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群体性事件

时间:2022-09-15 16:40:05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群体性事件,供大家参考。

群体性事件

 

 (一)

 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坚定不移依靠群众, 适 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 深入做好组织群众、 宣传群众、 教育群众工作, 虚心向群众学习

 热心为群众服务, 诚心受群众监督。

 坚持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作决策、 定政策 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切实办好顺民意、 解民忧、 惠民 生的实事,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健全服务群众制度,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 众中的带头、 推动、 督促、 保证作用。

 健全联系群众制度, 创新联系群众方式, 机关工作要 重心下移, 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 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 问题较多的地 方调查研究, 了解群众疾苦, 倾听群众呼声, 帮助解决困难。

 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

 不扰民, 不搞层层陪同, 不组织群众迎送。

 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

 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 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 定期接访、 及时阅处群众来信, 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 环 境保护、 安全生产、 食品药品安全、 企业改制、 征地拆迁、 涉农利益、 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 出问题。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二)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真正做到真 抓实干、 开拓创新。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 使党员、 干部真正把心 思用到干事业上, 把功夫下到察实情、 出实招、 办实事上, 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 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

 从领导机关做起, 大力整治文风会风, 提倡开短会、 讲短话、 讲 管用的话, 力戒空话套话。

 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 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 严格控制会议 数量、 经费、 规模。

 大力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切实解决节庆剪彩过多过滥问题, 改 进各级领导干部活动报道。

 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 。

 对作风飘浮、 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 对弄虚作假、 虚报浮夸的, 必须严 肃追究责任。

 (三)

 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全党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永 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 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 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 多用在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上。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 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

 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 严禁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 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 严 格控制出国(境)

 团组数量和规模。

 对铺张浪费、 奢靡享乐、 挥霍公款的, 必须严肃处理。

 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 休闲娱乐、 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 要及时提醒、 批评、 制止。

 (四)

 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 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 部之间逢迎讨好、 相互吹捧, 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

 领导班子要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 自我批评, 做到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完善领 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 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发挥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 提高党 性修养、 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 自觉 接受批评, 积极进行整改。

 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 敢抓敢管, 勇于揭露 和纠正缺点错误, 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 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

 保护坚持党性原 则的党员, 不准压制批评, 严禁打击报复。

 (五)

 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 动力, 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 加强实践、 加强党内生活锻炼, 自觉学习党章、 遵守党 章、 贯彻党章、 维护党章, 增强党员意识、 党性观念, 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建立 党性定期分析制度, 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 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 容。

 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

 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 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

 深入开展讲党性、 重品行、 作表率活动, 广泛宣传和认真学习先进典型, 使广大党员永葆蓬勃朝气、 昂扬锐气、 浩然正 气。

 (三)

 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 探讨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对从根本上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性因素:

 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 分化、 组合。

 随着我国 经济社会深度转型, 社会阶层逐渐分化、 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 因分配不公、 利益调整失当 引发群体性冲突, 已经威胁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基层政权的稳定。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经济性因素:

 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公众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或漠视, 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或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公共政策失误或基层干部的不良工作作风所致。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文化性因素:

 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 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 弱、 法制观念较淡薄。

 群众的法律知识有限, 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仍然沿袭小农经济形态下 的自然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所谓族规宗训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群众之间、 上下级之间出现利 益摩擦或纠纷时, 一些群众错误地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 给政府造成压力, 能加速问题 的解决。

 于是, 他们不是采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和自己所处群体的利益, 而是片面地认为 法不责众、 大闹大解决、 小闹小解决、 不闹不解决, 采取用非法的手段获取合法利益的方式,

 使本来能通过正常的信访、 法律程序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治性因素:

 政府的决策偏差、 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

 侵犯 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 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 一些干部作风粗暴、 工作方法简单, 甚至随意动用警力……群众意见很大, 不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而且促使警民关系紧张。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因素:

