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7篇

时间:2022-10-05 16:1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7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它一般用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01/ 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7篇,供大家参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7篇

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它一般用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01/

 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材料,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纲要、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辅助教材等。0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解读教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解读:解读 课标解读 教材解读 建议

 第7 页课程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

 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

 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

 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

 算。了解一些简单几何

 体;认识物体位置。了

 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决问题。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

 第五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数与代数(68 课时)空间与图形

 ( 8 课时)第二单元位置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六单元11-20 各数的认识第八单元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实践与综合应用(10 课时)数学乐园总复习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教材的编排特点

 2.

 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u大的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u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1-5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加减法

  在梳理知识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3.

 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

 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10以内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5.

 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u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u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

 6.

 注重知识的渗透。p63渗透填未知加数p68p56

 编写体例章节数学活动习题每章前有主题图导入新课材料图文并茂 ,呈现问题情景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

  课上使用、课外作业延伸

 (二)动脑筋。不一定对

 第19 页教学建议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编出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6 、 11-20 各数的认识

  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书后练习采用多种游戏方式,在玩中巩固知识

 第23 页教学建议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实物图形实物

 第25 页教学建议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累数学经验 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8 8 、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一、接着数计算方法二、凑十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 看课件演示凑十的过程

 ------ 自己实践,动手操作凑 “ 十 ”

  ------ 闭眼回忆操作凑十的过程

 ------ 说出用凑十法计算9+4 的过程

  ------ 在算式下面注出用凑十法计算的过程看

 摆

  想

  说

  填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情感态度思维过程评价建议

 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每位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关键词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职业使命视角 数学教师两种教学形态辩

 证

 • 数学知识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现象 问题

  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等,这些都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1• 作为数学老师不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教不好数学的。2•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课标、熟知教材3• 正确的用教材、有效的用教材

 内容不多教起来却很难最重要本册的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 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同时它们有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始(万事开头难)幼小衔接(小学化)准备课,位置,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数与代数数与代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

 第一单元 准备课一、教学内容u

 数一数u

 比多少

 难点:实物和数字的对应(初学者要注意,对在幼儿园已 “ 学过 ” 的,往往容易被忽视,幼儿园已能从1 数到100 ,但是否做到与实物对应?)现象:会背但不会用,如男生有多少人数不清,就是没做到 “ 实物与数字 ” 对应的缘故。

 多练习数数。

 有顺序的数,做到不重不漏,培养孩子思维的严谨性。

 对学生的认数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

 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实物数字认识数的过程:

  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

 1、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数学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

  3、国际通用的数学符号的使用,使数学成为国际化的语言。2、符号使得数学具有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等特点;

 符号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化思想。给个定义: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一年级上册知识对符号思想的初步的接触,随着后续的学习,还需学生逐渐做到: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符号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还有:• 数与代数1、数的表示:阿拉伯数字:0~9

 中文数字:一~十

 百分号:%

 用数轴表示数2、数的运算:

 +、-、×、÷、(

 )

  ﹝﹞﹛﹜²(平方)³(立方)

 3、数的大小关系:

 =、≈、>、<4、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5、方程:

 :

 ax+b=c

 6、数量关系:时间、速度和路程:s=vt

 数量、单价和总价:a=np

 正比例关系:y/x=k

 反比例关系:xy=k

 用表格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用图象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 图形与几何1、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km、m、dm、cm、mm

  面积单位:km²、m²、dm²、cm²、mm²

  质量单位:t、kg、g2、用符号表示图形

  用字母表示点: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角:∠1、∠2

 3、用字母表示公式:三角形面积:S=

  ab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梯形面积:S=

 (a+b)h

  圆周长:C=2πr

  圆面积:S=πr²

 长方体体积:v=abc

 正方体体积:v=a³

 ……

 • 统计与概率

 1、统计图和统计表

 用统计图表描述和分析各种信息

 2、可能性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v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v 提供了丰富的比多少的素材。

 教学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尝试提出问题!

 v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集合思想

 集合思想

 • 把指定的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其中每个事物叫做该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表示法一般用列举法和描述法。

 • 列举法就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号“{}”括起来。• 描述法就是在括号内写出这个集合元素的特定性质。

 集合思想的具体应用• 数的概念• 数的运算• 用集合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

 • 函数思想的核心是事物的变量之间有一种依存关系,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这种变化的探究找出变量之间的对应法则,从而构建函数模型。函数思想描述了自然界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联系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函数思想的应用• 加法• 积的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 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数列• 图形与几何• 统计图表

