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15篇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1
(一)旅游业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提档升级”兴旅游的发展战略,按照全州旅游二次创业和把旅游业建成灾后产业恢复重建标志的要求,加快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成6个精品旅游村寨,xx、xx等旅游集镇基础设施、景区标识标牌更加完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得到多点培育和发展。
(二)商贸流通逐渐繁荣。先后引进鑫兴超市、德惠超市等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入驻,完成了供销社农贸市场恢复重建。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153家,累计注册登记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共159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61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户;住宿和餐饮业:19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户;金融业:26户;房地产业:5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3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户;教育:2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户。累计注册登记服务业企业10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户。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交通运输日趋繁荣,城乡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三)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抓住灾后重建契机,完成了省道303线、省道210线恢复重建,巴郎山隧道开工建设,交通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邮政、圆通、韵达、夹金山物流等多家物流公司入驻,基本满足全县居民消费性物流需求。
(四)金融保险业逐步壮大。目前,县境内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三家银行,各银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竞争的格局。县农业银行推出了中小型企业金融贷款、微小型企业小额贷款、个人创业、住房贷款。农村信用社针对广大农牧民推出了助农贷款等多项业务,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县境内有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华联合财保等保险机构,在财产保险方面已初具规模,三大保险公司均有车辆保险定点维修厂。出险后,定损理赔人员为车主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理赔服务。
(五)现代信息服务业初步成型。目前,县境内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家通信营运商,2g网络已覆盖全县、3g网络覆盖了主要乡镇,网络信号通畅,价格低廉。网络购物平台的对外搭建基本完成,居民通过开通网银便可以在网络上轻松购物,享受物美价廉的网络服务。
(六)文化体育事业初见成效。目前我县的体育场馆和学校运动场在节假日基本对外开放,满足了全县居民的锻炼需求。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全县,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在县城也得到全面覆盖,乡镇文化站的建成,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农牧区服务业逐渐起步。全县以实施“金农”工程为重点,构建了多平台农牧区信息服务体系。以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农牧区服务业逐步起步。
(八)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沙棘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构建了沙棘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立业电子有限公司已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县绿野特种养殖基地、县xx食品有限公司、xx酒业有限公司、立业电子有限公司、xx有限责任公司、xx食品厂等企业共申报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等22项。支持宝清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品牌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九)积极培育居民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美容美发、洗染等居民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民生服务业,居民生活丰富多彩。
(十)积极推进福利中心养老服务体系。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利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敬老院养老机构接受安置城镇“三无”老人、农村“五保”人员的,县财政按规定标准将其生活、医疗等补助经费转入敬老院,用于支付其生活、医疗、照料服务等所需费用。建立敬老院运行经费、护理人员工资、五保老人保障标准增长机制。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2
线上线下并举开展工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国家宪法日、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工会法治宣传月活动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好公益法律服务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的实施方案》,市总工会《关于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的工作方案》、《关于组织“开展百日走访、服务百万职工”活动的通知》的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围绕“向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好公益法律服务”这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交流、人员访谈、意见征集、情况分析、制定举措等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研走访涉及的企业,涵盖了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多个类型,企业所属行业分布广泛,数量较多的是制造业企业,也有建筑、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类企业。总体来说,多数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企业工会能够根据企业实际和职工所盼,不同程度地发挥出应有作用,比如:加强思想引领、开展技能竞赛、深化劳动保护、丰富文体活动、优化关爱慰问、落实福利保障、维护合法权益、管好工会经费等,推进服务职工生产生活,妥善处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与此同时,职工对企业经营、工会作用、个人发展大多持乐观态度。
二、目前**各级工会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工作情况
**各级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法治宣传和法律实践相互结合,不断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构筑多层面的劳动法律监督网络,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积极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写好法治社会建设工会篇章,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市总工会、吴江区总工会、昆山市总工会先后被**省总工会命名为**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示范单位。
一是加强网络建设,夯实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基础。推进机构建设。贯彻落实《**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要求,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构建设。提升队伍素质。通过举办讲座、课堂互动和网上函授等形式,提升包括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在内的工会干部的法治素养,鼓励、支持和组织工会干部参加“劳动关系协调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班”学习。引入专业力量。举办法律顾问聘任仪式,与*家律师事务所主任签订了《**市总工会法律顾问聘任协议》,安排法律顾问协助排查化解所负责区域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协助做好所负责区域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二是落实工作制度,提升工会公益法律服务规范化水平。加强信息报送。市总印发了《关于建立**市工会系统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的通知》,严格落实《**省工会阳光预警信息平台管理办法》,制定“重大情况直报、定期排查月报、工作分析年报”等基本工作制度,明确工会主席为“第一责任人”,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报送。依托分布于全市各地的*****个企事业单位工会法律监督委员会,形成纵向到底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体系,组织开展“五一劳动法治宣传监督月”活动,推广昆山工会劳动用工风险评估省级标准,**市总工会和各市、区总工会创新开展工会法治体检,接受企业预约,派出专业人员,免费为企业进行劳动用工隐患排查、专家咨询,提出工作改进建议,在**打造营商环境法治最硬内核过程中贡献了工会法律工作者智慧力量。
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全市劳动关系信息网络,通过“*工惠”APP、**工会网和**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向社会公布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和办公地点等信息;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将“12351”工会维权热线纳入**阳光便民服务“12345”热线统一管理,通过定期督查确保热线畅通;开发建设依托*工惠APP的法律服务模块,顺应职工生物钟,使职工群众有需求时随时问、工会委托专业法律人士及时答;依托工会服务阵地,推动工会公益法律服务载体前移到工业园、集宿区、工地,打造职工群众身边的工会法律服务圈。
三是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预防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将劳动法律监督与基层走访调研结合起来,组织工会干部深入基层、企业,集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劳动法律监督,认真倾听一线职工诉求,及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活动和夏季安康“三送”活动,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加强协作联动,扩大监督影响。按照全面排查、集中化解、就地稳控要求,将产能过剩、转型升级、资产重组、转移搬迁等可能涉及劳动关系调整的企业,作为劳动法律监督重点对象,及时排查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推进评价工作,提高监督水平。**市总工会制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评价方案》,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等方式,指导各地工会、区域(产业)工会、基层工会按照“学、评、填、报”四个步骤,全面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合格’、‘先进’‘示范’命名”活动,把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进行评价,作为全市各级工会普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知识、排查劳动关系运行中各种隐患、及时化解劳资矛盾纠纷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
四是坚持普治并举,提升工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实效。推进劳动法治宣传。线上线下并举开展工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国家宪法日、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工会法治宣传月活动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与**广电总台联合办好“十点说法”直播节目,就工会组建、劳动关系、会员权益等问题进行宣传答疑。针对职工权利意识增强而依法维权意识不足的现实,依托**工会微信公众号推出“学法小课堂”,各级工会建立各类网络普法载体***余个。提升法律援助水平。按照《**市工会法律援助办法》,服务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着力抓好工会公益法律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开展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时主动对接市县法援中心,借势完善市、县(区)两级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和镇(街道、开发区)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站建设,目前全市共建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个、职工法律援助站***个。加强职工信访工作。按照《信访条例》和《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职工信访投诉请求清单》,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及时处置“信、访、网、电”事项,做到如实登记、准确统计、及时上报,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矛盾纠纷。
三、当前企业及职工对公益法律服务的需求分析
一是职工对劳动经济权益等核心权益的诉求多元化。有的前期诉求未能得到及时解决或满足,导致后期解决矛盾及维护稳定压力持续增大,这些都对加强工会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当前,部分企业仍未成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联络联系渠道缺乏。
二是基层企业工会干部在开展内部争议调解时遭遇工作瓶颈。企业工会干部反映在开展内部调解时能力有限,往往导致内部调解流于形式,导致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转而到上级工会和上级信访综治层面求助,不仅使这部分职工的精力、财力受到牵扯,而且增加了社会层面调解维权工作成本。
三是工会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的方式还不够丰富。职工在入职前、入职后往往忙于工作,缺乏主动学习劳动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行动,有的在维护自己权益时不够理性,更谈不上以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解决问题、维护权益。有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希望工会普法宣传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围绕职工群众作息安排开展普法,普法和提供法律服务的方式、载体能够更加丰富,推动更多的普法宣传活动进企业进车间。
四、务实推动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开展百日走访、服务百万职工”活动是工会干部听取基层意见、改进完善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具体行动的重要举措。针对在调研中了解到的对公益法律服务需求情况的分析,面对职工群众的新期待,下一步要进一步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完善优化服务职工的方法手段,把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的行动,转化为优化提升工作、务实推动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带领各级工会干部,实现“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建新功”的行动目标。
一是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工权益维护氛围。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工会界委员、工会法律顾问在人大立法中的作用,抓住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政策法规修订完善过程中的座谈、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重点环节,不断提高工会源头参与的层次和效果。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针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立法机关建言献策,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研究解决,确保职工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二是着力在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过程中提升职工法治素养。制定实施**工会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民法典和劳动法律法规等,进一步增强普法工作的实效性,真正让法治走到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扎实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五一劳动法治宣传服务月、**市法治宣传月、宪法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和公益法律服务。依托各地工人文化宫、文化馆及各类群文组织,开展工会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征集、改编,推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工会法治文艺节目。发挥**工会网上工作优势,依托*工惠APP、**工会微信公众号,办好在线法律服务、学法小课堂、月度主题普法知识竞赛等线上工会法律服务项目,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学法用法热情,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三是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劳动领域维护政治安全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根据省总工会等部门开展企业劳动用工监督评估专项服务行动的总体部署,对职工人数多、经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劳动关系矛盾多的企业,开展动态调查、信息报送、服务对接,市、县(市、区)、镇(街道、开发区)三级工会联动,提供以下沉服务、个性服务、改进服务为重点的**工会惠企公益法律服务产品,努力做到防范劳动用工风险服务在先、谋划在前。根据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评价规范,推进企业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示范单位评价。主动争取人社劳动监察、争议仲裁、法院等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信息互通、制度对接、工作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领域相关社会组织相互之间的联系协作,依托专业力量提高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质效。
四是不断增强工会法律援助的个案服务效率。加大市、区总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力度,不断完善工会维权服务平台载体。继续推进《**省工会法律援助办法》《20**—2023年全省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站)实体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规划》贯彻落实,为有需求职工提供融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劳动法律监督、协商调解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认真落实《关于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开展精准前期调研摸清需求的基础上,把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手臂不断延伸到集宿区、产业园、商务楼宇等区域和领域,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职工法律援助和工会公益法律服务阵地下沉、前移,使工会法律服务工作更有温度更有效率,服务**营商环境建设更有力度和精准度。
五是加强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基础性工作。健全完善风险排查预警、疑难问题联动化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积极参与平安**法治**建设。发挥工会阳光预警信息平台作用,形成上下联动的全方位监控预警体系,做到劳动关系矛盾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认真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工会信访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推进工会信访业务标准化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从群众来信办理、群众来访接待、网上信访事项办理、窗口规范化建设等信访业务流程各环节入手,提高依法接访能力和处置成效。压实属地镇(街道、开发区)总工会职工信访工作责任,推动信访问题分类、及时、就地解决。贯彻实施《基层工会法人登记管理办法》,健全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制度,做好工会社团法人登记、变更和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工会法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各级工会法律工作干部综合素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3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照我国税务机关确定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要求,我市税务部门在加大打击偷逃税行为的同时,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的观念日益增强,在纳税服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提高了税务稽查的权威性,而且树立了良好的税务形象,为确保税收收入,推进依法治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纳税环境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市纳税服务所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对纳税服务的认识及服务机制等还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正视我市纳税服务工作中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税务部门以“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发展,服务于纳税人”为宗旨,通过简化办税程序、优化办税流程,推行“一站式”、“一窗式”、“全程式”服务等一系列纳税服务措施和现代信息手段,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税务干部高高在上、铁面执法,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被动应付的纳税局面。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基层纳税服务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纳税服务观念亟需转变。一方面上级税务机关不断推出各种纳税服务举措,而另一方面作为纳税服务的具体落实者——基层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工作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完成工作任务,偏重于口头上、材料中、墙壁上的服务。没有从思想观念上将纳税服务工作上升为一种自觉行动。新《征管法》第九条明确“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依法接受监督”是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要求更多的是强调反腐倡廉,真正以纳税人的权利为出发点的依法行政的教育要求却往往被忽视了。结果,征纳双方的关系没能融洽地协调发展,纳税人的抵触情绪没能有效化解,给征管工作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阻力,妨碍了征管工作的发展进步,征管成本也居高不下,影响了征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二)纳税服务长效机制不健全。随着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基层税务系统不断建立和完善了规范科学的各职能部门岗责体系,职能明确,岗责到位,但是,从优化纳税服务的新理念、新要求重新审视,则纳税服务相应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质量管理、监督控制等纳税服务的重要内容尚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其岗责体系之中注重了管理和执法,纳税服务的内容则相对缺位。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规范的、系统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而由此而来产生的评价纳税服务工作的质量考核标准也过于简单化、单一化。当前对纳税服务质量好与坏的评价考量方法,主要是地方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和系统组织的创建办税服务厅等。其评价的特点具有主观性和事后性,评价的方法、标准和指标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没有建立起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健全的纳税服务质量评价制度等等。纳税服务质量的评价工作还处在事后总结性的主观性评价阶段。纳税服务的任务不明,带来了职责不清,职责不清无法规范纳税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方式,而不规范的内容、标准和方式势必又将无从建立起纳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究其原因是纳税服务作为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得到落实,谈起纳税服务是行政责任,做起纳税服务是职业道德建设,另外,现代的科学管理思想、理念和理论没有应用到税收征管工作中。
