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数学文化【优秀范文】

时间:2022-09-28 20:00: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文化【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数学文化【优秀范文】

 

  姓名:

 万彩虹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浅析中西数字崇拜异同原因 摘要: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数字崇拜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文化启蒙之初的共同特征。

 数字是一种语言符号, 更是一种社会符号, 一种文化符号。

 它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 传统与特色。

 数字崇拜对于中西方来说具有普遍的社会文化背景, 它的影响至今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和观念中。

 关键字:

 数字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传统文化 心理差异 正文:

 一、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 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1]。“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数字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蕴涵着独特的文化习俗, 体现出特有的社会文化心态”。

 [2]无论是远古的原始部落, 还是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 无论是在中国, 还是在西方国家, 数字崇拜都普遍存在。

 而各民族的文化模式有其个性和特色, 中西方的历史沿革、社会制度、 价值观念、 风尚习俗、 生活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两者在数字崇拜的内容与形式上均有所不同。

 二、 中西数字崇拜异同典型事例举隅 1、 数字“三” 的崇拜 在几乎所有的东西方国家, 数字“三” 被视为神圣、 吉祥和尊贵的象征, 倍受人们的崇拜。

 西方人认为世界由大地、 海洋、 天空三部分组成; 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 矿物三方面内容; 人体有肉体、 心灵、 精神三重性; 英语语言中有:

 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 (第三号一定运气好。

 ) ; The third time’ s the charm. (第三次准灵。

 ) ; 莎士比亚戏剧里也有: Al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s. (一切好事以三为标准。

 )

 中国古代与“三” 有联系的重要思想观念也很多, 如: 天、 地、 人为三才或三灵; 日、 月、 星为三元或三光; 前生、 今生、 来生为三生; 君臣、 父子、 夫妇三种关系为三纲; 父、 子、 孙为三族; 中国道教有三清之说, 即玉清、 太清、 上清; 汉语语言中有: 三纲五常、 三派九流、 三生有幸、 三亲六眷、 三省吾身等等。

 由此可见, “三” 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是完美、 吉祥、 神圣、 尊贵的数字。

 在日本文化中, 常用数字“三”把美好的事物连结在一起, 还赋予其威武、 崇高的气概, 也常用“三”作为表达吉祥、 平安的象征。

 数字姓名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色, 其中带有数字“三”的姓氏不胜枚举, 如三浦、 三宅、 三上、 三好、 三木、三轮、 三岛、 三谷、 三井、 三原、 三村、 三泽、 三桥、 三田、 三枝等等。

 还有众所周知的日本最大的垄断财团“三菱、 三井”都是源自日本人的姓氏 追溯西方人偏爱数字“3” 的原因, 估计与基督教文化和希腊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希腊人偏爱数字 3 和 3 的倍数, 基督教文化中, 数字“3” 以及数字“12” 的出现十分频繁。

 雅各生了 12 个儿子; 以色列人有 12 支派的祖先; 耶稣犯门徒等等。

 2、 数字“四” 与“十三” 的禁忌 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禁忌, 对某些数字或日期的禁忌是世界各个民族所共有的现象。

 神秘的数字常常会激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推测, 从而形成数字禁忌或数字迷信,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一些数字的谐音会引起人们的联想。

 比如在中国华南地区, 数字“四”与 “死”谐音, 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

 人们尤其避开 “十四”(谐音 “要死”) 、

  “五十四” (谐音“我要死” ) 等数字。

 因此, 给人送礼或给压岁钱时, 其数额绝对不能带四, 带有四的门牌号、 车牌号、 电话号码等最不受欢迎, 经常被弃置不用。然而,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 人们对“四” 基本上没有忌讳。

 只不过有一个小例外,在选择结婚日子时, 西方人一般避开星期四, 因为他们认为“星期四, 运气衰”。

 另一方面是某些巧合的数字会引起人们的联想。

 比如在英美等西方国家, 人们把数字“13” 看作头号大忌, 据称与耶酥的第 13 个门徒犹大有关, 耶酥和 12门徒就餐时, 第 13 门徒犹大出卖耶酥之后便外出自缢身亡。

 因此, 英语中有 the thirteen superstition(视 13 为不祥的迷信) ; 英美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Thirteen is an unlucky number. 英美等西方人在选择车牌、 门牌、 楼层、电话号等时尽可能绕开 13, 给人送花时决不送 13 枝, 订婚和结婚时决不选在 13号。

 三、 数字崇拜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英美等西方人与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由来已久, 根深蒂固。

 “这种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 是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数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 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数字文化理念的折射与反馈, 无不带有历史与时代的痕迹, 莫不打上社会与文化的烙印。” [2]数字产生于远古时代, 它“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 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 [4]数字创造者的初衷不外乎数数与计算, 数字本身不具有任何神奇的力量。

 但是, 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历史长河中, 人们对数字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 在运用数字符号时,往往赋予它们许多非数量的涵义, 一些数字带上了某种神秘的色彩, 远远超出了自身的计数功能, 原因在于整个人类文明进程受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宇宙中心论影响较深。

 该学派认为: 万物有灵, “数” 是中心, “数是人类思想的向导和主人, 没有它的力量, 万物就会处于昏暗混乱之中。”[5]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索数字崇拜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1、 宗教文化渊源 “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讲, 宗教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 基督教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 它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6]基督教倡导圣父、 圣子、 圣灵三位一体(the Trinity) 的宗教文化, 因此数字“3” 被赋予了完美与吉利的文化内涵。

 同样, 数字“7” 表示完美与吉利的文化内涵也源于基督教文化。

 根据《旧约. 创世纪》 , 上帝用了 7天时间创造了世界万物, 因此 7 天代表一周成了世界通用的计时方法; 圣母玛利亚有 7 件快乐的事; 圣灵有 7 件礼物; 圣餐有 7 次; 主祷文有 7 部分。

 因而, 英语民族习惯把事物凑足 7 件, 才算完美、 吉利。

 同样,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为儒家文化统治了人们的思想长达两千年, 而儒家思想、 道教和佛教是紧密联系的, 尤其道教和佛教对汉语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深远的影响。《老子道德经》 曰: “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也就是说, 世间的万物是由 “三”演化而来的。《说文》 释 “三”曰:“三, 天地人之道也。”《易经》 的整个符号体系就是建立在“三” 及其倍数的基础上的。《易经》 八卦中有“乾”、“坤” 二卦, 并以此象征天地和阴阳。

 乾体有三画, 坤体有六画, 阳得兼阴, 故其数九。《易经》 认为偶数为“阴” , 奇数为“阳” ,“九” 为极阳, 至高无上。

 正如《内经. 素问. 三部九候论》 所云: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 终于九焉。” 而习语“三生有幸” 则反映出佛教对数字文化的影响, “三生” 指的是佛教里的前生、 今生和来生。

 在这些古老的宗教文化的影响下, 汉民族牢固地树立了“三”、“九” 象征“完美、 吉祥、 神圣、 尊贵、 长久” 等概念。

  2、 神话传说根源 以希腊神话为典型的西方神话中的神近乎人类, 充满人生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 而中国神话中的天神往往是远离人间, 不食人间烟火。

 中西远古神话内涵的巨大差异体现了东西方民族在性格上的深刻差异, 决定了东西方两大文化系统全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这些差异自然也体现在数字崇拜方面。

 古神话对数字吉凶象征方面的影响, 在西方比在中国显得更加广泛和更加强烈。

 英文化深受古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的影响。

 在罗马神话里, 主神朱庇特(Jupiter) 的权威来自手中的三叉雷电杖, 海神尼普顿(Nepeutune) 依赖其三叉乾,冥王普路托(Pluto) 则是长有三个头的狗, 而主宰这个世界的正是这三个神, 因此数字“3” 被视为神圣、 尊贵的象征, 它的文化内涵在神话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外, 数字“13” 在西方, 尤其英美成为头号大忌, 其原因也源于神话中的一个不祥传说。

 根据神话传说, 在一次天国款待阵亡将士英灵的宴会上, 原有 12 位神在聚餐, 但席间却来了第 13 位不速之客———凶神罗基, 给诸神带来了灾难, 使宴会上的众神之首奥丁之子———光神巴尔德丧生。

 此后, 众神就一蹶不振。

 正是摄于神话的威力, 西方人忌讳数字“13” 就像逃避瘟疫。

 在中国文化里, 数字的文化内涵与古代神话传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0世纪 70 年代, 湖南长沙西汉王朝坟墓中出土的战国非官方书籍里就记载着黄帝有四张脸的神话传说。

 在中国神话中, 还有一位超人———哪吒, 他有三头六臂,掌管着正义, 能随意把自己变成三个, 拥有非凡的能力, 因此数字“三” 被赋予了“神奇” 和“强大” 的文化内涵。

 3、 民族文化心理根源 “民族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比较稳定的来自文化传承塑造而形成的心理素质和特点, 它包括思维方式和定势、 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 爱好追求和性格特色等。

 它外化的表现, 除语言外, 更多见于人们较普遍地信奉的哲理、 道义、宗教等精神文化产品, 较广泛地认同和遵守的典章制度、 凡俗习惯和行为规范。”[6] 汉民族文化认为, 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 只有阴阳交合, 才能滋生万物。

 在这种文化观下, 事物都是从一化为二, 二化为四, 四化为八的几何梯级发展。

 因此,偶数在汉语中蕴涵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汉民族崇尚偶数, 讲究成双成对, 比如结婚时两个“喜” 字必须连在一起写, 表示双喜临门; 作为结婚等喜庆活动的礼品应为双数, 表示好事成双; 情人喜欢购买鸳鸯衫、 情侣表之类的双数物品, 以表示比翼双飞, 永结同心; 作为文学形式的春联和作为修辞格的对偶, 无不体现出汉民族对偶数的崇拜。

 由此可见, 中华民族有着期盼吉祥, 向往美好的民族文化心理。

 与之相反, 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却认为,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 人们习惯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 以图吉利。

 因此, 西方人崇拜奇数, 认为奇数是吉数, 而偶数是冥数, 所以表示庆贺时送给亲朋好友的鲜花应为 1、 3、 5、7 枝或者更多(13 除外) , 而祭悼亡人时送花则应为 2、 4、 6、 8 等双数枝。

 此外,基督教文化三位一体的宗教传统确定了“3” 的神秘文化内涵, 吉祥、 神秘的“3”深深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反映出来, 比如在一些国家, 结婚迎亲时, 夏天要乘坐 3 套马车, 冬天则乘坐 3 匹马拉的雪橇, 婚礼上要点燃 5 盏灯。

 同样, 圣经《旧约. 创世纪》 中关于上帝在 7 天时间里创造世间万物之说, 使“7” 也被大多数英语国家的人们信奉为幸运数字。

 由此可见, 西方人也有着追求美好、 向往幸福的民族文化心理。

 总之,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数字并不只限于计数方面, 而是承载着许多

  的文化信息, 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数字文化现象。

 数字崇拜是与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 思维模式、 价值取向、 风尚习俗、 宗教传统、 神话传说以及文化心理有关的社会文化现象, 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但过分沉醉于虚拟数字世界, 会出现“数字过敏” 。

 因此, 对待数字我们因抱以一种客观的态度, 不应过分存在好恶的观念, 使之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邢福义. 文化语言学[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

 [2]周民权. 体育中的数字崇拜[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5) : 95-98.

 [3]陈原. 社会语言学[M]. 北京:学林出版社, 1983.

 [4]苏金智. 语言· 社会· 文化[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1 [5]吴慧颖. 中国数文化[M]. 长沙:岳麓书社, 1996.

 [6]殷莉、 韩晓玲. 民族文化心理与英汉数字习语[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7]张德鑫. 中外语言文化漫义[M].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6.

【数学文化【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