 一一对应思想

  一一对应思想 1. 一一对应思想与函数思想的关系。 一一对应是两个集合之间元素(这种元素不一定是数)的一对一的对应,也就是说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a,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与之对应;并且在集合B中的任一元素b,在集合A中也有唯一的元素a与之对应。函数是两个数集之间的一种数与数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不一定是一一对应。

 (1)数集之间的一一对应。设非0自然数集N,正偶数集E,在两个集合之间建立如下的一一对应。 N 1 2 3 4 5  ┅   ↓ ↓ ↓ ↓ ↓ E 2 4 6 8 10 ┅(2)其他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如五(1)班有25个男生,25个女生,如果把男生和女生各自的总数看成一个集合,那么这两个集合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再如,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作为一个集合,北京、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巴黎、柏林作为一个集合。这两个集合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

 第二单元 位   置一、教学内容u“上下”、“前后”、“左右”   先认识“上下”“前后”,再认识左右。

 左右 v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认识左右--手   ↓感知身体的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

 v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u

 1~5的认识u

 加减法u

 0的认识和加减法

 基 数   

 基 数   

 基 数   

 实物数实物

 数的顺序  

 数的顺序  

 数的顺序  1 ~5 的写法  

 1 ~5 的写法  Ø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比多少  v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v 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v 增加“>”“<”的写法。

 序数  

 序数  v 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Ø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数的组成  

 数的组成  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而且对加、减法的学习很有帮助。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减法含义 1 ~5 的加减法

 加、减法含义v 更加突出加减法的含义

 1 1 ~5 5 的加减法v 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

 0的认识和加减法

 0 的加减法0 的认识

 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一一对应思想集合思想

 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

 模型思想的具体应用• 数与代数:数的表示;数的运算;运算定律;方程;数量关系。• 图形与几何:用字母表示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用图表表示空间和平面结构。• 统计与概率:统计图和统计表;可能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全

 册

 教

 学

 内

 容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统计与概率方面空间与图形方面数与代算方面认识物体与图形分类20 以内进位加法11-20 各数的认识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5 的认识和加减法数一数全册教材分析:比一比我们的校园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u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

篇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全 册 教 学 内 容 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 统计与概率方面 空间与图形方面 数与代算方面 认识物体与图形 分类 20 以内进位加法

 11-20 各数的认识 6 6- -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一数 全册教材分析:

 比一比 我们的校园 数学乐园 认识钟表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全册教学目标: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全册教学目标: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全册教学目标: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全册教学目标: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第二单 比一比„„„„„„„„„„ 约2课时 第一单元数一数„„„„„„„„„约1课时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约10课时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第五单元分类„„„„„„„„„„约2课时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约2课时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约12课时 第十单元总复习„„„„„„„„„约4课时

 一、教学内容:数一数

  第一单元 课时安排:一课时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三、教材编排 数一数

 1、注意《学生的兴趣入手》 四、教学建议 2、抓住学生心理,满足他们的好奇 3、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4、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特别是

 困难学生 5、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比一比 第二单元 一、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使学生知道多少、长短、高矮都是几个物体间相互比较得出的。

 4、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1)比多少

 (2)比长短

  (3)比高矮

 (4)思考练习 三、教材编排:

 四、教学建议 1、比多少

 2、比长短和比高矮

 3、练习安排说明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三单元 一、教学内容:

 10课时 课时安排: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4、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上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重视数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三、教材编排: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 4、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的思想。

 3、计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建议 2、适时渗入加法和减法的意识 1、充分运用比一比的知识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多体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课时安排:3课时

 二、教学目标: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4、从生活实际引入,举出日常生活物体,使学生通过大量操作感受立体图形特征、使学 生 初 步 感 受 数 学 与 实 际 生 活 的 联 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等多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三、教材编排:

 1、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四、教学建议 2、在动手操作中,辩认立体图形 3、重视物学生表现思维的形成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第五单元 一、教学内容:

 分类 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三、教材编排:

 单一属性分类 多重属性分类

 四、教学建议 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结合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4、注重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方法 3、在将两种分类标准结合进行教学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具同地制宜 1、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六单元 一、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2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 体 验 学 数 学 , 用 数 学 的 乐 趣 。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材编排: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记数和计算相结合 2、情境呈现注重现实性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 5、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数学乐园 一、教学内容:

 课本42页有关6、7的数数和认数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

 1、11—12各数的认识

 2、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第七单元 一、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四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三、教材编排:

