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10篇

时间:2022-10-05 15:55:05 来源:文池范文网

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10篇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10篇,供大家参考。

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10篇

篇一: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17 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 教育……)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考试修三的,习的4.课程结构今年秋季开试,物理学科三本书,这样还有三本选的最高境界。下面是新修构 开始,高中物科要学习必修样必修加选择选修教材。也就 修订高中物理物理要分三六修模块共三本择性必修共六本就是说,高中理课程标准整六九等了:要书;如果参加本书;如果想中整个学段共整理的高中物要想拿到高中加高考时打算想继续发展兴共有九本书,物理课程结构毕业证,必须选考物理,要趣特长或参加九九归一才:

 须参加学业水要增加选择性加自主招生考才达到高中物 水平性必考试物理学

 更加是必品格(1)变化前是加细致、科学(2)必修模块必修课程还是三、物理学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是以教材来区学、合理。

 块为合格性考是选修课程都学科核心素养养的内涵 以培养“全面核心素养”,力; 生知识、技能区分必修、选考试内容,必都充分注重物养 面发展的人”是指学生应能、情感、态选修,变化后必修模块和选理核心素养的”为核心。

 应具备的,能态度、价值观后是以知识模选择性必修模的达成。

 够适应终身发观等多方面要模块来区分必模块为等级性发展和社会发求的综合表现必修、选修。性考试内容。发展需要的必现;

 划分无论必备

 同素中不识与的基实际观等目标目标认识际问和解图景是每一名学素养,其发展不断完善。

 2.核心素养我国的基础与技能、过程基础上提出以

 打个比方,际上,核心素等方面的融合标制定的依据标更适合当今(1)物理观念内涵:“物理识;是物理概念问题的基础。描述:

 ①形成经典解决实际问题②初步具有景。

 (2)科学思维学生获得成功展是一个持续养与三维目标础教育课程改与方法、情感以“核心素养”落实“双基”素养也属于知合。核心素养是据。核心素养可今社会的发展念 理观念”是从念和规律等在 典物理的物质题; 有现代物理的维 功生活、适应终身的过程,标之间逻辑关改革走过了从感态度与价值来统领。

 ”是课程目标识、技能和态是对国家教育可以更好地纠展。

 从物理学视角在头脑中的提质观、运动观的物质观、运应个人终生发,可教可学,系 从“双基——基值观”的转变,标 1.0 版,三维态度等方面的育总体目标的纠正过去教育角形成的关于提炼和升华;是观、能量观、运动观、能量发展和社会发最初在家庭基础知识、基,新一轮的高维目标是 2.0的综合表现,的具体化,是育的偏差,比物质、运动与是从物理学视相互作用观量观、相互作展都需要的、庭和学校中培基本技能”到“高中课程改革0 版,核心素是知识、能是高中课程体比前一轮课程与相互作用、视角解释自然,并且能用来用观,能用于、不可或缺的培养,随后在“三维目标—革是在“三维目素养就是 3.0 版能力、态度与体系和各学科程改革提出的、能量等的基然现象和解决来解释自然现于描述自然界的共一生——知目标”版。价值科教学三维 基本决实现象界的

 内涵:“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 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 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描述:

 ①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②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③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科学探究 内涵:“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重新概括)“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描述:

 ①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 ②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 ③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 ④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内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描述:

 ①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

 ②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 ③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 ④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从四大类,14 条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核心素养的建构,尽管落脚点是学生“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但却是建立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上或以物理学科为载体来实现的。

 以上是对 2017 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的基本解读,后续会持续更新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模块详细变化的解读。敬请期待!

篇二: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阳光明*创编

 2021.03.072017 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欧阳光明(2021.03.07)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4.课程结构今年秋季开始,高中物理要分三六九等了:要想拿到高中毕业证,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要学习必修模块共三本书;如果参加高考时打算选考物理,要增加选择性必修三本书,这样必修加选择性必修共六本书;如果想继续发展兴趣特长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还有三本选修教材。也就是说,高中整个学段共有九本书,九九归一才达到高中物理学习的最高境界。下面是新修订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整理的高中物理课程结构:(1)变化前是以教材来区分必修、选修,变化后是以知识模块来区分必修、选修。划分更加细致、科学、合理。(2)必修模块为合格性考试内容,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为等级性考试内容。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充分注重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2.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逻辑关系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以“核心素养”来统领。打个比方,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 1.0版,三维目标是 2.0版,核心素养就是 3.0版。实际上,核心素养也属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核心素养是对国家教育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高中课程体系和各学科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纠正过去教育的偏差,比前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更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1)物理观念*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内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描述:①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并且能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②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图景。(2)科学思维内涵:“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描述:①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②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③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3)科学探究*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内涵:“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重新概括)“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描述:①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②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③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④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4)科学态度与责任内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描述:①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②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③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④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从四大类,14条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核心素养的建构,尽管落脚点是学生“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但却是建立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上或以物理学科为载体来实现的。以上是对 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的基本解读,后续会持续更新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模块详细变化的解读。敬请期待!*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篇三: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iddot; 专论—新课标解读·修订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解读曹宝龙(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浙江 杭州 310003)

 摘 要:与实验版相比,修订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结构与内容和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明显变化.目标体系变化主要包括目标结构变化和目标的层级化构建;课程结构与内容变化主要包括课程模块体系结构的变化和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变化;评价体系的变化主要是创建了由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等构建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深度理解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需要从结构、内容、层次等方面对课程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关键词: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学业评价作者简介:曹宝龙(1960 -),男,浙江富阳人,教育学博士,博导,教授,中学正高级教师,物理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高中物理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人教社2017 版高中《物理》教材主要作者兼分册主编,研究方向:学科教育(物理学、科学)与心理发展、教学管理与研究.

 2017 年底,教育部颁布了修订版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除了作为实验区的四省(市)已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外,全国其它各省(市)将于 2019 年开始相继实施.高中课程方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对修订版的一些修改意图作一些基本介绍.与实验版课程标准比较,修订版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变化.为了帮助教师理解修订版的课程标准,作者把修订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做简要陈述.1 课程目标体系的变化1.1 课程目标的结构变化与其它学科相似,实验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都用三维目标体系来表达的,而修订版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修订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如下课程目标[1].(1)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3)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并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4)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可见,课程目标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展开表述.以学科核心素养来描述高中物理课程目标与原来三维目标有所不同.三维目标在理解与实施上存在一些问题,改进后才能让教师顺利实施[2] .与三维目标比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物理学科本质特性,体现了学习物理课程之后学生所能获得的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1.2 课程目标的层级化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即为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一个大概念,无法用一堂课的内容与其对应,一节课的教学不可能使四大核心素养发生显著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建构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指标· 7 ·中学物理

 Vol.36 No .15

  2018 年 8 月万方数据

 体系,以利于教师理解和实施.物理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有 14 个二级指标(学科素养要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1 所示.第三栏中共有 14 个二级指标,通过笔者在课标制定期间的实践研究,这些二级指标可以用来对应性的表达课堂教学目标[3].2 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变化2.1 课程模块结构的变化实验版的课程结构有共同必修两个模块、选修 1系列两个主题、选修 2 系列三个主题、选修 3 系列五个主题,分别适应不同的学生需求,但实际使用中有的模块使用很少,甚至有的几乎没有使用.对此, 修订版课程方案对物理学科课程体系作了修改.根据修订版高中课程方案,物理学科的课程由必修三个模块、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三个模块组成 . 必修 (108学时)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选择性必修(108学时)是完成必修课程后选择物理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学生的必修内容,选修(108 学时)是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内容.由于修订版课程方案中物理学科的课时量的变化,课程的学习内容与结构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修订版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分别是力学与电磁学的基础内容,解决全体高中毕业学生的物理学科基础素养;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主要内容是:模块1 为力学深化内容与几何光学;模块 2 为电磁学深化内容;模块3 为热学(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物理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这种结构设计原因是:(1)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尽可能有更宽泛的学习范围,学习内容基础一些,选择与物理学科基础素养相关性更强一些的内容;(2)选择性必修的内容因为是针对有志于理(工)类方向发展的学生,所以尽可能选择使学生的学科素养有高水平发展可能性的内容.2.2 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变化修订版的物理课程标准是在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的要求下,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宗旨,因此在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方面都有变化(表1).首先,在学习内容的陈述方式上尽可能不用知识系统的陈述方式,而按照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体系陈述,即用能力系统的陈述方式.知识学习是获得能力的途径和手段,能力的本质是人对任务情境的适应性.能力就是在任务情境下主体表现出“会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例如,“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抛体运动.”“会计算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这种陈述方式的特点是能力为先,而不是以知识体系层级的呈现方式.其次,因为课时量的减少,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内容总体来说有所减少,但大部分减下来的内容都移到了选修课程了.表 1 修订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与实验版比较的内容变化序号 模块 修订版 实验版 修订原因1   必修 1 靠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模型建构作为科学思维能力重要的二级指标必须加强,质点是高中物理模型建构的第一个模型概念,要重点突出模型建构的目的意义和建构条件.2   必修 1 靠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没有单独列出一个条目,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案例来说明.从现代观点来看,虽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但伽利略的实验和理论推理研究具有很好的科学方法的教育价值.3   必修 2 靠通过实验,了解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没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分析与演绎能够促进学生对力与关系的更深的认识.4   必修 2 靠 删除.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放在选择性必修 3 中.5   必修 3 靠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的利用与防护.例 6 分析讨论静电在激光打印、静电喷雾和静电除尘等技术中的应用.知道在有可燃气体、粉尘的环境中如何防止静电事故.活动建议中有,但没有单独列出静电利用与防护的条目.静电在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越来越多,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是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 8 ·2018 年8 月

