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11篇

时间:2022-08-13 10:20:05 来源:文池范文网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11篇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1

  根据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本人认真对照党员标准深刻剖析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将具体检查情况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请与会领导、同志们提批评意见:

  一、主要问题

  1、学习方面:首先是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思想上不够重视,轻视理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总感觉自己是老同志了,且经常看报纸杂志、听新闻广播,理论水平还可以,集体学习时有时满不在乎,被动参加,缺乏热情。其次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还不全面、不系统,存在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情况。

  2、重经验轻创新,长期以来受个人性格特点的影响,再加上知识、阅历、视野等不足,导致自己在工作中,虽然有创新工作的想法,但缺乏创新工作的思路和具体办法,有时思想僵化、墨守成规,靠经验、靠传统办事,大胆试、大胆闯的劲头不足。

  3、安于现状,缺乏较强的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特别是近两年,思想上存在“求稳”的倾向,有“干累了、歇口气”的想法。早些年的热情、早些年的锐气、早些年的斗志,在不同程度受到了侵蚀弱化。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是学习自觉性不强。认为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对知识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总以为这些高新知识是上面的事,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干,被动地去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理解性地学习。

  2、党性修养不够深。究其原因:是党性修养放松。受“潜规则”冲击,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觉得“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干好干孬一个样,修养高低一个样,产生“划船”思想,干事创业热情不高,不思进取,工作能应付则应付、能敷衍则敷衍,拼搏进取的劲头减退。久而久之,精神上就缺了钙,丢弃了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传统。

  3、是宗旨意识不牢固,缺乏急群众之所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需的民本思想,没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至于宗旨意识出现了情况。

  4、性格太直白,有时候个性表现得太张扬,有时与个人身份、组织形象有点不相称。批评人爱发脾气,不讲方法,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5、工作作风方面。存在要求不严的问题,没有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为自己树立一个更高标杆,有时会满足于不出失误、不踩红线、不犯错误,对一些小事小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三、具整改措施习总书记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目的就是立查立改、见言见行,对于本次查摆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下一步,我将努力做到:

  1、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特点,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做到“精通本职、掌握相关、了解全面”,努力培养全局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力争成为一名真正的行家里手、专业干部。

  2、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前不为巧言所惑、不为歪风所动,打牢开拓进取、努力奋斗的思想基础;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把群众凝聚在组织周围。

  3、加强党性修养。党章是党性的全方位体现。下一阶段,本人将以党章为指导,加强修养

  4、强化遵规守纪。切实增强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树牢纪律高压线、警戒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红线,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在工作生活中不触线,不越线;

  5、强化行为规范,把纪律观念内化为行为,变被动要求,为主动遵守,将纪律要求贯彻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做到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本分;

  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2

  当前柞水县直机关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突出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够。相当一部分机关党组织主要领导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对于单位党建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个别领导抓业务劲头十足,搞党的建设满不在乎,认为业务工作是“硬头货”,党务工作是“软皮筋”,总想在自己任期内多搞出点“政绩”,不想在党务工作上花费过多的精力。

  二是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等坚持得不够经常。有些基层党组织在落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有的“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够,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没有认真执行,致使制度形同虚设。少数基层党组织从没开展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习方式比较枯燥,一般只限于读读报纸,念念文件,照本宣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谁也没记清,致使一些党员对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厚,参与热情不高。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够,党组织管理党员的意识不强,致使少数党员放松了思想改造,党的理想信念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漠,整日沉浸在悠闲当中,不思进取,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三是基层党组织班子作用发挥不够。一方面县直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多由单位班子成员或股室领导兼任,平时业务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党建工作。有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不同程度的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倾向,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分管党务工作的班子成员分工变动频繁。相当一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过去没做过党务工作,对党务工作不熟悉,工作一段时间后,刚刚熟悉党务工作,岗位又重新调整,影响了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导致许多工作不到位,某种程度也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

  四是党建工作制度执行意识不够。个别机关党组织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即使是有制度,也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有的单位一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全开成了“评功摆好会”。执行制度原则性不强,遇到得罪人的情况有意回避,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制度标准。同时,在制度的宣传和监督上流于形式,导致一些干部对制度理解存在偏差。以致于制度执行力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本支部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是机关党员的表率强度不够。个别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淡化,工作敷衍塞责,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不强,存在“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个别党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当中,由于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忽视党性锻炼,不钻研业务,不提高工作本领,业绩平庸,先锋模范作用荡然无存,被时代抛弃,更谈不上做时代先锋。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几点建议