 数数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写数 数的顺序和大小 读数

 四、教学建议 1、提供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2、加强数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1、认识整时

 2、几时半 第八单元 一、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

 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意识。

 三、教材编排:

 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认识体验时间 3、设计各种形状、表面、花样的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

 四、教学建议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2、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1、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用数学 第九单元 一、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1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材编排:

 1、适当集中安排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提倡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建议 1、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们的校园 教科书第114~115页。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总复习 1、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四课时

  20 以内的数

 20 以内的加法

 10 以内的加减法

 识图形

 认识钟表

 用数学。

 一、教学内容: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

 道整时和半时。

篇三: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9 新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 0-20 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四、教学措施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月份 周次29 23~4单元一二三教学内容准备课位置1~5 的认识和加减法1页码2~56~1314~31课时数232310

 1、1~5 的认识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4~6 四 认识物体和图形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6、7 的认识和加减法2、8、9 的认识和加减法10~11 7~13 五 3、10 的认识和有关 10 的加减法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1~20 各数的认识14~15 六 1、数 11~20 各数读数和写数2、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16 七 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11~121、9 加几2、8、7、6 加几17~19 八3、5、4、3、2 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元 20 九 总复习 4 41291~9584~9042~8332~373523554421222 24203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 1——4 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 2——5 页的内容,第 2、3 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 10 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 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单元教学目标: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 2——5 页(数一数)教学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 2——3 页的画面。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 2——3 页的图画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2、数字卡片3、按方位数数4、开放性练习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3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 taojiaoan.com]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小组交流:有 4 个萝卜、3 个苹果、4 只小兔、3 只小猪、4 根木头、4 只小凳……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

 4=4 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3、理解新知⑴、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4

 小兔:小猪: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小兔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大于号3<4 小于号小组读写大于号与小于号⑵、同桌相互说一说:动画片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小结三、巩固就用,深化拓展1、找朋友,把同样多的连起来。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⑵、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思考:想一想,怎样摆,我们才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呢?⑶、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3、比一比,谁多谁少。谁最多,谁最少呢?3、动脑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分清图片里物品的多少呢?考考你的眼力:4、填一填:A:7○3 4○9 3○3 5○8 10○1B:2>□ 6>□ 6=□ □=8 □<95、试一试(四杯水的深浅不一样)模拟活动:把 4 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 4 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5

篇四: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第

 3 单元

 1 1 ~5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1 课时

 1 1 ~5 5

 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 P14-P16 及练习三第 1、2、4、5 题 知识目标:认识 1~5 各数,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 1~5 的数序,会正确读写 1~5 各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 1~5 的写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 1~5 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 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 的数字卡片,5 个小圆片,5 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用同样多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 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2、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 1 个圆片,再摆 1 个是几?再摆 1 个呢?

 一年级上册教案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依次感知 3、4、5 的来源。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 5 个排队。

 摆好后提问:5 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 的后面一个数呢?…… (3)数一数:让学生从 1 数到 5,再从 5 数到 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 1~5 这几个数?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 1,2,3,4,5 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一个数在 2 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 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 16 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 完成练习三的 1~2 题。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

 【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3 单元

 1 1 ~5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2 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 P17 及练习三第 3、6、7、8 题 【教 学 目标】

 】

 :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

 (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 5 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5 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 1~5 的数字卡片,5 个小圆片,5 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 4 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 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 1~5 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

 一年级上册教案

 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子

 梨

 桃子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 等于 3 3 大于 2 3 小于 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 2、出示第 17 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三、 练 一练

 第 18 页练习三的第 3 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四、 归 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

  【课后小结】: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3 单元

 1 1 ~5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3 课时

 第几

  【教学内容】:教材

 P20

 及练习四第

 1 1 、2 2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

  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一年级上册教案

 出示第 20 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二、 探 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 (3)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 5 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问:还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 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叔 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 3 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 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别几个和第几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一年级上册教案

 4.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 4 个圆片和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为什 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三、 反 馈练习:

  1.第 23 页的第 1 题 把左边的 4 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 4 只小鸟涂上颜色。

 2.完成第 20 页的做一做 四

 、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3 单元

 1 1 ~5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4 课时

 分与 合

  【教学内容】:教材 P21、P22 及练习四第 3、4 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 5 以内数的组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 5 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5 根小棒,5 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 1~5,从 5~1 比较大小

