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7篇

时间:2022-10-06 13:5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7篇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Forum学术论坛1682017年11月 www.chinabt.netPPP项目模式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昆明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7篇,供大家参考。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7篇

篇一: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rum学术论坛168 2017年11月

  www.chinabt.netPPP项目模式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昆明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姚超摘 要 :PPP项目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融资模式,自2015年我国大力推动这种模式以来,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运作机制,努力使PPP项目更具有效能性。尽管PPP项目越来越成为各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创新性举措,但由于PPP项目的特殊性,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因素,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PPP项目模式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PPP项目模式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防范PPP项目模式面临的各类风险、促进PPP项目模式科学和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更好地实施PPP项目模式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关键词 :PPP项目

 风险因素

 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7)11(a)-168-0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也直接推动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但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数量、层次越来越高,对资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且很多民间资本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和运用,同时在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成为重要的模式,这直接推动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模式,PPP项目模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大力推动这一模式。PPP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伙伴制”,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社会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尽管国家和各地都积极推动PPP项目模式,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组织实施以及项目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风险因素,对PPP项目模式的继续深化和实施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而应当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有的放矢地制定防范策略,确保PPP项目模式稳步向前推进并切实发挥积极作用。1 PPP项目模式面临的风险PPP项目模式对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资源、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由于PPP项目模式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对于政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推介了1043个PPP项目,当时签约项目达到329个,并且已经初见成效。但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PPP项目模式在组织实施与项目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风险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分析PPP项目模式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临政策风险。为了能够推动PPP项目模式的深入实施,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体系,但从整体落实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代表出资方的法律定位和职能还不够清醒,这也直接导致PPP项目模式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政策风险。PPP项目合作模式最根本的就是“公私合营”,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但一些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开展PPP项目的过程中,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合作相对较少,还存在着一定的“玻璃门” “弹簧门”问题,很多民营企业反映自己根本进入不了政府确定的PPP项目,甚至设立了很高的门槛。比如东北某城市政府尽管推出了15个总投资额为500亿元的PPP项目,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只有一家本地民营企业进行了合作,其他14个项目都是外地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二是面临合作风险。对于PPP项目来说,属于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也可以说是“公私合营”的一种模式,因而如何更好地开展合作至关重要。从当前来看,我国对PPP合规项目的选择和确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最根本的就是如何界定PPP项目不是规变向融资缺乏针对性的规范。在PPP项目运营的过程中,政府具有很强的“主导性”,民营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资本处于“从属”地位,自身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而且很多条件都对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进行了限制,在合作的过程中,自身的合作无法得到更有效的发挥,这就直接导致出现合作风险。比如某民营企业在参与投资PPP项目之后,由于自身的技术优势比较明确,但政府却没有采用企业的技术,导致民营企业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技术支撑。三是面临经营风险。从PPP项目模式的角度来说,尽管共同投资建设的属于公共基础设施,但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当前有一些PPP项目建成之后,存在着只管投资和收回、不重经营的问题,实质上就是“真BT伪PPP”。而且对于公共基础设施来说,民营企业如何收回成本、如何盈利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机制,否则就会制约民营企业投资PPP项目的信心。从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实施PPP项目模式的情况来看,很多PPP项目由于政府主导意识过强,不注重发挥民营企业的积极作用,导致面临着一些经营风险,特别是由于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过于重视“行政化”,在SPV公司的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不利于PPP项目建成后的有效经营,这一点同样是PPP项目模式面临的风险,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切实进行更加务实、更加有利于发挥民营企业作用的经营机制。四是面临退出风险。对于PPP项目模式来说,社会资本退出是其根本要求,但从当前来看,我国在PPP项目退出机制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导致很多社会资本以及民营企业对此有一定的疑虑。比如某省市重视PPP项目模式的落实工作,自2015年以来,先后推介了1972个项目,但真正建立合作关系并且投入运营的只有182个项目,占比不到10%。该省通过深入的调查发现,民营企业普遍认识到当前PPP项目模式的退出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还没有很好的退出平台,因而对PPP项目模式缺乏信心,不敢轻易进行投资,而且很多民营企业对政府的“信用”同样心存疑虑,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PPP项目模式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高

 Forum学术论坛

  www.chinabt.net

 2017年11月 169度重视。2 PPP项目模式面临风险的应对措施针对PPP项目模式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因素,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PPP项目模式组织实施与运营管理的有效策略,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PPP项目模式可能出现的风险。这就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站在长远和战略发展的高度,有针对性的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运营体系,确保PPP项目模式能够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真正在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创新以及激活民间资本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完善政策制度。要想更好的防范和控制PPP项目模式面临的各类风险,首先必须在健全和完善政策制度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地方政府以及城市政府更要在这方面取得突破,确保不出现政策风险。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实施PPP项目模式的过程中,除了要高度重视项目规划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更具有科学性的政策制度,使PPP项目模式能够在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框架内建设、管理和运营。比如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的要求和规定,制定更具有“公平性”的PPP项目合作政策,解决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长期存在的“玻璃门” “弹簧门”现象,使民营企业能够公平参与竞争,并且要为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创造有利条件,建立由各级政府负责、行业主管部门推动、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推进机制。二是优化合作体系。健全和完善的PPP项目模式合作体系,对于确保PPP项目稳步发展、防范各类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就需要政府一定要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信用,防范合作风险。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设计PPP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PPP项目后期合作策略,充分考虑项目的战略价值、经济价值、商务模式、可融资性以及管理能力,对于民营企业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的人员应当纳入到PPP项目建设与管理体系中来,发挥民营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PPP项目模式合作体系,还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PPP项目模式的合作目录,明确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要严格奠定合作目录执行。三是规范项目经营。着眼于防范PPP项目模式的经营风险,在推动PPP项目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对更加高度重视相关经营机制建设,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收益,推进PPP项目的顺利高效运行,让民间资本放心、安心地参与项目,全身心地投入到PPP项目中来。各级政府还要高度重视PPP项目合作的效能性建设,对于项目的管理工作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政府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比例要合理,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政府还要更多地征求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赢得民营企业的信任。在经营的过程中,还要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加有利的经营环境,比如对于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建立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融资绿色通道,确保民营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四是完善退出机制。完善的退出机制是民间资本参加PPP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当将“退出机制”作为重要的一环予以规范,借鉴国外PPP交易所,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通过股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丰富PPP项目投资退出渠道,解决民营企业投资PPP项目的后顾之忧。对于退出机制建设来说,各级政府应当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合作之初建立退出时间表,而且还要为民间资本退出找到有效的平台和载体,只有这样,民间资本才能对PPP项目模式更有信心,才能放心的将资金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并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科学性和效能性而不断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进而实现PPP项目模式“多赢”的目标。通过对PPP项目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尽管国家高度重视PPP项目模式的组织实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运行机制,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在实施PPP项目模式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风险因素,尽管这些风险因素对实施PPP项目模式的影响并不广泛也不深远,但由于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制约PPP项目模式的发展,甚至会导致社会资本对PPP项目模式缺乏信息,因而必须针对当前PPP项目模式面临的风险因素,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防范和化解PPP项目模式风险,重点要在完善政策制度、优化合作体系、规范项目经营、完善退出机制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努力通过政策制度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努力防范和化解PPP项目模式风险,促进PPP项目模式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 张建军,王丽娜.基于博弈模型的PPP项目风险分担[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2] 李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铁路PPP项目风险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10).[3] 马小瑾.海外PPP项目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建筑知识,2017(05).[4] 吴涛,马田.中国债券市场的风险控制困境与化解[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5).

