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5篇

时间:2022-10-06 13:5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5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XXXXX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xx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实施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5篇

篇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XXXX 大学 “ 课程思政 ” 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 xx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实施意见》,切实落实全国和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进一步深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决定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计划,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先导,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突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本科教育教学全课程、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㈠

 总体要求

 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围绕建设“大思政”格局,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不断完善全校合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坚持课堂教学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教师对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关系的正确认识,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及其教育资源,有针

 对性地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构建以思想政治必修课为核,思想政治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各类专业课为环的“一核三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育教学全课程、全过程,着力培养胸怀经纬、求真务实、品高学优、工勤业精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具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水平工业大学建设目标。

 ㈡

 工作目标

 ⒈设立一批“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探索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创新。

 ⒉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和水平。

 ⒊建设一批校级“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培育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发挥示范作用。

 ⒋提炼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培育并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予以推广和应用。

 三、主要任务

 ㈠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引领和先导作用,通过设立“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我校办学与学科专业特色,探索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㈡

 扎实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机制,通过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育人能力,培育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突出作用的教学名师和课程带头人,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引领和带动团队的其他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㈢

 着力培育“课程思政”系列精品课程

 建立以思想政治必修课为核,思想政治选修课、综合素质课、各类专业课为环的“一核三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设立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大力培育“课程思政”系列精品课程。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优势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理论指导性强的“新时代”系列思政选修品牌课,使之成为思想政治课的有益补充和有力拓展;建设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旨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综合素养精品课,推进学校综合素养课的教学改革,强化政治方向、思想引领和

 价值引导;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专业育人特色精品课,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形成教学示范,逐步拓展到各门课程。

 ㈣

 大力推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

 跟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建设与培育工作,注重凝练学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建设成果、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打造示范课程和项目,广泛推广应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全面提升育人效果。

 四、保障措施

 ㈠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强化顶层设计,深化“课程思政”机制创新,完善制度建设,突出政策措施的导向。

 ㈡

 推动协同联动

 建立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各负其责、相互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

 各类专业课教师的交流沟通机制,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研究提出具体改革措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㈢

 强化工作考核

 定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人才培养中全要素的融入和全过程的贯穿;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及其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

 ㈣

 提供经费支持

 划拨专项建设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计划落实。对校级“课程思政”教改立项、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给予经费支持,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优秀的教学成果给予奖励。倡导和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XXXX 大学

 二〇XX 年 X 月 X 日

篇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着力完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根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教学设计中,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体现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中。

 1.强化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显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同时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2.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自然科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态文明、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三、工作措施 1. 修订培养方案。以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改革为契机,在修订全校本科专业 2017 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求培养方案中须明确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才培养方案。

 2. 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 2017 版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重新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充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根据课程性质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3. 编制授课教案。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授课教案和教学文档。教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我国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专业前沿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展开讲授。

 4.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各学科教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学、讲义中,教学内容按新编的统编教材安排,在落实好课程思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以讨论、座谈、论文等形式,细化教学过程,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应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相关内容。

 5. 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

 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实施《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管理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行学分制和累计计分制,共2 学分, 对应 2017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能力模块中实践创新环节的社会实践学分。

 6.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全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引进 ISEC 教学理念,推进“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目前由尝试阶段进入实验阶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阵地和主渠道和引领作用,鼓励教师积极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总结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讲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得到更深理解,使学生从理论层面上入脑入心。

 7. 推行考核方式改革。加强过程化考核,各门思政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手册”,思政课上所有学生必须记笔记,按上课状态、听课记录、教学互动、学习总结等内容考核成绩,达到“进头脑”的目的。

 8. 教学方法改革。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思政最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青马班班导师的优

 势,以师生论坛的形式,在导师的引导下,倡导学生读原著,谈体会,开展讲座、座谈、讨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研制出台了《学院课堂教学管理细则》、《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法(试行)》、《教务处学术报告厅使用管理办法》,已修订完善了《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学院学籍管理条例》、《学院选课管理办法》、《学院课程考核及重修管理办法》、《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学院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继续对其他教育教学相关类文件进行修订,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0.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要形成梯队,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参与教学建设的推进、交流活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教研活动。

