 亭 县 村 级常 职 干 部 分 别 减 少 1869 名 、 849 名 , 占 到 原 来 总 数 的 50.1%、46.9%,在 不 增 加 财 政 支 出 的 情 况 下 ,可 以 较 大 幅 度 提 高 村 干 部待 遇 , 增 强 对 优 秀 人 才 的 吸 引 力 。
两 县 负 责 同 志 反 映 , 随 着 辖区 面 积 增 大 、 人 口 增 多 、 资 源 增 加 , 基 层 干 部 干 事 创 业 的 舞 台更 大 了 , 大 家 的 职 业 认 同 感 、 工 作 成 就 感 、 事 业 荣 誉 感 明 显 增强 , 精 气 神 更 足 、 工 作 激 情 更 高 。
特 别 是 在 统 筹 推 进 新 冠 肺 炎疫 情 防 控 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工 作 中 , 广 大 基 层 干 部 担 当 担 责 、 冲锋 在 前 , 经 受 住 了 实 战 检 验 。
二 、 主 要 做 法 :
满 足 群 众 美 好 生 活 新 期 待 , 顺 应 高 质 量 发 展 大趋 势
这 次 乡 镇 行 政 区 划 和 村 级 建 制 调 整 改 革 可 谓 大 刀 阔 斧 , 但 波 澜不 惊 , 没 有 发 生 一 起 群 体 上 访 、 没 有 引 起 一 件 负 面 舆 情 、 没 有出 现 一 个 “翻 烧 饼 ”现...
篇三: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107 年 10 月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民生工程。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区政协 2017年专题协商工作方案,区政协于 9 月份、10 月份,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各镇(街)部分村居和有关区直单位,就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明察暗访,召开了 10 多场次座谈会,广泛征求镇(街)城建中队、爱卫办、村建站、村居负责人等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建设“美丽 xx”专项行动中对环境卫生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出台了《xx 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今年以来,各镇(街)能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省文明城区有利契机,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共建美丽乡村”为主题,不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强化各类保障措施,扎实有序地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呈现出共建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发动快。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全国文明
城市、共建美丽乡村专项行动,迅速部署,全员发动,通过现场办公、明察暗访、考评通报等形式,保持高压态势,形成人人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良好局面。各镇(街)、各村居积极响应,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共建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领导小组,通过印发《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宣传单、《共建美丽乡村致村民的一封信》、倡议书、发布微信、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宣传和引导,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了广大群众爱护环境卫生共建美丽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措施实。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xx 区共建美丽乡村实施意见》,《xx 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区共建办进一步修订了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考评办法》和《考评细则》,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加强督查考评。各镇(街)及时成立了组织机构,制订了整治方案、整治计划,建立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对督查、暗访中提出的问题和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能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组织人员限期整改,着力推动了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区各个村(居)已全部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修订了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门前三包”责任机制,以及开展卫生户评比、“文明户”评选活动,基本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三)力度大。我区按照要求配齐环卫队伍,2017 年全区农村现有卫生保洁人员 1142 人,实现了每 420 人配备 1 名卫生保洁员;卫生监督管理员 228 人,并为全部人员购买了保险。我区逐步完善各村(居)的环卫设备,共配有 2 立方垃圾箱 863 个,人力三轮车 846 部,2 立方可卸式垃圾车 61 部,6 立方可卸式垃圾车 5 部,垃圾压缩车 11 部,洗扫车 7 部,洒水车 6 部,扫路车 6 部。2017年我区计划投入 1740 万元在 xx 镇、xx 镇、xx 镇和 xx 镇新建各建 1 个转运站,改造 xx 镇、xx 镇转运站各 1 座,目前已经完成前期选址工作,下一步将办理选址意见书,设计相关方案。我区积极推进市下达的 x 座为民办实事公厕和省厅下达的 x 座集镇区公厕的建设任务,x 座公厕建设全部采用实施整体采购的形式,目前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公厕采购正在进行网上招标公告。我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模式已采用“PPP”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将农村污水整治前期工作、勘查、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工作打包,委托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融资建设。目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基本定稿,污水处理方案已在区政府办公会议通过,正准备着手实施。新建、改建三格化粪池,从源头净化村庄污水。目前全区三格化粪池任务数 x户,截止 10 月底在建 x 户,其中已经回填 x 户。
(四)效果好。通过全区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正有序有效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
效。
1 1 、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我区各镇街都成立了保洁公司,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街)清运、市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负责垃圾日常清运和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全区每日市 xx 焚烧厂垃圾进厂量约为300 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 100%。特别是集镇区、城乡结合部重点路段、村主次干道的生产、生活垃圾大部分做到日产日清。同时,各镇(街)全面开展河道日常保洁工作,河面垃圾的清理分河流、分段落实到临河各村居,宣传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位,从源头防控垃圾入河,做到垃圾不入河,入河不出境。
2 2 、农村脏乱差环境得到改善 。各镇街按照“五清楚”(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分清楚、粉清楚)的要求,通过打扫清理垃圾、集中整治乱摆摊、乱停乱靠、乱搭乱建(违章搭建)、全面拆除旱厕、绘画文化墙等,切实解决当前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农村集镇区、城乡结合部重点路段、村主次干道的生产、生活垃圾得到扫清楚,路边摊点和公路两旁乱堆乱放得到摆清楚,房前屋后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以及违规建筑等得到拆除,一些房屋墙壁得到粉刷,一些公共场所得到美化绿化,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3 、 农村污水治理初见成效。我区切实落实水污染防