篇二: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管理 税务研究

 8 2018 年 年 2 12 月

 01 · 219 ·

 PPP 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

 于吉林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941

  摘要:在 PPP 项目上在投资的过程中,各种风险都会遇到,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一般风险因素也会引发具体风险。控制和防范 PPP 项目的投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具体控制 PPP 项目投资的风险具有很大的难度。目前很多企业控制 PPP 项目投资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加剧了 PPP 项目的投资风险,因此识别 PPP 项目投资风险并制订相应的对对策更是尤为重要。

 关键词:PPP 项目;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43(2018)01-0219-02

  1 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伴随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社会资本投资模式也在发生相应的调整。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家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而各地方政府最热衷的建设方式就是 PPP 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在给企业带来机会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各种风险。识别投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对 对 P PPP 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概述

 P 2.1 PPP 模式的内涵分析

 PPP 模式是一种投融资与项目管理的相结合的模式,参与者有政府、社会上的私人组织,是一种公私合营模式。这种模式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特权协议,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二者之间公共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相互交往。这种类似于伙伴关系的模式之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合同明确,并以此促进双方合作顺利有序地完成。

 P 2.2 PPP 模式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内涵分析

 PPP 投资模式为社会、民营资本提供参与到项目中的机会,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投资模式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实现了有效地联通,为项目能够有效运转,并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般以特许使用权协议作为基础,以保障合作双方都会对项目开展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的负责。

 3 对 对 P PPP 投资项目风险来源的分析

 3.1 国家政策的影响

 为了市场经济能够有序发展,市场秩序会不断的做出科学地调整与规范,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活动的稳定、健康发展。有效的政策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将隐性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政策的使用范围,对政策进行科学有效的使用,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投资项目处于风险之中。对于 PPP 项目投资模式而言,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在法律方面并没有实际性的效果,国家政策的延续、调整都会对企业投资效益发生重大影响。

 3 3 .2 项目融资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 PPP 投资建设模式在全国大面积开展,但必竞是新型模式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保各界对其理解尚不充分,为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且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应该积极地对外部融资进行扩展。在对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除自有资金外,企业主要是通过外部融资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外部融资能否及时到位影响项目运转,项目转运反过来又影响外部融资,因此应该对其中的失控因素进行科学性分析,减少因人为主观因素影响项目运转,有效促进项目运转过程中的客观性不断提高。对项目融资成本、资金周转效率进行风险分析,并跟据市场环境做出科学的调整,可以有效地避外部融资对财务管理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3.3 决策风险 在 PPP 项目投资中,决策风险也是一种主要风险,一旦决策风险爆发,会严重地影响 PPP 项目投资的顺利开展。通常决策风险是当作决策而导致的风险,从实际意义上讲,决策就是决策风险的诱发因素。通常企业与政府运用合作的模式,来具体投资建设和运营 PPP 项目,PPP 项目投资决策层相对变得比较多元,从实际意义上讲虽然企业是 PPP 项目投资的决策方,但是在进行系统决策时,内外部的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到 PPP 项目投资决策,决策风险也就因此诞生了,在不能很好地控制决策风险的情况下,PPP 项目投资的各种问题就会不断爆发。

 3.4 管理风险 管理者的经验和素质、企业组织合理性、管理团队、决策体制以及可行性研究等风险因素都属于管理风险。研究PPP 项目可行性,决策体制若有问题,“例如,董事会职能失效了”,最为关键决策的关口就会失去;可行性研究的次序若出现错误,只是为了报告而研究,便不可避免 PPP 项目投资决策的失误风险。

 3.5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就是因扩散创新产品的速度、竞争的能力以及市场接受的能力等相关因素而造成的风险。产品竞争力、产品市场前景、营销能力、潜在竞争者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相关因素组成市场风险。针对于新建项目来说,消费者设计是潜在的,市场是否能接受其服务或者产品,不但受产品自身因素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等其他因素对其也有影响。

 4 控制 P PPP 项目投资中具体风险的对策

 4.1 对 对 P PPP 项目 投 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进行合理的风险承担。新时期,随着我国 PPP 市场的不断展壮大,各种类型的项目全面开花,但是国内主要 PPP 项目还是依靠地方政府回购最终保证资金回流,而各地方企业往往又财政收入有限,受制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在PPP 项目的投入预算不得超过年财政预算的 10%,因此 PPP项目投资风险还是很大的,因此项目投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风险承担,成为项目成功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一,明确项目参与的政府方、政府指定出资人、社会资本方、建设施工方等各方的风险承担范围,进行清晰的责任划分;其二、引入优秀的合作者,对项目投资进行合理的分割,大家共同承担风险;其三、对投资项目进行购入必要保险,如建筑工程一切险,施工机具险等。

 4.2 做好充分的风险应对准备

 一般来说,企业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当中通常会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不具备自我防范和风险处理的能力。因此,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生了风险,那么企业将会承担大量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最终会带来极大的经济风险。由此可见,必须从几个重点的方面进行综合衡量。比如:需要对每一个风险控制的细节之处进行清晰、完善的掌握,不同的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均需要按照不同的比例来缴存一定的准备金。这对于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而言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鼓励参与各方积极地应对风险,建立风险管控机制,从而在风险面前能够做好充分的风险应对准备。

 4.3 提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管理水平是否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对于 PPP 模式的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PP 模式为新型投资模式,参于各方的管理水平,都是项目投资的关键

 · 220 ·8 2018 年 年 2 12 月

 01 税务研究

 经济管理

 因素。企业必须对 PPP 投资模式加大现在员工的培训力度,引入有经验的外部人才,积极构建专业化、合理化的管理部门,从提升风险识别的能力,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完善风险发生的应对方案,挽回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等多个方面提升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4.4 多元化融资渠道

 现有的 PPP 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融资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企业做为投资主体的同时也融资主体,资金融通防范风险要求企业在融资手段、融资渠道上都要注重多元化,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地丰富融资手段和融资渠道,进行更好地资金融通,有效地分摊系列融资风险。不可能将风险完全消除掉,PPP 项目投资融资风险也是如此,不能完全消除,在这种背景下,有效分摊融资风险则是比较好的选择。作为 PPP 项目投融资的主体,在进行融资时,应该将合理且科学的融资规模确立,在衡量有效满足各种融资渠道融资需求的状况下,尝试进行融资,避免单一的融资渠道,造成企业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共同上升的风险出现,从而为控制企业融资风险创造有力的条件。

 4.5 研读现行政策

 根据系统政策全面且直接地影响 PPP 项目投资,PPP 项目投资中的一系列主体,必须要充分地研读现行的政策,从而使发生政策风险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作为 PPP 项目投资的相关方,在 PPP 项目投资的前期,必须要科学地理解和研读各种有关的政策,既能够使自身优惠利用政策的能力加大,又能够使开展 PPP 项目投资活动与现行的政策相符合。另此,相关方还应该科学地预判项目相关政策和政策环境未来的变动,致使 PPP 项目无论在具体的开展上,还是投资上,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明显提高了步调协同程度以后,PPP 项目投资中,发生政策风险的可能性也会逐渐地降低。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 PPP 项目投资风险而言,是长期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手段,还是能够较好地控制系列风险的。PPP 项目投资第一主体是相关的企业,应该将控制投资风险的主体性责任承担起来,并且尝试控制和具体分析项目投资的有关风险。不同 PPP 项目,在控制投资风险上,实际需求和状况也不同,有效控制 PPP 项目投资风险,必须要结合项目的实际,以免出现不合时宜的控制风险策略,并进行应用,给 PPP 项目投资本身造成负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PPP 发展展望与问题研究[J].新经济,2017,(03):67.

 (上接第 218 页)

 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以便于税务筹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面对新的税制环境、新的发展要求,企业要加快人才引进工作,提高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必要时聘请外部的税务专家参与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的评估;再次,企业要主动与税务机关联系,了解相关的政策导向,能够通过良好的联系沟通,以完善税务筹划方案,有效规避税务风险[3] 。

 3.4 企业税务筹划项目活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不论是人才还是技术都需要企业进行统筹管理。在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成因中,企业的内部风险出现的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的欠缺。因而要求提升企业税务筹划项目活动的整体管理水平。第一是要求实现内部优化控制管理,做好人事调动,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在项目小组中有专人负责税务筹划的各个环节工作,提高税务筹划项目的效率;第二是要求做好企业的外部管理,即企业能做好企业的战略发展策略,对市场经济中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从而制定最佳的发展战略,在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拥有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持;第三是对人才的管理,在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管理控制中,人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有的项目执行到一定程度,核心人才的流失会导致整个项目无法展开,因而采用正确的人才激励制度,如采用合理的激励制度对财务管理人员,其在工作中能够实现相互配合,对自我的工作能力进行提升,得出最佳的税务筹划方案内容,所以说合理的管理对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具有较大的作用。

 3.5 建立激励机制, , 提高工作积极性

 好的税务筹划方案的成功实施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制定奖励方案,对直接贡献人员发放奖金。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对贡献突出的、有能力的税务筹划人员晋升职位的方式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持续不断地提供更好的、更成功的税务筹划方案。

 4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主要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造成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成因也可以从企业项目发展的五大因素中归纳为人才、技术和管理等三大因素,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和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中不同税务筹划方式对于规避税务筹划风险的不同影响作用,因而在具体的项目执行中,企业要求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企业决策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以及企业各个方面的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项目风险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辛勃霖,孟宪军.浅析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福建质量管理,2016,(02):175. [2]国力野.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 2016,(20):69. [3]宁伟.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策略[J].财会学习, 2017,(06):80.