(三)纳税服务的形式不统一,针对性不强。近年来推行的首问责任制、一站式服务和多元化申报方式、电子缴款、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等等,这些项目尚不系统,与真正意义的纳税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满足不同纳税对象的不同要求。
二、更好发挥纳税服务职能的建议
(一)倡导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在强化稽查活力上下功夫
用法律赋予稽查部门的权利,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把执法当天职,将服务做宗旨,促使稽查工作由过去“单一型执法”向“执法服务型”转变。要提高对纳税服务的认识,确保纳税服务的思想统一,要切实加强全体稽查人员的宗旨、廉洁、法律意识教育,彻底转变与建设服务型税务稽查不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把纳税服务具体落实到日常稽查工作中。
1.规范执法行为,维护税务机关的形象
规范税务稽查的执法行为,坚持依法办案,公正执法,强化内部监督机制,杜绝执法不严,以权谋私,损害税务机关形象的行为。
2.正确行使权利,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对《税收征管法》赋予纳税人的权利应予保障,严格按稽查程序办案,要正确行使处罚权,保证处罚公正性,对纳税人涉税情况要进行分析,切忌处罚一刀切,要更好的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3.落实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健立完善服务制度,对原先好的传统要保持,继续推行稽查回访制度,建立稽查服务考评制度,全面提高稽查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纳税人中树立税务稽查执法的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优良形象。
(二)夯实五项制度,规范稽查行为,在强化服务型纳税上下功夫
税务稽查工作要落实“以人为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工作效能,从实际出发,把“又好又快”和“人民满意”贯穿于地税稽查工作始终,在稽查执法中严格依法办事,夯实五项制度,规范稽查行为,在建设服务性稽查上下功夫。
1.夯实税务检查计划制度,提高服务效率
进一步夯实检查计划制度,严格控制检查次数,加强税收稽查的计划性管理,严格稽查的计划审批、备案程序,除举报案件、协查案件、专项检查和上级交办案件等特殊情况外,不得有重复现象发生。
2.夯实税务稽查告知制度,实现“阳光稽查”
为切实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税务执法,要进一步要求稽查人员对纳税人进行税务检查前,对纳税人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随同《税务检查通知书书》将《税务检查告知书》一并送达被查人,进一步规范税务执法行为。
3.夯实税收政策公开度,增强执法透明度
针对纳税人的因不了解税收政策而少缴税款的情况,要积极开展税法宣传。一是开展送法上门活动,二是开展税务稽查前的税收政策辅导,鼓励纳税人查前自查自纠。避免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不透、非故意的漏税国家税款而导致的偷税处罚,帮助企业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
4.夯实检查制约制度,规范稽查行为
从规范稽查行为入手,强化检查制约制度。一是税务检查必须双人上岗,并出示《税务检查证》、《行政执法证》等;二是税务稽查推行各税统查;三是严格调帐检查管理;四是优化稽查服务;五是要注重查后引导。
5.夯实违规预警制度,增强纳税意识
一是积极开展新办企业的查前辅导;二是对实施检查的纳税人,如果查前纳税人能主动做到自查自纠的,处罚时可从宽处理。
(三)做好三种服务,促进内外和谐,在构建和谐纳税上下功夫
内求团结,外求和谐,这是环境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服务型的纳税工作机制,要做好三篇服务文章。
1.服务征管,形成执法合力
稽查和征管是同属于税务部门的两个不同部门,是统一的,不是相互对立的。一方面要坚持准确选案,另一方面,要落实稽查建议,规范征管行为。对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征管工作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总结普遍规律,制订防范措施,提出可行建议,要维护稽查权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又要注重促进征管,优化税收环境,形成上下一体的执法合力。
2.服务纳税,强调执法为民
淡化权力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始终把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服务纳税人贯穿于稽查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查后建议、查后咨询、查后辅导等措施,积极、主动、及时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用对纳税人的尊重赢得纳税人对税法的尊重。
3.服务发展,找准执法切入点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稽查工作,为广大纳税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同时又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准稽查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促进社会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
(四)确保服务规范,营造良好氛围,在建立长效纳税服务上下功夫
1.健全服务规范,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创建和谐税收环境,要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纳税服务行为作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要继续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全程服务、文明服务、服务、“一站式”服务、“一窗式”管理、服务、提醒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
2.构建和谐征纳,营造纳税服务氛围
积极营造“倾听纳税人呼声、维护纳税人权益、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良好氛围。将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于税收各项工作中,在严格执法和规范管理中加强服务,在优化服务中提高执法和管理水平。如:建立和完善税法宣传、咨询辅导等制度,加强与纳税人联系与沟通,为纳税人办理各种纳税事项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开展税收宣传,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和水平等。
3.优化纳税程序,提高纳税办事效率
大力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办税服务厅设备、设施投入力度,不断亮化、美化办税服务厅环境。要充实办税服务厅力量,将一部分懂专业、能力强、素质好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办税服务厅来,从而进一步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在纳税服务厅设立相关部门办事处,开展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改变办事程序冗长的弊端,为办税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加强办税服务厅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专业化、科技化、现代化的办税人员。规范和加强税务网站建设,进一步拓宽纳税服务的方式和渠道。
文明执法,真诚服务,树立税务部门新形象,是税务机关创新税收管理,促进现代税收文明发展,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税务纳税服务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优化纳税环境,创建服务型税征,以提高工作办税效率,为有效打击偷、逃、漏税,增加国家税收,严格执法、净化税收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4
近段时间以来,在市、区局的正确领导和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股紧紧围绕市局的总体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工作内容,始终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服务目标,不断提高和创新服务手段,积极宣传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办税服务质量,认真履行工作流程,做到真正服务于纳税人的合理需求,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增值税发票税控系统升级
为确保发票税控系统2.0顺利上线,我股开展多项延续性工作。系统上线前我股根据管理区内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通知区内纳税人在系统停机前领取发票,更改开票系统离线开票时间以确保不影响正常开票业务。系统维护期间,我股联合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积极开展业务测试,系统压力运行测试等工作,为下一阶段系统上线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于此同时为确保增值税发票税控系统2.0上线后平稳、有序、高效运行,我局开展了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2.0版纳税人培训,向纳税人讲解新系统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系统上线后,针对出现问题,我股积极与第三方服务机构沟通,解决实际问题,为系统的顺利运行保驾护航。
二、纳税服务规范3.0升级
为构建“自主遵从、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体系,适应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新机构、新职责、新变化,回应纳税人和缴费人的新需求、新期盼,我局结合纳服规范3.0的新要求,新做法开展以下工作,提高服务质效。一是积极参加培训。选派业务精湛、政治素养高,服务态度好的干部参加省市局《规范(3.0版)》师资培训,组成管理区局专业师资团队。二是组织针对性培训。由师资团队对管理区局纳税服务部门、分局业务骨干进行培训。采取视频教学、实地示范教学、新旧版纳税服务规范对比教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办税服务厅人员《规范(3.0版)》培训,确保办税人员严格按照新规范要求办理各项税收业务。三是规范办税服务。纳税服务部门及时更新办税指南在办税厅张贴,按照《规范(3.0版)》要求,强化办税服务。办税厅导税员做好对纳税人的办税引导,要求办税厅人员认真落实《规范(3.0版)》各项规定要求,坚决杜绝在办理材料、办理时间、办理流程和基本规范等方面超出《规范(3.0版)》要求的行为发生,从而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税收服务。
三、总结规划,释放发展活力
我股下一阶段工作重点为继续全面开展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持续推广减税降费红利账单等关工作措施落实。开展全面总结工作,检查漏洞,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助力管理区经济进一步发展。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X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安排部署,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实践,为加强和改进新常态下基层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最近,我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镇街道、村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发现了一些好的做法,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四级体系基本建成。一是建立健全了县、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机制,网格事项的发现、处置、上报、交办、办结、回访、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二是四级体系分级管理,梯次互动,各层级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网格化事项,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网格化信息系统事件处理及时。
(二)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运行良好。截至目前,我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累计录入人口信息xxx条(流动人口xxx条,特殊人群xxx条),群防群治队伍xxx条,群防群治人数xxx条,单位场所xxx条(重点单位场所xxx条),房屋信息xxx条(出租屋xxx条),事件处理累计xxx条(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累计办理事件xxx条,全县民生事项累计xxx条,占比xxx,社情民意收集xxx条,占比%,特殊人群服务xxx条,占比%,矛盾纠纷劝解xxx条,占比xxx,突发事项报告xxx条,占比xxx,参与治安防控xxx条,占比xxx)。
职能部门事件办理情况:xxx年红黄牌事件情况:
(三)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运行效果良好。
1、网格员坚持“一日双巡”,更贴近老百姓,拉近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距离。2、网格员既能及时发现网格内的矛盾,又能将大多数矛盾解决在网格内,诸如邻里间房屋漏水、下水道堵塞、物业纠纷等。3、网格内各项信息更加全面透彻,网格员收集各类基础信息导入系统,并动态调整更新。4、网格员参与治安防控,一定程度上震慑犯罪行为,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5、网格员主动发现和受理群众诉求,现场办结或通过手持终端机报送处理,老百姓遇事爱找网格员,认可度高。6、网格员充实了社区队伍,很多以往累计的民生事项得到办理,社区工作量下降,实际作用大于居民小组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新生事物,我县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我县是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之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但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落实力度不够,街道办好于城镇,城镇工作进展慢。由于个别城镇的社区网格化工作落实不到位,镇网格化专干还要做社区专干甚至网格员的事情;四级体系还不够完善,事件处理情况差别大。街道办之间横向比较进展也不够平衡,分类工作各有长短。
(二)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看,一是知晓度不高。由于宣传以及地域的原因,城市社区居民很多还是知道有网格化工作和网格员,但是网格化工作是什么以及网格员的职责作用还不清楚。城镇社区以及全县的农村对于网格化工作的知晓度则极低,很少有群众知道网格化工作是什么。二是参与度不高。网格员开展工作常常遇到不理解不支持,大多数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少居民较注重隐私,有事找社区、找政府,无事怕打扰,甚至态度恶劣,网格员入户采集和调解矛盾纠纷极其不便。
(三)工作保障不足。一是网格员的绩效工资问题。我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开展半年了,绩效工资原定为按月考核季度兑现,但是去年四季度的绩效考核财政还未到账,影响了网格员的积极性。二是网格员保险待遇问题。由于我县网格员是参照公益性岗位购买保险,购买的四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中的养老和医疗都需要网格员自行购买后接近年底凭票据到街道报账,网格员意见较大。三是社区基础条件问题。部分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差,办公场所面积小,网格员队伍配备到社区后,办公面积和办公设备更不足,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四)网格员队伍问题。一是网格员队伍不够稳定。由于专职网格员能力素质以及网格员身份的原因,年轻一点的网格员就想着走,年龄大一点的能力又不及年轻的。二是专兼职网格员差异。由于原则上专兼职网格员工作内容都一样,兼职人员意见较大。一方面是待遇问题,兼职网格员只有绩效考核。另一方面是兼职网格员原本的社区工作也比较多,精力有限,由此还造成个别社区一个专职网格员负责两三个网格的情况,“一格一员”难以落实。三是农村网格化工作开展难度大。一方面我县配备了部农村手持终端机,有手机的农村正逐渐开展工作,其它的农村网格化工作基本没开展。另一方面农村网格员大部分都是村书记、主任兼任,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手持终端机基本不会用,再加上其它诸如计生、民政方面的工作,网格化工作更难在农村落地。
(五)部分镇街道领导不够重视。一是网格化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比如工作任务不按时完成,影响整体进程;镇街网格化专干身兼其它工作,其它任务一来便无人负责网格化;工作场所、设备保障不到位,工作无法开展。二是对网格员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网格员多次手机无人接听或者关机;PC账号和手机账号长期不登陆并经县上提醒无果,影响账号活跃度和综治目标考核;网格人员名单调整和网格员请销假上报备案不主动。
三、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切实把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落实,从思想、组织、保障措施等方面不断加强,高度重视,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全县落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意见,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保证工作进度。
(二)要切实完善保障机制。一是人员保障。要加强对网格化专干和专兼职网格员的业务培训,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提高其适应网格化工作发展的能力;二是制度保障。“一格一员”,“定人、定格、定责”。落实省市关于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既要留得住人还要淘汰人;三是资金保障。各项经费要及时划拨到位,资金要按时拨付网格员以及切实保障工作场所、设备的需求;设立激励资金,推动网格员创先争优,出先进出典型。
(三)要切实完善职能部门进驻和网格划分情况。一是进一步完善需进驻的部门职能,涉及服务群众的职能部门都要入驻,包括水、电、气和通信部门,提升网格服务能力,丰富网格服务内容,让老百姓反映的事件都能有部门处理。二是进一步完善网格划分。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原因,部分网格需要拆分增加网格,部分地区需要新增网格。
(四)要切实强化宣传。县上和各镇街道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宣传,网格员自身要加强日常宣传,农村和城镇宣传要同时进行并落实到位,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增加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6
我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于20**年开始形成,至今已经运行*年。*年中,由网格化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内容的不断拓展,于今年*月初步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架构。为了解、掌握目前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运行效果,近期我们开展了一次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区网格划分情况
根据调查了解,我区目前主要存在党建、综治、城管、“多网融合”网格、疫情防控、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网格、医保等*种网格。
其中综治网格有明确的划分标准、设立最早、为上级对区考核项目,目前已通过降为微网格的方式,融入“多网融合”网格。综治网格于20**年划分。20**年,我市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项目。结合上级考核要求和职责划分,由各级综治部门承担该项目中“一网清”平台建设任务。根据有关规定,各区县由综治部门牵头、民政部门参与按照城市社区***—***户、农村*个自然村以及社区常住人口数、村民人数为参照标准,划分综治网格。全区划共分综治***个,其中城市网格***个,农村网格**个。20**年*月,考虑到我区人口数量和分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综治网格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由区综治中心牵头,在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城管执法局充分沟通协商以及各镇街自行申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未来*年内我区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对综治网格进行了调整,新增综治网格**个,预留综治网格*个(主要是恒大江湾府、草市社区等区域),内部范围调整**个。目前,我区综治网格总数***个(不含预留的综治网格,实际为***个),其中城市网格***个(不含预留的综治网格,实际为***个),农村网格**个。xx年,根据区委要求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经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以及区城管执法局协商,于*月划定“多网融合”网格(城市网格**个,农村网格**个)。考虑到政法系统对专兼职网格员配备率(即,网格员数/全区人口数,我区目前配备率为*.***%,为全市最低。按照“七普”前人口总数计算,我区排名全市第五位。根据“七普”数据,我区常驻人口总数大幅上升,其他区县大多略有下降,导致覆盖率排名下降)有考核,且20**年*月《**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对网格划分有明确标准并与现有综治网格划分依据一致,“多网融合”网格划分后,仍维持原综治网格数量不变,将综治网格降为微网格运行,多个综治网格组成“多网融合”网格。
党建网格在综治网格的基础上于20**年开始设立,目前已纳入“多网融合”网格。20**年我区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联合发文,在昱中前园社区试点推进“党建、综治”网格双网融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年,双网融合在全区铺开。结合综治网格内社区党员分布情况,设置***个党建网格覆盖所有综治网格。xx年,根据区委要求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在综合考虑党建网格、综治网格和城管执法网格的设置需要,于*月在不破开综治网格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个“多网融合”网格(城市网格**个,农村网格**个)。党建网格与“多网融合”网格数量保持一致,网格党组织数量与“多网融合”网格数量一致。
城管网格于20**年开始谋划,目前已纳入“多网融合”网格。20**年,根据镇街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城管人员、环卫保洁人员需要下沉。为更好地推进有关工作,拟将全区划分为**个网格,细化为***个微网格(与同时段综治网格划分范围)。后该方案被否决。xx年*月,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城管执法局协商,在不破开综治网格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个“多网融合”网格(城市网格**个,农村网格**个)。城管网格与“多网融合”网格数量保持一致,城管队员、环卫保洁人员均单人兼任多个“多网融合”网格网格员。
“多网融合”网格于xx年*月,经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城管执法局协商,在不破开综治网格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个“多网融合”网格(城市网格**个,农村网格**个),党建网格、城管网格与“多网融合”网格数量保持一致,维持原综治网格数量不变,将综治网格降为微网格运行。网格党组织数量与“多网融合”网格数量一致,多个综治网格组成“多网融合”网格,城管队员、环卫保洁人员均单人兼任多个“多网融合”网格网格员。
疫情防控网格于xx年*月开始设立。根据上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将现有的综治网格当作主框架,作为基础网格;在每个基础网格内,按照每个小区划分为一个微网格,每个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党委(包括所有驻地单位)、宾馆(单列,不重复计入其他类别)划分为一个专属网格的原则,进一步进行细化划分。全区共设置基础网格***个,与现运行的综治网格保持一致;细分网格****个,其中小区微网格***个,专属网格***个(机关事业单位***个,企业单位***个,宾馆***个)。
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网格于xx年*月开始设立。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xx年*月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设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镇—村—组三级网格。镇级网格由联系区领导担任区领导,村级网格由责任区直单位领导担任责任领导。按照每**—**户设置监测网格,由村民小组长或村“两委”委员担任网格员。
医保网格于xx年*月开始设立。根据有关新闻信息,区医保局于xx年*月自行设立医保网格。医保网格划分为区、镇(街)、村(居)三级网格,建立健全三级联动管理机制。一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区医疗保障局,*个镇(街)建立平行的二级网格,**个村(居)建立平行的三级网格,并将全区所有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覆盖范围。
二、我区网格人员配置、薪酬情况以及工作职责
综治网格
1.人员配备:现有网格员***人,网格员配备比(网格员数/网格数)为**.**%,较****年的**.**%下降*.**个百分点。其中城市网格员***名,农村网格员**名。***个网格员中有男性**名,女性***名,男女失衡的情况较****年更加严重;年龄在**岁以上的新增*人,年龄**岁以上的新增**人,与****年相比年龄结构更加老化;学历为大专的增加**人,与****年相比学历情况有积极的变化。具体情况见下表:
2.薪酬情况:城市综治网格员由各社区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聘用。每人配发工作价值****元工作手机一台,每月工作话费**元(**G流量+***分钟通话+***条短信),由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隶属区城管执法局)配备;每月基础工资***元,由区综治中心根据月度考评结果(镇级自行申报—区综治中心初审—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二次审核—区综治中心终审)发放;每人购买***元/年意外伤害保险,由区综治中心拨款;各社区根据综治网格员工作情况原则上按照不超过**%的比例评选优秀,月度优秀发放津贴***元,由社区自行出资。前三季度,区综治中心根据月度考评结果,累计扣减城市综治网格员工资****元,发放单项奖励(上报突发事件)***元;社区共申报优秀等次累计***人次,区综治中心驳回优秀申报*人次(因该名申报优秀人员当月综治网格任务不达标。由于评选优秀为社区出资,原则上允许超出比例申报。)
农村综治网格员一般由村“两委”担任。相关工作工具以及薪酬由各镇根据自身情况出资。目前,黎阳镇已配发工作手机,按照每月***元标准发放工资。奕棋镇将综治网格工作情况纳入年度村“两委”绩效考评内容。
全区每年评选优秀综治网格员**名,原则上每个镇街*人,根据当年工作实绩增减优秀名额。优秀综治网格员每人奖励****元。
3.工作职责:(1)纳入考核的工作内容以及日常考核管理方式:
a.纳入考核的工作内容:综治网格成立之初即为配合“一网清”平台(20**年升级为“**e治理”平台)设置,因此纳入考核的工作内容主要围绕“一网清”进行。目前,市委政法委及所属综治中心对区县网格化服务管理考核除前述专兼职网格员配备率以外,还对平台基础信息录入(包括人口信息、房屋信息以及特殊人群信息)、事件上报(**类**目***项,见附件一)、办结情况进行排名考核。由于市委政法委及所属综治中心尚未落实《**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关条款要求,制定整个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下一步其是否对区县落实《暂行规定》情况进行考核或者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考核内容,尚不明确。
b.网格员日常考核管理方式:根据平台事件分类,结合市对事件考核的侧重点、区重点工作以及实际运行中的经验教训,20**年初我区制定网格员考核办法;20**年底根据平台升级情况,在原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明确城市社区网格员月入网格工作巡查轨迹天数为月天数**%;月上报条数不少于**条,其中平安建设每月不少于**件,矛盾纠纷事件每月不少于*件;在事件上报总数不超过**条的基础上,市容(村容)管理事件每月不多于**件。农村网格员村网格员工作日网格有轨迹;月上报条数不少于**条,其中平安建设每月不少于*件,矛盾纠纷事件每月不少于*件;在事件上报总数不超过**条的基础上,市容(村容)管理事件每月不多于*件。所有事件上报、办结均需要图片佐证。对上报事件的考核认定实行综治中心、网格中心“双管理、双检查”机制,在按照“镇级自行申报—区综治中心初审—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二次审核—区综治中心终审”的方式进行一般性考核认定的同时,由区综治中心、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对上报事件进行抽查,确保事件质量。根据市委政法委月度通报情况,目前我区的综治网格员月上报事件数量和质量考核标准均为全市最高,基础信息录入、事件上报、办结情况均为全市最优。
补充说明:一是考核仅突出平安建设、矛盾纠纷以及市容(村容)管理三类的原因是:因升级改版为**“e治理”平台后,该平台为多网融合的大网格化服务管理概念所设计,很多类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或者已经有且应由相应的责任人承担,超出目前综治网格员的工作能力。还有一部分类目属于工作记录类内容,过多考核此类内容对利用平台推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解决不利。工作记录类内容不在平台体现,放在日常工作反馈中进行考核。二是设置市容(村容)管理事件上报上限的原因是:此类事件较为容易发现,且基本上在本社区内即可处理。从以往的工作经验看,综治网格员大量上报此类事件将导致事件质量整体下降,对复杂疑难的问题上报较少。
c.综治网格工作考核方式:省委、市委均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纳入了平安建设考核。区级相应将其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该项考核由各级综治中心根据网格员作用发挥情况、坐席员(即区、镇街、村居负责网格事件分类流转交办工作的工作人员)作用发挥情况、事件办理情况、网格培训表彰情况、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以及制度完善更新情况评分。历年在市对区考核中,我区此项目上基本不扣分。区对镇街的考核根据实绩进行评分;对区直单位基本给满分。
除了平安建设考核外,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运行在目考中占一定分数。在20**年机构改革前纳入电子政务考核中,由区委区政府信息办就平台使用情况进行评分、20**年机构改革撤销区委区政府信息办后,由于八定职责不明确,加上综治中心人手短缺,平台事件流转工作仍放在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隶属区城管执法局)进行。该项目纳入区城管执法局评分的数字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2)规定工作职责和实际工作职责:综治网格员的规定工作职责为基础信息录入、事件上报、对事件办结情况的监督、平安巡查、平安宣传等。但由于综治网格员由社区直接管理,绝大多数社区将社区事务大量交由综治网格员承担,综治网格员已经成为社区工作者的主要补充,包括卫健、人社、食安、应急、民政、统计等等各方面工作都交办给综治网格员,且综治网格员成了主要责任人。
党建网格设置网格长**名,由网格党组织书记兼任(或者社区两委等)。网格党支部书记***名。网格党支部书记参照非公指导员,每月发放***元补贴。工作职责为规范落实网格内“三会一课”,加强网格内基层党建工作,夯实网格党组织基础,管理考核办法正在制定中。
城管网格由城管执法队员、环卫保洁人员组成。其中城管执法队员根据身份不同分别享受不同的工资待遇,月工资水平不低于****元。从事原城管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按照城管相关考核办法进行考核。环卫保洁人员仍从事环卫保洁事宜。
“多网融合”网格按照“*+*+*”的模式,每个网格党组织内设置*名网格长,整合鼓励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整合综治网格员、城管执法队员、环卫保洁人员、司法行政干警、市场监管人员、物管员、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结对共建单位联系人等*类人员力量充实至网格。
疫情防控网格、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网格、医保网格为一般性工作网格。
三、我区网格运行管理情况
由于党建网格暂无明确的管理考核办法;城管网格、“多网融合”网格刚刚开始运行,且未制定明确、可操作的管理考核办法;疫情防控网格、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网格、医保网格为一般性工作网格。该段内容所指网格运行管理情况仅为综治网格。
我区网格运行管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年至20**年底,为政法部门单独管理阶段。第二个阶段为20**年初至20**年*月,为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与区应急办合署办公,主任由区政府办副主任兼任)管理阶段。第三个阶段为20**年*月至今,为区委政法委(区综治中心)为主、区城管执法局(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为辅的联合管理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20**年*月至20**年**月,为政法部门单独管理阶段,也是网格运行管理的探索阶段。此时上级对网格工作的认识也还比较模糊,主要精力放在网格的划分、人员配备以及基础信息录入上。政法部门在划分网格,并按照*:*比例配备网格员后,监督网格员完成了基础信息的摸排工作。政法部门对网格工作提出了规范,规定网格员职责为基础信息更新、事件上报和对事件办结情况的监督。但未真正将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考核,镇街、社区对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也比较模糊。此阶段区级对网格员的放松管理,也导致社区在使用网格员上比较随意,埋下了管理上的隐患。
第二个阶段为20**年**月至20**年*月,为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挂区综治中心牌子)(主任为区政府办副主任(正科),实际由区政府办管理。与区应急办合署办公,为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一大队的挂牌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名。)管理阶段,此阶段是网格运行管理的大发展阶段。
20**年12月,我区学习苏沪经验整合应急管理、*****市长热线、一网清、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等平台资源,设立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区网格化管理在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区城管委常务副组长负责统筹协调。由于加挂区综治中心牌子,相关工作受区委政法委指导,直接承担起市对区网格化管理的考核工作。
20**年初,区委、区政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包括《20**年**区镇街在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居民小区)事部件操作规范(试行)》《20**年**区中心城区道路(主次干道、小街小巷、主河道)事部件操作规范(试行)》《**区网格化管理联勤联动工作巡查督查实施意见(试行)》《**区20**年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区网格员考核细则(试行)》《**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事件办理工作问责办法(试行)》等,基本形成了网格化管理的制度体系。按照相关制度,区委副书记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协调复杂难解网格事务,解决了不少网格问题。网格联勤联动工作的推进,也较好地驱动了区直职能部门的力量用于网格事务,处理了油烟污染等一批当时职责边界不清晰的网格问题,形成的以“管理力量大整合、社会服务大集中、信息采集大平台、矛盾隐患大排查、社会治安大联防、行政执法大联动”为工作思路,创设综治中心、网格中心、应急中心“三中心”一体化平台,做深做细做实信息化、网格化、智能化,提升综治中心实战化应用水平的经验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时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同志批示,将推广至全省各地政法部门学习借鉴。
此阶段,我区网格运行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目前黟县正在运行的网格管理一系列机制基本为我区此阶段机制结合黟县实际的完善升级版。但此阶段下发的制度中《**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事件办理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基本没有真正运行,《**区网格员考核细则(试行)》《**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事件办理工作问责办法(试行)》执行地不够严格,导致除了少数涉及网格事务较多的区直部门以外,对网格事务的认知缺乏。除此之外,相关管理制度对镇街在网格化管理中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规定不清晰,仅就平台事件流转和办结进行了考核。整个网格工作的考核沦为对平台的考核,导致镇街对网格化管理概念不清、职责不明、兴趣不大。为了避免平台事件流转超时,部分镇街刻意引导网格员少报、甚至不报复杂疑难事件,或随意对网格员上报的复杂疑难事件挂起处理,导致事件质量下降。虽然后期对镇街流转至区平台办结事件进行了比例上的规定,但效果仍不明显。
网格员工资不在镇街申领、人员归属综治统筹,虽然实际由社区管理,但概念上属于政法委管理队伍。一些社区将网格员当作“编外社区工作者、不花钱的背锅侠”,事情大量交办、责任全部甩给网格员承担。长此以往导致一些人员产生思想上的误区,认为不发现是网格员的责任(存在“网格员已经上报但事件被挂起;或社区刻意引导网格员不报相关事件”的情况),发现了没有处置也是网格员的责任(实际责任主体应为相关部门或者镇街、社区相应岗位工作人员)。
社区坐席员一般由社区工作者兼职,由于事件上报数量上的增加,坐席员日流转事件增多,工作量增大,坐席员工作质量降低;加之没有相应补助,坐席员工作激情减退。
进入20**年后,由于领导变动和机构改革调整在即,月协调制度形同虚设,联勤联动运行不畅,网格员考核形同虚设,网格化管理工作基本陷入了僵局。
第三个阶段为20**年*月至xx年*月,为区委政法委(区综治中心)为主、区城管执法局(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为辅的联合管理阶段。此阶段是网格运行管理的磨合中前进阶段。
20**年*月机构改革结束,新成立区综治中心,为区委政法委副科级事业二级机构,核定编制*名,截至20**年**月实有人数*人。原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完全从区政府剥离,根据原机构设置设区城管执法局副科级二级机构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加挂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名,实有人数*名。
由于区综治中心已经单独成立,网格化管理工作由区综治中心完全承担。但区综治中心仅有*人,且还肩负综治建设、信息化平台、平安建设等多项工作内容,难以同时兼任平台事件的流转工作。经协商,平台事件的流转仍由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承担。整个网格化管理工作包括网格员的管理,日常工作的指令的下达,由区综治中心负责。
区综治中心承接网格化管理工作后,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对网格工作重新梳理、修正:严格执行网格员管理相关规定,不再干好干坏一个样,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工资;每年开展不少于*次网格员培训;评选年度优秀网格员;宣传优秀网格员事迹;中心工作落实必须有图文反馈;严格按照网格工作实绩考核镇街网格化管理工作,对优秀镇街发放工作补助。根据网格员工作情况,责令相应社区辞退不合格网格员*名,累计扣减网格员工资*****元。根据镇街管理情况,以“以奖代补”方式累计发放城市社区网格工作奖励*.*万元,农村网格工作奖励*.*万元。
为避免网格工作平台化,区综治中心同时加大了网格对中心工作参与度。先后组织开展综治基础信息网格化大排查专项行动、出租房屋专项摸排行动、全域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发布网格员参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换届选举、防汛救灾、非经营性成品油排查、食品安全巡查、反电信诈骗、平安建设、人口普查、宣传禁止焚烧香纸冥币等祭祀用品等工作指令,并全部要求反馈落实
区综治中心同时对网格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对网格划分进行了调整,新增**个综治网格,调整**个综治网格,预留*个综治网格。
在做好综治网格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双网融合”“多网融合”的推进,在区委组织部的牵头下,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关工作。积极参与相关擂台比武,对有关制度的制定提出有效建议,并指导好基层做好有关工作。
四、存在问题
一是网格的设置、划分比较随意。20**年*月,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区委政法委也将该文件在全区转发。但各部门对该文件理解不够透彻,对网格服务管理理念仍不清晰,相关规定也没有落实到位。尤其是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本应是在综治网格的基础上,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力量沉入网格中、将工作落在网格内。但多个部门纷纷自建网格,存在“到处是网”“随意划网”的现象。
二是网格管理体系尚未形成。1.缺少牵头统筹管理部门。根据《**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网格化服务管理涉及到党建、政府工作各个方面,已不是单一部门能够全盘统筹管理的。目前我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还比较松散,缺少统筹管理的牵头部门。2.复杂疑难事项调度困难。目前已经开展了网格工作的部门受部门职责的限制,大多不具备全盘统筹调度网格内可能发生的所有事务的职权。对于牵头处置一些复杂疑难事项存在困难。3.网格人员工作职责与网格关联性弱。*类网格人员工作职责与网格关联性弱。除了综治网格已经将工作跳出了综治的范畴,试着以网格为基本点赋予综治网格员职责,其他网格大部分对网格人员的工作要求仍以原业务为主,没有体现出网格的特征。4.网格人员之间关联性弱。各类网格人员之间沟通、交流、协作少,网格凝聚力不强。网格内部缺少分工和交流、调度机制,单一网格比较松散。
三是网格人员分配使用不平衡。1.网格人员配置不合理。在网格人员分配时,没有考虑到职业特点,例如城管执法时需要*人以上才能开展执法活动,仍旧按照*个网格配置*名人员的理念配置下沉人员,不利于开展工作。*.*类人员的使用不均衡。下沉人员多数从事原本的工作,除了综治网格员以外,社区调动使用其他人员的情况不多,存在综治网格员工资最少、使用最多、责任最大的情况。3.部分社区对综治网格员缺乏保障。部分社区不仅仅将综治网格员作为“编外社区工作者”“不花钱的背锅侠”使用,而且对综治网格员极为不尊重。区综治中心督查发现,在区级已经将款项拨付到位的情况下,有部分社区不按照区级考核结果发放综治网格员工资,而是随意克扣;有部分社区拖欠综治网格员工资;有部分社区挪用综治网格员保险经费,导致综治网格员多次信访;有部分社区对综治网格员缺乏人文精神,综治网格员在工作中受伤后违反区级规定,立即将人员辞退,导致综治网格员上访;或用言语刺激综治网格员,导致综治网格员辞职。前三季度,全区综治网格员累计辞职**人。
四是综治网格员配备难以到位。1.辞职人员逐年增长。综治网格员月工资***元,承担的工作几乎与*名社区工作者接近。尤其是20**年疫情防控以来,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综治网格员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辞职人员逐年增加。为维持工作运行,社区不得不要求综治网格员兼任多个网格职责。虽然单月工资有提高,但工作任务量更大,造成恶性循环。今年辞职的**名综治网格员中,有*名为多年从事网格工作的老综治网格员。其中*名在转职兼任多个网格后辞职;1名选择“****”司法辅助人员岗位,辞去综治网格员工作。2.社区工作者不愿兼任。尽管区级规定综治网格员辞职后,社区有*个月的过渡期,相应职责由社区工作者兼任。但没有*个社区在综治网格员辞职后,能够安排社区工作者承担起综治网格员的工作。3.缺口人员招聘困难。不少社区在综治网格员辞职后,经多方寻觅,仍难以找到合适人选,造成目前已经启用的***个综治网格中,有**个综治网格不得不暂停使用。*个预留网格在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启用。在综治网格员难以配备到位的情况下,综治网格员年龄结构难以改善整体素质难以提升,专业化、职业化率较低。4.社区坐席员逐年流失。社区坐席员一般由社区工作者兼职,职位非常关键。事件是否能够及时、准确流转,事件的催办、结案,主要依赖于坐席员的责任心。但坐席员长期没有补助,且还需要承担大量其他社区事务,也没有相应的机制对其工作予以肯定,造成职业认同感差。今年以来,已有*名坐席员辞职。
五是网格考核办法不合理。1.在考核中占比较低。网格工作在目考中主要体现在综治、扫黑除恶以及数字平台一项,且在综治、扫黑除恶以及数字平台的大考核中,占比极低,因此,镇街和区直单位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2.考核项目设置不科学。区城管执法局为一网清(**“e治理”平台)承接办理网格事件最多的区直单位。但由于其为数字平台考核项目的打分单位,区城管执法局反而不在一网清(**“e治理”平台)使用情况的被考核范围内,与工作实际不相符。
五、建议
20**年*月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对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大网格)工作的各个方面有较为详细的分工、规定。建议,以《**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为基础,进一步细化、深化有关管理办法,理顺网格事务。
一是规范网格设置。1.统一划分标准。《**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就网格划分指出,网格划分应“遵循‘规模适当、边界清楚、便于管理、责任明确’的原则。城乡社区原则上按照常住居民***—***户或****人左右为单元划分网格,农村网格应兼顾村民小组和自然村设置;对城乡社区内较大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学校、医院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实际划分为专属网格。”结合实际工作,建议我区按此标准重新统一划分基础网格。同时,综合疫情防控、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需要,在基础网格的基础上,划分微网格、专属网格(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网格与农村微网格划分保持一致)。除上级有明确划分标准的网格外,其他所有需要设置网格、使用网格的工作,均直接使用“基础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体系,不再另行划分。2.完善“多网合一”体系。以基础网格为综治网格,将支部建在基础网格上,形成党建网格;将城管、环卫、食安、生态、医保等等各方面业务落实在各个综治网格内,形成业务网格。3.规范网格人员配置。根据《**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结合已有网格人员配置情况和实际需要,建议以综治网格为基础,每个网格配置一名网格长(由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一名综治网格员、一套业务团队(如:城管网格根据原城管业务划分,一套人马对应多个网格;司法行政人员一套人马对应多个网格。按照业务所需要的人数配置下沉到网格的人员)、一个村级责任人(由村或社区“两委”班子担任,可一对多)、一个区直单位责任人(由结对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可以一对多)、一个志愿服务团队(根据实际需要培育组建,由一对多逐渐发展为多对一),一套党员联系社区团队(以结对区直单位党员组成)、一套进社区党员团队(以居住在辖区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组成)、一套联系“两代表一委员”(可一对多)、若干网格微力量(楼栋长、村民小组长等)。
二是完善网格管理体系。1.建立统筹管理机构。建议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以及其他业务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相应职责开展工作。镇街相应成立领导小组。2.建立复杂疑难事件调度机制。恢复完善网格事务月度协调调度工作,每月由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召集相关单位召开调度会议,集中处置复杂疑难事件。根据事件情况,邀请市直相关部门参加。3.建立网格内部分工管理机制。明确网格人员在网格内的分工职责。网格内事务以网格长为调度员,兼任网格坐席员职责,通过工作群(因目前**“e治理”平台暂无法实现该功能),负责事件的流转、调度,对较为复杂疑难事件的统筹协调,村级责任人负责指导、协助。综治网格员为信息员,负责基础信息的录入,宣传、巡查类工作的落实、事件的发现、搜集、上报以及落实情况的监督。业务团队为处置员,根据调度情况、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负责处置上报事件。党员联系社区团队主要以平时工作帮扶、协助为主,疫情发生期为减少人员流动,不建议启用。进社区党员团队以疫情发生期服务为主,发挥就近、就地、熟悉情况的特点,协助村(社区)服务。若干网格微力量辅助综治网格员开展好相关工作,及时通报范围内人员、房屋变动情况,由综治网格员统一上门录入;发现相关事件及时与综治网格员互通有无,降低事件漏报的几率。4.建立网格内人员沟通交流机制。按照“一个网格一个群”建立工作群。网格长为管理员,其他所有人员均加入工作群中。网格内所有力量听从网格长调度,完成各项工作。
三是规范网格人员使用。1.建立网格事项准入退出机制。由区委政法委及所属综治中心会同区民政局牵头协调各部门建立网格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工作事项准入清单。非准入事项不得进入网格。临时性工作由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联合审核后,统一布置给镇街村居。镇街、村居不得未经许可超范围布置任务给网格工作人员。2.建立网格人员工作职责清单。由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及所属综治中心会同区民政局根据网格工作事项准入清单,综合工作量和原岗位所赋予基础岗位职责,考虑到执法的权限,将每个事项分解到网格所有类型的人员。网格长以及社区根据清单合理分配工作。3.建立网格人员使用双向评价机制。每季度由区委督查室开展网格人员使用双向评价。由镇街对网格人员工作情况予以评价,网格人员对镇街使用网格力量情况予以评价。4.建立网格人员末位淘汰机制。建立网格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综合考虑网格工作绩效和网格人员双向评价结果,每年对网格人员工作绩效进行评分。对评分靠后的网格长、综治网格员予以辞退、淘汰。通过淘汰机制逐步提高网格长、综治网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对评分靠后的财政保障人员,扣除一定比例的目标考核工资。5.建立网格人员定期培训机制。每年对网格长、综治网格员、业务团队、部分网格微力量以及镇(街)村(居)坐席员开展培训,提高网格团队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四是提高网格人员待遇。此处所指网格人员主要是指社区坐席员和综治网格员。1.提高综治网格员基础工资。由于目前综治网格员已经兼任食安信息员、生态环境信息员以及卫健信息员的部分职责,建议通过“费随事转”的方式,将综治网格员的基础工资提高到****元/月。今后每增加一项长期工作内容,均以“费随事转”的方式,以不少于***元/月的标准提高综治网格员工资。2.建立特定事项工作补助机制。经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联合审核后的临时性特定事项或认定为工作量较大的特定事项,向综治网格员发放特定事项工作补助。建议该补助不少于***元/次。3.发放坐席员岗位津贴。全区目前有镇街坐席员和城市社区坐席员共**名。建议向镇街坐席员发放每月***元、城市社区坐席员发放每月***元的岗位津贴。通过岗位津贴调动坐席员的积极性,稳定坐席员队伍。
五是完善网格服务管理工作考评体系。提高网格工作在目标考核和党建考核中的比例,将其纳入镇街、区直单位的重要考核内容。网格考核改单项考核为团队考核。由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对网格团队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季度考核,区委督查室对事件处置情况抽样督查。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7
为深入了解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提出有助于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区政协科经委在分管副主席带领下,于近期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赴区现代商贸业发展办公室听取了我区商贸业发展的专题汇报,召开相关座谈会,邀请区发改局相关领导对我区现代服务业作通报说明,并结合前阶段实地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区政府坚持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职能部门和镇街的共同努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年上半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7.75亿元,增长1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1.5%;三产投资结构得到调整,今年1—8月份,全区限额以上服务业完成投资74.6亿元,占全区限额以上总投资的76.83%,服务业投资成为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9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1-7月提高1.4个百分比。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5.47亿元,同比增长10.5%、旅游业也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增加旅游收入12.38亿元,同比增长18%。总体来看,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后劲十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条件,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今年以来,区政府先后完成了《xx区服务业发展规划》、《xx区都市休闲区发展规划》、《xx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xx大道、104国道沿线“退二进三”及专业市场整合提升规划和xx市xx区商贸流通与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编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xx区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及《xx区xx年度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提出优化市场环境、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措施,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合理部署,服务业重大项目不断推进
积极探索并实施“退二进三”政策,黄河皮革、泰恒建材城、天宇高邦、美福食品等企业的“退二进三”工作重点推进,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调整,现代服务业被提到优先发展地位;采取多项措施盘活现有存量资源,着力对xx家具市场和xx装饰材料市场进行改造和提升,逐步形成以“家”为主题的专业市场;紧紧抓住xx新城崛起有利时机,加快站前商贸区、新城中心商务区、总部经济园、大西洋购物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进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实施都市休闲旅游项目,茶山文化一条街立面改造已完成,塘河文化主题公园完成投资额5635万元,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启动大学科技园、xx文化创意园等前期工作,潘桥物流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现代服务业态不断丰富化、多样化。