治工作,通过河道整治、污水管网建设、垃圾集中收集清运、新建改建三格化粪池、严控工业污染、畜禽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多种手段,改善提升流域水质。重点是大力推进 xx 河道(xx 水网)、xx 河(xx 水闸)、xx 溪水质提升等相关重点项目建设,部分河道整治工程已经完工,两岸景观绿化、生态修复成了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利用。为了加强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我区积极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渣土运输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开展渣土车 GPS 及滴撒漏整治。积极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积极推进石材加工企业的专项整治,全区共摸底排查出石材加工企业 442 家,已全部完成关闭拆除;机砖厂和传统砖瓦窑企业 26 家,已全部完成关闭,25 家已拆除。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全区保留的 34 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通过环保竣工验收。通过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力度,提高了群众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挖掘农耕文化的意识,促进群众发展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农家乐”乡村休闲项目,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我区农村环境卫生形势仍不乐观,与农
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主要问题如下:
(一)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强。镇村干部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过程中,大多是应对督查、考评,针对主要路段、场所,搞突击,在原来日常保洁的基础上,临时再聘请一批保洁员,打扫路面卫生,打捞河道漂浮物,治脏不全面、治乱不到位、治差不明显。调研中还发现,大部分村居在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未能充分宣传群众,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发动群众积极响应政府的整治行动,依靠群众共同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由于村民本身环境卫生意识不强,对“脏、乱、差”视而不见,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等现象时有发生,调研中发现,农村房前屋后、村边、田边、路边、沟渠边随处可见废纸片、塑料袋、塑料瓶、烟蒂头、易拉罐、剩余饭菜等生活垃圾,各种垃圾不经分类处理直接倒在分类垃圾桶里面。
(二)工业垃圾、建筑垃圾 成了管理盲区。调研中发现,随着城镇一体化和工业企业向农村转移,目前不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没有及时清理填埋,有的直接倒在村里的2 立方的垃圾箱里或旁边。还有不少企业为了节约工业垃圾处理成本,不把工业垃圾运到市圣元焚烧厂处理,有的企业就直接偷倒在农村垃圾箱、垃圾池里面或旁边,或直接运到农村隐蔽的地方偷倒。调研中发现,由于各镇街的
保洁公司没有资格处理工业垃圾,农村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就成了管理的盲区,为了市区督查考评不扣分,各镇街对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束手无策,只能请人把这些垃圾清运偷倒在农村隐蔽的地方或别的乡镇,每个镇街的山上或沟渠、河道,成了偷倒垃圾的重灾区。
(三)农村 小 沟渠河道水污染严重 。一是企业污水排放难以治理,一些中小企业因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偷排工业污水现象,导致部分河段、沟渠水质恶化,形成黑臭水体。二是农村生活污水就近排放。许多村(居)农户排出的生活污水就近直排入村中水沟、渠道、小溪或河道等,农村沟渠淤积严重、水浮莲、漂浮物打捞不彻底,水流不畅,垃圾堵塞,臭水长期积压,滋生的蚊虫乱飞,既难看又难闻。三是农村三格化粪池建设未尽人意。农村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划建设污水管网,造成现有三格化粪池的排放管未能接入任何的污水管网,还是按照原先排放的沟渠、水沟直接排放。另外新安装的三格化粪池容量是 1.5 立方,比群众自己原先的 3 立方的粪池还小,由于容量变小,污水净化时间比原先短,更容易溢流出去。
(四)垃圾中转站规划与建设进展缓慢。我区垃圾转运站建设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一是转运站建设资金超过镇招投标额度,需拿到区一级招投标,需协调区相关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手续。二是转运站用地涉及土地类型
的变更,相关变更手续繁琐。三是转运站选址会与原先的规划相冲突,需调节规划,手续非常复杂。就各转运站具体来说:xx 镇东郊转运站压缩站建设资金超过镇招投标额度,需拿到区一级招投标,需协调区相关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手续。xx 转运站(改造)因该改造选址为储备用地,需办理相关手续。xx 镇因规划问题,不能确定选址。
( 五 )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区农村大部分村庄建设没有科学长远的规划,缺乏统一规划,建房时没有充分考虑排水、排污、绿化等问题,与村间道路、水沟、厕所、公共场所等设施不配套,存在抢占、乱占现象,新建民房也没有按规范标准建设,旧房危房难以翻建;一些村庄乱搭乱建、店外经营、占道堆放堵塞交通、墙壁上乱涂乱画、乱贴小广告的现象比较突出,村容村貌不整齐、不整洁。
(六)农村卫生设施设备建设仍需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受部分道路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历史遗留的断头管、雨污合流、雨污混接、错接及漏损等问题整改还未到位。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还需加大力度。农村“户有垃圾分类桶、组有收集池(箱)、村(居)有回收点、镇(街)有转运站”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基础设施设备还尚缺。调研中发现,还有大部分自然村没有投放 2 立方垃圾箱,更谈不上能及时把垃圾收集清运到
位。
(七)农村卫生经费投 入不足。一是村级卫生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村居的卫生经费来源主要是每户每年缴纳120 元和市、区每人 35 元的补助经费,这些经费只能用于村级日常卫生保洁。如一个 2000 多人的村,卫生经费每户收缴加上市区补贴才 13 万元左右,按照 500 人配一个卫生员,这个村则需聘请 4 个保洁员,每月工资 2300元核算,一年工资 11 多万元,还有垃圾车辆清运费以及扫把等耗材费用,所需要的卫生经费有可能超出 13 万元。对于督查考评等临时应急的卫生整治和河道的整治经费开支,一个村一年差不多也要再透支 10 多万元。二是镇级卫生费投入不足。据有关镇街反映,新开通路面卫生保洁经费,按文件要求给予每平方 6 元(农村)、8 元(城区)的补助,2014 年以来 xx 镇 xx 路、xx 镇 xx 路等镇(街)新增路面面积比较多,可是上级补助经费还没有核实下拨。为了做好新增路面的保洁工作,只能把农村的卫生经费挪用于新增路面的卫生保洁,由此造成农村的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另外还有一笔不该浪费的开支,就是辖区内的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费,为了检查评比,需要填埋或转运偷倒,所产生的费用一年也得额外开支几十万元。
三、 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日益提升,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值得认真考虑。建议如下:
(一)
强化 宣传教育, 依靠 群众共同治理环境卫生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定出台了《xx 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xx 市 xx 区农村垃圾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 年)》等相关文件。这些文件是我们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依据和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依靠群众共同治理环境卫生。为此建议: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宣传栏、倡议书、文艺节目等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宣传,着力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通过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评比评选活动,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完善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工作机制,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村民环境卫生的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共同做好房前屋后垃圾的清扫、卫生费的收缴、污水管网的铺设、三格化粪池的建设等环境卫生的治理工作。
( 二)
强化 指导服务, 科学规划 美丽乡村
镇村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为此建议...