 11. 建立团队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培养的机制。

 12.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有效利用优质思政课网络课程,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13. 选用优秀教材。优先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简称“马工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有“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国家级优秀教材、或自治区优秀教材。

 14. 保障课堂教学主阵地用。充分挖掘各门课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按教学大纲执行,落实到课堂教学各环节中,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专业层面上进入学生头脑。

 四、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党委书记和校长为课程思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负责此项工作的调度和协调,教务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和推动,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考核与保障工作。

 1. 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课程思政工作,各负其责,协同合作,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2. 各教学单位要发挥主体作用,认真落实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工作。

 3. 教务处审定 2017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思政元素融入情况,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并督促相关单位完成落实课程思政工作。

 4.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落实思想政治通识教育必修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并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5. 团委负责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实学校第二课堂的课程思政工作。

篇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化·2016 年 8 2 1 教育现代化·2018 年 10 月第 41 期教学改革与探索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8.41.001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王飞(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摘 要: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贯彻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不同类型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举措。深刻认识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弄清课程思政的内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对于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本文引用格式:王飞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 [J]. 教育现代化,2018,5(41):1-4为了贯彻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不同类型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许多高校大力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构建各类课程协同的育人体系,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如何深刻认识和实践这一新生事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只有从新时代国家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的宏大背景中思考强化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地生根,形成科学的育人体系,真正发挥强大的育人力量。一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一)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的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新发展目标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新挑战。我们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伟大的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高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师为谁教、教什么?学生为谁学、学什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水平离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的要求还存在多大差距?我们能不能把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引导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上来,激发他们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要求把他们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场大考。“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我们不能只顾埋头教学改革而不问方向,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高度、要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顺应新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迫切需要,旗帜鲜明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统帅,把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放到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上来,以思想政治素质的优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响亮的回答。(二)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放眼世界,国家之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高校也在致力于“双一流”大学、“高水平”院校建设。我们首先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是用西方发达国的标准衡量,还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基金项目:

 2017 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相同创新的机制研究》(编号:17SZB-40)。作者简介:

 王飞,男,江苏通州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学部,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万方数据

 2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投稿邮箱:jyxdhbjb@vip.163.com 2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投稿邮箱:jyxdhbjb@vip.163.com教学改革与探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立足于中国国情,服务于中国和世界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世界一流人才。不可否认,西方高等教育很发达,我们免不了要向西方一流的大学交流互鉴,吸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成果。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西方高等教育是服务于西方国家发展需要的,反映它们的国情,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例如,我们推崇的《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知识、能力、品德、伦理、沟通、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质量意识、时间意识等素质要求,反映的都是一些通用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不能完全反映我国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思想政治要求。实际上,职业素养、人文素养、身心素养并不能取代思想政治素养,我们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鲜明的政治立场,盲目照搬西方模式,会使我们人才培养目标偏离正确的方向。“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的鲜明特色,又是我们显著的制度优势。在走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仅仅以追赶的心态谋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要充满“四个自信”,从引领世界潮流的高度,善于把我们先进的制度优势转变为先进的教育优势和人才优势,以我们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谋取世界高等教育重要地位,不仅彰显学科、专业影响力,更要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三)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也要积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实现发展的质的飞跃?客观上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在遇到重大事件考验面前,我们对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缺乏应有的自信。究其原因,与我们比较重视对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硬件的投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等软件的投入力度不够充分有关,也与我们没有有效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有关。因此,我们在建设质量工程过程中,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强化硬件建设,更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工程,要善于向思想政治工作要质量,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来提高教育全要素效率,让精神动力成为大学生发展的最强大动力,让精神支持成为大学生顶天立地的最强大力量,让精神成才成为大学生最具活力的特质。“意见”要求“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多元利益冲突、多元文化渗透、多元价值交锋的复杂背景下,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已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我们要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发挥多学科优势,形成全课程育人的局面,切实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和育人话语权,把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二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内涵目前,关于课程思政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我把它归纳:教育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各类课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将价值引导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受教育者接受并且实现教学目标的教育思想。课程思政包含以下 3 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  价值导向性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是刻意新增加一门课或一次教学活动,而是要求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是要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之中,它是强化价值引导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创新。