 作者简介:

 姓名:刘婧琳;性别:女;出生年月:1989.6.11;省市:山东 青岛;学历: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会计管理.

篇三: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融资中PPP模式下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北京观韬(西安)律师事务所

 目 录CONTENTS PPP模式的现状项目融资的模式12PPP模式中存在的风险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43

 项目融资的模式01

 项目融资:

 是指贷款人向特定的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协议融资,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债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融资类型。它是一种以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的融资方式。

 1、委托运营(O&M)模式,指政府将存量公共自查的运营维护指责委托给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不负责用户服务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运作方式,政府保留资产所有权,只想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支付委托运营费。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 年式 模过8年。2、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系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

 3、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转让-经营-转让模式是一种通过出售现有资产以获得增量资金进行新建项目融资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私营企业用私人资本或资金购买某项资产的全部或部分产权或经营权,然后,购买者对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在约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项目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结束后,将所得到的产权或经营权无偿移交给原所有人。

 4、TBT模式TBT就是将TOT与BOT融资方式组合起来,以BOT为主的一种融资模式。在TBT模式中,TOT的实施是辅助性的,采用它主要是为了促成BOT.TBT的实施过程如下:政府通过招标将已经运营一段时间的项目和未来若干年的经营权无偿转让给投资人;投资人负责组建项目公司去建设和经营待建项目;项目建成开始经营后,政府从BOT项目公司获得与项目经营权等值的收益;按照TOT和BOT协议,投资人相继将项目经营权归还给政府。实质上,是政府将一个已建项目和一个待建项目打包处理,获得一个逐年增加的协议收入(来自待建项目),最终收回待建项目的所有权益。

 5、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一般而言,PPP 融资模式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首先,政府针对具体项目特许新建一家项目公司,并对其提供扶持措施,然后,项目公司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和建设,融资来源包括项目资本金和贷款;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特许企业进行项目的开发和运营,而贷款人除了可以获得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外,还可获得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

 PPP模式的现状02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项目融资方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越来越受到青睐,通过民营资本的介入不仅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项目的效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民营资本投资就出现于我国的高速公路 电二、PPP模式的现状PPP模式的发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民营资本投资就出现于我国的高速公路、电厂和水厂等项目中,当时大多采用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是PPP的一种具体操作模式)。2000年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北京的申奥成功,PPP模式在我国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和一些奥体场馆项目中又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我国很多的PPP项目是成功的,解决了我国基础设施落后又缺乏建设资金的问题,提高了效率。但是也不可否认,由于PPP是一种新生事物,我国的政府和民营机构普遍缺乏经验,PPP在我国的应用也遇到了诸多实际问题,所以也有许多项目遇到了较大问题甚二、PPP模式的现状至失败。

 PPP模式中存在的风险03

 上海大场水厂,日供水能力40万吨。1996年,泰晤士水务公司投资近7000万美元,取得了大场水厂20年的特许经营权。

 2000年,泰晤士水务收购了原英国宝维士公司在该项目中 50%的股份,由此,大场水厂成了中国大陆第一家由外商独资经营的水厂。3.1 政策风险 ——上海大场水厂案例

 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不符合中外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违反了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3.1 政策风险 ——上海大场水厂案例

 3.2政府信用风险 ——长春汇津污水厂案例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厂——国内第一家中外合作污水处理厂。2000年,长春市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香港汇津公司,共同建设、经营当时长春市第一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9万吨/日。

 市自来水公司市财政局3.2政府信用风险 ——长春汇津污水厂案例收费汇津长春公司市供排水公司收费模式用户

 2002年起,排水公司开始拖欠污水处理费长春市政府未按《专营办法》规定向汇津长春公司补充差额《办法》第24条:“市排水公司不足以按照合作合同的规定向汇津有限公司支付污水处理费的,市人民政府将通过市财政从城建维护费中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补充差额”。3.2政府信用风险 ——长春汇津污水厂案例2003年2月28日长春市废止了《专营办法》《办法》第24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至合作期结束时废止”。2003年10月底,排水公司累计欠费高达9700多万元人民币

 序号条款 法院认定1市排水公司每日应当提供不少于39万吨污水的“标准处理量”,若任何一个月污水的“实际处理量”达不到该月“标准处理量”总和时,则按照该月的“标准处理量”总和计算污水处理量。上述内容属于固定的污水处理保底量固定的污水处理保底量,由固定的污水处理保底量导致固定的最低污水处理费的保底价格2每吨污水处理费0.60元人民币,从2002年1月1日起,每年对污水处理价进行上调,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低于任何每两年上调4%的幅度上述内容属于在固定保底价格基础上固定的给外方回报要逐年增加固定的给外方回报要逐年增加3.2政府信用风险 ——长春汇津污水厂案例3若“结算日”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价,比出资日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价下调超过百分之五,则“结算日”应收的污水处理费应相应上调。该内容属于 固定的最低保底汇价4如果因电价的增幅、国家规定的税费增加或税费减免优惠发生变化以及国家、省、市征收城建费,均按实际发生的额外生产成本和实际支出加在污水处理费之上,由甲方支付给公司。该规定属于固定的污水处理费定价条件固定的污水处理费定价条件

 3.3融资风险融资9. 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合同生效的条件 将投保保函与融资交割进行绑定融资风险违约情形 项目开工条件

 02影响验收 影响开工013.4 审批延误风险审批延误03影响付费04影响调价延误

 3.5 预期收益不足 ——杭州湾跨海大桥案例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将宁波到上海的路程缩短了12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从设计到施工全部由中国人完成,总投资136亿元。

 136亿107亿1867.6万辆1112.4万辆15%4%3.5预期收益不足 ——杭州湾跨海大桥案例预期实际投资收益总投资S车流量

 3.6 竞争性项目出现 —— 刺桐大桥案例刺桐大桥——国内首个BOT项目,泉州市15家民企参股组成泉州名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60%,政府资本40%,组建“刺桐大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BOT模式承建刺桐大桥,总投资2.5亿元,经营期限30年。

 3.6 竞争性项目出现 —— 刺桐大桥案例1、1996年12月,刺桐大桥建成。2、1997年,泉厦高速正式通车。3、1997年,福建省政府将泉州大桥的收费管理权移交给泉州市政府4、1997年,泉州市政府将泉厦高速与324国道贯通,再贯通与324国道相连的泉州大桥。收费管理权移交给泉州市政府

 3.6 竞争性项目出现 —— 刺桐大桥案例自1998年始,陆续有6条大桥晚于刺桐大桥建成。1997年,泉州市内跨江大桥只有一座 。刺桐大桥于2016年元旦取消收费。2004年后只有刺桐大桥在收费。

 3.7 配套设施受阻 —— 北京第十水厂案例北京第十水厂是继成都自来水六厂后,中国第二个水务类PPP,设计处理能力为50万m³/日,总投资23亿元。在1998年就已立项,直到2012年年底才动土。

 用水量变化水量变化 配套设施受阻 融资受阻3.7 配套设施受阻 —— 北京第十水厂案例《北京市三、四环路内工业企业搬迁实施方案》《北京奥运行动规划》用水量变化 配套设施受阻 融资受阻密云水库到水十厂输水管道无法开工协议风险条款1999~2004

 安菱联合体

 建设成本上升审批手续过期3.7 配套设施受阻 —— 北京第十水厂案例2005~至今 北控—金州—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输水管道改线

 3.8 不可抗力风险不可抗力是指在签订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克服和不能避免、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件或情形。不可抗力包括但不限于:(1)雷电、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水灾、暴雨、海啸、台风、龙卷风或旱灾;(2)流行病、瘟疫爆发;(3)战争行为、入侵、武装冲突或外敌行为、封锁或军事力量的使用,暴乱或恐怖行为;(4)全国性、地区性、城市性罢工。

 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04

 4、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PPP项目的风险管理非常复杂,通过对前面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导致我国PPP项目失败的风险存在以下规律和特点:1、风险分析(1)导致PPP项目失败的风险因素虽然复杂多样,但是这些风险之间具有关联性,有些风险是起因,可以导致后续一系列的风险。

