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语言发展促进,供大家参考。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
恩施州民族幼儿园教师:
刘萍 幼儿丰富的语言是在一定语言环境, 语言交流中发展起来的。不同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载运着幼儿语言学习的不同内容, 多样化的语言教育活动, 有利于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 语言技巧的提高, 情感的培养, 并且由于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点, 所以兼顾了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需要。
为此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得到了以下启示:
一、 培养兴趣, 保护说话的积极性, 丰富儿童生活, 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研究发现, 3~8 岁是人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纲要》 指出:
创造一个自由、 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支持、 鼓励、 吸引幼儿与教师、 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学习使用适当的、 礼貌的语言交往。
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幼儿乐于说的必要条件, 教师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方式, 来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
只有当他们想说了, 他们才会说得好。
所以当孩子们早上来到幼儿园时, 我会问他们,“衣服好漂亮, 上面是什么花啊? ”“明明衣服上的小熊喜欢吃什么啊? ”孩子自然愿意回答。
在上课提问的时候, 也不是传统的讲授,而是不时停下来, 等待孩子们参与到话题中。
有时候没有人作声, 我就说“老师忘记了, 谁帮帮我啊? ” 孩子们就开口了。
幼儿学习语言, 都要与周围的人、 物、 大自然、 社会现象紧密相连, 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 用听、 看、 摸、 尝等方式获得周围一切
的知识, 继而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认识世界离不开语言, 而语言不是空洞无物的声音, 它与物体中的动作、 环境、 事物密切相关。
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 给幼儿创设条件, 丰富生活内容, 在实践中认识世界、 发展幼儿语言。
例如:
春天到了, 我们学习了儿歌《迎春花》,这首儿歌节奏优美, 孩子们从纯粹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乐趣。
紧接着, 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 把孩子们带到了草坪上, 那里刚好有一株开得正艳的迎春花。
当孩子们在这里大声诵读时, 他们对黄色记忆鲜明了, 对小喇叭有了形象感知, 甚至于对春天的气息都有了直观感受。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 孩子们怎么会不想说呢? 他们一个个围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 连最腼腆的孩子也忘记脸红了。
二、 善于倾听, 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坚持鼓励原则, 包容孩子在表达上的错误。
《纲要》 中指出: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孩子有表达的欲望, 当四五岁的幼儿词汇量越来越大时, 这种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周围的世界, 许多事物在孩子眼中都是新奇的,孩子急于为自己的发现而倾诉。
他也许以自己的方式在表达, 也许说得语无伦次, 也许词不达意, 这种时候, 父母、 老师, 需要有百倍的亲切、 极大的耐心, 倾听孩子的诉说。
. 《纲要》 中指出: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 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 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 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孩子的说话能力有高低。
我们应经常有重点的选择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及时个别鼓励, 个别纠正。
个别幼儿的自信心及交流能力
不强, 在各项活动中声音很轻, 我观察发现, 他们并非不会回答, 而是怕回答, 怕其他幼儿笑话, 给自己造成了不定的心理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 我运用谈话、 鼓励、 表扬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有了自信心,老师不再要提醒他“谈话响亮一点, 大胆一点。
”他无意中就把话说响亮了, 完整了, 流利了, 他自己其实很棒。