(三)多措并举,招商推介力度不断加强
转变政府职能,采用各种措施方法,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南湖、站前等已有6个地块完成出让或正在签订预申请协议,出让金达41多亿。南湖城市综合体商业部分拟引进华润万象城,打造国内一流地标性大型商业综合体。从近年招商工作情况来看,现代服务业在招商引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引进的项目产业结构也更趋合理。
(四)利用优势,服务业集聚示范作用不断形成
利用xx的产业特色,充分发挥服务业的集聚示范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和优势项目申报省级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争取服务业省级重点项目引导资金,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xx总部经济园被列入首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森马集团的营销模式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十大创新示范企业,华中科技大学xx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被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引领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品牌化。
二、存在问题
一是服务业规模小,结构差。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仅为35%,列全市倒数第二,远远低于全省43.1%和全市44.1%的平均水平。据税收统计,当前我区服务业企业除几家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分离缴纳的税金稍具规模外,其余企业大多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领域不宽,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全区获得市级以上商号的企业仅“一鸣”蛋奶一家,纳税在一千万以上的企业仅2家,纳税三百万以上的企业也仅9家。从我区服务业内部结构来说,目前仍然以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农贸市场、超市等为主,现代服务业相对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不够,全区纳税50万以上的企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只占29%,比例明显偏低。
二是城市化进程慢,相关配套落后。近年来,我区虽然将城镇建设列为工作重点,出台系列措施,以攻坚的态势全力推进,但总体上看,城市化进程依然缓慢。由于规划前后沿承、贯通不够,以及一些规划变动调整过大等原因,给一些项目的进展、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工作造成了难度,“有区无城”的状况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同时,人口的集聚问题、产业的支撑问题也给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大的服务业,因相关配套设施缺乏,致使发展缓慢。如xx新城建设步子慢,大西洋购物中心等服务业仍处在不温不火之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政策扶持不够,投入少。对于服务业各个行业项目的推进力度不大。吹台山等旅游项目没有得到大发展,大罗山违章建筑、生态保护等工作依然不能有效解决;当前潘桥国际物流中心、南湖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因规划调整、土地限制等原因推进困难;大学科技园因相关规划交叉影响,目前仍在协调过程中;崎云度假村、仙岩大酒店因土地政策落实不到位,无法进场施工和挂牌。对外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的政策比较滞后。现有政策在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作用欠佳,尤其是用地、减税等手段不灵活,对企业主、商家的吸引力不够,如德邦物流企业因缺乏优惠的政策支持而改变在xx设立区域总部的设想。引导资金相对较少。今年上半年,区政府出台了《xx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每年投入一千万用于专项奖励,但与庞大的服务业项目相比,与周边兄弟县市区的投入相比,扶持资金显然不够。
四是管理体制不完善,效果欠理想。据调查,目前牵头管理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有好几个部门,其中,现代商贸服务业办公室、发改局、经贸局等部门分别承担现代服务业的某些管理职能,“多头管理”的格局造成一些项目规划调整难、审批手续繁琐、项目施工进展缓慢等,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
三、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思路
(一)以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为抓手,加快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需要人口的集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强劲的产业支撑,而强劲的产业支撑来源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区域发展。城市中心区要加快安置房、经济适用房、优质商品房等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中心、“两馆四中心”、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以xx城市中心商务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扶植商务楼宇经济发展,努力培育若干座税收超亿元楼宇;以大西洋购物中心为依托,全力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着力形成高端商贸服务区。加快新火车南站建设。通过沿中央大道两侧商业地块开发,并与xx新城商务区相连接,全力打造站前综合商贸区。积极营造“沿山、沿路、沿河”的服务业发展带。通过沿温瑞大道、104国道、xx大道、轻轨1号线等交通要道老市场的改造提升和新市场的规划新建,形成现代商贸集聚带;依托塘河、大罗山等山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带。同时要积极加强各镇街配套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强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发展,全力推进我区现代服务业从面到点的提升。
(二)以实施“优二兴三”战略为重点,力促现代服务业大提高
我区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区,传统工业低小散特点明显,高污染、高耗能严重。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实施“优二兴三”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借助xx市大学科技园平台,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按照禁止一批、淘汰一批、控制一批、鼓励一批的原则,着重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进行淘汰,并通过科技、研发的方式对某些基础好的企业进行再改造、再提升与再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努力形成以“创新、创意、创业”为主题,以科技、研发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促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使工业、服务业双剑并举、两轮驱动。
(三)以促进内部结构调整为动力,速推现代服务业大提升
服务业内部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区服务业基本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新兴的服务业比例极低,结构相对失调。因此,区政府要出台措施,采取“分离发展一批、引进移植一批,整合提升一批”的方式,着重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方面做更多积极有效的探索。要围绕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推进现代商贸业、都市休闲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推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楼宇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要着力对传统的服务业进行质的提升。通过对传统服务业,如餐饮服务业等,融入新的、时尚的服务元素,增强其企业竞争力,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品牌建设,工商、质监、发改等有关部门要制定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积极推进品牌培育工作,形成龙头企业,发挥效应,不断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
(四)以创新政策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服务业大平台
一个完善的、优惠的政策是吸引投资,促进项目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服务业得以发展的强大动力。区政府要在前期制定一系列规划、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有关政策,特别是要逐步对现代服务业的每一行业进行政策上的扶持。根据当前商贸业发展的情况,要建立商贸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要求,列入区重点商贸业建设项目、先进业态项目和商贸企业设施改造、电子商务等项目奖励,培育组建若干个大中型连锁企业集团;积极探索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加大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总部经济园的后续管理力度,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大平台;要灵活出台有关服务业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对重点领域的服务企业,按其缴纳的税额,酌情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要在服务业用地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融资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要通过策划高峰论坛、推介会等形式,向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宣传推介xx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的力度。要科学灵活地利用民间资金,适当参与到我区旅游休闲行业建设中来,在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休闲经济的发展。
四、具体意见建议
(一)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目前,区商贸开发办是我区商贸业开发建设的责任单位,但因人手不足,编制不够,给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因为区经济协作办、发改局、经贸局、外经贸局等部门分别承担着我区商贸发展的部分职能,客观上造成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形成合力,根据实际,建议区委区政府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本次机构改革有利契机,将有关部门中的相关科室进行合并整合,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正科级部门,集中管理职能,加大协调力度。
(二)完善解决有关规划的制定与落实问题
一个完善、科学的规划是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建议区政府要在已有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调好有关规划的制定与落实问题。首先要加快对《xx区商贸流通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编制的验收与实施,加快对我区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并注重在各功能区规划修编时能充分融合商贸业和商贸网点的规划。其次是要抓紧做好梧白片三个规划的有机整合,即xx区梧田片xx大道、104国道沿线“退二进三”及专业市场整合提升规划,大学科技园规划和梧白功能区规划,明确大学科技园的定位,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科学合理地编制重点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潘桥国际物流基地是我区现代服务业中一项重大的内容,随着我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的显著提升与xx大都市建设的迫切需求,建设一个融货运与配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园区是符合发展趋势的明智决定。根据规划要求,打造国际性物流基地需要2300亩用地,但目前,由于规划调整原因,原用于物流园区建设的1320亩土地因部分调整为商住用地和农房集聚改造项目,剩余的650亩土地(含农用地120亩)无法满足国际物流园区的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区政府争取年底前落实120亩农转地,尽快使一期项目上马施工,并在保证一期用地650亩的基础上,从物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西面大片闲置地的资源,将其确定为二期用地,将陈蕉路以南、过境路以北、站东路以西、铁路以东的原规划中的800余亩市场用地确定为物流基地的三期用地,从而为打造浙南一流的物流基地,满足物流园区未来发展作积极准备,避免出现“零打碎敲”的xx现象。
南湖建设地块是我市未来城市的次商圈,对周边区域商贸的带动与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通过走访街道、部门,拜访相关专家后,了解到南湖建设地块的整体规划布局在去年底已基本完成,但近期又要作较大的调整。关于调整中的规划布局是否更具科学合理等热点问题,有关方面争议很大。因此,建议区政府在尽全力打造高品位的华润万象城的同时,要慎重考虑南湖地块的整体规划布局问题,要尽量体现规划的严肃性;要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在认真、周密地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科学定位,确保南湖城市综合体能健康、顺利地发展。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8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纳税人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与自然人一样,也存在着各种需求,包括对税务机关的一些纳税服务需求。学习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对深入了解纳税人税收服务需求,研究和改进纳税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纳税服务需求层次概述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需求体现在多个方面,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
1、程序性服务需求。主要包括税务登记服务、一般纳税人认定服务和发票发售服务等。由于税务登记、领购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般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税务登记服务、一般纳税人认定服务和发票发售服务,就如同自然人对衣、食、住、行需求一样,是广大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普遍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服务需求。
当然,程序性服务,还包括减免税、出口退税等其他税务行政许可和税务行政审批程序。虽然这类程序性服务相对特殊,但是对特定纳税人而言,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这类程序性服务需求,也应视为特定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最基本、最直接的服务需求之一。
2、规避税收风险需求。主要是防范税收风险、避免税务行政处罚。一般来说,企业都有节税的想法,但是,除一些知法犯法、故意偷逃税的不法分子外,绝大多数企业主观上都不愿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受到税务行政处罚,渴望税务机关帮助把好“税收风险关”。规避税收风险,就如同自然人对自身“安全需求”一样,是纳税人在税收方面的“安全类”服务需求。
3、文明办税需求。主要包括对税务机关办税环境、对税务人员办税态度等方面的需求。一般来说,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税往往需要其设施齐全、办税方便,并受到税务人员应有的尊重和礼遇。这就如同自然人的“自尊需求”一样,是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提出的“尊重类”服务需求。
4、税收政策筹划需求。主要是在税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争取税收优惠,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纳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这就如同自然人“成就需求”一样,是纳税人提高自身经济价值的服务需求。
纳税人的各种服务需求虽然时有交叉,但是,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结合多年基层税务实践和对纳税人的调查分析,纳税人上述四类服务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并且以程序性服务为基础,由低到高依次排序为:程序性服务需求规避税收风险需求文明办税需求税收政策筹划需求。
二、纳税服务工作现状分析
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税务机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切实增强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服务的理念和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社会好评,提升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整体形象。
但是,与广大纳税人的期望相比,目前纳税服务工作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纳税人平时反映的问题,归集起来主要是:个别企业急于开业,急于用票,而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领购审批手续却迟迟不能到位,有的还要多头跑、多次跑;有的企业并无主观偷逃税的意图,但往往会无意中触犯税法,如善意取得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个别税务人员工作不耐心,业务不熟悉,态度不热情,服务不细心,用语不规范;为企业税收政策筹划服务不够到位,如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参与度仍不够。
纳税人反映的上述问题,固然有企业自身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纳税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对照纳税人需求层次划分,可以归结为:
(1)程序性服务不够及时。主要原因是征管流程节点设置不够合理,运行不够顺畅;基层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性事务工作较多,程序性服务精力投入不足。
(2)规避风险服务不够全面。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能力等多种因素制约,基层税收管理员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各企业正在面临的各项涉税风险,很难及时、主动地帮助企业化解税收风险。
(3)文明办税服务不够深入。主要原因是个别税务人员纳税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单位纳税服务考核不够严格,文明办税服务的各项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4)税收政策筹划服务不够细致。主要原因是满足于面上共性的税收政策宣传解读,对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够重视;满足于政策的事后落实,缺乏事前的宣传筹划,特别是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事前政策筹划服务不够到位。
三、优化纳税服务的一点思考
做好纳税服务工作不仅是深化文明创建、提升国税形象的要求,更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基本工作职责。根据纳税人各层次需求,针对当前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工作。
(一)逐步建立与纳税人各层次需求相对应的纳税服务体系
1、整合服务资源,强化方便快捷的程序性服务。针对程序性服务面广、量大、时间紧、要求高的实际,一方面,要将各类办税服务资源尽可能整合到办税服务厅,实行集中管理,强化办税服务厅作为纳税人服务中心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服务资源集中聚合效应,着力打造“服务e站”品牌,进一步提升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另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征管业务流程管理规范,简化流程节点设置,做到凡是由纳税人提起的各种程序性办税事项,由办税服务厅集中受理、统一回复,形成以办税服务厅为终端,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紧密协作的程序性服务运行机制,防止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再一方面,要拓展网上办税服务功能,努力打造“网上办税服务厅”,全方位支持网上申请、受理等服务,积极推进无纸化审批,提高程序性服务效率。
2、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强化全面准确的规避风险服务。根据强化税收征管与优化服务相结合的要求,当前,要把全面推进税收风险管理与强化涉税风险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风险规划、风险识别排序、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价的规避风险服务机制。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综合税收风险分析和分税种专门税收风险分析,建立健全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工作机制,着力抓好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类型风险特征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描述,优选税收风险指标,建设完善税收风险特征库。另一方面,要以服务性调研和纳税评估为重点,做好税收风险应对和排查工作。在调研、评估组织形式上,要根据企业特点,对大企业实施综合性、个性化的调研、评估,对中小企业重点实施行业联评;在调研、评估手段上,要克服用单一税负指标进行简单比对的做法,综合应用风险指标、评估模型等工具开展调研评估;在调研、评估处理上,要综合配套运用纳税辅导、风险提醒、纳税人自我修正、约谈说明、税收核定、反避税等递进措施,帮助纳税人及时化解税收风险。
3、加强监督考评,强化热情周到的文明办税服务。为全面贯彻落实文明办税的各项制度,认真践行对纳税人作出的各项服务,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督考评,加大纳税人反映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促进文明办税规范的养成,推进优质服务长效管理。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纳税人服务需求、维权诉求跟踪督办制度、纳税服务质量第三方调查评价机制,畅通纳税服务沟通反馈渠道。再一方面,要建立纳税人及社会各界对国税机关纳税服务的评议评价制度,形成以纳税人满意和社会满意为标准的考核评估体系,进一步促进文明办税、优质服务。
4、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深入细致的税收政策筹划服务。一方面,要坚持并改进税法宣传咨询解读日制度,将税法基础知识普及与政策专题宣讲相结合,针对不同纳税人群体开展分类分专题解读,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探索共性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形式,改进服务性调研工作,关注大企业纳税服务和税收政策筹划需求,逐步建立大企业定点联系和高层互通机制,实施个性化服务;对面广量大中小纳税户的共性纳税服务需求,提供菜单式定制 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二)深化改革,逐步建立优化纳税服务新机制
1、结合推进机构改革,逐步建立专业化服务机构。在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税务机构改革中,总局、省局都突出强化了纳税服务职能的整合,成立了专门的纳税服务部门。市局及市以下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与广大纳税人直接接触的基层分局,要进一步整合纳税服务职能,以更好地满足纳税人各层次需求。
2、结合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针对纳税户不断增多、征管要求不断提高,基层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日常纳税服务工作的实际,一方面,要结合省局去年试点推行的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对程序性服务、规避风险服务等纳税职能进行科学划分,将规避风险服务、税收政策筹划服务等业务复杂程度较高的纳税服务职能,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让基层税收管理员集中精力从事日常调查、核查、巡查、核批等程序性纳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推进专业化管理,尽可能地把各类专业人才配置到业务复杂程度较高的纳税服务岗位,专门从事服务性调研、纳税评估、税务审计等规避税收风险服务,以及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税收政策筹划服务等,逐步推进纳税服务专业化。
3、结合推进绩效管理试点,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考核机制。要在合理分解纳税服务工作职责、健全完善纳税服务岗职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各层次纳税服务工作,制订考核办法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试点和推广力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推进纳税服务工作长效化管理。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9
今年以来,我镇服务业发展切实抓住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统筹发展,全镇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新的增长。
