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doc(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浪冲击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中间等各项业务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如果拒绝转型,商业银行可能陷入一段时间的利润低速增长。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发展方式、增长模式和经营结构的根本性战略转型,实现经营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大象与蚂蚁之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冲击
在对商业银行客户的挑战方面,互联网企业将突破点放在了商业银行最薄弱也看不上的小客户和小微企业,以激活 80%的长尾客户。而从资金安全角度考虑,资金量大的客户更偏重于银行提供的安全、专业的金融服务。
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因为信贷业务受众的不同,目前更多的体现为合作与互补。虽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目前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占比较小,但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中型企业由于议价能力较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存贷利差会进一步缩小,小微企业信贷由于其收益较高的特点会促使商业银行将其作为业务发展方向,互联网金融企业率先先入为主的入场优势将成为商业银行拓展该领域业务的绊脚石。
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挑战,一方面体现在余额宝募集的资金以协议存款回流银行导致负债成本上升、利润空间降低,另一方面体现在买方付款和卖方收款时间差内的这部分资金就成为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银行的存款,即存款流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备付金存款银行,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造成的分流现象。
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宣战,体现在代理业务和支付结算业务两大领域。第三方平台代理业务方面,快钱、支付宝、财付通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取监管部门授权的基金销售许可证,即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直销基金公司产品。通过直销渠道手续费的大幅优化(直销渠道低至 0.4%,银行渠道一般为 1.5%),吸引部分对手续费较敏感客户转至线上平台进行购买,导致商业银行作为销售渠道收取的手续费收入大大缩减。支付结算业务方面,第三方支付价格更低部分业务甚至免费,操作更加便捷,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直接挤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竞争策略分析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步步紧逼,商业银行在保持资金、风控、线下布局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研发模式、深入运用大数据、整合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创建数据新生态、打造平台生态圈等新武器,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1.围绕客户需求和体验转变经营理念
用户体验是在用户接触产品或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综合体验。好的用户体验一定要注重细节,能够让用户感知到你的存在和价值,超出用户预期,甚至引发用户的持续尖叫。
经营理念的转变就是要从产品为中心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搭建全方位的客户沟通平台:一是答疑互动平台,通过即时通信工具、论坛等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的售前售后咨询服务,二是直接沟通平台,针对于个性化、高贡献度的专属服务客户,强化客户经理的金融顾问角色;三是需求征集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征集用户对于产品服务的需求优化建议,形成产品创新的源泉;四是体验评价平台,通过设立专业客户体验室、开辟网点客户体验区,让用户参与到金融产品研发中来。
2.建立迭代机制创新产品研发模式
迭代思维的本质是微创新、快响应。通过及时把握用户需求,尽早的将产品推到用户面前,接受市场检验,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整产品,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只有如此,才能抢占市场先机,捷足先登的挖掘潜力客户群。不追求一次性满足客户需求,而是通过持续的改进和优化,最终实现颠覆性创新。
商业银行传统的产品研发模式是立项-需求-开发-测试-投产的流程,整个产品研发链条涉及到多个部门参与,存在因部门利益关系出现扯皮延误新产品及时上线的情况,以部门为核心的专业系统的建设更是给全行系统信息的整合带来了不小的隔阂和阻力。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已逐步推行产品线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将具有类似客户群的产品进行归类,形成一个个小的作战单元,便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尽快研发新的金融产品。
迭代研发要注重用户反馈,通过用户访谈、客户体验、定期搜集建议等多种渠道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整体感觉,明确用户需要和不需要哪些功能点,让用户参与到产品流程设计中来。同时在不影响风控的前提下,优
化业务流程,剔除低效率环节,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3.建立健全大数据应用机制
