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之美5篇谈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之美 ˉArtPanrama艺术与设计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美誉的苏州,以精致典雅的古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之美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谈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之美
r tP a n r a m a艺术与设计ˉ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素有“人间天堂, 园林之城” 美誉的苏州, 以精致典雅的古典园林名闻天下。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皇家园林可追溯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 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 历代造园兴盛, 名园日众。
明清时期, 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16~18 世纪苏州园林全盛时期有园林200余处, 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
苏州园林是自然景色、 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写意山水园,“师法自然”, 追求“虽有人作,宛若天开” 忠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体现出了强烈的自然融合性。
苏州园林的美, 便在于这“自然山水” 与人类艺术创作的完美融合。一、 沧浪亭水之美无水不成景, 无水不成园。
水是江南园林的灵魂, 是让园林活起来的血液。
苏州园林最美之处便是它的水。
水总是占据园子的中心地带, 亭台楼阁依水而建, 灵石桥梁亦依水而造。
仿佛水是一面镜子, 将周围的一切纳入怀中。
苏州众多园林皆有水, 然而, 水之美唯有在沧浪亭才能得到最好的诠释。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 始为五代时孙承的池馆。
至宋代, 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 进行修筑, 傍水造亭, 题名“沧浪亭”。
踱步沧浪亭, 未进园门便能看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 园门北向而开, 前有一道石桥, 一湾池水由西向东, 环园南去。
清晨夕暮,烟水弥漫, 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 沧浪亭便坐落于迎面的一座小山上。
山上古木参天, 山下凿有水池, 一泓清水贯穿, 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但山无水则缺媚, 水无山则少刚, 遂沿池筑一蜿蜒如带的复廊, 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
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可供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 自然地融为一体, 此可谓借景的典范。“千古沧浪水一涯, 沧浪亭者, 水之亭园也”, 水是沧浪亭的灵魂,是构成园林美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二、 狮子林石之美狮子林位于苏州城东, 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 650 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 台、 楼、 阁、 厅、 堂、 轩、 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 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
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 有“桃源十八景” 之称。
叠山以“趣” 为胜, 全部用“适、 漏、 瘦、 皱” 的太湖石堆砌, 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 进行抽象与夸张, 均似狮子起舞之状。
再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 构成了石峰林立、 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假山群气势磅礴, 洞壑盘旋, 错综复杂, 宛如一座曲折的迷宫, 即使比做诸葛亮的八阵图, 毫不为过。
进入洞内如入深山峻岭, 时而登峰巅, 时而沉落谷底, 时而开朗, 时而幽深。
蹬道参差, 或平缓,或险隘, 恍惚迷离, 趣味横生。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 最复杂的实例之一, 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三、 网师园桥之美苏州园林水多桥多。
桥在园中有着沟通水域两岸, 陪衬亭台楼阁, 丰富园中水景, 烘托水中倒影以借景生色之功效。
桥是园中水、 建筑物、 周边环境中的一个结点, 使不同事物相互作用, 相互融合, 它近水而非水, 傍陆而非陆, 架空而非空, 是水、 陆、 空三个系统的交叉点, 是画龙点睛之笔。苏州园林中桥多而有特色的当属网师园。
网师园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 始建于宋淳熙初年 (公元1174年), 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园中部有彩霞池, 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水面聚而不分, 池西北石板曲桥, 低矮贴水, 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贴水的曲桥一波三折, 行走其上, 可观四面八方的景色, 有 “移步换景”“一步一景” 的艺术效果。
引静桥更具特色, 为苏州最小的石拱桥, 长 2.4 米, 宽 1 米, 三步而逾, 故又称之为“三步桥”。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引静桥石栏、 石级、 拱洞一应俱全, 桥顶刻有花形秀美的圆形牡丹浮雕, 桥身藤萝缠身, 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