  1、抓领导、领导抓,形成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要强化党要管党的意识,努力构建“以工委为龙头,以基层党委、总支为重点,以党支部为基础,党委、总支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员干部都是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领导,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的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县直机关各党委、总支和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一岗双职”的作用。要切实担负起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不搞单打一或搞“两张皮”;要与党务干部一道克服党建工作中的难题,诸如:党建经费、人员调用等具体问题;要转变观念,变党建工作“要我抓”为“我要抓”,主动给党务干部交任务、指方向、压担子;要充分发挥党委委员、支部委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常向党务干部了解情况,检查问题。

  2、抓认识、筑体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机关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涉及到能否保证整个机关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涉及到能否保证机关党员干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政治斗争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胜利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任务。因此,支部自身建设的好与坏,对机关党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支部班子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书记、副书记要带头学习的同时,抓好支委成员的政治学习,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支部工作的内容,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

  3、抓班子、带队伍,配齐配强党务干部。配备一定数量、素质较高的党务干部,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县直工委要协调有关领导,配齐、配强党务干部。对不适应做党务工作或工作平庸、能力一般的党务干部,要建议部门党组调整分工,予以摒弃。对做党务工作较短,工作业务不很熟练的党务干部,应加强培训,提高他们从事党务工作的能力。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党务干部要予以表彰,破格提拔,以此激励机关其他党务工作者抓好机关党建工作。

  4、抓制度、强管理,确保机关党建工作规范化。机关党建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坚持两位一体,实行“双目标考核”。各级党组织要把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定,任务同下,工作同步,考核同行,纳入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二是抓好党务、业务两个结合,实行“双目标管理”。机关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委整体布局,制定和完善《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细则》和《党员目标管理细则》,对党支部和党员实行双目标管理。三是研究可行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为保证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按时参加组织活动,要实行党组织生活“预告制”、“公示制”、“谈话提醒制”和“奖惩制”。

  5、抓主体、带全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积极培养机关党员队伍具有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质端正、知识层面较高、创新思维敏锐等特点。发挥好机关党员的主体作用,是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的根本。要高度重视党员作用的发挥,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党员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机关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3

  1、支部对党员的日常教育不够深入,教育效果不好。

  具体表现:个别党员存在着党员意识淡薄,组织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松驰。

  整改措施:在支部的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将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通过学习来提高党员组织观念。

  整改计划:

  ①完善支部理论学习制度,将支部理论学习制度相对固定下来。支部理论学习由支部书记李磊同志负责。做到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落实,做到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半天,要求对每次学习做好学习纪录,注重学习效果的提高。

  ②根据工区学习计划安排和工作实际做好职工的学习安排。

  ③给党员职工同志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具体表现:个别党员存在着对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精神状态不佳的现象,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整改措施:加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调动党员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整改计划:

  ①健全规范支部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在支部内开展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意识、学习意识、表率意识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党员同志通过学习形成共识。

  ②支部委员在工作中多与党员同志交换思想,多听取党员同志的意见,给党员同志压担子,在工作中调动党员同志的积极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依托“党员先锋岗”和“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增强党员的先锋意识、责任意识。

  3、支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

  具体表现:个别党员是非观念不强的现象,有做老好人和怕得罪人的思想,工作中存在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与群众沟通和交流不充分。

  整改措施:加强与职工、党员同志的交流与沟通,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整改计划:

  ①支部每月(季)开展一次集体交心谈心活动,形成一个“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团结活泼的氛围,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②通过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建立支部、行政与职工群众沟通长效机制。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4

  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认真排查整改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通知》,“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

  一、整改目标

  认真抓好湘办发[20XX]28 号、湘办发[20XX]27 号、湘发[20XX]6号等省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文件的贯彻落实,把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任务,把建设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作为主要目标,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责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优化组织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激励保障。通过一年努力,使全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更强、党员队伍能力素质更好、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更高、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效更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领域党建工作比较薄弱。机关党建方面,存在“灯下黑”的现象,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委(党组)意识不强,抓党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部分单位开展党建活动不经常,党员创先争优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方面,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还有差距,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仅为 41%,没有达到上级要求。

  2、基层运转保障不够到位。各类基层组织低限运转保障标准虽然达到了省委规定的最低要求,但整体保障水平还是偏低,村平均运转经费仅为 7.39 万元,村干部年人均工资仅为 1.21 万元,运转比较艰难。全市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编制、经费预算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专兼职组织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3、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一些地方发展党员的程序不严,质量不高,个别地方出现了违规发展党员的问题。有的地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不经常,效果不明显。有的村(社区)“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推行不到位,财务管理比较混乱。

  4、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不够平衡。中心城区阵地建设相对较好,但少数乡镇“五小设施”不全,有的县城、乡镇社区没有办公用房,少数偏远村没有办公服务场所。

  5、抓“硬件”建设与抓“软件”建设不够同步。部分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不够、流于形式。

  6、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够畅通。有的地方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后,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乡镇没有建便民服务中心,部分社区服务平台不够规范,一些基层组织的活动场所发挥作用不够,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服务不多。

