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残缺历史文物艺术审美价值

时间:2022-09-20 13:0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缺历史文物艺术审美价值,供大家参考。

残缺历史文物艺术审美价值

 

 残缺历史文物的艺术审美价值 残缺历史文物的艺术审美价值

  摘 要:

 我们时常期待完美, 贬低残缺。

 一件完整的古董文物往往拍卖出数倍于残缺文物的价钱, 一处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由于太旧往往被推倒重建。

 可是, 华丽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光鲜是一种美, 陈旧也是一种美; 和前者相比, 后者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震撼力。

 本文首先对残缺审美现象进行了阐述, 其次对残缺历史文物的呈现类别以及残缺历史文物的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详细剖析

  关键词:

 残缺; 历史文物; 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

 J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312(2014)08-0151-01

 一、 物体残缺形态的心理审美价值分析

 残缺的概念主要分为视觉形态上和心理影响上两个方面。

 物体固有形态的残缺主要是从直观感受来描述, 是既成事实; 残缺心理审美是观者从自我出发, 以我为主体的心理活动, 是一种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过程。

  残缺作为生活中一种无法回避的现象, 比如破损的城墙、 咬过的苹果、 断臂的雕塑、 枯死的树枝、 没有结局的一段故事等等, 这些现象在带给我们遗憾的同时, 也应该思考它存在的价值。

 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生活中存在的残缺现象, 从表象上升到内在的精神内涵, 去寻找创作的启发灵感。

  世界上有缺憾和不完美的物体随处可见, 就像我们的人生充满酸甜苦辣, 难以尽善尽美。

 春天固然美丽, 假如没有四季的变化, 必然会少些一夜花开的惊喜。

  (一)

 残缺是对圆满的期待

 从形态上来说, 残缺与圆满对立; 但从艺术审美过程上来说, 残缺是一种审美期待的过程, 是对圆满的期待。

 比如天上的月亮由缺变圆, 人们对月亮寄托的情感也随之变化, 中国有句古诗是这样描绘的: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

  圆有均衡对称和谐之美, 但所有的圆都是一样的形态; 可是残缺部分却各有各的特征, 它虽不具对称性, 也不体现和谐美, 却时常让人过目难忘。

  残缺本身并不是美的代名词, 关注残缺现象, 研究其存在的艺术审美价值, 将其作为一种审美心态尤其重要。

 残缺形体时常带给我们向完整转变的视觉想象空间, 这种审美想象弥补了我们视觉的客观不足。

 因此, 残缺现象在在艺术欣赏领域丰富了作品的精神内容和表现空间。

  (二)

 残缺形态下的精神内涵

 关注残缺形态, 并不是停留在不全物体的本身, 而是分析外在形状下的精神内涵。

 在艺术形态上, 高、 大、 全时常被颂扬, 但丑陋的外形下却可以反衬出强烈的精神力量之美。

 中国传统的美学作品中常常歌颂病梅残月, 断桥残雪, 就是在营造悲凉氛围的同时歌颂身残志坚的精神。

  北京八达岭残长城, 矗立在崇山峻岭, 墩堡相望, 虽然残缺, 但雄峰犹存。

 八达岭残长城, 定位在一个残字上, 它构成了古老文化的残缺美, 仔细凝视残长城的一砖一石, 一草一木, 感觉就如同迈入历史的昨天。

 虽然这里有些破败, 但历史的沧桑感却给我们极其深刻的印象。

 徜徉其中, 感觉沿着历史的长廊, 回溯到了几百年前。

 残缺不全的历史遗迹, 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 不屈不饶的精神。

  二、 残缺历史文物的呈现形式

 文物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

 古代文物指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 是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 近现代文物主要有革命文物、 民族文物和民俗文物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外力的作用, 历史文物大多失去了往日的光鲜, 以陈旧或残缺的形态展示出来。

  历史文物的最大价值在于充满岁月痕迹的古朴之美。

 完整的历史文物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古董市场的追捧, 但残缺的文物也呈现出历史遗留的生命痕迹之美。

 这也是艺术家们更喜好残墙断壁景色或陈旧物品的原因。

 (一)

 残缺历史文物的呈现类别

 文物, 旧为礼乐、 典章制度的统称, 现在人们多把古代遗留的东西称为文物。

 残缺文物作为不完整的一种状态呈现出来, 千姿百态,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具有历史事件纪念意义和价值的建筑物、 遗址等:(2)

 具有历史、 艺术、 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或雕塑器皿;(3)

 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 工艺美术品;(4)

 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 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

 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 社会生产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二)

 残缺文物破坏性修复的艺术价值反思

 当前国际上一般将文物划分为两大价值, 即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文物究其历史价值而言, 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 修复它是将其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完整的发掘出来。