 [1]衡量一门课的教学活动有没有体现课程思政的特性,就是看该门课是否有思政功能(有价值引导),该教师是否是思政主体(有育人情怀),该教学是否含思政元素(有德育意蕴)。我们要防止两种偏见:一是防止把其他课程改成思政课。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不是指教师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思政理论、术语进行思政理论讲授,而是要求教师联系该课程的内容,将其中所蕴含的规律性的道理启发给受教育者,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他健康成长。二是防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造成为其他课。部分思政教师不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把大量其他学科知识引入课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具体学科知识拼盘、杂烩,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应该有的理论武装作用。(二)  内容融合性课程思政中每个课堂教学都是知识讲授、技能训练与价值引导三位一体,三者之间不是分割开的,三者相互之间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在价值引万方数据

 教育现代化·2016 年 8 2 3 教育现代化·2018 年 10 月第 41 期教学改革与探索领中凝练知识底蕴和技能基础,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中实现价值升华,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学习获得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价值增量,实现知识、技能和价值的全面发展和同频共振。

 [2]思政元素的植入是源于知识和科技发展以及技能应用所合乎规律和逻辑地引发的经验教训和内在价值,具有客观的内在联系性,是以隐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显性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植入思政元素会损害其他学科教育教学。(三)  教育协同性推行课程思政改革最根本的精神实质是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根本是政治方向,所以课程教学都要引导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点是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所有课程教学都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核心是以生为本,所有课程教学都要引导大学生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动力是改革创新,所有课程教学都要引导大学生在深入实践中实现思想升华和能力提升;关键是协同,所有课程教学都要引导大学生在多学科、多课程学习中获得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能力、价值观的培育协同演进。

 [3]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在课程思政中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偏重于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和价值引导,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武装,不是对具体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其他课程侧重于相关学科的理论传授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引导,以具体学科知识教学为主要内容。两者重点不同,不可替代。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和素材服务于本课程教育教学,其他学科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哲学观点和思维方法、追求真理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艰苦探索和创新精神、热爱祖国人民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益素材、案例以及思想的启发。其他学科也可以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本课程教育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重要方针政策对解读其他学科知识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其他课的 课程思政改革的兴起不仅没有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在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模式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地位,应当主动协同、指导、呼应、融合于其他学科,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指导作用。“讲话”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在课程思政格局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都要加强和改进,构建相互协同的课程育人体系。三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一)  加强统筹协调学校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机制,动员所有的教学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质量评价之中,恨抓课程思政的落实、质量、成效、审核督导和可持续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增强各教学部门的协同联动,克服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和分散化。(二)  加强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统一。就目标导向而言,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操作或运动技能领域。我们在设计认知领域目标时,除注重该学科知识外,也要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中国梦与现代化强国战略、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意识”、 “四个自信”“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世界发展大趋势、国家意识、道德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科学精神、诚信意识、人文意识、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思政基本理论知识以恰当方式融入进去。在设计情感领域目标时,除考虑接受知识技能外,也要将愿意接受、认同、积极参与和评价、正向价值判断和选择、人格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方面的情感活动和积极变化融入进去。

 [4,5] 在设计操作或运动技能领域目标时,除按照流程强化技术训练外,也要将利用科学理论指导技能训练的任务融入...