  7、村级集体经济欠账较多。全市只有 28%的村(社区)有集体经济,且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质量和规模偏低,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只有 169 个。全市还有 90%的村背负历史债务。

  三、整改措施

  下一步,将认真贯彻全省市州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会议精神,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问题抓整改,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各项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整改。

  1、强化管党责任。重点督促县乡两级党委书记落实管党责任,推动建立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完善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整改时限:20XX 年 6 月底前 2、加大保障力度。结合完美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平台和活动场所建设,促进市、县两级财政加大对基层运转的补助和保障力度。重点抓好乡镇“五小”设施和偏远村、社区基础保障建设,做到全覆盖。

  整改时限:20XX 年 12 月底前 3、抓好队伍建设。推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调整工作力量,保证抓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不少于 1/3。配齐配强乡镇专职副书记。研究出台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意见,落实基层党务工作者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明年将乡村两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轮训一遍。

  整改时限:20XX 年 12 月底前 4、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制度。总结推广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各项规定,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逐步形成过好党内生活的新常态,提高党内生活的质量和效果。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5、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培训制、审查制、票决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组织员队伍业务能力培训,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

  整改时限:20XX 年 6 月前 6、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点从项目支持、企业帮带、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等方面,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整改时限:长期 7、统筹推进党建工作。

  探索行业管理和党建工作相结合的机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着力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统筹抓好城市社区党建和农村党建,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5

  摘要:农村法治建设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难点。然而现阶段农村法治建设存在某些问题,同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分析了农村法治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应该从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建立健全农村法律体制,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方面来提高农村法治建设。

  关键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高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与民生发展一直以来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农村建设便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法治建设决定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法治建设成为了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保障条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农民的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普法宣传的进行,农民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农民的法治思想逐渐增强,但是总的来说,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仍然需要提高,主要表现在:①农民缺乏权利意识。许多农民在面临权利遭到侵害时,只有少数农民愿意使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权益,要么不主动使用法律武器,要么是因为顾及一些其他因素而不愿去主张。近些年来,在社会上出现许多农民工讨薪事件,许多民工使用非常极端的方法讨要薪资,但是成功率非常的低,造成此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的法治观念淡薄,缺乏权利意识。②部分农民的法治意识仍然淡薄,用法意愿不高。在他们看来,法律比不上权力、关系好用,“讲人情、讲关系”的思想普遍存在,“遇事找人”成为习惯。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法治观念很难在农村盛行,农民就很难用法治的观念来规范和要求自身的行为。

  (二)农村法律制度不健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业的快速发展等许多新变化的发生,我国关于农村的各项法律制度出现了较多空白,主要表现在:①在部分涉农领域立法上出现空白,当前需要的一些法律条款还没有制定出来,导致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无法可依。②现存法律当中,有些内容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由于出台时间较长,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经济因素制约

  法治作为上层建筑,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相应的法治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农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更无法谈法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虽然发展较慢,但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现阶段,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农村居民走出乡村,到城市发展,农村的发展程度相对于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农村仍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我国现在依然是城乡二元制结构,农村经济与城市发展相差较大。经济上的巨大差异致使法治资源上的分配不均,法治资源更加偏向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除了现有的资源,还包括对将来法治资源的吸引力。农村的现有法治资源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的发展,并且农村的现状也很难吸引到相关的法学人才,很多从农村走出去的高素质法学人才在就业时更加倾向于发展机遇较好的大城市,农村地区难以做到人才回流,未来的法治资源仍然稀缺,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二、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法治建设打好物质基础

  由于当前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发展农村法治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没有保障的。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經济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拓宽农民提高收入的渠道,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完善农村市场经济。在这个进程中,农民慢慢把自己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农民的权利意识就会慢慢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学会使用法律去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样农民才会慢慢变得富裕,农村经济才能得到不断发展,才能更加迈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法治建设打下物质基础。

  (二)坚持科学立法,建立健全农村法治体系

  有法可依是法治的基本前提,健全的农村法治体系是农村法治建设的前提。国家在立法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要重视农民利益的保护,加快涉农领域的立法进程。立法要切合农村实际,要认真调研农村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农村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及时修改和调整不符合当前农村实际的法律法规。各地农村要依据法律法规,将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本地特色的村规民约,保证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形成多层次立法体系。

  (三)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邓小平曾指出:“加强法治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农民作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同时也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经过长期多方面多角度的普法,农村居民的法律素养在不断提高,但是与我们所要求的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加大法治宣传的力度。农村的法治教育要做好专门抓与综合抓,一般教育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1)要突出重点内容。要重点宣传农村土地流转、房屋拆迁等有关的法律知识;大力宣传同农村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重点宣传劳工权益、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大力宣传消费之权益保护知识;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2)要创新普法手段。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宣传法律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平台等现代媒体,传播法律知识;要充分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4日,向广大农村居民宣传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易国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路径探析[J].特区经济,2007(5):162-164.