一、今年以来发展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2月份,我镇完成服务业纳税营销196865万元,同比增长99.92%,占年计划目标的116.87%;完成国地两税5712.04万元,同比增长39.86%;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6206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80.46%,其中,完成经营性投入5550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55.5%。从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我镇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增长速度较快,基本达到或超过了进度要求,这主要得益于新引进公司的快速见效。其中新引进的3家运输公司预计今年可新增销售15000万元,新引进的3家贸易公司可新增销售8个亿;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派克贸易有限公司可比去年增加销售3亿元。在抓好现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还大力抓了招商引资,目前,有xxx销售公司、汽车4s专卖店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保证了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按照年初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我镇对重大项目高度重视,专人负责,层层落实,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1、大合速二期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1)、登山步道。总长874.9米,已于6月份全部完工。
(2)、部分别墅。其中三栋别墅总建筑面积906.22平方米,土建全部完成,已转入外场施工,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道路、绿化、装潢,并交付使用。
(3)、汽车通道。该通道连接尚书湾和安定寺,总长6800米,计划于月底前全部完工,沟通删节号景区。
(4)、会议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xx十八湾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项目相关规划图纸正在设计中,计划于明年2月份启动建设。
2、xx生态休闲农庄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13059万元。目前,大棚主体、内部各功能区工程建筑已基本完成,内部设施正在调试之中;道路路面沥青摊铺也已结束;外场绿化正在加紧施工中,已铺设草坪砖9000平方米;山体瀑布工程已全部完工;服务员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相关手续也正在加紧办理之中。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9月5日由xxx专门召集有关部门在xx召开协调会,对资金、工程进度及相关手续办理进行了专题协调。整个项目计划在明年10月份竣工,并投入运行。
3、环镇北路商贸街店面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2XX万元。目前,该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外墙装饰已全部结束,外场绿化施工正在紧张施工中。同时,已开始招租拍卖准备工作。全部工程计划明年10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
4、集镇1号拍卖地块。该项目位于集镇环镇西路与人民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74亩,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由市富安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一期占地4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售楼筹备处也正在建设中。
三、服务业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镇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主要为:一是地处远郊,服务业受城市辐射的影响较小,长期以来处于一个相对局限的范围内发展,发展服务业人气不足;二是由于园区建设还未达到一定的规模,园区建设的带动效应、小城镇建设的集聚效应、十八湾生态修复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未体现,镇区人气聚集度不高,制约了三产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三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进一步严格控制,同时,资金的不足也制约了物流园的启动建设等等,似的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10
X月下旬至XX月上旬,市人大调研组,赴XX县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实地察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情况。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调研XX县、XX区农村敬老院管理和养老服务机构老人生活起居情况,详细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委托XX县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提交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养老基本服务保障,积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市户籍人口XXX.XX万人,其中:XX周岁以上老人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X%;XX岁以上老人X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XXX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XXX家,民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XX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XXX家,共拥有养老床位XXXXX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XX.X张。
(一)养老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市政府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编制了《XX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市养老服务设施布点专项规划》,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实施。将养老服务机构布局纳入总体规划,采取多种方式保障专业规划的养老设施用地需求。健全完善养老机构补贴制度,对在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竞买土地新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X.XX-X.XX万元的补贴;对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建设,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补助。深化农村敬老院改革,把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工资报酬和管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公办养老机构日常运转。
(二)养老服务投入不断增加。“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养老资金X.X亿元,福彩公益金投入X.XX亿元。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拨付资金XXXX余万元,对全市XX家农村敬老院实施提档升级和消防设施改造。强化失能失智老人服务经费保障,发放运营补贴资金XXXX.X万元,将失能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X.X万元(原标准X.XX万元),较原有标准提高XXX%。落实高龄津贴和特困供养政策,在全省率先建立高龄津贴普惠制度,累计发放高龄津贴XXXX余万元。XX县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多功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注重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XX场次,培训从业人员XXX人次。加快推进智慧养老信息建设,建成全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系统,积极开展智慧化养老试点建设工作,市社会福利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XX县XX镇XX社区被评为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示范项目。着力提升养老机构建设质量,全市现有三星级养老机构XX家、四星级养老机构X家。注重提高医养服务水平,全市现有护理型养老床位XXXXX张,占比为XX.X%,家庭医生签约老人XX.X万,为XX.X万XX岁以上老人提供健康管理,XX.X万XX岁以上老人进行医养服务指导。不断加大对失能五保老人的服务保障力度,提高集中供养服务水平,我市集中供养特困人员XXXX人,集中供养率达到XX.X%。
(四)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全市现有公办养老机构XXX家,配套床位XXXXX张,配备管理服务人员XXXX人,购置活动器材和设施XX套。积极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XX家,床位XXXXX张。居家养老模式稳步推进,已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所,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XX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XX所,开通XXXXX“养老服务热线”,XX小时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市共有医养集合示范单位XX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XX家设置老年病区和老年病科,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养老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为XX.XX%,XX区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仅为XX.XX%。主要因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空巢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或子女怕被说不孝顺而不愿让老人去养老机构。事实上,部分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服务需求较大,从入住的养老机构人员来看,大部分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迫不得已送到养老机构照顾。XX县XX家民办养老机构,收住老人XXX人,X/X以上的老人为失能、半失能人员。调研走访的XX家养老机构中,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XX%。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配备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已建住宅小区中,配有养老服务用房的不多,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不足,服务开展缺乏基础平台。以XX县为例,XX县共有XX个城市社区,已建成住宅小区XX个,住户XXXXX户,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用房XXXX平方米。按照每百户XX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应建设XXXX平方米,尚缺XXXX平方米。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深度不够,我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只是增加楼梯扶手、斜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改造需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资源相对缺乏,基础设施配备尚不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居家养老服务现有供给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单一。全市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可提供日托、康复护理的有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运营服务缺少标准,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尚未形成,服务能力与老年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保障不足,缺乏医疗护理和精神慰籍,特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难以开展,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四)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根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要实行“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调研中发现,我市新建住宅小区有不少未按照“四同步”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敬老院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个别县区财政向敬老院拨付XX万元运行管理经费不够及时。税费减免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未能享受用电、用水、用气居民价格优惠政策。
(五)医养结合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医养结合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服务资源整合、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仍需完善。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医疗型、康复型养老机构偏少,医疗机构巡诊养老机构的协作协议有的还停留在纸面上。全市医疗机构总数XXXX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XXX家,占比X.X%,开设康复保健康科的XX家,占比X.X%,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供给仍需进一步优化。
(六)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口大,养老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护理技能单一。养老护理员年龄大多在XX岁左右,调研中发现,一家农村敬老院聘请的医护人员XX岁,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占比低于XX%,缺乏专业型管理和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偏低,农村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平均在XXXX元左右,城区XXXX元左右。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缺岗率在XX%以上,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突出。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整体职业水平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意见建议
(一)切实转变传统社会养老观念。广泛宣传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和新型的养老模式,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切实转变广大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做好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转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以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为背景,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相关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养老事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建设规划。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配备。高度重视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按照“立足实际、需求导向、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完善老年人活动场所,有效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政策。统筹资源配置,科学规划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加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衔接,不断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着力推进适老化环境改造,开展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工作,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设施资源,优化改善农村养老设施设备条件,不断增加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三)突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发展,制定服务流程、实际操作、服务评价标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有序。发挥城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作用,形成兼具行业监管、资源链接、直接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网路,积极打造XX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能力,实现居家服务管理科学有效。优化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商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居家服务需求。
(四)不断加大养老服务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要求,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养老服务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按照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制定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部门责任清单,形成养老服务质量监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发布机制,健全奖优罚劣机制。
(五)持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建立参与医养结合社会机构的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标准化。完善“医养结合”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依托大数据运用和互联网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产业,整合养老和医疗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研究制定社区居家养老中基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与医保衔接的具体办法,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签约履约,保障签约老年人就医取药。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结合XX“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设立中医药养老服务专区,推动XX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六)高度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引导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与养老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开展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专业教育,探索在XX高校和职业院校教育规划中增设中医药健康养老相关专业。针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基层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分类培训,积极构建养老服务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强化职业保障,切实解决养老服务队伍人难招、人难留问题。加强医养结合护理员队伍及服务老年人的家政人员规范化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11
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对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月下旬至XX月上旬,市人大调研组,赴XX县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实地察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情况。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调研XX县、XX区农村敬老院管理和养老服务机构老人生活起居情况,详细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委托XX县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提交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养老基本服务保障,积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市户籍人口XXX.XX万人,其中:XX周岁以上老人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X%;XX岁以上老人X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XXX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XXX家,民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XX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XXX家,共拥有养老床位XXXXX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XX.X张。
(一)养老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市政府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编制了《XX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市养老服务设施布点专项规划》,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实施。将养老服务机构布局纳入总体规划,采取多种方式保障专业规划的养老设施用地需求。健全完善养老机构补贴制度,对在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竞买土地新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X.XX-X.XX万元的补贴;对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建设,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补助。深化农村敬老院改革,把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工资报酬和管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公办养老机构日常运转。
(二)养老服务投入不断增加。“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养老资金X.X亿元,福彩公益金投入X.XX亿元。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拨付资金XXXX余万元,对全市XX家农村敬老院实施提档升级和消防设施改造。强化失能失智老人服务经费保障,发放运营补贴资金XXXX.X万元,将失能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X.X万元(原标准X.XX万元),较原有标准提高XXX%。落实高龄津贴和特困供养政策,在全省率先建立高龄津贴普惠制度,累计发放高龄津贴XXXX余万元。XX县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多功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注重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XX场次,培训从业人员XXX人次。加快推进智慧养老信息建设,建成全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系统,积极开展智慧化养老试点建设工作,市社会福利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XX县XX镇XX社区被评为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示范项目。着力提升养老机构建设质量,全市现有三星级养老机构XX家、四星级养老机构X家。注重提高医养服务水平,全市现有护理型养老床位XXXXX张,占比为XX.X%,家庭医生签约老人XX.X万,为XX.X万XX岁以上老人提供健康管理,XX.X万XX岁以上老人进行医养服务指导。不断加大对失能五保老人的服务保障力度,提高集中供养服务水平,我市集中供养特困人员XXXX人,集中供养率达到XX.X%。
