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关干部提不出好建议7种表现及原因(全文),供大家参考。
机关干部提不出好建议的7种表现及原因
有些机关干部的建议功夫长期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为了帮助这些同志尽快走出低谷,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不妨对建议功夫低下的种种表现及原因做点具体分析。
一、看眼色,顺杆爬。在参与谋划工作中,有的机关干部总是察言观色,完全顺着领导的意图发表意见,从来没有与领导不同的意见,甚至明明察觉到领导的意见有不妥之处也不讲,还是“完全同意”。作为机关干部仔细揣摩领导的意图,按照领导的意图说话办事,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把领导的意图绝对化、神秘化,不敢“越雷池半步”,则是机关工作的大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是“唯上”的思想作怪。认为领导所讲的一切都是正确无误的,把尊重领导变成了“迷信”领导,把自己的思想禁锅在领导思想的圈子里。二是投机的心理作怪。发表意见不是为工作,而是为了取悦领导,照顾领导的面子,博取领导的欢心和赏识。说得不客气点儿,则是有些“拍马”“投机”之嫌了。这些同志如不抓紧彻底清除这两种不健康的思想,不仅建议功夫不会有长进,而且还会从开始领导看着顺眼、听着顺耳,到后来“有也不多、无也不少”,最终可能走向被淘汰出局的结果。
二、无主见,随大流。有的机关干部在研究问题时,从来都是最后发言,先听听别人发表什么意见,而后把大多数人的意见重复一遍作为自己的见解。对这种同志我们也不可强求,因为他确实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硬要他标新立异,也确实勉为其难。究其原因,一是缺知识,少情况,没有真知灼见。知识是分析问题的工具,情况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既无知识,又无情况,哪能有真知灼见;
没有真知灼见,又何来主见。二是思想懒惰,贪图省事,人云亦云,认为对了大家一起对,错了大家一起错,自己赚个满面子。三是从众的心理作怪,总感到多数人的意见有把握,自己费了半天心思还不知对错,还是“同意大家的意见”更为保险。
三、小聪明,无大计。有的人平时说个俏皮话,耍个小聪明,提点小建议还可以,但在研究大是大非时却哑口无言,无计可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事聪明,大事糊涂”。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技巧性知识多,谋略性知识少。这样的知识结构搞些雕虫小技还可以,但是出不了大智谋。二是关注鸡毛蒜皮的小事多,关注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少。因此,一遇到大是大非问题,就必然是无计可施。三是胸无大志,脑无大计。胸无大志者,对大学问、大是非是不感兴趣的;
没有大学问、不辨大是非的人,脑子里是没有大智慧的;
没有大智慧的人,是拿不出大计谋的。
四、闷葫芦,不表态。有的机关干部在参与领导决策的论证时,很少发言,甚至一言不发,基本上起不到建议助手作用。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心中无数,无态可表。对所讨论的问题朦朦胧胧,不置可否,拿不出什么意见和建议。二是缺乏自信,不敢表态。对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拿不准,害怕说错了被大家笑话,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丢面子,更害怕给领导留下“水平低”的不好印象。说穿了,这也是虚荣心和私心杂念在作怪。三是思想懒惰,不动脑筋,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五、没深浅,乱放炮。有的机关干部在建议时,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不看时间、地点、场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其结果,不但没有起到建议作用,而且还会把人们的思路和议事程序搅乱。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没有眼色,看不出大家讨论问题的情绪,看不清争论问题的焦点,看不准论证问题的方向,看不透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二是不知深浅,不知道哪是对的哪是错的,不知道涉及的面有多宽、层次有多高、“水有多深”,不知道问题的分量有多重,说起话来无所顾忌。三是发言之前缺乏深思熟虑,想到哪说到哪,结果是说到哪乱到哪。
六、慢节奏,“马后炮”。有的人在参与谋划时,思维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每当别人讲出一个好点子时,他总是恍然大悟地慨叹——“对呀,我怎么没有早一点儿想到呢!”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对事物缺乏快速接收、快速分析、快速认识、快速反应的能力。二是判定不果断,犹豫不决。当某种想法和意见在头脑中形成后,对其正误、优劣的判定总是左思右想,长时间定不下来,等别人一语道破之后,又后悔未能早一点讲出来。三是先天有缺陷,后天少锻炼。有的人就是天生脑子慢。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异是不可否认的,但这种差异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的脑子越用越灵活。只要遇事勤动脑,早动脑,多动脑,“慢脑子”也可以变成“脑灵通”。常言说,“笨鸟要先飞”。如果生来就比较笨,再不“先飞”,甚至连飞都不飞,那就不可救药了。
【机关干部提不出好建议7种表现及原因(全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