桥下是一条溪涧, 自南蜿蜒而来, 名曰“盘涧”。
引静桥飞跨盘涧, 使彩霞池东、南两面景物完美融合在一起, 锦上添花般地为园林增色不少。四、 拙政园廊之美廊是苏州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 在园林景观空间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园中的游廊能够划分景区, 形成空间的变化, 增加景深和引导游人。
它或高或低, 或直或曲, 穿行在山石花木厅堂之间。
苏州园林的廊之美在拙政园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园中蜿蜒的“柳荫路曲” 是曲廊的佳作,似曲似直, 加上柳树的点缀, 别有特色。
西部景区中的水廊则另有一番风味, 依水而筑, 凌水而行,仿佛漂浮在水上。
南部似虹般腾空而起的桥廊“小飞虹”, 舒展自如, 形态优美。“小飞虹” 将狭长的水面分隔为二, 与东侧的空廊和西侧的廊以及南面的建筑, 共同围合了拙政园中著名的“小沧浪” 水院, 极具特色。
廊不仅能为人遮风挡雨, 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空间艺术价值。
明代计成所著的《园治》中称廊是“蹑山腰, 落水间, 任高低曲折, 自然断续蜿”, 这足以见其不凡的风采。苏州园林的设计, 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自然环境的美, 更重要的是对于文化精神享受的追求。
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参”, 认为亲近自然是生活的需求。
因此, 一个好的居处必须有“观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的景致, 强调可居、 可观、 可游的山水宝地。
为了能有山有水, 苏州园林的建造者不惜钱、 力从外地采购石头来堆积成假山, 挖掘土地引水为池,“竖划三寸, 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 体百里之迥”, 使人身在苏州园林“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治, 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
苏州园林在园中建山引水也是为了以山水来修身养性。
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更爱纵情山水, 反复吟咏着“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就中国文化的历史而言, 山和水是表现高尚品位不可或缺的存在。
对于中国文人而言, 一个人的雅是可以从他的山水观念中体现的。
自 然与人的融合是文人的追求的目标, 在这山水的熏陶中, 才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苏州园林由文人而建, 或可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 中说:“覆篑土为台, 聚拳石为山, 环斗水为池”, 这便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 的主旨, 在设计构筑中, 采用因地制宜, 借景、 对景、 分景、 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 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 小中见大、 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叠山理水, 栽植花木, 配置园林建筑, 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浅谈苏州园林中的设计之美文ˉ 北京化工大学 2009级本科生ˉ 温心扬北京化工大学 2010级硕士研究生ˉ 张扬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ˉ 周小儒[内容摘要] 苏州园林的美, 美在沧浪亭清秀灵动的水、 狮子林奇巧精美的石、 网师园格雅韵高的桥、 拙政园千姿百态的廊, 美在造园者匠心独运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设计。
古代文人喜好休闲、 隐逸、 寄情山水之间的审美思潮, 亦赋予了园林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州园林, 是自然美、 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的完美融合, 也是人类精神、 智慧的完美体现。[关 键 词] 古典园林设计文化内涵美
篇二:谈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之美
州古典园林浅析———— 以网师园为例
摘要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事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以网师园为例,通过对他的特点及各种造园技法浅析,从而对苏州古典园林有大概的了解。
关键词 苏州园林 网师园 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继承与发展
正文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代表,叶圣陶先生说过: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一 一 苏州园林的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
1 、借景的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最主要的焦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排列和观赏的角度都别具匠心,这是与西方园林最主要的区别特征。中国园林尝试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展现外部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2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 ,他也影响了后来的皇家园林。
拙政园中借景的典范
3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 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是伟大的历史建筑物!
