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完整),供大家参考。
浅谈教学问题的设计 数学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牢固地掌握技能,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通过问题的探究来完成。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教学问题的设计。
一、复习引入阶段的问题设计
复习引入是一节课的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的铺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因此,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复习问题的设计应“十分必要”
一节新授课涉及的旧知识很多,复习问题的设计绝不能面面俱到,要紧扣知识的生长点和切入点,选择那些“非此则不能迁移类推的旧知”,或者那些学生已生疏、需要进一步激活的旧知。
例如,“分数乘法应用题”一课涉及的旧知识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等等。其中一个数乘以分数
的意义是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主要依据。因此,这节课可以进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问题设计。
(二)引入问题的设计要力求“新、奇、趣”
要能充分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注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使之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比例”一课的引入,可先出示一幅头大身子小的彩色人物肖像画。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这幅人物肖像你们看怎么样?(生:太难看了)。2.问题在什么地方?(生:头太大,身子太小。)然后教师导入:“这幅画太难看的原因,就在于不成比例。比例在绘画、绘图和生产、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例。”新颖、有趣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比例”的愿望。
(三)力求将旧知复习、激情引入融为一体
打破先复习旧知、再激情引入的格局,将两个方面的功能合二为一,实现一题多能,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流畅、自然。
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时,我先在黑板上写出 6 个算式(其中三个算式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二个算式被除数能被除数除尽,一个算式被除数不能被除数除尽)。然后提出问题:你能用红色粉笔圈出所有能被除尽的算式,用绿色粉笔圈出所有能被整除的算式吗?要求学生谁想好就抢答。这种别致的复习形式,不仅激活了整除这个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还直观、形象地解决了整除与除尽的关系。然后教师用整除算式引出新课。这样一题实现了多重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授课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非常关键,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新知的探索。新授课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新知的重点、关键和难点。总的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循序渐进,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适当减缓探索坡度,逐渐扩展和深入。
2.设计的问题必须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探索得到”。
3.可附加提示性问题,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4.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较强的启发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正确的思维定向,使之探索有序、探究得法,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目的。
新授课问题的设计按进展顺序分述如下。
1.切入新知的突破点的问题设计。
新授课开始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选准新知识的最佳突破点。这是新授课成功的第一步,因此,这时的问题设计要指向明确、确保知识过渡和迁移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先让学生回忆并用微机演示圆面积的拼割推导过程,再让学生回答能不能像圆一样用割拼法把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然后用微机演示割拼过程和结果,并提出下面的问题:门)拼成的立体图形近似于什么图形?(2)割拼前后的两
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积、高和体积各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探索方向,使学生的操作、探索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新授重点的问题设计。
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新点,实现知识的重点,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解决、突破。
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当学生说出计算 24X13门 盒彩笔,每盒 24 支,计算一共多少支彩笔),先求 3 盒,再求10 盒,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思路后,教师可接着设计下面的问题。如果每个乘数是两位数的题都分三个竖式计算是不是太麻烦?能不能用一个竖式来完成计算呢?待列出 后让学生试做,做到
时问:“你遇到什么困难?”层层进展和深入的问题有效地实现了“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的这个新知识点,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下面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关键、难点的问题设计。
这时的问题设计坡度要尽量减缓,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关键,突破难点、学会新知。
例如,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它的教学关键是用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难点是用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末位为什么与乘数的十位对齐。为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用十位上的 1 去乘 24 的方法与用 3 去乘 24 的方法一样。所以先用 1 去乘谁?再用1 去乘谁?(2)这里的 1 表示 1 个什么?乘得的 4 表示 4 个什么?(3)4 应与
什么位对齐?为什么?学生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理解了为什么“4”应与乘数十位对齐的算理,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练习阶段中的问题设计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练习中的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集中精力紧逼教学重点和关键,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巩固和理解。
例如:学习了减法各部分关系后,我并没有让学生按课后习题的要求完整地求出 X,而是只写出求 X 的第一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如:X 一 18=378 195—X=15
X=()○()x=()○()
2.力求问题设计既紧扣教学目标,又注意激发思维、开发智力。还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或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倒数”一课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X()=1。在学生你争我抢的回答中,我接着又提出了下面三个问题:1.如果不限制时间,你能说出多少对这样的数?2.任何一对这样的数肯定都存在什么关系?3.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的数?(注:一个不等于 0 的数 X 它的倒数=1)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倒数意义的理解,训练了倒数的求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还激发了练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渗透了极限和变中有定的数学思想
3,力求问题设计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倒数”一课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随意在纸上写出 4 个数,再让同座写出它们的倒数,然后再交换批改。这样,学生人人都是测试者,人人又都是被试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四、作业问题的设计
素质教育的主旨之一就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减轻负担并不是不留作业。如果设置出精巧的作业问题,不
仅不会加重学生负担;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作业问题设计要精心构思,匠心独具。
如在教完“倒数”一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今天,小朋友们相见不问好了,见面你就给他出一个数,看他能不能很快地对出“倒数”。课后调查,100%的同学都参加了这个别出心裁的学习活动,有的还持续了数日,因为学生不认为这是一种负担,而是视为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游戏。
总之,优化问题设计是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问题设计的探索,以进一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完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