篇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2020.12.18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现就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基本要求一是把握新时代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二是推进一体化 。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三是突出创新性。完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优化教材内容,创新 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四是增强针对性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编写适用不同类型高校的教材,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五是注重统筹性。总体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二、课程目标体系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 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重点引导学生知晓基本国情,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了解革命领袖和民族英雄的生平故事,培养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 形成规则意识,知道宪法有关常识,初步具有依据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讲礼貌、守纪律、知对错;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

 2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增强国家意识和国情观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具有初步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等;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三)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明方向、遵法纪、知荣辱;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四)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研究生课程重在探究式教育和学习。三、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在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切实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一)小学、初中阶段小学、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品德、法律常识、中华文化、心理健康等,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九年总课时的 6%~8%。

 3(二)高中阶段1.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立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普通高中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共6 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围绕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等开展教学,共 6学分。2.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共 144 学时。围绕时事政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业创业创新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程,不少于 36 学时。(三)大学阶段大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1. 大学阶段必修课程本科课程设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学分(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学分(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学分(4)思想道德与法治 3 学分(5)形势与政策 2 学分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学分按有关要求执行。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设置:(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学分(2)思想道德与法治 3 学分(3)形势与政策 1 学分

 4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学分2. 大学阶段选择性必修课程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 门课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等,开设硕士、博士研究生选择性必修课程,硕士研究生至少选择 1 学分课程。各高校要安排选择性必修课程必要学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审核把关作用。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四、课程内容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一)小学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主要讲授学生与自我、家庭、班级、社会、国家、世界、自然等的关系, 结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懂得当代中国怎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初步了解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帮助小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初中课程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主要讲授个人和集体、自我和时代、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宪法和法律、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中国和世界等内容,通过呈现党和国家事业在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明确“是什么”,树立“四个自信”。(三)高中课程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5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理论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坚定“四个自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教育。(四)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要围绕以下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要讲授反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原理,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世界的能力,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 ”,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高等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形势与政策 ”,主要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五)研究生课程

 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专题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析当代世界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热点问题、全球治理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等,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研判当代世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五、教材体系建设(一)完善教材编审制度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依据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思政课课程标准,教材实行“一标一本”,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大学阶段必修课教材实行“一纲一本”。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写本科、高等职业学校专科、研究生必修课教材,按程序审核后报中央审定,适时推出。适时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材,规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料编写使用。由教育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组织编写选择性必修课教学大纲或教材。地方或高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地方或高校负责组织审核选用。(二)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机制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联席沟通制度,定期研究各学段教材编写内容。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编审专家库,加强编写人员与审核专家的沟通交流,发挥审核专家的指导作用。建立一体化教材建设监测反馈机制,跟踪研判评估教材使用情况,为加强教材研究和修订完善提供支撑。(三)加强教材研究重视和加强思政课课程教材建设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大问题研究。持续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研究,每门思政课教材内容、不同学段及同一学段各门思政课教材内容的相互关系研究,教材文献资料、学术话语、表述方式、呈现形式研究,以及思政课课程与教材、教学评价之间的互动研究等,促进思政课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与针对性、生动性有机结合。(四)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配套用书的建设和管理,依规进行编审工作。国家统编的中小

 7学思政课教材的配套用书,按现行要求组织编写。高校思政课必修课教材的配套用书,根据需要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审核、推荐使用。支持、鼓励研制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等, 推进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立体化教材体系。六、组织领导(一)加强领导各地各级教育部门...

篇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__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_办公厅、_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动我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服务学院长远校建设,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_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__精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院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价值积累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提高整体教师水平,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深入发掘发挥思政课、通识课,尤其是专业课育人作用。使各门课程都“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努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所有课程知识体系都体现思政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提高“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责任认知,将“课程育人”提升为“全课程协同育人”。形成覆盖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体系的大思政体

 系和大德育格局,使全院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努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打造具有山科特色的有温度、有厚度、有品位、有实效的高职思政育人共同体。

 (二)具体目标 “课程思政”是指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体现思政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形成覆盖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体系的大思政和大德育,将“课程育人”提升为“全课程育人”。

