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设多种情境,感受语文魅力,供大家参考。
创设多种情境 感受语文魅力 创设多种情境 感受语文魅力
摘要:
好的情景创设, 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欲, 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 从而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刺激学生, 调动学生, 使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已从旧知和浅易的内容里不断地悟出未知的深邃内容, 而进入新知识的境界。
关键词:
情境教学巧设导语调动经验反复涵咏诗配画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 , “相机” 就是抓住时机、 运用情境, 随时随地因事因人, 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古代《烈女传?母义传》 也曾记载了孟母三迁教子、 断织教子的情境教学的范例。
可以说情境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瑰宝。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或浓厚氛围, 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性的心理潜能, 特别是无意识潜能, 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 发展思维, 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想象力、 创造力,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尤其对于语文教学, 它特别需要情感的投入, 需要氛围的渲染, 需要情境的体验, 需要心灵的沟通, 以便创造出一种高雅的艺术境界, 感受语文的魅力。
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技巧、 方法作一些探讨。
一、 巧设导语, 入情入景。
一出戏应有好的开始, 同样, 一堂课的引入成功与否, 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导入新课时有一个好的情景创设, 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 从而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导语可简可繁, 要做到快、 奇、 准。
它可以是不同教学内容的过渡衔接, 也可以是入情入理的诱导引发, 视教学内容而定。
但它的设
计也应遵循几条原则:
必须紧扣课文中心; 必须紧扣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必须新颖奇特; 必须切题而不兜圈子。
这种导语的设计更适合于散文、 记叙文和诗歌教学前。
例如学习《听听那冷雨》 就可以借余光中的 《乡愁》诗导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在浓浓的思乡 之情的感染下,就能很快充满感情地投入学习之中。
再如学习王维和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 可以先播放一曲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 或“春江花月夜” ,来渲染气氛, 也可插放 flash 动画, 将情入景。
二、 调动生活经验, 创设生活情境。
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
“接知如接枝。
” 他说, 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 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 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 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生活是语文之源, 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
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就是把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所描绘的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设情景沟通起来, 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库藏, 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的教学情景走向历史, 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例如, 《祝福》 运用了鲁迅小说最常用的“归乡 ” 模式, 这种情节结构模式的特点是:
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 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两者互相渗透, 构成一个复调。
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 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情节发展设置以下情境:
1、 你对现在社会一些老人思想中所存在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有什么看法? 这种思想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 你接触过哪些迷信做法, 你如何评价这些看法? 这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 联系自己的生活, 反对社会男女不平等现象, 反对迷信思想。
这就让学生容易理解一个离他们生活年代很久远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深刻体会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毒害。
三、 反复涵咏, 创设有效情境。
情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持肯定态度或否定态度的心理体验,
如喜欢、 憎恨、 愤怒、 悲伤等。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渲染就是对学生“晓之以情” , 它是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和新的表象, 按照课文的描写, 对表象不断地进行加工, 产生种种的联想和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 托尔斯泰也说过:
“把自己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 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 也体验到这些情感。
” 教师带有明显情感体验的朗读, 那抑扬顿挫的节奏, 声情并茂, 富有魅力; 时而澎湃激越, 直抒胸臆; 时而低沉咽郁, 蕴意深长; 时而明丽舒畅, 惬意入情; 学生会借这娓娓动听的声音气息, 进入情境。
如学习《荷塘月色》 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朗读默读, 反复诵读, 体会作者那淡淡的忧伤和淡淡的喜悦交织的复杂情感。
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 老师可以配乐范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把握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情感。
四、 诗配画, 再现作品场景。
这一技巧多可以运用到诗词鉴赏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联系。
讲授古典诗歌时, 借助图画可以再现教学情景, 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 形象化, 收到“一图穷千言” 的效果。
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 感受得真切, 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易于接受和理解, 涵养美感。
在讲《望月怀远》 的时候, 开篇“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由景入情, 意境无限广阔壮丽。
为了让同学们想象作者所塑造的意境, 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 可以请同学把这句话用图画形象的描绘出来。
学习李煜的《清平乐》 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这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体会落花纷纷, 人立其中, 境乃灵境, 人拟仙人的意境, 也可以用多媒体屏幕展示画面让学生欣赏。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刺激学生, 调动学生, 使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已从旧知和浅易的内容里不断地悟出未知的深邃内容, 而进入新知识的境界。
我们只要不断深入地探索教学情境的奥妙, 努力创设各种动人的教学情境, 一定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散发迷人魅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必修 2)
[2]《魏书生与六步教学法》 (《中国特级教师文库》 ) 第一辑
【创设多种情境,感受语文魅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