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教研)》 2010 年第 07 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张青云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本文分析了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 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字:
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从内容、 方法、 手段、 活动等方面展开总体规划, 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预设性。
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并不一定会保证课上得好, 但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肯定取得不了好的教学效果。
因而, 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整个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1、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小学数学教师总是坚持“我为中心” 的思想理念,为了达到课堂目 标而忽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为了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顺利, 常常调用一切可以控制的元素来实现这一目标, 忽略学生的重要性。
这种教学设计思维方式实际上将学生当成教学的工具, 完全不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2、 教材信息过多堆积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教材信息进行优化处理, 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
但是, 当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安装相应的顺序展开教学工作, 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无序、 无结构化, 只是把所选定的教材信息进行机械化的堆积。
当堆积到一定程度后, 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3、 知识传授方式单一 一份好的教学材料应当是具备多方面信息的, 而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信息仅仅停在书本上, 即静态信息。
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对静态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规划, 教师的观点是只要在客厅上将书本中的知识给学生都讲到了就
算完成任务了, 对于书本以为的其他内容很少在意。这些做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 小学数学客厅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 1、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整个教育、 教学活动中, 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与外部世界及自我的关系时所体现出来的功能特征, 其表现在自主性、 能动性、创造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时,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行为中的学习能力, 认识到知识和情感表达对外在问题的解决作用。
而学生的体验的历时性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
亲历性需要教师课堂设计的活动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体验的体认与验证性则强调设计的问题能够创造认知冲突, 引发学生的思维思考, 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能动性、创造性,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能充分体现出来。
2、 对教材的创造性讲解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讲解课堂教材, 并领悟编者的意图, 把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注重数学知识的有序教学。
引 导学生对“先出现什么, 在出现什么” 这一过程的理解。
在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时, 对相应的练习进行设计。
以此保证所选择的教材具有针对性、层次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知识的形成、 巩固与应用。
教师应大胆使用创造性教材, 打破章节顺序, 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例如:
在进行“圆的认识” 的教学时, 对“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这个知识点, 我先指导学生发现:
在同一个平面图形中, 存在等长线段的包括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五边形……且等长的线段包括 3 条、 4 条、 5 条……引导学生想象:
将正多边形排成一排, 顺序为正三角形站第 1 个, 正方形站第 2 个, 正五边形站第 3 个……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加强对圆的认识, 使其对教材的理解更具有创造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认知矛盾, 得出数学问题并根据心理表象、 概念和语言对数学知识进行内部表征, 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 除了重视知识的静态梳理外, 还要关
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的知识点为例, 教师需要创造教学情境, 设计相关问题。
如:
“底面积乘高是否等于长方体体积”“底面积是否等于长乘宽” 等,得出“底面积×高是否等于长方体的体积” 到已知“长方体体积=长× 宽×高”的逆向分析和推理求证的思维活动过程。
学生能够轻松地融入底面积概念的学习。
根据“长方体体积=长× 宽×高” 得到“底面积× 高=长方体体积” 的思维过程。
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后, 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转化为学生思维聚合和发散交错体现的过程。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学习活动, 还不能完全让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矛盾, 只是一贯对知识进行了平铺直叙, 缺乏创造性。
由此看来, 这两个基于不同出发点的课堂教学设计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三、 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需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现这一教学目 标, 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充分认识、 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全面考虑到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云鹏, 孔企平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2]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11. [3]钟海青, 戚业国主编.走向高效能的教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