4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
二 二 江南园林代表————网师园
1 简介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它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 11 号。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2 布局 网师园的结构由中轴的主园为主体,西边的内园提供紧凑部局的细腻,东边则是宅第可观赏建筑之美。在中轴的安排则以池水为重心,南方为宴乐之地,北方则为书房读册之地。
3 特色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为主,小尺度空间,满足少量人群的静赏为目的 ,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网师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网师园平面图
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4 造园手法 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主体建筑江小院分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下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为一个大院落,散布着山石 清泉 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 开合 虚实的对比,十分精致。殿春簃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三主二副,为仿明式结构。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5 组景手法 5.1 主辅对比手法 主景区市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琴室的入口从主景区几经曲折方能到达,一厅一亭几乎占去小院的一半,余下的空间但见粉墙垣及其前的少许山石和花石点缀,其幽邃安阀的气氛与操琴的功能十分协调 5.2 透景手法 园林北上角上的“集虚斋”前庭市另一处幽奥小院,院内修竹数竿,透过月洞门和竹外一支轩可窥见主景区水池的一角之景,是运用透景的手法而求得奥中有旷,设计处理上与琴室又有所不同。
5.3 在网师园的组景中,还运用了主从与重点,空间对比,起伏与层次,渗透,尺度处理,理水等手法。在网师园的组景中,还运用了主从与重点,空间对比,起伏与层次,渗透,尺度处理,理水等手法。
6 植物配置 网师园景观区的植物配置简洁自然,却生动表达了主题,在春夏秋冬四季景观的组织中,植物景观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分别是春(竹 迎春花 紫藤)——夏(桂花 玉兰 梧桐)——秋(秋枫 荷花)——冬(黑松 白皮松 罗汉松等)。而看书读画轩前的各类古松,则暗含冬日不畏严寒的高亮气节。殿春植物景观则别有洞天,园内的芍药解析着簃的由来。而在建筑与高墙之间狭长的院落中则错落布置着翠竹 芭蕉 腊梅 蓝天竹等,几块松皮石笋顽皮地立于叶片丛中,正是微
阳淡抹,浅画成图,凸显了意境。
局部植物配置图
7 小结 综合以上可知,网师园作为一处成功的园林典范虽占地不大,但有人可在咫尺园林之中可以看淡山水“山不高而又峰峦起伏、水不深而有汪洋之感”,设计布局中运用了多种造景、组景手法,在叠山、理水、植物等方面也有独造之处,由此,我们可以吸取借鉴它的许多成功经验,同时他也是众多苏州园林的一个缩影,起到了我们对苏州园林认识的促进作用。
三苏州古典园林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 古典园林理论研究相对于古典建筑研究而言,显得极不充分,理论体系的空白较多,大体由于以下原因:
1 、中国古代园林实物保存较少,现存遗迹的原真性较差。
我国古代造园实践长达数千年,但是由于缺少实物资料,理论界对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早期园林风格一直难下结论。现存明清园林大都经过后世不同程度的改建。同一园林往往多种风格叠加,面貌混杂,给研究带来一定困难。
2、有针对性的文献较少,造园文献多为文人随笔,对物质、技术性内容研究不足。、有针对性的文献较少,造园文献多为文人随笔,对物质、技术性内容研究不足。
古代造园叠山文献大多以品赏性的文人随笔、笔记为主,可靠性既差,又缺乏必要的具体细节陈述。正如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指出,这些园林文论“率皆嗜好使然,发为议论,非自身之经验。与技法无涉。即便有涉及,而于精妙处,则如隔靴搔痒。
”这些都造成古代园林研究的难度加大。目前,有关明清以来造园的技术、手法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这与早期园林文献不足,内容过于空泛有很大关系。
3 、园林理论与工匠技术实践长期脱节 长期以来,“士匠分涂”的积习,导致对一线造园工匠的技术、经验总结不足。许多世代相传的技艺未能及时总结并诉诸理论,仍限于工匠内部的口传心授。随着建国以来老一辈工匠的去世,许多技术面临失传。建国以来,全国各地的古园林整修,由于缺乏熟练工匠、缺少专家指导,对许多古代名作造成了严重损害,形成新的建设性破坏。另一方面, 园林理论研究者大多疏于探讨具体的技术研究, 往往造成对园林风格和技术评价缺乏具体标准,往往因一家之喜好,决定作品之优劣,这些都给传统园林艺术的发展带来很多消极影响
四 四 苏州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例如:贝律铭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在楼梯前方,有一堵很高的墙让人的视线在这里停止,水如瀑布一般从墙上泻下来,一直流到楼梯方,犹如一汪活水倾泻而下。水中有一些植物,顶上有光洒下。这是用活了苏州园林的精华。光、绿、的植物、声音,更可贵的是,传统和现代的东西结合起来,分外的美丽。
五 五 结语