篇四: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
xx 乡镇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一、目前我乡乡村治理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乡乃至全县的乡村治理主要是以乡政府为主导的国家机构和村(社区)自主组织相结合的治理方式。乡村治理主体主要有乡政府中层以上干部、以村(社区)支书、主任为代表的“地方精英”。他们一起对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事业进行管理,具有很强的行政化、强制化特点。一般民众参与度不高,乡村的治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本地精英和民众代表手中。例如:xx 社区某段时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需进行环境整治,对于这样一个决策问题,往往是由乡政府提出整治通知,派驻干部下村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整治事项,形成统一意见和方案后,在各小组落实,一般参与人员主要有:1-2 名乡镇干部、1-2 名社区“两委”班
子成员和全体小组干部。偶尔会有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不过参与度不高。
二、目前我乡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自治程度较低。各村(社区)干部、群众对辖区内的事务管理,有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自治活力不足。一是由于传统的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存在利益瓜葛和权力垄断,甚者出现寻租现象。基层政府不愿意下方过大权力给基层自治组织。二是村(社区)自治主要体现在村“两委”班子自治,群众参与度低,导致村(社区)管理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在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方面,公共权力行使不规范,治理主体的决策和权力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有效的监督,造成治理的目标难以实现,农村社区发展较慢。
(二)基层自治组织自身建设不完善。一是目前我乡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主要是以“村两委”研究制定、落实乡村各项事务,村监委负责监督。实际操作过程中,“村两委”表现比较强势,村监委对本村事务监督弱化。不能独立自主开展村务公开事项,公开内容受村主要领导制约。二是村委会设置的管理部门多而散,人员多,不能集中力量,办事效率低,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优良的乡风民俗不断弱化。优良传统的乡风民俗在乡村治理的约束性不断减弱,以前村民自觉筹资投劳,进行村公共设施建设,遇到争端和利益冲突,总会相互礼让,随着市场经济的兴盛,村庄道德规范被物化。今年新完善的村规民约要在乡村治理发挥作用,成为群众共识,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四)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治理经费。我乡大多村(社区)的集体经济较弱,有的小组甚至负债亏损严重。乡村治理保障资金投诉是关键,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的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达成预期自治目标的实施以及达成。
三、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一)注重改善和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社会进步。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既注重调动村(社区)内部的力量,充分发挥农民个体以及各种农民组织的积极作用,又积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扶持农业和农村社区的发展。这样既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缓解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提升了农民的参政能力。
(二)提升基层政府服务农村的意识和能力。乡镇政府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乡村治理中起到制度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基层政府机构要以实现农村和谐为目的,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实现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同时着手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的居住区。
(三 )完善社会组织自身的制度建设。社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民主力量,其参与乡村治理有利于推进乡村的民主化进程。因此,应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拓宽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渠道,提高社会组织对乡镇治理的参与度。一方面,各类农村社会组织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制度完善和创新,提升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为有效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注重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为农村社会组织和基层政府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四)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和社区建设的意愿和能力。现代乡村治理以培育农民、发展农村为重要目标,因此要顺应农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意愿,改善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对乡村治理的有效参与。乡村治理还应该充分尊重农民对社区建设的意愿。
篇五: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
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将人居环境改善同精准扶贫、全域无垃圾、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互促互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投入资金 1791.4 万元,硬化贫困户入户路 15.43 万平方米;投入资金 1396.5 万元,硬化 3661 户贫困户院落 27.89 万平方米;投入资金 240 万元,硬化巷道 1.92 万平方米;投入资金 697 万元,在 13 个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洁工程;创建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 3 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4 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6 个、“万村整洁”村 30 个。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机构改革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主管单位积极推进工作,清理乱搭乱建,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等 74 处,清理积存垃圾 263 吨,整齐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159 处,通道绿化 140.5 公里 6.46 万株,村庄绿化 7.9 万株、种花 22 亩。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一)环境治理效果明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对全域无垃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乡镇均安排环卫、保洁人员 10 到 20 名,各村护林员协助共同负责日常环卫保洁工作的开展,定期确保对辖区生产生活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清理。全县购置垃圾清运车辆 340 辆,修建垃圾房(垃圾台)196 处,购置垃圾箱、垃圾斗 1004 个,先后清理陈年垃圾 4000 多吨垃圾,清理整治乱堆乱放垃圾地 420 多处。2019 年计划投资 3267.45 万元,对全县 11 个乡镇 50 个村进行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
(二)旱厕改造持续开展。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社区、行政村结合乡村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或对原有旱厕进行无害化改造,全县 13个乡镇 135 个行政村,累计改建新建卫生厕所 721 座,完成率 14.42%,卫生厕所覆盖率2.01%。举办全县厕改技术培训班一期3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举办宣传活动 120 场次 7000 余人,投入县级专项资金 97.8 万元。2019 年,通过各乡镇摸底,计划投资 104.4 万元组织实施旱厕改造任务 348 户。
(三)面源治理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主管单位层层靠实工作责任,实地落实废旧地膜回收和尾菜处理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县清理农村生活垃圾 263 吨、村内水塘 1 口、村内沟渠 124公里、村内淤泥 160 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 155 吨,新建废旧地膜回收点 7 个,回收地膜 784 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43.6%。农业污染防治方面,加大对蔬菜主产区尾菜的处理利用,截至目前总体尾菜产生量 17028 吨,处理利用量 6469 吨,处理利用率 38%,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224 头(只)。2019年计划确定 1-2 个建制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试点。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涉及面广、参与部门众多、持续性强,且农村的基础条件较差,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治理不够彻底。近年来,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对各乡村陈年垃圾的集中清理,全县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好转。但仍有一部分村社内的垃圾清理得还不够彻底,尤其是偏远村社的偏僻角落,随处可见垃圾堆放。由于资源配置的不足和各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农村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村环境就这个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对环境治理态度消极,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形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二是农村保洁员人员配备较少,工资较低,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相对于需求资金的不足,资金投入的统筹整合成效不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仍任重道远。