 (2)政府信用风险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风险因素,这并不代表我国政府缺乏信用,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4、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3)中国有关PPP/BOT项目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缺乏统一的、全国性的有关PPP的立法,因此出现了例如江苏某污水处理厂和大场水厂等项目遇到的法律变更风险。4、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4、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在开展PPP项目前,应做好以下几点:(1)公共部门与民营机构都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做好市场预测工作。(2)政府应加强对PPP知识的学习,做好有关PPP项目的法律规制与2、风险应对方法政策支持工作,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3)民营机构不要抱有投机心理,试图利用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知识的弱点签订不平等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政府出现信用风险。(4)在风险的分担方面,应建立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1.事前测算、评估2 最低需求的风险由政府承担(“照付不4、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3、具体应对措施应对措施(1)2.最低需求的风险由政府承担( 照付不议价”条款)北京地铁4号线合同约定:如果4号线开通后,实际客流量持续3年低于预测客流量的一定比例,导致项目公司长期亏损的,由北京市政府按照公允价值回购项目。

 政策风险由政府承担4、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应对措施(2)

 应对措施(3)提供配套设施4、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财政部《PPP项目合同指南》(财金〔2014〕156号):提供相关连接设施1.建设标准。能够与项目设施相连接,符合项目政策运营的要求。2.完工时间。项目设施完工前。3.费用承担。双方约定。

 应对措施(4)排他性条款4、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财政部《PPP项目合同指南》(财金〔2014〕156号):唯一性条款发改委《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发改投资〔2014〕2724号):排他性约定《国家体育馆特许权协议》:“在本协议期限内,对于新的竞争性场馆的开发项目或对某一现有竞争性场馆进行改扩建的项目,北京市政府或其下属政府机关原则上不予批准”。

 应对措施(5)1.在投资人前期投标时,最好与金融类机构组成投标联合体,以防范中标后无法完成融资的风险。2.特许权协议中应当明确可供担保的资产范围,如已建成设施、土地、设备、项目预期收益等。3.将贷款利率与央行基准利率捆绑。4、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25号令):鼓励利用特许经营项目预期收益质押贷款,支持利用相关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号):建成的项目经依法批准可以抵押

 应对措施(6)购买保险财金〔2014〕113号 发改投资[2014]2724号 不可抗力等风险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4、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财金〔2014〕113号、发改投资[2014]2724号:不可抗力等风险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理共担政策变更≠不可抗力财政部《PPP项目合同指南》:政治不可抗力是指非因政府法原因且不在政府方控制下的征收和法律变更等。政治不可抗力属于政府方承担的风险,项目公司有权要求延长工期、获得额外补偿或延长项目合作期限;如导致项目提前终止,项目公司还可以获得比其他项目更多的回购补偿,甚至包括利润损失。

 THANKS谢谢聆听

篇四: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 项目 风险应对措施

  年

 级: 西南交大 2006 级工程管理班 学

 号:20061610 姓

 名: 秦颖 专

 业: 工程管理 :

  2010 年 11 月

 摘 要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公共项目的发展, PPP 融资模式已被引入我国, 但发展尚未成熟, 特别是在 PPP 项目 风险研究上还存在不足。

 本文在 PPP 项目 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担框架, 分析制约我国 PPP 项目 发展的障碍因素, 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PPP 模式

 风险因素

 风险分担

 风险应对

  浅谈 PPP 项目 风险应对措施

  PPP 模式作为一种在新时期与时俱进的融资模式, 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战略选择。

 但是, PPP 项目除了一般建设项目所具有的风险之外, 由于其自身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伸性, 其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影响错综复杂, 使其面临的风险远远多于一般的工程风险, 因此分析研究 PPP 项目风险分担和应对措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 PPP 项目的风险分类

  由于 PPP 项目风险结合了一般风险和自身特殊性风险两者的特点,PPP 项目的风险因素多且复杂。参考大量 PPP 项目的案例和文献, 总结 PPP项目的风险因素, 包括政治风险、 法律及合同风险、 金融风险、 建设风险、市场及运营风险。

 这五大风险在其范围内又分别包括了各自的风险。

 二、 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原则

  根据大量文献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风险分担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大多是从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等参与方的角度分配 PPP 项目风险。主要有政府承担、 私营机构承担、 双方分别承担、 双方共同承担几种模式。无论是哪方承担项目风险, 合理的风险分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这些原则必须具备两个功能:

 1、 分配的结果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管理成本; 2、 各方有能力控制分配给自己的风险, 并为项目的成功而有效地工作。

 学术界对于 PPP 项目的风险分担原则已达成共识, PPP 项目的风险分

  配应该遵从三条主要原则:

 1、 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控制相应的风险;2、 承担的风险程度与所得回报相匹配; 3、 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

 三、 PPP 项目风险分担框架

  根据大量资料分析调查结果, 采用专家判断法来判断 PPP 项目风险分担机构, 依据风险因素分类对 PPP 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担。

  通过发送 Email 和电话访谈两种方式进行专家咨询, 征求来自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 环保、 统计、 规划等部门数十位专家的意见, 请他们给出各个指标贡献程度的评价, 以此确定指标体系中各个子系统和基本指标的权重。

 四、 PPP 项目的风险应对策略

  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回避、 风险自留、 风险控制、 风险转移。

 PPP 项目风险应对策略从这四方面来阐述:

 (一)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在完成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后, 如果发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 而且可能的损失也很大, 又没有其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风险时, 应采取放弃项目、 放弃原有计划或改变目标等方法, 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 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失。

 比如, 某 PPP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 虽然从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指标看是可行的, 但敏感性分析的解困是对投资、 产品价格、 经营成本均很敏感, 这意味着该项目的风险很大, 因而决定不投资建造该工程。

 在面临灾难性风险时, 采取回避风险的方式处置风险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同时, 放弃承担风险也就意味着放弃某些机会。

 因此, 某些情况下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理方式。

  (二)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项目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 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来化解风险或者对这些保留下来的项目风险不采取任何措施。风险自留与其他风险对策的根本区别在于:

 它不改变项目风险的客观性质, 也就是既不改变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 也不改变项目潜在损失的严重性。

 风险自留可分为非计划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两种:

 (1)

 非计划风险自留是由于风险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项目某些风险的存在, 或者不曾有意识地采取有效措施, 以致风险发生后只好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

 这样的风险是被动风险。

 导致非计划风险自留的主要原因是:

 缺乏风险意识、 风险识别失误、 风险分析与评价失误、 风险决策失误、 风险决策实施失误等。

 事实上, 对于大型、 复杂的 PPP 项目而言, 风险管理人员几乎不可能识别出所有的项目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讲, 非计划风险自留有时是在所难免的, 因而也是一种适用的风险处理策略。

 但是, 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尽量减少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失误, 要及时制定并实施风险应对策略, 从而避免被迫承担重大和较大的项目风险; (2)

 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的、 有意识的、 有计划的选择, 是风险管理人员在经过正确的风险识别和评价后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自留绝不可能单独使用, 而应与其他风险对策结合使用。

 在实行风险自留时, 应保证重大和较大的风险已经进行了工程保险或实施了损失控制计划。计划性风险自留的计划性主要体现在风险自留水平和损失支付方式两方面。

 所谓风险自留水平, 是指选择哪些风险事件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确定风险自留水平可以从风险损失期望值大小的角度考虑, 一般应选择风险损失期望值小或较小的风险事件作

  为自留的对象。

 计划性风险自留还应从费用、 期望损失、 机会成本、 服务质量和税收等方面与工程保险比较后才能得出结论。

 (三)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一种主动、 积极的风险对策。

 风险控制工作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个方面, 预防损失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或消除 (通常只能做到降低)

 损失发生的概率, 而减少损失措施的作用在于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和遏制损失的进一步发展, 使损失最小化。

 一般来说, 风险控制方案都应当是预防损失措施和减少损失措施的有机结合。

 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时, 所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形成一个周密的、 完整的损失控制计划系统。

 该计划系统一般应由预防计划、 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三部分组成。

 1、 预防计划。

 预防计划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预防损失的发生, 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在许多情况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的严重性。

 在损失控制计划系统中, 预防计划的内容最为广泛, 具体措施最多, 包括组织措施、 经济措施、 合同措施、 技术措施。

 PPP 项目的风险控制在合同措施中体现的比较充分, 体现“伙伴关系” 理念的合同范本在国内外也相继推出。

 英国土木工程学会(ICE)

 在 1995 年 11 月出版的“新工程合同” (NEC)

 第二版“设计与施工合同” (ECC)

 就是一个体现合作伙伴关系模式的合同。

 此合同包括如下内容:

 (1)

 核心条款规定:工作原则是合同参与各方在工作中相互信任、 相互合作; (2)

