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2020年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时间:2022-08-14 14:00:01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供大家参考。

2020年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经过对卫生院中医药科室的合理设置、中医药设施设备的必要配备,满足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功能需求,营造中医药服务氛围,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

 一、中医药科室设置

 (一)卫生院

 1.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根据需要设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作为中医科的临床科室;

 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纳入药剂科统一管理;

 3.有条件的可设置名老中医专家门诊。

 (二)卫生院、

 1.设置 1个以上中医诊室,有条件的设置中医诊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

 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提供代煎药物服务。

 (三)设置要求

 1.中医临床科室以集中设置为主,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能够综合开展中医药服务;

 2.中医临床科室采取中式建筑装修风格,营造古色古韵浓郁的传统医学氛围;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中医诊室面积≥8平方米,一人一诊室,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保护病人隐私的服务理念;

 4.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每床设置轨道式遮隔帘或移动式屏风,保护病人隐私;

 5.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设置中药煎药室;

 6.在中医药服务区悬挂古代中医人物画像,塑立中医人物塑像,经过文字、图片、实物、塑像、宣传版面、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古代健康养生诗词;

 7.有条件的卫生院服务机构中医科诊室、中药房应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中医医师工作站、中药房管理系统,开展中医药服务“六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与预防保健、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实时交互、自动更新、统计分析、动态管理。

 二、设备配置

 (一)基本设备

 办公桌、办公椅、病人椅、脉枕、听诊器、血压计、诊查床、器械柜、出诊箱等。

 (二)中医设备

 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

 (三)中药房设备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

 消毒锅、标准筛、煎药机、包装机、冷藏柜等。

 (四)配置原则

 1.基本设备按照诊室数量配置;

 2.中医设备按照中医科室设置情况配置;

 3.根据中医专科(专病)工作需要可增加设备配置;

 4.卫生院服务站设备配置可根据中医药科室设置情况进行适当删减。

 (五)其它

 1.设立卫生技术人员信息公示专栏,有条件的可将中医药人员与西医药人员分别公示;

 2.有条件的卫生院可设置人工叫号系统或电子排队系统,避免围诊;

 3.在候诊区醒目位置免费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和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防治手册等;

 4.医务人员生活区与诊疗区分开。

 中医药人员配备及培训

 一、从事中医药服务工作的人员范围

 (一)中医类别医师,包括聘任的和公立医院支援、巡诊的;

 (二)接受过系统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药剂人员;

 (四)负责中医诊室和病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

 二、配置原则

 (一)卫生院聘任的中医类别医师数应占医师总数的 20%以上,保证每个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配备至少 1名中医类别医师;

 (二)卫生院至少有 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三)卫生院服务站按照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数量配置中医类别医师,没有中医诊室的,应有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

 (四)从事社区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药剂人员应具有中药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三、培训

 (一)培训目的:经过培训,使中医药人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卫生院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二)培训方式:

 1.建立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在职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机构内与机构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社区中医药人员培养机制,如外出参观学习、上级医院进修、中医类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三基继续教育、专家专题讲座、疑难会诊讨论、拜师跟师学习、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各类竞赛、参加学术会议等;

 2.搭建发挥乡镇中医药人员作用平台,如建立中医团队,参与全科团队工作,在乡镇、村、家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药“六位一体”特色服务;

 (三)人员培训既要保证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学知识不断更新,也要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

 (四)各类人员培训具体要求:

 1.中医类别医师(聘任)

 (1)已在卫生院中从事中医药服务工作,但未参加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应参加岗位培训,参考学时 500学时(理论教学 300学时,实践教学 200学时),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新进入卫生院服务机构工作的中医类别医师,应参加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3)按“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缺什么,补什么”的继续教育;

 (4)按照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其它类别医师

 (1)对卫生院所有的其它类别医师重点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中药)》开展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

 (2)对有意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其它类别医师,特别是卫生院没有配置中医类别医师的,除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外,还要开展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特别是火罐、刮痧、熏洗等中医非药物疗法;

 (3)应鼓励支持其它类别医师参加中医学历教育、西学中班等,参加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

 3.药剂人员

 开展中药基本理论、药材辨识、中药配伍、饮片调剂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

 4.护理人员

 开展中医辨证施护继续教育培训。

 四、其它

 (一)中医类别医师第一执业地点在卫生院的,注册的执业范围为“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

 (二)开展全科医师团队服务工作的卫生院,每个团队至少配置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充分利用返聘的老中医药专家和公立医院支援、巡诊专家的技术力量,采取跟师学习、团队服务等方式,对本卫生院服务机构医师进行传帮带,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按照中医药工作质量和数量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度,鼓励应用中医药服务;

 (五)采取选聘中医骨干医师或首席医师,推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员,组织先进风采展示演讲等方式营造支持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氛围,鼓励医师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居民选择中医药服务。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

 针对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疾病的流行趋势,制定并实施中医干预方案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普及中医疾病预防知识,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居民开展养生保健,增强居民健康意识,达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基本原则

 (一)定期体检,见微知著;

 (二)重视先兆,截断逆转;

 (三)安其未病,防其所传;

 (四)掌握规律,先时而治;

 (五)三因制宜,各司法度。

 二、服务对象

 (一)全体辖区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重点人群:以辖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