 3○4 4○2 5○1 2○3 2.看图回答 ○ ○ △ △ □ △ □ ○ □ △ ☆ △一共有( )△。

 从右边数,☆排第( )。

 一年级上册教案

 从左边起,第 5 个是( )。二 、 探 究新知

 1.学习 4 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 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 可以分成 1 和 3,1 和 3 组成 4……再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 3 和 1 组成 4,就能想到什么? (6)练习数字 4 的组成。

 2.学习 5 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 5 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 4 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

 一年级上册教案

 总结出 5 的几种不同分法。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怎样才能记住 5 的组成呢? 练习 5 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三、 巩 固运用

 完成 21、22 页的内容以及 23 页的 3、4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

  【课后小结】: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3 单元

 1 1 ~5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5 课时

 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 P2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能力目标 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 5 以内的加法。

 3.情感目标 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形和圆片。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在桌上依次摆出 2 根小棒,3 个三角形,5 个圆片。边摆边说一说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写。

 2.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 5 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 和 5 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全班交流。

 师引导说:把 3 个红气球和 1 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

 一年级上册教案

 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2.学习加法算式 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 3 和 1 合起来,用符号“+”表示。

 板书:3

 +

 1

 = 4 : ∶ 加号 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让学生在算术本上写下规范的写法。再次强调说明:把 3 和 1 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强调:加号前面的 3 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 1 呢?4 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

 3.结合第 24 页的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的含义。

 4.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三、巩固发展

  1.第 24 页做一做。要求一边看一边说过程。

 2.第 28 页练习五的第 1 题。先观察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说明图意,然后在方框里填得数。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年级上册教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3 单元

 1 1 ~5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6 课时

 5 5

 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 P25 及练、练习五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2.能力目标 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5 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5 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填数

  ○○ ○○○ ○○ ○○

 一年级上册教案

  ( )

 ( )

 二、探究发现

  出示 25 页主题图。

 仔细看,图中画了什么内容,说出图意,同桌同学互说。

 根据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怎样列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2 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代表汇报。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 3 和 2 组成 5 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5”又表示什么?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第 25 页做一做第 1、2 题:先看图说图意,再在全班交流,说算式,你是怎么算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完成第 25 页做一做第 3 题:边摆边列算式。

 3.游戏:找朋友。

 2+3 4+1 2+2 1+2 3+1

 5

 4

 3

 一年级上册教案

 1+2 4+1 1+3 3+2 4.完成练习五的 2 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3 单元

 1 1 ~5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7 课时

 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 P26 及练习五第 3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 5 以内的减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计算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确定被减数。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

 【教学过 程】:

 一、复习旧知

  1.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2.对口令:5 以内数的组成。

 一年级上册教案

 二、探究新知

  1....

篇五: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教学内容

  三部分内容: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10 各数, 会读、 会写这些数, 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使学生掌握 6~10 数的顺序,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gt;” 、 “&lt;” 、 “=” 的含义, 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 减法。

 5.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 10 以内的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计算。

 6. 使学生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 、 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 教材说明

  1. 相对集中安排 6~10 的认识。

 ①刚才已经介绍过了, 这一单元是由义务教材第一册中的“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拆分得来的。

 教材的知识顺序和结构与义务教材相似,只是不再采用一个数一个数认识的方式, 而是合并为三个部分。

 把 6、 7 结合教学, 8、 9结合教学, 10 由于较特殊仍单独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

 ②而且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 从数概念(数的基数、 序数含义, 数的认、 读、 写, 数的顺序, 数的大小的比较, 数的组成)

 的各个不同方面一起进行认识。

 ③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思想, 在教学了一组数的认识之后, 教学相应的加减法, 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

 2. 内容生动有趣, 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比较注意现实性。

 ①首先, 选择学生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原载体,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其次, 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

 如第 72 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 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 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 连减的计算过程及算理。

 ③再次, 教材除了在和计算的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 还在教科书的第 46 和 57 页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 ,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3.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科书的第 47 页、第 51 页、 第 58 页、 第 62 页安排大量“用数学” 的内容, 还在练习中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

 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 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 用数学的乐趣,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各小节教材说明

  1.