  Vol.36 No.15

 中学物理万方数据

 续表 1序号 模块 修订版 实验版 修订原因6 七 必修 3 m 没有单独列出.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多用电表的使用难度不大.一个仪器的使用应该结合某一个实验需要来学习,即在任务驱动下学习会更有效,所以没有单独列出.7 七 必修 3 m能分析和解决家庭电路中的简单问题,能将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没有单独列出条目.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是电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8 七选择性必修 1 m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理解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这里要求用两种方法,说明理论探究同样不能忽视.9 七选择性必修 1 D删除.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在原子与原子核的相关内容中,因此这里删除.10  选择性必修 1 m活动建议:观察台球碰撞前后的运动情况,尝试用动量知识定性解释.没有此活动建议.用可观察的相互作用问题,例如台球的一维碰撞现象,作出关于碰撞问题的定性解释.11  选择性必修 1 m删除.用惠更斯原理解释解释反射与折射.用惠更斯原理来解释反射与折射的难度较大;另外是课时原因.12  选择性必修 1 m删除.了解惠更斯原理,能用其分析波的反射和折射.原因同上.13  选择性必修 2 m用能量的观点解释楞次定律. 没有.其目的不是要求用楞次定律的第二种表达方式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问题,而是通过用能量观点解释感应电流的方向来增强学生的能量守恒观,学会用能量守恒规律探索未知问题.14  选择性必修 2 m删除.通过实验,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这部分内容虽然应用很广,但限于学时原因删除.15  选择性必修 2 m例 1 结合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体会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对统一性的追求.没有.意图是要求教学过程中注重物理学的统一性思想.统一性理论是物理学研究所追求的基本目标.16  选择性必修 2 m活动建议:蓝牙传输、WiFi、微波炉等在生活中应用. 没有.主要让学生自己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与研究,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关注生活中的科技应用的习惯.17  选择性必修 3 m删除.知道饱和汽、未饱和汽和饱和气压.了解相对湿度.举例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对人的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课时不允许,而且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是热学的非主干知识.18  选择性必修 3 m删除.初步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的概念难度太大,只要求学生在一般意义上理解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即可.19  选择性必修 3 m活动建议:基于对热力学定律的认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讨论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的问题.没有.关注两个方面:(1)能源使用与环境可持续的问题;(2)能源的有限性问题.能量的概念非常重要,必须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20  选择性必修3 m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没有.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四种基本力,并了解科学家为统一场论所作的贡献.21  选择性必修 3 m关注核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没有.核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产生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22  选择性必修 3 m删除.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课时原因,内容难度较大,放在选修课程中.23  选择性必修 3 m删除.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 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原因同上.· 9 ·中学物理

 Vol.36 No.15

  2018 年 8 月万方数据

 说明:(1)实验版的课程内容以全国学校现在实际使用的课程形态为主,修订版的必修1、必修2和必修 3 与实验版的共同必修1、共同必修2 和选修3—1 作为比较对象 .(2)如果修订版与实验版叙述方式有变化,但本质意义没有显著变化,就视作不变.3 评价体系的变化3.1 评价体系的创建实现课程目标是物理教学的目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实施质量水平的保障需要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用评价体系来促进课程实施的质量.课程目标与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 2 所示.作为一个“标准 ”,需要具有“标尺 ”意义的东西,这就是学业质量水平的测试体系和为实现学业质量水平所需的具有标准指导意义的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因此,修订版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监测上有标志性意义的体系创新,创建了学业质量水平的指导与监测体系.其指导性主要是各模块的教学提示,而模块的学业要求既是模块的指导纲要, 也是模块质量监测的重要参考.学业质量水平则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向标,也是监测标准.3.2 模块教学提示的创设模块的教学提示是标准制定者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的,是本模块内容学习中教师应该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主要是指导教师如何让学生通过本模块学习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学科素养.图3 为教学提示的结构图.教学提示,顾名思义是对教师教学的提示,因此它的主要功能并不是评价 ,而是对教师平时教学的指导.教师在模块教学时,要先要阅读和研究教学提示,从教学提示中获得对教学有用的信息,如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应该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学习需要达到的主要素养要求等 .3 .3 模块学业要求的设置模块的学业要求是指学生学完这个模块后应该达到的学业要求,主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设定教学目标的参考.理论上来说,学业要求可以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学业的基本要求.学业要求的...

篇四: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25卷 总第 291期 2007年 第 5期(上半月)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VO1.25 No.291 (S) 5.2007 .29.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的几大特色 袁海江 诸暨 草塔 中学 ,浙江省 诸暨市 311812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编制的人教版 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已在浙江省全面 推行使用。就高中物理而言 ,新教材与原来的教 材相比有着很多鲜明的特色:新教材中除了传统 的“正文”、“问题与练习”、“思考与讨论”,“小实 验”等栏 目外 ,还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栏 目,如:

 “科学漫步”、“科 学踪迹”、“科学 、技术与社 会 (STS)”,“课题研究 ”等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学 生发展的内容 。只有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特色才能 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体会编著者和课程改革者的 良苦用心 ,也才能把新课程推向深入。本文对新 教材的特色和教学处 理略作探 讨,难免挂一漏 万,仅作抛砖引玉 。

 1 拓 展知识 宽度 。适 当降低 知识 难度 以往的物理教材在原有的课程管理背景中, 课程内容逐渐堆积形成了繁、难、偏、旧的课程文 化 ,这就产生了大量游离于现实生活难 以应变的 “差生”,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使学生 的课业 负担越来越重。2002年 的人教版物理教科 书已 对原来的教材做了一定的精简 ,调整并增加 了新 的内容,但有些知识的难度还没有降下来 ,符合 时代的内容也没有得到完善。而现在新教材按照 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精心选取 了作为 物理学科中最基础的和最必备的知识,对一些传 统的知识 ,如追及 、相遇等问题尽可能的降低要 细节之二是变换解题思路和方法,即培养学生对 物理问题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例如 ,对于求变力 的冲量 ,用冲量的定义式 = Ft是不行 的。此时 可变换一个角度 ,根据动量定理 J一 △P,用动量 的改变量进行解决 。反之,对于抛体运动中求动 量改变量的问题 ,由于动量是矢量,它的大小、方 向都在改变 ,动量 的改变量不易直接计算。但由 于重力是一个恒力 ,此时就可以运用动量定理 f 一 △P,则 △P— mgAt,这样一来 ,该问题就转化 为由重力的冲量求得物 体的动量改变 ⋯⋯ 等 等 。通过上述途径 ,把对例题的分析、处理进行细 化 ,并作适当的拓宽和引伸 ,挖掘问题 的内涵 和 外延 ,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 ,可 以充分发挥例 题以点带面的功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 的积极性 、主动性 、灵 活性 、发散性 ,达到扩展思 路 ,学会变通,启迪智慧之 目的 ,从而使学生 的 认识和能力都能得到升华。

 可见 ,课堂上教师善于发现有利的契机,善 于利用环境资源和有利条件 ,用真诚 的态度和智 慧的语言去启迪 、激励学生的心灵 ,用科学的思 想和正确的方法去影响、感染学生的行为 ,是优 化教学细节的重要内容。

 3 关 于优 化教 学细节 途径 的思考 优化教学细节 ,关键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 实践当中去。诚然 ,对教学细节的处理没有 固定 的模式 ,不同的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相同或相似的 细节的处理方法会各有千秋 。但是 ,我们也应当 承认 ,对 教 学 细节 的处 理 既是 一 门科 学 ,也是 一 门艺术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 可能什么都去解决 ,只须 抓住“关键性细节”的 突破、生成即可。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 的,是在预 设中的生成与生成中的预设的和谐统一。教师要 用浪漫的情怀去预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便于精彩 生成。在教与学、师与生 、生与生的 良性互动中, 教师要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 的细节,抓住 教育时机 ,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 。

 优化教学细节,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依赖于 对教学内容、对学生 、对环境的深入把握和对各 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 充满真切的关注和关怀,要让教学细节 回归“生 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 ,让灵 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这样 ,我们就 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 ,就能在打造细节的 同时提升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效率 ,成就人生 ,追 求 完美 。

 (栏 目编辑 邓 磊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VOL.25 No.291 (S) 5.2007 .30.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第 25卷总第 291期 2007年第 5期(上半 月) 求或根本不讲,予以删减 ,同时也加入了 自然界 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的行为等合乎时代潮流的 内容。

 案例 1 关 于位 移 —— 时间图 象的处理 新教材对位移 —— 时间图象的处理是在栏 目“做一做”中,它是让 学生运用初 中数学中学 到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知识进行 自主分析、讨 论并得出有关结论,但不要求掌握利用此图象来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案例 2 打点计 时器测 速度 的 实验 这个实验是新教材中碰到的第一个实验。该 主题将实验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 的结合在 了一起。教学形式而此正是这个实验的特点。新 教材 中除了介绍电磁打点计时器,还介绍了点火 花计时器。在此基础上,教材还介绍了借助传感 器用计算机测速度、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测 速度的方法,以供同学们参阅和有条件的学校选 用 。

 很显然案例 l是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而案例 2拓展了知识的宽度 ,这样的教材在对教学的要 求上更加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本质,而非在细枝末 节上做更 多的文章,同时也使教材更具有可读 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因此也更适合绝大多数学 生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这种变化 , 对学生提出适 当要求,避免知识拓展的同时没有 降低知识的难度,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2 更新教学内容。大量引进现代信息 教材内容的现代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 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原有的教学内容是当时社会 现实和价值的反应,随着社会 日新月异 的变化, 人们的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 们对物理学科的要求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对现代 的物理信息充满了渴望,所 以高中物理应该反应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应当吸纳只有重要价值 的 同时也与高中物理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为了改变以往教材 中内容过于陈 旧、老套,缺乏 现代气息的状况,新教材中加入了大量新内容, 以紧跟时代步伐。如“STS”栏 目 ——“航天事业 改变着人类生活”中,列举 了诸多航天跟人类生 活相关的事例 ,从气象卫星到大气预报 ;从全球 卫星定位系统到我国西部开发的整体规划;从军 用卫星到现代防备;从火箭到微重力实验室等 等。这种大量的现代信息无不使我们感到物理的 实用性和趣味性,使同学们感到身边无处没有物 理,无处没有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了学生 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

 3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思维空间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字教材已不 可能承载全部的教学任务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 表的现代信息技术 ,正在作为教育的工具和物质 的实体进入课堂。这次新教材的编写就顺应 了时 代的要求,使计算机和电脑软件成为课堂教学的 有机组成部分,让那种尽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 的教学手段如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

