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科研与学科建设关系探讨【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科研与学科建设关系探讨
科学研究是现代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进行科学研究已不仅是高校教师的一种个人自发行为或业余爱好,而且是高校的职责所在,高校有责任与义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知识,高校教师必须进行科学研究,高校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一样,也逐渐成为了高校的中心工作。而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永恒主题,是高校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任务,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高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如何使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双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坚强动力
1、科学研究是提高整个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
进行科研与教学是现代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上面,而教学水平的提升,仅靠改进教学方法和积累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进行科学研究来实现。科学研究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充实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可以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科研是最根本的有效途径。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调查研究选题阶段;制定研究课题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总结阶段。调查研究选题阶段,主要是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现有研究水平,找出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结合自己和所在单位的条件,选定研究课题,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的制定,是对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全面考核与显示,是科研成败的关键。实施研究方案是对教师动手能力和预测能力的考验及锻炼。科研总结则是对实验研究结果升华到理论的探讨,是获得真知的重要阶段。因此,只有通过科研,教师才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才能胸有全局,了解自己所教课程在学科发展中的地位,把握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课程本身前后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在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
2、科学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大学学科发展到现在,从三级学科门类看,已有 2000 多门,这些学科门类都是在前人通过科学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成理论体系而逐步形成的。新兴学科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重大科研创新成果的出现,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维纳的控制论等等,都是在创造性科研基础上创立的。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主要看该学科的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性措施即是科学研究。一所学校即使开设了新学科,如果不开展科学研究,也将难以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成果大量涌现,新学科还在不断地产生,而产生新学科的基础就是科学研究。科学发展的趋势是分支学科、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等层出不穷,它们不仅出现在技术科学各门学科之间,而且发展到自然科学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加深了对学科内容纵深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分支学科或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另一方面,新学科的产生,学科与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促进了先进实验室等物质条件建设,促成了一批著名学者和科研成果的产生。这样学科建设水平在得到不断增强的同时,学校的学术声誉也不断地在提升,形成了浓厚的学科建设氛围,促使新兴学科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3、科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吸引高级人才
在我国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一直都将学术声誉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声誉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品牌,是大学独一无二的“无形资源”,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代表了社会的认可度。而学校的声誉与它的学术成就即科研水平密切相关,开展高水平的科研与开发工作,在提高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水平的同时,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声誉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如普林斯顿大学在 20 世纪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流学校,但由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加盟,以及在“曼哈顿工程”中的出色研究,使其成为现今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可见,科研对于提高一所大学的学术声誉意义非同一般。
而大学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这种“无形资产”,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转化为有形的资源。大学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科研环境,是吸引高水平师资和一流人才、招来众多“金凤凰”的“梧桐树”;也是众多优秀青年学子争相报考的“热点”所在,从而促进大学各方面的建设,形成学校建设的良性循环。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既是一个一流的教学机构,更是一个一流的研究机构,它的学生数仅有 2000人,一半本科生,一半研究生,教师人数仅有 300 多人,但建校以来教师和毕业生中共有 28 人 29 次获得诺贝尔奖。他们一流的研究工作,为加州理工学院赢得了很高的学术地位和良好的声誉,吸引了美国一流的教师和学生,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力都很强,走向社会以后又为加州理工学院赢得更好的声誉。
4、科研是改善学科软硬件条件的重要手段
一流的学科离不开一流的软硬件条件支撑。教材体系、情报信息和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学科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实践证明,院校软硬件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科发展的进程,科学研究对改善学科软硬件条件作用重大。在院校学科教材体系方面,科学研究不断更新和充实教材体系,提高了教材体系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完整性,与其他渠道相比,经济、实用,而且源于
实践,更利于理解和传授;在促进情报信息建设上,运用凝聚现代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增强信息、情报的获取和吸收能力,既突出人才的时代性,又赋予了人才终生学习的能力,为造就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在带动实验室建设上,结合科研课题,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基地,购置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构建起坚实的实验条件,在科研项目完成后,转化为院校教学、科研再发展的基础设施,为院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产出高水平成果提供物质支撑。
二、学科建设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与重要平台