孩子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常常会说错, 会张冠李戴, 会前后颠倒, 比如“我穿好了一双裤子”,老师说了 句“一般情况下”, 孩子接着来一句“二般情况下” 等, 面对这些情况, 老师不能责怪批评孩子, 应在鼓励包容的同时给予纠正。有些孩子上课时特喜欢说话, 不仅不住地和周围小朋友说, 老师一说话他就在下面插话。
对于这样的孩子, 有的老师一次两次能容忍, 时间长了就开始压制, 孩子一乱说话就严厉制止。
殊不知, 在老师觉得纪律好了的同时, 孩子自由表达的权利和欲望都在逐渐丧失。
所以,作为幼教老师, 鼓励永远是最好的手段, 孩子即使说得不合时宜, 也要有宽容的心, 引导他学会控制, 并在他说得正确的时候鼓励他, 确保他与人交流的心不受伤害。
三、 尊重幼儿语言学习的过程, 提高孩子语言运用能力
《纲要》 指出;” 鼓励幼儿大胆、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 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从自己养育孩子的经验中感受到, 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他从小接受的语言熏陶是分不开的。
孩子很小的时候, 不管她能否听懂, 在碰到新事物时我会反复重复。
稍大一点, 我在抱着她散步时, 就饱含情感的
朗诵古典诗词。
我认为, 古典诗词节奏、 韵律, 能带给孩子美的享受。在幼儿园, 我也常常这样做, 孩子们都会在这时专注地听, 有时还会小声地跟着念。
这为他们将来欣赏文学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也从中学习了很多新的词汇。
当幼儿词汇积累到一定量之后, 我们要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 我在班上开展了 “讲故事”“说广告”“背古诗、 儿童诗”等活动。
在看似简单的复述环节, 幼儿可以积累许多语言经验, 在再次运用时, 也就成了自己的语言了。
除此而外,利用游戏时间, 给幼儿语言交流创造环境条件, 让他们在模仿不同身份的人物过程中, 体会说话语气的差别, 能加强幼儿礼貌礼仪方面的修养。
《纲要》 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儿童文学意境奇幻迷离, 词句清新明丽, 幼儿能够从中吸取丰富的美的滋养, 儿童诗欣赏应大力张扬审美性, 而降低认知方面的要求。
文学作品通过营造情感氛围, 能够促使幼儿体验和理解作品、 轻松、 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
欣赏中采用多种活动能有助于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例如:
让幼儿反复朗诵, 反复品味, 让他们自觉地沉浸在作品的音韵及想象中。
让幼儿结合画面欣赏, 闭着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把作品中描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想象绘画下来。
通过电视媒体使声音和动画融为一体, 幼儿更能进入艺术境界。
请幼儿谈谈通过欣赏自己有什么感受。
专门的欣赏活动后, 再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时间, 如餐前眠后、 自由活动时间, 让幼儿凭自己的智力、
趣味、 爱好、 个性差异、 自由的想象、 模仿朗诵作品与主人公一起伤心、 渴望、 爱动物产生共鸣进入角色。
熏陶――复述――欣赏, 幼儿的语言能力于不知不觉中提升。
四、 反复多次强调, 强化易错概念。
借助已有语言, 获得新的概念。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 有些概念对于他们是很难理解的。
比如“左”“右” 的概念, 孩子是很容易糊涂的。
他们好不容易分清了 左手右手, 可是当老师换个方向和他们面对面时, 他们又不明白了。
碰到这样的情况, 要耐心给孩子解释, 允许他们犯错误, 相信随着年龄,他们最终会明白这个问题的。
其次, 要借助语言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点, 即通过语言描述、比较, 发现认识对象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婴幼儿经验贫乏, 直觉的精确性差, 在认识类似事物时, 常常发生混淆。
例如:
幼儿大都分不清狼和狗的外形特征, 在成人的指导下, 幼儿通过观察、 比较, 找出其不同点, 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狼的嘴较大, 腿较细, 尾巴长, 是向下拖的; 狗的嘴比较小, 腿较粗, 尾巴短, 是向上卷的。
”这样, 有关“狼”和“狗”的认识就有了反复的内容, 更加接近概念本身。
幼儿对“鸡”和“鸭”相同点的理解和把握过程也有语言的参与。
最后, 借助语言获得新的概念。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使幼儿不仅可以直接认识事物, 而且还能够间接地、 概括地认识事物。
例如:
在语言的作用下, 幼儿晚期开始理解“动物”“植物”“家具”等类概念, 将“猫、 狗、 鸡、 鸭、 老虎、 熊、 牛”等归为动物, 开始对“勇敢”“喜欢”“分
享”等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总之, 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 老师的作用是巨大的。
只要每一位幼教工作者, 付出真心、 爱心、 耐心、 恒心, 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认知差异, 尊重科学, 我们相信,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语言学家”!
