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时间:2022-09-22 20:25: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 心得体会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 , 这次的党史学习 让我感受颇多、 受益匪浅。

 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思考, 再次感受了“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这一历史必然和潮流!

 下面, 我就把我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 后, 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认识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 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发展历程的认识 党的历史, 概括起来, 可以说, 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 是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页,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 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经受各种风险和考验努力,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

 党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自诞生 90 年来, 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英勇奋斗和奉献精神, 书写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 探索史, 自身建设史。

 这部历史, 无论从什么样的高度解读, 对于党和国家, 对于人民大众、 对中华民族、 对于人类文明、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它是中华文明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历史, 它既是以往历程的丰碑, 又是开辟未来的起点。

 它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的重要资源,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动力。

 是建设学习型的党组织,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

 二、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认识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 就是在艰辛中创业的历史, 同时也是在艰辛中不断学习, 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学习型的政党。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送来了组织领导, 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 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 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 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遵义会议以前,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基本上都是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及其驻中国代表的意见, 处理中国革命的各种问题, 连领导人都必须经过共产国际的圈定或者干脆有共产国际来包办。

 遵义会议的召开, 是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经过 14 年艰苦努力, 曲折斗争、 付出了无数鲜血与生命的代价, 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 自己安排自己的领导人,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下, 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她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命运, 进而是一个党的命运, 最终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邓小平说,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最好的凭据就是在长征那段极其艰难的时期, 毛泽东在危急关头采纳了领导集体中最成熟和最深思熟虑的建议, 带领红军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的闯了出来, 红军也正是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坎坷为通

 途。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团选择了毛泽东, 是因为唯有毛泽东是真正成熟的领袖, 而唯有经过长征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 才能使从 1921 年建党之日开始对领袖的漫长选择得到终结;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选择毛泽东作为领袖, 同样印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日益成熟。

 如果不知道这些, 就不知道遵义会议的伟大和毛泽东的伟大。

 1935 年 1 月 15 日——17 日, 中共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站起来的日子, 1949 年 10 月 1 日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日子。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为日后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抗美援朝战争则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 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 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向繁荣富强的里程碑。

 如果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话, 那么, 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则是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干一番发展新中国和繁荣新中国的伟业, 为中华民族永远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三、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 60 年, 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 列强侵掠的国家形象, 期间, 虽然也遇到过许多艰难困苦和挑战考验, 遭受过不少失败和挫折。

 但是, 这一切都被一个一个地克服了、 战胜了。

 如:

 在 20 世纪 60——70年代, 不少西方学者热衷于讨论中国模式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崩塌的神话。

 20 世纪 80——90 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进而使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西方舆论一边倒地认为, 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引领人类走向幸福的道路。

 甚

 至在全球引发“谁来养活中国” 的大讨论

 20 世纪晚期, 由于拉美经济改革的失败, 东亚金融危机的降临, 俄罗斯 “休克疗法”

 的痉挛, 从而使得亚非拉各国都更加倍加关注中国的成功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刚过三十年, “美国金融危机” 便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 , 金融危机不但考验了资本主义, 也考验了社会主义中国。

 而中国却自从 1989 年遭到西方经济制裁与武器禁运后依然巍然不动蒸蒸日上——殊不知, 2008 年的中国还遭受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就在这种飞来天灾之时, 中国不但成功地抗震救灾, 不但成功地举办北京奥运会, 而且还有效的遏制了金融海啸对中国的侵袭!

 为此, 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更加强大和更加成熟, 并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其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清醒, 充分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分, 取长补短, 使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今天, 我们已跨入了 21 世纪, 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网络时代, 也是一个信息时代, 这是一个资本时代, 也是一个知识时代; 这是一个自由时代, 也是一个法治时代:

 这是一个人人梦想成真的时代, 也是一个国国追求强大的时代。

 大家普遍觉着, 我们的机遇是空前的, 我们的选择是丰富的, 可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在哪里? 谁是我们的榜样?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眼光投向了中共, 为什么? 中共则在执政短短的 60 周年的时间内解决了 13 亿人的温饱问题, 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发展全面复兴的历史帷幕。

 出色地给人民给历史交上了两张出色的答卷, 一是中共执政兴国的业绩, 二是中共的自身建设。

 我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历史》 的学习,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 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中国共产党

 是一个勤于学习、 善于总结、 坚持真理的学习型政党; 是一个敢于自我批评、 勇于与时俱进、 善于民主集中和实践的政党。

 读“中国共产党” , 一辈子都读不完; 学“中国共产党” ,

 一辈子都学不完。

 米东区卡子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廖永安(院长)

 2011 年 11 月 14 日

 《关于认真学习自治区党委、 市委重民生解民忧务实作风、深入组织开展“体验民生、 温暖民心在行动”》 活动的 心得体会 2011 年 1 月 28 日学习了米党发(2011)

 1 号文件《关于认真学习自治区党委、 市委重民生解民忧务实作风、 深入组织开展 “体验民生、 温暖民心在行动” 》 活动的通知。

 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 民生问题是最紧要、 最根本的问题,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深刻认识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 发展经济是关注民生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是途径, 改善民生是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目的, 如果不抓住民生这个根本, 不积极关注民生, 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实际意义。

 要使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民为本, 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 深化改革是重视民生的强大动力。

 在深化改革中重视民生, 能够使广大民众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 支持改革、 参与改革, 从而使改革和发展获得一种强大的动力。

 第三, 维护公平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条件。

 公平与公正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也是社会凝聚力、 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

 要在实现公平公正中解决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 解决问题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民生问题连着民心, 抓住了民生问题, 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改善民生就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

 一是关注民生必须做到富民、 安民、 为民, 要切实关注民生, 多办为民之事。

 创新工作方法, 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和谐。

 科学决策, 减少失误, 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

 二是倾听群众呼声, 变为密切联系群众、 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三是在为民之事上关注民生, 在作风建设中, 我们注重把干部作风的转变体现在行政效能上。

 四是以具体的实事凝聚民心。

 把关注民生真正变成为群众办实事和好事的具体行动, 强化干部的爱民之心, 浓化忧民之情, 转变工作作风。

 五是以真实的帮扶温暖民心。

 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 密切干群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

 关注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关注民生, 解忧于民, 取信于民。

 第一, 在感情上贴近群众, 树立执政为民理念, 真正从思想上贴近群众。

 第二, 在行动上深入群众。

 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 才能汲取到群众

  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关注民生既重“心入”, 又重“身入”。

 第三, 在生活上关心群众。

 要认真关注好和及时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

  实问题、 基本问题和紧迫问题, 多给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身边事、 生活事, 促进和谐。

 第四, 在工作上服务群众。

 高效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 必须有效激发广大党

  员干部等主体服务者的责任感、 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激发广大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 在实践和基层中高效服务群众。

 通过这次的学习, 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在今后的工作中, 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 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绩, 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米东区卡子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廖永安 (院长)

 2011 年 11 月 14 日

【《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推荐)】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