  [2]梁宝宏.新农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3]钟薛.农村法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3):105-106.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6

  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灵魂,事关根本,事关大局,事关长远,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总开关。它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品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群众观、政绩观和领导干部个人修养及道德操守;二是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分析力、政治鉴别力、政治洞察力、政治敏锐性;三是自身作风,包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虽然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整体功能增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观念更新,思想解放,但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怕担风险、等靠要的消极观念和习惯思维仍然存在;一些同志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加快发展的信心不足,干起事来总是强调先天不足、客观制约,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打开工作局面。

  学习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理论建设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养的核心,理论上成熟是一个班子、一个干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按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不注重用新理论、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来充实、提高自己。不重视学习,尤其是不重视理论学习,上级的文件不认真看,参加会议不动脑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在各个阶段的工作部署研究得不深,理解得不透。由于学习不够,一些同志本领危机的问题显得比较突出,不会谋划、不懂管理,工作没有思路,遇到困难、问题和矛盾不会正确分析和处理,承担的工作任务常常不能独立完成。

  全局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各级党委的领导原则,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方法。领导工作是管全局的工作,总揽全局是领导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各级班子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些班子和领导干部对改革发展的大局缺乏系统的把握,工作中视野只放在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没有把眼光放到全局的范围来思考,想问题、办事情思路狭窄、眼界不宽。有的班子成员对所分管的工作不注意与整个班子协调共进,而是各想各的、各干各的、各自为政,以致政出多门,影响了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7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央到地方都很注重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在长期开展的思想政治建设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思想认识有差距。学习时间挤出的不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除集体学习外,自学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保证,习惯于以会代学,满足于集中学习,对党的创新理论未能真正的入脑入心。比如“五位一体”、“**”等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掌握还不到位,对为什么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识不到位,存在口号化的现象。

  政治敏锐性不强,学以致用结合不够。看待事情处理事情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存在为学习而学习,学用脱节的现象,不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导致工作中常常局限于工作本身,无前瞻性,不能尽善尽美。

  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纯粹务虚的软任务,没有将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往往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片面认为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完成了就是尽职尽责。比如,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做的不到位。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8

  一、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开展座谈交流5次,我们对辖区内及周边兄弟单位的法治建设和法治实施情况进行了摸查,发现随着普法的不断深入推进,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普法征程已经走到了“六五”,屈指一算都30年了。人们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也不断提升了,但往往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的多,能真真领会其内涵和实质的少。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法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执法不畅”。一些行政法规不明确,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一些部门职能划分不科学,造成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冲突。专门的普法宣传部门对政府其他部门职能或其他部门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在各自组织的普法活动或者执法行为中,会因为缺乏了解和必要的沟通,造成法律知识的长短脚也容易导致执法不畅。

  2.执法人员责任感不强,导致“执法不严”。行政执法队伍中,存在“乱作为”和“不作为”两种现象。一部分“过于胆大”的机关工作人员为一己私利铤而走险,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违规违法,办“关系案、人情案”。另一部分“过于胆小”的执法人员缺少担当,产生逃避心理和畏难情绪,不敢严格执法,不愿主动执法,行政不作为。

  3.执法过程规范性不够,导致“执法不准”。一是制度不够完善,对执法过程的细节规定不具体,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对考核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有的行政机关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满足于自己的经验做法,不重视对执法规范和制度的学习,对新的规章制度不学习、不了解、不掌握,导致执法过程合理却不合法。

  (二)公民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证据意识不足,法律信仰不够,导致“不信法”。一方面,公民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往往忽视对证据的保留,很多纠纷都由于证据的缺失而无法顺利解决。例如用人单位仍较少主动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买卖行为中行为人也没有索要票据的意识等。另一方面,公民亲历执法全过程较少。在法律的执行监督方面,绝大部分人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人们偏向盲目相信电视媒体、网络新闻,反而对于司法、执法部门不信任。

  2.对法律知识的认知较片面和浅显,导致“不懂法”。其一,学法内容片面化。调查中发现,人们对涉及日常生活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法》等比较熟悉,而对与自身基本权利相关的《宪法》等不了解;同样,工作人员在进行宣传时,也侧重对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普及,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而全民普法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其二,对法律知识浅尝辄止。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公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结构。甚至不少群众将全国法制宣传日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混淆。

  3.“知”“行”脱节,法律流于形式,导致“不用法”。目前人们能做到知法、守法,也笼统地知道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对具体的权益以及如何运用法律却知之胜少。在城市管理中,仍然存在游贩与城管捉迷藏的现象,也存在占道经营,看到城管来了就赶紧收掉的问题,在利益面前,真正从认识到行为上严格守法,在经营户中还比较少见。