 案例 3 用计算机绘制 £图象。

 ’ 借助常用的数学软件 ,可以迅速 、准确地根 据表中的数据做出 一t图象 ,甚至能够写 出图 象所代表的公式。下面以 Excel软件为例做简要 说 明,有兴趣的同学可 以试一试 。在 Excel软件 工作簿的某一列的单元格中依次输入测量时间, 在相邻的一列输入对应的速度值 。用鼠标选 中这 些数据 ,按照“插入”中“图表 向导”的提示就能 一步步地得到希望的图象。要注意的是 ,操作 过 程 中会出现“添加趋势 线”对话框 ,其 中“类型” 标签中有好几种可选择的函数。由于我们这个实 验数据几乎分布在一条直线上 ,所 以应该选 择 “线性”类型。

 案例 3是利用计算机和软件来探究 函数图 象及其性质,Excel是 Microsoft office大家族中 的一员,是集文字、数据、图形 、图表 以及其他媒 体对象于一体的流行软件 ,其操作简便 ,是开展 物理探究的一个得力助手,借助计算机 和软件 , 使 以往复杂的事一下子变得简单和容易做了。案 例 3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而提 供的信息技术。由此可见,计算机 和网络 的出现 将为物理教学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 的整和是时代的必然 趋势,是普通高 中物理课程标准上的新理念。在 高一刚开始就要求利用 Excel做 出函数 的图象 , 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这样做的 目的是让 学生养成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事实上新教材利 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材的设计和开发 ,有利于加 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 ,激发学习兴趣 ,增 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活跃课堂教学,提高学 习效率 ,因此教师在教学 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探究 、上机实验、提 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动手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4 紧密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 以往教材的弊端之一是把 学生定格在预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5卷总第 291期 2007年 第 5期(上半 月)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Vo1.25 No.291 (S) 5.2007 .31.

 关于新课程教材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变化 罗 建 浙江 江山中学 ,浙江省 江 山市 324100 在浙江省从 2006年开始使用的普通高中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称“新教材”)与以往教 材相比较而言更加注重物理概念的教学,在概念 教学 的很多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必 将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设定的书本世界和科学世界中,满足于理论的学 习,而忽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新教材 较彻底地改变了这种现状 ,非常强调物理知识背 景 ,不管是实际的背景还是知识 内部的背景 ,并 选取了丰富的背景实例 和应用实例 。总的来说 , 物理新教材不仅关注那些客观的、系统的、逻辑 的共 同知识 ,而且也关注那些主观的情景知识 , 关注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

 案例 4 参考 系概念的课后巩 固练习 将近 1000年前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 在风和 日丽的春 日出游时写了一首名为 襄 邑道 中》的诗 ,诗 中写道 :“飞花两岸照晚红 ,白里榆 堤半 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车。” 从中我们不但可以辨清参考系概念,还可引 入“运动是绝对 的,静止 是相对 的”这一 自然 领 域中最为基本的真理 。

 案例 5 超 重和 失重的 引入 实例 电梯启动 、制动时,体重计的读数怎样变化? 上述两案例中,案例 4新教材引用诗人陈与 义的诗,来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建 立生活世界和书本知识之间的纽带 。案例 5通过 对实际背景例子的分析 ,引出超 、失重概念 ,进而 利用这个例子,探究超 、失重现象的特点与物 理 本质。此后 ,给出超、失重现象的应用和预防等内 容 ,在学生获得超、失重问题 的一般分析、解决方 法之后 ,又回到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中,建立物理 模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整个内容安排紧凑 , 一气呵成 。

 5 重视活动操作。鼓励学生探究创造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新教材在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层 面上也做出 了更多努力,不仅提供了许多不仅与学生生活背 景相关 的信息 ,也提供 了大量富有时代气息的素 材。教材所选择的素材 ,既有小桥流水 ,也有现代 桥梁 ;既有高山滑雪,也有高速列车;既有运动员 集体跳伞 ,也有空间实验室 ⋯⋯。而且也设计了 许多相关栏 目,如 :“做一做”、“科学漫步”、“科学 踪迹”、“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题研究”、 “课外读物”、“推荐 网站”等等。通过这些教学资 源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亲身体验 探索 、思考和探究 的过程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体,促使学生不断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 注 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物,培养学生 的观察、思辨 能力 ,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

 案例 6 实验 :探 究加 速 度 与 力 、质 量 的 关 系 新教材在学生已有的对力和质量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的猜想 、假设 、制定 实验方案、设计实 验,取得数据 ,制表分析、处理数据、画出图象 ,寻 找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类似案例 6的探究性案例 ,在新教材 中比比 皆是。通过初 中课程的学 习,学生对科学探究 的 过程有了一定的体验,并且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 能力。高中阶段的物理课 ,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 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 步加深对科学探究 的理解 ,提高 科学探 究 的能 力。为了达此 目的 ,新教材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 体验性学习方式 ,通过多种方式将演示实验改为 学生实验,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 。

 总之 ,新课标教材充满了先进 的教学理念 , 有着诸多新的特色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细心地 挖掘和研究 ,贯彻课程改革的思想 ,真正地把新 课程的要求落到实处,而不能抱着老观念不放 , 谨防穿着新鞋走老路。

 (栏 目编辑 邓 磊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五: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标高中物理教材3-3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课程教材研究所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谷雅慧guyh@pep.com.cn2007. 7

 在涉及很多 粒子的物理现象中, 例如大量液体分子对一个布朗粒子的碰撞, 碰撞力的合力在随时间变化, 并不总等于统计平均值,这个现象叫 做“涨落” 。

 分子数量越少, 涨落现象越明显。

 各个物理量涨落的值可以应用 统计物理学的方法计算出 来。

 布朗运动实际是分子对布朗粒子撞击力的涨落引 起的。教学中不必提到涨落的概念, 但可以通过生活里的例子介绍涨落现象与统计对象数量多 少的关系。

 例如, 红绿色盲在男性人群中的比例约为8%, 这个数字是对巨大样本测定的结果, 相当 稳定。

 但是, 如果任取1 000个男人, 测量值就会有偏差, 而取100个、 10个男人进行测量, 偏差就会很大。新课程十分重视统计的规律, 教科书在这里第一次出 现了 统计的思想。

 教学中应该足够重视。为什么布朗颗粒越小,分子对它的撞击就越不平衡?

 初中学生对于温度的认识只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 高中教科书则让学生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对温度有些初步的科学认识。

 这样做的目 的是养成学生理性思维的习 惯, 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思路如下。一个系统各处的参量不再变化――平衡态↓两个系统接触时参量不再变化――热平衡↓热平衡的两个物体具有某个共同性质↓量度这个共同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叫做“温标” , 建立温标要用 到测温物质↓不同 测温物质测出的温度会有差别温度的教学是沿着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已经基本上不使用“力” 的概念, 而更多使用“能” 和“势” 的概念, 分子势能的分析可以把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的“力” 的概念与需要强调的“能” 和“势” 的概念联系起来, 因此本书对分子势能做了 较多的讨论。

 这是出于科学方法教育的考虑。在“内能” 这一节的“思考与讨论” 中, 编者连续设计了 4个问题, 学生依次完成之后就能对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的关系有些正确的认识。

 这也是为了 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主动地获取知识。

 这种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加强分子势能的讨论还有一个考虑:

 功和能的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 学习分子势能时做些讨论, 是在新的情境中应用旧的知识, 也是一次复习。

 所以, 在这段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既要想到分子势能在热现象中的应用, 也要想到对原有基础知识的深化和巩固。分子势能的讨论比过去深入,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气体实验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欧姆定律等实验定律不同, 它的应用面较小, 不影响物理学的全局, 所用的方法也不具有典型意义。

 因此, 在近年的高中物理课程中, 气体实验定律的内容越来越少。

 《物理课程标准》 的要求是“通过实验, 了 解气体实验定律” , 是比较低的要求。玻意耳定律、 查理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等都属于气体实验定律,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过了 这几个定律, 也算是对气体实验定律有所了 解了 。

 至于气体的状态方程, 它是实验定律的直接推论, 广义来讲也是实验定律, 所以教科书也做了 介绍。

 有了 这个公式, 定律的应用更方便些, 但应该时刻想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不要再做扩展。在2007年秋季再版的教科书中删去了 p-V图、 V-T图、 p-T图之间的转换, 目 的也是减轻气体定律在书中所占的比重。

 至于等温、 等容、 等压过程的图象, 由于可以提高用图象交流信息的能力, 与全书的编写思想一致, 再版书中还是保留了。对于气体实验定律和状态方程要求的程度,编者是怎样设定的?

 这节课按照以下三个层次, 比前面更深入地介绍了 统计规律。第一, 通过投掷4枚硬币的实验, 让学生对统计规律有一般性的初步了 解, 这个层次不涉及物理学的问题。第二, 介绍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这是讨论的基础。

 这里分别通过图象和表格给出不同温度时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

 这个层次是理解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的关键。第三, 用统计的观点分析气体实验定律。

 先认识压强的统计意义, 然后对三个实验定律做出定性的微观解释。

 这个层次是统计思想的应用。“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一节是按照什么思路展开

 从历史上看,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 能量和能量守恒的思想是逐渐清晰起来的。

 教科书列举了这一时期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的贡献, 并特别指出了焦耳实验的定量结果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决定性作用。

 一句话, 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动了 人们对能量守恒规律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有一种流行的做法, 也许是无意识的, 即把热力学第一定律当做能量守恒定律的特例讲给学生。

 对于当代人, 能量守恒定律在学生进入高中之前就已深入人心, 这种思路接受起来十分自然。

 从掌握结论的角度来看, 这种教法未必没有可取之处。

 但新课程要求表现科学的过程, 所以在新教科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比过去突出一些, 同时介绍了能量守恒定律出现的历史背景。过去人们常以叽笑的口吻谈论永动机和它们的设计者, 这是不公平的。

 第一, 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出,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不断追求, 正是追求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推动了 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二, 永动机设计者的无数次失败使人们在更深层次考虑问题, 促进了 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因此, 教科书对永动机及其设计者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公允的评论。怎样处理热力学第一定律跟能量守恒定律关系的?