 风险由合同双方合理分担, 并鼓励双方以共同预测的方式来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3)在工作程序中引入了“早期预警程序” , 用以防范风险。

 合同明确了业主

  的风险、 承包商的风险以及可以补偿事件的处理方法。

 当任一方觉察到有影响工期、 成本和质量的问题时, 均有权要求参加“早期预警” 会议, 以提出建议、 采取措施, 共同努力来避免或减少损失。

 2、 灾难计划。

 灾难计划是一组事先编制好的、 目的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 为现场人员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 使其在灾难性的风险事件发生后, 不至于惊慌失措, 也不需要临时讨论研究应对措施, 可以做到从容不迫、 及时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 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和经济损失。

 灾难计划是针对灾难性风险事件制定的, 其内容应满足以下要求:

 安全撤离现场人员; 援救及处理伤亡人员; 控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产和环境损害; 保证受影响区域的安全, 尽快回复正常。

 灾难计划在灾难性风险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付诸实施。

 3、 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就是事先准备好若干种替代计划方案, 当遇到某些风险事件时, 能够根据应急预案对项目原有计划的范围和内容做出及时的调整, 使中断的项目能够尽快全面恢复, 并减少进一步的损失, 使其影响程度减到最小。

 应急计划不仅要制定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而且要规定不同工作部门相应的职责, 应急计划包括的内容有:

 调整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 材料与设备的采购计划、 供应计划; 全面审查可使用的资金情况; 准备保险索赔依据; 确定保险索赔的额度; 起草保险索赔报告;必要时需调整筹资计划等。

 (四)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当有些风险无法回避, 必须直接面对, 而以自身的承受能力又无法有效的承担时, 风险转移

  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选择。

 应注意的是, 风险转移时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他人。转移的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 只是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可能从该风险管理中所能获得的利益移交给了他人, 项目管理者不再直接面对被转移的风险。

 五、 总结

  本文探讨了 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原则, 即遵从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承担相应的风险的原则, 从承担的风险程度与所得回报相匹配和承担的风要有上限的原则。

 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项目的风险分配是否理。

 在此分担原则基础上, 提出风险分担框架。

 最后提出工程项目风险的对策略, 包括风险回避、 风险自留、 风险控制、 风险转移。

  参考文献:

 1 . 吴涛、丛培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 2002年 6月北京市百万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中国建筑业协会、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总公司合编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北京市百万庄 2004 年 4 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危道军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 北京市百万庄 2004 年 1 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李继业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 6 号 2001 年 8 月 科学出版社

篇五: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iddot; 167

 ·财经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游 洋(北京帛仁旅游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16)摘要: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一种融资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起源于 20世纪 90年代欧洲,主要应用于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地铁、水处理厂等项目的建设。2014年开始引入我国,目前广泛应用且发展迅猛。PPP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问题,而且还降低了建设总投资,提高了效率,但在实际中有许多 PPP项目遇到了较大问题甚至失败。本文对 PPP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揭示,从而制定对策,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保证 PPP项目有效、成功运行。关键词:PPP项目 监督监管 风险管理 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截至 2017 年 9 月底,我国已进入开发阶段的 PPP 项目达 6778 个,总投资额约 10.1 万亿元。一些地方把 PPP模式简单化地作为政府的一种投融资手段,产生了风险分配不合理、明股实债、政府变相兜底等泛化异化问题,积累了隐性风险。1 PPP项目主要特征PPP 项目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民营与政府公共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外,还具有如下独特的鲜明特征。生命周期长。PPP项目都要经过“二评一案”(二评:物有所值论证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一案:初步实施方案),前期论证、谈判周期较长,有些项目长达 3 年,才能真正签署合同,进入项目运作阶段。投入成本大、投资回收期长。一般PPP 项目投资动辄数亿元,许多超过 10亿元。项目投资回收期超过 10 年以上,有些甚至达到 20 年,需要通过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方式逐步收回。股本结构独特。PPP 项目一般由政府和民营企业组成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股本金占总投资额的 20%,其余的 80%则是通过政府增信等间接融资或发行基金。股本金中民间资本占 85—90%,地方政府占 10—15%。政府集管理与监督一身。在 PPP 模式下,政府一方面担任管理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又作为股东之一,参与 PPP 项目公司的运营。投资回收及收益来源。纯使用者付费、纯政府付费和使用者付费不足,由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等三种方式。鉴于以上独特的鲜明特征,PPP 项目存在较多、较大的风险。2 PPP项目的主要风险PPP 项目涉及环节众多,包括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移交等方面,存在众多利益相关方,社会影响面广,建设内容较多,投资额大,实施周期长,存在着众多的风险。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保证各方利益,必须全面有效地识别其风险。2.1法律风险、政策风险PPP 项目管理模式自 2014 年起在我国推广实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PPP 模式发展的政策环境、信用环境等仍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同时,PPP 项目落地亦受政策颁布、政策落地等直接影响,故在未来项目的落地开展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2政府监督监管,行政干预风险国家发改委 2724 号文明确了 PPP项目实施机构,实施机构是由政府确定,作为 PPP 项目的实施主体,在授权范围内负责 PPP 项目的前期评估论证、实施方案编制、合作伙伴选择、项目合同签订、项目组织实施以及合作期满移交等工作。在项目实施中,政府负责“二评一案”、项目招标、PPP 合同签订、竣工验收、可用性考核(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绩效)、移交等工作,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又是项目公司股东之一,参与项目建设、运营。扮演双重角色,未能有效分离管理和运营的双重身份。2.3筹资风险PPP 项目投资动辄几亿元,一般超过 10 亿元。项目公司股本金占总投资额的 20%,其余都需向银行等实行间接融资或其他方式筹集。在筹资过程中政府至多以未来项目收益作为背书来增信,但不能提供担保。而作为项目公司的大股东,往往都是民营企业,其不具备融资优势,由此产生融资不到位风险。2.4财务风险PPP 项目的银行贷款期限一般超过五年,而 PPP 实施方案中一般规定“因国家 5 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变化在±10% 以内,由社会资本承担,超出部分由政府承担。PPP 实施方案规定政府、项目公司共同承担因通货膨胀造成的运营维护费增加。因此 PPP 项目有可能存在以上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增加的利息支出和通货膨胀增加的运营维护费支出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5项目收益保障风险PPP 项目未来收益主要为政府通过向项目公司支付可用性服务费(符合验收标准的公共资产)和运营维护服务费(符合绩效的公共服务),该可用性服务费和运营维护绩效服务费将纳入政府跨年度财政预算,并提请人大审议通过。PPP 项目收益的保障,主要体现两万方数据