(二)面源污水治理滞后。一部分村社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逐年积累危害土壤生态环境;一部分村镇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养户,畜禽养殖排出的粪便及农家厕所的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加之衣物洗涤废水等污染水质的随意排放,对周边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此类面源污染分布较
为分散,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强,且农村污水收集渠道管网系统不健全,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面源污水治理推广滞后。
(三)旱厕改造进展缓慢。“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卫生设施,同时它也关系着农村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强农村旱厕改造工作,但实际改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前,我县农村旱厕改造主要有两类,化粪池厕所和简易式水冲厕所,在调研中了解到,一部分村民在政府提供补贴改造厕所的情况下仍不愿改造,主要原因是觉得改造后并不方便。化粪池厕所相对造价高,池满后抽粪困难,加上化粪池水向地下渗透,容易对地下水和土壤的造成污染;而简易式水冲厕所水桶在冬天容易结冻,不方便使用。
(四)整村建设缺乏规划。近年来,我县通过灾后重建、危房改造、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等项目,大力改造农村居住条件,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也存在农村建设无序,管理不足的问题。一是一些农村村容村貌布局欠佳,违建难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用地规划缺少科学引领和严格规范。很多村社土地没有任何建设的规划管理,村民任意建房,违规用地养殖问题突出。大部分违建只通过一定的罚款予以解决,村民不以为然,使罚款失去了约束效力,相关管理部门由于人员少,距离远,执法程序复杂导致实际管理困难,而村级组织又对违建乱建等情况无权约束管理,造成村民各搞一套,无法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二是一些新建了房的农户没有将危房拆掉,这些危房由于无人居住,有的遇雨坍塌,有的长满荒草,有的堆积杂物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提升。
(五)农村内生动力不足。农村环境治理的最大问题,就是村级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干、百姓看”等现象时有发生;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投入农村的资金越来越多,使群众在感受到了党的关怀的同时,又产生了理所当然的心理,将垃圾治理、环境美化等公益性质的工作全部推向政府,养成了事事依赖政府,自己袖手旁观的习惯。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村民没有真正参与到人居环境改善的行动中来,村民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加上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乱丢、乱倒、乱扔、乱堆等现象不绝,造成人居环境治理困难。二是大量有识青年都到外地工作,村内缺乏文明风尚的引领,乡村文化得不到良性发展。
(六)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是环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广,直接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形成稳固的长效管理体系。环境治理项目吸引力低,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
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资金投入能力不足,垃圾分类、堆放、转运、处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虽然一些地方通过集中整治较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但不久便出现了设施闲置破损、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依旧等问题,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管护长效机制。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必须依靠群众自身的动力,才能长足有效的开展。一要大力宣传,通过编写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在各学校广泛开展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带动家庭改善环境。二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模式,加强环境治理。总体来看,我县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还处在较低水平。在投入总量不足的同时,也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因而必须创新投入方式。要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能靠政府全包全揽,要探索建立村级垃圾自收自营的管理模式。政府先期投资一部分设备资金,通过村民或企业承包经营,合理收取垃圾处理费用,在村内进行市场化运营,形成农村垃圾处理的长效链条。在自然村划分片区,组织邻近农户,建立环境卫生责任农户小组,互相监督,形成片点垃圾点的自觉保持。
(三)立足实际,合理改造旱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不同地区农村改厕工作目标;根据地形地貌、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用肥习惯、村社基础条件等不同,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改厕模式,确保达到农村厕所无害化的基本要求,制定层递式改厕方案,避免改厕实行一刀切。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出资进行厕改后设施维护、粪渣收运等后续工作。
引导集体经济、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有机肥厂,解决粪便处理问题,打造绿色产业链,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护服务机制。
(四)开展“三拆”,提升村容村貌。通过宣传发动群众,政府设资奖补,乡镇村集中整治,在农村开展“三拆”行动,一是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羊圈、废厕所工棚茅房;二是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三是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在进行“三拆”的同时,要注重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老房子、民居、古村落等。通过“三拆”行动,全面提升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面貌,营造整洁的居住环境。
(五)完善机制,加强规划管理。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针对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要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要积极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建立专业管护队伍,确保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果能持续发挥作用。同时,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放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局视野下统筹规划,统筹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乡和村为单位,立足长远,尊重科学,顺应规律,契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综合考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实际问题,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做法情况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明确责任,整合资源,强化措施,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统筹城乡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荣获了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称号。
(一)提高政治站位,规划引领整治。
县人民政府按照中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我县实际,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早部署、早行动、早见效,制订了《xx 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20)行动方案》,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分管住建、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完善工作力量,组建了综合协调、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村庄规划、基础设施、资金保障、标准化建设 8 个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任务,建立了分工协作、沟通汇报、工作月报、考核督查等工作运行机制,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和标准遵循。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县域全域景区化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地域环境和民俗风情编制了全县村庄规划,形成了关中、陕南两种风格、做到了城乡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建设一盘棋,科学确定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11 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村 11 个,市县级美丽乡村 8 个,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农村环境整治、绿化提升、村庄治理、文化挖据、产业配套及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通过推进会、现场会等形式推动整治,以白云村、柴胡山村、灵丹庙村典型示范村带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效推进。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治成效显著。
一是村容村貌不断提升改善。通过实施集中移民搬迁 23 个、农村危旧房改造、“三无户”暖居工程 205 户、配套幸福院 14 个,建成景观游园 104 处,拆除土坯房和姜眉路沿线民居改造等项目,居住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扎实开展了背街小巷、村庄三口、公路沿线、荷塘沟渠等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清运各类垃圾、农业废弃物 2200 余吨,清理沟渠 97.4 公里,绿化美化乡村公里 74.6 公里,种植花海 5000 余亩,打造建成了乡情故里美梅湾、文明家园新杨下、栈道明珠中明村、梦幻山水黄柏塬以及抖音网红的伊甸园、白云村、七里川村花海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具有乡土文...