(四)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全市现有公办养老机构XXX家,配套床位XXXXX张,配备管理服务人员XXXX人,购置活动器材和设施XX套。积极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XX家,床位XXXXX张。居家养老模式稳步推进,已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所,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XX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XX所,开通XXXXX“养老服务热线”,XX小时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市共有医养集合示范单位XX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XX家设置老年病区和老年病科,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养老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为XX.XX%,XX区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仅为XX.XX%。主要因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空巢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或子女怕被说不孝顺而不愿让老人去养老机构。事实上,部分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服务需求较大,从入住的养老机构人员来看,大部分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迫不得已送到养老机构照顾。XX县XX家民办养老机构,收住老人XXX人,X/X以上的老人为失能、半失能人员。调研走访的XX家养老机构中,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XX%。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配备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已建住宅小区中,配有养老服务用房的不多,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不足,服务开展缺乏基础平台。以XX县为例,XX县共有XX个城市社区,已建成住宅小区XX个,住户XXXXX户,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用房XXXX平方米。按照每百户XX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应建设XXXX平方米,尚缺XXXX平方米。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深度不够,我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只是增加楼梯扶手、斜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改造需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资源相对缺乏,基础设施配备尚不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居家养老服务现有供给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单一。全市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可提供日托、康复护理的有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运营服务缺少标准,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尚未形成,服务能力与老年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保障不足,缺乏医疗护理和精神慰籍,特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难以开展,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四)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根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要实行“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调研中发现,我市新建住宅小区有不少未按照“四同步”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敬老院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个别县区财政向敬老院拨付XX万元运行管理经费不够及时。税费减免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未能享受用电、用水、用气居民价格优惠政策。
(五)医养结合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医养结合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服务资源整合、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仍需完善。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医疗型、康复型养老机构偏少,医疗机构巡诊养老机构的协作协议有的还停留在纸面上。全市医疗机构总数XXXX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XXX家,占比X.X%,开设康复保健康科的XX家,占比X.X%,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供给仍需进一步优化。
(六)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口大,养老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护理技能单一。养老护理员年龄大多在XX岁左右,调研中发现,一家农村敬老院聘请的医护人员XX岁,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占比低于XX%,缺乏专业型管理和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偏低,农村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平均在XXXX元左右,城区XXXX元左右。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缺岗率在XX%以上,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突出。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整体职业水平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意见建议
(一)切实转变传统社会养老观念。广泛宣传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和新型的养老模式,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切实转变广大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做好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转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以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为背景,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相关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养老事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建设规划。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配备。高度重视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按照“立足实际、需求导向、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完善老年人活动场所,有效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政策。统筹资源配置,科学规划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加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衔接,不断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着力推进适老化环境改造,开展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工作,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设施资源,优化改善农村养老设施设备条件,不断增加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三)突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发展,制定服务流程、实际操作、服务评价标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有序。发挥城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作用,形成兼具行业监管、资源链接、直接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网路,积极打造XX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能力,实现居家服务管理科学有效。优化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商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居家服务需求。
(四)不断加大养老服务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要求,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养老服务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按照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制定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部门责任清单,形成养老服务质量监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发布机制,健全奖优罚劣机制。
(五)持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建立参与医养结合社会机构的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标准化。完善“医养结合”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依托大数据运用和互联网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产业,整合养老和医疗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研究制定社区居家养老中基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与医保衔接的具体办法,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签约履约,保障签约老年人就医取药。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结合XX“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设立中医药养老服务专区,推动XX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六)高度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引导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与养老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开展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专业教育,探索在XX高校和职业院校教育规划中增设中医药健康养老相关专业。针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基层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分类培训,积极构建养老服务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强化职业保障,切实解决养老服务队伍人难招、人难留问题。加强医养结合护理员队伍及服务老年人的家政人员规范化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12
村和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层次得到优化,两委成员更加年轻化,基层基础得到夯实,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明显加强。下面是天涯涛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市2022年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情况调研报告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为了解我市城乡社区治理有关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近期,*市统计局组织开展了社区治理和服务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城乡社区建设全覆盖,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但仍存在少数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承担的行政事务偏多、社区工作者待遇与工作量不相匹配等问题。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通过座谈、访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选取市、县两级民政部门,*个城乡社区组织以及*位社区居民,了解《意见》印发以来,民政部门、社区和居民三个层面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发展思路、工作开展、居民参与、意见建议等方面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并在*年印发了《落实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任务行动方案》,制定了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思路,明确了*项重点任务。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模式。*年,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智慧社区全覆盖的目标。同时,制定了《*市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管理办法》,明确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开发一处项目必须按照标准配建社区用房。市民政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全市城市专职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升了城市专职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印发《关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实施意见》,指导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二)加快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社区工作阵地。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社区服务内容,扩大社区服务的覆盖面,*市在城区全面开展“四有”标准示范社区建设,*个建设点和服务用房面积均在*平方*以上,其他*个社区全部建成为民服务大厅,每百户居民拥有服务用房面积达到*平方*。在*个社区完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和养老服务站的全覆盖,“*分钟生活圈”布点图,*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综合服务中心,*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公共服务场所。调研的*个社区均有社区服务中心,文化站、图书室、棋牌室等文化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健身步道、露天体育场地等体育设施。
(三)推进城乡社区示范建设,构建共治共享格局。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调动各界群众、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基层公共治理,不断拓展协商范围和渠道,丰富协商内容和形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和多个乡镇、社区获得了省级民主协商示范点称号,*镇*村正在申报国家级村级协商议事示范点;*区充分发挥城乡村(居)委会及其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楼栋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增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社区协商、服务居民的能力。*年,通过各种形式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万条,其中由社区直接办理、落实的有*.*万条。
(四)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推进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健立全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的实施意见》,建立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按照岗位、等级、职称核定薪酬,落实五险一金社会保障;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对获得社会工作资格水平证书且在岗的,按照每月*、*、*元兑现职称待遇。地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村和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层次得到优化,两委成员更加年轻化,基层基础得到夯实,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明显加强。调研的*个社区工作者共有*人,其中,女性*人,占*.*%;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占*%;*岁及以下*人,占*.*%。
(五)社区服务功能优化,基层减负稳步推进。*年,*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减负扩能增效工作的通知》(*社建办【*】*号),制定了《*市城市社区依法履行职责主要事项清单》《*市城市社区依法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主要事项清单》《社区日常出具证明事项清单》等三个清单,对城市社区服务功能进行了规范和清理工作。根据社区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对社区功能进行了统一规划,明确社区权责,建立社区事项准入制度,制定了社区工作事项,实现办事清单上墙,取消一批考核评比事项,社区工作减少至*项。
二、工作亮点
(一)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探索。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大力开发智慧社区智能终端,实现服务项目、资源和信息的多平台交互和多终端同步。将社区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发挥各类新媒体在引导居民组织邻里互助、参加社区活动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市在*区十个社区探索建设“智慧社区”,分别是*社区。目前,智慧社区试点建设项目已验收。
(二)构_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格局。开展“党建+五社一心”试点建设。优选部分社区作为开展首批“党建+五社一心”示范点建设。优选同时,按照“党建+五社一心”模式,充实正在进行的*个“三社联动”试点项目。按照《*市“党建+五社一心”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投入*万元,利用*个市级社工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建立了工作阵地。组建各种志愿服务队*支,*人参与,开展“庆中秋庆国庆”、敬老爱老、关爱未成年人等志愿活动*次,服务群众*人次,解决养老、环境、出行等实际问题*个。
(三)推行两委网格化管理。按照“任务明确,界定清晰,考核准确,奖罚科学”的要求,将公安、民政、计生、人社、城管、残联等多个部门信息采集员及社区“两委”成员进行整合,参照先进地区经验,确定网格统一标准,即城区每*户左右、农村以自然村为一网格,每一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和智能语音技术,对网格内“人、地、房、事、物、组织”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上报和核查,准确掌握网格内的基本信息、社情民意、事故隐患和突发事件,建立“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解决、有人督察”的社会管理服务联动处置机制。同时,积极推广“互联网+”服务,将依申请可公开的政务服务上网,居民要了解咨询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缴纳水电费等事项,均可上网查询、办理,不用往返多次现场办理;各部门将相关政策法规放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居民在手机上就能咨询和申报,方便了群众,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四)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部分县区创新开展工作。例如,*创新实行“旗牌星联动”工作机制。把“脱贫攻坚、环境改善、乡风文明、信访维稳、组织建设”五项重点工作作为“五面红旗”为引领,用“村争旗、户争牌、人争星”旗牌星联动的办法开展社区治理成效争创,激励社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确保社区治理有方向、有动力、有实效。该项工作获得国家级组织创新奖。
(五)发挥乡贤独特治理模式。利用乡贤“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和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在各村(社区)建立乡贤志愿者工作站,探索“乡贤文化”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和贤达人士志愿组成乡贤志愿者队伍,协助村(社区)协调群众间的纠纷,化解基层社会矛盾,让群众身边的人解决群众的事,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法院还设立了社区法庭乡贤工作室、乡贤调解室,乡贤年均参与的案件调解近*件,调解成功率约*%,调解后执行到位率*%。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足。由于*市是农业大市,刚刚脱贫,经济收入偏低,财政资金有限,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配套资金不足,目前社区基础建设、社区专职工作者等购买服务资金不足。大多依靠上级补助资金和社区自筹,使城乡社区建设部分项目存在滞缓。
(二)专业社工人才建设缺乏。目前,从事社区工作的主要是以村委会、居委会干部为主,大部分村(居)委会干部仅有*人左右,社区常住居民(城区)一般在*-*万人,多的在*-*万人,农村社区一般在*万人一下,服务居民多,社区服务人员有限,加上其他事务多、待遇偏低、上升渠道有限等因素影响,部分社区存在社区干部流失严重的问题。*区*年,城市社区就有*人辞职,占比达到*%。同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待遇依然偏低,难以激发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参与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热情,造成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工作发展需要。
(三)社区治理共建合力不足。民政部门反映,按照城乡社区治理职能分工,共有*多个部门参与其中。因运行独立、分块运作,导致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各管一块,缺乏必要的协调和共享,职能相互分散,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部门之间的人力、资金、项目资源整合不到位,共建共享水平不高,人力物力浪费较大。
(四)社区治理职责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能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责分工不尽明确,虽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减负扩能增效工作的通知》,但村(居)委会仍然承担了大量超职能、超权限的责任,社会事务繁忙,自治职能难以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缺乏相应的管理职权和完成工作、履行义务所必要的配套措施或保障,权责不对称,基层“无权办事”“无钱办事”的问题凸现。调研的的*个社区均反映社区事务多,工作压力大,社区服务职能不明确。
(五)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部分城乡社区受社区工作行政化而没有时间精力组织居民活动、服务场所和环境不允许、物业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参与社区治理意愿不高。部分城乡社区居民协商议事氛围不够浓厚,从协商内容看,一般性事务和文体活动类多,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少;从协商过程看,事后公示情况、开展评议的多,事前参与讨论、确定事项的少;从协商方式看,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开会等传统渠道多,利用互联网络、移动设备等渠道少。
(六)社区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服务设施闲置。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存在服务站未进行功能布局、服务功能面积低等问题。社区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够,服务领域缺少服务标准、服务规程,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缺失。志愿服务的组织及管理水平较低,形式化、运动式、不规范等问题突出。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按照中央、省、市对城乡社区治理的要求,聚焦新时代发展目标任务,立足群众利益诉求,加强问题整改,突破困境,努力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大社区财政投入力度。市、县两级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薄弱、外来人口较多的社区的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智能和数字化管理水平。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比如,鼓励移动、电信等通信运营部门加强社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整合优化城乡社区资源。结合现有社区各条线的资源,一些撤并或搬迁单位腾出的办公场所、校舍、场院等属政府或国有资产的,可根据社区实际工作需要移交给社区无偿使用,充分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坚决杜绝为建而建,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三)强化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强化宣传教育,加强事务公开,广泛开展社区协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社区治理形成群策群力的共治格局。
(四)打造社区“智”理新模式。把智慧社区建设作为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点,打造社区“智”理新模式,让社区治理插上数字化翅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居民生活更“智慧”、更幸福。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13
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农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这三家银行构成“三驾马车”的基本框架,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关于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室)建设的有关要求,我县按照“一镇一站、一村一室、集中统一、综合服务”的建设原则,各乡镇依托原有经管站设立乡镇金融服务站,站长由乡镇经管站负责同志兼任,各行政村依托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和村委会办公室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主任由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至目前,全县**个乡镇已全部成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并配备了站长和工作人员,**个行政村根据行程距离和人口密度,统筹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个,并配备了主任、指导员和工作人员,做到了金融机构100%入驻。但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工作经费没有来源、业务人员工作水平较低、整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突出问题,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调研,以理清我县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策,着力解决运行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切实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激活农村经济,助推产业发展,帮助群众致富。