 · 168

 ·财经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方面。一是项目收益来源的可靠性,对使用者付费而言,应合理测算产品(服务)的使用量、确立合理的定价 / 调价和政府补偿机制。二是采用政府付费模式或者政府补贴的,其用于支付项目收益的财政资金是否已按照《预算法》纳入政府预算。市场收益不足风险。如果项目投资建设规模超过合理需求而导致公共产品(服务)定价过高、企业亏损或者政府补贴过重等情形,项目运营后的收益不能满足收回投资或达到预定的收益,将会导致市场收益不足风险。虽然政府承诺会提供一定的可行性缺口性补助,但是政府所承诺补贴数量往往缺乏明确定义,且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项目公司就承担了市场收益不足的风险。收费变更风险。PPP 项目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运营期长达 10 年以上或 20年,考虑到通货膨胀、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都会定期加以调整。如果收费价格过低或缺乏弹性的调价机制,必定与其当初预期收益相背离。根据我国《价格法》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规定,公用事业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但举行听证会程序复杂、征求意见难以统一,价格调高会遇到公众的反对导致审批不及时,势必产生相应风险。2.6市场需求变化风险PPP 项目虽然通过了包括“二评一案”的可行性论证,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时,政府方有权改变合作方式,并就已达成合同进行修订和补充,有可能导致项目公司经营权发生变化并受损。2.7 PPP项目建设风险PPP 项目建设风险,包括项目前期运作风险和项目建设期风险,具体如下。2.7.1项目前期运作风险项目公司承担项目公司设立、咨询、项目报批报建、银行贷款申请、施工准备等前期各项工作的风险和费用。政府负责、承担项目勘察、设计等风险和成本,项目公司应承担优化设计相关的风险和成本。2.7.2项目建设期风险项目建设期风险,主要包括能否如期建成交付验收、将建设成本控制在总概算内、建设产品 / 服务能否达到 PPP 合同的质量标准以及安全文明施工风险。进度风险:如果不能按期完工,势必造成投资成本增加,同时导致产出时间推后,项目预期收益难以实现。成本风险:项目公司应加强成本管控,严格材料、人工等工程费用的支出,将工程成本控制在投资概算内。质量风险:因施工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由项目公司承担。安全风险:如果安全管控不到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不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将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引起政府的问责、惩戒。违约风险:加强分包商 / 供应商工期、质量管理,否则由此产生的问题由项目公司承担。2.8项目排他性风险如果项目所在地政府与其他人签订类似的新建或改建项目,将会产生与本项目商业竞争的对手。如果项目不具有排他性,原来预测的市场需求、市场份额减少、预期收益下降甚或不保,彻底改变可行性研究时的经济预测,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效果。2.9资本金退出风险PPP 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前者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一般 20%,而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项目一般为 25%,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项目,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核电站等重大建设项目,可以在规定最低资本金比例基础上适当降低。对于 PPP 项目,项目资本金主要用于项目前期以及银行贷款到位前的各项支出,同时其是否到位也是银行贷款的前提。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 PPP 项目公司,其生命周期与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期限相对范围只局限于所投资项目,不能改变或扩大原投资范围,其存续期随项目期限的结束而结束,势必导致经营积累无法用于扩大再生产,形成资金沉淀,没有良好的退出机制,严重影响社会资本的经营绩效和投资热情。对于 PPP 项目模式来说,社会资本退出是其根本要求。当前 PPP 项目模式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很好的退出平台,因而民间资本对 PPP 项目模式缺乏信心,不敢轻易进行投资,而且很多民营企业对政府信用同样心存疑虑。2.10不可抗力风险是指合同一方无法控制,在签订合同前无法合理防范,情况发生时,又无法回避或克服的事件或情况,如自然灾害或事故、战争、禁运等。3 PPP项目风险应对措施为了有效应对以上所揭示的主要风险,公司应在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程度的基础上,权衡风险与收益,制定对策略。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 PPP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收益。公司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3.1风险应对的主要策略第一,风险规避。对超出自身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采取改变或回避的态度,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第二,风险承受。在权衡风险与收益后,认为其风险可以承受,不会对公司生存、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可以不用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第三,风险降低。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包括两类措施,即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第四,风险转移或分担。通过购买保险、外包业务等方式来分担一部分风险,公司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3.2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制度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站在长远和战略发展的高度,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及 PPP 项目运营体系,促进 PPP项目模式健康、持续发展,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中,减轻地方万方数据

 · 169

 ·财经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政府的债务危机,避免单一投资模式,形成多元投资机制。各级政府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 PPP项目的政策,树立“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思想,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中。作为 PPP 项目公司,在项目投资前认真研读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投资取向于国家鼓励的行业,避免法律法规误区,选取政府信用良好、地方财政实力强的地域投资。3.3规范政府造良好经营环境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政府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将政府作为项目公司运营的职能与负责绩效考核的行政职能有效分开,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收益。各级政府应重视 PPP 项目合作的效能性建设,转变身份,定位准确。在合作的过程中,征求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体现平等合作的关系。3.4完善资本金制度,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完善资本金制度,参照国外PPP 项目资本金制度(一般为 10%),降低资本金的比例,其他部分以债权性资本作为补充,固定收益类产品大量参与。或者维持项目资本金现有比例的情况下,完善对项目资本金出资来源的认定机制。允许投资人以股东借款形式向项目提供的资本金,只要项目公司不承诺保证固定付息,并晚于贷款、信托退出的,可以认定为资本金。二是项目公司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除了以项目未来收益权抵押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间接融资外,也可引入永续债、优先股等工具,优化项目融资结构。选择实力较强的施工企业组成投标联合体,中标后由其承担总包,一方面可由其提供增信或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另一方面在项目建设期可降低付款比例或延迟付款,减少建设期资金的压力。3.5优化资本结构,强化资金预算管理首先,合理制定投融资计划,对借款或发行的债权要超前筹划,确保投资项目的收益与还款、分配等相匹配。其次,优化资本结构,使投资项目的资本结构保持最佳,有效降低资本成本。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协调好投资、运营及资本结构,适当降低资本成本及分散财务风险。再者,实行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项目建设阶段,加强各项工程款支付管理,严格施工进度的审批,防止施工方提前超报。严格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减少虚假的索赔,将工程投资控制在投资总概算之内。最后,加强资金回收,保证合同款项及时回收。在项目运营阶段,强化运营管理,保证提供的可用性服务达到运营绩效考核指标,取得最优的可用性服务收费,及时回收可用性服务收费,包括使用者付费和政府缺口性补助。有效运用信用支付,适度延期支付有关款项。3.6严格项目筛选,做实可行性分析,确保投资决策正确第一,优选政府购买服务、AA(含)以上平台回购、使用者付费 + 财政差额补足的项目,谨慎选择纯使用者付费或财政补助选择项目,回避土地补偿类项目。第二,选择同级财政实力 20 亿以上的经济发达地区,避开经济落后或政府资信不佳的地区。第三,选择现金流确定性强的项目,优选施工量占比高的项目(医院类项目除外),谨慎对待存量资产包装成的 PPP 项目、已经开工的项目、施工方推荐的项目。第四,开展区域调研,对投资区域的宏观经济形势、金融规模、区域政策情况、政府信用、区域资源情况、竞争合作对手等作全方位的调研,在此基础上筛选。第五,明晰项目边界。全面了解项目的关键要素,包括土地获取、特许经营期、定价和调价机制、产权归属、政府保证、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方式、产品 / 服务要求、争...

篇六: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经济·市场97 2020 年第 4 期经营管理浅谈PPP项目风险管理及措施建议周良伟(南平市财政局,福建  南平  353000)摘  要:PPP模式的兴起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到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专业优势。PPP模式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被推广,极大提高了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本文结合PPP项目特点指出PPP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罗列出PPP项目实践中常见的几种风险,重点从法律法规建设、风险管理意识、风险分担、风险防范、风险监控等方面提出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关键词:PPP模式;信用;监控;风险分担;风险管理0  引言从目前财政部PPP项目库公开的信息可知PPP项目存在投资额较大、社会效益重大、全生命周期长、项目参与方多、合同关系复杂等特点。这些项目特点决定了PPP模式下的各方合作机制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透明化的风险分担设计,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而我国现阶段在PPP项目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PPP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取决于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1  PPP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1.1  风险管理是打好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2017年7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要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精神。2017年11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运作,防止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财政部出台《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PPP风险管理已成为打好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1.2  风险管理是PPP模式作用发挥的关键PPP项目的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的对PPP项目各阶段目标的实现产生威胁或造成项目损失的一些因素。但风险并不是单方面存在的,它往往与机会共存,通过有效的防范风险才能抓住机会,而单纯的规避风险并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反之,如果不能对PPP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良好的风险管理,就无法真正发挥出PPP模式提高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与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重大作用。1.3  风险管理是PPP规范发展的内核风险管理作为PPP项目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规范发展。当前,PPP项目在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风险不断暴露。PPP发展从项目井喷式发展到项目规范发展的过程中,PPP合同体系中风险分担约定决定了项目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项目各参与方积极推进项目的必要前提。1.4  风险管理贯穿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从PPP项目前期(识别、准备阶段)的项目实施方案、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编制,项目采购阶段的采购过程、PPP合同文件的拟定和谈判过程,项目执行阶段的建设、运营,项目移交阶段的资产评估、性能测试和资产交割,风险管理贯穿PPP项目全生命周期。2  PPP项目常见风险2.1  政策风险目前我国的PPP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PPP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立法层次多,不同部门的规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很容易出现政策变更、政府项目审批延误等风险。2.2  信用风险项目各参与方不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而导致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由于风险分配的重要原则即是风险分配给对该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如果项目各参与方缺乏信用履约的基础,项目信用风险管理不到位则会导致项目提前终止。2.3  融资风险PPP项目社会资本通过公开招标确认后,项目融资由项目公司负责(在规定的融资期限内完成融资),金融机构在为PPP项目提供融资时,金融机构风控部门常要求社会资本提供一定的增信措施,从而引发融资难度增加、社会资本资产受限等风险。2.4  市场需求变化风险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期+运营期)较长,在项目运营期间,由于法律法规调整、国家宏观经济、市场环境、行业发展等因素使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出现市场预测与实际需求差异风险。2.5  合同风险因合同内容不完备,缺项漏项,合同条款不规范、不严谨等漏洞,导致双方权责不清。2.6  项目历史信息不全面风险