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 而良好的师幼关系、 亲密的同伴关系则是沟通交流的前提。
教师如用真诚的眼光同孩子交流, 仔细听孩子的每一句话, 给孩子不断的鼓励、 支持, 孩子在民主、 友爱的氛围中无压力、 无拘束, 自然有话就敢说、 喜欢说。
一、 问题的提出 新的现代课程教育理念对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封闭式课堂教学首先表现为:
⑴课堂教学思想的封闭性。
它从教师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无视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 无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⑵课堂教学手段的封闭性。
封闭式课堂教学往往忽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抱残守缺, 。
⑶课堂教学内容的封闭性。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是僵化的书本知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在“以创新精神为核心” 和“学生为主体” 观念的指导下, 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 树立“开放教学” 观念,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 开放的教学材料、 开放的教学空间、 开放的教学时间等等。
二、 理论依据 1. 现代创造教育理论:
创造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
重视知识的积累, 更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
强调培养幼儿的能力,更强调对幼儿创造训练。
2. 新的现代课程教育理念在教学观念、 内容、 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增强幼儿园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3. 国内有关人士在教育策略的开放性上概括为:
①开放儿童的学习器官。
即解放儿童的脑, 让其自由思考。
解放儿童的口, 让其自由地讲。
解放儿童的手, 让其自由做。
②开放学习空间③开放的教学目标④开放的教学评价机制⑤开放的教学方式⑥开放的教学内容⑦开放的教学过程。
那么, 在开放性语言活动中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
三、 在开放性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
创设开放的可沟通的交往环境 在语言活动中, 有了宽松的心理环境, 孩子才想说、 愿说, 从而才能感受到说的快乐。
在教学中, 宽松就是让孩子感到没压力、 没恐
惧, 不过分判断孩子的对错与好坏, 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 理解接纳、 支持与鼓励的。
1. 平等交谈, 接受孩子的言语方式 完整语言观指出, 完整语言应指语言的所有类型, 包括普通话、行话、 方言等。
因此, 教师应主张并支持孩子各种语言的发展。
当花朵凋谢, 孩子说“花死了” 时; 当说起“小动物去玩” , 有的孩子说“小动物去‘别相’ ” 时; 当讨论小蝌蚪是谁的孩子, 他们一致认可是青蛙时, 教师都应认真倾听, 认可他们的见解, 因为孩子虽然在语言表达上不一定正确或准确, 但是孩子正尝试着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 他们能使用语言交流、 表达及解决问题比正确地使用语句或造句更为重要。
2. 耐心等待, 满足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 耐心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在孩子言语中耐心倾听他们的说话, ,耐心关注进步慢的孩子的成长等等。
在语言活动中, 常有几个语言发展较好的常有几个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争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受从众心理的影响, 其他工作就人云亦云。
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而且使孩子言语发展两极分化更为明显。
在实践中, 针对孩子的回答,教师可采用“缓一缓” 的方法, 不立即肯定“你说得对” , 而是说“是这样吗? ” , “你说得有道理!
” , “你说的, 老师还没想到。
” 等,使谈话可以继续下去促进其他孩子都去思考、 表达。
在结束时, 再肯定“真的像某某小朋友说的那样” , 给那位孩子以鼓励。
(二)
促进幼儿语言全方位发展 1. 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让孩子说的有序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孩子创造力的始发因素。
在语言活动中, 教师可重视通过看图讲述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 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 内容选择时多选用一些有情节, 有利于发展孩子思维的图片, 如《小红伞》 、 《猫医生过河》 、 《晚上》 、 《捉迷藏》 等等。其次, 活动过程中以设问来开展。
可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 运用描述性问题, 如“是什么? ” 、 “是什么样的? ” 、 “有谁? ” 、“在做什么? ” 、 “是什么表情? ” 等, 让孩子描述画面的人物、 景物、 动态, 对画面作出初步、 基本的分解。
接着, 通过判断性问题,如“是什么关系? ” 、 “在什么地方? ” 、 “是什么时间? ” 、 “是
什么天气? ” “什么不一样? ” 、 “什么一样? ” 等, 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
然后, 运用推想性问题, 如“在说什么? ” 、 “在想什么? ”等, 对画面外在内容的分析和判断进行推想。
与此同时, 还可结合 “为什么? ” 、 “是什么原因? ” “怎么知道的? ” 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 由里到外地深入展。
2. 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让孩子说的有趣 (1)
丰富孩子表象, 积累想象的素材 表象就像是孩子建构时的一块快积木, 积木经过组合、 叠加就建构成了物体。
教师除了利用文学作品、 实物、 图片等来引导孩子观察、积累较丰富的表象外, 还应注意在平时散步、 远足、 参观等活动中来引导丰富孩子的知识。
(2)
陶冶孩子情感, 激发想象的动力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 语...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促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