 课程标准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要求是:

 “通过自 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了 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

 按照这个要求, 可以只学它的两种表述, 不学它的微观解释。

 教科书为什么给出了 微观解释? 这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 统计的思想和统计规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新课程加强了统计思想的教学, 不仅物理课程是这样, 数学课程也是这样。

 介绍微观解释可以加强统计思想的教学。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 课程标准对熵的概念有所要求:

 “初步了 解熵是反映系 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

 这就要向学生交待一下, 凭什么来判断系统的“无序程度” , 于是就涉及宏观态与微观态的关系:

 某系统一个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若比另一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的个数多, 我们说前一个宏观态的无序程度较高。为什么要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做出微观解释?

 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微观解释的教学会比较顺畅。宏观态和微观态↓与较多 数量的微观态对应的宏观态, 有序程度较低↓什么叫 “有序”↓有序是相对的↘有序程度较低的宏观态出现的概率较大↓热力学第二定律各种微观态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与较多 微观态对应的宏观态出现的概率较大↙

 课程标准对熵的要求是“初步了 解” , 这是最低的要求。

 编者认为, 应该初步了 解这样几点:

 ①某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越多, 它的熵越大; ②某宏观态的熵越大, 它的无序程度越高; ③一个与外界没有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系统,它的熵总是越来越大; ④现代社会中, 熵的概念已经应用到物理学以外的领域。至于书中的公式S = kln Ω, 只是用来表示以上第一点,即Ω越大则S越大, 无需数值计算。

 这里同样体现了 编者的一贯思想:

 公式可以用来表示定性或半定量的关系, 这种情况下, 一个公式的作用往往优于几十个字、 几百个字。对于“熵” 的概念, 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篇六: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20 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人教版新旧高中物理教材对比分析与教学思考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eaching thinking of the new and old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xtbooks

  研 究 生:

 刘雯霞 学

 号:

 研 究 生:

 刘雯霞 学

 号:

 161050152 专

 业:

 学科教学(物理)

 校内导师:

 刘中利 教授 二 专

 业:

 学科教学(物理)

 校内导师:

 刘中利 教授 二〇 二〇 年五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洛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

 作者签名:

  2020 年 6 月 6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洛阳师范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洛阳师范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出版本学位论文。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20 年 年 6 月 月 6 日

 2020 年 年 6 月 月 6 日

  单位代码:10482

 2020 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人教版新旧高中物理教材对比分析与教学思考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eaching thinking of the new and old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xtbooks

  研 究 生 刘雯霞 学

 号 161050152 申请学位 教育硕士学位 培养单位

 申请学位 教育硕士学位 培养单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科专业 学科教学(物理)

 导

 师 刘中利 教授

 二〇二〇年五月

  I摘 摘

 要 2017 年国家教育部重新颁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2019 年秋季,2019 版人教版物理教材在课改地区投入使用,笔者所在的部分非课改地区仍在使用旧教材。笔者希望通过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的变化,与教师进行新旧教材变化的访谈,结合两次教材分析研讨案例提出在教材使用方面的建议。

 笔者首先阅读整理文献,对国内教材分析方面的相关论文进行梳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选定研究内容为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与教学思考。选取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进行对比分析。对教材调整部分进行仔细研读分析,发现新教材对部分内容顺序进行了合理调整;栏目设置方面,在每一小节的开头增加问题栏目,并在每一本书中增加科学方法栏目,改编“课题研究”栏目;图文排版方面,选取实际拍摄的图片;习题设置方面,增加章末复习与提高,帮助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巩固所学物理知识。

 基于以上变化,与 8 位一线教师进行教材使用情况及对新旧教材变化意见情况访谈,对访谈结果分析发现教师对新教材的改编比较认可,认为新教材更加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内容顺序的调整更能满足目前的实际教学需求,问题栏目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预习;挖掘课题研究栏目资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旁批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观念。总结分析教师访谈结果,加上对教材中核心素养体现的深度挖掘,新教材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解决部分旧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非课改地区可以考虑在高一阶段采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教材编写方面,结合教师实际使用体验,提出在正本书末尾增加期末试题,将课题研究栏目调整在章节内容之后,加深课题研究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结合教材分析研讨案例,提出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教材分析会议,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去挖掘教材资源,更好地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建立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新教材;物理核心素养;教材分析;物理观念;教材资源

  IIAbstract In 2017,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 promulgated the physics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general high school, drawing on the excellent achievements of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and striving to revise the curriculum plan and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general high school into programmatic teaching documents that not only conform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but also have international vision. In the autumn of 2019, the physical textbook of 2019 edition of human education edition was put into use in the area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some non curriculum reform areas where the author is still using the old textbook. The author hopes to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new and old textbooks, study and compare the changes of the new and old textbooks, interview with teachers on the changes of the new and old textbook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use of textbooks in combination with two cases of textbook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read and collated the literature to sort out the related papers on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textbooks. Combined with my own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I choose the research content a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eaching thinking of the new and old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 the compulsory one and the compulsory two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xtbook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After careful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adjustment part of the textbook, it is found that the new textbook has made a reasonable adjustment to the order of part of the content; in terms of column setting, the problem column is added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section,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column is added in each book to adapt the column of "subject research"; in terms of graphic layout, the pictures actually taken are selected; in terms of exercise setting, chapter end review and Improve and help students to test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chapter and consolidat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physics. Based on the above changes, interview with 8 front-line teachers about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ir opinions on the changes of new and old teaching materia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teachers agree with the adaptation of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are more promin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the adjustment of

  IIIcontent order can better meet the current actual teaching needs. The setting of problem columns can help students effectively anticipate the changes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build up the concept of physics.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the teacher interview, combined with the in-depth excavation of the core literacy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highligh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which can solve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use of the old teaching material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non curriculum reform areas can consider using new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first stage of high school. In terms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use experience of teachers, the author proposes to add final examination questions at the end of the original book, adjust the subject research column after the chapter content, deep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research and the knowledge learned,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extbook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eachers can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of textbooks when preparing for lesson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forms of textbook analysis meetings, excavate textbook resources as much as possib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ake better use of textbooks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physical concep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Key words :New textbook; physical core literacy; textbook analysis; physical concept; Textbook resources

  IV

 目录

 图清单 ................................................................................................................... VII 表清单 ................................................................................................................. VIII 1 绪论 ...................................................................................................................... 1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 2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4 1.3.1 教材内容分析与对比 ...................................................................................... 4 1.3.2 教师对教材变化情况访谈分析 ....................................................................... 5 1.3.3 教材分析研讨案例 ........................................................................................... 5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6 1.4.1 文献研究法 ...................................................................................................... 6 1.4.2 文本分析法 ...................................................................................................... 6 1.4.3 访谈法 .............................................................................................................. 7 2 物理教材分析综述 ............................................................................................... 8 2.1 教材分析的意义 ........................................................................................ 8 2.2 教材分析的理论基础 ................................................................................ 8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8 2.2.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9 2.3 本文的研究过程 ........................................................................................ 9 3 新旧物理教材对比分析与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10 3.1 教师教材使用基本情况访谈结果分析 .................................................. 10 3.2 新旧物理教材内容对比分析与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11 3.2.1 必修一教材内容对比分析 ....................................

篇七: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21 年第 4 期 物理教学探讨 Vol.39

 No.4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新版教材 ! 拓展学习 " 栏目分析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贵阳 550025摘

 要 :

 新课程改革启动 E 来 , 课程标准和各版教材都相应地进行了修订 % 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 , 对比修订前后的

 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栏目设置 , 分析了新版教材新增栏目

 — — " 拓展学习 ” 的内容来源 E 及变化原因 , 挖 Z { 变化所体现出的核心素养育人价值 , 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 %关键词 :

 核心素养 ; 栏目设置 ; 对比 ; 拓展学习

 中图分类号 : G633.7

 文献标识码 : A《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

 》 ( 以下 简称新课标 )

 提出 , 高中物理课程注重体现物理

 学科的本质 , 从物理观念 、 科学思维 、 科学探究 、

 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提炼学科育人价值 , 充分

 体现物理学科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作用叫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 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资

 源叫自新课标发布以来 , 为适应新高考 、 新课标的

 要求 , 各版高中物理教材都进行了修订 , 修订版

 教材于 2019 年 7 月问世 。1

 新版教材栏目设置的变化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 , 选取人民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 以下简称人教版 )

 , 对 2005 年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物理 》 ( 以下简

 称旧版教材 )

 和 2019 年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 物

 理 》 ( 以下简称新版教材 )

 部分栏目内容进行对

 比 , 分析了新版教材新增的 “ 拓展学习 ” 栏目的内

 容来源及变化原因 , 以期更好地利用新版教材资

 文章编号 :

 1003-6148 ( 2021

 )

 4-0018-3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材栏目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 承担着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开阔学生视野 、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等功能 * 深入研究和挖掘在新课标指导

 下的开放性栏目的内容更迭 , 不仅有助于更深入

 地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 , 还能从中领悟新课程改

 革所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 , 提炼出其育人价值 *

 从内容设置上来看 , 新版教材删除了

 “ 说一说 ” 栏

 目 , 新增了 “ 问题 ” “ 科学方法 ” “ 拓展学习 ” “ 复习与

 提高 ” 四个栏目 * 其中 , “ 拓展学习 ” 栏目是新增开

 放性栏目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典型代表 , 是

 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2

 “ 拓展学习 ” 栏目内容来源通过对比发现 , “ 拓展学习 ” 栏目虽是新增栏

 目 , 但其内容并非全新 , 而是来自于旧版教材中

 不同的栏目或正文 。

 “ 拓展学习 ” 栏目的内容来

 源和页码对比如表 1 所示 , 各个来源占比如图 1

 所示 *表 1 新版教材 “ 拓展学习 ” 栏目内容来源新版教材 旧版教材页码 内容 页码旧版教材中

 所处位置必修一第 23 页借助传感器与计算机测速度 必修

 1

 第

 23

 页“ 做一做 ”必修一第 43 页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 必修

 1

 第

 38

 页 正文必修一第 65 页用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必修

 1

 第

 82

 页“ 做一做 ”必修一第 82 页惯性参考系必修 1 第 70 页 “ 科学漫步 ”必修一第 96 页基本单位的定义 新增收稿 , 期 :