 但究残缺文物的艺术价值而言, 修复破坏了其原始的状态, 掩盖了文物的时间历史痕迹。

 文物修复, 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原来的碎片进行拼凑, 或是加入一些现代的部件进去, 更是显得不伦不类, 毫无艺术审美价值而言。

  一个时期以来, 文物修复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因为修复而修复的麻木工程。

 一些地方只是遵循历史保留的记录, 打着“还原面貌” 的旗帜, 却把一些文物改得面目全非。

 在修复的同时, 应认真考虑一下它的艺术欣赏性, 而不是一味的因为完整而完整, 破坏了历史物品的原貌。

  伤残是历史文物存在的形式之一, 是历史磨难与自然力的变故而留下的疤痕, 它本身就是沧桑岁月的见证。

 一件局部残缺的藏品, 只要它的基本器型和主体纹饰还保留着, 就有艺术欣赏价值, 从而给人以历史空域的无限遐想。

 对于收藏者来说, 正因为这些伤残器丧失了诱人的金钱光环, 才能以更加纯朴的意念注视它的艺术本质, 欣赏它的美学境界, 从中得到艺术陶冶。

  一些虽残犹美的器物或遗址会给人以刻骨铭心的震颤与感受。

 比如残缺的圆明园, 它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悲伤地记忆。

 圆明园废墟的艺术价值已经不是物体本身的造型和纹样, 而是残缺带来的历史表现。体现出激励国人发愤图强的一种精神。

 重建圆明园, 纵容焕然一新,也只是没有灵魂的外壳, 只有那残垣断壁才是历史和时间的最好证明。

 三、 残缺文物的文化艺术价值分析

 (一)

 残缺文物体现的历史印迹

 历史文物是时代特征的再现, 与现代仿品相比, 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岁月的沉淀。

 完整形态的文物当然更好, 但残缺的文物也是历史的体现, 残缺部分更是历经岁月沧桑的印记。

 比如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陈列有一双红军过草地时穿过的草鞋, 破难不堪, 鞋底都快磨穿了, 鞋带也没有了。

 但是当我们在注视这一件物品的时候, 仿佛回到了那艰苦的革命年代, 步履维艰。

 破旧草鞋体现的红军长征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与一双新草鞋相比, 这难道不正是残缺的审美价值体现吗。

  (二)

 残缺体现了历史文物的悲壮之美

 华丽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新颖是一种美, 陈旧也是一种美; 雄伟是一种美, 悲壮也是一种美。

 和前者相比, 后者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震撼力。

 残缺美、 陈旧美、 悲壮美正是文物古迹的重要特征。

  残缺文物带来遗憾, 当人们在深深惋惜缺失部分时, 却时常感受到大自然和生命的力量, 从历史遗迹中感受到一种悲壮之美。

  比如, 希腊帕提农神庙, 公元前 432 年建成以后, 命运多舛, 先后改做基督教堂、 清真寺、 军火库。

 1687 年被炮毁, 只剩下 30 多根石柱和断壁残垣。

 再如, 建于公元前 80 年左右的椭圆形古罗马大角斗场, 到现在, 依然是断壁残墙。

 像这样残破而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 在欧洲数不胜数。

 是这些国家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 是没有财力修复? 显然都不是。

 这是因为, 复原那些古建筑, 会破坏其震撼人心的神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

 残缺印记是历史文物的个性化符号

 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 残缺是一种符号, 残缺部分是一种空白和审美期待, 带给我们无限的历史遐想。

 从人的心理上来说, 残缺的形象比圆满更容易引起视觉的注意, 有突出的凝聚点, 从而调动脑部活动, 分析此事物为什么有违常规? 为什么出现残缺? 这样在思考的过程中增强记忆指数。

  比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塑, 人们幻想她或是端着咖啡, 或是抚着头发? 在不断的向圆满形态思考的过程中, 残缺的断臂成为了视觉的符

 号。

  四、 结束语

 当完整的古董往往比残缺的古董拍卖出数倍的价钱时, 当人们热衷于修复重建古代遗址废墟时, 我们应该认真审视残缺历史文物的文化艺术价值。

 残缺是历史时空的印记, 残缺是从遗憾到完美的心理追求过程。

 我们应该保护好残缺的历史文物, 发现蕴藏在其中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宏香. 残缺美的视觉表达. 装饰, 2004(3):

 134.

  [2]杨璐. 保护、 修复、 研究领域中文物的价值.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11):

 125.

  [3]凌波. 文物价值简论. 中国博物馆, 2002(02)

 .

  [4] [德]黑格尔. 美学, 1958:

 145.

【残缺历史文物艺术审美价值】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