篇六: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
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的调研报告( 领导干部 通用版)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本人围绕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党组织开展调研,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抓细落实。
XXX 总面积 XX 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地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超过 X%,涉农社区党组织 X 个,其中党总支 X 个,党支部X 个,党员 X 人。X 委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具体要求,高度重视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2019 以来,指导各街道依法开展了村委会补选工作,现全 X 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率已达到 X%。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坚持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稳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立了良好的群众自治机制,持之以恒深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
组织工作。目前,全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制度基本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不断进步,村务监督委员工作职责明确,已经形成有效监管机制。同时,我们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创城体系”,实施全域创建,借“创城”契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我区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还不够高的集中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前,XXX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依然滞后于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传统的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方法手段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是治理理念滞后于先进地区。对比乡村治理做得好的优秀地区,往往是乡村治理有重大结构性变革的地区,但我们受制于体制机制等多方因素,仍然在沿用传统管理思维和方式,且形成了习惯性认同,导致社会管理越位和缺位问题突出,挤压了其他主体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空间,我们的管理理念与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二是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体制机制问题一直是困扰 XXX 发展的沉重枷锁。一个好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和村民自治制度,对于强化乡村秩序的、发挥村规民约的治理作用,无异于治病良方,有着药到病除的现实功效。通过调研发现,体制机制问题主要表现为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
作用发挥不足,村民自治机制运转不够灵活,有的乡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监督保障机制缺位等方面问题。
三是治理能力存在人才短板。谋发展离不开人才,抓治理更离不开能手。人才是决定乡村振兴上限的决定性因素,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工作队伍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表现为农村社区两委班子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同时带来的就是乡村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基层社区运行效率低下、服务缝隙和管理空白增多,村党组织凝聚力下降,村委会自治能力、协调能力不适应发展要求,村民主体地位淡化、自治能力和参与能力较低。
四是治理方式略显粗放落后。XXX 基本囊括 XX 的半壁江山。但我们在乡村治理中的科技投入还很单薄、科技支撑力明显不足,网络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无法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不对等和信息滞后等问题。
二、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还不够高的产生原因 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不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但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现象的实质都指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出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乡村优秀人才资源匮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还不相适应。一方面,当前农村优秀人才缺乏,一些村在选人用人时产生“人难进” “选人难”的现象,加上工资待遇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组织在确定人选时只好“矮子里面挑高个”。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会做群众工作,对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产生畏难情绪,致使很多矛盾积累。工作主动性差,不安心农村基层工作,很多村干部工作在村里,安家在市里,群众都戏称为“候鸟干部”。工作创新不够,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开展工作,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
二是新型农业培育投入不足。国务院《“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0 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 2000 万人的发展目标。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是农民、农户,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也是新型职业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投入,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完成好这个工作目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现在的农村年轻人一般不会选择在家务农,有的年轻人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以后,第一选择多是进城务工,即便是工资待遇相对持平的情形下,年轻人也多是选择外出。个别地区,思想观念仍然存在误区,还有的人一提起农村,就嗤之以鼻,认为农村就是“破、旧、脏、乱”的代名词,导致有的年轻人不愿意深耕沃土,扑下身来建设家乡。
三是农民主体地位不够凸显。农民既是乡村现代化的承载者,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受益者。如果农民没有积极性,那乡村治理现代化必然难以实现。调研中发现,有的农民同志认为乡村现代化建设是政府干的事,他们是这件事的参与者,是被管理对象,形成了“政府主体、农民客体”的工作局面,农民同志丧失了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乡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必备的自治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造成“农民不满意、基层负担重、上级不认可”的乡村治理怪象。
四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足。乡村现代化建设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不只是乡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兼顾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政绩与民意的关系。调研中发现我们的村民、甚至是个别的村干部对于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同时,即便是有重视程度的同志,也或多或少的存在没有抓生态文明建设真本领、真功夫的问题。
五是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心骨”,发挥着思想引领、发展带头、组织协调、权力监督等重要作用,可以说,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现代怀建设的总设计师和领头人。有的村基层党组织存在
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疏于管理的问题,村支两委常年不组织活动,部分党员长期不参加活动,个别党员甚至不服从基层党组织管理,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中没有起到正面作用。还有的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对党的政策宣讲解读不到位的问题,农户农民不了解政策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还不够高的解决对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其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非常关键,正如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所强调的“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司令官,是抓实农村环境治理、破解农村各类矛盾及利益分配难题、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大事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走在前列、带头攻坚协调,才能高效解决。同时,要持续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理念,深入乡村群众当中,广泛发动群众的力量,让群众参与到自治活动中来,让群众真实感受治理过程、享受并珍惜治理结果。在这一过程
中,党员干部更要积极发挥自身在群众中威信高、带动作用强的优势,督促群众按约定行动。