 2020-12-30作者简介 :

 李鑫 ( 1995- )

 , 女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 7- 18

 -

 Vol .39

 No .4理教学探讨2021 年第 4 期续表 1必修二第 12 页用传感器和计算机描绘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必修 2 第 14 页“ 做一做 ”必修二第 33 页 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 必修

 2

 第

 21

 页 “ 做一做 ”必修二第 53 页 引力常量的测量 新增必修二第 81 页 物体沿曲面滑下时重力做的功 必修

 2

 第

 64

 页 正文必修三第 39 页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选修 3-1 第 32 页“ 做一做 ”必修三第 41 页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选修 3-1 第 30 页 正文必修三第 47 页 示波管的原理 选修

 3-1

 第

 35

 页 正文必修三第

 55

 页 电流的微观解释 选修

 3-1

 第

 42

 页 正文必修三第 60 页 伏安特性曲线 选修

 3-1

 第

 47

 页 正文必修三第

 87

 页 欧姆表的原理 选修 3-1 第 64 页 正文选择性必修一第 96 页用光传感器做双缝干涉的实验选修

 3-4

 第

 58

 页 “ 做一做 ”选择性必修二第 54 页电感器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选修

 3-2

 第

 37

 页 正文选择性必修二第

 99

 页 霍尔元件 选修

 3-2

 第

 55

 页 正文选择性必修三第

 29

 页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选修

 3-3

 第

 23

 页 正文选择性必修三第

 62

 页 癇与癇增加原理 选修

 3-3

 第

 64

 页 正文选择性必修三第 103 页 威耳逊云室 选修

 3-5

 第

 74

 页 正文选择性必修三第

 121

 页 原子弹 选修 3-5 第 84 页 “ STS ”选择性必修三第

 128

 页 夸克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选修

 3-5

 第

 92

 页 正文14 ---- 口 --------------------------------------------图 1

 “ 拓展学习 ” 栏目内容来源分布3 “ 拓展学习 ” 栏目内容来源分析3.1

 由正文到 “ 拓展学习 ” 栏目的变动教材正文内容无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

 知识 , 而栏目内容是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 由正文

 变换到栏目中 , 意味着对知识的要求层级发生了

 变化 , 这一变化势必是由于课程标准的变化引起

 的 。

 此类变化在新版教材必修三 、 选择性必修二和

 选择性必修三中大量出现 $ 以必修三为例 , 新课

 标在此处原有的三个二级主题基础上增加了 “ 能

 源与可持续发展 ” , 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能源利用的

 关系 。

 这正吻合了新课程改革中关于培养学生科

 学态度与责任的要求 , 体现了新版教材的时代性 。

 新课标中把 “ 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 ” 改为 “ 观察

 常见的电容器 ” , 增加了 “ 观察电容器的充 % 放电

 现象 ” 一句话 , 并增加了实验 “ 观察电容器的充 、

 放电现象 ” 和演示 “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跟所带

 电荷量的关系 ” , 可见新课标对于电容器的理解要

 求层级加深 , 不再流于构造或定量探究的表面 $

 所以 , 新版教材将 “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 定量探

 究的内容作为认识电容器的一个拓展放置在 “ 拓

 展学习 ” 栏目中 。

 此外 , 新课标删掉了 “ 初步了解

 多用电表的原理 ” , 新版教材中也删掉了 “ 多用电

 表的原理 ” 一节 , 其中有关欧姆表原理的内容自

 然转移到了 “ 拓展学习 ” 栏目中 。

 这一改动体现了

 新课标弱化了对电表原理的认识 , 而突出其工具

 性 , 体现了物理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 新课标对串

 并联电路 、 电功 、 电功率的层级这些可以培养学

 生科学思维的重点内容要求加深 , 把课堂时间用

 在重点内容上 。

 “ 示波管的原理 ” “ 电流的微观解

 释 ” “ 伏安特性曲线 ” 作为 “ 拓展学习 ” 栏目 , 目标

 层级由理解改为了解 , 弱化了知识的深度 , 降低

 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 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

 要 , 为更多的高一学生所接受 , 达到了通识教育

 的目的叫3.2

 由 “ 做一做 ” 栏目到 “ 拓展学习 ” 栏目的变动“ 做一做 ” 栏目与 “ 拓展学习 ” 栏目的区别是 ,

 “ 做一做 ” 属于小型的动手操作类活动 , 目的是引

 发思考 、 体验和感悟 ; 而 “ 拓展学习 ” 体现弹性 , 主- 19

 -

 2021 年第 4 期物理教学探讨Vol.39

 No.4要内容是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

 如新版教材必修一

 第四章第六节 “ 做一做 ” 的内容 “ 在电梯地板上

 放一台体重计 , 站在体重计上 , 观察电梯启动 、 制

 动和运行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 。

 ” 此类运用

 身边器材的小型动手操作类活动相比于人站在

 力传感器上完成上下蹲动作 , 更能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 。

 学生可以通过提出物理问题 , 形成猜想

 和假设 , 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 , 获取和处理信息 ,

 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 , 对科学探究过程

 和结果进行交流 、 评估 、 反思 , 以此形成核心素养

 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叫这样的栏目设置更加合理 。

 总观人教版新 、 旧教材栏目变化可知 , 旧版教材

 “ 做一做 ” 栏目中有关传感器的内容都移动到了

 新版教材的 “ 拓展学习 ” 栏目中 。

 传感器在实验中

 具有方便 、 快捷的优点 , 但正是这个优点削弱了

 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

 此外 , 因为全国各地教学

 资源条件各不相同 , 传感器在大部分学校并没有

 普及 , 考虑到不同学校 、 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 将

 其放置到 “ 拓展学习 ” 栏目中去 , 体现了教材的选

 择性 !3.3 由其他栏目到 “ 拓展学习 ” 栏目的变动例如 , “ 原子弹 ” 的内容从旧版教材 “ STS ” 栏

 目变动到 “ 拓展学习 ” 栏目 , 并且删减了大部分有

 关原子弹的发明和在战争中的应用内容 。

 首先 ,

 STS

 指科学 ( Science

 ) 、 技术 ( Technology

 ) 、 社会

 ( Society ) 。

 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以及科技应用

 联系起来 , 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 , 让学生感受学

 习物理的重要意义 , 提升学习物理的内在驱动力问 。

 但随着社会发展 , 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

 近几年来 , 我国国力不断增强 , 和平生活的观念

 更是深入人心 , 所以在年轻一代学子眼中 , 原子

 弹应该象征着科学技术的高度 , 而不应该作为破

 坏和平的武器出现在 “ STS

 ” 这样与社会生活相关

 的栏目中 。

 这一细节的变更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

 对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视 。3.4

 新教材新增内容“ 拓展学习 ” 栏目中也出现了部分旧版教材中

 从未涉及的新内容 , 例如 “ 基本单位的定义 ” 。

 2018

 年 11 月 16 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举行的第 26 届

 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千克的新定义 , 即利用普朗

 克常数重新定义千克 , 这标志着人类计量史从实

 物计量基准转变为量子计量基准的飞跃问 。

 将这

 一科学界盛事纳入教材 “ 拓展学习 ” 栏目中 , 体现

 了量子信息系统形态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真正的

 信息时代的趋势 。

 教师可对此教学资源进行多角

 度开发 , 挖掘出其蕴含的科学本质精神与价值 ,

 让 “ 单位 ” 这一物理概念在头脑中提炼与升华成

 物质观 ,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唯物主

 义的哲学思想 。

 此外 , 新增了卡文迪许 “ 引力常量

 的测量 ” 实验过程 , 其具体装置和原理图无一不

 体现出科学家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 。

 文中还提到

 我国华中科技大学于 2018 年得到了当时最精确

 的引力常量 G 的值 。

 教材具有时代性 , 及时更新

 我国最新取得的科研成就 ,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

 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 也很好地呼应了新课标提

 出的育人功能 。4

 小结与启示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 对教师的要

 求也在逐渐提高 。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 , 首先要树立

 正确的教材观 , 不仅要关注高考改革方案 , 认真

 剖析新课标 , 更直接且重要的是关注新教材的变

 化 。

 对比新旧教材 , 找到变化之处并思考其变化

 原因 , 找到其中的教育价值 , 从而牢牢抓住新时

 代对物理教学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 2017

 年版 ) ) [S] . L 京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2018 : : 7 , , 5.[2]

 贺婷玉 , 孔红艳 . 从核心素养视角对比人教版高中物理

 新旧教材的栏目设置 [J] . 物理教学探讨 , , 2020 , , 38(07):23 -

 27.[3]

 徐秋实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物理 " " 电学部

 分 ” ” 教材比较研究 [D] . 南昌 :

 :

 江西师范大学 ,2020.[4]

 张新华 . 教学设计视角 :

 关注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J] . 物

 理教学 , , 2016,38(05):7-10+15.[5]

 何艳 . 从人教版物理教材 STS 栏目看核心素养的培养

 [J] . 湖南中学物理 , , 2017 , , 32(11):30-31.[6]

 庄浩丽 , , 肖洋 , , 肖凯龙 , , 等 . " " 千克 ” ” 的前些今生 [J] . 物理教

 师 , , 2019 , , 40(04):73-77.( 栏目编辑

 刘荣 )- 20

 -

篇八: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物 理 课 程 教 材 研 究 开 发 中 心总主编张大昌编著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新旧教科书对比新旧教科书对比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教材体系结构设计

 〔 课标教材〕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现行教材〕第一章 力第二章 直线运动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第五章 曲线运动第六章 万有引 力与航天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五章 曲线运动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第七章 机械能必修2

 〔 课标教材〕电磁学热学力学( 机械振动、 机械波)3-13-23-3〔 现行教材〕力学(机械振动、 机械波)热学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光电磁学( 电磁波)相对论简介力学( 动量)原子物理3-43-5光学近代物理初步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思想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一、 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二、 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三、 做教师的好帮手

 共同必修——物理1、 物理2 注重力学基础性知识的学习

 注注重力学基础性知识的学习 。

 注重概念的科学性, 规律的准确性, 理论的严谨性, 技能的规范性。

 注重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出在哪里?“重 结 果” “ 轻过程 ” 的 现 象 影 响“三维” 目 标的落实。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形式主义是目前推进新课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

 !

