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下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特色农业走前端, 科技下乡到基层
——关于巫溪县、 塘坊镇科技兴农的调查与思考 秦涵书 姚婷婷 高艳 摘要:
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不断发挥资源优势,
从本地实际出发,
依托资源储备项目,
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以突出抓好“四个一”工程:
即一个规划, 一条河, 一条路, 一个点; 坚持 “打造田园风情小镇, 建设塘坊乐和家园” 的工作思路, 以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生改善, 以劳务输出, 实现农民增收。
重点抓特色农产发展, 坚持 “认穷不认输, 落后不落伍” 的精神, 大力发展“一寸一品、 专业合作社、 土地流转” 三个模式。
2011 年, 塘坊镇实现生产总值 2487 万元, 人均纯收入达 4946 元。
综上所述, 乡 村经济应以特色农业发展为指导, 坚持科学发展观, 增加农民科学种植的观念, 提高农民的种植技巧,鼓励农民积极贯彻有关科技惠农政策, 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调研, 特色农业, 农技推广, 发展模式
1 前言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 三靠投入。
但最终还是要靠科学解决问题。
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要从根本上解决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农业问题,科技兴农尤为重要。
我国人多地少, 要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必须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有效利用资源上下功夫。
只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才能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深刻变革, 我国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国家“十二五计划” 提出要重点发展农业, 各级政府也把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本文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进行了实地调研, 对当前巫溪县农户的农业技术需求与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塘坊镇, 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南部, 距县城 39 千米。
面积 96.34 平方千米。全镇幅员面积 96 平方公里, 辖 8 村一社区, 耕地面积 2.8 万亩。
全镇人口 23000万余人, 其中城镇户口 17000, 占 73.9%, 实际参与种植农作物的人口不足全镇人口的 10%。
全镇以山地为主, 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 温湿适度, 立体气候比较明显, 全年无霜期 280 天。
管辖塘坊社区, 学堂、塘坊、 狮子、 石桩、 龙井、 双柏、 红土、 牧旺、 漆树、 兴寨、 安乐、 新建、 梓树、羊耳 14 个行政村。
塘坊镇山清水秀, 地势较为平坦, 是巫溪县的幅员大镇、 农业大镇。
长期以来塘坊镇政府坚持“认穷不认输, 落后不落伍” 的精神,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
目前, 塘坊镇的主要特色产业有:
脱毒土豆、 烤烟、 生姜。
但是, 因交通不便、 技术有限、 经济闭塞等导致巫溪整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见于这种情况, 巫溪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巫溪经济的发展。
我们针对塘坊镇的生姜、 烤烟和脱毒土豆三类特色农产品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些调研。
2 调研过程 在这个暑假中, 通过“重庆市暑期三下乡 —万名大学生走进巫溪” 活动, 我们走访了塘坊镇村子的农业大户和部分个体农户, 针对当地农业种植状况深入田
间进行实地调研, 主要参观了烤烟、 生姜等种植基地, 了解基地的主要种植品种、种植面积、 农产品的销售及收益情况。
同时我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帮助他们解决在农产品种植方面遇到的问题。
此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但是考虑到部分农民文化程度的问题, 我们最后决定采用问卷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的调查方式得到了村民的欢迎, 也使得我们的调查得以顺利进行。
穿巷进户, 一问一答, 调查在愉悦、 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着。
由于此次调查方式我们采用的是走访调查现场进行, 因此, 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是 100%, 即共发放五十五份问卷, 回收五十五份。
3 调研数据 近年来, 塘坊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如:
烤烟, 生姜, 脱毒土豆, 辣椒, 南瓜等农产品。
据调查, 塘坊镇 1445 村户中大部分从事种植业。
2003 年~2011 年, 政府鼓励农民大力种植烟叶, 塘坊镇总种植面积 2600 余亩, 在全县 60000 亩烤烟种植面积中, 塘坊镇占 4.33%。
该镇现共有 125 户农民种植烤烟, 其中有 65 个是规模大户(种植面积在 40-120 亩的为规模大户), 占52%。
烤烟每株平均纯收益 3.5 元, 全镇烤烟纯收入可达 208000 元。
烟叶的纯利润高达 50%, 玉米的收益是 10%~15%, 烟叶的收益比玉米等其他非经济性作物的收益高出 3 倍左右。
我国是一个马铃薯生产大国, 2000 年世界马铃薯产量为 2.9 亿吨, 其中我国年产 0.6 亿吨, 居世界第一位。
但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马铃薯单产量较低, 国外平均亩产 2.6 吨, 而国内平均亩产仅为 0.86 吨, 世界排名 93 位。