二要加大对新型农业主体的扶持力度。要坚持推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往深里走,重点扶持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快速发展,不断合理优化分配模式,将组织利益与村民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更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在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同时,努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健全农村自治组织,并推进自治组织与新型经济组织有效契合,把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合二为一”,切实有效提升我区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
三要加快培养一批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乡村振兴离不开领路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眼界向内”,重点培养一批本土人才。一方面,要激励本土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完善本土人才成长机制,充分激发本土乡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挥本土乡村人才的技术技能优势,进而带强产业、带动致富,让农业更加焕发活力,农村更加富有魅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改善农村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硬件条件,不断筑巢引凤,引导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和工商企业等返乡创业创新,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施展拳脚、贡献才智。同时,还要在吸引人才上
出实招,把更多从农村走出来的精英群体引回乡村创新创业。
四要持续巩 固农民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乡村现代化为了农民,同时也必须紧紧依靠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要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就地培育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土专家”“田秀才”。要大力推进农民职业化,可以将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通过明确新型农民的职业定位,促进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五要不断提高乡村基层党组织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本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坚持以党建促生态工作理念,探索建立“党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把乡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健身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官”,把优秀人才会聚到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构筑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堡垒。要把生态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技能列入区委党校学习培训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生态发展观,全面倡导绿色
政绩观,大力弘扬低碳生活观。确保党性教育与生态保护工作不脱节、双促进,确保党员干部会抓生态、善抓生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执政本领。
六是充分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上的推动作用。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能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文明乡风,使村民遵循行为规范、价值导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注重宣传传统先贤的思想、精神及其先进事迹,引进离退休干部、知识分子、优秀农民工、企业家等“新贤”,积极搭建乡贤投身乡村建设的平台,鼓励和支持新乡贤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篇七: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
策划雪域藏乡的美丽蝶变— 甘南州深化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酧:一:、 . 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专题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杨 映 琳 任 旭 东 顾 昕 李 海 滨 白 旺 彩 牟 瑞 强 冉 博 文 穆 军 学12 发展 |2021.09特别策划 I DEVELOPING甘南州是全国 1 0 个藏族自治州之一,长期以 来 ,受自然、地 理 、历史等因素制约,社会发育程度 低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整体属生态脆弱区、灾害 频发区、经济塌陷区、连片贫困区、稳定敏感区,经 济与生态、保护与发展、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十分突 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践行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 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牢扭住绿色生态这一关键, 抢占绿色崛起制尚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擦売 了生态底色、催生了发展业态、文明了社会风气、 树立了大美形象,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核心内涵,探索了新时代涉藏地区长治久 安和髙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子。甘南现象、甘南变化和甘南效应,引起了各方 面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 主流媒体都作了深度报道,国家有关部委和省里 多次在甘南召开现场会,学习观摩亮点做法。总结 甘南之治的典型经验,探寻甘南之变背后的机制 机理,对全省深化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 要借鉴启示意义。―、甘南之变:雪域藏乡的美丽蝶变甘南州的发展变化,是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全国涉藏地区加快现代化进 程的一个示范样板。甘南之变,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 略指引下的全方位变化,具有广泛的生态效应、发展 效应、富民效应、稳定效应和示范效应,向世人展示 了“九色香巴拉”的迷人风采和时代新貌。(一)生态环境变美,扮靓了颜值形象。甘南是 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拥有广袤森林草 原的绿色宝地。然而,昔日的甘南,虽然顶着“九色 香巴拉”的光环,但“只顾温饱、不顾面貌”的做法 一度使这片大自然恩赐的美丽山水黯然失色,“晴 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堆满地、污水随处 流”,尤其是延续千百年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人畜混居等问题,导致村庄、庭 院 、屋内环境杂 乱 ,这是当时甘南人居环境和整体面貌的真实写 照。2015年以来,甘南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一场 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 治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 小康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以 摧枯拉朽之势整治环境顽疾,以伤筋动骨之痛革 除陈规陋习,以脱胎换骨之变谋求转型跨越发展, 实现了州域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 域无垃圾”,全面提升了整体形象,树立了领先涉 藏地区、享誉全国的“响亮品牌”。《人民日报》报 道:“到甘南去,最令人惊叹的便是‘全域无垃圾’。
即便在路边角落,也看不见一个饮料瓶 、 一 只塑料 袋……全 州 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成了 一张‘金名片’”。2021年 7 月 ,农业农村部、国家 乡村振兴局在甘南州召开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 会 ,全面总结和推广其经验做法。(二 )整体面貌变新,夯实了基础底盘。甘南州 是全国“三区三州”和全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 区,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贫困面积 大 、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2013年建档立卡工 作之初,全 州 8 县 市 有 284个 贫 困村和17.12万 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30.43%。2017年 底 ,根据 国家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全州 贫困村调整增加到309个 (其中省级深度贫困村 67个 ),舟曲县、临潭县纳入国家深度贫困县。立 足这一现状,甘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 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州 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 面胜利。截 至 2020年底,全州贫困村全部出列,贫 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所有建制 村 、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或砂化路,农牧村安全饮 水体系全面建成、普 及 率达到1 0 0 % ,贫困人口医 疗保险参保和资助实现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 固 率 达 到 99.11%,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入选全国 “十三五”典型案例,在全国脱贫攻坚普查中3.972021.09 1 发展 13
¥ DEVELOP 丨 NG |特别策划万贫困户对扶贫政策落实、扶贫成果的满意度为 100%,全国仅此一家。(三)
首位产业变强,培植了动能活力。