 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学懂物理学!

 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如何如何把“过程” 的设计落实到程的设落实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上来?

 教科书中栏目的设计思考与讨论做一做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科学漫步演示实验说一说STS旁批(科学足迹)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新旧教科书对比新旧教科书对比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优化物理规律的教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教材内容框架结构的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新旧教材内容不同处理的对比分析

 第二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匀 变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自 由落自 由落体运动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个教学中的实验一个历史上的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数学演绎(速度公式)现行教材速度公式的处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tvva00ttvvvvav= 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科学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忠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 下忠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 下运动的时间与对应速度的数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处理数据作出 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科学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分析发现存在发现存在 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的一种运动。图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论证发现v-t 图象所代表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给出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科学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结论通过图象一般性地研究通过图象一般性地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得出 :

 v= v0+ at把运动的描述与运动的成因分清楚。

 匀变速直线运动——数学演绎(位移公式)现行教材位移公式的处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v ts 20 vvvvvv2021

 vv0tattsv

 匀变速直线运动——科学探究(位移公式)(改变学习方式)思考与讨论一次课上, 老师拿来了 一位往届同 学所做的“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 的测量记录( 见下表)运动规律” 的测量记录( 见下表)

 , 表中“速度v”一行是这位同 学用 某种方法( 方法不详)

 得到的物体在0、 1、 2……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

 原始的纸带没有保存。

 以下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表中“速度v”一行是这位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老师:

 能不能根据表中的数据, 用 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学生A:

 能。

 可以用 下面的办法估算:x=0.38× 0.1+ 0.63× 0.1+ 0.88× 0.1+ 1.11× 0.1+ 1.38× 0.1= ……

 位移公式——改变学习方式0.38只 是0时刻 的瞬时速度, 以后的速度比这个数值大。

 用 这个数值乘以0.1 s, 得到的位移比实际位移要小。

 后面的几项也有同样的问题。思考与讨论学生B:

 这个办法不好。

 从表中看出 , 小车的速度在不断增加,学生A:

 老师要求的是“估算” , 这样做是可以的。老师:

 你们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

 这样做的确会带来一定误老师:

 你们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

 这样做的确会带来一定误差, 但在时间间隔比较小、 精确程度要求比较低的时候, 可以这样估算。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要提高估算的精确程度, 可以有多 种方法。

 其中一个方法请大家考虑:

 如果当初实验时时间间隔不是取0.1 s, 而是取得更小些, 比如0.06 s, 同 样用 这个方法计算, 误差是不是会小一些? 如果取0.04 s、 0.02 s …… 误差会怎样?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匀变速直线运动——科学探究(位移公式)(改变学习方式)●教学的目标之一应关注得出公式的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221atx=v0t+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新旧教科书对比新旧教科书对比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优化物理概念的教学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内容框架结构的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新旧教材内容不同处理的对比分析

 第七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重力势能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功率功追寻守恒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实 验: 探究 功 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七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重力势能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功率功追寻守恒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追寻守恒量——科学价值观以往教学引入能量概念的教学线索及特点定义功的概念并给出 功的表达式。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特点:

 容易让人感到, 定义“功” 是为了 定义“能” ,先有功的概念, 才会有能量的概念。

 而事实不是这样。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 就说它具有能。举例说明, 做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而得出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追寻守恒量——科学价值观新教科书引入能量概念的教学线索及特点科学概念的力量在于它具有解释和概括一大类自 然现象的能力。

 在这方面能量概念的作用 十分独特。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由伽利略理想实验引 入能量概念。给出动能、 势能的定性含义。用 牛顿动力学的语言描述伽利略理想实验不完整把守恒思想的渗透贯穿于能量学习 的全过程。

 追寻守恒量——科学价值观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追寻守恒量——科学价值观科学家们一直在关注自然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1801年 戴维发现电流的化学效应(电和化学的联系)年 戴维发现电流的化学效应 电和化学的联系1820年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电和磁的联系)1821年 塞贝 克发现温差电现象(热和电的联系)1831年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和磁的联系)1840年 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电和热的联系)1842年 迈尔表述了 能量守恒定律, 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力和热的联系)1843年 焦耳测定了 热功当量的数值(力和热的联系)1847年 亥姆霍兹在理论上概括和总结能量守恒定律……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第七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重力势能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功率功追寻守恒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 功率——科学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功的概念起源于早期工业革命的需要。

 即比较蒸汽机效益的办法。

 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决定能量的变化——强调功与能量变化的联系。

 第七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重力势能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功率功追寻守恒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实 验: 探究 功 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和能” 教学线索及特点通过四个实例讲解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运动员 举重做了 多 少功, 就有多 少化学能转化为重物的重力势能;● 压缩的弹簧对小球做了 多 少功, 就有多 少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机车拉着列车加速, 牵引 力对列车做了 多 少功, 就有多 少内 能转化为机械能;● 起重机提升重物, 钢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 多 少功,就有多 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原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特点:特点:

 “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 是作为事实提出的普遍性结论是作为事实提出的普遍性结论。

 。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线索及特点● 根据“飞机牵引 力做了 多 少功, 飞机的动能就增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多 少” 来确定动能表达式。● 推导得出, 确定动能的表达式。● 把上述表达式的结论称为动能定理。212221  21

 =mvmvFs特点:特点:

 动能的表达式动能的表达式, , 是由化的量度化的量度” ” 的结论演绎得来的是由“ “功是能量转功是能量转的结论演绎得来的。

 。

 “重力势能” 教学线索及特点● 根据重力的功确定重力势能表达式为确定重力势能表达式为mgh。h21mghmghhmgWG=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说明重力做功和物体势能变化的关系。● 说明重力做功跟路径无关。特点:特点:

 重力势能的表达式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 是由量转化的量度量转化的量度” ” 的结论演绎得来的是由“ “功是能的结论演绎得来的。

 。功是能

 重力势能——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特点? 理性思维!重力做功跟路径无关( 证明后得出 结论)为什么讨论重力做功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重力势能——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定义重力势能Ep= mgh。

 原因是mgh 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mgh 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所做的功密切相关, 另 一方面它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恰与势能的基本特征一致。●概括得出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G= Ep1- Ep2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重力势能——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对性, 势能属于系统所共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特点:

 重力做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功能关系的例子, 功能关系的知识从此开始渗透。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势能的表达式很可能也不一样。( 1)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可能与哪几个物理量有关?弹力与重力的变化规律不一样,弹性势能与重力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举重时杠铃所受的重力与它的位置无关弹簧的拉力与拉伸的长度有关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 2)

 弹簧的 弹性势能与 拉力所做的功有什么关系?力所做的功有什么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3)

 怎样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 类比重力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明确弹性势能表达式取决于弹力做功的表达式性势能表达式取决于弹力做功的表达式。● 对弹力做功的表达式进行理论探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特点:

 弹簧的弹力做功也跟路径无关, 用相同的思路分析弹力做的功跟弹性势能的关系, 对功能关系的知识 进行了 一次巩固和拓展。

 实验: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物体动能的变化只能决定于外力的功。

 由于物体因具有速度而获动能, 所以寻求表达式必须分析外力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

 实验: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橡皮筋法重力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通过改变力获得成倍数的功通过改变位移获得变化的功

 实验: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橡皮筋法位移相同 力不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实验方案设计功的测量速度测量——重力法力相同 位移不同水平牵引斜面下滑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实验: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思路:

 用 1条、 2条、3条橡皮筋弹射3条……橡皮筋弹射小车, 得到对应的几个速度( 用 打点计时器)

 作出W-v图象。数据处理:W ∝ v2、W ∝ v、W ∝ v3、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W ∝… …v

 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 背景:

 已知重力做的功跟重力势能、 弹力● 背景:

 已知重力做的功跟重力势能、 弹力做的功跟弹性势能的变化关系 , 若不考虑势能, 外力对物体做功产生什么效果?● 实验探究后初步得出 :

 外力对静止物体做的功跟物体获得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动能和动能定理——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理论推导:理论推导:211222221221mvmvFS=1122211222221221kkkkEEmvmvW==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分析:就是我们寻求的动能表达式。称为动能定理。221mv特点:

 把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捆绑在一起提出来, 比较符合逻辑, 也印证了 实验探究的结果。它是功能关系的又一次渗透。

 动能和动能定理——科学过程、 理性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直接经验与逻辑分析缺一不可。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式的。将实...