一、我县农金室基本情况
我县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室)建设启动近一年来,主要开展的业务有农户金融业务咨询与服务、金融知识宣传与普及、协助部分银行办理贷款前审核与到期利息本金催收、协助部分保险公司办理投保业务与理赔服务等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培训、有考核的“七个有”建设要求,特别是对推动涉农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做到应保尽保,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运行看,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办公场所建设不规范。我县许多行政村村级办公场所本来就十分紧张,而农金室大多设置在村委会办公室,在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办公室挂牌,与村委会其他业务合署办理,金融业务流程和部分规章制度无法上墙公示。同时,多类多家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一并入驻,造成同业竞争关系不易协调。
二是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悉。农金室工作人员均由村干部兼任,大多年龄大、知识结构单一,具备的金融知识欠缺,业务不熟悉,对农村金融政策、金融常识大多停留在一知半解,不能很好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不利于专业性较强的农村金融业务推广。
三是运行经费保障不到位。农金室建设运行中,没有公用经费预算作保障,电脑、打印机、验钞机、POS机等一些必要的办公设施设备购置没有经费来源,农金室日常业务开展十分不便。另外,聘用爱“三农”、懂金融的工作人员劳动报酬没有保障,农金室工作人员只能由村干部兼职。
四是业务代办积极性不强。农金室各项业务交由身兼数职的村干部代办,一方面,村干部本来承担的工作任务就重、内容繁杂,很难腾出精力开展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大多村干部认为金融服务属银行、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工作,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职工,公司已为其支付了劳动报酬,金融服务工作与村委会无关,无偿代理业务还有责任风险。
二、农金室运行情况分析
针对此次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运行情况调研,我们据实分析了我县农金站(室)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金融服务功能不足。目前,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农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这三家银行构成“三驾马车”的基本框架,但三家银行近年来在服务“三农”过程中收益率较低,使得金融投资多向城市集中,而在农村网点推出的金融信贷产品相对较少,且只是开展存、贷、汇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贷款的期限、利率、额度等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二是金融机构缺乏动力。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服务客观上存在着投入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的“三高一低”问题。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管理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且在农村开展金融贷款等业务,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都比较高,而农村金融业务的总体回报率比较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显然缺乏投资动力,不愿参与到农村金融服务当中。
三是民间借贷日益活跃。近年来,农村中非正规性金融服务表现的非常活跃,民间和地下借贷规模不断扩大。民间借贷交易手续便捷且需要的抵押担保少,甚至无抵押、无担保,刺激了农民群众选择非正规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虽然或多或少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易、补充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作用,但风险大、甚至脱离监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
三、农金室规范化建设重点
针对农金室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扬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责任,以解决农金室建设突出问题,推进规范运行为导向,真抓实干抓落实。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惠民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调动多部门积极性协同作战,才能确保各项惠农金融政策落实到位。县金融、财政、农业农村和金融企业、保险机构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完善工作制度,理顺工作流程,定期到基层一线调查梳理、研究解决农金站(室)建设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村各项金融服务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建立长效宣传机制。金融知识政策性强,要坚持至少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金融工作服务站、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农金室工作人员守法合规意识、防范风险能力和日常业务技能。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和形式,按照紧贴农村实际,紧贴农民需求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将农金室业务范围、营业时间、办理速度等优势告知每户村民,使农民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农金室服务事项,不断提高村民对农金室的知晓率、参与度,推动形成农金室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要建立经费保障制度。要按照准公益性、政府适当补贴、市场化补充原则,建立“财政扶持、业务合作银行、保险机构按劳付酬”的经费保障机制。及时与金融单位、保险机构沟通对接,督促与村委会签订金融服务代办协议,厘清村委会与金融企业、保险机构各自职责和业务权限。与银行、保险机构协商,由业务合作银行、保险机构根据农经室参与基础信贷服务及保险业务理赔等工作任务,按照一定比例承担农金室部分日常运行经费,提升办公条件,并保障聘用人员用工报酬。
四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要研究制定农金室建设运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将建设质量、运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采取业绩盘点、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重点考核农金室银行类业务服务、保险类业务服务、金融知识宣传普及、优化金融生态等方面工作开展成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评选先进银行、优秀金融机构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金融机构在褒奖的同时,可以在金融政策支持、产品创新和机构网点布局上给予优先考虑。
五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结合我县设施农业、规模养殖、花卉制种等产业发展特点,按照“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多方面创设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使农村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更好适应新时代我县“三农”工作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涉农担保、评估、公证等中介机构,有效缓解农村融资难、农业担保难、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另外,可在考虑农村金融市场容量和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适度放宽市场准入,稳步推进适应我县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特点的农村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
六要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广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信用企业”评审,对等级高者提供包括贷款、银行卡、结算汇兑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便利及费用优惠政策,对等级低者在信贷支持上实行疏远政策,直至实行停止贷款、停止开户、停止结算等措施。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预警、防范与补救机制,对所有农村金融机构、民间借贷统一实施规范有效的金融监管,降低农村金融风险,保障农民金融安全。多层次、多角度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利用金融和防范金融风险能力。要根据我县农村产业布局和金融企业、保险机构产品服务特点,及时调整金融、保险网点布局,妥善解决同行无序竞争局面。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14
涵盖登记注册、招募管理、服务记录、激励回馈、党员和公务员参与等内容,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调研报告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开展志愿服务是党中央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评价指标。为全面了解我市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情况,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助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并于*年*月至*月,由市政协副主席*带队,组织委员深入我市各县市区和广东省、辽宁省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现状
(一)概况
1.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扩大。
全市在*志愿服务网注册登记志愿者共*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以上,其中*区*人,*区*人,两区占城区人口总数的*%以上;注册登记的志愿服务队伍*支,其中依托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成立志愿服务组织*个,依托社区物业管理成立志愿服务组织*个,依托模范人物成立以模范人物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组织*个,*环保志愿服务团、*电影放映志愿服务团、*义工队等组织深受群众欢迎,加入者众多。全市在中国青年志愿者网注册登记的志愿者*万多人,其中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达*余人;市县两级共青团归口管理的各类青年志愿者组织*个。
2.志愿服务管理逐步完善。
成立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军分区政治部、市直属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组成,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调度指导协调。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对各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责任考核内容,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文明单位系列创建的考评体系,对未完成规定工作任务的取消参评资格。举办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强化激励措施,定期走访慰问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活动帮扶资金。为全市*多名优秀志愿者购买公益保险。每年组织评选表彰10名“最美志愿者”,对特别优秀志愿者同时授予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积极推报先进典型,*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社区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推进“好人之城”建设,出台《*市礼遇“好人典型”实施办法》,对涵盖志愿者在内的各类“好人典型”进行组织化、规范化的宣传、表彰、礼遇和帮扶。
3.志愿服务活动富有特色。
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中,我市逐步呈现三方面特点。
一是项目化。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志愿服务项目。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免费读书吧、阳光助残、关爱留守儿童七彩行动、关爱幸存抗战老兵、阳光进高墙等志愿服务项目。
二是专业化。引导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和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立足本职岗位成立消防、环保、医疗、法律援助、交通安全、社会救助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近年来,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先后参加了矿博会、排球赛、旅游节、汽车拉力赛等国际性节会赛事志愿服务,圆满完成任务。*蓝天救援队等一批技术专业、管理规范的志愿服务组织逐步发展壮大,积极向社会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广受社会好评。
三是社区化。大力开展创建社区“雷锋之家”志愿者工作站活动,市中心城区103个社区均挂牌成立了“雷锋之家”志愿者工作站,覆盖率达100%,在社区工作站的带动下,企业商家纷纷加入“雷锋之家”创建,雷锋之家遍地开花。*年来,市区两级*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个社区*个网格开展结对共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把志愿服务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高,思维理念亟待更新。有些部门和领导,仅仅把志愿服务当作“锦上添花”的事、把志愿服务组织当做向本部门本单位“找奶吃、要钱花”的机构;有的“应付检查”思想很重,为迎检而迎检、为“创文”而“创文”,工作浮于表面,没有将其上升到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有限政府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有的干部群众认为志愿者是政府使用的廉价劳动力,搞志愿服务是政府、企业或个人在“做秀”;有的把志愿服务片面理解为义务劳动,甚至理解为个人为社会做出的牺牲;还有的认为从事志愿服务就要舍弃正常人的生活和快乐,普通人难以企及,等等,志愿服务还远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志愿服务理念还远未深入人心。
2.统筹不够,组织架构比较松散。目前,具有志愿服务管理职能的部门单位分别有市创建办、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总工会、市民政局等等,仅志愿者登记注册平台这一项,就分别有中国志愿服务网、中国志愿者网、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网等等,分属文明办、共青团、民政等多个部门,有官办、民办和半官办等多种性质之分,数据和系统普遍不能共享、兼容,折射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各部门虽有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统筹管理的认识,并曾多次协调提出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的方案,但限于层级、架构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都没有得到实现。
3.阵地不强,志愿服务不够经常。我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虽已突破70万人,但真正经常性开展活动的志愿者并不多,甚至 “只注册不服务”。绝大多数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在各级民政局注册登记,缺乏办公场地和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往往临时“打游击”。部分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志愿服务组织,虽在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时都已注册,但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以被动应付为主,导致部分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蜻蜓点水”,实效性不强,党员干部在志愿服务领域的示范带头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对接和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很多志愿活动都是凭组织者一时心血来潮,甚至把志愿服务活动用来赚“噱头”。
4.激励不足,志愿服务欠缺保障。对志愿者在入学、就业、就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待细化完善,个别优惠政策“含金量”不高,导致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对所从事的工作,既缺乏社会认同也缺乏自我认同。志愿服务还未列入地方立法进程,现有的《*省志愿服务条例》缺乏实施细则,执行效果不太理想,志愿服务的法制环境仍然不优。志愿者合法权益保护制度比较欠缺,很多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事先没有组织和个人为其购买保险,社会公共服务参与权、人身安全等各项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5.管理不优,志愿服务有待规范。对志愿服务的教育、培训和宣传比较欠缺,导致专业化、技能型的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骨干以及经验丰富的志愿服务管理人才比较少,志愿文化、志愿精神还远未深入人心,很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比较盲目,往往仅凭一腔热情,缺乏专业人士引导带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日常监管手段不多,缺乏统一监管平台和综合评价体系,导致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志愿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或“换汤不换药”,甚至出现了被服务对象一天“洗多次脚、剪几次头”的情况,供需信息严重缺位。
二、外省先进地区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主要经验
(一)深圳经验
深圳市是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20xx年在全国率先系统性提出了以打造“志愿之城”巩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成果的战略思路,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社会参与、志愿组织、社区服务、激励机制、资源保障、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规划了20项具体目标,成为全国第一个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目标体系。先后成立义工联合会、义工基金会,大力推广“社工+义工”模式,核拨社工编制在全市统筹使用,以社工带义工。以社区为主要阵地,建设社区志愿服务U站183个,辐射和整合社区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规范化服务站点313个,推行统一VI标识、统一常规项目、统一基本配置等“六统一”的品牌连锁服务,实现全年365天“不打烊”。建立“一星至五星”志愿者、百名优秀志愿者、“义工服务市长奖”等多层级的志愿者荣誉认证体系,率先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入户政策,为志愿者免费投保10万元人身意外伤害险。建立“一证”(电子义工证)、“一库”(志愿服务云数据库)、“多终端”(手机APP、微信客户端、PC端、12355热线)的智慧型信息化体系,解决志愿服务认定、项目开展、供需对接等问题。目前每10个深圳人中就有1个志愿者,人均每年志愿服务时间达42小时,争当志愿者、当志愿者光荣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二)xx经验
xx市在首次“创文”时,提出了建设“好人之城”目标,在实现“二连创”、“三连创”后,又着眼于“创文”成果的长效巩固,在借鉴总结各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志愿之城”的战略目标。为此,该市在全国率先成立文明城市工作局,作为市属一级单位,同时成立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城市工作局局长兼任会长,相关市直职能部门和志愿服务组织代表担任理事,各县区相继成立本区域志愿服务联合会,各镇(街道)成立志愿服务协会或志愿服务总队,机关、事业党委和社区(村)100%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形成“文明委统筹、文明办牵头、联合会具体管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团组织参与运作”的工作机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制定《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20余个配套文件,涵盖登记注册、招募管理、服务记录、激励回馈、党员和公务员参与等内容,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初步形成了制度体系。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固定工作人员达26人,办公场地1400平方米,每年财政预算100万元专项经费,并下辖志愿服务基金会,其志愿服务工作组织架构高,人、财、物保障充分,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极强,为该市冲击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鞍山、抚顺经验
鞍山市提出了全国文明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城“双城同创”的工作方针,出台《鞍山市志愿服务条例》和《〈鞍山市志愿服务条例〉实施细则》,明确市、县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为执法主体。同时出台19项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操作性都比较强。为推进“双城同创”,该市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任主任,1名市委常委和1名副市长任副主任,32个市直和中省驻鞍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办事机构设在市文明办。同时,市本级成立市志愿服务总会,各县市区、开发区和街道成立分会,各社区成立志愿服务站、点,市、区两级党政机关成立志愿服务组织,56000名在职党员干部志愿者实名注册,初步形成了纵向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和各级机关党员的组织管理体系。抚顺市依托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育资源,建立了全国首个志愿服务培训学院,在全国率先编制志愿服务专门教材,开展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志愿者培训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轨道。
三、主要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适时推进“志愿之城”建设
调研发现,深圳市、xx市等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的先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创文”工作在初期,主要靠强有力的政府引导,但“创文”工作的纵深推进和“创文”成果的长效巩固,最终要靠强大的志愿服务组织作保障和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说,志愿服务组织不强,则“文明城市”牌子难保。基于这样的认识,深圳市、xx市、鞍山市都不约而同地把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创文”的头号工程和长期工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2016年8月,中央将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进入组织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今年6月,市文明委提出了建设“好人之城”的工作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对志愿服务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各类“好人”群体起到了重要激励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创文”工作基础。建议市委、市政府把中央精神与*“创文”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好人之城”建设的目标定位,在条件成熟时打造“志愿之城”,力争在2020年,全市75%以上的注册登记志愿者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年提供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45小时,党团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比率超过60%,市、区、街道、社区(村)100%建立志愿者组织,城市居民20分钟内就能享受到志愿者和社工的服务,100%的志愿服务站按标准运行,市、区志愿者组织场地保障不少于每万名志愿者100平方米,高(职)院校和中小学校每学年分别开展不少于8学时、2学时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二)加强领导,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一是出台《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实施意见》,解决政策支撑问题。学习借鉴深圳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出台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意见》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办法,研究提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各项政策措施,明确组织领导、经费筹措、场地供应、行业监管等方面具体规定,切实强化志愿服务的政策保障。