目 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均马铃薯消费量是 74 公斤, 我国是 35 公斤。
且国内 马铃薯等薯类的深加工开发利用较晚, 年产量的约 78%被鲜食, 8%烂掉, 4%饲用, 而用于深加工的马铃薯不足年产量的 10%。
马铃薯加工增值能力强。
据了 解, 其加工成淀粉可增值 1 倍; 加工成乳酸可增值 3 倍; 加工成食品可增值 4 倍;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可增值 8 倍; 加工成变性淀粉可增值 15 倍; 生产生物胶增值在 60 倍以上。
马铃薯精淀粉经过发酵或采用其他方法可生产 300 多种变性淀粉, 可广泛应用于医药、 纺织、 铸造、 染料等多种工业。
据预测, 到 2030 年, 我国马铃薯淀粉需求量高达 300 万吨。
但是普通的马铃薯容易受病毒侵害, 现已发现, 造成马铃薯退化的病毒有 30 余种,就巫溪县来说, 晚疫病是最影响马铃薯收成的病毒。
基于此, 巫溪县政府引进了 脱毒马铃薯, 它具有早熟、 产量高、 品质好等优点。
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大田平均增产 30%—50%。
巫溪马铃薯有“ 三好一放心”, 即“ 巫溪洋芋种好”、“ 巫溪洋芋好吃”、“ 巫溪淀粉好卖”、 质量安全放心。
2009 年马铃薯巫溪县播种面积 40 多万亩、 鲜薯产量近 40 万吨, 均居粮食作物第一位, 占全县粮食结构比重近 40%。2010-2012 年, 巫溪政府巫溪县工业园区建成巫溪县脱毒马铃薯深加工, 该项目 总投资 2000 万元, 投资回收期 3 年。
在工业园区新建脱毒马铃薯深加工厂房 10000 m年产值 2000 万元, 实现年利润 750 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显著, 农民新增收入来源 5000 万元; 三是辐射带动力强, 带动淀粉加工业、 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发展。2, 仓库 20000 m2。
项目 建成后, 一是经济效益明显, 产业
塘坊镇梓树村是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 种植面积达 5000 千余亩, 通过采用专业合作社的形式, 预计 2013 年可达 20000 亩。
脱毒马铃薯产量是普通马铃薯的 2. 6 倍, 净重最高产可达 6500 斤/亩。
脱毒马铃薯也是一种生态马铃薯, 100%利用农家肥作为肥料, 不使用农药,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马铃薯, 使消费者可以放心、 安心的食用马铃薯。
2013 年马铃薯的展览大会将在梓树村开展, 这无疑是将巫溪的马铃薯推向其他各个地方的重要途径, 也是一种有力的营销手段, 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巫溪马铃薯的品牌价值, 为巫溪马铃薯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 年塘坊镇与外企合作发展生姜种植, 实验面积 50 亩左右, 预计每株产量可达 3~5 斤, 每亩产量可达 3 吨左右, 市场价格一般在 3 元/斤, 春节期间最高可达 4. 5 元/斤。
因此, 由种植生姜带来的收入可达 1350000 元左右。
近年来, 塘坊镇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又推出 生态经济这一新型理念, 实现“ 五个万” 工程, 即“ 万袋烟, 万亩菜, 万只羊, 万只生态猪,十万只土鸡”, 有规模、 有效益的发展农业经济。
4 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塘坊镇特色农业的调研, 我们发现塘坊镇农业发展有很多值得学习 和借鉴的地方。
通过采用“ 一寸一品、 专业合作社、 土地流转” 三个模式, 即一个村做一个品牌农作物、 采用专业合作社形式种植特色农作物、采用直接流转和缓组打包形式发展规模农户 ,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一方面大大增加了 农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 农村剩余劳动力, 以点带面的推广特色农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了 土地的价值, 使农民的收入翻了 几番。
但由于巫溪县交通不便, 环境闭塞, 农产品输出 成本价太高, 大部分农产品依靠内 需。
整个调研过程中有近 80%的村民是把自 家地里的农产品拉到集市自 己出售, 只有不到 20%的村民的农产品是商家订购。
同时我们还发现, 大约有 70%的农民是亲自 到当地镇子的市场去了 解有关农产品价格、 销量等等一系列情况的, 甚至还有 98%左右的村民对互联网进行农产品销售仅仅是听说而已。
到目 前为止, 巫溪县还没有农户 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产品交易。
塘坊镇规模大户 主要是采用专业合作社形 式, 以公司 带农户 , 集中发展特色农业。
以生姜为例, 塘坊镇的生姜是与韩国的一家企业合作, 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资金支持, 并让农民根据韩国公司 的需要确定种植的数量, 等到生姜成熟, 由韩国公司 统一收购, 统一收购这一方案无疑给巫溪人民带来了 巨大的希望, 在交通不便的巫溪, 提供这种新型的销售渠道, 就好比给巫溪农户 打了 一支定心针。
相信在全镇人民的努力之下, 不断探索致富 新型道路, 在不久的将来, 生姜将会扎根于巫溪, 并走向 中 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目 前, 塘坊镇农业科技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经营着眼点和立足点没有完全找准, 农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更加统一 虽然近年来, 政府对“三农” 十分重视, 每年投入逐步加大, 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 兴农方面没有制定出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 投入只偏
重基础建设开发, 各乡 镇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够清晰, 涉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 资金难以整合, 各自为战突出, 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目标, 形不成合力, 限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