篇九: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版高中物理3-1模块

 黄恕伯

 2006.7.5

  〔新〕第一章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 库仑定律

 3 电场强度

  4 电势能和电势

  5 电势差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 电容器与电容

 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原〕第十三章

 一、电荷 库仑定律

 二、电场 电场强度

  三、电场线

  四、静电屏蔽

  五、电势差 电势

  六、等势面

  七、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八、电容器的电容

  九、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十、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的知识线索不同 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的知识线索不同 静电复印 其它

 〔新〕第二章 恒定电流

 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2 电动势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8 多用电表

 9 实验�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10 简单的逻辑电路

  〔原〕第十四章 恒定电流 一、欧姆定律

 二、电阻定律 电阻率 三、半导体及其应用

 四、超导及其应用

 五、电功和电功率

 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七、电压表和电流表

 增 加 √ √ √ √ √ √ √ √

 〔新〕第三章 磁场 1 磁现象和磁场

 2 磁感应强度 3 几种常见的磁场 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原〕第十五章 磁场 一、磁场 磁感线

  二、安培力 磁感应强度

 三、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质谱仪 六、回旋加速器

 总的感觉

  一、结构方面�大体继承了原教材的基本结构和线索�对此�不会造成教学不适应的问题。

  二、内容方面�新增加的知识内容不多�简单的逻辑电路等�。而且在编写这些新内容时�注重基础性、连贯性和可读性�新教科书在知识上不会有大的困难。

  三、理念方面�新教科书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如何在新教科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创造�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这是实施新课程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课文中有的地方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恒定电场等��旨在增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有意增添新的知识点。

 一、教材分析的几个基本出发点 1. 体现模块3 系列课程要求的定位 《课程标准》关于选修模块的说明� 选修课程由10个模块组成。

 选修1-1、1-2 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2-1、2-2、2-3 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的应用和实践� 选修3-1、3-2、3-3、3-4、3-5 在注重物理学的应用和社会意义的同时�较系统地介绍物理学的内容�进一步强调 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一、教材分析的几个基本出发点 1. 体现模块3 系列课程要求的定位 《课程标准》关于选修 3-1 模块的说明� 本模块是选修模块。

 物理学有自己的实验基础和逻辑结构�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本模块中�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

 一、教材分析的几个基本出发点 1. 体现模块3 系列课程要求的定位 ——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强调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例如� ●进一步完善了静电学的知识链 ●建立了静电现象和恒定电流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线索进一步规划 ●在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结合理论探讨 ●重视物理学史的学习 ●在习题设计和课题研究中也尽量体现“系统、全面”特点 �以上示例将分专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几个基本出发点 2. 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例如� ●把习题教学的体验跟物理知识的构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学生实验——基本的要求和多样的方法相结合

 �以上示例将分专题进行具体分析�

 二、进一步完善了静电学中知识链

 电 场 力 电场强度 电 势 差 电

 势 电 势 能 电场力的功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试探电荷在场中某点受的电场力与电荷量的比值跟试探电荷无关 E�F/q 和重力与重力势能类比 W AB �E pA � E pB 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跟试探电荷无关 φ�E p /q 电场中两点电势之差叫电势差 U AB �φ A � φ B E数值等于沿场强方向单位距离的电势差 U�Ed

 电 场 力 电场强度 电 势 差 电

 势 电 势 能 电场力的功 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跟试探电荷无关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电场中两点电势之差叫电势差 试探电荷在场中某点受的电场力与电荷量的比值跟试探电荷无关 E数值等于沿场强方向单位距离的电势差 E�F/q W AB �E pA � E pB φ�E p /q U AB �φ A � φ B U�Ed 和重力与重力势能类比 W AB �E pA � E pB

 电 场 力 电场强度 电 势 差 电

 势 电 势 能 电场力的功 电势定义�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电势�电场力所做的功 定义:

 U AB �W AB / q 电

 势 电 势 差 电 势 能 和重力与重力势能类比 电场强度 电 场 力 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没有证明 原教材中的有关知识链 电场力的功

 电 场 力 电场强度 电 势 差 电

 势 电 势 能 电场力的功 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跟试探电荷无关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电场中两点电势之差叫电势差 试探电荷在场中某点受的电场力与电荷量的比值跟试探电荷无关 E数值等于沿场强方向单位距离的电势差 E�F/q W AB �E pA � E pB φ�E p /q U AB �φ A � φ B U�Ed 和重力与重力势能类比 W AB �E pA � E pB �简单、和谐、统一、对称�

 电场强度 F / q �点电荷� … 电

  势 E / q �点电荷� … 电

  容 Q / U�平行板电容器� … ●上述教材的设计有利于知识的类比� 电

 阻

 U

 /

 I �金属导体�

 …

 三、建立了静电现象和恒定电流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对第二章中“通电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导体内部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运动” 的认识�跟第一章中“导体内部场强为零、导体是一个等势体”的说法不符�感到困惑。

 ●新教科书本章教材的第一节课�便在静电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引入恒定电场的概念�建立了静电现象跟恒定电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M N E 0

 F F n

 F t

 A B 假设在电源正、负极之间连一根导线

 意图�●建立第一、第二两章的联系�消除困惑 M N E 0

 F F n

 F t

  假设在电源正、负极之间连一根导线 A B M N E 0

 M N E E E 0

 E′ 导线内很快形成沿导线方向恒定电场 ●经历一次由不平衡到动态平衡的变化分析过程 ●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四、重视对知识线索的进一步规划和设计 1.串联和并联电路

 关于串、并联电路的主要知识线索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根据电势差的概念理论分析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A B C D a b c d b 1

 c 1

 d 1

 a 1

 根据“电荷分布稳定”分析得出 导线上堆积电荷分布稳定 导线内恒定电场的形成过程 电流表和电压表 �及量程改变� 建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模型 A V 第三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压表和电流表 一个电压可读的大电阻 一个电流可读的小电阻

 2004高考“理综Ⅲ”第22题 从电压表的电路模型思考�本题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

  (1) 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0.02mm�测定某圆柱的直径时�卡尺上的示数如图。可读出圆柱的直径为_________mm。

 (2) 利用下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R A 。图中R 1 、R 2 为电阻�K 1 、K 2 为电键�B是电源�内阻可忽略�。

 ①根据所给出的电路原理图�在右图的实物图上连线。

 ②已知 R 1 �140Ω� R 2 �60Ω。当电键K 1 闭合、K 2 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6.4mA�当K 1 、K 2均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8.5mA�由 此 可 以 求 出 R A � ____Ω 。�保留2位有效数字� 游标卡图 �略� 返回 2005高考“理综Ⅱ”第22题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用实验的方法得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优点也有缺陷 优点�●增强了实践意识

 ●提高了探究能力 缺陷�●学生对内电压的测量难以理解 ●实验可以得到“内、外电压之和等于一个常数”的结论�但如何跟电动势发生联系�难从本质上说明。

 四、重视对知识线索的进一步规划和设计

 四、重视对知识线索的进一步规划和设计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课程 标准》要求�“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科书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利于对该定律的理解。

  推导的核心过程是分析闭合电路以下三处的能量转化

 外电路�

  E 外 �I 2 R t

  ①

 内电路�

  E 内 �I 2

 r t

  ②

 电池化学反应层�

  W �E I t

  ③

 这需要一个清晰、合理、不断深化的教学线索

 电池化学反应层 E I t 内电路

 I 2

 r t 外电路 I 2 R t � � 第2节课文 ●非静电力移送电荷做的功等于其电势能的增加量。

 ●电动势与非静电力做功的关系

 E�W/q ●练习题�根据电动势计算非静电力做功 根据“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减小�非静电力做功�电势能增”分析闭合电路各点的电势高低关系。

 一个沿电流方向电势高低变化的直观图 在图中分清哪是内电路、哪是外电路 在内、外电路电势降落处应用焦耳定律 根据能量守恒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通过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用断路和短路两种极端情况深化对定律的理解 链2 链3 本节课的结构和线索 链1

 五、把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关于决定金属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a 和 b �长度不同 探究方案一 a V

 V

 V

 V

 b c d a 和 c �横截面积不同 a 和 d �材料不同

 五、把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关于决定金属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1. 理论分析导体电阻跟长度的关系� 探究方案二 ●一个导体�可以把它看成是由n段相同长度、横截面积的同样导体串联而成的。

 2. 理论分析导体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一个导体�可以把它看成是由n股相同长度、横截面积的同样导体并联而成的。

 3. 实验探究导体电阻跟材料的关系� ●可以取不同长度、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的导体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材料比例常数�

  图中电源的电动势1.5 V�内阻0.5Ω�电流表满偏电流10mA�电流表电阻7.5Ω�A 、 B为接线柱。

 (1) 用导线使A 、 B 短路�此时�应把可变电阻R 1 调节为多少才能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

 一个例题

 (2)调至满偏后保持R 1 的值不变�在A 、B间接入一个150Ω的定值电阻R 2 �电流表指针指着何处�

 (3)若A 、 B间接另一电阻时电流表读数为 I� 该电阻值R等于多少 �

 G

 A B 导线 电阻R 2 R 1

 E r 5mA R�1.5/I -150 六、把学生的体验跟物理知识的构建结合起来

  如果电流表10mA刻度标为“0Ω”�把5mA刻度标为150Ω”�把0mA刻度标为“∝Ω”�把其它电流刻度都按 R�1.5/I -150 转换成电阻刻度�它岂不成了一个能直接测量电阻的仪器� 142Ω ——电阻表 ——关于电阻表的教学

  (2)调至满偏后保持R 1 的值不变�在A 、B间接入一个150Ω的定值电阻R 2 �电流表指针指着何处�

 (3)若A 、 B间接另一电阻时电流表读数为I�该电阻值R等于多少�

 G

 5mA R�1.5/I -150 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配合真实的演示实验�呈现习题的答案和刻度改装的过程�把习题教学、实验、刻度改装和新课教学融合在一个真实的、视听同步的过程中。

 六、把学生的体验跟物理知识的构建结合起来

  142Ω

 图中电源的电动势1.5 V�内阻0.5Ω�电流表满偏电流10mA�电流表电阻7.5Ω�A 、 B为接线柱。

 (1) 用导线使A 、 B 短路�此时�应把可变电阻R 1 调节为多少才能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

 一个例题 ——关于电阻表的教学

  教科书只有单向传递信息的功能�它只能通过文字和图形把信息提供给读者�教科书无法收集读者的信息�更不可能对读者的信息在教学现场中进行反馈。因此�有呼有应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本章“多用电表”一节�教科书为教师设计双边活动的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上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电流表、欧姆表和电压表的示意图。下图是一个单刀多掷开关�通过操作开关�接线柱

 B

 可以接通1�也可以接通2或3。现在要使

 B 接通1时�能像图甲那样成为电流表�接通2时像乙那样成为电阻表�接通3时像丙那样成为电压表�这就成了一个简单的多用电表。讨论一下�这个多用电表的电路图是怎样的�请对照两个图�把它在下图基础上画出来。

 做一做 A A 甲 乙 丙 R 1

 R 2

 A A A A B B B 1

 2

 3

 A B

 1

 2

 3

 A B A A 甲 乙 丙 R 1

 R 2

 B A A B A A B R 1

 R 2

 A

 6

 B 1

 A G 2

 3

 4

 5

 A S

  下面是一个多量程多用电表的电路示意图�电流、电压、电阻各有两个量程。请谈一谈�开关S

 调到哪两...