  二、产生的原因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认真梳理分析,认为基层在法治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官员干部的法治意识比较淡薄,群众知法一知半解而不懂法,没有真正认识到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深刻内涵。原因如下:

  (一)宣传内容泛化,针对性不足。法制宣传中还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公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甚至有的单位根本没有往深层次去思考本单位究竟应该宣传什么法律,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往往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做样子,喊喊号子。扎扎实实搞形式,认认真真做样子。

  (二)执法力度不够,法律权威不足。一是部分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甚至存在不同制度的内容发生冲突的现象。二是各类执法部门之间缺少协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三是执法人员人数较少,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素养。

  (三)法律信仰缺失,守法意识不足。当今社会,不管是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群众,法律至上的意识还不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映还是寻找自己的关系网,依靠私力解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政的自觉性还不够强,用权办事打“擦边球”的传统思维仍然没有转变。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分层级进行普法。1.宣传主体要立体。建立纵向从中央到省市,省市至区县,区县至镇街,镇街至村居及横向由各个涉事部门的法制宣传机构,再引入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个人等多种主体,形成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模式。2.普法内容要纵深。普法内容既要突出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法,也要兼顾其他基本法。法治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上,更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理解各种法律法规的本意和精神实质,特别是要让老百姓有证据意识,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后的补救办法,从而维护其合法权益。3.宣传方式要创新。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现行的法治宣传仍然是一种政府主动策划实施,公民被动接受的模式,方法单一,流于形式,鲜活度不够,不易为广大公民群众理解和接受,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改进和创新本区普法的方式方法,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采取领导时时讲法、干部群众示法、法官以案说法、设立法律常态咨询点、法治微讲堂、法治夜校、巡回调解室、律师讲法以及法治文艺专场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形式,使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例如,2011年8月,九龙坡法院白市驿法庭深入石板镇天池村办公室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告胡某诉被告王某赡养纠纷一案,石板镇各村(居)书记、主任、综治专干10余名和近百名群众顶着烈日旁听了此案。审判法官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当庭宣判,原被告双方均当庭表示不上诉。在审理案件的同时作了大范围的法制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LED、微信微博等新煤体的作用。在网络、广播站建立活动平台,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答疑解惑,出谋划策。让群众在遇到事情时知道向何处寻求帮助。当前,微博已成为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公开制度、推进司法民主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微博已成为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公开制度、推进司法民主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2014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了“带着微博去执行”活动。通过微博真实记录执行工作的过程,公开各种执行措施,和网友一起体会执行法官的困难与艰辛。人民法院报将与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联动,中国法院网同时开辟专栏进行图文和视频报道。4.宣传对象分层级。一是根据年龄区分。要结合各个年龄阶层的特征进行宣传。对25岁以下的群体注重学校的法制教育;25-40岁年龄段公民,应该侧重对法条的深入解读,调动他们对法律的思考积极性;40岁以上的的公民,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经历,遇到的法制问题相对较多,但是习惯用情、理代替法律处理问题,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二是根据职业区分。例如,行政执法人员应着着重学习依法行政,用法律来指导工作;外出务工人员应熟悉《劳动法》及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

  (二)上下联动,多头协作,保证法律落到实处。首先要保证制度的完整性。一要保证系统性。各部门在制定各自领域的法规制度时,必须清楚地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部门已生效的法律法规,防止想到之间矛盾,出现同一案由阴阳判决的现象,保证法律制度的整体性。二要保证连贯性。慎重出台、修改制度,杜绝朝令夕改、计划没有变化快的现象,提升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严格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保障新出台制度的合法性与连续性。其次要保证法律的实效性。法治实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良法,二是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因此,要将法律落到实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最后要保证部门的协调性。一要加强配合。上下级部门、同级各部门之间要协作、联动,在各自的领域里落实法律。例如市政监察大队要对游摊进行综合整治,公安部门要监督群众对交通法规的遵守等,涉及到自身的职责时,要主动配合,确保事情得以完满的解决。二要加强整合。可借鉴浙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的做法,整合全区相关执法机构和职责,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同级政府工作部门,依法独立行使有关行政执法职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壮大法律工作者队伍,提高法律素养。一是以法律人才为主体,体现专业性。积极调动一切能调动的力量,根据不同的工作领域,吸收各界的优秀法律人才,组建不同的法律队伍,建立法律人才资源库,让群众在知法的同时,还知道如何用法。二是以基层干部为补充,凸显广泛性。普法的薄弱区域仍在经济欠发达、信息较闭塞的乡村,因此对基层干部的法治教育尤为重要,要发挥基层组织推进全民守法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工作机制。镇街、村社干部直接同群众打交道,他们能否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公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公民对法律功能和价值的评判。他们与老百姓联系也最紧密,他们的法律知识更重要,有计划地对这些干部进行系统的民主法治教育,以保证民主法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让法律走向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里,记在老百姓心里。