总体说来,苏州园林的建筑无论是从空间的转换层面还是景观的布置设计方面都给人带来一种极其舒畅的艺术享受。品位苏州园林就仿佛是在欣赏一幅立体的画,抑或是品读一首无声的诗。古代的园林设计大师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形形色色的花木,四时不断,创造出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山石的堆叠似有意似无意,自然而然形成一幅美妙的山水长廊。这种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建筑风格代表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与古人所信奉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息息相关。置身园林就仿佛置身自然,当周围的豪华建筑鳞次栉比,争相竞艳时,苏州园林却是仿佛隐身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道法自然,夫唯不争而谓之争”,如隐士之于五川,似帝王之于山河。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征了众多建筑师的心,傲立于这世界的建筑顶峰。
参考文献:
《江南园林志》
童寯
《苏州古典园林》 刘敦桢 《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植物景观造园应用实例》 薛聪贤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三:谈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之美
1, 王佳1, 蔡平㈣, 曹光树2, 张亚君z( 1苏州大学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2江苏省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2150 0 6)摘要:苏州古典园林中有很多构型独特、 富含韵味的漏窗, 为极具观赏性的园林建筑小品之一。
选择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一些极具特色的漏窗, 通过对图案花纹特点及文化含义的理解, 探究和赏析苏州古典园林的漏窗之美。关键词:
苏州园林; 古典园林; 漏窗中国古典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传达给世人的是“引而不发, 显而不露” 的高深思想, 用道家虚实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表达与思想两者之间虚实相生的体现。
这样高深含蓄的思想得益于中华民族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古典园林艺术, 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 绘画艺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传统的造园艺术往往追求意境上的深邃, 从而达到“隔则深, 畅则浅” 的意境。
造园者常采用欲扬先抑或欲露贝IJ藏的手法, 千方百计地将景“遮挡” 起来, 使其若隐若现, 似有还无。
而漏窗这一表现形式的出现, 成就了苏州古典园林在意境表达上的创造。苏州占典园林漏窗的特征之一就是追求如诗如画的意境。
大多数造园活动都是由文人和匦家来主持的, 因此不免反应了这些文人和画师的趣味、 气质和情操。
因此, 苏州古典园林漏窗一开始就与诗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在诗人和画家的苦心经营下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计成在《园冶》 一书中将漏窗称为“漏砖墙” 或“漏明墙” , 即设置漏窗的墙体“凡有观眺处筑斯, 似避外隐内之义” , 这恰好迎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含蓄内在和丰富内涵。
《营造法式》 中则形象而生动地称漏窗为。
花墙洞” 。
漏窗的功能不在于空间上的流通和视觉上的流畅, 而是在空间上起到相互渗透的作用, 从而产生一种亦幻亦真的独特意境, 这也与道家所提倡的虚实相生论相吻合。苏州古典园林漏窗的构图样式繁多, 姿态万千, 形成了不同的图案。
在景观设计当中有规则式布局和自然式布局两大类, 同样, 在漏窗构图艺术当中, 按照漏窗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大致上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硬景漏窗、 软景漏窗。
“硬景” 指多以规则线条组成漏窗图案的形式, “软景” 则指多以较自然、 不规则形式的线条来组成丰富的画面。作者简介:
周伟( 19 8 3一). 男. 安徽铜陵人. 苏州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苏州固林艺术与设计。E —m a ll:
v o y a g e7 7 7 @ sm a C O ll]。
※通讯作者。南方农业2 0 0 9 年8 月 第3 卷第8 期4 2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l硬景漏窗之美常见的硬景构图多采用直线、 弧线、 圆形等几何形体图案组成。
全用直线的有万字、 定胜、 六角景、 菱花、 书条、 绦环、 橄榄、 套方、 冰裂纹等, 如图1、 图8 ; 全用弧线的有鱼鳞、 钱纹、 球纹, 秋叶、 海棠、 葵花、 如意、 波纹等, 如图2一图6 ; 用2种及2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 夔纹、万字海棠、 六角穿梅花等, 如图7 ; 还有四边为几何图案, 中间加琴棋书画等物的式样。1. 1“刑” 字漏窗之美“刑” 字( 图1)、 十字( 图4 )等是非常传统的图案, 分别象征旋转的太阳和静止的太阳, 是原始先民崇拜太阳的标识。
“璀” 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 见于新石器时代和甲骨文、 金文中。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
础” 符4 3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
顺时针的“刑” 符号代表佛教。
“础” 字漏窗图案意蕴之深邃, 值得我们咀嚼品味, 慢慢体会那古老的文化符号。1. 2“冰裂纹” 漏窗之美冰裂纹( 图8 ), 也源于对天体的崇拜, 多边形图案源于“天圆” 之说。
冰裂纹的应用较为广泛, 它们通透空灵、 纹理交错, 逶迤远去, 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
古代精巧的工匠们将这种纵横交织的纹路运用在传统园林艺术上, 从而让冰裂纹表达出一种极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残缺之美。2软景漏窗之美常见的软景构图纹样图案取材范围很广泛,图案胚材多取自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