甘南州聚焦“高寒阴湿、山大沟深”的劣势和“绿水青山、 资源富集”的优势,精心培育生态产业,大力发展 生态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现代农牧业、 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拉动经 济增长的主引擎。特色农牧业増势强劲,坚持绿色 兴 农 、科技兴农、质量兴农,耗牛、藏 羊 、藏麻猪、从 岭藏鸡等生态畜牧业和藏中药材、优质青稞、杂交 油 菜 、经济林果、高原夏菜等特色种植业快速发 展 ,实现由增产向提质的转变,甘南被中国乳制品 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牦牛乳都”称号,累计认证“三 品一标”农 产品208个 ,甘南牦牛、甘南藏羊、安多 牧 场 等 11个品牌入选“甘味”品牌目录。旅游产业 呈现井喷式发展势头,“十三五”期间全州旅游人 数 和 综 合 收 入 累 计 达 到 6448.02万 人 次 、312.88 亿元,年均保持两位数増长。“九色甘南香巴拉”旅 游品牌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攀升,甘南被联 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 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胜地”,荣 获 2019年亚洲旅 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称号。世 界旅游联盟发布的2018—2020年 100个 “旅游 减贫案例”中甘南独占鳌头荣获3 席 ,创造了全国 市州第一。5 个旅游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名 录 ,扎尕那景区以305.2%的增长幅度,位居全 省景区热度第一。(四)
群众腰包变鼓,凝聚了民心民力 。甘南的变 是全方位的,其中农牧民群众收入的变化是最为深 刻 、最为暖心的。“十三五”期间,全州城乡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656元 和 9129元 ,比 “十二 五”末增加8000元 和 3201元 ,年均増长7.1%和 9 % 。2020年 ,全州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29 元 ,较 2015年增加3201元 ,年均增长9%,髙于城 镇居民1.9个百分点。调研中发现 ,甘 南创新方式多 途径促进群众增收,像迭部县扎尕那村通过发展农14 发展 12021.09家乐、藏家乐、林家乐,为群众就地就近实现旅游增 收搭建了平台,全村自主经营主体从2013年 的 25 户发展到现在的近200户 ,游客达72.11万人次,旅 游产业收入达1.73亿元,群众年人均纯收入从2013 年的510◦ 元增长到2020年 的 1.5万元。碌曲县尕 海乡尕秀村,把农牧民深度嵌入产业链条中,全村 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扶贫帐篷”入股晒金滩帐 篷城,采取贫困户3 0 % 、一 般 户 4 0 % 、投资风险金 30%的 “334模式”进行投资分红,每户分红3600 元,村集体经济解决就业146人 ,每人每年工资收入 1.5万元。(五) 基层治理变活,巩固了和谐稳定 。甘南作为涉藏重点地区,始终处在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甘南 州委、州政府统筹发展与安全、治理与稳定,把民生 融入治理之中,把民智贯穿决策之中,把民利汇聚共 建之中,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形成了各 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仁爱友善、尊老爱幼、文 明向上的社会环境。2019年甘南州人民群众安全感 满意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满意度、群众对政法部门 满意度均居全省第一 ,2020年 “社会治安好转”“社 会风气好转”“±也痞村霸欺压群众现象减少”三项指 标均位列全省第一。2017年甘南州被国家民委命名 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全 州 7 县市成 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命名率在 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六 )
精神状态变好,提升了内涵气质。
在脱贫 攻坚、环境革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五无甘 南”创建行动的生动实践中,甘南州通过“改貌”与 “改人”相结合,“鼓口袋”与“富脑袋”相统筹,不仅 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 是 ,广大农牧民从身边的发展变化中经受了前所 未有的现代文明洗礼,深刻改变了千百年来的生 活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农牧民的全面发 展 、全面进步,特别是通过引导群众、发动群众、依 靠群众,最终激发了各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变 “要我干净”为“我要干净”,推动形成了人人关心
特别策划丨 DEVELOPING环境卫生、人人支持环境整治、人人参与环境监督 的良好氛围;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改变了 “慵懒散”,弘扬了“真善美”,提振了“精气神”。全 州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 主战场挥洒心血汗水、奉献勤劳智慧,涌现出了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等一批优秀代表。现 在的甘南,不仅整体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 且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已经升华为 各族干部群众共同、自觉、坚定的“生态信仰”。二、甘南之干:缺氧不缺精神的拼搏实干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绘就的美丽画卷背后,最 可贵的是甘南州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的勇气,是认准一件事坚持做到底的决心。“这里 的美景,一半是大自然的馈赠,一半是生活在这里 人们的努力”,这是黑龙江省的一位领导在参加全 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观摩后的一番感慨。甘南 之所以能有蝶变和嬗变,最根本的就是苦千和实 干。这种干,是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的“干”,是领导 率先垂范、干群齐心协力的“干”,是一张蓝图绘到 底 、一件事情抓到头的“干”,是缺氧不缺精神、艰 苦不怕吃苦的“干”,正如甘南州党员干部如是说, 他们是“喘着半口气干着一口气的活”。在深化乡 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甘南州党员干部 群众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干出了一番新事业。(一)以生态优先统揽乡村振兴 。甘南州委、州 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地位的重大意义,坚持把生 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各方面、全过程, 发挥生态优势、挖掘生态价值,实现了生态美、生产 美 、生活美有机统一。厚植“尚绿”理念。甘南干部群 众对自然生态骨子里有一种敬畏感,做决策、定政 策 、编规划,首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他们 用实际行动和创新实践,深刻回答“生态如何惠民、 如何利民、如何为民”的绿色发展之问。同时,甘南 州文化旅游部门联合清华大学编写面向不同群体 的《甘南州生态文明教育读本》(藏汉双语)丛书,分层次对全州党政千部、农牧民群众、中小学生进行 生态文明教育,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扎根灵 魂。开展“护绿”行动。坚决杠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 责任,加快推动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髙质量发 展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实施新 一轮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湿地修复、水土保 持等一大批生态工程项目。近几年,全州没有违规 新建一座水电站、新开发一座矿山,没有污染一条 河流,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家园得以休养生息。
落实“增绿”举措。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 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等政 策 ,大力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有效释放生态红 利。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深入实施退牧还草、已垦 草原综合治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工程,全力核 减超载牲畜。全州实施草原禁牧887万亩,推行草 畜平衡2938.84万亩,已基本实现草畜平衡。(二)以科学谋划引领乡村振兴。
甘南州打破常 规谋发展,敢为人先走新路,以“生态良好、生产发 展 、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为目 标 ,梯次谋划实施了环境革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 设 、“五无甘南”创建行动“三部曲”,走出了一条具有 时代特征、藏乡特点、甘南特色的发展路子。环境革命“打底”。甘南州把环境综合整治作 为一项发展之计、稳定之举、改革之策、民生之道, 综合运用宣传、组织、统战和经济、行政、法律等多 种手段,向人居环境“脏乱差”宣战,先后制定出台 一系列关于环境综合整治的制度法规,坚持全民 动 员 、全 员 参 与 、全 域 治 理 、全 时 保 洁 ,各级党代 表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宗教界代表和教育界广 大师生“五线同行”,各族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 与 ,万里草原人人都是环卫保洁工、个个都是宣传 监督员。“环境革命”的彻底打响,革新了甘南的整 体形象和气质内涵,革除了人们的落后思想和保 守心理,进一步增强了全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 幸福感。卓尼县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0 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获得国务院农2021.09 1 发展 15
< DEVELOPING |特别策划村人居环境整治奖励,迭部县被评为第四批国家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合作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 城市。生态文明小康村“提品”。廿南州探索创新农牧 村发展新模式,率先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 环境综合治理为切入点,以自然村为单元,建设生态 文明小康村,致力促进农牧村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制定生态文明小康村 “965356” 建设标 准(基础设施达到“九化”、公共服务具备“六有”、富 民产业实现“五提高”、区域环境落实“三整治”、卫生 治理实行“五集中”、社会管理体现“六个好”),以基 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六化七改三治两分离”行动 (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美化“六化”,改圈、改 厕 、改厨、改炕、改院、改房、改人“七改”,治乱建、治 乱排、治乱弃“三治”,人畜分离、柴草分离“两分离”) 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 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开创...