 三、内容与方法

 (一)中医药预防与养生保健主要服务方式:

 1.针灸养生、推拿按摩及经络养生;

 2.四时养生;

 3.食疗与药膳;

 4.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5.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及气功导引等。

 (二)主要内容

 1.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结合人群体质状况、生活方式、多发疾病谱等,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方案,为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2.针对季节性易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并采取中医药干预措施,如在流感易发期,发放艾叶燃熏,板蓝根等中药煎水服用;在过敏性疾病易发期,采用中药熏鼻喷喉等方法延缓发作;在节假日前后进行脾胃调理等;

 3.针对孕产妇,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如饮食起居指导、常见病食疗、康复训练指导、产后心理辅导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孕期保健。普及孕期中医保健知识及分期保健要点,包括情志调摄、饮食起居、健康检查、用药指导等保健服务;

 (2)产后饮食起居指导。产后宜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忌辛辣或肥甘厚味,免伤脾胃;适当饮用补血、祛瘀、下乳的药膳;多吃流质食物,促进乳汁分泌。产妇忌食刺激性食品,勿滥用补品;

 (3)产后常见病食疗。脾胃虚弱者可服山药扁豆粳米粥;肾虚腰疼者食用猪腰子菜末粥;产后恶露不净者可服当归生姜羊肉汤或益母草红糖水、醪糟;

 (4)产后康复训练指导。经过中医手法刺激穴位和专人指导运动训练,防治产后病;

 (5)产后心理辅导。预防产后抑郁症,主要表现是产妇在产褥早期出现的以哭泣、忧郁、烦闷为主的情绪障碍,此时应进行心理疏导,并加服补血养肝疏肝理气中药;

 (6)哺乳期饮食指导:若乳汁不足,可多喝鱼汤、鸡汤、猪蹄汤等。断乳可采用中药的方法回乳,用炒麦芽加水煎服,每日 1剂,连服 3天,乳房局部做湿热敷。

 4.经过健康教育,向中年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社区居民宣传相应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知识以及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包括饮食起居、健身运动、心理调适、疾病预防、调护等;

 5.卫生院服务中心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应用《中医基本体质分类量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开展中医体质辨识,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对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体制类型的不同人群指导个体化调护方案,指导居民的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摄、动静养生和经络腧穴按摩保健等;

 6.在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活动,传授养生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普及扇舞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

 四、其它

 (一)有条件的卫生院可开展中医体检,进行体质辨识服务;

 (二)依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构建中医药特色的动态全程的辖区居民健康状态信息平台。

 中医康复

 中医康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药康复手段,组织康复对象及其家属和卫生室共同参加,帮助病、伤、残者逐步改进躯体、心理、精神和社会的功能,改进或恢复其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一、基本原则

 (一)以中医辨证康复观和整体康复观为指导;

 (二)遵循三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三)群体康复与个体康复相结合,中医药与现代理疗手段相结合。

 二、服务对象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先天发育障碍者,五迟五软等;

 (二)中医康复有优势的病种,如中风、痹证、五硬(小儿脑瘫)、痿证(脊髓灰质炎)、痴呆(老年性痴呆)等造成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者;

 (三)伤残诸症者,如肢残、骨折、伤筋等;

 (四)恶性肿瘤以及热病瘥后诸症者。

 三、内容与方法

 (一)针对不同的康复服务对象,制订个体化的中医康复干预方案;

 1.在卫生院设立中医康复室,配备必要的中医康复设备,应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技术方法开展康复服务。

 2.对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康复服务。上门康复服务包括由医师在家庭应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技术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对患者及其家庭传授简单、安全、有效、易学的中医康复手段,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3.做好服务记录,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估,调整康复方案。

 (二)与残联协作,辖区全科医师在村卫生室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巡诊,开展中医康复咨询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健康和医疗康复帮助,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康复协调员利用卫生所简易康复设施或康复站内康复器械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开展中医康复知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残疾主题日、节假日,组织中医康复专家进入社区进行义诊和中医康复知识的宣传工作,给社区居民现场诊疗和讲解中医康复的各种知识,加大中医康复工作在社区的普及度。

 四、其它

 (一)卫生院要组织对康复对象的康复需求进行调查,综合利用社区资源,整合民政、残联等部门在本乡镇开设的康复场地和设备等相关资源,为康复对象提供中医康复服务;

 (二)开展中医康复知识与技能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康复的基本思路,中医康复进行的最佳时机,中医康复技术的基本操作、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等。

 中医医疗

 针对辖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应用中医药方法和适宜技术开展连续性的诊断、治疗、护理,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

 一、基本原则

 (一)以本地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为主;

 (二)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慢性病中医药防治;

 (三)突出中医药特色,积极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四)建立中医医院和卫生院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合作机制。

 二、内容与方法

 (一)中医药常见病证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内科常见病证:外感发热(急性病毒性呼吸道...

【2020年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相关文章:

1.最新设计方案做好了约客户(优质10篇)

2.最新捐衣服二年级感悟(优质12篇)【完整版】

3.最新大学生求职简历自荐信(优秀1合集)

4.2023年度装修总承包合同书(8篇)

5.2023年度最新财务科人员个人总结(优质13篇)(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