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 举步维艰, 基础脆弱, 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巫溪县农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基础建设, 轻产业发展, 重传统产业生产, 轻科技提升, 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 规模不大, 基础薄弱, 加之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难以增收增效。
全镇大部分土地可谓旱涝保收, 但种植单一, 传统耕作方式占主导地位, 产业发展滞后, 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龙头企业只能维持现状, 扩大再生产能力较弱, 小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 生存困难。
(三)
农业生产组织经营程度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尽人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较低, 目前我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和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初级合作为主, 而入农产品加工、 技术培训、 市场信息等农民企盼的, 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 开展的较少。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 建立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够, 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 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
农技推广体系与服务水平不高, 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在乡 镇机构改革后, 乡 镇农技推广部门, 被“转、 并、 撤”, 乡 级农技推广“网破线断” 状态, 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 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 县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短缺乏、 老化、 青黄不接, 政治生活待遇不高, 缺乏激励机制, 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五)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 门槛高, 农业企业和农民融资困难。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少, 农民创业缺乏启动资金, 商业贷款程序繁, 利息高,担保困难, 不能适应农业季节性所需的企业资金需求。
二是门槛高, 贷款数额少,(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 http://www.edUzhai.net, 请保留此标记。)
由于农业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 土地使用权证、 房产证等不完善。
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不能满足贷款要求。
(六)
农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 土地流转渠道不畅。
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 集约化、 机械化、 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现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 土地经营权可以在依法、 自愿、 有偿的前提下进行流转。
但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淡薄, 存在恋土情结和“红眼病”现象, 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 农民担心今后的保障问题, 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 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的集中, 形不成规模经营, 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七)
农产品附加值偏低, 产业链延伸不长 农产品加工领域, 产品设计、 原料采购、 物流运输、 订单处理、 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完整产业链系统没有建立, 产品流通领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统。
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5 建议 通过对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特色农产品进行调研, 总结了 十六大以来
巫溪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
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提出了 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 加强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 各级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把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摆在重要的位置, 加强城乡 统筹发展, 统筹协调全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
制定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应该抓紧组织农业各相关部...
【“三下乡”调研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