 科技·经济·市场98 2020 年第 4 期经营管理在项目实践中,因为各项目参与方从自身角度出发,对项目的各类风险有各自的认识和理解,且都存在对项目历史信息掌握不全面的情况,各项目参与方都希望降低自己的风险,由于项目信息碎片化且不全面造成在项目合同体系中合理的风险分担约定难度极大。目前,缺乏有关风险来源的历史信息成为制约风险识别的重要原因,使各项目参与方不能及时预测各类潜在风险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3  加强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3.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各方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加快PPP工作条例的出台速度,提升PPP的立法层次。完善PPP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并在其中明确PPP项目风险管理原则与相关内容,为PPP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法律支撑,从制度上降低PPP项目的风险,加强社会资本的信心。从目前而言,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均应进一步树立风险管理意识。PPP项目关系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与质量,一旦项目出现风险,会造成公共利益巨大损失,因此政府方必须树立积极的风险管理意识,一方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对项目合规性的把关,督促社会资本做好PPP项目风险管理,做好风险应对计划,能够在项目风险发生时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稳步运行。社会资本应发挥建设运营专业优势,转变“重建设、轻运营”的观念,从项目前期接洽时就应形成长期运营的思路,在项目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树立积极的风险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控,切实管控工程建设运营等各类风险。3.2  加强前期工作管理,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PPP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物有所值论证、财政承受能力论证、PPP实施方案、项目合同文本体等,由于项目交易结构等项目核心机制都在PPP项目前期工作中基本得以明确,因此,要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需夯实项目前期工作基础。项目的风险分担是否合理是PPP项目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在PPP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合同编制方面,应建立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对初步识别出的风险在项目参与各方进行合理分配并在实施方案和项目合同的相关机制设计中得到体现,对尚未识别的风险做好风险储备并在项目合同中做好开口约定,实现风险在各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合理分配。3.3  加强项目选择风险防范,优选项目合作方 政府方应在项目储备库中优选成熟项目,通过合法合规的采购流程选择社会资本。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规定,通过明确“正负面”清单、严格监管、审慎科学决策、健全财政支出责任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等措施做到规范运行PPP项目。科学用好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充分披露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对项目参与各方形成有效监督和约束。推动诚信履约环境建设,增强契约理念,充分体现平等合作原则,保障社会资本合法权益,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履约,不断增强社会资本长期投资信心。社会资本方在选择项目前,也需注重项目风险分配合理,系统分析项目本身各类风险,重点分析项目入国家项目库情况、项目所在地政府的财政状况、项目前期准备是否成熟、运作是否合法合规,特别是项目自身收益较小,当地可用财力不足的项目要全面做好风险分析评估。政府、社会资本等项目参与方都应该选择优质的项目合作方。各项目合作方要根据各自对风险的可控能力合理进行风险分配,才能切实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3.4  抓好信用履约,强化风险监控PPP项目参与各方的合作关系建立在信用履约的基础之上,即PPP项目风险管理需合同双方合理主张各自的权利,积极履行各自的义务。在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风险监控,能密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从而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做好应对措施。政府方应对PPP项目前期、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各阶段做好监管,PPP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实施机构在各自职权内对项目进行行业监管与履约管理,及时发现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通过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及时纠偏纠错,督促PPP项目公司、社会资本依法依规做好履约管理,从而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社会资本一方面要积极发挥项目建设、运营、融资等优势,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监控,加强对工程建设、运营、融资等风险的监控,运用专业优势将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3.5  善用信息平台,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汇聚了全国PPP项目的全部信息,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获得更加精细化的指标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模拟对PPP项目风险管理意义重大。借助PPP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公开模块提高PPP项目的透明度,从公开的项目信息中分析关于PPP项目的风险信息,这样有利于项目各参与方提高PPP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目前国内较知名的第三方咨询机构积累了大量的PPP项目管理经验,拥有较强的PPP项目风险管理能力,积极利用第三方的专业优势,有效防范项目风险,提高PPP项目成功率。4  结语风险对政府、社会资本等项目参与方都是一种考验,只有高度重视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树立积极的

 科技·经济·市场99 2020 年第 4 期经营管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刘  兵(洛阳市栾川县社会保险中心,河南  洛阳  471514)摘  要:专项资金是主要用于某些专门、特殊项目的资金。随着我国对惠民措施的实施普及及深入,专项资金的种类及数额不断增加,存在点多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怎样把专项资金的作用发挥好,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越来越重要,本文对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关键词:专项资金;管理;思考1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为确保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各单位各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具体、不详细、针对性不强等,使得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比较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用性不强,矛盾比较多,工作人员凭借的是经验,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管理制度不能真正发挥起作用。部分单位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专项资金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只重视资金的争取,而忽视管理,资金拨付到位后,项目迟迟不能动工,资金长期闲置,有的甚至改变用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项资金高效管理的实施。1.2  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尽科学合理当前,专项资金种类较多,数额较大,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科学等各个领域,涵盖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部分专项资金是因事因时而设,缺乏一定的长远规划,做预算时没有严格按照项目实际需求,造成预算偏离实际,预算松弛。主要原因是项目建设的前期,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做到合理的实地考察和调研,部门之间联系较少。正因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上的不科学,导致预算执行的随意和不严肃,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财政资金不必要的浪费。1.3  专项资金的申报缺乏科学性、前瞻性部分单位过于重视项目的申报,得到资金支持,导致项目申报缺乏对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考察,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论证,项目建成后,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直接导致项目失败。此外,存在不按照实际的项目进度和需求量进行申报,多报、谎报的现象时有发生,资金拨付到位后,仅仅用少数的项目资金进行建设,将剩余的资金挪用到其他项目当中,或者根本就闲置不用,甚至有贪污和私吞现象。1.4  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专款不能专用专项资金就是用在特定项目上的资金,专项资金的管理应该是独立的、专门的、进行独立的核算和存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经常会出现改变资金用途,挪用或占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存在专项资金弥补其他费用的不足、购置其他办公设备、虚开发票套取资金等情况,专项资金被用在了其他地方,没有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经过分析,专款资金没有得到专用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部分人员没有如实申报资金用途,且未合理使用,造成资金结余较大的情况存在;二是资金的使用与项目的进度存在不同步的情况,会出现结算资金不准时、成本与收益计算不准确等情况;三是对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缺乏全面的认识,项目库不完整,缺乏长远的规划,预算不切合实际。1.5  专项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随着国家对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各单位申报专项资金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有些单位只重视资金的争取,却忽视了资金管理,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管理混乱,财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过程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关注,仅仅只是问题出现了之后,才会想一些办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单位存在应招投标而没有招投标或虚假招标等问题,有的单位招投标,只是走过场,内定好一家单位后,再找两家做陪衬。依据财政专项资金的有关规定,项目完成后,资金有结余的情况下,需要上交到财政部门或者向财政部门申报批准后风险管理意识,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通过有效的风险监控、抓好信用履约等风险管理措施规范各项目参与方的合作,不断提升项目的运作水平和成功率,政府和社会资本等各项目参与方才能在PPP改革事业发展大潮中行稳致远。参考文献:[1]谭志强.英国PPP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J].中国财政,2018(15):66-67.[2]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3]财政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