  (四)引导全民参与,增强法治信仰。一是要对媒体人进行法律武装。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要不断增强网络媒体平台的法治观念,引导他们在筛选信息时,注重合法性,尽量避免网络暴民的出现。二是司法、执法要进一步公开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司法调解、听证、涉诉信访等法律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行政,增强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度,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的社会氛围。广开群众接触执法信息的途径,充分发挥群众在法律监督中的作用,加强党政机关的领导和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到执法公正,执法高效,拉近公民与法律的距离。只有让群众真切地领会到法律在身边,真正的在发挥作用,公正地在维护他们的权益,才能让大家信仰法律,从而守法、用法。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9

 

  对照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的要求和基层工作形势发展需求,当前基层干部队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任务繁重责任加大”与“编制偏少人员偏老”矛盾较突出。目前,"一票否决"评估监督,"xxxx"平台全面运行,"三改一拆","四破"整风,"五水共治"等重点任务同步实施,,使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和落实各项政策任务的末端,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和压力。自该区成立以来,该区的行政编制总体上相对较小。全区x个乡镇仅有x名公务员。长期以来,公务员队伍长期偏紧偏满,但前线人手却不足。例如,有x个村庄,常住人口超过x人,总移民人口超过x人。今年,承担了x项重点任务(x项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全镇公务员编制x个,现有公务员x人,年龄平均x,其中x岁以上x人,x-x岁x人,x-x岁x人,x岁以下的仅x人,干部力量不足、队伍年龄老化断档问题日益凸显。

  二是“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与“干部来源渠道单一”矛盾较突出。近年来,除安置复员士兵外,由于受人员配备因素少的影响,该地区每年仅组织向社会招聘约x名乡镇政府公务员,其中半数以上需要招聘大学生村官和优秀村干部。由于职位的缺乏,社会的招聘只能是无限专业的,不能直接用专业知识补充最急需的新鲜血液。目前,乡镇领导班子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一般干部中农林水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xx年代招收的专业技术干部年龄即将达到“条”到“线”。直接招聘的年轻干部和转业干部大多专业不同,流动性强,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面临“断代”问题。

  三是“基层队伍人心不稳”与“工作环境较难改善”矛盾较突出。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干部的许多基本权益,例如节假日都得不到保障。同时,也面临着阶段性,突出性的检查监督任务。基层干部经常“两眼已开就忙到熄灯”。如果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或者被当场解雇。许多干部如履薄冰。在参观调研期间,不少村镇(街道)“一把手”反映前线压力大,经常睡不着觉。此外,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许多扎根基层、奔赴一线的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他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有的病了还坚守岗位,一拖再拖,小病变大病,急病变慢性病。与往年相比,患病和住院的干部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仅在xxxx年上半年,区委就前往医院向多达xx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表示慰问。正因为如此,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心不稳定,人心不安。在与干部的谈心中,不少乡镇班子成员提出了机关转岗的想法,有的甚至宁愿到机关部门当一般干部。

  四是“干劲活力有待激发”与“考核管理落地乏力”矛盾较突出。目前,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大,工资低,社会关注度高。阳光工资实施和津补贴治理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吃大锅饭问题死灰复燃,“苦乐不均”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的重要性和干部的待遇在政治待遇上无法体现,一些基层干部由于身份和年龄的限制,没有晋升的希望。老干部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队伍中有不少"站客"和"看客"。在严格干部管理方面,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区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基层工作考核管理方面,由于“粗放”措施相对较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好人”思想作怪、制度执行走样落地乏力等,导致干部队伍中“庸懒散”现象、“出勤不出力”问题依然改观不大、不能有效解决,不仅挫伤了部分同志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到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

  二、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倾斜,让乡镇干部“暖心”。建议加大对基层一线的人员配备,特别是对开发建设任务重、社会管理压力大的乡镇。在严格执行的《规范和提高乡(街)干部待遇暂行办法》中,提出了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奖金基数,由乡镇党委全面考核,严格有序发放,使广大乡镇干部安心扎根基层。出台一般干部交流办法,在尊重自身意愿和乡镇党委意见的基础上,优先交流本单位表现良好、业绩突出的乡镇干部,对在现乡镇工作时间较长的一般干部,给予照顾性交流安排,重点抓好有特殊困难需要组织照顾的乡镇干部。