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 柏、 牡丹、 梅、 竹、 兰、 菊、 芭蕉、 荷花, 佛手、 桃、 石榴等, 属于鸟兽题材的南方农业2 0 0 9 年8 月 第3 卷第8 期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南方农业2 0 0 9 午8 月 第3 卷第8 期有狮、 虎、 云龙、 蝙蝠、 喜鹊、 凤凰和松鹤图、 柏鹿图等,属于物品题材有花瓶、 聚宝盆、 文房四宝等, 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 象形文字的图案。
属于人物题材的多以小说传奇、 佛教和戏剧中的某些场景为题材。
在图案选择上多采用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 这也充分体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文人特色。
到了清代更是出现了以铁片、 铁丝作骨架, 用灰塑创造出人物、 花鸟、 山水等造型的泥塑做法( 图9 一图14 )。2. 1“四雅” 漏窗之美在古代, 弹琴、 弈棋、 书法、 绘画是文人骚客( 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几项技能, 故合称“琴棋书画” , 又称“四雅” , 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独特的四大内容。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五松园九狮峰后的4 个依次塑有古琴、 棋盘、 函装线书、 画卷不同形状的漏窗中( 图15一图l8 ), 分别套用了琴棋书画4 种图案, 成为经典一景, 尽显文人的风雅和美学追求。
这些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 被人们津津乐道, 又称“四雅” 漏窗。2. 2“四季” 漏窗之美四季之美, 美不胜收, 正所谓“春有百花冬有雪, 夏有凉风秋有月 , 若无闲时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苏州古典园林沧浪亭里最经典的是从明道堂至翠玲珑所呈直角墙面的一组漏窗, 分别由代表“春” 、 “夏” 、 “秋” 、“冬” 的柳树、 荷花、 石榴、 蜡梅图案形成( 图19 一图22),又称“四季” 漏窗。“四季” 漏窗的出现反映了古人将对四季变换和生命轮回的思考赋予了一个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祈福” 是富于积极向上意义和内容的一部分, 苏州古典园林漏窗构图艺术中采用带有吉祥4 4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意义的动物、 植物、 文字等图案以借形寓意、 谐音喻义来传情达意, 是中国人热爱生活, 努力创造幸福、 美满、 平安和财富的积极心理的外在反映, 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小结形式各异的漏窗, 既沟通了内外的山水, 使得水池、驳岸、 长廊、 假山极富层次和深度, 又能自然地融合于一体。
当现景者漫步在园林中长长的复廊时, 从漏窗中探望, 假山古亭, 名木花草, 若隐若现, 近在咫尺的山体,仿佛被大大地推远了。
而园外的水景, 似近却远, 又有一种近山远水的感觉, 这就充分利用了人视觉上的错觉, 拓宽了景色的境界。
这种通过复廊将园外之水与墙内之山联成一气、 相互借景的手法, 堪称中国古典园林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之一。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每一个漏窗都在展现一种场景,叙述一个故事, 表达一种寓意。
漏窗形式上的丰富, 在中国传统建筑与古典园林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漏窗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符合了造园者的造园情趣与精神追求, 更符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志士的主流观念, 即想表达政治上洁身自好, 避祸、 隐忍自好的主题,同时也符合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 宛白天开” , 道法自然的审美趣味。
文人艺匠们在造园时对整个园林的设计, 在漏窗的形式构造上并没有刻意去追求, 更多的是在过程中的即兴发挥。
而正是这样的创造性发挥, 使得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漏窗千姿百态、 各不相同。
漏窗文化体现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正因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作, 才留给了我们苏州古典园林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对漏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有利于继续挖掘古典园林的深邃意境, 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利用。4 5南方农业2 0 0 9 年8 月 第3 卷第8 期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篇四:谈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之美
进 姑 苏 ——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赏析 摘要回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关键词苏州园林、诗林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世界园林典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还记得第一次读唐朝大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就很喜欢不仅喜欢这首诗更喜欢诗中的那个美丽的地方——姑苏城也就是美丽的苏州。而提到苏州就不得不提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