 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社会群体利益日益呈 现多样性。

 不同社会阶层除了共同利益、 根本利益外, 更多地表现为各自群体的一些具体利 益。

 这些具体利益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是对立的。

 在当前阶段, 如果不同 社会群体的利益难以在一定范围内兼顾和协调到, 又缺乏各自表达正当利益诉求的渠道, 便 可能导致矛盾的积累和利益冲突的加剧。

 在我国现阶段, 由于受国家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 度的影响, 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上还存在一些不健全的地方, 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 不同社 会群体表达自身利益的声音强弱不一, 表达的机会不同, 表达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不一。

 因而,

 当某一阶层、 某一群体的利益受到侵犯, 得不到保护, 又难以通过正当有效途径充分表达自 己的意愿, 难以行使自己应当行使的权利时,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群体性事件产生的诱因。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启动性因素:

 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 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启动性因素, 即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 主要表现为:

 一是因对政府出台的政策、 措施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如油价上升、 客运线路变更、 出租价格调整都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是因企业经营亏损、 破产、 改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当停产、 倒闭、 被兼并企业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 很容易引发群体上访甚至闹事事件。

 三是因征地拆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 由于土地征用补偿、 征地后劳动力的就业和安置等相关政策不落实、 不配套, 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是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新的诱因。

 五是医患纠纷、 企地矛盾、 大中专学生就业分配、 军队复退人员安置等方面也都会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

 对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进行认真分析, 有 7 条经验教训:

 一是必须牢固树立正 确的政绩观, 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二是必须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发展 的根本出发点,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是必须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 密 切干群关系; 四是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五是

 必须加强情报信息工作, 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六是必须努力掌握网络等媒体的主动权, 消 除媒体传播放大的负面效应; 七是必须正确把握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完善处置机制。

 (四)

 处置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把着力点放在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 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切实加强对群众的 教育引导上来, 靠法律、 靠政策、 靠政治优势解决问题。

 其次, 领导干部要到一线指挥, 面 对面地与群众对话, 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

 第三, 要高举维护群众 利益、 维护法制尊严、 维护社会稳定的旗帜, 把握先机, 争取主动, 依法果断处置, 防止事 态扩大。

 第四, 要始终贯彻慎用警力、 慎用武器警械、 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 文明处置、 依 法处置、 防止矛盾激化。

 第五, 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第六, 信息透明非常重要。

 要在 第一时间把真实、 准确的信息全面地让媒体知道, 并借助媒体力量披露事件真相和细节。”

 (五)

 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由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温总理: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 服务群众, 化解矛 盾。

 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 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依法办事、 按政策办事,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必须在党委、 政府的领导下,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

 各级党委、 政府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 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 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特别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下岗职工、 失地农民、 库区移民、 农民工、 城镇和农村贫困人口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真正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 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 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 变成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必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 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当地、 解决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状态。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的情况, 各级党委、 政府要深入组织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 力争把群众心理、社会心态搞清楚, 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地区、 重点领域、 重点行业搞清楚, 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人群搞清楚, 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问题搞清楚, 真正对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 事端做到底数清、 情况明。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必须切实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有效控制局势、 平息事态。

 要坚持慎用警力、 慎用武器警械、 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

 既要防止因使用警力和强制措施不当而激化矛盾, 又要防止因警力和强制措施当用不用而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伴有严重暴力行为, 如不及时果断处置将造成更为严重后果的群体性事件,应依法果断采取措施, 坚决予以制止。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必须切实做好善后工作, 坚决防止群体性事件出现反复。

 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 各级党委、 政府要组织干部, 深入有关单位中去, 深入群众中去, 做好回访调查工作, 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 了解已经采取措施的实际效果, 特别是对群体性事件可能出现反复或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苗头、 信息, 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消除在事件反复之前。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必须精心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 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党委、 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宣传教育, 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与实现自己利益的途径, 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当前, 尤其要引导群众学法、 守法、 用法, 讲权利、 讲义务、 讲责任, 既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又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群体性事件】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