  二是加大专业培训,给乡镇干部“充电”。建议各级党委在招聘乡镇公务员时,除优先考虑农林水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外,更要重视乡镇干部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进行准确的理论培训,,针对乡镇干部的知识缺口、经济盲点和能力弱点,加强科技培训、管理培训和法律培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训,学习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知识,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形势的认识,不断锤炼乡镇干部的专业思想,提高专业素质,掌握专业方法,提高乡镇干部适应新常态、落实新思路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加强心理疏导,替乡镇干部“解忧”。针对乡镇干部长期以来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责任压力不断加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失衡等不良心理问题,积极探索干部心理咨询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干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乡镇干部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开通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并通过心理专家坐下来回答配对咨询,帮助广大乡镇干部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完善干部探亲慰问机制,建立干部“三必访、五必谈”机制,即干部遇到重大困难、生病住院、直系亲属死亡、干部提拔时必须探亲,交流调整,违纪处理,情绪异常,思想波动,群众反映强烈,工作挫折和压力过大必谈。

  四是建立容错机制,为乡镇干部“撑腰”。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容错免责机制对于乡镇干部在改革创新和推动发展中出现的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或是符合上级方针决策精神,只要符合条件,乡镇干部可提出免责申请,组织考虑给予减轻或免除相关责任。充分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使乡镇干部放下因错得咎的心理负担,到事业工作中大展抱负,在全区大力营造鼓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大选拔力度,给乡镇干部“鼓劲”。始终坚持“三个优先”选配干部,努力营造让基层乡镇好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优先推荐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善于解决复杂矛盾的基层一线党政正职为市管后备干部;除一些专业技术领导岗位外,选配区直部门主要领导,优先考虑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选拔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优先考虑长期扎根乡镇经受过扎实磨练的干部。优化干部推荐和考察办法,采取“无任用提名推荐+多级署名推荐”办法选拔“黄牛型”干部,即看推荐情况又注重考察现实表现,防止简单唯票现象,不让脚踏实地的“老黄牛”干部吃亏。注重优化选拔方式,为防止在选任工作中过度依赖考试分数的做法,使广大乡镇事业干部自觉埋头实干,取消笔试比选环节,增加量化比选环节,强化实干实绩方面竞争,做到不唯分取人。科学设置量化比选条件,量化项目向乡镇经历倾斜,给予一定加分比重,从而使干出实绩的乡镇干部更能胜出。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10

  今年以来,xx区纪委按照中央、省、市纪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精神,对辖区内乡镇、村、组、户,采取走访、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形式,对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乡镇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反腐倡廉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解决好纪检监察办公的基本条件,有的甚至没有专职人员,难以保证正常开展工作;二是对纪检监察工作资金投入少,有的乡镇连办案津贴、信访津贴等必要经费都没解决,影响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三是个别乡镇没有妥善安排好纪委书记和监察室主任工作,使他们分管工作多、负担重,没有充沛的精力来思考和从事本职工作,导致反腐倡廉成了会上重要、会后次要、忙起来就没有要等。

  (二)部分乡镇在纪检监察干部人员配备上存在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等问题。不少乡镇特别是纪委书记职务,既是官又是兵;虽然多数乡镇配有监察室主任,但从现有的情况看,基本都是兼职,并且个别还存在身兼几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监察工作;如此现状要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难度较大,困难较多。

  (三)在业务上,缺乏连续性、前瞻性、完整性、规范性。多数乡镇能够做到及时贯彻落实、安排部署反腐倡廉工作,但缺乏检查督促、跟踪到位。一些乡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缺乏应有的形式,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外宣意识缺乏,做了工作不爱搜集整理上报,使一些好的举措得不到及时反馈、宣传、推广;在处理群众信访问题上不及时,导致上访问题时有发生;在化解矛盾工作方面,只注重了参与和协调,忽视了应收集了解掌握的相关资料,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缺乏力度,自然就没有深度、进度、广度,一些乡镇不会查案;有的乡镇平时尚不注意收集整理工作资料,工作档案不健全,缺乏规范性,年终检查到处找,相当零散,且有的还找不着。

  (四)乡镇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差距,在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责任制、责任目标分解、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尚有一些不尽完善之处,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和部门参与支持工作还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

  二、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级管理不够民主:一是发挥村支两委及成员的作用较差,村里大小事务的决策,一般是支书、主任说了算,其它成员很少参与,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二是一些村的民主管理制度虚设,如党员议事、村民议事根本没有参与到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之中。

  (二)村务公开效果较差:公开场地缺乏、时间不及时、内容不全面、地点不适中、档案不健全。群众居住分散,部分村民不了解村务公开的情况,个别村存在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对群众真正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较少。一些村公开内容杂、形式简单,群众看不明白,无法进行监督。