 6、 7 的认识及加减法。

 6、 7 的认识。

 (1)

 数数和认数 6 和 7。

 教科书第 42 页, 与 1~5 的认识相同, 由打扫教室卫生的主题图引入――先用集合圈圈出各种数量的人物(6 名学生, 7 个人, 加上老师)

 , 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再抽象出数 6 和 7, 让学生认数 6 和7, 并会读――再让学生认识数所表示的数量的含义, 并摆出相同数量的小棒。

 (2)

 数的顺序。

 教科书第 43 页, 与 1~5 的认识相同, 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表明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并首次借助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3)

 比大小。

 借助点子图来比较数的大小, 与义务教材不同的是, 义务教材中都是呈现相邻两个数进行比较, 这里第一次将 3 个数排在了 一起,将新学的数与前面学过的相邻的数联系起来, 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邻 3 个数之间的联系及它们的大小关系。

 5 再增加 1 是 6, 6 再增加 1 是 7; 6 比 5 大 1, 7 比 6 大 1。

 (4)

 第几。与 1~5 的认识不同的是, 第几与几个同时出现, 让学生区分第 6 瓶和 6 条, 第 7 瓶和 7条, 表明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 将数的基数与序数含义同时进行教学。(5)

 写数。

 与 1~5 的认识相同, 也是先示范, 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6)

 数的组成。

 教科书第 44 页, 我们设计了 涂圆圈的方式, 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 6 的组成, 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填出 6 的组成。

 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有 6 的组成后的图非常形象、 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 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6 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

 7 的组成没有全部给出, 通过操作分木块, 给出了 3 组, 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 还能想到什么? ” , 看到 1 组想到另 1 组, 让学生联想, 抛弃形式的东西, 领会其相同的本质。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 也为加减法教学做准备。

 (与义务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 原来在教学 5 的组成的时候就让学生由 4 和 1 组成 5、 3 和 2 组成5, 联想出 1 和 4 组成 5、 2 和 3 组成 5。

 现在到 7 的组成时才不出全, 才让学生联想。

 )

 6、 7 的加减法。

 同义务教材相同, 首次通过操作教学一图两式及写算式。

 教科书第 45页, 首先安排了摆小棒和摆圆片的两幅直观图, 分别让两个小朋友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 很自然的得出 5+1=6、 1+5=6 和 7-1=6、 7-6=1 两组算式, 从而引出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接着安排了摆一摆的例题, 一方面通过情境图向学生说明, 可以通过摆学具去计算有关 6、 7 的加减法, 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的知识。

 生活中的数。

 在教科书第 46 页, 安排了生活中的数, 包括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

 义。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就在我们的身边, 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 从中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用数学。

 教科书第 47 页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 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

 画面是一个整体, 用情境反映数学问题, 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深入, 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情境来列加减法算式。

 教科书第 51 页也安排了类似的用数学的内容。

 2.

 8 和 9 的认识及加减法。

 8、 9 的认识。

 (1)

 数数和认数 8 和 9。

 教科书第 53 页, 与 6、 7 的认识相同, 由“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的主题图引入――数数的资源更加丰富了 , 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再抽象出数 8 和 9, 让学生认数 8 和 9, 并会读――再让学生认识数所表示的数量的含义, 并摆出相同数量的图片。

 (2)

 数的顺序。

 教科书第 54 页, 与 6、 7的认识编排相同, 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表明相邻两个数的关系, 并借助直尺教学数的顺序。(3)

 比大小。

 与 6、 7 的认识编排相同, 将相邻的 3 个数排在一起, 将新学的数与前面学过的相邻的数联系起来, 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邻 3 个数之间的联系及它们的大小关系。

 7再增加 1 是 8, 8 再增加 1 是 9; 8 比 7 大 1, 9 比 8 大 1。

 (4)

 第几。

 与 6、 7 的认识编排相同, 也是第几与几个同时出现, 不同的是让学生分别将左边的 8 只蝴蝶和从左数第 9 只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 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5)

 写数。

 与 6、 7 的认识相同, 也是先示范, 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6)

 数的组成。

 教科书第 55 页,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 8 和 9 的组成, 并且8 和 9 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 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 要求比 6、 7 的组成略高一些。

 8、 9 的加减法。

 教科书第 56 页, 提供了一幅画有 8 个恐龙的图, 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 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一图四式。

 接着在教科书的第 57 页, 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再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在教学一图四式时, 在教科书第 56 页, 呈现了 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 教学要求与义务教材有所不同。

 老师们一定都很熟悉, 原来义务教材要求学生能看着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现在教材中有的学生写出一个算式, 有的学生写出二个加法算式, 有的学生写出二个减法算式, 有的学生写出四个算式, 都可以, 只要不错就可以。

 反映了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

 在教学中老师应灵活掌握教学要求, 不要试图在一节课内解决所有的问题, 因为学生的发展是有过程的, 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学生互通有无, 互相启发学习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