1、学科水平是体现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取决于学科建设的水平。学科建设是承载大学教学、科研、产业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涉及学科带头人的确定与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活动及其成果,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内容,学科建设决定了学校科研的方向与特色,直接影响着学校科研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渗透更加广泛。由单一学科人员组成的课题组难以承接综合性较强的重大科研项目,靠单一学科开展新时期的科研工作已经远远不够,强大的学术实力成为能否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条件下,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成为时代需要,把学科建设作为龙头事业进行规划和发展应该成为各高校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有建成高水平的学科,才可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才可能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使学科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基地,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2、学科建设是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
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在各个学科上进行的,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通过学科显示出来的,学科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知识创新的起始源头,是孕育经济生长点的沃土。纵观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发现及突破,社会各方面的每一次进步以及任何一项新兴产业的诞生,都和某一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密切相关。没有独具特色和创新的学科,要实现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是不可能的。学科建设在高校科技创新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科建设的重点是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趋势,抓好学科的重组,调整好学科的结构,形成具有特色的、一流的学科及学科群。学科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可以是学科门类内部,也可以是学科门类之间的综合、交叉、渗透、融合,从而在边缘交叉新领域中创建新的学科增长点。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属于顶层设计,学科建设既能提升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充实基础学科,使学科结构得以优化,布局趋于合理;也能
为科研打造良好的学科平台,增强高校的科研实力,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3、高水平的学科有利于凝聚高级科技人才
科学研究中重大问题的解决要靠强大的学术实力。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可能聚集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建设高水平的基地,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只有高水平的学科,社会才能对其产生认同感、信任感,因而也才有可能承接重大的科研项目。没有一流的学科,不可能建成一流的大学。世界上一流的大学,首先是因为它有一流的学科。如在美国 2000 年大学评比中,加州理工学院排在第一,超过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实验物理和航空技术成为世界顶尖的学科。正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所说:“加州理工学院为什么会变成这么著名的大学?它的腾飞就是靠两个教授:一个是密立根,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使这个学校的实验物理迈进了世界一流,然后是冯•卡门,他把美国的航空技术带起来了。有了这两个人,加州理工学院就世界知名了。”科学研究的水平取决于学科发展的水平,综观我国各大学的院士,一般集中在某一两个高水平的学科上,现在各高校都在竞相引进人才,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没有一流的学科,很难吸引一流的学者。有的单位不惜重金,聘到了一两个水平较高的教授,但由于学科水平太低,形不成学科建设的浓厚氛围,最终也很难留住人才。
4、学科建设是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学科建设是衡量高校在新形势下是否具有办学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科是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无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产业发展,都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一所高校发展的状况如何,学科发展是关键性因素之一。
学科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基础。学科建设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三大领域。抓学科建设可以推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的进展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另外,学校对学科建设的足够重视,对于学科布局的合理安排,对于学科前沿的占有程度,都将对学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鉴于学科建设在大学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家在提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重点大学的“211 工程”战略中,把学科建设放在重要的、突出的地位,学科建设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许多高校都已根据自身定位制定了相应的面向 21 世纪的学科建设方案和实施办法,必将全面带动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健康快步发展。
三、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1、强化高校科研工作的学科建设理念
高校既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创造高质量科研成果,更需要确保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因此,高校科研不是单纯利用现有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知识,提升学科层次,实现知识的生产和增值。当前,制约高校教师科研深入开展的因素主要源于两种思想:一种是急功近利,一味利益所趋,只要有利可图,不管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东拼西打,缺乏主战场,很难形成规模和长远效益;另一种是科研浮躁,为了利益与荣誉,张扬“拿来主义”,不注意通过创新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甚至投机取巧,盗用既有成果,只求“昙花一现”,不求持续发展。克服这两种倾向,笔者认为,必须紧紧围绕学科这个龙头工程,从科研的各个环节催生学科生长活力。在科研方向上,既要关注具有现实物质利益、能迅速带来显著效益的研究方向,更要从本学科专业的长远发展出发,选择有利于巩固和拓展学科专业领域、有利于形成学科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协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例,夯实学科基础,厚积而薄发;在科研过程中,既要广泛借鉴现有高新技术,更要注重内部挖掘,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优秀原创性成果,并不断充实到学科建设之中,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2、加强研究课题与学科建设的有机联系
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应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本学科的科研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国际118第1期张似阳:高校科研与学科建设关系探讨研究现状有一个宏观而又清晰的把握;明确本学科在国际学术界中的地位,从而制定出某一时期本学科的科研方向,并通过有效、切实、能动的组织设计,引导教师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现实性,既能充分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又能反映学科发展的高水平的课题。要克服科研选题盲目分散,与学科建设脱节的现象。事实上,一个学科的发展,只有通过若干个重大科研项目的连续集中攻关,才能得以实现。
3、重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接轨
高校科学研究的每一项进步、每一项成果都应该首先在教学内容中得以体现。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在教学中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科研信息及成果要有...
【高校科研与学科建设关系探讨【优秀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