如果说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 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那么苏州可以说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 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
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 6 世纪的春秋时期 之后历代造园兴盛 明清全盛时有 200 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在 2000 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苏州园林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与重视进行了不断的保护维修和合理利用。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更是结合古城改造 依法加强了园林内外环境的整治使古典园林内外环境协调一致。至今保存完好的数十处园林分别代表了我国宋、元、明、清不同时期江南园林的风格体现了人类理想家园的境界。
苏州园林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园林美一样都取源于自然是在自然空间形态基础上加以抽象化、理想化的产物。一条透空的长廊横贯于园内原有的空间立即产生远、中、近三个层次两侧的景物都将互为对方的远景和背景使原本娇小的园林显得空灵而又深邃。
在苏州园林中亭、台、楼、阁、榭等是“实”的而廊是“虚”的两者结合便构成了虚和实的和谐美。沿廊漫步既像在室内又像在室外这种亦内亦外的感觉使人产生一种“过度空间”的心理造园家就是利用这种空间内外矛盾的统一将两种不同的空间感受微妙地融合在一起。
回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将近 200 处为全国之冠。苏州园林在布局、 结构、 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据了解苏州古典园林主要有以下几大景点首先就是沧浪亭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内 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 为北宋庆历年间 1041-1048 年诗人苏舜钦字子美所筑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
接着就不得不说说狮子林了
狮子林位于苏州潘儒巷内东靠园林路元至正二年1342 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因中峰原住在浙江天目山狮子岩而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 15 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留园也很有特色的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 50 亩全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西、北部为清光绪年间增修。入园后经两重小院即可达中部。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为主。西区南北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主厅为涵碧山房由此往东是明瑟楼向南为绿荫轩。远翠阁位于中部东北角闻木樨香处在中部西北隅。另外还有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
馆因梁柱为楠木也称楠木厅。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揖峰轩以东的林泉耆硕之馆设计精妙、陈设富丽。北面是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以及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高约 9米玲珑剔透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周围有贮云庵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之突出居苏州诸园之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此外苏州著名的园林还有退思园耦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怡园艺园。总之这里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这本是描写阿房宫的气势之宏大可是用在精致的苏州园林中也同样适合。
“平面曲折高低错落”这是中国园林建筑布局的艺术手法之一原因在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再现自然山水之美 而不象西方园林那样着意表现规整的人工之美。苏州园林更是讲究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步移景异。而中国的建筑一般呈方形、圆形要有丰富的转折与错落谈何容易。但廊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廊除供人行走之外并无其他独立功能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它的最大作用是连接其他类型的园林建筑。廊可长、可短、可上、可下、可折、可弯非常灵活。苏州园林中“廊”的曲折程度要比北方皇家园林强得多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以达到“随形而弯依势而曲”引自《园冶》的效果。总之苏州园林建筑中借助了廊的运用才完美地实现了平面上曲曲折折竖向上随地形的起伏而高低错落。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1980 年建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是以网师园殿春为蓝本设计的这是中国造园史上第一次实现整体庭园的出口。在其后的 20 多年里苏州园林走出小巷的有限天地以其传统的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地走向欧、美、亚、澳各洲的名城并获多项荣誉有日本池田市“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金泽市“金兰亭”、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微缩景区、 香港九龙寨城公园、 纽约斯坦顿岛 “寄兴园” 、 美国波特兰 “兰苏园” 、法国巴黎“怡黎园”等等。