 在教科书第 57 页, “安排了生活中的数” , 包括信封上的邮政编码、 计算器键盘上的数字、 电话机上的数字、 街道小区编号、 车牌号等。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 通过这些内容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就在我们的身边, 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能用学到的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中体会到学数学、 用数学的乐趣。

 用数学。

 教科书第 58 页安排了 一组用数学的内容。

 画面是一个整体, 用情境反映数学问题, 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深入, 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情境来列加减法算式。

 与 6、 7 的加减法中安排的“用数学” 的

 内容略有不同的是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通过数数去得出, 而改为告诉已知数量, 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除主题图换成了和平广场放和平鸽与原来不同外, 其它方面与义务教材相同。

 10 的认识。

 (1)

 数数和认数 10。

 教科书第 64 页, 由“和平广场” 的主题图引入――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再抽象出数 10, 让学生认识, 并会读――再让学生认识 10 所表示的数量的含义, 并摆出相同数量的图片。

 (2)

 数的顺序。

 教科书第 65页, 同样是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表明相邻两个数的关系, 并借助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3)比大小。

 与相邻的数 9 排在一起, 将新学的数与前面学过的相邻的数联系起来, 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邻 2 个数之间的联系及它们的大小关系。

 9 再增加 1 是 10, 10 比 9 大 1。

 (4)第几。

 考虑到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数的序数含义了, 这里就没有象前面那样具体介绍。(5)

 写数。

 与前面相同, 也是先示范, 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6)

 数的组成。

 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 满 10 要向进一, 所以 10 的组成很重要。

 教科书第 65 页, 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填出 10 的五种组成, 再让学生推想出 10 的另外 4 个组成, 逐步加深学生对 10 的组成的理解。

 10 的加减法。

 省去了学具拼摆等内容, 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 10 的组成计算, 而且在计算 5+5 和 10-5 的时候, 还取消了 点子图, 让学生直接想 10 的相应的组成算出得数。

 要求进一步提高, 反映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

 第 69 页第 10 题, 统计拼摆小鱼用的黄色和红色三角形卡片的数量, 是一道开放题, 学生可列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减法。

 关于小鱼头部的黄三角形算几个, 有的老师问:

 “要不要求学生重复数? ” 我们认为在一年级(上)

 不主张重复数, 义务教材也是在思考题中出现的。

 而且由于是用卡片拼摆出的鱼的图案, 统计黄色三角形卡片的数量, 所以不用考虑拼在一起的大三角形。

 如果学生算上了 大三角形, 也不能算错, 应肯定他是对的, 但不要故意引导学生去重复数。

 第 11 题, “图中哪些可以用 7+3=10 表示? ” 呈现了 一幅学生们在农家小院里玩耍的情境图, 这次是第一次出现给出算式让学生找情境的题, 以前都是看图让学生列算式。

 而且在前面讲加减法含义时我们有过这样的渗透, 让学生体会一个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 老师们记得吧, 学生拿着纸鹤走到一起的情境。

 现在是渗透不同的事情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 简明。

 3 填未知加数。

 教科书第 70 页, 通过事物的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 让学生得出()

 里填几。

 4. 连加、 连减与加减混合。

 教科书第 72、 75 页,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可以用连加、 连减与加减混合来解决, 并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教材结构与义务教材相同, 但在素材的选取及呈现方式上与原来相比更形象直观, 更具有连续性。

 例如在“加减混合” 这一部分, 我们呈现的主题图与义务教材相比更形象、 直观而且与算式联系更加紧密了 。

 老师们可以看一下, 教科书第 75 页, 原来有 4 只天鹅, 先飞来了 3 只, 用 4+3 计算, 现在有 7 只; 后来又飞走了 2 只, 再减 2, 下面配合给出算式4+3-2 来计算。

 我们用连续的情境图清晰地表明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然后给出算式,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这样的问题可以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用加减混合来解决, 使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 教学建议

  以上就是这一单元的内容, 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

 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 所以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 模型、 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 丰富学生关于 6~10 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数概念和相应加减法计算方法。

 2.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在每一小节之前都安排了一幅主题图, 除了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

篇六: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第

 8 8

 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

 1 课时

 9 9

 加几

  【教学内容】:教材 P88、P89 及练习二十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 9 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 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9 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9 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 9 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3 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P88

 情境图)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一年级上册教案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板书各种解决方法。

 ①数出结果。从 9 接着数。

 从 4 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 加 4 等于 14,9 比l0 少 1,所以 9 加 4 等于 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 9 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 9 盒饮料,右边摆 4 根小棒代表箱外的 4 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 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 3 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 9 加 4 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球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 P90 练习二十第 l 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 2 题。