 基于以上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主要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建成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2.建成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和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素养课和专业课; 3.打造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教书育人团队; 4.打造全院各课程各部门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特色文化; 5.形成学院课程思政改革的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

 三、基本任务

 (一)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育人功能 1、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构建山科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大学课程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系统优化各教学系部各类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工作。

 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各教学系部专业教学需要挖掘所有课程的隐形教育资源,在专业教学中柔性融入专业精神、伦理资源、道德话题,理想境界等内容,搭建科学和人文之间的桥梁,系统设计和优化专业整体教学资源。以推进“三教改革”为转手,鼓励以“基因式”融入式的手段,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德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从而实现课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二)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助力课程思政改革 继续做好大思政各项工作,发挥“思政课程”作为显性思政教育的传统桥头堡引领示范作用。

 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工作继续深化我院大思政各项工作,加大思政课改革力度,在前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主推体验式思政课改革。推进将传统思政课程优势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逐步提升传统思政课的亲和力和课堂活力。

 (三)探索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程思政育人模式 通过多种方式深挖包含通识课和专业课在内的全课程蕴含的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

 “课程思政”的整体架构建立在每一门课程的基础上,思政课、通识课、尤其专业课程的设计创新是实现“课程思政”之路的基础着力点。这就要求要全力做好教学设计这个最基础又最重要的工作,帮

 助专业课教师找到课程与德育的融合与对接。

 1.思政部牵头编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南”。将大思政的内容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设计中,作为指导性意见,供各院系教师参考。

 2.每个系部选择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程作为试点,精心编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或“课堂教学案例库”)。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德育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点、具体案例、具体方法等内容。其中,具体与专业的融合可以参考以下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_、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地方史、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国精神、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规划、法治思维、法律常识、人文修养、伟人情怀、名人名家、行业精英、做人做事、待人接物、习惯养成、心理调适、辨别善恶等。

 3.定期开展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定期开展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课程思政”公共课展示活动等系列活动,发现典型案例,汇总“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发挥部分课程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以试点课程带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建设。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推进观念更新,形成思政教育不是“专人”教育,而是“人人”教育的工作理念。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教师在认识上要确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事,是所有教师份内的事,而且也是学校行行政后勤教辅人员的事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也正是当前_提出的要求广大教师做到:“四个相统一”(教书与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履职尽责,并按“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求,做“四有”(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好老师。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根据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整体架构试点工作的框架思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二)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特色。充分吸取__兄弟高校的建设经验,结合学校、系部专业实际和特色开展试点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持续创新的要求贯穿于试点工作各个方面,努力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三)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课程思政改革试点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分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四)坚持柔性融入、注重实效。避免硬性融入,强行加塞内容

 等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专业特色,立足课程育人目标,柔性融入,合理过度。

 五、实施保障

 (一)以“课程思政”为抓手,落实高校党委意识形态主体责任。

 学院层面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班子成员、系部负责人与教师们集体备课,亲自走上讲台,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的新常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对课堂教学管理既抓住教师这一关键,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又聚焦学生这一主体,把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长效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学院在党委领导下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成立课程思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挂帅,二级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组织架构。领导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顶层设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加强沟通联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定期交流情况、总结借鉴经验、研究解决问题。

 (三)调整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过去单一的从专业维度进行的教学与学习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于新的“课程思政”式教学改革,应该向着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的方向延展,并且以立德树人为着力点,从教学、学用、师生、知行等多环节着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

 (四)树立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全院范围内搞院系试点、树课程典型、组织公开课观摩,建立共享学习机制。对于“课程思政”的试点成效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引导全体教师积极自觉地投入到“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中去。

 (五)加强资源保障和考核评估。

 学院充分保障试点工作的投入,支持试点工作顺利发展。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为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各系部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健全试点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试点工作制度化建设,着力形成课程思政试点的经验做法。鼓励各系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试点成果纳入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等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5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