篇十: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

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物 物 理 课 程 教 材 研 究 开 发 中 心 总主编

 张大昌 编著 优选 1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 新旧教科书对比

 教材体系结构设计 优选 2

 〔课标教材〕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现行教材〕

 第一章 力

 第二章 直线运动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七章

 机械能

  必修1 1

 必修2 2

 优选 3

 〔课标教材〕

 电磁学

 热学

 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

 光

 电磁学(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力学(动量)

 原子物理

 3-1 3-2 3-3 3-4 3-5

  〔现行教材〕

 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

 热学

 电磁学

 光学

 近代物理初步

 优选 4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 —— 编写思想 一 、 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二、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 、 做教师的好帮手

 优选 5

 共同必修—— 物理1 1 、物理 2

 注重力学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注重概念的 科学性 ,规律的 准确性 ,理论的 严谨性 ,技能的 规范性 。注重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 综合培养。

 。

 优选 6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出在哪里?

  形式主义是目前推进新课

 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 重结果 ”“ 轻过程 ” 的 现 象 影 响“ 三维 ” 目标的落实。

 。

 优选 7

 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

  学懂物理学!

 优选 8

 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

  如何把“过程”的设计落实到 到

 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上来? 优选 9

 教科书中栏目的设计 科学漫步 思考与讨论 演示 实验 做一做 说一说

 STS 旁批 (科学足迹)

 优选 10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 新旧教科书对比

 优化物理规律的教学 优选 11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新旧教材内容不同处理的对比分析 教材内容框架结构的设计 优选 12

 第二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实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个教学中的实验

 一个历史上的实验 优选 13

 匀变速直线运动 —— 数学演绎

 (速度公式)

 现行教材速度公式的处理 tva00t tv vav v v v= v 0 +at 优选 14

 匀变速直线运动 —— 科学过程 ( 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

  进行实验 忠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下 运动的时间与对应速度的数据

 处理数据 作出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优选 15

 匀变速直线运动 —— 科学过程 ( 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

 分析 发现存在

 v-t

 图象是 一条倾斜直线的一种运动。

 论证 发现v- - t t

  图象所代表的运动是加速度 不变的运动,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优选 16

 匀变速直线运动 —— 科学过程 ( 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

 结论 通过图象一般性地研究

 得出:v = v 0

 + at 把运动的描述与运动的成因分清楚 。

  优选 17

  匀变速直线运动 —— 数学演绎

 (位移公式)

 现行教材位移公式的处理 v t s 20 v vv2021

 at t v s  v v v v v 0 t 优选 18

 匀变速直线运动 —— 科学探究

 (位移公式)

 (改变学习方式)

 思考与讨论

  一次课上 , 老师拿来了一位往届同学所做的 “ 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 ” 的测量记录 ( 见下表 )

 , 表中 “ 速度v” 一行是这位同学用某种方法 ( 方法不详 )

 得到的物体在0 、1 、2……5 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 。

 原始的纸带没有保存 。

 以下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

 老师 :

 能不能根据表中的数据 , 用最简便的方法 估算 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 到位置5 的位移? ? 学生A :能 。

 可以用下面的办法 估算:

 :

 x =0.38 ×0.1 +0.63 ×0.1 +0.88 ×0.1 +1.11 ×0.1 +1.38 ×0.1= = …… 优选 19

 位移公式 —— 改变学习方式 思考与讨论 学生B:

 :

 这个办法不好 。

 从表中看出 , 小车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0.38 只是0 时刻的瞬时速度 , 以后的速度比这个数值大 。

 用这个数值乘以0.1 s, , 得到的位移比实际位移要小 。

 后面的几项也有同样的问题。

 。

  学生A:

 :

 老师要求的是 “ 估算 ” , 这样做是可以的。

 。

  老师 :

 你们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 。

 这样做的确会带来一定误差 , 但在时间间隔比较小 、 精确程度要求比较低的时候 , 可以这样估算。

 。

  要提高估算的精确程度 , 可以有多种方法 。

 其中一个方法请大家考虑:如果当初实验时时间间隔不是取0.1 s, , 而是取得更小些 , 比如0.06 s, , 同样用这个方法计算 , 误差是不是会小一些 ? 如果取0.04 s 、0.02 s …… 误差会怎样? ?

  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

 优选 20

 匀变速直线运动 —— 科学探究

 (位移公式)

 (改变学习方式)

 221atx=v 0 t+ ● 教学的目标之一应关注得出公式的过程 。

  优选 21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 新旧教科书对比

 优化物理概念的教学 优选 2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新旧教材内容不同处理的对比分析 教材内容框架结构的设计 优选 23

 第七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

  功率 功 功 追寻守恒量 量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 重力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源 验 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功能关系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选 24

 第七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

  功率 功 功 追寻守恒量 量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 重力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源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功能关系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选 25

 追寻守恒量 —— 科学价值观 以往教学引入能量概念的教学线索及特点 特点:

 容易让人感到,定义 “ 功 ” 是为了定义 “ 能 ” ,先有功的概念,才会有能量的概念。而事实不是这样。

 定义功的概念并给出功的表达式。

 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就说它具有能。

 举例说明,做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而得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优选 26

 优选 27

 追寻守恒量 —— 科学价值观 新教科书引入能量概念的教学线索及特点

  科学概念的力量在于它具有解释和概括一大类自然现象的能力。在这方面能量概念的作用十分独特。

 由伽利略理想实验引入能量概念。

 给出动能、势能的定性含义。

 用牛顿动力学的语言描述伽利略理想实验不完整 把守恒思想的渗透贯穿于能量学习的全过程。

 优选 28

 追寻守恒量 —— 科学价值观 优选 29

 追寻守恒量 —— 科学价值观 科学家们一直在关注自然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 …… 1801 年

 戴维发现电流的化学效应( ( 电和化学的联系) )

 1820 年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 电和磁的联系) )

 1821 年

 塞贝克发现温差电现象( ( 热和电的联系) )

 1831 年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 电和磁的联系) )

 1840 年

 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 ( 电和热的联系) )

 1842 年

 迈尔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

 的数值( ( 力和热的联系) )

 1843 年

 焦耳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 ( 力和热的联系) )

 1847 年

 亥姆霍兹在理论上概括和总结能量守恒定律

 ……

 优选 30

 第七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

  功率 功 功 追寻守恒量 量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 重力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源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功能关系 系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选 31

 功、功率 —— 科学知识

 功的概念起源于早期工业革命的需要。即比较蒸汽机效益的办法。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决定能量的变化—— 强调功与能量变化的联系。

 。

 优选 32

 第七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

  功率 功 功 追寻守恒量 量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 重力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源 验 实验: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功能关系 系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选 33

 “ 功和能”教学线索及特点 通过四个实例讲解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运动员举重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

 物的重力势能;

 ●压缩的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弹性势能

 转化为动能;

 ●机车拉着列车加速,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多少功,就

 有多少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起重机提升重物, , 钢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多少功,

 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特点:

 “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 是作为事实提出的普遍性结论 。

 (原教科书)

 优选 34

 “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线索及特点 ● 根据“飞机牵引力做了多少功,飞机的动能就增加

 多少”来确定动能表达式。

 ● 推导得出

 , 确定动能的表达 式 。

 ● 把上述表达式的结论称为动能定理 。

 212221

 21

 mv mv Fs  =特点:

 动能的表达式 , 是由 “ 功是能量转

 化的量度 ” 的结论演绎得来的 。

 优选 35

 “ 重力势能”教学线索及特点 ● 根据重力的功

 确定重力势能表达式为mgh。

 。

 ●说明重力做功和物体势能变化的关系。

 ●说明重力做功跟路径无关。

 2 1mgh mgh h mg W G       =特点:

 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 是由 “ 功是能

 量转化的量度 ” 的结论演绎得来的 。

 优选 36

 重力势能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重力做功跟路径无关(证明后得出结论)

 为什么讨论重力做功的特点? 理性思维!

 优选 37

 重力势能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 ● 定义重力势能E p = =mgh 。原因是mgh 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所做的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恰与势能的基本特征一致。

 ● 概括得出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 G = =E p1 - - E p2 优选 38

 重力势能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 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对性,势能属于系统所共有。

 特点:

 重力做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 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功能关系的例子 , 功能关系的知识从此开始渗透。

 。

 优选 39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1 1 )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可能与哪几个物理量有关 ?

 举重时杠铃所受的重力与它的位置无关

 弹簧的拉力与拉伸的长度有关 关

 弹力与重力的变化规律不一样,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很可能也不一样。

 优选 40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2 2 )

 弹簧的弹性势能与拉力所做的功有什么关系 ?

 (3 3 )

 怎样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 优选 41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 类比重力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明确弹性势能表达式取决于弹力做功的表达式。

 ● 对弹力做功的表达式进行理论探究 。

 特点:

 弹簧的弹力做功也跟路径无关 , 用相同的思路分析弹力做的功跟弹性势能的关系 , 对功能关系的知识 进行了一次巩固和拓展。

 。

 优选 42

 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物体动能的变化只能决定于外力的功。由于物体因具有速度而获动能,所以寻求表达式必须分析外力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

 优选 43

 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橡皮筋法

 重力法

 通过 改变力 获得成倍数的功 通过 改变位移 获得变化的功 优选 44

 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实验方案设计

 功的测量

 速度测量

 —— 橡皮筋法

 —— 重力法

 位移相同力不同

 力相同位移不同

 水平牵引

 斜面下滑

 打点计时器

 光电门

 优选 45

 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思路:

 用1 1 条、2 2 条、3 3 条…… 橡皮筋弹射小车,得到对应的几个速度(用打点计时器)作出Wv 图象。

 数据处理:

 W ∝ v 、

 W ∝ v 2 、

 W ∝ v 3 、

 W ∝

  …… v优选 4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 背景:已知重力做的功跟重力势能 、 弹力做的功跟弹性势能的变化关系 , 若不考虑势能 , 外力对物体做功产生什么效果 ?

 ● 实验探究后初步得出:外力对静止物体做的功跟物体获得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

 优选 47

 动能和动能定理

  ——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理论推导 :

 分析 :

 就是我们寻求的动能表达式 。

 称为动能定理 。

 21222121mv mv FS  =1 221222121k kE E mv mv W   = =221mv特点:

 把...

【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及教学价值10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