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与媒体打交道要注意这几点(完整),供大家参考。
与媒体打交道要注意这几点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新时期对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重要要求。党政机关公务人员面对媒体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新闻发布,二是接受采访。笔者总结了两项工作中的几点沟通规则,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闻发布
一、做好搜集舆情的工作。在面对媒体之前,要找出那个“最难回答的问题”,做好预案。
二、精心准备前两个问题。要尽量避免发言人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最棘手的问题”。
三、新闻点的策划。要对可能的新闻点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四、使用媒体语言。我把媒体喜欢引用的语言类型归结为“三六九原则”:30个字、6年级水平、90秒。“30个字”指的是对媒体发表的言论要尽可能简短,不要长篇大论;
“6年级水平”不是讲记者或受众只有6年级的文字水平,而是说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不要过于深奥晦涩;
“90秒”是一个时间的限制,便于电视编导和网络传播进行剪辑。
五、“三三原则”。指的是在新闻发布中要遵循“三个要点、三分钟和三个信息源”的原则。核心信息不超过三个要点,否则会影响传播效果;
每个问题的回答一般不超过三分钟;
为了提升公信力,除了提供政府方面的信息,还应当提供更多的信息源,例如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等。
媒体采访
媒体采访有如下几个类型:
一、约访。记者事先提出申请,提交采访提纲,约定时间和地点。
二、会访。当接到比较多的约访要求时,可以把记者相对集中,召开不同规模的新闻发布会。
三、截访。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很多记者利用可近前的机会,当面提出采访要求,出其不意地发问。碰到截访一定要镇静,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要谨慎回应。实在没有把握,要想一些办法,比如找机会请示领导或和同事商议,理清思路,准备好了之后再跟记者见面回答问题,把“截访”化为“约访”。
四、“电访”。这是指记者打来电话,要求在电话中采访。对待“电访”要慎重,接到电话后不要随意挂断,挂断就是拒绝采访,这样的方式是不妥当的。但是也尽量不要在电话中长篇大论,可给记者做一些简短的表态,“是”还是“不是”,“有”还是“没有”,或者说“详细的信息稍后会给您传一份新闻稿”,等等。因为电话是一个“高失真”的传播媒介,容易造成细节传递的失真,简短表态即可。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要注意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糟糕的问题,只有糟糕的回答”。这样的说法听上去不太公平,但反映了一个问题。记者有时的问题可能比较尖锐或不太妥当,但作为发言人,如何用记者提问的机会来传达你自己的核心信息,是一种技巧。
第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尽量不要重复问题。也就是说,不要落入预设的话题结论中去。
第三,不要随意许诺或预测。一定要以事实、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作为依据。新闻传播当中的一条原则是“快讲事实,慎讲原因,慎下结论”。
第四,不要用推卸责任的方式回答问题。比如说“这个问题不归我们部门回答,请你去找××部门进行了解”,这个回答看似“金蝉脱壳”,但推卸自己责任的方式是不妥的,且对自身并无益处。
应对“敏感问题”的方法
“敏感问题”其实就是比较难回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下五种方法供参考:
一、“归位法”。就是要回归受众常识的本位,看你的对象是谁,避免将问题“泛政治化”“泛社会化”。
二、“桥梁法”。搭桥,就是将不方便直接回答的地方,引到另外一个具有更高关注度的话题。如果你能提供更令人信服的、更具有新闻效应的事实,原来的关注点就会淡化。要拿出更具说服力、更有“眼球效应”的事实和观点来说服媒体和公众。
三、“旗帜法”。在回答提问中不停地“亮旗”,要求记者关注发言人希望他们关注的核心信息。
四、反问法。可以通过反问,将问题提升到更高的思考对话层面,引导受众自己来寻找答案。
五、共鸣法。引发记者的共鸣,让他们能够感同身受。
【2022年度与媒体打交道要注意这几点(完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