篇八: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
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x 党发〔2020〕x 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按照《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6 月 16 日-17 日,我带领 xx 区乡村治理调研组到两乡两镇开展乡村治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辖区总面积约 xx 平方公里(xx 高速公路以西城市规划区 xx 平方公里,xx高速公路以东 xx 平方公里,其中 xx 新区占地约 275 平方公里),有回、汉、满、蒙等 24 个民族共 xx 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 7.5 万人 。辖 11 个街道办事处、2 乡 2镇、xx 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 36 个村民委员会,344 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 1434 人(其中党员人数为 1021 人,少数民族人数为 801 人,女性人数为202 人)。近年来,农业农村各项指标呈现稳中有进的趋势,2019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15.08 亿元,同比增长 4.6%;实现农业增加值 6.75 亿元,同比增长 4.5%;优势特色产业产值达到 13.42 亿元,同比增长 5.7%,优势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8.9%;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8.2%。
二、乡村治理现状及做法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 27 名县级领
导和 51 个部门包抓兴庆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
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 65 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
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5 个、薄弱村党组织 2 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
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农村党员“1+N”包户责任制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户院落门口统一挂置“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将包户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重要指标,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 2058 名农村党员共包户 14121 户。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帮扶队、义务宣传队”,党员亮明身份,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冲锋一线开展排查、消杀、服务群众、宣传等工作。
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兴庆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分门别类指导发展,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0 年,实施通贵乡河滩村、司家桥村“多村一品”日光温室建设及掌政镇强家庙村、碱富桥村、五渡桥村、永南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二)乡村治理能力方面。
加强乡镇政务服务能力建设。调整划转行政执法事项,将街道、乡镇受理的共 66 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划转至街道、乡镇审批,下沉到村居社区受理。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明确办
理权限,推进建设乡镇民生服务大厅政务服务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便民化,加强业务办理指引,明确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让群众少跑腿、少奔波,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人员、残病人员可代办工作。
提高乡镇民生保障能力。结合低保审批权下放和农村低保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做好高龄老人、特困供养人员的认证、清退、津贴发放工作,严格把控救助和慰问工作的程序、认定和公示;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
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兴庆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兴庆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自治方面。
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紧紧围绕“55124”模式,全面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治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一议事平台,使村内的大事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做到了还权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村务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实施,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村民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规范协商程序,明确《行政村民主协商指导目录》和《城市社区民主协商指导目录》,规范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流程,提出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形成协商决策、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等,进一步增强基层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乡镇、村居两级重大事项管理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的决议。
继续进行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
一是按照《兴庆区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将公开内容划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 53 项全部公开。
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村“两委”讨论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
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
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四)平安乡村建设方面。
乡村法律服务“ 供给员” 。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参与办理涉法信访案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开通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改变过去法律援助局限于诉讼领域的情况,大力开展调解、非诉代理等多种形式的援助活动。推行“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126 个村、社区全覆盖,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帮助贫困村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参与信访问题调解、协助村务管理、提供法律援助等工作充分结合,让群众在家即可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服务。
增强乡村法治文化渗透力。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梳理机构改革后各部门执行宣传的普法重点任务清单,督导各部门、各乡镇制定年度普法“四清单一办法”向社会公示,提高乡村普法精细化程度。开展“法律进乡村”“服务大局普法行”“精准扶贫法律服务面对面”“法援农民工助力民族团结”“法律进村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等活动,依法解决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创建“依法治理示范村”,打造乡镇、村级法律服务便民工作室 46 个,建设通贵乡法治文化广场、宪法主题广场、掌政强家庙村、大新镇大新家园法治广场,营造全体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深入开展乡村宗教治理。制定 2020 年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系列宣讲计划,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在国家和民族重大节日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为各宗教场所赠送和订阅宪法和法律读本、政策宣传手册、图书报刊等,兴庆区 83 处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四进”覆盖率达到 100%。落实宗教教职人员任前审查及考评。联合相关部门对拟任的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有违法犯罪前科等进行审查,并对主要教职人员进行季度测评。加强宗教场所建设审批监管。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对辖区所有宗教场所的占地面积、建筑类型及历史沿革等进行了全面测绘,进一步完善了宗教场所基础数据库,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有效防止违法违规建设等问题。加大对党员信教问题监督排查的力度。2018 年以来兴庆区定期对辖区党员信教问题开展排查,每年由统战部提供朝觐
人员名单,组织部对名单进行排查;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五)乡村德治方面。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 推进乡村“ 德治” 的牵总主线,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全面实施“筑魂”工程。氛围营造点多面广,突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等宣传重点,各乡镇结合村镇实际打造了 12 处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村巷道、文化墙,营造浓厚氛围,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科技科普宣传,积极组织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送服务、送技术、送知识,在移民贫困乡村开展科技培训,派出科技专家、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与与贫困户、养殖户、种植户结对帮扶,开展精准扶贫活动。
把道德引领作为深化农村“ 德治” 的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崇德尚俭的美丽乡村。一是深入推进乡村道德建设。各乡镇“星级文明户”评选实现全覆盖,加强“最美银川人”“道德模范”“宁夏好人”“感动宁夏人物”“文明家庭”等推荐评选工作力度,兴庆区各乡镇共选树各级各类道德模范 46 名。依托“道德讲堂”“微宣讲”“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分享会”等平台,组织道德模范、新乡贤、“文明家庭”、“道德红黄蓝榜”红榜人物代表开展道德宣讲,传播道德正能量。
二是不断完善乡村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对 36 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全部重新修订,并经全体村民会议通过。各乡镇、村紧扣综合治理、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家庭美德等热点难点,制定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一村一约”,并对村民、党员、家庭等执行村规民约情况实行积分制管理,设立“积分银行”“积分超市”,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将“道德红黄蓝榜”“村规民约”与积分管理制度结合,以“积分制”奖惩为抓手,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村民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探索出符合农村特点和规律的乡村治理道路。截至目前,两乡两镇共有 31325 户在“积分银行管理平台”登记,已兑换积分 109753 分。
把文化育人作为深化农村“ 德治” 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多彩乐活的美丽乡村。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加大文化投入力度,“颜值”“气质”两手抓,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明显提升,乡风民风和村容村貌同步好转。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投入 55 万元对掌政镇强家庙村等 11 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功能提升改造;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 4 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 2 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
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乡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兴庆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系统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统上办理民政、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 4 月开始建设兴庆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 4 个乡镇、11 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100%,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仍需加强。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缺位、管理不严、监督不力,仍存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不强,部分党员党性修养薄弱,政治意识不强,容易被拉拢、利用;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
【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报告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