 3.练习二十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9 加几 主题图 9+4=13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8 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

 2 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第 4、5 题 【练习目标】:

  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 9 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 9 加几的口算题。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能选用自己较熟练的计算方法口算 9 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并说说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9+1+5 9+1+4 9+1+8

 9+6 9+5 9+9 2.指名说说在计算“9+6”、“9+5”、“9+9”这三题时怎样想? 3.出示口算卡片。

 (1)开火车口算:

 一年级上册教案

  9-2=

 9+6=

 9+10=

 9+2=

 7-5=

 9+9=

 10-5=

 9-5=

 9-6=

 9+4=

 9+8=

 9+0=

  (2)指名口算:

 4+5+3= 6+3-2= 9-2+4=

 9-4+3= 10-l+5= 2+7+9= (3)做游戏:找朋友。

 教师把 9 加几的算式卡片和 10~18 的数字卡片发给学生。一位学生拿着卡片“9+2”走上讲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11”也走上讲台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大家齐读:

 9+2=1 1。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 5 题。

 2.练习二十第 4 题。看图填算式。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题中给出蜜蜂采花蜜的情景图,图下是□+ □=□,没有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只蜜蜂”,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朵鲜花”。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复习了 9 加几的计算,还复习了应用题和填括号里的计算题,大家都学得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要多练习,尽快提高计算速度。

 一年级上册教案

 【板书设计】:

  9 加几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8 8

 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

 3 课时

 8 8 、7 7 、6 6

 加几(1 1 )

  【教学内容】:教材 P91 及练习练习二十一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 8、7、6 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8、 7、6 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8、7、6 加几。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 8、7、6 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具准备】

 :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1.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P91 情境图)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跑步?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一年级上册教案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5。

 师:8+5 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 9 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 “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师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 5 根小棒中拿出 2 根,跟 8 根小棒凑成 10 根,10 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 3 根,就等于 13 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问: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 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 8+4、7+6、6+5 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 8、7、6 分别凑成 l0,然后用 10 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 8、7、6 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一年级上册教案

 6.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 8、7、6 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 9 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 P91“做一做”。

 第 1 题。“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再算出得数。

 第 2 题。先让学生说出凑十过程,再填在书上。

 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 课 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 1、2 题。

 先让学生看图,描述画面。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确定两个加数,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8、7、6 加几

 8+5=13 8+9=17

 8+4=12 7+6=13 6+5=11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8 8

 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

 4 课时

 8 8 、7 7 、6 6

 加几(2 2 )

  【教学内容】:教材

 P9

 二及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8、7、6 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用多种方法,进行“凑十”,并掌握“凑十”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应用“凑十”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想出了做 8、7、6 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 9 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 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二、教授新知

 一年级上册教案

  1、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可以用 8 和 9 分别进行“凑十”。

 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 1、2 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 “凑十”法进行计算。

 2、引入做一做第 3 题,先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进行解答,老师巡视并帮助学生,最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并指引学生用“凑十”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8 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 法

  第

 5 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 4-10 题

  【练习目标】:

  1.巩固 8、7、6 加几的计算,熟练撞我“凑十”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 8、7、6 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 十 8=

 10—8=

 7 十 5=

 4 十 6=

 8 十 8=

 9 十 9=

 6 十 9=

 6 十 7=

 7 十 8=

 7 十 8=

 8 十 5=

 8 十 9=

 2.听算。

  6 十 9=

 7 十 7=

 9 十 8=

  7 十 6=

 8 十 7=

 6 十 5=

 一年级上册教案

 7 十 5= 6 十 4= 9 十 6=二、计算能力训练。

  1.P93 练习二十一的第 5 题。

 教师把第 5 题写在黑板上,随便指在某一数的上方,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让学生接力读,看看哪组读得又对又快,对于读得不对的同学,再让他多训练。

 2.练习二十一的第 3、4、5 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一的第 6 题。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 7、8、9、10 题。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

 8 8

 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

 6 课时

 5 5 、4 4 、3 3 、2 2

 加几

  【教学内容】:教材 P95 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 5、4、3、2 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 9、8、7、6 加几技能学习 5、4、3、2 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

 :

  使学生掌握 5、4、3、2 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用 9、8、7、6 加几技能学习 5、4、3、2 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 十 5= 9 十 3= 8 十 5= 8 十 3= 9 十 4= 9 十 2= 8 十 4= 7 十 5= 6 十 5= 8 十 6= 2. 8 十 9=?

