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创新工作案例,供大家参考。
老师——我恨你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骆连建 一大早, 我走进教室, 发现她又低头埋在书桌上。
她已经好几天都是这种情况了。
问她、 她总会说:“没什么, 我头有些疼。” 真急死人了, 你说这已进初三啦, 同学们都在紧张的学习, 她却这种情况,一见到书就头疼。
让她请假休息吧, 她又偏偏从不缺席一节课。
二节课正在上课, 我没课、 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咚咚---咚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班长杜亚莉气踹嘘嘘的跑进来, “骆老师、 不好了----万世黎坐不住, 滑到地上了, 她还把书乱扔。” 啊!
她自尊心这么强, 不可能坐在地上啊? 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进教室, 见状、 赶紧调整呼吸镇定下来, 和风细雨的说:“万世黎, 你怎么了? 头又疼了吗?走、 跟我去办公室休息一下吧!”
我半扶着她来到我的办公桌前坐下,“你怎么了!
需要我叫你妈妈来吗? ” 她也不搭理我, 只是双手捂住头, 头不停的摇晃, 时而叫疼。
她一定是生病了、 而且病得不轻。
我马上决定自己送她回家。“走,骆老师送你回家吧!”,“不、 我不回去!” 她挣脱我的手, 这次坐到了地上, 目光呆滞、 头直摇不停。
我的声音有些沙哑, “万世黎, 你一定是生病了, 来、 骆老师送你回去吧!” “不---, 我没 疯 ---呜—我没疯!”“疯” 字像一把尖刀刺进我的心窝, 怎么了? 有学生笑话她了, 还是她的自我意识, 还是她妈妈又骂她了。
我更强装笑颜, 我知道当时我的笑容一定比哭还难看“走吧, 骆老师送你回去!” 此时, 她猛抬头,直盯着我说:“老师, 我恨你!” 然后用她的小拳头来打我。
这句话伤
及了我的尊严, 触及了我的灵魂, 我的心在剧烈颤抖。“我错了吗?我错在哪里了? ” 那句话让我一生也不会忘记, 这个问题让我几个月也难以释怀。
我不得不对我的教育理念进行一步步深入的剖析和反思。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 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
我深知农民对知识的向往和对人才的尊敬。
很多农村的学生之所以厌倦学习, 放弃学习, 是因为社会原因, 家庭原因。
他们是无辜的。
生活中, 父母务工, 缺乏亲情的滋养; 学习中, 分数定终身的传统意识, 大班额等让他们一步步失去自信, 失去自我。
我知道他们是多么需要“爱”。所以, 在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中, 我一直持“鲤鱼跳龙门”,“分数定终身” 的传统观点, 一直秉持“教室多坐为学习” 的带班理念。
每当班会课, 常常灌输“热爱学习是孝敬父母, 热爱家庭, 热爱班级, 热爱自己的表现。”
我错了 , 我的做法太注重学分, 太强调名次, 总想每个人都考第一名。
这无形中伤害了很大一部分后进生的自尊, 他们见到我, 总会谨慎的鞠躬,“骆老师好!” 但我明白, 他们并不快乐。
也伤害了像万世黎类型的“滑坡生”, 他们会不敢再与我平等交流, 只会默默的承受因分数降低而带来的各种压力。
万世黎、 女、 家住竹溪镇竹溪村 3 组, 毕业于竹溪镇小的应届生, 因为早期精神分裂症, 她不得不休假回家。
几个夜晚, 我彻夜难眠, 采取了几个我能做, 也必须去做的措施:
一, 让班干部去她家里探望; 二, 鼓励同学去她家帮她补习功课; 三, 两三天就给她打个电
话, 与她谈心, 放下包袱的她与我无话不谈。
从她的言谈中, 我更加明白了她生病的原因。
一; 家庭期望值太高、 教育不当。
她父亲在外务工, 很少回家,因为自己年青时家庭贫困未能读完高中而遗憾终生, 所以经常给她买书, 对她寄于厚望。
母亲、 地道的农村妇女, 在家里常常唱黑脸, 成绩好了, 拿更好的去损她, 刺激她; 成绩考差了, 骂孩子像个笨猪 。
二; 性格要强, 不善于沟通。
她从初一进我班就是一个特别单纯,特别上进的一个完美主义者。
为了获得老师的肯定和取得好的成绩,她常常多晚才睡, 常常凌晨 3 点多钟就醒了, 起来看书。
常常会小心的问老师同一个问题, “老师, 我是不是很笨!” 初二开始成绩下降,我就每期拿着成绩单去家访, 询问原因, 和他谈心, 指正她妈妈的教育方式, 帮她减轻压力。
但严重的闭锁心理使其心理压力过重, 缺乏疏导和发泄。
三; 班级学习压力大, 学习氛围太紧。
她是一名单纯的乖娃娃,特别在意我的观点。
如, 我不经意说过, “79 分与 80 分就不是一个概念。” 她觉得老师只看重分数, 加之成绩下滑, 她觉得我与她的距离远了。
因为要强, 同学间缺少沟通, 关系不和谐更加导致她内心矛盾无法合理的宣泄。
同学到家的慰问和帮助; 在医生的指导下, 母亲的改观; 与之长时间的交流, 听她长时间的倾诉。
万世黎缺失的同学之情、 父母之爱、 与老师的思想纠结, 无形中得到了弥补。
九年级下期, 她又回到原班跟读, 她变了个人似的, 同学之间笑颜多了, 一有想法就敢直接
找我交流, 其实更多的是她说、 我听。
见到她灿烂的笑容, 见到她拿到重高录取通知书的笑容, 特别是见到她毕业时留给我的一封泪别之信时, 我释怀了。
我真的笑了。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待到山花烂漫时, 他在丛中笑” 的深刻韵味。
在我的毕业总结里, 我写下了,“像万世黎类型的学生, 需要的是关怀、关爱、 和倾听。”
让我的学生“学会学习, 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快乐” 是我最高的追求。
如今, 我又带了一届学生, 我不愿再成为他们心中的 “老夫子”。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我绝对做到平易近人。
除了鼓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立志成才以外。
我改变更多的是多与学生交流, 听留守儿童谈谈他们的故事; 听优生讲他的学习经验; 听下滑生讲他的原因。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反思
【德育创新工作案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