二是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解决统筹领导问题。在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加挂“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牌子,相关市直单位作为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办事机构设在市文明办,适当增加人员和经费,负责全市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工作。
三是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服务基金会和社会工作联合会“三会”,解决组织依托和经费保障问题。综合借鉴深圳、xx、鞍山经验,成立*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由市级退休领导担任会长,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市级志愿服务协会等担任联合会的理事单位,作为负责监督、指导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日常运行的社团组织,办公地点设市文明办,业务工作与中国志愿者联合总会对接。成立*市志愿服务基金会,与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以社会募资为主,市财政提供启动资金并逐年适当支持,建立多元化募集资金机制,逐步扩大基金规模,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长效资金保障。成立*市社会工作联合会,作为对全市各级社工组织、社会工作者进行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各县市区、街道相应成立本级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志愿服务分会和社会工作分会,各社区(村)成立志愿服务站、社会工作站,形成“社工+志愿者”的市、县、街道、社区(村)四级组织网络。
(三)夯实阵地,推进志愿服务网络覆盖
一是保障“三会”办公场地。统筹调剂各级党政机关清理腾退的办公用房资源,适当安排市县两级志愿服务联合会、社会工作联合会和志愿服务基金会“三会”办公场地,确保“三会”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场地。明确规定每条街道必须设置不少于一个志愿服务岗亭,依托现有社区(村)管理用房开展志愿服务,鼓励新开发房地产项目预留社区志愿服务场所。
二是推行“党员+社工+志愿者”协作模式。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建立党政机关、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明确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应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并有专门的工作场地,党员干部应完成60小时/年固定时限的志愿服务,鼓励志愿服务组织招募使用社会工作者,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在开展公益活动时招募志愿者,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组织策划、项目运作、资源链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发挥志愿者热情高、来源广、肯奉献的人力资源优势,形成党团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协调配合、共同服务的格局,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
三是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党团建设。明确责任单位指导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支持具备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设立党团组织,围绕基础党组织基本任务开展工作,坚持党建带群建,确保志愿服务组织正确政治方向。
(四)强化保障,优化志愿组织发展环境
一是出台《*市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理顺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明确基本职责,强化制度保障。
二是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和落实志愿服务星级认定机制,出台志愿服务保险购买办法,健全志愿服务物质化补偿机制,设立志愿服务“市长奖”。建立志愿服务储蓄型激励机制,平时储存志愿服务时间,需要时随时支取。切实落实优秀志愿者在入学、就业、就医等方面的激励性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优惠力度,推动形成人人尊重志愿者、人人争做志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搭建平台,切实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一是建设专业化培训平台。借鉴抚顺经验,以湘南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市委党校等作为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着力保障培训资金、优化培训机制、提高培训实效,切实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二是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借鉴深圳、xx经验,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搭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多个平台注册、‘一张网’管理,‘一个证’(志愿者工作证)服务”,强化对注册登记的动态监控,简化注册登记门槛,推行志愿者团体社区登记备案制,着力杜绝“只注册不服务”现象,切实创新服务方式、保障供需对接、提高服务效能。
三是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大力培育志愿文化,推动志愿文化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党校、进社区、进中小学教(课)程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将志愿文化培育纳入各级党委宣传工作计划,积极策划组织各类主题宣传活动,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篇15
近年来,XX市着力提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推动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最近,按照市委书记XX同志要求,市委组织部组建联合调研组进行总结。XX是农业大市,共有X个县(市、区),XXX个行政村,XXX万农户,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XX%,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在全市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XXXXX个,党员XX万名,其中农村党员XX万名。党的十九大以来,XX市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无钱、无人、无阵地,服务条件有限、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实施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采取“两增一扶”(增加投入、增强力量、强化帮扶)等措施,立足源头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推动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抓队伍强素质,培育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搞好服务,“有人”是前提。围绕“有人办事”,XX市重点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党员队伍、基层党务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一是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着眼于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采取“两推一选”、公开选拔、跨村交流、下派任职等多种方式,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官、复退军人、企业干部职工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支部书记,提高报酬待遇,拓宽进步渠道,鼓励他们干事创业、带头发展。从xx年起,专门成立“村官学校”——XX市农村干部学校,开办农村干部大专班,培养专业化农村干部人才。目前,已培训XXXX人,其中村“两委”成员XXXX人,村党支部书记XXX人,XXX多人已成为村致富带富能手。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个别发展对象不符合条件、“家族化”发展党员和党员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严把党员“入口关”、“教育关”、“作用关”。强化组织员办公室职能,专门负责党员队伍建设,主要是把总量控制好、把结构优化好、把质量提上去,更好地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在严把党员“入口关”方面,实行发展党员“两推荐、两票决、三公示、全程记实”制度、预审制度、“全程问责”等制度,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在严把党员“教育关”方面,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载体,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党员“冬训”。在严把党员“作用关”方面,将每年2月份定为集中承诺践诺月,开展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实行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各类为民服务活动,促进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如,XX县积极培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了群众办事服务队、扶贫帮困服务队、种养殖技术服务队、矛盾调解服务队、村内治安服务队、环境卫生服务队、留守妇女儿童服务队,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三是抓好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基层党务干部数量不足,有的党务干部对基层情况和党建业务“两不熟”等问题,强化刚性要求、硬性约束,做到选优与育强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明确市、县党委组织部直接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分别不少于本单位行政编制总数的XX%、XX%,乡镇(街道)党(工)委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不少于X人。要求新任组织委员必须具有至少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党龄在5年以上,并对组织委员分工进行规范,保证这支队伍建设的连续性和高素质。要求各县(市、区)有3人以上的专职组织员,保证党员有专人管,活动有专人抓。
(二)抓投入强保障,落实服务群众的经费支撑。一些村级组织“有心服务”但“无钱办事”,是制约其服务能力的主要瓶颈。XX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基本解决了“有钱服务”的问题。一是建立村级党组织运转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市财政在每年安排XXXX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报酬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XXXX万元“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资金,各县(市、区)也配套设立专项经费。xx年,市、县财政共投入近X亿元,让全市XXX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吃上了“低保”,各村年运转经费都达到了“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村级组织工作运转和为民服务有了基本经费保障。二是大力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创新扶持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能力。从xx年起,实施“千村集体经营场所示范”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选择XXX个左右的村,通过整合资源、多方筹资、强化帮扶等措施,建设一批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厂房、种养殖大棚和门市超市用房等村级组织经营场所,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扶持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XX村抓住政策机遇,新建了集体经营示范场所,用于经营农资超市和生活超市,不仅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而且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三是规范资金的管理使用。对于村级组织运转最低保障经费,出台管理使用办法,强化督查考核,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对于村级集体收入,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同时加大公开力度,利用报纸、电视、村务公开栏等阵地,定期向群众通报村级决策事项、财务运转使用等情况,让村民看得见、摸得清资金去向,以“公开”提升村民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如,XX村实施“村务发言人”制度,定期公示资金运转情况,形成了村级班子和村民的良性互动。
(三)抓规范强阵地,建好服务群众的活动场所。xx年以来,XX市全面建立以村级为民服务站点为基础、以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以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是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确定XXXX个活动场所不达标村作为重点建设村,采取财政补助、政策倾斜、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做好活动场所的新建、扩建、修缮工作,实现了“村村都有达标的活动场所”目标。同时,积极推进县、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市XX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功能实用的党员服务中心,XX个乡镇(街道)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二是活动场所建设规范化。按照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抓好规范化建设,积极发挥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如,XX村对原有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建成面积1300平方米的便民综合服务中心,集村级组织活动、便民服务、农家书屋、矛盾调解等功能于一体,配套建设了卫生室、幼儿园、互助养老院、超市及文化娱乐等设施,形成多功能、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受到群众欢迎。三是发挥活动场所服务功能。依托村级活动场所设立为民服务站点,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实现“生产、文化、卫生、法律、政务、关爱”六个服务不出村,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XX付村投资30余万元建成远程教育户外广场,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政策理论、适用技术、科普知识、文化卫生等学习教育服务,成为村民农闲时间的好去处。
(四)抓帮扶强基础,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针对惠农政策“到户难”、烦事难事“疏解难”、后进村整治“破题难”,基层党组织服务手段单一、资源有限等问题,XX市开展了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组织全市机关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一是机关干部驻村联户“两个全覆盖”。采取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建立联系点和重点联系户,市、县(市、区)直部门单位确定联建村,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包保后进村,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办法,开展机关干部驻村联户工作。xx年以来,全市X万名干部与XXX个行政村XXX万农户建立直接联系,每名干部都有自己的联系户、每个农户都有固定的联系人,实现干部、农户“两个全覆盖”。221年共选派了XXX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范村级管理,带领农民致富。二是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解忧。联户干部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蹲点调研等多种方式,保持与农户的直接联系,做到“三知四清”(知家庭成员、知生活状况、知生产情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家庭困难、清楚就业情况、清楚诉求愿望),力所能及地为联系户解决实际困难。XX县等地建立民意收集分理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分析会,形成民意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办理。三是用制度防止下基层出偏差。为避免“走形式”、“一阵风”,专门成立下派干部管理工作办公室,建立市领导带头督查机制。实行“六个一”(有一张便民服务承诺书、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一面便民服务公示牌、一个便民服务意见箱、一部便民服务联系电话、一本便民服务记录簿)联系服务制度,要求干部下乡不扰民,入户期间自带被褥,吃住在村,不陪同迎送、不开小灶。“第一书记”人手一套《民情记录簿》、《驻村干部“一口清”》涉农政策和党务知识读本,使群众能够随时联系到“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能够快速了解农村情况开展工作。年底对驻村联户工作集中考核,将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xx年,XX市级共组织开展督导检查X次,访查农户XXX余户,约谈、通报批评驻村联户工作不力的干部XXX人。
(五)抓载体建制度,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较多,到乡镇办事不方便的实际情况,XX市着眼于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建设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在制度和机制层面保证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一是依托为民服务场所推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如,XX市实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每村建立“一员一室一中心”的民生代办服务网络,从村“两委”成员或热心服务的党员中选择1人担任民生代办员,专门负责受理群众委托、代办民生事务,同时收集民情民意;村村设立代办室,专门负责接待群众咨询和委托;镇街设立群众服务中心,组织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财政、经管、计生、新农合、公章监管等部门进驻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为民服务事宜。规范工作程序,印制《民生代办委托书》、《民生代办事项登记簿》、《涉农政策汇编》,严格按照“委托——代办——反馈”的程序进行代办,设立民生代办公示牌、服务监督电话,发放民生代办联系卡,确保代办程序规范、公开透明。二是建立党员群众联建联创制度。根据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以党员为纽带,凝聚村民共同参与,发扬农村群众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促进党员群众良性互动。如,XX区探索实行“30户联创”党建模式,打破村庄村组界限,以30户左右的家庭作为一个联创单元,选出党员中心户长,以中心户长为纽带,联创单元党员定岗定责,带动群众志愿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形成了以“30户家庭、中心户长、联创联建”三大要素为核心的联创体系,主要开展6项联创:基层党建,中心户长定期带领群众参观党建工作,联创户对党员履职践诺工作进行评议;民主管理,定期对村级事务“四民主两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卫生监督,党员带头,每个联创单元负责一个卫生保洁专区;邻里互助,联创单元的党员分别与困难家庭结成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传授实用生产技术、传递致富信息;文明倡树,每名党员承担文明宣传任务,传播文明生活方式;平安村居,构建“邻里守望”的群防群治机制。三是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如,XX区每村每天至少有一名“两委”班子成员在村级活动场所坐班办公,做好上传下达,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村务等咨询服务,处理矛盾纠纷,协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成效
XX市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取得了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效果,推动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1) 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办事,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特别是结合“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广大驻村联户干部帮助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XXX个,调整选配村“两委”成员XXX名,发展党员XXXX名,培养后备干部XXXX多名,培训党员XX万人次。村级班子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抓党建促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村庄实际,借助上级政策,通过发展高效种植、畜牧养殖、兴办工副业项目、成立专业协会、盘活资产资源等方式,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机关党组织发挥本单位人才、政策等优势,从送钱送物到送政策送服务,为基层发展注入了活力。xx年以来,全市机关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协调落实无偿资金XXXX多万元,硬化路面XXXX多公里,改造电路XXX公里,新挖沟渠XXX公里,打井1XXX多眼,组织劳务输出X万多人,免费查体X万多人次;新上种养殖项目XXXX多个,协调引进工副业项目XXX多个,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XXXX多万元。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X元、增长13.5%。
(三)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从XX市委常委到农村党组织书记,从机关干部到农村党员,都把联系服务群众摆在第一位置,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满意度也持续提升。xx年以来,全市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建议X万条,代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XXX多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XXX多起,农村信访量持续下降。xx年,在年度综合考核电话随机调查中,XX市群众满意度提高了X分。
三、几点启示
XX市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瞄准解决关键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直接化、具体化、常态化、制度化,为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着力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这是解决“有钱服务”问题的关键。调研发现,仅仅依靠上级拨付的最低保障经费,集体经济薄弱村在服务群众方面依然捉襟见肘,很难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有的村支书说,不用再举债过日子了,能够整治一下环境卫生、慰问一下困难群众,但是要解决难事、大事,还得靠集体经济保障。村级服务水平较高、村民比较满意、干群关系融洽的村往往是集体经济雄厚的村,这些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高于其他村党组织。
(二)着力培养本土优秀村干部。这是解决“有人服务”问题的根本。组织机关干部驻村帮扶,是增强基层服务力量的重要手段,但从长远看,还要培养本村本土党员干部,留下一支扎根农村、永不撤离的服务队伍。一方面,要围绕“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这个主题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在职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让农村党员干部有资源为群众服务,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三)着力做好团结引领群众的工作。这是有效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农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益意识越来越强,有的在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时候,更多关注个人、局部、眼前利益,甚至会提出不合理的利益诉求。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在加强服务的同时,做好教育引领、解疑释惑等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个人诉求,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四)着力提升村级治理水平。这是提高联系服务群众水平的必由之路。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处于直接面向村民的最前沿,其治理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总体水平。XX市农村党组织在推进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方式民主化的同时,特别注重治理技术的现代化,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如,XX镇运用网络技术开通“民情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村民家庭档案信息管理、民生诉求采集、村级重点工作、村干部每日考勤等功能有机结合,党员群众可以“晒诉求、提问题、求帮助”、镇村干部可以“发公告、作解答、晒日志”、党委政府可以“派任务、知进展、查效能”,实现了数据一次采集、整体录入、多部门共享,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办事效能,受到群众好评。
【人大政务服务调研报告1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