 一年级上册教案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 5、4、3、2 加几的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 5 十 7=,同桌合作学习。问:5 十 7 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 5 十 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 5 十 8、4 十 8、3 十 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 20 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 加几、4 加几、3 加几、2 加几之外还有哪些? 师提示 1:20 以内是指得数从 11 到 20。

 师提示 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P95)

 一年级上册教案

 ①看图列式。(第 1 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 2 题和第 3 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5.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 5、4、3、2 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P96 练习二十二第l 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 3 题)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 4、5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 2 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上册教案

 【板书设计】:

 5、4、3、2 加几

 5+7=12 5+8=13

 4+8=12 3+9=12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

 8 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

 6 6

 课时

 5 5 、4 4 、3 3 、2 2

 加几的练习课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提高学...

篇七: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分析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 5 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 5 以内数的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1~5 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 5 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 1~5 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 1~5 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 的认识──1~5 的加减法──0 的认识的加减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 5 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 5 以内的加、减法。

 (3)加强数概念的教学。

 教材以儿童的生活区域为背景递次展开。如让学生经历数物体的过程抽象出 1~5 各数;从教学 2 的认识起,都强调在前一个数上添上 1,就得到下一个数:1 添上 1 是 2,2 添上 1 是 3……4添上 1 是 5;以“比多少”为标题、以“第几”为标题、以“分与合”为标题,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以突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的教学。

 (4)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教材中采取适当渗透的办法,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5)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例如,认 3 和 4 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有 4 条边。

 (6)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每引入一个概念都精心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儿童生活情境,便于儿童在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7)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例如,计算 3+2=?时,教材呈现了三位小朋友的 3 种不同算法:有一位是用“点数”的方法算出得数的(1,2,3,4,5);还有一位是从一个加数“3”开始数,添上 2 个一得 5 的;另一位体现了较高一个层次的思维水平,根据数的组成(3 和 2 组成 5)算出得数,三种算法体现了学

 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也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都得到认可。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前面提及的 3+2=5 的算法中,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3+2=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积极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方式上升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减法的计算也是如此。

 下面结合 1 到 5 的认识这一课具体来说说我的几点想法。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堂上举手习惯不好,有害怕举手的,有站起来举手的,有边举手边大声嚷嚷的,比如不会倾听,有的学生没有轮到发言,不是嘴里嘟哝着,不听别人说,就是插嘴或趁机说话,如果没有好的办法,这样的行为常常会使课堂无法继续,更不要说完成教学任务了。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 1--5 各数的基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初步感受用数学的眼光看图。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培养初步的观察、口头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通过游戏,评比,明确要求,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数感,培养良好的倾听交流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 1—5 各数的基数、数的顺序。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教学建议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从幼儿园到小学,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力缺乏长久性,要他们认真听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认真听上十几分钟、半节课还真不容易。要吸引学生尽可能长时间地专注地听,老师必须从自身出发,优化课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备课,设计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低年级特别要做好教具的准备工作,提前几分钟进课堂,进行课前组织教学。本节课前我就用了大量的时间与学生提好要求,约定口令,采用小组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及时反馈,反复提醒。另外我们还可以提高自己语言的感染能力,抑扬顿挫,运用孩子们的口吻说话,就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充分感受基数含义。具体---抽象---具体

 同学们都说有 1 只小狗,1 位老奶奶,1 座房子。像这样数量是 1 的物体,可以用数 1 来表示。同样的思路教学 2—5 各数的认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符号,让学生用相应数量的小棒表示抽象出的各数,摆成自己经验中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完成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

 充分借助计数器,理解 1-5 的顺序再借助点子图加深对书序的理解。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从 1 数到 5,感受先拨 1 个珠子是 1,在 1 的基础上,再拨 1 个珠就得到 2......然后借助点子图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感、符号意识 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 1—5 各数以后,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情景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四)在写数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写字能力。

 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鉴于学生入学时间只有 2 天半,学习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建立,所以在这节课上没有完成写数的任务,把这个内容放在了下一课时。对于数字的书写打算这样进行。学生对 1——5 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先出示田字格中的 1-5 各数,学生观察,很容易发现它们的位置都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中,从而确定位置。再观察发现 1-3 是 1 笔完成,而 4、5 是两笔完成。再利用幻灯片清楚的显示 1——5 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里需要提示学生的是像 2、3 这样的数字需要写得饱满,可以用定点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几个重要点的位置,再动笔书写。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7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