篇七: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mes Finance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11,2017(CumulativetyNO.678)2017 年第 11 期中旬刊(总第 678 期)Times Finance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11,2017(CumulativetyNO.678)2017 年第 11 期中旬刊(总第 678 期)(下转第 297 页)PPP 项目融资风险及应对措施赵延荣(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一、PPP 概述PPP 指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英国,主要应用于供排水、道路交通、卫生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由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平等合作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其基本模式是设计—— — 建造—— — 融资—— — 运营, 本文主要分析 PPP 项目融资环节的现状和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二、PPP 项目融资现状(一)投资体量巨大,项目资本金筹措压力较大按照相关文件规定,PPP 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可以为总投资的20%,由于 PPP 项目投资额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社会资本特别是非央企或其他国有资本的资本金筹措压力非常巨大,这部分资本金的筹措和落实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二)PPP 项目回报率低,而传统融资渠道融资成本高基于 PPP 项目的公共属性,社会资本从中只能获取合理收益而不应获取暴利。在资本金融资方面,除了民间借贷以外,目前最常见的是通过基金和信托融资。这两类渠道的实际融资成本通常会高于银行贷款,而政府基于对融资市场的不了解不熟悉,往往不愿认可较高的资本金融资成本。PPP 项目的低收益与高昂的融资成本之间形成了非常大的矛盾,对 PPP 项目的推进及实施形成巨大的风险。(三)PPP 项目合作期限较长,而传统融资渠道的融资期限较短参照国开行实践中惯常给出的期限(一般是 15 年)作为长期贷款融资条件来考虑项目公司的融资成本,但政府认为一般合作期限是 20~30 年,贷款还款期限也应按照此年限来设计,不然会增大政府的补贴数额。融资期限与 PPP 合作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再融资风险。(四)PPP 项目融资担保要求高目前项目收益权质押登记机关没有统一规定,客观上导致收益权质押担保不能为金融机构广泛接受。根据现有规定,仅有高速公路收费权、农村电网收费权以及学校公寓收费权规定了质押登记机关,其他如污水处理费、地铁票务收人、公园门票收人等均没有统一规定的质押登记机关。除了明文规定有登记机关的部分 PPP 项目的收益权外,绝大多数 PPP 项目收益权都面临质押登记的尴尬,也加大了 PPP 项目的融资风险。三、PPP 项目的融资风险PPP 项目投资规模大,资金的需求量极大。以第二批财政部PPP 示范项目为例,总投资 10 亿元及以上的项目 97 个,共计6116.78 亿元,总投资 10 亿元以上的项目占项目总个数(206 个)的47.09%,金额则占到全部投资总额(6589 亿元)的 92.83%。巨大的投资体量也带来了相当大的融资压力。对于政府和很多投资人尤其是非上市企业而言,更为熟悉的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渠道较为单一,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融资要求和融资成本都较高,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更是高得离谱。社会资本自然会设法将融资成本转嫁到报价中,这势必会加大政府采购 PPP 公共服务的成本;另外,商业银行对于贷款融资的兜底承诺等苛刻要求还可能会加大政府的债务风险,这些都加大了PPP 项目融资的风险。PPP 项目融资难的现状客观上加剧了 PPP 项目的投融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 PPP 项目的落地难。尽管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 号,以下简称“财金 113 号文”)对于风险分配原则的规定,融资风险主要由社会资本承担。但在当前融资环境下,通过给社会资本必要的融资协助以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包括再融资风险)也是政府方的应有职责。四、PPP 项目融资风险应对措施社会资本应该尽快转变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思维,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一)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和项目风险财金 113 号文第 24 条第 1、2 款规定,项目融资由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负责,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未按照项目合同约定完成融资的,政府可提取履约保函直至终止项目合同。社会资本还应充分了解各类创新融资工具的特点和发行条件,通过不同融资工具的合理运用和有效组合,降低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针对分期投资建设运营的项目,项目在建设期间可以通过项目收益债(票据)进行融资,项目建成后则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二)社会资本应邀请金融机构前期尽早参与到项目中来,结合金融机构的意见确定合作模式、设计融资方案和交易结构对于社会资本来讲,PPP 项目资金来源应作为决策前的重点安排,而金融机构的具体要求又关系到社会资本与政府的 PPP 具体合作方案,因此,金融机构及早介人极有必要。对于金融机构要求的担保、支持函件若是需要政府协助的,社会资本应当尽早向政府提出要求,及时落实到 PPP 项目协议及相关协议文件中,通过政府协助提供的协助及增信措施降低项目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社会资本除应在 PPP 项目合同中积极做好相应风险控制外,还应注意在与金融机构的融资方案中争取备用贷款。(三)重视项目收益权审批及证明文件,通过项目收益权进行质押融资担保是项目融资非常重要的环节,PPP 项目中,社会资本应当及时与政府和金融机构沟通,在取得项目收益权的相关审批证明文件后,办理质押担保融资,降低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 2 条第 2 款第 3 项已经明确将“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包括公路、桥梁、隧道、渡口等不动产收益权,水利、电网、环保等项目收益权”纳人应收账款范围,一旦该办法获得正式通过,未来 PPP 项目收益权质押登记难的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四)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融资支持基金扶持降低投融资风险根据国发 60 号文的规定,对于重点领域项目,政府可以使用中央预算投资在内的财政性资金,通过认购基金份额等方式予以支持。尤其是示范项目,根据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 2014〕76 号)的规定,将获得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补助。国家发改委也就 PPP 项目出台前期费用补助等支持性政策文件。鼓励地方政府在承担有限损失的前提下,与具有投资管理经验的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基金,并通过引人结构化设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争取中央和地方融资基金支持,降低项目投融资风险。295万方数据

 Times Finance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11,2017(CumulativetyNO.678)2017 年第 11 期中旬刊(总第 678 期)Times Finance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11,2017(CumulativetyNO.678)2017 年第 11 期中旬刊(总第 678 期)(上接第 295 页)(上接第 294 页)掌握专业的风险防范控制知识以及风险管理技能,从医院各个角度出发建立统一的风险防范网络。(三)适度负债经营,稳健融资医院的负债经营需要把握合适的尺度,坚持敢于负债、善于负债原则,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做好对风险的预防和规避,使医院负债经营成功进行得到有效保证。医院通过合理的负债经营方式,使医院施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负债决策的制定方面,对各种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把握,在收益与融资风险找到动态平衡点。既要增大债务资金在医院资产总额方面所占的比重,同时还需要有效规避因为债务资金过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四、结束语医院负债财务风险存在有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的因素,非常容易增大医院负债财务风险,无法取得理想的经营效果。医院在进行负债经营财务风险管理时,首先要把握负债经营的目的,做好双方利益关系的处理,其次要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加大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最后要适度负债经营,稳健融资,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医院负债经营有效性,促进医院的发展。参考文献[1]王敏敏.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成因、风险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173.[2]佘加玉.医院负债经营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5,1504:108-109+114.[3]孙光禹.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制度规范与风险预警[J].特区经济,2014,10:220-222.[4]邓智华.医院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及应对思路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162-163.参考文献[1]邱闯. 《P:英国 PPP 的新模式》.载《中国投资》20 巧年第 3 期.[2]贾康,孙洁. 《公私伙伴关系 PPP 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载《财政研究》2009 年第 10 期.[3]刘晓凯,张明. 《全球视角下的 PPP:内涵、模式、实践与问题》.载《国际经济评论》.[4]王守清,刘云. 《公私合作(PPP)和特许经营等相关概念》.载《环境界》2014 年第 25 期.[5]黄家亮. 《混合型法律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冲突》.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年 9 月第 32 卷第 5 期.[6]王永珍,谢贤伟. 《我省 122 个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载《福建日报》2014 年 9 月 18 日,第 1 版.基金项目:中国商业会计学会江苏省商业会计学会研究课题<PPP 项目融资风险及应对研究 > 编号 2016jssykj212。习兴趣。(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的改革,其目的无外乎处理好沉闷科学的趣味性问题,西方经济学内容多且理论性强,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而不照顾对口生源学生的口味,则势必会将课堂气氛搞的死气沉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及新闻解读等,教师应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感受经济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给思想活跃的对口生源学生提供一个表达、参与的平台。其实,由于经济学的本质是一门选择的科学,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形式增加师生的互动性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三)教材选用的改革对口生源学生的西方经济学学习有其特殊性,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难度适当且案例新颖的教材,而不应该“打肿脸充胖子”,一味追求所谓的权威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授课经验结合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联合编写最适合对口生源学生需要的有针对性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四)师资队伍的改革首先,我们应从根本上改变“对口生源学生学不好西方经济学也不需要好的经济学教师”这样的错误认识,其实这种认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观念。恰好相反,学校应尽可能地选择优秀的教师去教授这些有难度的学生。其次,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应该注重西方经济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融合,甚至要求授课教师应该具有更活跃的思想和更幽默的风格。(五)考核方式的改革根据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作为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西方经济学》应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经济学思维作为教学的重点。培养的目标不同,考核的方式也应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对口生源学生的考试应增加案例分析等主观题的比重,同时减少数学推导等方面试题的比重;同时,为了体现学生活学活用西方经济学知识的程度,应在平时多布置一些与实际联系的作业,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教师根据学生一学期的综合情况打分并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加入口试的形式,从而改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局面。参考文献[1]邱瑛.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鸡西大学学报,2014(4):18-21.[2]范玉翔.旅游专业经济类课程改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122-123.[3]陈雪.独立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讨[J].知识经济,2009(2):155-156.[4]刘玉玲. 《微观经济学》应用型教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9):243-244.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与创新驱动型农业联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ZZJH-461)作者简介:张占涛(1980-),男,河南西平人,硕士,信阳师范学院讲师,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产业经济。297万方数据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7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