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完整版】

时间:2022-09-18 19:1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案例分析【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完整版】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1、 [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 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 5 米, 宽 2 米, 求草坪的面积。” 列出算式:

 5× 2 ⒉算式一出现, 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 在小组交流时, 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 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

 ①(5+)

 ×(2+)

 ②5.8×2.5

 ③× , 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

 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

 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 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

 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 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

 当然, 宜独宜合, 应和教学情景、 学生实际结合, 择善而用, 才能日 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 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前, 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 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 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2、 [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 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 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 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 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

 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

 “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 高兴的占了 3 份, 即 3/4 高兴, 遗憾的占了一份, 即 1/4 遗憾。

 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 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 为班级争了光, 我为我们班而自豪, 感到十分高兴。

 我之所以遗憾, 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 许多问题又不难, 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 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

 小朋友,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

 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 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 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

 平时课堂上, 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

 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

 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 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 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 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

 我们想, 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 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

 “5 的加法” 新授课。

 教材是这样编写的:

 教材编写的意图是:

 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那么老师又是怎样理解使用教材的呢?

  师:

 算出一共 5 只, 是用什么方法算?

  生 1:

 4+1=5。

  生 2:

 4 和 1 组成 5。

  师:

 为什么用加法?

  生:

 (无人举手)

  师:

 昨天学习加法, 把两个数合起来, 用加法。

 现在, 要把 4 只和 1 只合起来, 所以该用——加法。

  师:

 算式 4+1=5 中的 4、 1、 5 表示什么?

  生:

 (略)

  师:

 5 只鸟, 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

 (脱口而出)

 用加法。

  (教师想要的方法没出来, 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讨论)

  师:

 请四人小组讨论。

  生:

 (学生讨论)

  师:

 谁来汇报“5 只鸟, 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

  生 1:

 用加法。

  生 2:

 想组成分解。

  (这时教材上列举的三种方法, 学生只想到“组成” 这一种。

 于是, 教师继续引导)

  师:

 有不同的想法吗? 你是怎么想的?

  生 3:

 心里想的。

  生 4:

 5-0=5(这时, 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师:

 请你说一说怎样想出等于 5?

  生 5:

 4 和 1 组成 5。

  生 6:

 跟他一样是心里想的。

 (学生仍然想不出“数数” 的方法, 这时教师干脆直截了当地“导”)

  师:

 在心里怎样算? 先数几?

  生 7:

 先数 4。

  师:

 再数几?

  生 7:

 再数 5。

  (至此,“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 4+1=? ” 终于出来了)

  【评析】

 为了启发学生说出数数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用了十几分钟。

 在这当中学生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为什么不会想到数数的方法? 实际上城市的一年级新生几乎 100%接受幼儿园教育

 目前, 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 10 以内加减法, 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 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 还让学生天天练习。

 因此,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 10 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提取事实的阶段(即脱口而出的程度), 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

 也就是说学生经验中早就淡忘了 数数的方法, 所以学生想不到数数的方法也就成其自然了 。

  教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说出用数数的方法计算“4+1=? ” 呢? 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 。

 有些教师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

 这说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尚未理解, 仍然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案为本”。

  学生在这十几分钟里知识无增, 认知水平降低, 只有失败的体验。

 这样的教学, 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哪个维度来衡量, 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

 教育要以人为本,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 要关注学生、 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 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

 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在“五个字”(调、 改、 增、 组、 挖)

 上下功夫。

 调:

 调整认知目 标, 调整教学内容, 调整练习题; 改:

 改变情境(问题情境、 游戏情境、 活动情境……)、 改变例题、 习题; 增:

 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 组:

 重组教学内容; 挖:

 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像前面举的这个例子, 当学生列式计算之后, 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

 “4+1=5, 你是怎么想的? ” 学生能想出几种就几种, 勿强求。

 接着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笑笑也在学习 5 以内的加法, 可 2+3=? 他给忘了, 你能帮他想办法算出这题的得数吗? 然后可设计游戏和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练习。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说说生活中哪些事可以用5 的加法来表示? ……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 可以把 5 以内的加减法合在一起上, 甚至也可以不教学这部分内容。

 这样的设计, 是站在学生的角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 较好地体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7.[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 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 5 米, 宽 2 米, 求草坪的面积。” 列出算式:

 5× 2

 ⒉算式一出现, 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 在小组交流时, 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 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

 ①(5+)

 ×(2+)

 ②5.8×2.5

 ③× , 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

 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

 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 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

 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 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

 当然, 宜独宜合, 应和教学情景、 学生实际结合, 择善而用, 才能日 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 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前, 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 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 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8.[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 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 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 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 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

 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

 “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 , 高兴的占了 3 份, 即 3/4 高兴, 遗憾的占了一份, 即 1/4 遗憾。

 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 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 为班级争了光, 我为我们班而自豪, 感到十分高兴。

 我之所以遗憾, 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 积极举手, 许多问题又不难, 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 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

 小朋友,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

 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 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 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

 平时课堂上, 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

 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

 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 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 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 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

 我们想, 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 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完整版】】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