  (三)财务管理欠规范:一是一些村干部千方百计逃避乡镇对村财务监督,虽实行了村财乡管、集中收付制度,但有的村仍然存在收入不入帐的问题;二是开支不合理,随意性较大,民主理财制度不健全,有些村虽然有制度,但没有明确理财管理人员,制度形同虚设;三是一些村多人插手财务,反而使专职财务心中无数,导致管理失控,难免酿成违规违纪问题。

  (四)村级纪检委员工作效果不明显:各乡镇虽配备了村级纪检委员,但一些乡镇所配人员没有注重其基本素质,有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工作能力远不适应今天纪检工作需要;二是多数乡镇虽然明确了工作职责,但不细化,未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三是一些纪检委员主动性差,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群众对其了解甚少;四是部分村支两委领导不十分了解村级纪检委员的作用,重视不够,关心甚少。

  (五)部分基层党员存在的问题:基层党员、干部时有不严格遵守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甚至违犯规定的行为,存在工作不实,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办事不讲原则,优亲厚友。有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甚至挪用贪污、侵占国家和集体财物;一些地方干部管理松懈,工作制度不严,领导难以带头,“走读”现象较严重,群众仍旧办事难。

  三、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广大党员干部认要真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和廉洁自律的情况要通过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等形式进行对照检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述职述廉制度。要逐步推行村级干部的述职述廉工作,建立村级促廉保廉制度。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建立定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政纪条规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对广大干部加强以“四讲四有”为主题教育的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党风党纪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权力制约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乡镇要制定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干部任免、大额资金的使用等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民主决策,逐步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完善村民委员会议事规则,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级重大建设项目、“一事一议”筹资管理,救济救灾款物发放等重要工作,需经村支两委集体研究决定;村内重大事项还需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健全财务监管制度,乡镇、村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严格审批权限,村委会要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对财务收支情况定期检查,按时张榜公布;要推行“村财乡(镇)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运作管理行为。

  (四)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制约,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要认真落实基层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党的基层组织每年要定期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会前要做好征询意见,会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会后要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上级和群众的监督;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民主监督、财务管理、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建设项目的监管等制度制度;要利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议事等主要形式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大纠风治乱的力度,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拿、卡、要”等问题切实加以解决。

  (五)进一步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要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乡镇、村都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领导小组,以保证工作的落实;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党政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村支两委干部“一岗双责”工作制度;三是乡镇、村要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进行责任分解,层层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四是要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制度和考核办法,平时加强督促,半年、年度按时考核,其结果作为干部业绩评定和工作奖惩的依据;五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凡不认真执行责任制规定,发生重大案件,造成工作失误,给群众带来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坚决严格责任追究,并视其情况予以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党政纪处分。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对促进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政治保障作用。

  (六)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规范化建设

  要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乡镇纪委班子成员要各负其责,承担工作任务,逐步解决纪委书记跳“独脚戏”的问题。各乡镇要调整配备得力的监察室主任,有利工作开展。要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延伸到村级,领导好和指导好村级纪检委员的工作,落实好村级纪检要点,并制定工作规范,明确职责任务,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综上所述,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任务重,要求高,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协调,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开展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篇11

  一、把握查找问题的重点

  重点围绕践行“四讲四有”、弘扬井冈山精神四个学习讨论专题分别查找问题。

  1.认真查找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是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党的意识淡化,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大学生党员还要着力查找入党动机不纯,思想上没有完全入党,入党前后差别较大等问题。

  2.认真查找在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是精神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敢改革创新,固步自封,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消退;不担当,不作为,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没有解决困难的信心,遇到矛盾绕道走,不善于破解难题,不敢承担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做实事,工作拖沓,调查研究不深入,谋事做事脱离实际等。大学生党员还要着力查找带头学习实践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问题。

  3.认真查找在艰苦奋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紧不实,拒腐防变的意识铸得不牢,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反弹;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放松自我要求,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大学生党员还要着力查找学习消极懈怠,玩风盛行,沉迷游戏网络等问题。

  4.认真查找在践行党的宗旨、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高高在上,群众观念淡漠,服务意识弱化,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大学生党员还要着力查找利己主义严重,服务意识差,社会责任感缺失,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等问题。

  二、改进查找问题的方式

  1.在学习讨论中查找问题。

  要围绕四个专题,有针对性地查找重点问题,组织师生党员在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讨论时,结合本单位和党员自身实际情况,查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2.结合讲党课查找问题。

  各级党组织书记在讲党课时,要注重查找本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区分层次和类型查找问题。

  要注重区分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不同层次,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学制高校学生党员的具体情况,分层分类查找问题。

  4.其他多种形式查找问题。

  坚持“面对面”与“背靠背”、“个别听”与“集体谈”、“走进师生群众听”与“组织师生群众评”相结合,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组织议、互相帮”等方式,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及其具体表现。同时,通过公布专用信箱、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及调研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查找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党校分校村级教学点建设存在问题11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