推动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更加完整立体的客户全视图。按照信息共享整合的原则,加强外部信息整合应用探索,一方面引入来自电商、互联网等渠道用户购物习惯的社交行为、交易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引进行工商、海关等外部数据,通过开户证件的关联实现与银行内部的财务数据、风险数据等现有的结构化数据相互补充,全面展示客户行内外综合信息。比如通过银行系统与国家工商总局数据库对接,将企业注册信息纳入银行数据库中,推送注册资本在一定金额以上的新注册和预注册企业信息,通过模型进行匹配筛选形成营销名单,由数据库系统发送至客户营销管理系统,利用企业注册后两周的黄金时间由客户经理团队展开精准营销,使之最终发展成为该行客户。
实现由传统的关系型营销向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的精准营销转变。通过各种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系统日志采集工具网络数据采集工具等数据采集技术,云技术为代表的数据存储技术和包括数据可视化技术、文本挖掘等的数据挖掘技术)对结构化、非结构化、内外部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实现客户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为经营决策、客户营销、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建立监测和效果反馈体系,保证每次精准营销活动的有效开展。
建立大数据风险模型,预测风险并进行主动管理和事前干预。比如通过对一家企业的纳税数据、社保缴纳数据、公积金缴存数据、销售业绩情况等大数据的跟踪,商业银行可以对该企业做出综合风险评估和风险定
价。通过持续跟踪动态信息,便可及时发现异常数据,有效提升商业银行防控风险和应急处理能力。
为产品优化提供可靠素材。通过对客户购买产品行为的路径分析、网页浏览的相关性分析、网页浏览量的时序分析、网络流量的贡献度分析等分析技术,分析交易流程设计的合理性,为金融产品的流程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在信息安全方面,完善大数据安全保障机制。要通过设置白名单访问策略、加强对外提供客户信息的审批工作等措施,强化客户信息的保密工作。加强防火墙、数据加密等安全设置,提高银行对网络攻击的预警和抵御能力。
4.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渠道服务能力
商业银行拥有天然的物理网点资源,这是有别于纯“线上”互联网企业的最大优势,应充分发挥网点展示和推广作用,打通互联网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通道,构建线上线下 OaO(Online and Offline)服务。
(1)大力发展移动终端电子银行业务,发挥低成本、无时空限制的特点,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 3A(anytime、anywhere、anyhow)服务,进一步提高电子银行渠道对柜面业务的替代率,有效分流一部分客户群,减轻柜面业务办理压力。
(2)提升预约服务易用性。第一优化预约流程,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预约网点服务,然后到网点快捷办理业务,不仅可节省客户业务办理时间,也使银行的人力资源调配将更加有效、业务需求变得可以预期。第二拓展多种预约模式,如线上申请之后到柜面处理,还有线上申请之后银行后台处理客户再去柜面领取,再如客户线上申请后银行集中处理
再由银行直接寄送给客户。第三丰富预约业务种类,如丰富实物贵金属、开户、挂失等预约服务种类,持续优化线上银行和线下网点联动的外币预约取钞服务,让线上和线下协同为客户提供服务。
(3)加强智能网点建设。整合 LBS、NFC、二维码等新技术,探索远程客服等人机互动新模式,由客户经理通过移动终端调度网点服务资源,协同柜面、自助设备等多渠道共同服务客户;设置电子银行体验区域指导客户进行自助办理业务,推进金融服务的电子化、自助化。
(4)加快线下渠道整合。拓展低成本、为普通居民服务的社区银行模式,发挥其在提供咨询服务和终端自助服务方面的特色功能,进一步挖掘居民信贷需求;通过财富管理中心吸引高净值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专业化金融顾问服务。
5.自建电商平台创建数据新生态
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客户信息的掌握,银行要想不被电商企业隔离在核心信息层之外,打破信息垄断,就要形成对客户信息的深度把控,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隐藏在数字背后的客户潜在需求、业务关联关系等,预测业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和解决方案。
早在 2013 年初,就有包括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广大、民生、兴业等在内的 18 家商业银行进军网上经营领域。银行系电商的优势体现在:通过商业银行自身的品牌价值为其平台产品增信,很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凭借商业银行大量的物理网点,020 业务易于拓展;同时商业银行拥有境外分支机构,就等于拥有了跨境电商资源。
银行系电商可为客户提供集商品销售、支付、融资于一体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首先产品销售方面,将银行的线下金融服务渗透到电商平台的交易过程中,如上线贵金属等金融产品,同时可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古董拍卖等非金融产品和房产交易、汽车等大宗商品交易。融资方面体现在通过电子商务与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实现电商平台交易与贷款业务的无缝链接。
6.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打造平台生态圈
部分银行选择与电商企业合作推出互联网平台,比如交行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交行淘宝旗舰店,中信银行与财付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光大银行在淘宝开办网上营业厅等。同时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信息搜集成本,比如互联网企业平台收集了客户的消费偏好、交易记录、经营状况等信息,而商业银行系统记录了客户的信用状况、收入信息、财务状况等信息,通过双方信息资源的共享互补,有助于客户统一视图的形成。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doc(范文推荐)】相关文章: