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企业家个人先进事迹材料6篇
优秀企业家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1
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吉达饲料厂,从吉达饲料厂到现在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总经理于畅的带领下,企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资产从建厂之初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三千多万元,年产值由创业初期的几百万元增长到现在的近2亿元,企业员工也从当初的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个人,公司的业务由原来的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发展到现在的集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回收、销售“一条龙”服务于一体的中型规模企业,与公司长期签订养殖回收协议的农户1000多户,覆盖了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和公主岭市等县市的几十个乡镇,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真正形成了“公司+农户”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公司从XX年到XX年连续四年被中共xx市委授予“先进私营企业”的称号。公司总经理于畅从XX年到XX年连续三年被xx市授予“先进个体工商户”荣誉称号,XX年被共青团农安县委评为农安县首届“创业、创新、创效”杰出青年之星,2011年被评为xx市“十大进城务工青年”,同年还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一、把握机遇,勇做创新
每当提起创业时的艰辛,作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的于畅就有无限的感慨。于畅出生于农安县合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心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无论干什么都想争第一。1994年,刚刚从农安师范学校毕业的于畅,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毅然放弃了教师这个当时在人们眼里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主动下海经商,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可当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创业之初,首先摆在于畅面前的问题就是选择哪一个行业进行发展。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于畅在父亲的支持下,选择了饲料行业。发展的项目确定了,但在一无资金、二无经验的前提下,要在当时饲料生产厂家林立的市场中立足,谈何容易!然而,于畅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无资金,他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积蓄,又求亲告邻,千方筹措;无场地,他就租借了别人闲置的院落;无经验,他虚心请教,向市场学习,向高手学习。为做好营销工作,他吃的苦、受的罪,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就这样,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吉达饲料厂建成并投产了。办厂初期,由于企业规模和产量都很难与大企业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并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一道严峻的课题摆在年仅22岁的于畅面前。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的调查,他认为诚信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所以,从建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将“诚实做人,守信经商”作为办厂的宗旨。正是凭借这样的人生信条和经营理念,他大胆探索改变传统饲料产业的经营方式,从企业正式投产开始,他主动联系养殖大户,与养殖农户订立诚信合约,把自己的产品先无偿的提供给养殖农户,帮助养殖农户解决购买饲料的前期投资难题和畜禽的后期销售风险,在养殖农户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再交付购买饲料的款项。正是这种大胆的“诚信经营战略”,使企业从一起步便与养殖农户建立了互信互利,忠实可靠的合作关系,既推动了农户养殖业的发展,也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诚实做人,守信经商”已经成为吉达饲料公司独具特色的经营风格和企业文化。
吉达饲料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中站稳了脚,并在当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也逐年增加,于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但是,于畅并没有满足,他要的不仅仅是使自己身边的市场,他要把吉达饲料推向全省乃至全国。于是,新的一场战役打响了,在于畅的带领下,经过吉达饲料厂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经过六年的拼搏,吉达牌饲料不仅在xx省市场中打出了一片天下,而且在xx省、xx省和xx自治区都拥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一席之地。
面对运行良好的企业和逐年增加的利润,于畅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成绩。此时的饲料市场的激烈竞争时代已经尘埃落定,大起大落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微观的调整还在继续。如何为企业发展选择新的突破口,成为此时摆在于畅面前新的课题。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于畅发现,现阶段饲料生产企业和厂家都采取了同一种销售模式,即厂家—销售商—农户。对于厂家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使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市场维护工作做得也比较容易,而且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对经销商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保障自己所经营的品牌在一个区域内的独占性,保证自己所获得利润。在调研中,于畅感到,“厂家—销售商—农户”销售模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销售模式,在没有大的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想在这种销售模式下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是十分困难的。怎么办?于畅在思索、在探究。在回顾吉达所走过的道路时,于畅突然被企业创立初期所采取的“诚信经营战略”模式点醒。于畅想,传统的销售模式中,经销商是连接厂家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也正是因为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经销商才成为传统销售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遗患,这也是经销商获得利润的基础。如果抛开经销商,由厂家直接与农户打交道并分享经销商的利润,这样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吗?于畅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振奋,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口。当于畅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的时候,听到的却是一片反对的声音。家人认为,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了,只要继续做下去,总会有壮大的一天,何必在另辟蹊径,搞不好会将已经取得成绩都赔进去。厂里的员工也劝于畅,如果直接与农户打交道,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销售成本,而且必将放弃一大部分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市场份额,这样必然是得不偿失。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员工的劝说,于畅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果满足于现状,那只能是“小富即安”,根本就谈不上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会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发展机会。
有了明确的目标,于畅开始为转变销售模式做准备,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但是,调研的结果却表明,于畅的想法所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当时从事养殖业的农户中,绝大多数是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的,规模小,对饲料的需求数量也不是很多,而且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只有“破产”,而养殖农户的“破产”就意味着企业直接销售给他的饲料将血本无归。即使养殖成功了,如何将养殖的畜禽销售出去变为实实在在的钞票,也是一个养殖农户很难逾越的障碍。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确实让于畅费了不少的心血。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研究,于畅提出,由吉达根据养殖农户的实际情况,依据互信原则,为养殖农户无偿提供优质、低价的鸡雏、饲料和无息贷款帮助养殖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不需养户投资,提供并负责回收和销售养殖的畜禽,待养殖农户成品鸡出售后,再统一结算。共同承担养殖风险,在养殖农户盈利之后再逐步还清贷款。这一想法,不仅让知道这个消息的养殖农户们觉得不可思议,就连于畅的家人和厂里员工的心中也充满疑虑。
说干就干。XX年,于畅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将吉达饲料厂更名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公司的业务由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扩大为饲料生产、销售和畜禽回收、销售。这次企业的更名和公司业务的增加,让很多觉得不可思议的养殖农户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与吉达合作。面对这一张张渴求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面孔,于畅却冷静了下来。此时公司的资金有限,如果对每一个前来寻求合作的农户都给予支持,那么就成了“撒胡椒面”,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鉴于这种情况,于畅一方面对前来寻求合作的养殖农户们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则积极选择典型准备加以扶持。
哈拉海镇是农安县的肉鸡养殖基地,年均出栏肉鸡约500万只。过去这个镇养殖农户一直与德惠市的德大公司合作,近年来由于饲养德大肉鸡利润减少,所以大多数养鸡农户,自己购鸡雏、饲料,自己找市场销售成鸡。这样就出现鸡雏、饲料成本高,成品鸡销售困难等现象。通过市场调查,于畅很快获得了市场信息,经过认真分析和准备,他满怀信心地进入哈拉海市场,开始了他“公司+农户”的第一块试验田。此时,家住哈拉海镇头道沟村的农户赵延春进入了于畅的视线。赵延春家世代务农,因为前些年粮食行情不好,家境比较困难,而发家致富的想法却一直没有断过,只是因为缺少资金的支持,一时间也难以摆脱困境。听到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于畅总经理想提供资金帮助农户发展养殖业的消息后,赵延春就主动找到于畅,诉说了自己家的情况和希望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想法。于畅被赵延春的诉说感动了。于是,赵延春成为了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扶持的第一个签约养殖农户。于畅为赵延春无偿提供了优质、低价的鸡雏、饲料,不需要他投一分钱,待成品鸡出售后,再统一结算。在于畅的支持和帮助下,赵延春不仅当年就还清了欠款,而且当年就获利四万余元。
第一炮打响了,于畅决定根据公司的情况再选择十户养殖农户进行扶持和帮助。就这样,十户、二十户、五十户、一百户……。于畅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扶持和帮助的农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养殖农户在于畅和吉达的帮助下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他的“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于畅还先后协助养殖农户与内蒙、xx几大肉鸡冷冻厂签订了回收合同,解决了农户无资金养鸡、养成鸡销售困难等难题。很多养殖农户都说,是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给他们提供了第二次发展的机会。为更好扩大市场,于畅还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养殖农户中,解决养殖农户经营困难,对养殖赔钱的用户,实行减免政策。几年来,被减免的用户有二十多家,最多的减免金额达到万元以上。这一系列的做法,不但使企业开拓了市场,也受到广大养户的认可和好评。现在,与吉达签约的养殖农户达到1000多户,从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随着“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推广,于畅的企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已在农安县的靠山、万顺、合隆、德惠市的郭家、九台市的营成子等乡镇建立了办事处,年收购和销售肉鸡1000多万只,实现产值近2亿元。
二、富而思源,回报社会,扶危助困彰显殷殷赤子情
于畅始终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的发展是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结果,企业的发展是为了社会,只有真情的汇报社会,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而不断发展壮大。所以,于畅一份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做一名社会真情回报者。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定位以后,于畅在于养殖农户的接触中,他被农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本性所打动,同时也为如何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而焦虑。为此,他决定向100多困难农户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建鸡舍及购买养殖设备。许多养殖农户在他的扶持下,迅速脱贫致富。哈拉海镇金大房子村农民王保英XX年得到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11000元的无息贷款支持,至今已经获利10万余元,不仅还清所有外债,而且另有存款。哈拉海镇韩大营子村农民张春和XX年得到吉达公司15000元资金支持,目前已全部收回成本,开始获利。XX年至今,于畅总计为困难养殖农户提供无息借款100多万元,平均每户1万多元。
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于畅深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的艰辛,也知道现今农民的生活水平急需提高。为此,他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改善“靠天吃饭”的现状,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渠道。他最初将厂址选在合隆镇,就考虑要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为农家子弟提供就业机会,现在全厂几十名员工,基本都是附近的农家子弟。同时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农民,他大力进行养殖扶持,不但为他们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还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饲料,以较高的价格回收农民养成的畜禽,尽自己最大能力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在禽流感疫情爆发期间,为了弥补1000多户公司养户的损失,于畅在肉鸡市场价2元的情况下,以2.6元—2.8元的保护价回收,宁亏公司不亏老百姓,公司直接损失100多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农安这片热土给了他创业的机会,作为农安的一份子,他也愿意为家乡贡献自己微薄之力。1998年在全国人民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他主动捐款5000元,支援灾区建设。XX年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疫情战斗中,他又拿出5000元送到抗击非典指挥部。用他的话说,我的事业成功,是党和国家政策带来的,在党和国家有困难时,我有责任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XX年冬季取暖来临之季,他得知农安县德彪小学的锅炉年久失修,满足不了学校的供热要求,全校的师生们一直都在冰冷的教室里坚持学习。为此,他心急如焚,自筹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校购买了一台新锅炉,并请最好的施工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安装,及时地改善了师生们的学习条件。于畅经常讲:虽然我的企业规模有限,但我本人十分愿意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
于畅为社会做的贡献,牢牢的记在了人民的心里。XX年,于畅当选为农安县合隆镇工商联执委、“个体协商会”的副会长;XX年,他又被推选为农安县政协委员。当选为政协委员后,于畅在感到光荣的同时,更感到了责任的巨大。为了履行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责,于畅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为发展当地经济和解决民生问题献言献策。于畅常说:既然人民选择了我,那我就要为人民负责。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于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并据此向农安县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先后提出了《关于在302国道农安段设置减速带的提案》和《关于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动物检疫费用的提案》,充分履行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在积极献言献策的同时,于畅还和同一小组的政协委员一起开展扶危助困活动,积极捐资帮助贫困户,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超越自我,立足长远,争做时代弄潮者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为弄潮儿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对每一个经营者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XX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了世贸组织的一员,改革开放自此又掀开了新的一页。于畅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经营者,还能满足于现状,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经商”,另一方面,不要有拼搏于更广阔市场的雄心与气魄,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日益完善的现代市场,他深深感受到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抓紧时间学习相关知识给自己充电。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关于企业管理、市场研究与经济理论方面的书籍,并且研究了国内外著名企业家的自传,借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的失败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改变了以往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方式,不断地吸收人才,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手段。现在,企业在坚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外,还与xx波音公司合作,专门聘请一批博士、硕士生等高级人才,进行后续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了搞好产品销售,更好的占领市场,他聘请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各办事处的经理和业务员。更有一批专业的畜牧兽医师和饲料方面的专家队伍,专门为养殖农户排忧解难。在经营企业中,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尊重科学”,使企业不断从小到大,而他自己也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努力的使自己成为一名既有商业头脑,又有丰富学识的现代年轻企业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会得意的停下来欣赏风景;一个充满前进动力的人攀上一座高峰时,他会仰望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企业的初步成功并没有另于畅沾沾自喜,他又把目标指向更高更远的前方。在原有企业基础上,他的想法是“在三年内再建造一座肉鸡屠宰厂和一座肉鸡加工厂,规模为日屠宰肉鸡10万只,年销售额达到5个亿,利税5千万元。这样,企业可形成一个孵化——饲养(供应饲料)——回收——屠宰——加工——销售的闭合产业链条。企业全部达产后,发展成为农安县最大的饲料加工及肉鸡加工基地,带动农户5千户”。同时,一个企业的发展与“高效、合理、科学”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一个有能力的管理团队也是至关重要的,于畅准备把企业的管理人员全部由公司出资进行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使企业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只有这样,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才能越走越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懈的努力,使于畅的事业蒸蒸日上,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党和政府给与他很多的荣誉,当地的农民还选举他为新一届农安县人大代表,这更让于畅深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他这样的个体经营者的信任和重视,更坚定了他做大做强企业的决心。
优秀企业家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2
马成果同志现任xx双锅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双鸭山市学科带头人。先后荣膺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等荣誉,并获得省重大科技效益奖,还当选为全国九届、十届人大代表。
该同志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他模范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爱国敬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卓越贡献。
黑龙双锅原本是一个从区位、技术到规模都微不足道的集体小厂,1985年企业自有资金仅3000元,总资产不超过42万元,只能生产半吨以下的手烧炉,自1986年马成果同志任厂长以来,以其敏锐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炽热的敬业精神及超常的人格魅力,带领全体员工艰苦创业,www.liuxue86.com使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20年来公司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以年均33.19%和39.31%的速度持续递增。1999年—XX年公司综合效益指数在全国锅炉行业排名第一,截止 XX年末企业资产总额23677万元,年销售收入为4800万元,年利税总额为1344万元。年生产能力已达1100蒸吨,生产的工业锅炉最大吨位为100蒸吨,规模为全省第二(除xx锅炉厂)。与1985年相比,年生产能力增长了51.42倍,年均利税增长了314.8倍,人均利税增长了170.3倍,总资产增长343倍。
公司还先后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两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另外还荣获全国重信用守合同企业、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省质量诚信单位,省机械工业先进企业等荣誉。公司是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iso9001—XX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公司银行信用等级为aa+,商业信誉良好。
马成果同志先进事迹如下:
一、马成果同志勇于改革,公司实现民有民营。
1986年,他调到双鸭山市锅炉总厂任厂长以来,公司在1998年改制为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三权制衡总经理负责制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年,在他的主张下公司跨区域购并了牡丹江锅炉厂,成立了牡丹江双锅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当年使其扭亏为盈。XX年来,公司完成了产权制度深化改革,将集体资产全部量化给股东,他的股本占总股本的51%,公司实现了民有民营。
二、马成果同志致力创新,使公司不断壮大。
他把创新列入企业文化之中,提出“文化为本,创新为魂”。并在厂区大门外醒目写着“黑龙双锅无穷创新”镀金牌匾,又在他的办公室里写着“不断攻击自我,不断自我完善”的座右铭,他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如不创新就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局。
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他完善了公司技术创新体系,从建立健全“内脑”技术队伍和“外脑”支撑网络入手。首先由29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职技术队伍,从事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二是邀请了国内各大高校的专家和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专家学者作为公司的顾问,随时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与美国火凤公司在双鸭山组建了中美bdp热能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对国内、外承揽烟气污染治理、污水治理、热能工程等项目,同时又是公司产品销往国外的绿色通道。
马成果同志强烈地感受到生产高科技的产品,必须拥有高科技的生产手段。在1992年初他与xx大学签订了计算机参与管理的协议,共同开发了在国内锅炉行业尚属首次的“管材下料计算机优化系统”,年节省管材50余吨,节约资金近30万元。1995年又成功地开发了“板材下料计算机优化系统”,并实现了与数控火焰切割机的联动,使板材的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同年,引进开发了锅炉计算机设计cad系统和capp系统,在XX年又应用了cad三维立体设计系统,从而使设计和工艺手段步入行业先进水平。还投入了网上控制系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与国际信息接轨。在产品创新上,实施名牌战略。他为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实施了一系列高、快、新、超的名牌产品战略,抢占市场。高,即起点高,要开发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产品。快,即产品开发快,以快制胜。新,即不断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优,你优我换”,公司的主导产品已三次换代。超,即有强烈的超前意识。他从不因产品畅销而沾沾自喜,而是危机在胸,当产品还处于热销时,他已经着手产品的改型更新了。他的做法就是: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从1987年到现在,他领导开发的新产品已达25个系列250多种规格的产品,已有42项专利,其中有3项发明专利(含一项国际发明专利),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公司被确认为“xx省专利试点单位”。公司生产的双锅牌工业锅炉被评为xx名牌产品称号,公司注册商标 “bddb”被认定为xx省著名商标。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产销率连续13年达到100%。
特别是在他亲自设计并带领科技人员研制开发的 “清洁燃烧新型循环床工业锅炉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工程项目”。项目产品技术先进,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同时又取得美国、俄罗斯国际发明专利权,他是该专利的拥有者。该技术被美国华盛顿科学院专家称之为“有可能是燃煤锅炉的一次技术革命”。这项发明是层燃炉诞生的120多年以来的一次重大突破。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将使公司新增收入22500万元,新增利税7933万元,晋升为a级锅炉制造企业。而且将推动锅炉行业技术进步,为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贡献。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为社会提供 2500蒸吨项目产品,年可节约标煤9.2万吨,减少so2和cox的排放量,同时可安排就业人员240余名,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马成果同志经营管理工作能力极强,业绩突出。
他认为企业的根本问题是管理问题,管理是企业永恒的问题,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在管理上他有一种创新精神,他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管理方式,建立了“行为”和“运作”两个规范新模式,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全部内容纳入规范之中,全方位、高标准地规范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1994年实施以来,经过不断地磨合与充实,已日臻完善,形成了包括30类348项,总计达到4830余条的规范体系,并通过量化考核,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链,使全体员工由他律到自律,并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到管理之中,形成黑龙双锅企业严管文化。
为了提升企业严管文化内涵,从而使企业管理不断升华。XX年末,他又构筑了黑龙双锅文化体系架构内容,由公司核心理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组成。这样做一是倡导用企业文化价值取向为管理规范逐步替代难以记忆的4830余条的规范内容,使价值取向逐步成为每位员工自觉行为准则;二是用统一模式———工作日志来约束公司管理人员,把每天的工作按日志统一规定的内容认真填写,将培植成统一认识、统一步伐、统一行动的黑龙双锅团队精神。
四、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
马成果同志不仅有创新意识而且还是一位知识型企业领导,他十分注重企业的形象建设。从厂区的规划、绿化、板报走廊、建筑物的立面造型到办公室的标牌字体,他都精心策划,精心设计,使每个客户一进厂就会感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那整洁优雅的工作环境,井然的工作秩序,到处都显露着令人信服的企业良好形象。马成果同志从未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习,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在公司内建立了标准化的图书阅览室,订阅各种党报、科技杂志、文学信息等刊物及报纸上百种,鼓励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提高员工素质,仅此一项每年就投资6万余元。在公司的行为规范中有一条明确的规定员工每周到阅览室读书学习时间不得少于90分钟,少于90分钟,资金下浮十个百分点。同时还在公司内建起了文化博物馆,将企业文化与双鸭山的古代精华和双鸭山的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同馆展出,形成独具一格的黑龙双锅文化特色,使全体员工和每一位来此参观的用户及来宾参观时,一边咀嚼古代七星河流域瑰宝的同时,一边品尝出现代崛起的黑龙双锅人创业的华章。这个以文物展览为主,以介绍企业发展史为主的双锅文化博物馆,在全国锅炉行业中又创了企业文化之最。因此,公司被评为“xx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黑龙双锅的企业文化凝聚着整体的文明程度,记录着企业前进的步伐,记录着以马成果同志为首的黑龙双锅人的心血,他是促进企业振兴的动力,是企业永久的财富。
他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发扬民主,依靠群众,在职工中有很高威信,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形象。
五、公司发展战略明确,发展后劲强,同时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较大贡献。
他指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继续与国内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锅炉及相关环保产品。又提出公司在完成清洁燃烧新型循环床工业锅炉项目后,总体规划再上两个项目,一是与美国火凤公司联合开发的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空白的“烟气脱硫脱氮”技术装备,进一步使小型燃煤电厂及工业锅炉达到清洁燃烧目的,减少so2和nox排放量,达到净化环境;二是与德国某公司联合开发生物质燃料燃烧技术项目,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另外在有可能的情况,在西部地区收购一家较大型的锅炉制造厂,可以生产中压以上的小型电站锅炉(3.9mpa以上),形成跨越式发展。
他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较大贡献。黑龙双锅的发展是与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因此他在公司核心价值观中第一句话就是“感恩国家、报效社会”,所以,黑龙双锅一直是依法纳税大户。
他严格遵守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等法律、法规。公司每生产一种新产品定期邀请锅炉检验部门到企业进行产品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另外,能定期接受工商部门进行营业执照年检,公司先后被评为“xx省质量诚信单位”、“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两年前,为贯彻落实xx提出的国家要有自主创新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他就向市领导建议成立双鸭山市创新协会,今年国家在科技大会上又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久在他的倡导下,双鸭山市创新协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第一届协会会长,为建设创新型双鸭山市做出了一定贡献。
马成果同志在黑龙双锅工作20个春秋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为企业的发展忘我的工作。他勤业敬业、无私奉献,一心扑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每天的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以上,坚持数年如一日;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处处为公司员工做出榜样,他更是一位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为黑龙双锅付出了全部的好带头人。
优秀企业家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3
马成果同志现任xx双锅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双鸭山市学科带头人。先后荣膺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等荣誉,并获得省重大科技效益奖,还当选为全国九届、十届人大代表。
该同志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他模范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爱国敬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卓越贡献。
黑龙双锅原本是一个从区位、技术到规模都微不足道的集体小厂,1985年企业自有资金仅3000元,总资产不超过42万元,只能生产半吨以下的手烧炉,自1986年马成果同志任厂长以来,以其敏锐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炽热的敬业精神及超常的人格魅力,带领全体员工艰苦创业,www.liuxue86.com使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20年来公司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以年均33.19%和39.31%的速度持续递增。1999年—XX年公司综合效益指数在全国锅炉行业排名第一,截止 XX年末企业资产总额23677万元,年销售收入为4800万元,年利税总额为1344万元。年生产能力已达1100蒸吨,生产的工业锅炉最大吨位为100蒸吨,规模为全省第二(除xx锅炉厂)。与1985年相比,年生产能力增长了51.42倍,年均利税增长了314.8倍,人均利税增长了170.3倍,总资产增长343倍。
公司还先后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两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另外还荣获全国重信用守合同企业、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省质量诚信单位,省机械工业先进企业等荣誉。公司是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iso9001—XX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公司银行信用等级为aa+,商业信誉良好。
马成果同志先进事迹如下:
一、马成果同志勇于改革,公司实现民有民营。
1986年,他调到双鸭山市锅炉总厂任厂长以来,公司在1998年改制为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三权制衡总经理负责制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年,在他的主张下公司跨区域购并了牡丹江锅炉厂,成立了牡丹江双锅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当年使其扭亏为盈。XX年来,公司完成了产权制度深化改革,将集体资产全部量化给股东,他的股本占总股本的51%,公司实现了民有民营。
二、马成果同志致力创新,使公司不断壮大。
他把创新列入企业文化之中,提出“文化为本,创新为魂”。并在厂区大门外醒目写着“黑龙双锅无穷创新”镀金牌匾,又在他的办公室里写着“不断攻击自我,不断自我完善”的座右铭,他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如不创新就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局。
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他完善了公司技术创新体系,从建立健全“内脑”技术队伍和“外脑”支撑网络入手。首先由29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职技术队伍,从事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二是邀请了国内各大高校的专家和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专家学者作为公司的顾问,随时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与美国火凤公司在双鸭山组建了中美bdp热能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对国内、外承揽烟气污染治理、污水治理、热能工程等项目,同时又是公司产品销往国外的绿色通道。
马成果同志强烈地感受到生产高科技的产品,必须拥有高科技的生产手段。在1992年初他与xx大学签订了计算机参与管理的协议,共同开发了在国内锅炉行业尚属首次的“管材下料计算机优化系统”,年节省管材50余吨,节约资金近30万元。1995年又成功地开发了“板材下料计算机优化系统”,并实现了与数控火焰切割机的联动,使板材的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同年,引进开发了锅炉计算机设计cad系统和capp系统,在XX年又应用了cad三维立体设计系统,从而使设计和工艺手段步入行业先进水平。还投入了网上控制系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与国际信息接轨。在产品创新上,实施名牌战略。他为了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实施了一系列高、快、新、超的名牌产品战略,抢占市场。高,即起点高,要开发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产品。快,即产品开发快,以快制胜。新,即不断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优,你优我换”,公司的主导产品已三次换代。超,即有强烈的超前意识。他从不因产品畅销而沾沾自喜,而是危机在胸,当产品还处于热销时,他已经着手产品的改型更新了。他的做法就是: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从1987年到现在,他领导开发的新产品已达25个系列250多种规格的产品,已有42项专利,其中有3项发明专利(含一项国际发明专利),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公司被确认为“xx省专利试点单位”。公司生产的双锅牌工业锅炉被评为xx名牌产品称号,公司注册商标 “bddb”被认定为xx省著名商标。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产销率连续13年达到100%。
特别是在他亲自设计并带领科技人员研制开发的 “清洁燃烧新型循环床工业锅炉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工程项目”。项目产品技术先进,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同时又取得美国、俄罗斯国际发明专利权,他是该专利的拥有者。该技术被美国华盛顿科学院专家称之为“有可能是燃煤锅炉的一次技术革命”。这项发明是层燃炉诞生的120多年以来的一次重大突破。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将使公司新增收入22500万元,新增利税7933万元,晋升为a级锅炉制造企业。而且将推动锅炉行业技术进步,为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贡献。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为社会提供 2500蒸吨项目产品,年可节约标煤9.2万吨,减少so2和cox的排放量,同时可安排就业人员240余名,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马成果同志经营管理工作能力极强,业绩突出。
他认为企业的根本问题是管理问题,管理是企业永恒的问题,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在管理上他有一种创新精神,他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管理方式,建立了“行为”和“运作”两个规范新模式,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全部内容纳入规范之中,全方位、高标准地规范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1994年实施以来,经过不断地磨合与充实,已日臻完善,形成了包括30类348项,总计达到4830余条的规范体系,并通过量化考核,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链,使全体员工由他律到自律,并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到管理之中,形成黑龙双锅企业严管文化。
为了提升企业严管文化内涵,从而使企业管理不断升华。XX年末,他又构筑了黑龙双锅文化体系架构内容,由公司核心理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组成。这样做一是倡导用企业文化价值取向为管理规范逐步替代难以记忆的4830余条的规范内容,使价值取向逐步成为每位员工自觉行为准则;二是用统一模式———工作日志来约束公司管理人员,把每天的工作按日志统一规定的内容认真填写,将培植成统一认识、统一步伐、统一行动的黑龙双锅团队精神。
四、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
马成果同志不仅有创新意识而且还是一位知识型企业领导,他十分注重企业的形象建设。从厂区的规划、绿化、板报走廊、建筑物的立面造型到办公室的标牌字体,他都精心策划,精心设计,使每个客户一进厂就会感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那整洁优雅的工作环境,井然的工作秩序,到处都显露着令人信服的企业良好形象。马成果同志从未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习,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在公司内建立了标准化的图书阅览室,订阅各种党报、科技杂志、文学信息等刊物及报纸上百种,鼓励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提高员工素质,仅此一项每年就投资6万余元。在公司的行为规范中有一条明确的规定员工每周到阅览室读书学习时间不得少于90分钟,少于90分钟,资金下浮十个百分点。同时还在公司内建起了文化博物馆,将企业文化与双鸭山的古代精华和双鸭山的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同馆展出,形成独具一格的黑龙双锅文化特色,使全体员工和每一位来此参观的用户及来宾参观时,一边咀嚼古代七星河流域瑰宝的同时,一边品尝出现代崛起的黑龙双锅人创业的华章。这个以文物展览为主,以介绍企业发展史为主的双锅文化博物馆,在全国锅炉行业中又创了企业文化之最。因此,公司被评为“xx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黑龙双锅的企业文化凝聚着整体的文明程度,记录着企业前进的步伐,记录着以马成果同志为首的黑龙双锅人的心血,他是促进企业振兴的动力,是企业永久的财富。
他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发扬民主,依靠群众,在职工中有很高威信,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形象。
五、公司发展战略明确,发展后劲强,同时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较大贡献。
他指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继续与国内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锅炉及相关环保产品。又提出公司在完成清洁燃烧新型循环床工业锅炉项目后,总体规划再上两个项目,一是与美国火凤公司联合开发的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空白的“烟气脱硫脱氮”技术装备,进一步使小型燃煤电厂及工业锅炉达到清洁燃烧目的,减少so2和nox排放量,达到净化环境;二是与德国某公司联合开发生物质燃料燃烧技术项目,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另外在有可能的情况,在西部地区收购一家较大型的锅炉制造厂,可以生产中压以上的小型电站锅炉(3.9mpa以上),形成跨越式发展。
他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较大贡献。黑龙双锅的发展是与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因此他在公司核心价值观中第一句话就是“感恩国家、报效社会”,所以,黑龙双锅一直是依法纳税大户。
他严格遵守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等法律、法规。公司每生产一种新产品定期邀请锅炉检验部门到企业进行产品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另外,能定期接受工商部门进行营业执照年检,公司先后被评为“xx省质量诚信单位”、“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两年前,为贯彻落实xx提出的国家要有自主创新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他就向市领导建议成立双鸭山市创新协会,今年国家在科技大会上又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久在他的倡导下,双鸭山市创新协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第一届协会会长,为建设创新型双鸭山市做出了一定贡献。
马成果同志在黑龙双锅工作20个春秋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为企业的发展忘我的工作。他勤业敬业、无私奉献,一心扑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每天的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以上,坚持数年如一日;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处处为公司员工做出榜样,他更是一位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为黑龙双锅付出了全部的好带头人。
优秀企业家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4
他是一位敢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他更是一位恪尽职守、尽孝道、乐善好施的慈善家,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社会责任的良知,对慈善事业的追求,和对天下父母的感恩。或许在这中间遇到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他还是坚持到了今天,并且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他,就是xx菩提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贫困老人援助基金创始人黎学清。黎学清先生出生于青藏高原西宁的一个革命家庭,从小就接受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在孝亲敬老方面更是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那个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里几乎每月才能吃上一回肉。记得有一次,他父亲领到工资和肉票后从市场上买了点肉回家,黎学清兄妹们看到后欣喜若狂,心想终于又盼到这一天了。孰料父亲告诉他们说,几个叔叔要到家里来做客,黎学清便懂事的领着弟弟妹妹去外面玩,直到叔叔们吃完饭才回家。当时,桌上只剩下干辣椒、豆腐等一点粗菜。面对饥肠辘辘的儿女们,一直在厨房忙碌的母亲把这些菜全部留给了孩子,自己则悄悄的吃着淡饭。目睹眼前的一幕,懂事的黎学清不禁潸然泪下。
还有一件事对黎学清后来影响极大,至今提起还让他记忆犹新。黎学清从小就听父亲说,有机会一定要去xx看敬爱的毛主席。为了实现父亲的夙愿,黎学清放下繁忙的工作专门陪同父母进京游玩。去毛主席纪念堂的路上,父亲表情显得非常严肃,话语也异常深沉,在步入毛主席纪念堂时,父亲就开始泪流满面,等他出来时已是嚎啕大哭。当时,黎学清站在旁边很不理解的问:“老爸,你哭什么呀?你看周围好多人都在看我们呢!”,“你懂什么,我是他老人家的一个好兵,从未给他老人家脸上抹过黑!”老爸脱口而出的话在黎学清心灵深处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党和毛主席的伟大光辉形象也顿时在黎学清脑海中完全定格。也就是从那时起,黎学清开始谨守父亲当年的谆谆教导,立志要为国家、为社会、为长辈做点贡献。
这期间,黎学清曾做过车工、采购员、厂长、董事长、下乡当过干部,最后涉足商海,颇有盛名。虽然经济收入在变,身份地位在变,生活环境在变,可他“尽孝道、行善事”的人生信念从未改变,总是想方设法的孝敬老人,救助穷人。并在90年代皈依峨眉山伏虎寺演法法师取名宽学,又于20xx年皈依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取名养学,从此得到师父们的开示,诸恶莫做,奉善尽孝,潜心修佛,弘扬孝道。
1998年,黎学清第一次进入xx,在高空突发念头:敬孝天下父母。在xx大昭寺,黎学清捐赠两尊佛像,点了一盏长明灯。大昭寺118位高僧喇嘛为其举行开光大典,黎学清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双手合什郑重发誓:孝敬天下父母,普渡一切有情。并将之刻于长明灯上。从此与xx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黎学清捐赠65万元用于制作会徽吉祥物等。一段火热的情结,一句赤诚的誓言,让他在今后的道路上更多了一份执着,一份责任。
为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新型孝道文化。20xx年,黎学清经过反复酝酿,在xx注册成立了xx菩提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本着“管好自己,善待别人”的准则,长期参加扶贫救助事业,回报社会。20xx年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下,黎学清出资200万成立了“中国贫困老人援助基金”隶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xx普洱县发生6.4级地震,黎学清代表中国贫困老人援助基金为灾区人民送去大米40吨和其他救援物资;xx达洲市今年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他又及时为灾区人民送去大米50吨,并以个人名义捐赠6000元;xx泸州爱心护理院授牌仪式上,黎学清以个人名义捐赠5000元.,并出资制作公益歌曲《孝亲敬老歌》,捐赠给全国青少年,大力宣传弘扬‘孝亲敬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等。这项倾注了黎学清心血的,旨在“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老年福利工程,也得到了诸多企业的积极响应。
多年来,黎学清想贫老之所想,急贫老之所急,为老年慈善事业奔走相告,慷慨解囊,忙的不亦乐乎。但他又乐此不疲,他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年健康幸福工程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重视”。所以,他在此衷心希望天下所有儿女及有识之士竭诚为天下父母,特别是贫困父母伸出援助之手,表达善举之心,与贫困老人援助基金一道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帮助老人,为致力营造“学会感恩,崇尚孝道”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出积极有为的贡献。
优秀企业家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5
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吉达饲料厂,从吉达饲料厂到现在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总经理于畅的带领下,企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资产从建厂之初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三千多万元,年产值由创业初期的几百万元增长到现在的近2亿元,企业员工也从当初的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个人,公司的业务由原来的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发展到现在的集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回收、销售“一条龙”服务于一体的中型规模企业,与公司长期签订养殖回收协议的农户1000多户,覆盖了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和公主岭市等县市的几十个乡镇,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真正形成了“公司+农户”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公司从XX年到XX年连续四年被中共xx市委授予“先进私营企业”的称号。公司总经理于畅从XX年到XX年连续三年被xx市授予“先进个体工商户”荣誉称号,XX年被共青团农安县委评为农安县首届“创业、创新、创效”杰出青年之星,2011年被评为xx市“十大进城务工青年”,同年还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一、把握机遇,勇做创新
每当提起创业时的艰辛,作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的于畅就有无限的感慨。于畅出生于农安县合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心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无论干什么都想争第一。1994年,刚刚从农安师范学校毕业的于畅,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毅然放弃了教师这个当时在人们眼里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主动下海经商,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可当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创业之初,首先摆在于畅面前的问题就是选择哪一个行业进行发展。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于畅在父亲的支持下,选择了饲料行业。发展的项目确定了,但在一无资金、二无经验的前提下,要在当时饲料生产厂家林立的市场中立足,谈何容易!然而,于畅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无资金,他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积蓄,又求亲告邻,千方筹措;无场地,他就租借了别人闲置的院落;无经验,他虚心请教,向市场学习,向高手学习。为做好营销工作,他吃的苦、受的罪,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就这样,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吉达饲料厂建成并投产了。办厂初期,由于企业规模和产量都很难与大企业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并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一道严峻的课题摆在年仅22岁的于畅面前。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的调查,他认为诚信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所以,从建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将“诚实做人,守信经商”作为办厂的宗旨。正是凭借这样的人生信条和经营理念,他大胆探索改变传统饲料产业的经营方式,从企业正式投产开始,他主动联系养殖大户,与养殖农户订立诚信合约,把自己的产品先无偿的提供给养殖农户,帮助养殖农户解决购买饲料的前期投资难题和畜禽的后期销售风险,在养殖农户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再交付购买饲料的款项。正是这种大胆的“诚信经营战略”,使企业从一起步便与养殖农户建立了互信互利,忠实可靠的合作关系,既推动了农户养殖业的发展,也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诚实做人,守信经商”已经成为吉达饲料公司独具特色的经营风格和企业文化。
吉达饲料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中站稳了脚,并在当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也逐年增加,于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但是,于畅并没有满足,他要的不仅仅是使自己身边的市场,他要把吉达饲料推向全省乃至全国。于是,新的一场战役打响了,在于畅的带领下,经过吉达饲料厂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经过六年的拼搏,吉达牌饲料不仅在xx省市场中打出了一片天下,而且在xx省、xx省和xx自治区都拥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一席之地。
面对运行良好的企业和逐年增加的利润,于畅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成绩。此时的饲料市场的激烈竞争时代已经尘埃落定,大起大落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微观的调整还在继续。如何为企业发展选择新的突破口,成为此时摆在于畅面前新的课题。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于畅发现,现阶段饲料生产企业和厂家都采取了同一种销售模式,即厂家—销售商—农户。对于厂家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使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市场维护工作做得也比较容易,而且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对经销商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保障自己所经营的品牌在一个区域内的独占性,保证自己所获得利润。在调研中,于畅感到,“厂家—销售商—农户”销售模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销售模式,在没有大的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想在这种销售模式下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是十分困难的。怎么办?于畅在思索、在探究。在回顾吉达所走过的道路时,于畅突然被企业创立初期所采取的“诚信经营战略”模式点醒。于畅想,传统的销售模式中,经销商是连接厂家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也正是因为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经销商才成为传统销售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遗患,这也是经销商获得利润的基础。如果抛开经销商,由厂家直接与农户打交道并分享经销商的利润,这样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吗?于畅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振奋,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口。当于畅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的时候,听到的却是一片反对的声音。家人认为,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了,只要继续做下去,总会有壮大的一天,何必在另辟蹊径,搞不好会将已经取得成绩都赔进去。厂里的员工也劝于畅,如果直接与农户打交道,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销售成本,而且必将放弃一大部分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市场份额,这样必然是得不偿失。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员工的劝说,于畅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果满足于现状,那只能是“小富即安”,根本就谈不上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会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发展机会。
有了明确的目标,于畅开始为转变销售模式做准备,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但是,调研的结果却表明,于畅的想法所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当时从事养殖业的农户中,绝大多数是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的,规模小,对饲料的需求数量也不是很多,而且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只有“破产”,而养殖农户的“破产”就意味着企业直接销售给他的饲料将血本无归。即使养殖成功了,如何将养殖的畜禽销售出去变为实实在在的钞票,也是一个养殖农户很难逾越的障碍。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确实让于畅费了不少的心血。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研究,于畅提出,由吉达根据养殖农户的实际情况,依据互信原则,为养殖农户无偿提供优质、低价的鸡雏、饲料和无息贷款帮助养殖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不需养户投资,提供并负责回收和销售养殖的畜禽,待养殖农户成品鸡出售后,再统一结算。共同承担养殖风险,在养殖农户盈利之后再逐步还清贷款。这一想法,不仅让知道这个消息的养殖农户们觉得不可思议,就连于畅的家人和厂里员工的心中也充满疑虑。
说干就干。XX年,于畅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将吉达饲料厂更名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公司的业务由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扩大为饲料生产、销售和畜禽回收、销售。这次企业的更名和公司业务的增加,让很多觉得不可思议的养殖农户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与吉达合作。面对这一张张渴求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面孔,于畅却冷静了下来。此时公司的资金有限,如果对每一个前来寻求合作的农户都给予支持,那么就成了“撒胡椒面”,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鉴于这种情况,于畅一方面对前来寻求合作的养殖农户们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则积极选择典型准备加以扶持。
哈拉海镇是农安县的肉鸡养殖基地,年均出栏肉鸡约500万只。过去这个镇养殖农户一直与德惠市的德大公司合作,近年来由于饲养德大肉鸡利润减少,所以大多数养鸡农户,自己购鸡雏、饲料,自己找市场销售成鸡。这样就出现鸡雏、饲料成本高,成品鸡销售困难等现象。通过市场调查,于畅很快获得了市场信息,经过认真分析和准备,他满怀信心地进入哈拉海市场,开始了他“公司+农户”的第一块试验田。此时,家住哈拉海镇头道沟村的农户赵延春进入了于畅的视线。赵延春家世代务农,因为前些年粮食行情不好,家境比较困难,而发家致富的想法却一直没有断过,只是因为缺少资金的支持,一时间也难以摆脱困境。听到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于畅总经理想提供资金帮助农户发展养殖业的消息后,赵延春就主动找到于畅,诉说了自己家的情况和希望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想法。于畅被赵延春的诉说感动了。于是,赵延春成为了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扶持的第一个签约养殖农户。于畅为赵延春无偿提供了优质、低价的鸡雏、饲料,不需要他投一分钱,待成品鸡出售后,再统一结算。在于畅的支持和帮助下,赵延春不仅当年就还清了欠款,而且当年就获利四万余元。
第一炮打响了,于畅决定根据公司的情况再选择十户养殖农户进行扶持和帮助。就这样,十户、二十户、五十户、一百户……。于畅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扶持和帮助的农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养殖农户在于畅和吉达的帮助下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他的“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于畅还先后协助养殖农户与内蒙、xx几大肉鸡冷冻厂签订了回收合同,解决了农户无资金养鸡、养成鸡销售困难等难题。很多养殖农户都说,是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给他们提供了第二次发展的机会。为更好扩大市场,于畅还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养殖农户中,解决养殖农户经营困难,对养殖赔钱的用户,实行减免政策。几年来,被减免的用户有二十多家,最多的减免金额达到万元以上。这一系列的做法,不但使企业开拓了市场,也受到广大养户的认可和好评。现在,与吉达签约的养殖农户达到1000多户,从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随着“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推广,于畅的企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已在农安县的靠山、万顺、合隆、德惠市的郭家、九台市的营成子等乡镇建立了办事处,年收购和销售肉鸡1000多万只,实现产值近2亿元。
二、富而思源,回报社会,扶危助困彰显殷殷赤子情
于畅始终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的发展是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结果,企业的发展是为了社会,只有真情的汇报社会,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而不断发展壮大。所以,于畅一份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做一名社会真情回报者。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定位以后,于畅在于养殖农户的接触中,他被农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本性所打动,同时也为如何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而焦虑。为此,他决定向100多困难农户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建鸡舍及购买养殖设备。许多养殖农户在他的扶持下,迅速脱贫致富。哈拉海镇金大房子村农民王保英XX年得到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11000元的无息贷款支持,至今已经获利10万余元,不仅还清所有外债,而且另有存款。哈拉海镇韩大营子村农民张春和XX年得到吉达公司15000元资金支持,目前已全部收回成本,开始获利。XX年至今,于畅总计为困难养殖农户提供无息借款100多万元,平均每户1万多元。
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于畅深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的艰辛,也知道现今农民的生活水平急需提高。为此,他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改善“靠天吃饭”的现状,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渠道。他最初将厂址选在合隆镇,就考虑要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为农家子弟提供就业机会,现在全厂几十名员工,基本都是附近的农家子弟。同时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农民,他大力进行养殖扶持,不但为他们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还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饲料,以较高的价格回收农民养成的畜禽,尽自己最大能力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在禽流感疫情爆发期间,为了弥补1000多户公司养户的损失,于畅在肉鸡市场价2元的情况下,以2.6元—2.8元的保护价回收,宁亏公司不亏老百姓,公司直接损失100多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农安这片热土给了他创业的机会,作为农安的一份子,他也愿意为家乡贡献自己微薄之力。1998年在全国人民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他主动捐款5000元,支援灾区建设。XX年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疫情战斗中,他又拿出5000元送到抗击非典指挥部。用他的话说,我的事业成功,是党和国家政策带来的,在党和国家有困难时,我有责任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XX年冬季取暖来临之季,他得知农安县德彪小学的锅炉年久失修,满足不了学校的供热要求,全校的师生们一直都在冰冷的教室里坚持学习。为此,他心急如焚,自筹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校购买了一台新锅炉,并请最好的施工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安装,及时地改善了师生们的学习条件。于畅经常讲:虽然我的企业规模有限,但我本人十分愿意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
于畅为社会做的贡献,牢牢的记在了人民的心里。XX年,于畅当选为农安县合隆镇工商联执委、“个体协商会”的副会长;XX年,他又被推选为农安县政协委员。当选为政协委员后,于畅在感到光荣的同时,更感到了责任的巨大。为了履行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责,于畅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为发展当地经济和解决民生问题献言献策。于畅常说:既然人民选择了我,那我就要为人民负责。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于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并据此向农安县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先后提出了《关于在302国道农安段设置减速带的提案》和《关于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动物检疫费用的提案》,充分履行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在积极献言献策的同时,于畅还和同一小组的政协委员一起开展扶危助困活动,积极捐资帮助贫困户,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超越自我,立足长远,争做时代弄潮者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为弄潮儿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对每一个经营者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XX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了世贸组织的一员,改革开放自此又掀开了新的一页。于畅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经营者,还能满足于现状,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经商”,另一方面,不要有拼搏于更广阔市场的雄心与气魄,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日益完善的现代市场,他深深感受到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抓紧时间学习相关知识给自己充电。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关于企业管理、市场研究与经济理论方面的书籍,并且研究了国内外著名企业家的自传,借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的失败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改变了以往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方式,不断地吸收人才,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手段。现在,企业在坚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外,还与xx波音公司合作,专门聘请一批博士、硕士生等高级人才,进行后续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了搞好产品销售,更好的占领市场,他聘请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各办事处的经理和业务员。更有一批专业的畜牧兽医师和饲料方面的专家队伍,专门为养殖农户排忧解难。在经营企业中,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尊重科学”,使企业不断从小到大,而他自己也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努力的使自己成为一名既有商业头脑,又有丰富学识的现代年轻企业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会得意的停下来欣赏风景;一个充满前进动力的人攀上一座高峰时,他会仰望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企业的初步成功并没有另于畅沾沾自喜,他又把目标指向更高更远的前方。在原有企业基础上,他的想法是“在三年内再建造一座肉鸡屠宰厂和一座肉鸡加工厂,规模为日屠宰肉鸡10万只,年销售额达到5个亿,利税5千万元。这样,企业可形成一个孵化——饲养(供应饲料)——回收——屠宰——加工——销售的闭合产业链条。企业全部达产后,发展成为农安县最大的饲料加工及肉鸡加工基地,带动农户5千户”。同时,一个企业的发展与“高效、合理、科学”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一个有能力的管理团队也是至关重要的,于畅准备把企业的管理人员全部由公司出资进行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使企业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只有这样,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才能越走越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懈的努力,使于畅的事业蒸蒸日上,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党和政府给与他很多的荣誉,当地的农民还选举他为新一届农安县人大代表,这更让于畅深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他这样的个体经营者的信任和重视,更坚定了他做大做强企业的决心。
优秀企业家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6
他是一位敢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他更是一位恪尽职守、尽孝道、乐善好施的慈善家,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社会责任的良知,对慈善事业的追求,和对天下父母的感恩。或许在这中间遇到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他还是坚持到了今天,并且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他,就是xx菩提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贫困老人援助基金创始人黎学清。黎学清先生出生于青藏高原西宁的一个革命家庭,从小就接受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在孝亲敬老方面更是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那个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里几乎每月才能吃上一回肉。记得有一次,他父亲领到工资和肉票后从市场上买了点肉回家,黎学清兄妹们看到后欣喜若狂,心想终于又盼到这一天了。孰料父亲告诉他们说,几个叔叔要到家里来做客,黎学清便懂事的领着弟弟妹妹去外面玩,直到叔叔们吃完饭才回家。当时,桌上只剩下干辣椒、豆腐等一点粗菜。面对饥肠辘辘的儿女们,一直在厨房忙碌的母亲把这些菜全部留给了孩子,自己则悄悄的吃着淡饭。目睹眼前的一幕,懂事的黎学清不禁潸然泪下。
还有一件事对黎学清后来影响极大,至今提起还让他记忆犹新。黎学清从小就听父亲说,有机会一定要去xx看敬爱的毛主席。为了实现父亲的夙愿,黎学清放下繁忙的工作专门陪同父母进京游玩。去毛主席纪念堂的路上,父亲表情显得非常严肃,话语也异常深沉,在步入毛主席纪念堂时,父亲就开始泪流满面,等他出来时已是嚎啕大哭。当时,黎学清站在旁边很不理解的问:“老爸,你哭什么呀?你看周围好多人都在看我们呢!”,“你懂什么,我是他老人家的一个好兵,从未给他老人家脸上抹过黑!”老爸脱口而出的话在黎学清心灵深处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党和毛主席的伟大光辉形象也顿时在黎学清脑海中完全定格。也就是从那时起,黎学清开始谨守父亲当年的谆谆教导,立志要为国家、为社会、为长辈做点贡献。
这期间,黎学清曾做过车工、采购员、厂长、董事长、下乡当过干部,最后涉足商海,颇有盛名。虽然经济收入在变,身份地位在变,生活环境在变,可他“尽孝道、行善事”的人生信念从未改变,总是想方设法的孝敬老人,救助穷人。并在90年代皈依峨眉山伏虎寺演法法师取名宽学,又于20xx年皈依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取名养学,从此得到师父们的开示,诸恶莫做,奉善尽孝,潜心修佛,弘扬孝道。
1998年,黎学清第一次进入xx,在高空突发念头:敬孝天下父母。在xx大昭寺,黎学清捐赠两尊佛像,点了一盏长明灯。大昭寺118位高僧喇嘛为其举行开光大典,黎学清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双手合什郑重发誓:孝敬天下父母,普渡一切有情。并将之刻于长明灯上。从此与xx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黎学清捐赠65万元用于制作会徽吉祥物等。一段火热的情结,一句赤诚的誓言,让他在今后的道路上更多了一份执着,一份责任。
为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新型孝道文化。20xx年,黎学清经过反复酝酿,在xx注册成立了xx菩提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本着“管好自己,善待别人”的准则,长期参加扶贫救助事业,回报社会。20xx年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下,黎学清出资200万成立了“中国贫困老人援助基金”隶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xx普洱县发生6.4级地震,黎学清代表中国贫困老人援助基金为灾区人民送去大米40吨和其他救援物资;xx达洲市今年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他又及时为灾区人民送去大米50吨,并以个人名义捐赠6000元;xx泸州爱心护理院授牌仪式上,黎学清以个人名义捐赠5000元.,并出资制作公益歌曲《孝亲敬老歌》,捐赠给全国青少年,大力宣传弘扬‘孝亲敬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等。这项倾注了黎学清心血的,旨在“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老年福利工程,也得到了诸多企业的积极响应。
多年来,黎学清想贫老之所想,急贫老之所急,为老年慈善事业奔走相告,慷慨解囊,忙的不亦乐乎。但他又乐此不疲,他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年健康幸福工程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重视”。所以,他在此衷心希望天下所有儿女及有识之士竭诚为天下父母,特别是贫困父母伸出援助之手,表达善举之心,与贫困老人援助基金一道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帮助老人,为致力营造“学会感恩,崇尚孝道”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出积极有为的贡献。
【优秀企业家个人先进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