无论是完整园林的建造、还是亭台廊榭等园林要素的移植 含蓄独到的园林文化都获得了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 并成为物质的、不可移动的中国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当地称为“常驻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贵宾”。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建造在世界各地的苏式园林还是苏州最生动的名片特别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专家学者来考察、研究作为人居环境经典的苏州古典园林。
风云微缩剩园林立体丹青雅部音。
月亮门迎修竹茂太湖石浸小潭深。
红鳞翠羽添鲜活绣榻楹联证古今。
临去粉墙留独照归来好抚旅游琴。
苏州古典园林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美景更是好诗佳句更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参考资料《苏州园林欣赏》 张顺生
《浅谈苏州园林的立意与写意》浙江建筑网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百度网
篇五:谈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之美
音乐中的美妙 ——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说到建筑人们总会用“凝固的音乐”来称赞。作为造型艺术的建筑处处释放着它的美感自古就给人以美的享受。苏州园林是一首凝固的音乐是一个感性的建筑也是一件多姿多彩的艺术。
苏州园林一直都是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皆与苏州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及艺术家的创造才能有关。
亚里士多德说“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摹仿说艺术就是创造。
”诚然艺术家只有通过创造才能把艺术美融入到艺术中去。
苏州园林在古代大多是地主、 退休官僚和文人寓居之地。他们遵循崇尚自然、摹仿自然的艺术原则邀请文人与之出谋划策商讨布局设计并通过造园工匠精湛的技艺在城市中创造了一座座由山水、建筑、花木共同构成了的“文人写意山水园”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使得致仕隐居不必到真山林中自家的“城市山林”就是山林。苏州园林就是造园工匠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他们追求如若自然、不露斧凿痕迹的最高审美境界。并创造出了独具东方园林特色的艺术美。
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精美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因此通过它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从而造就了它的艺术美。色彩是光作用于物体所给人的一种视觉反应苏州园林采用“粉墙黛瓦栗柱”这种淡雅的
建筑色彩中国文化中关于颜色的内容其主要与黑和白两极的色彩有关中国绘画与书法都是黑与白的对比黑白色在视觉上造成了极大的反差但从整体看却又那么和谐唯美与周围的环境想必又显得那样统一。
也象征着道家那种 “无为”
得生活方式暗含了犹如世外桃源退隐、避世的特质。太湖石作为立体的抽象艺术绝对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大亮点 由于它的灵秀剔透、多姿多态而为园主所钟情。在苏州园林里除了太湖石砌山外更多地作为独峰观赏。居住在有石的环境里显示出了对石文化的崇尚更营造了一种如在山林的美妙意境。苏州园林重要的特征之一山随水绕、山环水抱、水石交融、景色才能达到和谐之美。园林中的山与水就是通过高低对比形成一种比例这样才能显出山的壮观水的秀丽。苏州园林不像西方的花园那样鲜花满地 但是园内的植物却达到了成百上千种将各个季节的花木参差的栽种和修剪在一起却意外的一年四季花开飘香岁岁年年姹紫嫣红。园内建筑物根据不同的功用建成了厅、堂、轩、馆、楼、阁、榭、舫、廊、亭、台等不同的形式且打破了传统的房屋对称模式在错落中形成一种美感。私家园林的面积总是有限的但是空间的不足却使得工匠在墙上开出形状各异的花窗花窗所造成隔而不断、似分又连的景象添加了景致的层次与深度。
造园工匠对园林的建造上似乎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
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所以山水、花木、建筑与光互相映衬、虚实交错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最终将视觉艺术、静态艺术、空间艺术统一为一个整体并达到最美。因此不得不说苏州园林是一门时间性空间性矛盾统一的 “四度空间的艺术” 。
艺术美具有永久性。苏州园林经过千年时间的洗礼它依然是中国园林艺术中那朵最美的奇葩 不仅因为它是艺术家创造性的创作更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社会文化内涵。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它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园主的思想感情。我们知道只有有价值的东西、 有思想的东西、 有生命的东西 才能永久的存在。园林里的重峦叠嶂园林里的书法刻画园林里的花木寓意园林里的儒释道哲学观念等等。园林里的种种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永久性。这也使得苏州园林依旧那么完整的、那么多的存在着处处体现它的艺术美。
不管再经过多少年 苏州园林都会以它独特的艺术美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它迷人的魅力 仍会让人游于园中而因它的美流连忘返还会是凝固的音乐中最美妙的一首。
【谈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之美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